卷四十二

古文:张辅,字文弼,河间王玉长子也。

现代文:张辅字文弼,河间王张玉的长子。

古文:燕师起,从父力战,为指挥同知。

现代文:燕王起兵时,他随从父亲力战,任指挥同知。

古文:玉殁东昌,辅嗣职。

现代文:张玉在东昌战死,张辅继承父亲职位。

古文:从战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皆有功。

现代文:他随从燕王战夹河、藁城、彰德、灵璧,都有功。

古文:从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世券。

现代文:随从入京师后,被封为信安伯,食禄千石,给予世袭诰券。

古文:妹为帝妃。

现代文:妹妹是皇妃。

古文:邱福、朱能言辅父子功俱高,不可以私亲故薄其赏。

现代文:丘福、朱能说张辅父子功勋俱高,不可因为是私亲就薄给赏赐。

古文: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

现代文:永乐三年,他进封为新城侯,加禄米三百石。

古文:是时安南黎季犛弑其主,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

现代文:这时安南的黎季嫠杀其国王,自称太上皇,立儿子黎苍为帝。

古文:其故王之孙陈天平自老挝来奔,季犛佯请归国。

现代文:共原国王之孙陈天平从老挝来投奔朝廷,黎季嫠假装请他回国。

古文:帝遣都督黄中以兵五千送之,前大理卿薛为辅。季犛伏兵芹站,杀天平,亦死。

现代文:皇上派都督黄中率五千名士卒送他回去,前大理寺卿薛岩做他的副手,黎季嫠在芹站埋伏兵,杀死陈天平,薛岩也死了。

古文:帝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辅为右副将军,帅丰城侯李彬等十八将军,兵八十万,会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

现代文:皇上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率领丰城侯李彬等十八位将军,士兵八十万,会同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

古文:兵部尚书刘俊赞军事,行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给馈饷。

现代文:兵部尚书刘俊赞佐军事,行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供应粮饷。

古文:四年十月,能卒于军,辅代领其众。

现代文:四年十月,朱能死于军中,张辅取代他统领部众。

古文:自凭祥进师,度坡垒关,望祭安南境内山川,檄季犛二十罪。

现代文:从凭祥进军,越过坡垒关,望祭安南境内山川,发檄历数黎季嫠二十条罪状。

古文:进破隘留、鸡陵二关,道芹站,走其伏兵,抵新福。

现代文:进军攻破隘益、鸡陵二关,取道芹站,击走其伏兵,抵达新福。

古文:晟军亦自云南至,营于白鹤。

现代文:沐晟的部队也从云南到来,扎营于白鹤。

古文:安南有东、西二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现代文:安南有东、西两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贼人沿着江南北两岸立栅,把船集中在江中,在多邦隘筑城,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想据险固守,疲劳张辅的部队。

古文:辅自新福移军三带州,造船图进取。

现代文:张辅从新福移驻三带州,制造船舰,准备攻隘。

古文:会帝闻朱能卒,敕拜辅为将军,制词以李文忠代开平王常遇春为比,且言乘冬月瘴疠未兴,宜及时灭贼。

现代文:正好皇上得知朱能去世,敕令任张辅为将军,敕令中以李文忠取代开平王常遇春作比喻,并说趁冬季瘴疠未兴,应及时灭贼。

古文: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朱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晟合军进攻多邦城。

现代文:十二月张辅推进到富良江北扎营,派骠骑将军朱荣在嘉林江击破贼兵,遂与沐晟合军进攻多邦城。

古文:佯欲他攻以懈贼,令都督黄中等将死士,人持炬火铜角,夜四鼓,越重濠,云梯傅其城。

现代文:他装作要进攻他处,以麻痹贼人,令都督黄中等人率敢死士,每人都持火炬和铜角,在夜间四鼓时分,越过重壕,用云梯登城。

古文:都指挥蔡福先登,士蚁附而上,角鸣,万炬齐举,城下兵鼓噪继进,遂入城。

现代文:都指挥蔡福先登,士卒们也纷纷蚁附而上,然后吹响号角,万炬齐举,城下之兵呐喊而进,遂攻进城中。

古文:贼驱象迎战。

现代文:贼人驱象迎战。

古文:辅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

现代文:张辅用画成的狮子蒙在马上冲击,再补以神机火器。

古文:象皆反走,贼大溃。

现代文:大象都返身退走,贼人大溃。

古文:斩其帅二人,追至伞圆山,尽焚缘江木栅,俘斩无算。

现代文:官军斩其两名首领,追到伴圆山,全部焚烧了其沿江木栅,俘虏和斩杀无数。

古文:进克东都,辑吏民,抚降附,来归者日以万计。

现代文:官军进而攻克东都,安抚官民和归附者,来归顺的人每天以万计。

古文:遣别将李彬、陈旭取西都,又分军破贼援兵。

现代文:张辅派别将李彬、陈旭攻取西都,又分兵击破贼人的援军。

古文:季犛焚宫室仓库逃入海,三江州县皆望风降。

现代文:黎季嫠焚烧宫室仓库后逃到海上,三江州县都望风而降。

古文:明年春,辅遣清远伯王友等济自注江,悉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

现代文:第二年春,张辅派清远伯王友等人渡过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等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

古文:贼将胡杜聚舟盘滩江。辅使降将陈封袭走之,尽得其舟。

现代文:贼将胡杜聚船在盘滩江上,张辅派降将陈封袭击赶走了他,全部夺取了他的船只。

古文: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

现代文:于是平定了东潮、谅江等府州。

古文:寻击破季犛舟师于木丸江,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

现代文:不久在木丸江击破黎季嫠的舟师,斩首万级,擒获将校一百余人,贼人溺死无数。

古文:追至胶水县闷海口,还军。

现代文:官军追到胶水县闷海口而还。

古文:筑城咸子关,令都督柳升守之。

现代文:在咸子关筑城,令都督柳开守卫。

古文:已,贼由富良江入。

现代文:过后,贼人由富良江进兵。

古文:辅与晟夹岸迎战。升等以舟师横击,大破之,馘斩数万,江水为赤,乘胜穷追。

现代文:张辅和沐晟夹岸迎战,柳升等人率领舟师横击,大破贼兵,斩杀数万人,江水为之赤红,官军乘胜穷追。

古文:时天旱水浅,贼弃舟陆走。

现代文:当时天旱,江水浅,贼人弃船上岸逃走。

古文:官军至,忽大雨水涨,遂毕渡。

现代文:官军到时,突降大雨,江水上涨,官军遂得全部渡江。

古文:五月至奇罗海口,获季犛及其子苍,并伪太子诸王将相大臣等,槛送京师。安南平。

现代文:五月到达奇罗海口,抓获黎季嫠和他的儿子黎苍,以及伪太子诸王将相大臣等人。槛车送入京师,安南平定。

古文: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现代文:计算府州四十八个,县一百八十个,户三百一十二万。

古文:求陈氏后不得,遂设交阯布政司,以其地内属。

现代文:访求陈民的后代,但找不到,便设交趾布政司,将其土地内属于朝廷。

古文:自唐之亡,交阯沦于蛮服者四百余年,至是复入版图。

现代文:自从唐代灭亡后,交趾沦为蛮服达四百余年,至此又收入版图。

古文:帝为诏告天下,诸王百官奉表称贺。

现代文:皇上为此诏告天下,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贺。

古文:六年夏,辅振旅还京师。

现代文:六年夏,张辅整军回到京师。

古文:再赐宴奉天殿,帝为赋《平安南歌》,进封英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

现代文:皇上再在奉天殿赐宴招待他,并赋写了《平安南歌》,进封他为英国公,岁禄三千石,给予世袭诰券。

古文:其年冬,陈氏故臣简定复叛。命沐晟讨之,败绩于生厥江。

现代文:这一年冬,陈氏的旧臣简定又叛乱,皇上命沐晟征讨,结果败于生厥江。

古文:明年春,复命辅佩征虏将军印,帅师往讨。

现代文:第二年春,又命张辅佩征虏将军印,率军前往征讨。

古文:时简定已僣称越上皇,别立陈季扩为皇,势张甚。

现代文:当时简定已经僭称越上皇,另立陈季扩为皇,势力很大。

古文:辅就叱览山伐木造舟,招谅江北诸避寇者复业。

现代文:张辅就叱览山伐木造船,招来谅江以北那些躲避贼寇的人复业。

古文:遂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

现代文:遂推进到慈廉州,攻破喝门江,攻克广威州孔目栅。

古文:遇贼咸子关。贼舟六百余,保江东南岸。

现代文:在咸子关遇上贼人,贼人有船六百余艘,保卫江东南岸。

古文:辅帅陈旭等以划船战,乘风纵火,擒贼帅二百余人,尽得其舟。

现代文:张辅率陈旭等人用划船迎战,乘风纵火,擒获贼人首领二百余人,全部夺过了他们的船只。

古文:追至太平海口。

现代文:官军追到太平海口。

古文:贼将阮景异以三百艘迎敌,复大破之。

现代文:贼将阮景异以三百艘船迎战,官军又大破敌兵。

古文:于是季扩自言陈氏后,遣使求绍封。

现代文:于是陈季扩自称是陈氏的后代,派使者袭封王位。

古文:辅曰: 向者遍索陈王后不应,今诈也。

现代文:张辅说 :先前遍找陈王的后人,他都不响应,现在是在欺骗我们。

**古文:吾奉命讨贼,不知其他。 **

现代文:我奉命讨贼,不知其他。

古文:遂遣朱荣、蔡福等以步骑先进,辅帅舟师继之。

现代文:遂派朱荣、蔡福等人以步骑兵先出发,张辅率领舟师随后进军。

古文:自黄江至神投海,会师清化,分道入磊江,获简定于美良山中,及其党送京帅。

现代文:以黄江到神投海,会师于清化,再分路进入磊江,在美良山中抓获了简定,把他和他的党羽一起送到京师。

古文:八年正月进击贼余党,斩数千人,筑京观,惟季扩未获。

现代文:八年正月,进而攻击贼人余党,斩杀数千人,把尸体堆成一堆掩埋,只有陈季扩没有抓获。

古文:帝留沐晟讨之,召辅班师。

现代文:皇上留下沐晟讨伐,召张辅班师。

古文:谒帝于兴和,命练兵宣府、万全,督运北征。

现代文:张辅在兴和拜见皇上,受命到宣府、万全练兵,督运北征。

古文:时陈季扩虽请降,实无悛心。乘辅归,攻剽如故,晟不能制。

现代文:当时陈季扩虽然请求投降,但实没有悔改之心,乘张辅一回去,又攻掠如故,沐晟无法控制。

古文:交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将帅益玩寇。

现代文:交趾人苦于中国的约束,又多次遭官吏士卒的侵扰,往往起来依附贼人,乍服乍叛,将帅更加不认真剿寇。

古文:九年正月,仍命辅与沐晟协力进讨。

现代文:九年正月,皇上仍命张辅和沐晟协同进讨。

古文:辅至,申军令。

现代文:张辅到后,申明军令。

古文: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

现代文:都督黄中素来骄纵,违抗命令。

古文:诘之不逊,斩以徇。

现代文:张辅责备他,黄中态度不恭,便把他斩首以服众。

古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现代文:将士们都提心吊胆,再没人敢不执行命令了。

古文:其年七月破贼帅阮景异于月常江,获船百余,生擒伪元帅邓宗稷等,又捕斩别部贼首数人。

现代文:这一年七月,在月常江击破贼帅阮景异,缴获船只一百余艘,生擒伪元帅邓宗稷等人,还捕杀别部贼人首领数人。

古文:以瘴疠息兵。

现代文:因有瘴疠收兵。

古文:明年八月击贼于神投海。

现代文:第二年八月在神投海攻击贼人。

古文:贼舟四百余,分三队,锐甚。

现代文:贼人有船只四百余艘,分为三队,很精锐。

古文:辅冲其中坚,贼却,左右队迭进,官军与相钩连,殊死战。

现代文:张辅冲击其中坚,贼人退却,贼人左右队齐进,官军与他们相击杀,殊死力战。

古文:自卯至巳,大破贼,擒渠帅七十五人。

现代文:从早上六七点战到十一点,大破贼兵,擒获首领七十五人。

古文:进军乂安府,贼将降者相继。

现代文:官军进到安府扎营,贼将来降者不断。

古文:十一年冬,与晟会顺州,战爱子江。

现代文:十一年冬,张辅与沐晟会师顺州,战于爱子江。

古文:贼驱象前行。

现代文:贼人驱象在前而进。

古文:辅戒士卒,一矢落象奴,二矢射象鼻。

现代文:张辅告诫士卒,第一箭射落象奴,第二箭射象鼻。

古文:象奔还,自蹂其众。

现代文:大象因此回头奔走,践踏自己的部队。

古文:裨将杨鸿、韩广、薛聚等乘势继进,矢落如雨,贼大败。

现代文:裨将杨鸿、韩广、薛聚等人乘势进兵,矢落如雨,贼人大败。

古文:擒其帅五十六人。追至爱母江,尽降其众。

现代文:擒获首领五十六人,追到爱母江,全部降服了敌众。

古文:明年正月进至政平州。

现代文:第二年正月进到政平州。

古文:闻贼屯暹蛮、昆蒲诸栅,遂引兵往。

现代文:听说贼人屯聚在暹蛮、昆蒲等地栏栅中,遂引兵前往。

古文:悬崖侧径,骑不得进。辅与将校徒步行山箐中。夜四鼓抵其巢,悉擒阮景异、邓容等。

现代文:途中要经过悬崖之侧的小径,骑马无法前进,张辅与将校徒步行走在山箐间,到夜间四鼓时抵达了贼人巢穴,全部擒获了阮景异、邓容等人。

古文:季扩走老挝,遣指挥师祐以兵索之,破其三关。遂缚季扩及其孥送京师。

现代文:陈季扩逃到老挝,张辅派指挥师佑率兵索要,攻破其国三个关口,终于将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抓住,绑送京师。

古文:贼平。

现代文:贼乱平息。

古文:承制,以贼所取占城地,设升、华、思、义四州,增置卫所,官其降人,留军守之而还。

现代文:张辅依照国家制度,将贼人所夺取的占城国的土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增设卫所,授予投降者官职,留下部队驻守而还。

古文:十三年春至京。

现代文:十三年春张辅到京。

古文:旋命为交阯总兵官往镇。

现代文:旋即命他为交趾总兵官前往镇守。

古文:而余寇陈月湖等复作乱,辅悉讨平之。

现代文:而余寇陈月湖等人又作乱,张辅都讨平了他们。

古文:十四年冬召还。

现代文:十四年冬他被召回。

古文:辅凡四至交阯,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

现代文:张辅共四次去交趾,前后建置州县以及增设驿传递运,规划得很全面。

古文:交人所畏惟辅。

现代文:交趾人所怕的只有张辅。

古文:辅还一年而黎利反,累遣将讨之,无功。

现代文:张辅回来一年而黎利又反,朝廷多次遣将征讨,都无功。

古文:至宣德时,柳升败没,王通与贼盟,仓卒引还。

现代文:到宣德时,柳升败死,王通与贼人订下盟约,仓促引兵而还。

古文:廷议弃交阯,辅争之不能得也。

现代文:朝廷意见放弃交趾,张辅力争但没能成功。

古文: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进太师,并支二俸。

现代文:仁宗即位后,张辅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封为太师,并支给二职俸禄。

古文:寻命辅所受太师俸于北京仓支给。

现代文:不久命张辅所受的太师俸禄到北京仓支给。

古文:时百官俸米皆给于南京,此盖特恩云。

现代文:当时百官的俸米都到南京支取,此举是给张辅的特恩。

古文:成祖丧满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已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

现代文:成祖丧期满二十七日时,皇上戴素冠穿麻衣临朝,而群臣都已改为吉服,只有张辅和大学士杨士奇穿戴与皇上一样。

**古文:帝叹曰: 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 **

现代文:皇上叹道 :张辅是员武臣,而他知礼则超过了六卿。

古文:益见亲重。

现代文:从此更加敬重他。

古文:寻命知经筵事,监修《实录》。

现代文:不久命他掌管经筵事务,监修实录。

古文: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

现代文: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造反,引诱功臣们做内应,暗中派人夜间去张辅的住所。

古文: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

现代文:张辅抓住他报告了皇上,查清了汉王造反的证据,便请率兵去攻打他。

古文: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

现代文:皇上决定亲征,命张辅扈从。

古文:事平,加禄三百石。

现代文:事平之后,给张辅加禄米三百石。

古文:辅威名益盛,而久握兵。

现代文:张辅威名更高,而久握兵权。

古文:四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

现代文:四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

古文:诏辅解府务,朝夕侍左右,谋画军国重事,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朝朔望。

现代文:皇上下诏解除张辅都督府的职务,朝夕在左右侍奉,谋划军国重事,进升为光禄大夫左柱国,逢初一和十五上朝。

古文:英宗即位,加号翊连佐理,知经筵、监修《实录》如故。

现代文:英宗即位后,张辅加称号翊运佐理,仍掌经筵、监修实录。

古文: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

现代文:张辅刚毅威严,治军整肃,屹立如山。

古文: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

现代文:他三次平定交趾,威名远传海外。

古文: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

现代文:他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但仍小心谨慎,与蹇义、夏原吉和三杨同心辅政。

古文: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

现代文:二十余年间,国家太平无事,张辅是有功劳的。

古文: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

现代文:王振专权时,文武大臣都对他望风叩拜,只有张辅与他抗礼。

古文:也先入犯,振导英宗亲征,辅从行,不使预军政。

现代文:也先入侵时,王振唆使英宗亲征,张辅随行,但不让他参预军政。

古文:七年八月,贼党阮景异来攻,与战,飞枪贯胁,犹督兵力战,竟败贼。

现代文:张辅老了,默默不敢作声。土木堡事变时,他殉身兵难,时年七十五岁。

古文:贼退,腹溃而死。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现代文:追封为定兴王,谥忠烈。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古文: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

现代文:洪武年间,由太学生历任金吾前卫经历。

古文:上书论国家大计。

现代文:曾上书论国家大计。

古文: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现代文: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

古文:建文时,深见倚任。

现代文: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

古文: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现代文: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

古文:成祖入京师,福迎附。

现代文: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

**古文: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 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现代文: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 :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

古文:帝置不问,复其官。

现代文: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

古文:未几,拜工部尚书。

现代文:不久,他任为工部尚书。

古文: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

现代文:永乐三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他被改为北京行部的尚书。

古文: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现代文:第二年他因犯法,被逮入诏狱,贬任为事官。

古文: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现代文:不久,他得复职,督运安南军饷。

古文: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现代文:安南平定后,在其地设置郡县,命黄福以尚书衔掌交趾布政司、按察司事务。

古文: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现代文:当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百务繁杂,黄福因事制宜,都有条理。

**古文:上疏言: 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

现代文:他上疏说: 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考虑。

古文:又请: 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现代文:他又请求道 :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

古文: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现代文:实行开中法,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再给予他们运销食盐的权利,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

**古文: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

现代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给以公田。

**古文:又言: 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

现代文:他又说 :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

古文:皆报可。

现代文: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

古文: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

现代文: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驻军,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德治之意,告诫属吏不要侵扰人民。

古文: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现代文: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

古文: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现代文:当时群臣中因犯小过被贬到交趾的很多,黄福都加以拯救和周济,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至者如归之感。

古文: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

现代文:镇守宦官马骐恃宠害民,黄福多次压制他。

古文:骐诬福有异志。

现代文:马骐诬陷黄福有异志。

古文:帝察其妄,不问。

现代文:皇上察出这并不真实,不问。

古文: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

现代文: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

古文: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现代文: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搀扶着他一路相送,号泣不忍分别。

古文: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现代文: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

古文:仁宗崩,督献陵工。

现代文:仁宗逝世后,他总督献陵工程。

古文:宣德元年,马骐激交阯复叛。

现代文:宣德元年,马骐激交趾反叛。

古文:时陈洽以兵部尚书代福,累奏乞福还抚交阯。

现代文:当时陈洽以兵部尚书衔取代黄福,他多次上奏请黄福回来安抚交趾。

**古文:会福奉使南京,召赴阙,敕曰: 卿惠爱交人久,交人思卿,其为朕再行。 **

现代文:正值黄福奉命出使南京,便召他回京上朝,敕令他说 :卿惠受交趾人已久,交趾人想念您,您就为朕再去一趟吧!

古文:仍以工部尚书兼詹事,领二司事。

现代文:黄福仍以工部尚书兼詹事,负责两部门的事务。

古文:比至,柳升败死,福走还。

现代文:他到达交趾时,柳升已败死,黄福跑回。

古文:至鸡陵关,为贼所执,欲自杀。

现代文:到鸡陵关时,被贼人抓住,想自杀。

**古文:贼罗拜下泣曰: 公,交民父母也,公不去,我曹不至此。 **

现代文:贼人对他罗拜哭泣道: 公是交趾人民的父母,公如果不走,我们也不至于这样。

古文:力持之。

现代文:他们坚决止住了他。

**古文:黎利闻之曰: 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

现代文:黎利听说后说道 :中国遣官吏统治交趾,如果人人都像黄尚书那样,我又怎得造反呢?

古文:遣人驰往守护,馈白金、餱粮,肩舆送出境。

现代文:他派人赶去守护黄福,赠给白金、干粮,用肩舆送他出境。

古文:至龙州,尽取所遗归之官。还,为行在工部尚书。

现代文:到龙州时,黄福把他们赠送的东西全部交给国家。回来后任行在工部尚书。

古文:四年与平江伯董漕事,议令江西、湖广、浙江及江南北诸郡民,量地远近,转粟于淮、徐、临清,而令军士接运至北京,民大称便。

现代文:四年,黄福与平江伯总管漕运事务,他建议令江西、湖广、浙江以及长江南北各府的百姓,根据路程远近,输运粮食到淮安、徐州、临清,然后令军士接运到北京,人民都说很方便。

古文:五年陈足兵食省役之要。

现代文:五年,他上书陈述足军饷省劳役的关键办法。

古文:其言足食,谓: 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阯,北征沙漠,资用未尝乏。

现代文:他所说的足军饷,是这样说的: 永乐年间号然营建北京,南征交趾,北征沙漠,但物资不曾缺乏。

古文:比国无大费,而岁用仅给。

现代文:现在国家没有大的开支,而每年收入却仅够供给。

古文:即不幸有水旱,征调将何以济?

现代文:如果不幸有水旱灾害,将怎么供给征调之师?

古文:请役操备营缮军士十万人,于济宁以北,卫辉、真定以东,缘河屯种。

现代文:请调出操备营缮军士十万人,于济宁以北,卫辉、真定以东,沿河屯田种植。

古文:初年自食,次年人收五石,三年收倍之。

现代文:第一年让他们自己供应自己,第二年每人收五石,第三年加倍征收。

**古文:既省京仓口粮六十万石,又省本卫月粮百二十万石,岁可得二百八十万石。 **

现代文:这样既可省下京仓口粮六十万石,又可节省本卫的月粮一百二十万石,每年可得二百八十万石。

古文:帝善之,下行在户、兵二部议。

现代文:皇上称善,交行在户、兵二部讨论。

古文:郭资、张本言: 缘河屯田实便,请先以五万顷为率,发附近居民五万人垦之。

现代文:郭资、张本说: 沿河屯田确实方便,请先拨出五万顷,征发附近居民五万人来开垦。

**古文:但山东近年旱饥,流徙初复,卫卒多力役,宜先遣官行视田以俟开垦。 **

现代文:但山东近年旱灾饥荒,人民流离,刚刚复业,卫卒力役很多,应先派官员去巡视土田,以待开垦。

古文:帝从之。命吏部郎中赵新等经理屯田,福总其事。

现代文:皇上听从了,命吏部郎中赵新等人经理屯田,黄福总管其事。

古文:既而有言军民各有常业,若复分田,役益劳扰,事竟不行。

现代文:过后有人说军民各有常业,如果又要分田,劳役会更加烦扰,此事最后竟没有实行。

古文:改户部尚书。

现代文:黄福改任户部尚书。

**古文:七年,帝于宫中览福《漕事便宜疏》,出以示杨士奇曰: 福言智虑深远,六卿中谁伦比者? **

现代文:七年,皇上在宫中看黄福的《漕事便宜疏》,把它出示给杨士奇,说: 黄福的意见考虑深远,六卿中谁能与他比?

古文:对曰: 福受知太祖,正直明果,一志国家。

现代文:杨士奇说: 黄福受知于太祖,正直明果,一心为国。

古文:永乐初,建北京行部,绥辑凋瘵,及使交阯,总藩宪,具有成绩,诚六卿所不及。

现代文:永乐初年,建北京行部,安抚疮痍之地,于是黄福出使交趾,总管布政和按察二司,具有成绩,诚六卿所不及。

**古文:福年七十矣,诸后进少年高坐公堂理政事,福四朝旧人,乃朝暮奔走劳悴,殊非国家优老敬贤之道。 **

现代文:黄福现已七十岁了,那些后进少年高坐公堂处理政事,而黄福四朝旧人,却还朝夕奔走劳瘁,殊不是国家优老敬贤之道。

**古文:帝曰: 非汝不闻此言。 **

现代文:皇上说: 不是你,朕也听不到这样的话。

古文:士奇又曰: 南京根本重地,先帝以储宫监国。

现代文:杨士奇又说 :南京是根本重地,先帝曾以储君监国。

**古文:福老成忠直,缓急可倚。 **

现代文:黄福老成忠直,国家有缓急之事,他可以倚重。

**古文:帝曰: 然。 **

现代文:皇上说 :是的。

古文:明日改福官南京。

现代文:第二天改黄福到南京任官。

古文:明年兼掌南京兵部。

现代文:第二年黄福兼掌南京兵部。

古文: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现代文:英宗即位后,加封他为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古文: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

现代文: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即从黄福开始。

古文: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现代文:李隆采纳黄福的意见,政肃民安。

古文: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

现代文:正统五年正月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古文: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

现代文:黄福丰姿修整,不苟言笑。

古文: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现代文:历事六朝,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恕,素孚众望。

古文: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现代文: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

古文: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现代文: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古文: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现代文: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待宾客和周济贫困而已。

**古文: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 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

现代文: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有对黄福下这样的评语 :秉性率直,为人确有原则。

古文:无少贬。

现代文:没有丝毫贬抑他。

古文:福参赞南京时,尝坐李隆侧。

现代文:黄福参赞南京时,曾坐在李隆旁边。

**古文:士奇寄声曰: 岂有孤卿而旁坐者? **

现代文:杨士奇寄信去说 :岂有孤卿而还有旁坐者的!

**古文:福曰: 焉有少保而赞守备者邪? **

现代文:黄福说 :哪有少保而赞佐守备官的?

古文:卒不变。

现代文:他还是不改变。

古文:然隆待福甚恭。

现代文:但李隆待黄福非常恭敬。

古文:公退,即推福上坐,福亦不辞。

现代文:办完公事退下后,李隆即推黄福上坐,而黄福也不推辞。

古文:士奇之省墓也,道南京,闻福疾,往候之。

现代文:杨士奇回家扫墓时,途经南京,听说黄福有病,便前往问候。

**古文:福惊曰: 公辅幼主,一日不可去左右,奈何远出? **

现代文:黄福惊道: 公辅佐幼主,一日不可离开左右,为什么要远出?

古文:士奇深服其言。

现代文:杨士奇深深服从他的意见。

古文:兵部侍郎徐琦使安南回,福与相见石城门外。

现代文:兵部侍郎徐琦出使安南回来,黄福与他相见在石城门外。

**古文:或指福问安南来者曰: 汝识此大人否? **

现代文:有人指着黄福问从安南来的人道 :你认识这位大人吗?

**古文:对曰: 南交草木,亦知公名,安得不识? **

现代文:那人回答 :安南的草木,也知道公的名字,我怎能不认识?

古文:福卒,赠谥不及,士论颇不平。

现代文:黄福去世后,朝廷却没有给他赠和谥,士大夫的舆论颇为不平。

古文:成化初,始赠太保,谥忠宣。

现代文:成化初年,才给他赠太保,谥忠宣。

古文:刘俊,字子士,江陵人。

现代文:刘俊,字子士,江陵人。

古文:洪武十八年进士。除兵部主事,历郎中。

现代文:洪武十八年,中进士,被授予兵部主事,历任郎中。

古文:遇事善剖决,为帝所器。

现代文:他遇事善于剖析,为皇上所器重。

古文:二十八年擢右侍郎。

现代文:二十八年,升为右侍郎。

古文:建文时,为侍中。

现代文:建文时期,任侍中。

古文:成祖即位,进尚书。

现代文:成祖即位后,他进升为尚书。

古文:永乐四年大征安南,以俊参赞军务。

现代文:永乐四年大征安南,以刘俊参赞军务。

古文:俊为人缜密勤敏,在军佐画筹策有功,还受厚赉。

现代文:刘俊为人缜密,勤劳而机智,在军中出谋划策有功,回来后受到丰厚的赏赐。

古文:未几,简定复叛,俊再出参赞沐晟军务。

现代文:不久,简定又反叛,刘俊再出参赞沐晟军务。

古文:六年冬,晟与简定战生厥江,败绩。

现代文:六年冬,沐晟与简定在生厥江交战,遭到失败。

古文:俊行至大安海口,飓风作,扬沙昼晦,且战且行,为贼所围,自经死。

现代文:刘俊走到大安海口时,飓风大作,扬起的尘沙使白天变暗,刘俊且战且走,被贼人所围,自刎而死。

古文:洪熙元年三月,帝以俊陷贼不屈,有司不言,未加褒恤,敕责礼官。

现代文:洪熙元年三月,皇上以刘俊身陷贼人包围仍不屈,而有关官员却不上报,致使朝廷没有给他褒奖和抚恤,颁敕令责备礼官。

古文:严肃有治材,吏民畏惮。

现代文:于是给他赐祭,赠太子少傅,谥节愍。

古文:军败,亦死之。陈洽,字叔远,武进人。

现代文:授予他的儿子刘奎为给事中。陈洽,字叔远,武进人。

古文:好古力学,与兄济、弟浚并有名。

现代文:他好古勤学,与兄陈济、弟陈浚都有名。

古文:洪武中,以善书荐授兵科给事中。

现代文:洪武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

古文:尝奉命阅军,一过辄识之。

现代文:他曾奉命阅军,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他便能记下来。

古文:有再至者,辄叱去。

现代文:有的人再来一次,总是被他斥退。

古文:帝嘉其能,赐金织衣。

现代文:皇上嘉奖他有才能,赐给他金织衣。

古文:父戍五开殁,洽奔丧。

现代文:父亲戍守五开亡故,陈洽奔丧。

古文: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

现代文:正值蛮人反叛,道路阻塞,陈洽冒险间道而行,终于背着父亲遗骨回来。

古文:建文中以茹瑺荐,起文选郎中。

现代文:建文年间因茹王常的推荐,被召回任文选司郎中。

古文:成祖即位,擢吏部右侍郎,改大理卿。

现代文:太祖即位后,他被升为吏部右侍郎,又改为大理寺卿。

古文:安南兵起,命洽赴广西,与韩观选士卒从征。

现代文:安南战事开始时,朝廷命陈洽赴广西,与韩观挑选士卒从征。

古文:及大军出,遂命赞军务,主馈饷。

现代文:到大军出发时,遂命他参赞军务,主管粮饷。

古文:安南平,转吏部左侍郎。

现代文:安南平定后,陈洽转为吏部左侍郎。

古文:是时黄福掌布、按二司事,专务宽大,拊循其民。

现代文:当时黄福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务,政策上专务宽大,安抚安南人民。

古文: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

现代文:陈洽选拔有才能的人,振肃风纪,核实将士功罪,设置土官,处理军队粮饷,都办得有条不紊。

古文:还朝,命兼署礼部、工部事。

现代文:回到朝廷后,皇上命他兼代礼部、工部事务。

古文:七年复参张辅军讨简定,平之。

现代文:永乐七年,他又参佐张辅的部队讨伐简定,将其平定。

古文:还,从帝北征,与辅练兵塞外。

现代文:回来后,随从皇上北征,与张辅在塞外练兵。

古文:九年复与辅往交阯,讨陈季扩。

现代文:九年,他又与张辅前往交趾,讨伐陈季扩。

古文:居五年,进兵部尚书,复留赞李彬军事。

现代文:五年之后,他升为兵部尚书,又留下赞佐李彬军事。

古文:仁宗召黄福还,以洽掌布、按二司,仍参军务。

现代文:仁宗将黄福召回,以陈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仍参佐军务。

古文:中官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黎利尤桀黠。

现代文:宦官马骐贪婪残暴,陈洽无法控制,致使安南反叛者四起,而黎利尤为凶狠狡猾。

古文: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不相能,寇势日张。

现代文: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无能为力,贼寇的势力越来越大。

古文:洽上疏言: 贼虽乞降,内怀诡诈,党羽渐盛,将不可制。

现代文:陈洽上疏说: 贼人虽然请求投降,但他们内怀诡诈,到党羽逐渐壮大后,将不可控制。

**古文:乞谕诸将速灭贼,毋为所饵。 **

现代文:乞请传谕诸将从速灭贼,不要为贼人所收买。

古文:宣宗降敕切责智等,令进兵,复败于茶笼州,帝乃削智、政官爵。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往讨,洽仍赞其军。

现代文:宣宗颁敕严厉责备陈智等人,令他们进兵,他们又败于茶笼州,皇上于是削去陈智、方政的官职和爵位,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前往征讨,陈洽仍赞佐其军事。

古文:宣德元年九月,通至交阯。

现代文:宣德元年九月,王通到达交趾。

古文:十一月进师应平,次宁桥。

现代文:十一月进军应平,到达宁桥。

古文: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

现代文:陈洽与将领们说地形险恶,恐怕有伏兵,应该驻扎下来察看贼人动静。

古文: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现代文:王通不听,指挥部队径直渡江,结果陷在泥淖中。

古文:伏发,官军大败。

现代文:贼人伏兵齐起,官军大败。

古文:洽跃马入贼阵,创甚坠马。

现代文:陈洽跃马冲入敌阵,因受伤过重而坠下马。

**古文:左右欲扶还,洽张目叱曰: 吾为国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 **

现代文:左右想把他扶回去,陈洽瞪眼呵叱道: 我作为国家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就在今日,义不苟且而生还!

古文:已而黎利称臣,归蔡福、朱广等六人,尽弃市,籍其家。

现代文:挥刀杀死数名贼人后,自刎而死。事情报到朝廷后,皇上叹道: 大臣以身殉国,一代能有几人? 赠少保,谥节愍。

古文:李彬,字质文,凤阳人。

现代文:授予他的儿子陈枢为刑科给事中。李彬,字质文,凤阳人。

古文:父信,从太祖渡江,积功为济川卫指挥佥事。

现代文:父李信,随从太祖渡江,积功任为济川卫指挥佥事。

古文:彬嗣职。从颍国公傅友德出塞,斩获多。

现代文:李彬承袭父职,随从颍国公傅友德出塞,斩杀和缴获很多。

古文:还,与筑诸边城。

现代文:回来后,参与修筑各个边城。

古文:成祖起兵,彬归附,为前锋,转战有功。累迁右军都督佥事。

现代文:成祖起兵时,李彬归附,做前锋,转战有功,累升为右军都督佥事。

古文:永乐元年四月,以邱福议,封丰城侯,禄千石,予世券。

现代文:永乐元年四月,以丘福的建议,封他为丰城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

古文:明年,襄城伯李濬讨永新叛寇,命彬帅师策应。

现代文:第二年,襄城伯李浚征讨永新叛寇,命李彬率兵策应。

古文:未至,寇平,命以所统镇广东。

现代文:李彬没到,贼寇已被平定,命他以所率的军队镇守广东。

古文:四年召还,捕南阳皂君山寇。

现代文:四年,把他召回,捉拿南阳秔君山贼寇。

古文:其年七月,以左参将赍征夷副将军印授沐晟,进讨安南。

现代文:这一年七月,他以左参将的身份携征夷副将军印授予沐晟,进兵讨伐安南。

古文:十二月,彬及云阳伯陈旭破安南西都,又大败贼于木丸江。

现代文:十二月,李彬和云阳伯陈旭攻破安南西都,又在木丸江大败贼兵。

古文:安南平,论功,与旭皆以临敌稽缓,不益封,加禄五百石。

现代文:安南平定后,论功,他与陈旭都因临敌迟缓,不给加封,加禄米五百石。

古文:寻充总兵官,备倭海上。移兵讨擒长沙贼李法良,又帅浙、闽兵捕海寇。

现代文:不久他充任总兵官,防备倭寇于海上,后移师征伐并擒获了长沙贼人李法良,又率浙江、福建之兵捕拿海寇。

古文:十年命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酋。

现代文:十年命李彬前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安置投降的酋长。

古文:彬与柳升严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马川。

现代文:李彬与柳升严兵布在边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守野马川。

古文:凉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挥何铭战死,英追蹑,尽俘其众。老的罕走赤斤蒙古。

现代文:凉州酋长老的罕反叛,都指挥何铭战死,李英追踪,全部俘获了老的罕的部众,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

古文:帝欲发兵,彬言道远饷难继,宜缓图之。

现代文:皇上想发兵,李彬说道路遥远,粮饷难继,应慢慢谋取他。

古文:明年代琥镇甘肃,赤斤蒙古缚老的罕以献。

现代文:第二年李彬取代宋琥镇守甘肃,赤斤蒙古捆老的罕来献给他。

古文:帝嘉彬功,赐赉甚厚。

现代文:皇上嘉奖李彬的功劳,给他的赏赐很丰厚。

古文:十二年从北征,领右哨,破敌于忽失温,追奔至土剌河。

现代文:十二年他随从北征,指挥右哨,在忽失温击破敌人,追击到土剌河。

古文:师还,受上赏,移镇陕西。

现代文:回师后,他受到上赏,移镇陕西。

古文:十五年二月命佩征夷将军印,镇交阯。

现代文:十五年二月,李彬受命佩征夷将军印,镇守交趾。

古文:至则破擒陆那县贼阮贞,遣都督朱广等平顺州及北昼诸寨。

现代文:他到达后即击破并擒获了陆那县贼人阮贞,派都督朱广等人平定顺州和北昼等寨。

古文:明年,清化府土巡检黎利反,彬遣广讨破之。利遁去。

现代文:第二年,清化府土巡检黎利反叛,李彬派朱广攻破了他,黎利逃走。

古文:十七年遣都督同知方政袭利于可蓝栅,获其将军阮个立等。

现代文:十七年他派都督同知方政在可蓝栅袭击黎利,抓获其将军阮个立等人。

古文:利走老挝。

现代文:黎利逃到老挝。

古文:师还,复出为寇。

现代文:部队回来后,他又出来为寇。

古文:都指挥黄诚击走之,以暑雨旋师。

现代文:都指挥黄诚将他击退,因有暴雨而回师。

古文:当是时,交人反者四起,彬遣诸将分道往讨:方政讨车绵子等于嘉兴,郑公证于南策,丁宗老于大湾;朱广讨谭兴邦等于别部;都指挥徐謜讨范软于俄乐;指挥陈原瑰讨陈直诚于恶江;都指挥王忠讨杨恭于峡山。

现代文:当时,交趾人到处起来反抗,李彬派遣将领分道前往征讨:方政讨伐嘉兴的车绵子等人,以及南策的郑公证、大湾的丁宗老;朱广讨伐谭兴邦等别部;都指挥徐讠原讨伐俄乐的范钦;指挥陈原瑰讨伐恶江的陈直诚;都指挥王忠讨伐峡山的杨恭。

古文:皆先后报捷。

现代文:他们都先后报捷。

古文:而贼势尤剧者,彬辄自将往击。

现代文:而贼人势力最大的,李彬便亲自率兵前往攻打。

古文:潘僚者,乂安土知府也。为中官马骐所虐,反衙仪。

现代文:潘僚是安土知府,遭宦官马骐的欺凌,在衙仪造反。

古文:彬击败之,追至玉麻州,擒其酋,进焚贼栅。

现代文:李彬将他击败,追到玉麻州,擒获了其首领,再推进焚烧了他的寨栅。

古文:僚窜老挝,彬遣都指挥师祐帅师往。

现代文:潘僚窜到老挝,李彬派都指挥师佑率师前往。

古文:僚以老挝兵迎战,破之农巴林,悉降其众。

现代文:潘僚以老挝兵迎战,师佑在农巴林将其击败,全部降服了他的部众。

古文:范玉者,涂山寺僧也,反东潮州。

现代文:范玉是涂山寺僧人,在东潮州造反。

古文:彬往讨,败之江中。

现代文:李彬前往征讨,将他击败在江中。

古文:玉脱走,追获之东潮。

现代文:范玉逃脱,官军追到东潮抓住了他。

古文:而郑公证之党黎侄复起,都指挥陈忠等累败之于小黄江。彬自将追捕,至镇蛮,尽缚其众。

现代文:而郑公证的党羽黎侄又作乱,都指挥陈忠等多次在小黄江将其击败,李彬亲自率兵追捕,将其部众全部抓获。

古文:于是诸贼略平,惟黎利数出没,聚众磊江,屡为徐謜、方政所败,复遁去。

现代文:于是各支贼人全被平定,只有黎利一再出没,聚众于磊江,屡次被徐讠原、方政击败后,又逃走。

古文:十九年,彬以馈运不继,请令官军与土军参错屯田,并酌屯守征行多寡之数以闻。

现代文:十九年,李彬因粮饷供应不上,请令官军与土军参错屯田,并将拟定的屯田军、驻守军和征战军的数量报告朝廷。

古文:帝从之。

现代文:皇上批准了。

古文:将发兵入老挝索黎利。

现代文:他将要发兵入老挝索取黎利。

古文:老挝惧,请自捕以献,会彬疾作而罢。

现代文:老挝害怕了,请自捕黎利献上,正好李彬疾病发作,只好罢兵。

古文:从子儒嗣,传至孙承祚,天启时附魏忠贤,请设海外督理内臣,又请予忠贤九锡。崇祯初,夺爵戍边。子开先嗣为伯,都城陷。遇害。柳升,怀宁人。

现代文:李彬去世后,赠茂国公,谥刚毅。柳升,怀宁人。

古文: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

现代文:承袭父职任燕山护卫百户。

古文:大小二十余战,累迁左军都督佥事。

现代文:他经历大小二十余战,累升为左军都督佥事。

古文:永乐初,从张辅征交阯,破贼鲁江,斩其帅阮子仁等。

现代文:永乐初年,随从张辅征交趾,破贼于鲁江,斩杀其首领阮子仁等。

古文:守咸子关。

现代文:守卫咸子关。

古文:贼入富良江,舟亘十余里,截江立寨,陆兵亦数万人。

现代文:贼人进入富良江,船只连绵十余里,横截江面,构建营寨,陆军也有数万人。

古文:辅将步骑,升将水军,夹攻,大败之,获伪尚书阮希周等。

现代文:张辅率领步骑兵,柳升率领水师,夹攻,大败贼兵,俘获伪尚书阮希周等人。

古文:又败贼于奇罗海口,得舟三百。

现代文:又在奇罗海口击败贼人,夺得船只三百艘。

古文:部卒得季犛及其子澄。

现代文:他的部下抓获了黎季嫠和他的儿子黎澄。

古文:升赍露布献俘,被赏赉。

现代文:柳升带着露布向朝廷奏捷献俘,受到赏赐。

古文:师还,封安远伯,禄千石,予世券。

现代文:部队回来后,他被封为安远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

古文:七年同陈瑄帅舟师巡海,至青州海中,大破倭,追至金州白山岛而还。

现代文:七年,他同陈蠧率舟师巡海,到青州附近海面,大破倭寇,追到金州白山岛而还。

古文:明年从北征,至回曲津,将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

现代文:第二年随从北征,到达回曲津,率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

古文:进封侯,加禄五百石,仍世伯爵。

现代文:进封为侯爵,加禄米五百石,仍世袭伯爵。

古文:出镇宁夏,讨斩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

现代文:出去镇守宁夏,讨伐并斩杀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人。

古文:召还,总京营兵。

现代文:被召回,总领京营兵。

古文:十二年复从北征,将大营兵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破敌。

现代文:第二年又随从北征,率大营部队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击破敌人。

古文:十八年,蒲台妖妇唐赛儿反。

现代文:十八年,蒲台妖妇唐赛儿造反。

古文:命升与都指挥刘忠将京军往剿,围其寨。

现代文:皇上命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率京军前往剿灭,包围了她的营寨。

古文:升自以大将,意轻贼。

现代文:柳升自以为是大将,心中轻敌。

古文:贼乞降,信之。

现代文:贼人请求投降,柳升相信了。

古文:夜为所袭,忠中流矢死,赛儿遁去。

现代文:晚上被贼人偷袭,刘忠中流矢而死,唐赛儿逃走。

古文:及明始觉,追获其党百余人。

现代文:到天明时才发现,柳升追击,抓获了其百余名党羽。

古文:都指挥卫青力战解安邱围。

现代文:都指挥卫青力战解除了安丘之围。

古文:升忌其功,摧辱之。征下狱,已,得释。

现代文:柳升妒嫉他的功劳,折辱他,结果被逮入狱中,后来获释。

古文:二十年复从北征,将中军破兀良哈于屈裂儿河,予世侯。

现代文:二十年,他又随从皇上北征,率领中军在屈裂儿河击破兀良哈,给予他世袭侯爵。

古文:帝五出塞,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

现代文:皇上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随,多次有功,所受的宠爱在各侯爵之上。

古文:仁宗即位,命掌右府,加太子太傅。

现代文:仁宗即位后,命他掌管右军都督府,加封为太子太傅。

古文: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黎利,败闻。

现代文: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败报传到朝廷。

古文:命升为征虏副将军,充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军务,帅步骑七万,会黔国公沐晟往讨。

现代文:皇上命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任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佐军务,率领马步兵七万,会同黔国公沐晟前往讨伐。

古文:时贼势已盛,道路梗绝,朝廷久不得交阯奏报。

现代文:当时贼势已盛,道路阻塞,朝廷久不得交趾的奏报。

古文:二年六月,有军丁李茂先者三人,间道走京师,言昌江被围急。

现代文:二年六月,有军丁李茂先等三人,抄近路来到京师,说昌江被围,形势危急。

古文:帝授三人百户。敕升急进援,而昌江已于四月陷。

现代文:皇上授予三人为百户,敕令柳升急速进兵援救,而昌江已在四月被攻陷。

古文:九月,升始入隘留关。

现代文:九月,柳升才进入隘留关。

古文:利伪为国人上书,请立陈氏后,升不启封以闻。

现代文:黎利假托为国人上书,请立陈氏的后代为国王,柳升不启封即上报朝廷。

古文:贼缘途据险列栅,官军连破之,抵镇夷关。

现代文:贼人沿途据险列栅,官军接连将其击破,抵达镇夷关。

古文:升以贼屡败,易之。

现代文:柳升见贼人屡被击败,颇为轻敌。

古文:时李庆、梁铭皆病甚。郎中史安、主事陈镛言于庆曰: 柳将军辞色皆骄。

现代文:当时李庆、梁铭都病得很重,郎中史安、主事陈镛对李庆说: 柳将军言辞和脸色都显得很骄傲。

古文:骄者,兵家所忌。

现代文:骄傲乃是兵家所忌。

古文:贼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

现代文:贼人说不定是示弱来引诱我们。

**古文: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 **

现代文:防范贼人设有埋伏,皇上玺书中已恳切告诫我们,公应努力提醒他。

古文:庆强起告升,升不为意。

现代文:李庆勉强起来告诉柳升,柳升不在意。

古文:至倒马坡,与百余骑先驰度桥,桥遽坏,后队不得进。贼伏四起,升陷泥淖中,中镖死。

现代文:到倒马坡时,他与一百余名骑兵先飞驰过桥,后队无法跟进,贼人伏兵四起,柳升陷在泥淖中,中镖而死。

古文:其日,铭病卒。

现代文:这一天,梁铭病死。

古文:明日,庆亦卒。

现代文:第二天,李庆也死了。

古文:又明日,崔聚帅军至昌江。

现代文:又过了一天,崔聚率兵来到昌江。

古文:贼来益众,官军殊死斗。贼驱象大战。

现代文:贼人来得更多,官军殊死搏斗,贼人驱象大战。

**古文:阵乱,贼大呼: 降者不死。 **

现代文:官军阵势乱了,贼人大喊: 降者不死!

古文:官军或死或走,无降者,全军尽没。

现代文:官军或死或逃,没有人投降,全军尽没。

古文:史安、陈镛及李宗昉、潘禋皆死之。

现代文:史安、陈镛和李宗窻、潘都战死。

古文:崔聚,怀远人。从成祖起兵。

现代文:崔聚是怀远人,当初跟从成祖起兵。

古文:八年从北征,败敌于广漠戍。

现代文:八年随从成祖北征,在广漠戍击败贼人。

古文:洪熙元年累迁左军都督佥事。

现代文:洪熙元年累升为左军都督佥事。

古文:至是力战被执,贼百计降之,终不屈死。

现代文:这时他力战被擒,贼人百计劝降他,他终不屈而死。

古文: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

现代文:柳升朴实正直而且宽和,善于安抚士卒,但勇而寡谋,终于导致了失败。

古文: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

现代文:柳升失败后,沐晟的部队无法前进,也引兵退回。

古文: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阯。

现代文:王通孤军作战,后援断绝,便放弃了交趾。

古文:子弟从征,以功授官,辄辞不受,人以为贤。传爵至世勋,崇祯初提督京营。

现代文:朝廷意见认为柳升丧师,不让他的儿子柳溥承袭爵位,过了很久才让他承袭。

古文:京师陷,遇害。

现代文:正统十二年赠柳升为融国公,谥襄愍。

古文: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真子也。

现代文: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王真的儿子。

古文:嗣父官为都指挥使,将父兵,转战有功,累进都督佥事。

现代文:承袭父职任都指挥使,率领父亲之兵,转战有功,累升为都督佥事。

古文:复以父死事故,封武义伯,禄千石,予世券。

现代文:后来因父亲之死这一件事,他被封为武义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

古文:永乐七年董营长陵。

现代文:永乐七年,他总管营建长陵工程。

古文: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

现代文:十一年,进封为成山侯,加禄米二百石。

古文:明年从北征,领左掖。

现代文:第二年随从皇上北征,领左掖军。

古文: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连出塞,并领右掖。仁宗即位,命掌后府,加太子太保。

现代文:二十年,随从皇上出塞,兼领右掖军。仁宗即位后,命他掌管后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保。

古文:时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前卒,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代镇,不协。

现代文:当时交趾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先去世,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之职代为镇守,两人不和。

古文:黎利益张,数破郡邑,杀将吏。

现代文:黎利势力更盛,连破州县,杀将吏,陈智出兵,多次被打败。

古文:智出兵数败,宣宗削智爵,而命通佩征夷将军印,帅师往讨。

现代文:宣宗削去陈智的爵位而命王通佩征夷将军印,率军前往征讨。

古文:黎利弟善攻交州城,都督陈濬等击却之。

现代文:黎利的弟弟黎善攻打交州城,都督陈浚等人将他击退。

古文:会通至,分道出击。

现代文:正好王通来到,便分路出击。

古文:参将马瑛破贼于石室县。

现代文:参将马瑛在石室县破贼。

古文: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尚书陈洽与焉。

现代文:王通领兵与马瑛会合,到应平的宁桥时中了埋伏,官军大溃,死亡二三万人,其中有尚书陈洽。

古文:通中伤还交州,利在乂安闻之,自将精卒围东关。

现代文:王通受伤回到交州,黎利在安听说后,自率精兵包围东关。

古文: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

现代文:王通气势沮丧,暗中派人许诺为黎利乞求封号,而传檄将清化以南之地划归黎利。

古文:按察使杨时习执不可,通厉声叱之。

现代文:按察使杨时习反对,王通厉声呵叱他。

古文:清化守罗通亦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

现代文:清化长官罗通也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

古文:朝廷遣柳升等助通,未至。

现代文:朝廷派柳升等援助王通,但还没到达。

古文:二年二月,利攻城。

现代文:二年二月黎利攻城。

古文:通以劲兵五千出不意捣贼营,破之,斩其司空丁礼以下万余级。

现代文:王通以劲兵五千名出其不意直捣贼营,将其击破,斩杀其司空丁礼以下一万余人。

古文:利惶惧欲走,诸将请乘胜急击。

现代文:黎利惶惧想走。将领们请乘胜急击。

古文: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复振。

现代文:王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重新又振作起来。

古文:树栅掘濠堑,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谅江,而围交益急。

现代文:他们树栏栅掘壕堑,四出攻掠,分兵攻陷昌江、谅江,而包围交州城更急。

古文:通敛兵不出。

现代文:王通敛兵不出。

古文:利乞和,通以闻。

现代文:黎利求和,王通报告了朝廷。

古文:会柳升战殁,沐晟师至水尾县不得进。

现代文:正值柳升战死,沐晟的部队进到水尾县时无法前进。

古文:通益惧,更啗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

现代文:王通更害怕了,便利诱黎利求和,为黎利驰传上呈谢罪表。

古文:其年十月,大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利盟,约退师。因宴利,遗利锦绮,利亦以重宝为谢。

现代文:这一年十月,王通大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黎利结盟,相约退兵,并宴请黎利,赠给黎利锦绮,黎利也回赠重宝为谢。

古文:十二月,通令太监山寿与陈智等由水路还钦州,而自帅步骑还广西。至南宁,始以闻。

现代文:十二日,王通令太监山寿与陈智等人由水路回钦州,而他自率步骑兵回广西,到达南宁后,他才将经过报告皇上。

古文:会廷议厌兵,遂弃交阯。

现代文:正好廷臣的意见也厌兵,遂放弃交趾。

古文:交阯内属者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馈饷至百余万,转输之费不与焉,至是弃去。

现代文:交趾内属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粮饷达一百余万,还不包括转输的费用,至此终于放弃了。

古文:官吏军民还者八万六千余人,其陷于贼及为贼所戮者不可胜计。

现代文:官吏军民归国有八万六千余人,陷入贼人和被贼人杀戮的不可胜数。

古文:而土官向义者陶季容、陈汀之属,乃往往自拔来归。

现代文:而向义归附的土官,像陶季容、陈汀等人,往往自拔未归。

古文:明年,通还京,群臣交劾,论死系狱,夺券,籍其家。

现代文:第二年,王通回到京师。群臣纷纷弹劾他,他被判了死罪,关进狱中,夺去诰券,并被抄了家。

古文:正统四年特释为民。

现代文:正统四年,他被特释为民。

古文:景帝立,起都督佥事,守京城。

现代文:景帝即位后,起用他为都督佥事,守卫京城。

古文:御也先有功,进同知,守天寿山,还其家产。

现代文:他抵御也先有功,进升为同知,守天寿山,归还他的家产。

古文:景泰三年卒。

现代文:景泰三年王通去世。

古文:天顺元年诏通子琮嗣成山伯。

现代文:天顺元年,诏令他的儿子王琮承袭成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