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古文:◎礼八

现代文:礼八

古文:册皇后仪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册亲王及王妃仪皇帝加元服仪册皇太子皇子冠礼品官冠礼庶人冠礼

现代文:册皇后仪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册亲王及王妃仪皇帝加元服仪册皇太子皇子冠礼品官冠礼庶人冠礼

古文:册皇后仪

现代文:册皇后仪

古文:古者立后无册命礼。

现代文:古代立帝后无册命的礼仪。

古文: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节,奉玺绶,读册。

现代文:到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开始驾临宫殿,命令太尉持节,捧宝玺绶带,宣读册书。

古文:皇后北面称臣妾,跪受。

现代文:皇后朝北称臣妾,跪着接受册封。

古文:其后沿为定制,而仪文代各不同。

现代文:以后沿用为固定的制度,而礼仪文字各代不同。

古文:明仪注大抵参唐、宋之制而用之,太祖初,定制。

现代文:明朝制度大抵参考唐、宋制度而采用。太祖初年,规定制度。

古文:凡册皇后,前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

现代文:凡是册立皇后,前三天斋戒沐浴,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

古文:前一日,侍仪司设册宝案于奉天殿御座前,设奉节官位于册案之东,掌节者位于其左,稍退,设承制官位于其南,俱西向。

现代文:前一天,侍仪司在奉天殿御座前设册宝案,在册案东面设奉节官位,掌节的人位于他的左边,稍微退后,在他的南面设承制官位,都向西。

古文:设正副使受制位于横街于南,北向。

现代文:在横街南面设正副使受制位,面向北。

古文:设承制宣制官位于其北,设奉节奉册奉宝官位于其东北,俱西向。

现代文:在他的北面设承制宣制官位,在他的东北面设奉节奉册奉宝官位,都面向西。

古文:设正副使受册宝褥位于受制位之北,北向。

现代文:在受制位以北设正副使受册宝褥位,面向北。

古文:典仪二人位丹陛上南,赞礼二人位正副使北,知班二人位赞礼之南,俱东西相向。

现代文:典仪二人位于台阶上南边,赞礼二人位于正副使的北面,知班二人位于赞礼的南面,都东西相向。

古文:百官及侍从位,如朝仪。

现代文:百官以及侍从位,按朝廷礼仪设置。

古文:是日早,列卤簿,陈甲士,设乐如仪。

现代文:这天早上,陈列扈从仪仗,陈设甲士,按礼仪设音乐。

古文:内官设皇后受册位及册节宝案于宫中,设香案于殿上,设权置册宝案于香案前,设女乐于丹陛。

现代文:太监在宫中设皇后受册位以及册节宝案,在殿上设香案,在香案前设权置册宝案,在丹陛上设女乐。

古文:质明,正副使及百官入。

现代文:天刚亮,正副使及百官进入。

古文:鼓三严,皇帝衮冕御奉天殿。

现代文:击鼓三通,皇帝穿衮冕服到奉天殿。

古文:礼部官奉册宝,各置于案。

现代文:礼部官员捧着册书和宝玺,各自放在案上。

古文:诸执事官各人就殿上位立。

现代文:众执事官各自进入,到殿上各自的位置站立。

古文:乐作,四拜,兴,乐止。

现代文:奏乐,拜四拜。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承制官奏发皇后册宝,承制讫,由中门出,降自中陛,至宣制位,曰 有制 。

现代文:承制官奏唱开启皇后册书和宝玺,承受皇帝制命结东,从中门出,自中门台阶下来,到宣读制命的位置,声称 有制 。

**古文:正副使跪,承制官宣制曰: 册妃某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展礼。 **

现代文:正副使跪下,承制官宣读制命说: 册封妃某氏为皇后,命令你等持节展礼。

古文:宣毕,由殿西门入。

现代文:宣读完毕,由殿西门进入。

古文:正副使俯伏,兴。

现代文:正副使俯伏,起身。

古文:执事者举册宝案,由中门出,降自中陛。

现代文:执事人举着册宝案,从中门出外,自中间台阶下来。

古文:奉节官率掌节者前导,至正副使褥位,以案置于北。

现代文:奉节官率领掌节的人在前面引导,到正副使褥位,将案放在北面。

古文:掌节者脱节衣,以节授奉节官。

现代文:掌节官脱下节衣,将节交给奉节官。

古文:奉节官以授正使,正使以授掌节者,掌节者跪受,兴,立于正使之左。

现代文:奉节官把它交给正使,正使把它交给掌节官,掌节官跪着接受。起身,站在正使左边。

古文:奉节官退。

现代文:奉节官退。

古文:引礼引正使诣受册位,奉册官以册授正使,正使跪受,置于案。

现代文:引礼官引正使到受册位,奉册官拿着册文交给正使,正使跪着接受,放在案上。

古文:退,复位。

现代文:退下,回到原位。

古文:副使受宝亦如之。

现代文:副使接受实玺也如此。

古文:乐作,正副使四拜。

现代文:奏乐,正副使拜四拜。

古文:兴,乐止。

现代文: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正使随册,副使随宝,掌节者前导,举案者次之,乐作。

现代文:正使跟随册书,副使跟随宝玺,掌节官在前引导,举案官稍后,奏乐。

古文:出奉天门,乐止。

现代文:出奉天门,音乐停止。

古文:侍仪奏礼毕,驾兴,百官出。

现代文:侍仪奏唱礼仪完毕,皇帝起身,百官退出。

古文:掌节者加节衣,奉册宝官皆搢笏,取册宝置龙亭内,仪仗大乐前导,至中宫门外,乐作。

现代文:掌节官加节衣,奉册宝官都插笏板,取册书宝玺放在龙亭内,仪仗、大乐在前面引导,到中官门外,奏乐。

古文:皇后具九龙四凤冠,服祎衣,出閤,至殿上,南向立。

现代文:皇后戴九龙四凤冠,穿祭礼服,出阁,到殿上,向南站立。

古文:乐止,正副使奉册宝权置于门外所设案上。

现代文:音乐停止,正副使捧册书和宝玺暂且放在门外所设的案上。

古文:引礼引正副使及内使监令俱就位。

现代文:引礼官导引正副使以及内使监令都就位。

古文:正使诣内使监令前,称册礼使臣某,副使臣某,奉制授皇后册宝。

现代文:正使到内使监令前,称册礼使臣某,副使臣某,秉承制命授给皇后册书、宝玺。

古文:内使监令入告皇后,出,复位。

现代文:内使监令进入禀告皇后,出来,回到原位。

古文:引礼引内外命妇入就位。

现代文:引礼官导引内外命妇进入各自的位置。

古文:正使奉册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内官。

现代文:正使捧册授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着接受,交给太监。

古文:副使授宝亦如之。

现代文:副使授实玺也如此。

古文:各复位。

现代文:各自回到原位。

古文:内使监令率奉册奉宝内官入,各置于案。

现代文:内使监令率领奉册奉宝太监进入,各自置于案上。

古文:尚仪引皇后降陛,诣庭中位立。

现代文:尚仪官导引皇后下台阶,到庭中位置站立。

古文:内官奉册宝立于皇后之东西。

现代文:太监捧册书、寅玺站在皇后的东西两边。

古文:内使监令称 有制 ,尚仪奏拜。

现代文:内使监令称 有制 ,尚仪官上奏礼拜。

古文:皇后拜,乐作。

现代文:皇后拜,奏乐。

古文:四拜,兴,乐止。

现代文:拜四拜,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宣制讫,奉册内官以册授读册内官读讫,以授内使监令。

现代文:宣制完毕,奉册太监将册书交给读册太监读完,交给内使监令。

古文:内使监令跪以授皇后,皇后跪受,以授司言。

现代文:内使监令跪着交给皇后,皇后跪着接受,把它交给司言。

古文:奉宝如前仪。

现代文:进奉宝玺如同前边的礼仪。

古文:受讫,以授司宝。

现代文:接受完毕,交给司宝官。

古文:尚仪奏拜,皇后拜如前。

现代文:尚仪官奏唱礼拜,皇后如以前一样下拜。

古文:内使监令出,诣正副使前,称 皇后受册礼毕 。

现代文:内使监令出来,到正副使面前,称 皇后受册礼完毕 。

古文:使者退诣奉天殿横街南,北面西上立,给事中立于正副使东北,西向。

现代文:使者退回到奉天殿横街南,面向北站立以西为上,给事中站在正副使的东北面,面向西。

**古文:正副使再拜复命曰: 奉制册命皇后礼毕。 **

现代文:正副使行再拜礼复命说: 秉承制命册命皇后礼仪完毕。

古文:又再拜,给事中奏闻,乃退。

现代文:又行再拜礼。给事中奏报,于是退下。

古文:皇后既受册宝,升座。

现代文:皇后接受册书和宝玺后,登上座位。

**古文:引礼引内命妇班首一人,诣殿中贺位跪,致词曰: 兹遇皇后殿下膺受册宝,正位中宫,妾等不胜欢庆,谨奉贺。 **

现代文:引礼官导引内命妇班首领一人,到殿中庆贺位置跪下,致词说: 正遇皇后殿,接受册书和宝玺,端居中宫皇后位。我等非常欢喜庆贺,谨表庆贺。

古文:赞拜,乐作。

现代文:赞唱行拜贺礼,奏乐。

古文:再拜,兴,乐止。

现代文:行再拜礼,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退,复位。

现代文:退下,返回原位。

古文:又引外命妇班首一人,入就殿上贺位,如内命妇仪。

现代文:又导引外命妇班首领一人,进入殿上庆贺位,如同内命妇礼仪。

古文:礼毕俱出。

现代文:行礼完毕都退出。

古文:皇后降座,乐作。

现代文:皇后下座,奏乐。

古文:还閤,乐止。

现代文:返回后宫,音乐停止。

古文:次日,百官上表笺称贺。

现代文:次日,百官上表笺称贺。

古文:皇帝御殿受贺,如常仪。

现代文:皇帝到宫殿接受庆贺,如同常仪。

古文:遂卜日,行谒庙礼,先遣官用牲牢行事,告以皇后将祗见之意。

现代文:于是占卜日子。举行拜谒太庙礼。先派官用牲牢告祭,告以皇后恭敬拜见的心意。

古文:前期,皇后斋三日,内外命妇及执事内官斋一日。

现代文:拜期之前,皇后斋戒三天,内外命妇以及执事内官斋戒一天。

古文:设皇后拜位于庙门外及庙中,设内命妇陪祀位于庙庭南,外命妇陪祀位于内命妇之南。司赞位皇后拜位之东西,司宾位内命妇之北,司香位香案右。

现代文:在庙门外及庙中设皇后行礼位置,在宗庙南设内命妇陪从祭祀位,在内命妇南面设外命妇陪同祭祀位。司赞位在皇后行拜礼位的东西面,司宾位在内命妇以北,司香位在香案右边。

古文:陈盥洗于阶东,司盥洗官位其所。

现代文:在台阶东面陈放盥洗用具,司盥洗官位置在这个地方。

古文:至日,内外命妇各翟衣集中宫内门外。

现代文:这一天,内外命妇各自穿翟衣集中在宫内门外。

古文:皇后具九龙四凤冠,服祎衣。

现代文:皇后戴九龙四凤冠,穿祭衣。

古文:出内宫门,升舆,至外门外降舆,升重翟车。

现代文:出内宫门,登舆,到外门外下舆,登上重翟车。

古文:鼓吹设而不作。

现代文:鼓吹乐陈设而不演奏。

古文:尚仪陈仪卫,次外命妇,次内命妇,皆乘车前导。

现代文:尚仪官陈设仪卫,其次是外命妇,其次是肉命妇,都乘车在前引导。

古文:内使监扈从,宿卫陈兵仗前后导从。

现代文:内使监跟从,宿卫陈兵械器杖在前面引导后面随从。

古文:皇后至庙门,司宾引命妇先入。

现代文:皇后到了庙门,司宾官引导命妇先进入。

古文:皇后降车,司赞导自左门入,就位,北向立。

现代文:皇后下车,司赞官引导从左门进入,到拜位,向北站立。

古文:命妇各就位,北向立。

现代文:命妇各自就位,向北站立。

古文:司赞奏拜,司宾赞拜,皇后及命妇皆再拜,兴。

现代文:司赞奏唱礼拜,司宾赞唱行拜礼,皇后以及命妇都拜两拜,起身。

古文:司赞请诣盥洗位,盥手帨抉手,由东陛升,至神位前。

现代文:司赞请求到盥洗位置,洗手擦手,由东台阶升登,到神位前。

古文:司赞奏上香者三,司香捧香于右,皇后三上讫,导复位,赞拜如前。

现代文:司赞奏唱上香三次,司香在右边捧着香,皇后上香三次结东,引导回到原位,像以前一样赞唱行拜礼。

古文:司赞奏礼毕,皇后出自庙之左门,命妇以次出。

现代文:司赞奏唱行礼完毕,皇后从宗庙左门出,命妇依次出来。

古文:皇后升车,命妇前导,如来仪。

现代文:皇后登车,命妇在前面引导,如同来时礼仪。

古文:过庙,鼓吹振作,皇后入宫。

现代文:经过宗庙时,鼓吹吹奏,皇后入宫。

古文:是日,皇帝宴群臣于谨身殿,皇后宴内外命妇于中宫。皆如正旦宴会仪。

现代文:这一天,皇帝在谨身殿招待群臣,皇后在中官宴请内外命妇,都如同正旦宴会的礼仪。

古文:及成祖即位,册皇后徐氏,其制小异。

现代文:等到成祖即位,册封皇后徐氏,它的礼制有细微差异。

古文:皇帝皮弁服御华盖殿,翰林院官以诏书用宝讫,然后御奉天殿,传制皇后受册。

现代文:皇帝穿皮弁服到华盖殿,翰林院官以诏书盖上实玺,然后到奉天殿,传制命皇后接受册书。

古文:礼毕,翰林官以诏书授礼部官,礼部官奉诏书于承天门开读。

现代文:典礼结东,翰林官把诏书交给礼部官员,礼部官员在承天门捧诏书宣读。

古文:皇帝还宫,率皇后具服诣奉先殿谒告毕。

现代文:皇帝回宫,率领皇后穿着礼服到奉先殿拜谒祭告完毕。

古文:皇后具服于内殿,俟皇帝升座。

现代文:皇后在内殿穿礼服,等皇帝登上座位。

古文:赞引女官导诣拜位,行谢恩礼,乐作。

现代文:赞引女官引导到行礼位置,举行谢恩礼,奏乐。

古文:八拜,兴,乐止。

现代文:拜八拜,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礼毕。

现代文:礼仪结东。

古文:次日,皇帝皇后受贺宴会,如前仪。

现代文:次日,举行皇帝、皇后接受庆贺宴会,如同以前礼仪。

古文:天顺八年,增定亲王于皇帝前庆贺,次诣皇太后庆贺,次诣皇后前八拜仪。

现代文:天顺八年,增加制定亲王在皇帝前厦贺,再到皇太后前庆贺,再到皇后前行八拜礼仪。

古文:嘉靖十三年,册皇后方氏,礼臣具仪注,有谒告内殿仪,无谒告太庙世庙之礼,帝命议增。

现代文:嘉靖十三年,册立皇后方氏,礼臣准备礼仪程序,有谒告内殿仪,没有谒告太庙、世庙的礼仪,皇帝命令议论增加。

古文:于是礼臣以仪上。

现代文:于是礼臣呈上礼仪。

古文:先期斋三日,所司陈设如时祫仪。

现代文:此前斋戒三天,有关部门陈设如同时节合祭仪。

古文:至日,皇帝御辂,皇后妃御翟车,同诣太庙。

现代文:到了这一天,皇帝坐辖车,皇后妃坐翟车,一同到太庙。

古文:命官奉七庙主升神座讫。

现代文:命官捧着七庙牌位升上神座。

古文:皇帝奉高皇帝主,皇后奉高皇后主,出升神座。

现代文:皇帝捧着高皇帝的牌位,皇后捧着高皇后的牌位,出去升上神座。

古文:迎神、上香、奠帛、祼献,乐作止,皆如仪。

现代文:迎神、上香、祭奠帛、以香汤灌地进献,奏乐,停止奏乐,都按礼仪进行。

古文:次诣世庙行礼,同上仪。

现代文:又到世庙行礼,如同以上礼仪。

古文:隆庆元年增定,颁诏次日,命妇行见皇后礼。

现代文:隆庆元年增定,颁布诏书的第二天,命妇行见皇后礼。

古文:册妃之仪。

现代文:册封妃的礼仪。

**古文:自洪武三年册孙氏为贵妃,定皇帝不御殿,承制官宣制曰: 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节行礼。 **

现代文:从洪武三年册封孙氏为贵妃,决定皇帝不到殿上,承制官宣读制命说: 妃某氏,特封某妃,命你等持节行礼。

古文:但授册,无宝,馀并如中宫仪。

现代文:只授册书,没有宝玺,其余的都如同中宫皇后的礼仪。

古文:永乐七年,定册妃礼。

现代文:永乐七年制定册封妃礼。

古文:皇帝皮弁服御华盖殿,传制。

现代文:皇帝穿皮弁服到华盖殿,传制命。

古文:至宣宗立孙贵妃,始授宝,宪宗封万贵妃,始称皇,非洪武之旧矣。

现代文:到宣宗立孙贵妃,开始授宾玺,宪宗封万贵妃,开始称皇,并非洪武旧有的制度。

古文:嘉靖十年,帝册九嫔,礼官上仪注。

现代文:嘉靖十年,皇帝册封九嫔,礼官上呈礼节仪程。

古文:先日,所司陈设仪仗如朔望仪。

现代文:前一天,有关部门按照朔望祭日的礼仪陈设仪仗。

古文:至期,皇帝具衮冕,告太庙、世庙讫,易皮弁服,御华盖殿。

现代文:到了这天,皇帝穿衮冕服,祭告完太庙、世庙,换上皮弁服,到华盖殿。

古文:百官公服入行礼。

现代文:百官穿公服入殿行礼。

古文:正、副使朝服承制,举节册至九嫔宫。

现代文:正、副使穿朝服秉承制命,举着节册到九嫔宫。

古文:九嫔迎于宫门外,随至拜位。

现代文:九嫔在宫门外迎接,随后到了行礼位置。

古文:女官宣册,九嫔受册,先后八拜。

现代文:女官宣读册书,九嫔受册,先后拜八拜。

古文:送节出宫门复命。

现代文:送节出宫门回复命令。

古文:九嫔随具服候,皇后率诣奉先殿谒告,及诣皇帝、皇后前谢恩,俱如册妃礼。

现代文:九嫔随着穿礼服等侯,皇后率领她们到奉先殿行礼告祭,并到皇帝、皇后面前谢恩,都如同册妃礼。

古文:惟圭用次玉,谷文、银册少杀于皇妃五分之一。

现代文:只是圭用次玉,谷文、银册比皇妃少五分之一。

古文:二十年,册德妃张氏,以妃将就室,而帝方静摄,不传制,不谒告内殿,馀并如旧。

现代文:二十年,册封德妃张氏。因妃将要就室,而皇帝摄养不临朝办事,不传制命,不拜祭告事内殿,其余的都按旧礼制进行。

古文: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

现代文: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

古文:自汉代始称皇太子,明帝始有临轩、册拜之仪。

现代文:从汉代开始称皇太子,明帝纔开始有临轩册拜之礼仪。

古文:唐则年长者临轩册授,幼者遣使内册。

现代文:唐代由年长的临轩册授,年幼的只是派使者用内册。

古文:宋惟用临轩。

现代文:宋祇用皇帝临轩之礼。

古文:元惟用内册,不以长幼。

现代文:元代祇用内册不分长幼。

古文:明兴,定制,册皇太子,所司陈设如册后仪。

现代文:明代建国定下制度,册立皇太子,有关部门如册立皇后的礼仪一样陈设。

古文: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

现代文:在丹陛上设皇太子行拜礼的位置。

古文:中严,皇帝衮冕御谨身殿,皇太子冕服俟于奉天门。

现代文:中庭戒严,皇帝穿衮冕服到谨身殿,皇太子穿冕服等候在奉天门。

古文:外办,皇帝升奉天殿,引礼导皇太子入奉天东门。

现代文:警卫官禁,皇帝登奉天殿,引礼官引导皇太子进入奉天东门。

古文:乐作,由东阶升至丹陛位,乐止。

现代文:奏乐,由东阶登上丹陛位置,音乐停止。

古文:百官各就丹墀位。

现代文:百官各自到丹墀的拜位。

古文:乐作,皇太子再拜,兴,乐止。

现代文:奏乐,皇太子行再拜礼,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承制官由殿中门出,立于门外,曰: 有制 。

现代文:承制官从殿中门出,站在门外,说: 有制命。

古文:皇太子跪。

现代文:皇太子跪下。

**古文:宣制曰: 册长子某为皇太子。 **

现代文:宣读制命说: 册立长子某为皇太子。

古文:皇太子俯伏,兴,乐作。

现代文:皇太子俯伏,起身,奏乐。

古文:再拜。乐止。

现代文:行再拜礼,音乐停止。

古文:引礼导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

现代文:引礼官引导皇太子从殿东门进入,奏乐。

古文:内赞导至御座前,乐止。

现代文:内赞官引导到御座前,音乐停止。

古文:内赞赞跪,赞宣册。

现代文:内赞官赞唱跪下,赞唱宣读册书。

古文:宣毕,赞搢圭,赞授册。

现代文:宣读完,赞唱插圭,赞唱授册书。

古文:皇太子搢圭,跪受册,以授内侍。

现代文:皇太子插圭,跪着接册书,交给内侍。

古文:复赞授宝,如授册仪。

现代文:又赞唱授宝玺,如同授册书礼仪。

古文:赞出圭,皇太子出圭,俯伏,兴,由殿东门出。

现代文:赞唱抽出圭,皇太子拿出圭,俯伏,起身,从殿东门出。

古文:执事官举节册宝随出。

现代文:执事官举着节册书、实玺跟随出去。

古文:皇太子复位,乐作。

现代文:皇太子返回原位,奏乐。

古文:四拜兴,乐止。

现代文:拜四拜,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由东阶降,乐作。

现代文:从东台阶下来,奏乐。

古文:至奉天门,乐止。

现代文:到奉天门,音乐停止。

古文:仪仗、鼓乐迎册宝至文华殿,持节官持节复命,礼部官奉诏书赴午门开读,百官迎诏至中书省,颁行。

现代文:仪仗、鼓乐迎册书、宝玺到文华殿。持节官持节复命,礼部官员捧着诏书到午门宣读旨意,百官到中书省迎接诏令,颁布施行。

古文:侍仪奏礼毕,驾兴,还宫。

现代文:侍仪上奏典礼完毕,皇帝起身,回宫。

**古文:皇太子诣内殿,候皇后升座,行朝谢礼,四拜,恭谢曰: 小子某,兹受册命,谨诣母后殿下恭谢。 **

现代文:皇太子到内殿,等候皇后升登座位,举行朝谢礼,拜四拜,恭敬地谢道: 小子某,正受册命,恭敬地到母后殿下谢恩。

古文:复四拜,礼毕。

现代文:又拜四拜,礼仪结东。

古文:亲王、世子、郡王俟于文华殿陛上。

现代文:亲王、世子、郡王在文华殿台阶上等候。

古文:皇太子升座,亲王以下由东陛升,就拜位四拜。

现代文:皇太子登上座位,亲王以下从东台阶升登,到行礼位拜四拜。

**古文:长王恭贺曰: 小弟某,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宝,不胜欣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 **

现代文:最年长的王庆贺说: 小弟某,正遇长兄皇太子荣受册书、宝玺,不胜喜悦之至,恭敬地率领众弟到殿下称贺。

古文:贺毕,皆四拜。

现代文:祝贺完毕,都拜四拜。

古文:皇太子兴,以次出。

现代文:皇太子起身,依次出去。

古文:诸王诣中宫四拜,长王致词贺毕,皆四拜出。

现代文:诸王到中官皇后处拜四拜,年长之王致完贺词,都拜四拜出去。

古文:是日,皇太子诣武英殿见诸叔,行家人礼,四拜,诸叔西向坐受。

现代文:这天,皇太子到武英殿见众叔,行家人礼,拜四拜,众叔面向西坐着受礼。

古文:见诸兄,行家人礼,二拜,诸兄西向立受。

现代文:见众兄,行家人礼,拜二拜,众兄向西站着受樘。

古文:次日,百官进表笺庆贺,内外命妇庆贺中宫,如常仪。

现代文:第二天,百官上表文庆贺,内外命妇向中宫皇后庆贺,如同常仪。

古文:乃择日,太子谒太庙。

现代文:于是选择日期,太子祭拜太庙。

古文:洪武二十八年,皇太子、亲王俱授金册,不用宝。

现代文:洪武二十八年,皇太子、亲王都授给金册,不用宝玺。

古文:永乐二年定,先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受册宝毕,先诣太庙谒告,后至奉天殿谢恩,乃入谢中宫。

现代文:永乐二年规定,前三天斋戒,派官祭告天地、宗庙,接受册书、宝玺完毕,先到太庙拜谒祭告,后到奉天殿谢恩,再入内谢中宫皇后。

古文:二十二年十月,册东宫,以梓宫在殡,乐设而不作。

现代文: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册封东宫太子,因皇帝灵柩正停留待葬,设乐而不演奏。

古文:奉先殿行礼毕,仍诣几筵谒告。

现代文:在奉先殿举行完典礼,仍到灵座拜谒祭告。

古文:宣德二年十一月,皇子生,群臣表请立太子,三年二月行礼,以太子尚幼,乃命正、副使授册宝于文华门。

现代文:宣德二年十一月,皇子出生,群臣上表请求立太子。三年二月行礼,因太子还幼小,就命令正、副使在文华门授册书和宝玺。

古文:成化十一年以册立皇太子礼成,文武官分五等,赐彩缎有差。

现代文:成化十一年,因册立皇太子礼成,文武官分为五等,赐给不同数量的彩缎。

古文:嘉靖十八年二,月册东宫,帝诣南郊告上帝,诣太庙告皇祖,自北郊及列圣宗庙以下皆遣官。

现代文:嘉靖十八年二月,册封东宫太子,皇帝到南郊祭告上帝,到太庙祭告皇祖,从北郊以及历代帝王宗庙以下都派遣官员祭告。

古文:时太子方二岁,保姆奉之,迎册宝于文华殿门,诣皇帝前谢恩,皇后、贵妃代太子八拜。

现代文:当时太子正二岁,由宫人抱着,在文化殿门迎册书和宝玺,到皇帝面前谢恩,皇后、贵妃代替太子拜八拜。

古文:诣皇后前,贵妃代八拜。

现代文:到皇后面前,贵妃代替拜八拜。

古文:诣贵妃前,保姆代四拜。

现代文:到贵妃面前,保姆代替拜四拜。

古文:馀如常仪。

现代文:其余的如同常仪。

古文:其皇太子妃受册,与皇太子同日传制。

现代文:皇太子妃受册书,与皇太子同日传制命。

古文:节册将至内殿,妃降自东阶,迎置于案。

现代文:节册即将到内殿,妃从东阶下来,迎接放置在案上。

古文:赞就拜位,赞跪,妃跪。

现代文:赞唱到行礼位置,赞唱跪下,妃跪下。

古文:赞宣册,女官跪取册,立宣毕。

现代文:赞唱宣读册书,女官跪着取册书,站着宣读完毕。

古文:赞授册,赞搢圭。

现代文:赞唱授册书,赞唱插圭。

古文:女官以册授妃,妃搢圭,受册讫,以授女官。

现代文:女官拿册书交给妃,妃插圭,接受册书后,交给女官。

古文:女官跪受,捧立。

现代文:女官跪着接受,捧着站立。

古文:赞出圭,兴,四拜。

现代文:赞唱抽出圭,起身,拜四拜。

古文:礼毕,内官持节出,妃送至殿外,正副使持节复命。

现代文:礼仪完毕,太监持节出来,妃送到殿外,正副使持节覆命。

古文:是日,妃具礼服诣奉先殿行谒告礼。

现代文:这天,妃穿着礼服到奉先殿举行拜谒告礼。

古文:随诣宫门,俟皇帝、皇后升座,入谢恩,行八拜礼。

现代文:跟着到了官门,等待皇帝、皇后升座,进入谢恩,行八拜礼。

古文:又诣各宫皇妃前,行四拜礼。

现代文:又到各宫皇妃面前,行四拜礼。

古文:还宫,诣皇太子前,亦四拜。

现代文:返回宫,到皇太子面前,也拜四拜。

古文:礼毕,升座,王妃、公主、郡主及外命妇,于丹墀拜贺如仪。

现代文:行礼结东,升登座位,王妃、公主、郡主以及外命妇,在丹墀按礼仪行礼庆贺。

古文:册亲王及王妃仪

现代文:册亲王及王妃仪

古文:汉册亲王于庙。

现代文:汉代在太庙册封亲王。

古文:唐临轩册命,礼极详备。

现代文:唐代在前殿册封,礼仪极其详备。

古文:宋有册命之文,皆上表辞免,惟迎官诰还第。

现代文:宋代有册封文章,都上表推辞免去册封,只是迎受官诰返回住处。

古文:元亦降制命之,不行册礼。

现代文:元代也降制命封,不行册封礼。

古文:明洪武三年定制,册命亲王,先期告宗庙,所司陈设如册东宫仪。

现代文:明洪武三年规定制度,册封亲王,事前祭告宗庙,有关部门按册封东宫太子的礼仪陈设。

古文:至日,皇帝御奉天殿,皇太子、亲王由奉天东门入。

现代文:到了这天,皇帝到奉天殿,皇太子、亲王从奉天东闩进入。

古文:乐作,升自东陛。

现代文:奏乐,从东台阶升登。

古文:皇太子由殿东门入,内赞导至御前,侍立位。

现代文:皇太子从殿东门进入,内赞引导到皇帝面前,在拜位上侍立。

古文:亲王入至丹陛拜位,乐止。

现代文:亲王进入到丹陛上的行礼位置,音乐停止。

古文:赞拜,乐作。

现代文:赞唱行礼,奏乐。

古文:再拜,兴,乐止。

现代文:行再拜礼,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承制官承制如仪,诸王皆跪,宣制曰: 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 **

现代文:承制官按礼仪秉承制命,众王都跪下,宣读制命说: 册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

古文:宣毕,诸王俯伏,兴。

现代文:宣读完,众王俯伏,起身。

古文:赞拜,乐作。

现代文:赞唱行拜礼,奏乐。

古文:再拜,兴,乐止。

现代文:行再拜礼,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引礼导王由殿东外入,乐作。

现代文:引礼官引导王从殿东外面进入,奏乐。

古文:内赞引至御座前拜位,乐止。

现代文:内赞官引导到皇帝座前的礼拜位置,音乐停止。

古文:王跪。

现代文:王跪下。

古文:赞授册,捧册官以册授读册官,读讫,以授丞相。

现代文:赞唱授予册书,捧册官拿册书授给读册官,宣读完毕,交给丞相。

古文:丞相授王,王搢圭受,以授内使。

现代文:丞相交给王,王插圭接受,把它交给太监。

古文:授宝如上仪。

现代文:授宝玺也如同上面的礼仪。

古文:讫,王出圭,俯伏,兴。

现代文:结东,王拿出圭,俯伏,起身。

古文:引礼导王出,复位。

现代文:引礼官引导王出去,返回原位。

古文:以次引诸王入殿,授册宝如仪。

现代文:依次引导众王入殿,按礼仪授予册书和宝玺。

古文:内使以册宝置彩亭讫,赞拜,乐作。

现代文:太监把册书和宝玺放置在彩亭,做完之后赞唱行拜礼,奏乐。

古文:诸王皆四拜,兴,乐止。

现代文:众王都拜四拜,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内使举亭前行,亲王由东阶降,乐作。

现代文:太监举着彩亭在前行走,亲王从东面台阶上下来,奏乐。

古文:出奉天东门,乐止。

现代文:出奉天东门,音乐停止。

古文:礼部尚书请诏书用宝,赴午门开读。

现代文:礼部尚书请求诏书用宝玺,到午门展开宣读。

古文:礼毕,皇帝还宫,皇太子出。

现代文:礼仪完毕,皇帝回宫,皇太子退出。

古文:王年幼,则遣官赍册宝授之。

现代文:王年幼,就派遣官员拿着册书和宝玺交给他。

古文:丞相承制至王所,东北立,西南向,宣制。

现代文:丞相承接制命到王的住所,在东北方站立,面向西南,宣读制命。

古文:最幼者行保抱之礼。

现代文:最年幼的王则由保姆抱着举行礼仪。

古文:是日,亲王朝谢皇后、太子,与东宫受册朝谢同。

现代文:这天,亲王朝见拜谢皇后、太子,礼仪与东宫太子接受册书朝谢相同。

古文:亲王各自行贺,幼者诣长者,行四拜礼。

现代文:亲王各自进行庆贺,年幼的拜访年长的,行四拜礼。

古文:百官诣亲王贺,亦行四拜礼。

现代文:百官到亲王那儿庆贺,也行四拜礼。

古文:丞相至殿上跪,文武官于庭中。

现代文:丞相到殿上跪下,文武官员站在庭中。

**古文:丞相致词曰: 某官某等,兹遇亲王殿下荣膺册宝,封建礼成,无任欣忭之至。 **

现代文:丞相致词说: 某官某等,正遇亲王殿下荣受册书和寅玺,封邦建国的礼仪完成,不胜喜悦之至。

古文:贺毕,丞相及百官复四拜。

现代文:庆贺完毕,丞相及百官又拜四拜。

**古文:次日,皇太子冕服于奉天殿朝贺皇帝,太子致词曰: 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父皇陛下称贺。 **

现代文:第二日,皇太子穿冕服到奉天殿向皇帝庆贺。太子致词说: 长子某,正遇到众弟某等受封邦建藩国,谨向父皇陛下称贺。

**古文:贺中宫,致词曰: 谨诣母后殿下称贺。 **

现代文:庆贺中宫皇后,致词说: 谨向母后殿下称贺。

古文:百官进表笺贺皇帝及中宫、东宫,如东宫受册仪。

现代文:百官进表文庆贺皇帝及中宫皇盾、东宫太子,到东宫行接受册书的礼仪。

**古文:内外命妇贺中宫,致词曰: 妾某氏等,兹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 **

现代文:内外命妇庆贺中宫皇后,致词说: 妾某氏等,正遇亲王受封建藩国,恭敬地来向皇后点下庆贺。

古文:是日,百官及命妇各赐宴。

现代文:这天,百官以及命妇各自赐宴。

古文:择日,诸王谒太庙。

现代文:选择吉日,众王拜祭太庙。

古文:时秦、晋、燕、楚、吴五王皆长,而齐、潭、赵、鲁四王方幼,故兼具其制。

现代文:当时秦、置、燕、楚、昊五王都年长,而齐、潭、赵、鲁四王正年幼,所以都同时施行礼制。

古文: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

现代文:靖江王则以亲王身份受封号,故礼仪等同秦王、晋王。

古文:二十八年定制,亲王嫡长子,年十岁,授金册宝,立为王世子。

现代文:洪武二十八年决定制度,亲王嫡长子,年龄十岁,授给金册宝,立为王世子。

古文:次嫡及庶子皆封郡王。

现代文:次嫡子以及妾生之子都封号郡王。

古文:凡王世子必以嫡长,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子止为郡王。

现代文:凡是王世子必须是嫡长子,王时年三十岁,正妃没有嫡子,王的儿子只是郡王。

古文: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袭封。

现代文:等到王与正妃年纪已五十岁而没有嫡子,才立庶长子为王世子,袭封爵。

古文: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

现代文:朝廷派人行册封礼仪。

古文:成化末,封兴、岐、益、衡、雍五王,帝亲告奉先殿,遣使就各王府册之,罢临轩礼。

现代文:成化末年,封兴、岐、益、衡、雍五王,皇帝亲自祭告奉先殿,派遣使者到各王府册封,罢除临轩礼。

古文:而诸王当袭封者,俱于岁终遣官册封。

现代文:而众王应当袭封的,都于年终派遣官员册封。

古文:嘉靖中,改于孟春,著为令。

现代文:嘉靖年间,改在初春,写成法令。

古文:册王妃与册太子妃仪同。

现代文:册封王妃礼仪与册封太子妃礼仪相同。

古文:册公主仪。

现代文:册封公主的礼仪。

古文:洪武九年七月,命使册公主。

现代文:洪武九年七月,命令使者册封公主。

古文:设册案于清乾宫御座之东南,册用银字镀金。

现代文:在干清官御座东南设册案,册书是用银字镀金。

古文:皇帝、皇后升御座,遣使捧册传制如仪。

现代文:皇帝、皇后登御座,按礼仪派遣使者捧册书传达制命。

古文:使者至华盖殿,公主拜受,其仪略与册太子妃同。

现代文:使者到华盖殿,公主行拜礼接受,礼仪大略与册封太子妃相同。

古文:凡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

现代文:凡是皇姑称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亲王的女儿称郡主,郡王的女儿称县主,孙女称郡君,曾孙女称县君,玄孙女称乡君。

古文:郡主以下,受诰封,不册命。

现代文:郡主以下,接受诰命封典,不册封。

古文:皇帝加元服仪

现代文:皇帝加元服仪

古文:古者冠必于庙,天子四加。

现代文:古代加冠必定在庙中,天子四次加冠。

古文:魏以后始冠于正殿,又以天子至尊,礼惟一加,历代因之。

现代文:魏以后开始在正殿加冠,又因天子最尊贵,礼只有一次加冠,历代沿袭。

古文:明洪武三年定制。

现代文:明洪武三年确定制度。

古文:先期,太史院卜日,工部制冕服,翰林院撰祝文,礼部具仪注。

现代文:此前,太史院占卜日期,工部制作冕服,翰林院撰写祝文,礼部制定礼节礼仪。

古文:中书省承制,命某官摄太师,某官摄太尉。

现代文:中书省秉承制命,命令某官代理太师,某官代理太尉。

古文:既卜日,遣官告天地、宗庙。

现代文:既已占卜日子,派遣官员告祭天地、宗庙。

古文:前一日,内使监令陈御冠席于奉天殿正中,其南设冕服案及香案宝案。

现代文:前一天,内使监令在奉天殿正中陈设御冠席,南面陈设冕服案以及香案宝案。

古文:侍仪司设太师、太尉起居位于文楼南,西向,设拜位于丹墀内道,设侍立位于殿上御席西,设盥洗位于丹陛西。

现代文:侍仪司在文楼以南陈设太师、太尉的起居位,面向西,在赤色丹墀内道陈设褴拜位,在殿上御席西面陈设侍立位,在丹陛西面陈设盥洗位。

古文:其百官及诸执事位次如大朝仪。

现代文:百官以及办事人的位次如同大型朝拜仪。

古文:是日质明,鼓三严,百官入。

现代文:这天天刚亮,击鼓三通,百官进入。

古文:皇帝服空顶帻、双童髻、双玉导、绛纱袍,御舆以出。

现代文:皇帝穿空顶愤、双童髻、双玉导、绛纱袍,由御舆载着出来。

古文:侍卫警跸奏如仪。

现代文:侍卫按仪礼清道戒严奏乐。

古文:皇帝升座。

现代文:皇帝登上座位。

古文:鸣鞭报时讫,通班赞各供事。

现代文:挥鞭报时,通班赞唱各自供奉事。

古文:太师太尉先入,就拜位,百官皆入。

现代文:太师、太尉先进入,到行礼位,百官都进入。

古文:赞拜,乐作。

现代文:赞唱行拜礼,奏乐。

古文:四拜,兴,乐止。

现代文:拜四拜,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引礼导太师先诣盥洗位,搢笏盥帨讫,出笏,由西陛升。

现代文:引礼官引导太师先到盥洗位,插上笏板盥洗擦拭,拿出笏板,从西台阶上升。

古文:内赞接引至御席西,东向立。

现代文:内赞官接待引导到御席西面,向东站立。

古文:引礼复导太尉盥搢讫,入立于太师南。

现代文:引礼官又引导太尉盥洗擦拭,进入站在太师南面。

古文:侍仪奏请加元服。

现代文:侍仪奏请加冠。

古文:太尉诣皇帝前,少右,跪搢笏。

现代文:太尉到皇帝面前,稍微向右,跪着插上笏板。

古文:脱空顶帻以授内使,置于箱。

现代文:脱下空顶愤巾交给太监,放在箱子里。

古文:进栉设纚毕,出笏,兴,退立于西。

现代文:进献梳头用的栉和东发的缆后,抽出笏板,起身,退着站在西面。

古文:太师前,北向立。

现代文:太师上前,向北站立。

**古文:内使监令取冕立于左,太师祝曰: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

现代文:内使监令取出冕站在左面,太师祝贺说: 美好日子,开始加冠。长寿幸福,来求取大福。

古文:内使监令捧冕,跪授太师。

现代文:内使监令捧着冕,跪着交给了太师。

古文:太师搢笏,跪受冕。

现代文:太师插上笏板,跪下接受冕。

古文:加冠、加簪缨讫,出笏,兴,退立于西。

现代文:加冠、加簪缨后,抽出笏板,起身,退着站在西面。

古文:御用监令奏请皇帝著衮服,皇帝兴,著衮服。

现代文:御用监令奏请皇帝穿衮服,皇帝起身,穿衮服。

古文:侍仪奏请就御座,内赞赞进醴,乐作。

现代文:侍仪奏请到御座,内赞赞唱进献美酒,奏乐。

古文:太师诣御前北面立,光禄卿奉酒进授太师,太师搢笏受酒,祝曰: 甘醴惟厚,嘉荐令芳。

现代文:太师到御前北面站立,光禄卿捧着酒上前交给太师,太师插上笏板接酒,祝贺说: 甘甜的酒醇厚,好的祭品芳香。

**古文: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

现代文:接受上天的美德,永远长寿。

古文:祝讫,跪授内使。

现代文:祝贺完毕,跪着交给太监。

古文:内使跪受酒,捧进。

现代文:太监跪着接酒,捧着进奉。

古文:皇帝受,祭少许,啐酒讫,以虚盏授内使,乐止。

现代文:皇帝接受,祭了少许酒,小小地饮了一口酒以后,把空酒杯交给太监,音乐停止。

古文:内使受盏降,授太师。

现代文:太监接酒盏下阶,交给太师。

古文:太师受盏兴,以授光禄卿,光禄卿受盏退。

现代文:太师接酒盏后起身,交给光禄卿,光禄卿接了酒盏退下。

古文:太师出笏,退,复位。

现代文:太师抽出笏板,退下,返囤原位。

古文:内赞导太师太尉出殿西门,乐作,降自西阶。

现代文:内赞官引导太师、太尉出殿的西门,奏乐,从西台阶下。

古文:引礼导至丹墀拜位,乐止。

现代文:引礼官引导到丹墀的礼拜位置,音乐停止。

古文:赞拜,乐作。

现代文:赞唱行拜礼,奏乐。

古文:太师太尉及文武官皆四拜,兴,乐止。

现代文:太师、太尉以及文武官员都行礼拜四拜,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三舞蹈,山呼,俯伏,兴,乐作。

现代文:行舞蹈礼三次,山呼万岁,俯伏,起身,奏乐。

古文:复四拜,乐止。

现代文:又拜四拜,音乐停止。

古文:礼毕,皇帝兴,鸣鞭,乐作。

现代文:礼仪结东,皇帝起身,挥鞭肃静,奏乐。

古文:入宫,乐止。

现代文:进宫,音乐停止。

古文:百官出。

现代文:百官退出。

古文:皇帝改服通天冠、绛纱袍,拜谒太后,如正旦仪。

现代文:皇帝改戴通天冠、穿绛色纱袍,拜见太后,如同正月初一日的礼仪。

古文:择日谒太庙,与时祭同。

现代文:选择日期拜祭太庙,与四时祭祀相同。

古文:明日,百官公服称贺,赐宴谨身殿。

现代文:第二天,百官穿公服称贺,在谨身殿赐宴。

古文:万历三年正月,帝择日长发,命礼部具仪。

现代文:万历三年正月,皇帝选择吉日行长发祭,命令礼部准备礼仪。

古文:大学士张居正等言: 礼重冠婚,皇上前在东宫已行冠礼,三加称尊,执爵而酳。

现代文:大学士张居正等人说: 礼重视冠礼与婚礼,皇帝以前在东宫已举行冠礼,三次加礼而称尊号,执爵饮酒并行用酒荡口之礼。

古文:巨礼既成,可略其细。不必命部臣拟议。

现代文:大礼已完成,可以省略细微的地方,不必命令礼部大臣拟定礼仪。

古文:第先期至奉先殿、弘孝殿、神霄殿以长发告。

现代文:只在事先到奉先殿、弘孝殿、神霄殿用长发祭告。

**古文:礼毕,诣两宫皇太后,行五拜三叩头礼,随御乾清宫受贺。 **

现代文:礼仪结东,拜见两宫皇太后,行五拜三叩头礼仪,随着到干清宫接受庆贺。

古文:帝是之,遂著为令。

现代文:皇帝同意了,于是写成法令。

古文:皇太子皇子冠礼

现代文:皇太子皇子冠礼

古文:搢笏,盥帨,出笏,乐止。

现代文:子进入来到冠席,两位内侍在两旁侍奉,东宫官跟在后面,奏乐。来到席位面向西南,音乐停止。

古文:升自西阶,执事者奉折上巾进,宾降一等受之。

现代文:宾、赞依次到洗涤的巷前,奏乐。插上笏板,洗盥并用巾擦拭,抽出笏板,音乐停止。从西面台阶升登,主事人捧持折上巾进献,礼宾降一级台阶接受。

古文:右执项,左执前,进太子席前,北面祝毕,跪冠,乐作。

现代文:右手拿着冠的后部,左手拿着冠的前部,到太子席前进献,面向北祝祷完毕,跪着加冠,奏乐。

古文:宾兴,席南北面立。

现代文:礼宾起身,在席的南面向北站立。

古文:赞冠者进席前,北面跪,正冠,兴,立于宾后。

现代文:赞唱加冠的人上席前,面向北跪着,端正冠,起身,站在礼宾的后面。

古文:内侍跪进服,皇太子兴,服讫,乐止。

现代文:内侍跪着进献服饰,皇太子起身,穿好衣服,音乐停止。

古文:宾揖皇太子复坐。

现代文:礼宾向皇太子行揖礼后又坐下。

古文:宾赞降,诣罍洗讫,赞进前跪,脱折上巾,置于箱,兴,以授内侍。

现代文:宾、赞下台阶,到昙处洗手后,赞礼上前跪下,取下折上巾,放在箱子里,起身,交给内侍。

古文:执事者奉远游冠进,宾降二等受之,乐作,进冠如前仪。

现代文:主事人捧着远游冠进献,礼宾降雨级台阶接受,奏乐,如同前面礼仪进献冠。

古文:赞进前,北面跪,簪结纮,内侍跪进服,乐止。

现代文:礼赞上前,面向北跪下,在簪上结带子,内侍跪着进献服饰,音乐停止。

古文:宾揖皇太子复坐。

现代文:礼宾向皇太子行揖礼后又坐下。

古文:又诣罍洗,赞脱冠,执事者奉衮冕进,宾降三等受之,乐作。

现代文:又到韩处洗手,赞脱冠,执事的人捧上充冕服进献,礼宾降三级台阶接受,奏乐。

古文:进冠结纮,内侍跪进服,如前仪,乐止。

现代文:在冠上结带子进上,内侍脆着进献服饰如同前面的礼仪,音乐停止。

古文:太常博士导皇太子降自东阶,乐作。

现代文:太常博士引导皇太子从东台阶下,奏乐。

古文:由西阶升,即醴席,南向坐,乐止。

现代文:由西台阶上,到酒席,向南坐,音乐停止。

古文:宾诣罍洗盥帨讫,赞冠者取爵、盥爵、帨爵,诣司尊所酌醴,授宾。

现代文:宾到洗涤的昙前洗手擦拭完毕,赞唱加冠的人拿起酒杯,洗涤爵,擦拭爵,到司尊处斟酒,交给礼宾。

古文:宾受爵,跪进于皇太子。

现代文:礼宾接受爵,跪着进献给皇太子。

古文:祝毕,皇太子搢圭,跪受爵,乐作。

现代文:祝祷完毕,皇太子插上圭,跪着接过爵,奏乐。

古文:饮讫,奠爵,执圭。

现代文:饮完酒,奠献爵,拿起圭。

古文:进馔者奉馔于前,皇太子搢圭,食讫,执圭,兴,乐止。

现代文:进献饭食的人捧着饭食上前,皇太子插上圭,吃完后,拿起圭,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彻爵与馔。

现代文:撤掉酒爵与饭食。

古文:博士导皇太子降自西阶,至殿东房,易朝服,诣丹墀拜位,北向。

现代文:博士引导皇太子从西面台阶降下,到殿的东房,换上朝服,到丹墀行礼位置,面向北。

古文:东宫官属各复拜位。

现代文:东宫太子的属官各自回到行礼位置。

古文:宾赞诣皇太子位稍东,西向。

现代文:宾、赞到皇太子的位置稍向东的地方,面向西。

**古文:宾少进字之辞曰: 奉敕字某。 **

现代文:礼宾稍微上前献字之辞说: 奉敕令取字某。

古文:皇太子再拜,跪听宣敕。

现代文:皇太子行再拜礼,跪着听宣读敕令。

古文:复再拜,兴。

现代文:又行再拜礼,起身。

**古文:进御前跪奏曰: 臣不敏,敢不祗承。 **

现代文:到皇帝面前跪着上奏说: 臣不聪明敏悟,岂敢不敬奉帝命。

古文:奏毕,复位。

现代文:奏完,返回原位。

古文:侍立官并降殿复位,四拜礼毕,皇帝兴。

现代文:侍立官员都下殿返回原位,拜四拜礼结东,皇帝起身。

古文:内给事导皇太子入内殿,见皇后,如正旦仪。

现代文:内给事官引导皇太子进入内殿,拜见皇后,如同正月旦日的礼仪。

古文:明日谒庙,如时享礼。

现代文:第二天拜谒太庙,如同四时祭享的礼仪。

古文:又明日,百官朝服诣奉天殿称贺,退易公服,诣东宫称贺,锡宴。

现代文:又遇了一天,百官穿着朝服到奉天殿称贺,退下换公服,到东宫称贺,东官太子赐宴。

古文:成化十四年,续定皇太子冠礼。

现代文:成化十四年,续定皇太子的加冠礼。

古文:先日,设幕次于文华殿东序,设节案、香案、冠席、醴席、盥洗、司尊所等,具如仪。

现代文:前一天,在文华殿东厢房设帷帐,设节案、香案、冠席、酒席、盥洗、司尊处所等,都按礼仪准备。

古文:内侍张帷幄,陈袍服、皮弁服、衮服、圭带、舄、翼善冠、皮弁、九旒冕。

现代文:内侍张挂帷帐,陈设袍服、皮弁服、衮服、圭带、舄、翼善冠、皮弁、九旒冕。

古文:质明,皇帝御奉天殿传制,遣官持节。

现代文:天刚亮,皇帝到奉天殿传达制命,派遣官员持节。

古文:皇太子迎于文华殿门外,捧入,置于案,退。

现代文:皇太子在文华殿门外迎接,捧节进入,放在节案上,退下。

古文:礼部官导皇太子诣香案前,乐作。

现代文:礼部官员引导皇太子到香案前,奏乐。

古文:四拜,乐止。

现代文:拜四拜,音乐停止。

古文:行初加冠礼。

现代文:举行初次加冠礼。

古文:内侍奉翼善冠,宾祝曰: 吉月令辰,乃加元服。

现代文:内侍捧着翼善冠,礼宾祝祷说: 吉利的月份、吉利的时展,于是举行加冠礼。

**古文:懋敬是承,永介景福。 **

现代文:继续勉励戒慎,永远求取大福。

古文:乐作。

现代文:奏乐。

古文:宾跪进冠,兴,乐止。

现代文:礼宾跪着进献冠,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礼部官启易服,皇太子入幄,易袍服出,启复坐。

现代文:礼部官员禀告换衣服,皇太子进入帷帐,换袍服出来,禀告返回坐下。

古文:行再加冠礼。

现代文:进行第二次加冠礼。

古文:内侍奉皮弁,宾祝曰: 冠礼申举,以成令德。

现代文:内侍捧皮弁,礼宾祝祷说: 冠礼已经举行,以成就美德。

**古文:敬慎威仪,惟民之式。 **

现代文:恭敬慎重、庄重威严,作百姓的榜样。

古文:冠毕,入幄,易皮弁服舄出,启复坐。

现代文:加冠完毕,进入帷帐,换上皮弁服、舄出来,禀报返回坐下。

古文:行三加冠礼。

现代文:进行第三次加冠礼。

古文:内侍奉冕旒,宾祝曰: 章服咸加,饬敬有虔。

现代文:内侍捧着冕旒,礼宾祝祷说: 章服都已加上,恭敬虔诚。

**古文:永固皇图,于千万年。 **

现代文:疆土永远牢固,千万年不变。

古文:冠毕,入幄,易衮服出,启复坐。

现代文:加冠礼完毕,进入帷帐,换上衮服出来,禀告返回坐下来。

古文:行醮礼,皇太子诣醴席,乐作。

现代文:行醮礼,皇太子来到酒醴席,奏乐。

古文:即坐,乐止。

现代文:就坐,音乐停止。

古文:光禄寺官举醴案,乐作。

现代文:光禄寺官员举酒醴案,奏乐。

古文:赞酌醴授宾,宾执爵诣席前,乐止。

现代文:赞唱斟酒交给礼宾,礼宾拿爵到席前,音乐停止。

古文:宾祝曰: 旨酒孔馨,加荐再芳。

现代文:礼宾视祷说: 美酒很馨香,祭献更芳香。

**古文:受天之福,万世其昌。 **

现代文:接受上天的福禄,万世盛昌。

古文:宾跪进爵,皇太子搢圭,受爵,置于案。

现代文:礼宾跪着进献爵,皇太子插上圭,接受爵,放到案上。

古文:教坊司作乐,奏《喜千春之曲》。

现代文:教坊司奏乐,奏《喜千春之曲》。

古文:次启进酒,皇太子举爵饮讫,奠爵于案,乐止。

现代文:其次察告进酒,皇太子举爵喝完酒,放置爵在案上,音乐停止。

古文:光禄寺官进馔,乐作。

现代文:光禄寺官员进献饭食,奏乐。

古文:至案,乐止。

现代文:到食案,音乐停止。

古文:馔讫,出圭,彻案,宾赞复位。

现代文:吃完,拿出圭,撤掉食案,宾、赞回到原位。

古文:鸣赞赞受敕戒。

现代文:呜赞赞唱接受警戒敕令。

古文:皇太子降阶,乐作。

现代文:皇太子下台阶,奏乐。

古文:至拜位,乐止。

现代文:至行拜礼的位置,音乐停止。

古文:宣敕戒官诣皇太子前稍东,西向立,曰 有制 。

现代文:宣读敕戒官到皇太子面前稍东地方,面向西站立,说 有制命 。

古文:皇太子跪,宣敕戒曰: 孝事君亲,友于兄弟。

现代文:皇太子跪下,宣读敕戒说: 孝敬地事奉君亲,友爱兄弟。

古文:亲贤爱民,居由仁义。

现代文:亲近贤人,爱护百姓,做事有仁义。

**古文:毋怠毋骄,茂隆万世。 **

现代文:不要懈怠骄傲,万世强盛。

古文:乐作。

现代文:奏乐。

古文:四拜兴,乐止。

现代文:拜四拜,起身,音乐停止。

古文:持节官捧节出,乐作。

现代文:持节官捧节出来,奏乐。

古文:皇太子送节至殿门外,还东序。

现代文:皇太子将节送到殿门外,返回东厢房。

古文:内侍导还宫,乐止。

现代文:内侍引导回宫,音乐停止。

古文:宾赞等官持节复命,余如旧仪。

现代文:宾、赞等官员持节复命,其余的如同旧有礼仪。

古文:是日,皇太子诣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谢,俱行五拜三叩头礼,用乐。

现代文:这一天,皇太子到皇太后、皇帝、皇后面前谢恩,都行五拜三叩头礼,用乐。

古文:明日,皇帝及皇太子受群臣贺,如仪。

现代文:第二天,皇帝及皇太子接受群臣庆贺,按照仪礼进行。

古文:皇子冠礼。

现代文:皇子加冠礼。

古文:初加,进网巾,祝词曰: 兹惟吉日,冠以成人。

现代文:初次加冠,进献网巾,祝贺词说: 正是这吉利日子,加冠成人。

**古文:克敦孝友,福禄来骈。 **

现代文:能敦厚孝敬友爱,福禄都来。

古文:再加,进翼善冠,祝词曰: 冠礼斯举,宾由成德。

现代文:第二次加冠,进献翼善冠,祝贺词说: 冠礼举行,实在是为了成就德行。

**古文: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

现代文:恭敬谨慎庄重威严,是百姓的榜样。

古文:三加,进衮冕,祝词曰: 冠至三加,命服用章。

现代文:第三次加冠,进献衮服和冕,祝贺说: 加冠礼至第三次,命服用花纹的章服。

**古文:敬神事上,永固藩邦。 **

现代文:敬仰神灵侍奉君上,永远巩固藩国。

古文:酌醴祝曰: 旨酒嘉荐,载芬载芳。

现代文:斟酒祝贺说: 美酒进献,芳香无比。

**古文:受兹景福,百世其昌。 **

现代文:受此大福,百世昌盛。

古文:敕戒词曰: 孝于君亲,友于兄弟。

现代文:敕令告诫的言词说: 孝敬君主亲人,友爱兄弟。

**古文:亲贤爱民,率由礼义。毋溢毋骄,永保富贵。 **

现代文:亲贤人爱百姓,全按礼义行事不要遇度骄傲,永保富贵。

古文:其陈设执事及传制谒谢,并如皇太子仪。

现代文:它的陈设、主事人以及传达制命、拜谢,全部如同皇太子的礼仪。

古文:初,皇子冠之明日,百官称贺毕,诣王府行礼。

现代文:当初,皇子加冠的第二天,百官称贺完毕,到王府行礼。

古文:成化二十三年,皇子冠之次日,各诣奉天门东庑序坐,百官常服四拜。

现代文:成化二十三年,皇子加冠的第二天,各自到奉天门东面周屋厢房坐下,百官穿常服拜四拜。

古文:万历二十九年,礼部尚书冯琦言: 旧制皇太子冠,设冠席、醴席于文华殿内。

现代文:万历二十九年,礼部尚书冯琦说: 旧有制度,皇太子加冠,在文华殿内陈设冠席、酒醴席。

古文:今文华殿为皇上临御遣官之地,则皇太子冠醴席,应移于殿之东序。

现代文:现在文华殿是皇上临朝派遣官员的地方,而皇太子的冠席、酒醴席,应搬到殿的东厢房。

古文:又亲王冠,旧设席于皇极门之东庑。

现代文:又亲王加冠,原来设席在皇极门的东面周屋。

**古文:今皇太子移席于殿东序,则亲王应移席于殿西序。 **

现代文:现在皇太子将冠席移到殿的东厢房,则亲王的冠席、酒醴席应移到殿的西厢房。

古文:从之。

现代文:皇帝听从他的建议。

古文:永乐九年十一月,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冠于华盖殿,其仪与皇太子同。

现代文:永乐九年十一月,命令皇太子的嫡长子为皇太孙,在华盖殿加冠,礼仪与皇太子相同。

古文:品官冠礼

现代文:品官冠礼

古文:古者男子二十而冠,大夫五十而后爵,故无大夫冠礼。

现代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大夫五十岁后加爵弁,所以没有大夫加冠礼。

古文:唐制,三加,一品之子以衮冕,逮九品之子以爵弁,皆仿士礼而增益之。

现代文:唐代制度,三次加冠,一品官的儿子用衮衣冕服,到九品官的儿子加爵弁,都是仿照士礼而增加的。

古文:明洪武元年定制,始加缁布冠,再加进贤冠,三加爵弁。

现代文:明洪武元年规定制度,开始加缁布冠,第二次加进贤冠,第三次加爵弁。

古文:其仪,前期择日,主者告于家庙,乃筮宾。

现代文:它的礼仪,此前选择日期,主者在家庙祭告,于是占卜礼宾。

古文:前二日,戒宾及赞冠者。

现代文:前两天,约请礼宾以及赞冠者。

古文:明日,设次于大门外之右,南向。

现代文:第二天,在大门外右边设帷帐,面向南。

古文:至日,夙兴,设洗于阼阶东南,东西当东霤,六品以下当东荣,南北以堂深。

现代文:到了这天,早起,在东阶的东南陈设洗涤用具,东西对着东溜,六品以下官员则在正对东面房檐的地方,南北和房堂一样深。

古文:罍水在洗东,加勺幂。

现代文:彝水在洗涤器的东面,加上勺,用幂布盖着。

古文:篚在洗西南。

现代文:筐篚在洗涤器的西南。

古文:肆实巾一于篚,加幂。

现代文:铺一块巾在筐里,加幂布盖着。

古文:设席于东房西牖下,陈服于席东,领北上。

现代文:在东房西窗下设席,在席的东面陈放礼服,衣领朝北。

古文:莞筵四,加藻席四,在南。

现代文:莞草席子四张,加上四张藻编席子,放在南面。

古文:侧尊甒醴在服北,加勺幂,设坫在尊北。

现代文:侧尊、瓶酒在衣服北面,加勺,用幂布盖着,在酒尊的北面设置放物品的土台。

古文:四品以下,设篚无坫,馔陈于坫北。

现代文:四品以下官,设有筐篚无土台,在土台的北面放饭食。

古文:设先于东房,近北。

现代文:在东房设置洗涤器,靠近北面。

古文:罍在洗西,篚在洗东北,肆实以巾。

现代文:昙放在洗涤器的西面,筐放在洗涤器的东北,把巾铺在里面。

古文:质明,宾赞至门外,掌次者引之次。

现代文:天刚亮,宾、赞来到门外,掌管帷帐的人引导到帷帐。

古文:宾赞公服,诸行事者各服其服,就位。

现代文:宾、赞穿着公服,众办事的人各自穿上他们的礼服,就位。

古文:冠各一笥,人执之,侍于西阶之西,东面北上。

现代文:冠各放一筐内,人拿着,在西台阶西面等待,面向东以北为上。

古文:设主席于阼阶上,西面;设宾席于西阶,东面;冠者席于主者东北,西面。

现代文:在东台阶上设主席席位,面向西;在西面台阶上设宾席,面向东;加冠人的席位在主席的东北,面向西。

古文:主者公服立于阼阶下,当东序,西面。

现代文:主者穿着公服站在东面台阶上,面对东厢房,面朝西。

古文:诸亲公服立于罍洗东南,西面北上。

现代文:众亲人穿着公服站在昙和洗器的东南,面向西以北马上,从北到南按尊卑排列。

古文:尊者在别室。

现代文:尊贵的人在另一屋中。

古文:傧者公服立于门内道东,北面。

现代文:导引的人穿着公服站在门内道东,面向北。

古文:冠者双童髻、空顶帻、双玉导、彩褶、锦绅、乌皮履,六品以下,导不以玉,立于房中,南面。

现代文:加冠的人梳双童髻、戴空顶愤巾、用双玉导、服彩褶、系锦带、穿乌皮鞋,六品以下,导不用玉,站在房中,面向南。

古文:主者、赞冠者公服立于房内户东,西面。

现代文:主者、赞冠者在房内门东穿公服站立,面向西。

古文:宾及赞冠者出次,立于门西,东面北上。

现代文:礼宾以及赞冠者出帷帐,站在门的西面,面向东,以北为上。

**古文:傧者进受命,出立门东,西面,曰: 敢请事。 **

现代文:导引的人进去接受命令,出来站在门东,面向西,说: 请吩咐。

**古文:宾曰: 某子有嘉礼,命某执事。 **

现代文:礼宾说: 某子有嘉礼,命某人主持。

古文:傧者入告,主者迎宾于大门外之东,西面,再拜,宾答拜。

现代文:导引者进去报告,主者在大门外东面迎接宾,面朝西,行再拜礼,礼宾回拜。

古文:主者揖赞冠者,赞冠者报揖。

现代文:主者拜揖赞冠者,赞冠者回礼。

古文:又揖宾,宾报揖。

现代文:又拜揖礼宾,礼宾回礼。

古文:主者入,宾赞次入,及内门至阶。

现代文:主者进入,宾、赞冠者接着进入,及内门到台阶。

古文:主者请升,宾三辞,乃升。

现代文:主者请求升登,礼宾推辞三次,纔升登。

古文:主者自阼阶,立于席东,西向;宾自西阶,立于席西,东向。

现代文:主者从东台阶,站在席位的东面,面向西;礼宾从西台阶,站在席位的西面,面向东。

古文:宾赞冠者及庭,盥于洗,升自西阶,入于东房,立于主赞冠者之南,西面。

现代文:宾、赞冠者到庭,在洗器处洗手,从西毫阶上升,进入东房,站在主赞冠者南面,面向西。

古文:主赞冠者导冠者立于房外之西,南面。

现代文:主赞冠者引导加冠的人站在房外的西面,面朝南。

古文:宾赞冠者取纚栉簪,跪奠于筵南端,退立于席北,少东,西面。

现代文:宾赞冠者拿着东发的帛、栉和簪,跪着进献在席的南端,退后站立在席的北边,稍靠东,面朝西。

古文:宾揖冠者,冠者进升席,西向坐。

现代文:宾向加冠的人行拱手礼,加冠的人进入升上坐席,向西坐下。

古文:宾赞冠者进筵前,东西跪,脱双童髻,栉毕,设纚,兴,复位立。

现代文:宾赞冠者到席前,面向东跪下,解脱冠者双童髻,栉理头发,扎上东发的帛,起身,回到原位站立。

古文:宾降至罍,洗盥讫,诣西阶。

现代文:宾下台阶来到垒处,洗盥结东,到西台阶。

古文:主者立于席后西面,宾立于西阶上,东面。

现代文:主持站在席后的西面,宾站在西面台阶上,面朝东。

古文:执缁布冠者升,宾降一等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冠者筵前,东向立。

现代文:拿缁布冠的人升登,宾下降一级台阶接受,右手拿着冠的后部,左手拿冠的前部,到加冠的人席前,向东站立。

古文:祝用士礼祝词,祝毕,跪冠。

现代文:祝用士礼唱祝词,祝祷结东,跪下加冠。

古文:兴,复位。

现代文:起身,回到原位。

古文:宾赞冠者进筵前,东面跪,结缨,兴,复位。

现代文:宾赞冠者到席前,面向东跪下,结上缨带,起身,返回膘位。

古文:冠者兴,宾揖之适房,宾主皆坐。

现代文:加冠的人起身,宾拱手到房中,宾与主都坐下。

古文:冠者衣青衣素裳出户西,南面立,宾主俱兴。

现代文:加冠的人穿青色上衣白色下裳出门西,向南站立,宾主都站起来。

古文:宾揖冠者,冠者进升席,西向坐。

现代文:宾向加冠的人行拱手礼,加冠的人进入升上坐席,向西坐下。

古文:宾赞冠者跪,脱缁布冠,栉毕,设纚。

现代文:宾赞冠者跪下,脱下缁布冠,栉理头发完毕,用帛东发。

古文:宾进进贤冠,立祝,如初加礼。

现代文:宾献上进贤冠,站着祝福,如同初加礼。

古文:祝毕,跪冠,兴,复位。

现代文:改变 万年 为 永年 。

古文:宾赞冠者跪,脱进贤冠,栉毕,设纚。

现代文:改变 胡福 为 遐福 。祝福完毕,跪下加冠,起身,回到原位。宾赞冠者跪下,脱进贤冠,栉理头发结东,用帛东发。

古文:宾进爵弁,立祝,如再加礼。

现代文:宾献上爵弁,站着祝福,如第二次加冠的礼仪。

古文:宾赞冠者,设簪结缨如前。

现代文:宾赞冠者如前面所述设发簪结缨带。

古文:冠者适房,著爵弁之服出。

现代文:加冠的人到房中,穿着爵弁服出来。

古文:主赞冠者彻纚栉及筵,入于房。

现代文:主赞冠者撤掉东发帛、栉以及坐席,进入房中。

古文:又设筵于室户西,南向。

现代文:又在屋门西铺设坐席,面向南。

古文:冠者出房户西,南面立。

现代文:加冠的人出房户门西,向南站立。

古文:主赞洗觯于房,酌醴出,南面立。

现代文:主赞在房中洗酒杯,斟酒出来,向南站立。

古文:宾揖冠者就筵西,南面立。

现代文:宾向加冠的人拱手到席西,向南站立。

古文:宾受醴,进冠者筵前,北面立。

现代文:宾接受酒醴,到加冠人的席前,向北站立。

古文:祝毕,冠者拜受觯,宾复西阶上答拜。

现代文:祝福完毕,加冠的人礼拜接受酒杯,宾又从西台阶上升回礼。

古文:执馔者进馔于筵,冠者左执觯,右取脯,祭于笾豆间。

现代文:送饭食的人进献饭食于席上,加冠的人左手拿着酒杯,右手取脯,在篷和豆之间祭奠。

古文:赞者取胏一以授冠者,奠觯于荐西以祭。

现代文:赞者拿一块干肉交给加冠的人,放置酒杯于垫席的西面祭奠。

古文:冠者坐取觯,祭醴,奠觯,再拜,宾答拜。

现代文:加冠的人坐着取酒杯,祭洒酒醴,放下酒杯,行再拜礼,宾回拜。

古文:冠者执觯兴,宾主俱坐。

现代文:加冠的人拿着酒杯站起来,宾主都坐下。

古文:冠者升筵,跪奠觯于荐东。

现代文:加冠的人升到坐席上,跪着放置酒杯在垫席的东面。

古文:兴,进,北面跪取脯,降自西阶。

现代文:起身,进前,向北跪下拿取脯,从西台阶下来。

古文:入见母,进奠脯于席前。退,再拜出。

现代文:进入拜见母亲,在席前进献脯。退下,行再拜礼,出来。

古文:母不在,则使人受脯于西阶下。

现代文:如果母亲不在,就派人在西台阶下接受脯。

古文:初,冠者入见母,宾主俱兴。

现代文:最初,加冠的人进去拜见母亲,宾主都起身。

古文:宾降,当西序东面立,主者降,当东序西面立。

现代文:宾下阶,在西厢房前面朝东站立,主持下阶,在东厢房前面向西站立。

古文:冠者出,立于西阶东,南面。

现代文:加冠的人出来,站在西台阶东面,面朝南。

古文:宾少进字之,辞同士礼。

现代文:宾稍居于前进献字,言辞与士礼相同。

**古文:冠者再拜,跪曰: 某不敏,夙夜祗承。 **

现代文:加冠的人行再拜礼,跪着说: 某不聪明,早晚敬奉教诲。

古文:宾出,主者送于内门外,西向,请礼从者。

现代文:宾出来,主者送到内门外,面向西,请礼待陪从的人。

古文:宾就次,主者入。

现代文:宾进入帷帐,主者进入。

古文:初,宾出,冠者东面见诸亲,诸亲拜之,冠者答拜。

现代文:开初,宾出来,加冠的人面向东拜见众亲人。众亲人向他礼拜,加冠的人回拜。

古文:冠者西向拜宾赞,宾赞亦答拜。

现代文:加冠的人面向西拜宾赞,宾赞也回拜。

古文:见诸尊于别室,亦如之。

现代文:在另一室内拜见众尊长,也如此行礼。

古文:宾主既释服,入醴席,一献讫,宾与众宾出次,立于门东,西面。

现代文:宾主已脱下礼服,进入酒席,进献一次后,宾与众宾出帷帐,在门东站立,面向西。

古文:主者出揖宾,宾报揖。

现代文:主者出来向宝行拱手礼,宾回拱手礼。

古文:主者先入,宾及众宾从之。

现代文:主者先进入,宾以及众宾跟从。

古文:至阶,宾立于西阶上,主者立于东阶上,众宾立于西阶下。

现代文:到台阶,宾站在西台阶上,主者站在东台阶上,众宾站在西台阶下。

古文:主者授币篚于宾赞,复位,还阼阶上,北面拜送。

现代文:主者将缯帛放在筐子里交给宾赞,回到原位,回到东台阶上,向北拜送。

古文:宾赞降自西阶,主者送宾于大门外,西面,再拜而入。

现代文:宾赞从西台阶下来,主者送宾送到大门外,面向西,拜两拜而进入。

古文:孤子则诸父诸兄戒宾。

现代文:孤儿就由众父、兄预先通告约定宾。

古文:冠之日,主者紒而迎宾,冠于阼阶下,其仪亦如之。

现代文:加冠那天,主者结发迎宾,在东阶下加冠,它的礼仪也如此。

古文:明日见庙,冠者朝服入南门中庭道西,北面再拜出。

现代文:第二天拜见宗庙,加冠的人穿着朝服进入南门中庭道西面,朝北拜两拜后退出。

古文:庶人冠礼

现代文:庶人冠礼

古文:古冠礼之存者惟士礼,后世皆推而用之。

现代文:古代加冠礼留存的只有士礼,后世都推演使用。

古文:明洪武元年诏定冠礼,下及庶人,纤悉备具。

现代文:明洪武元年,下诏定冠礼,下及平民,细致完备。

古文:然自品官而降,鲜有能行之者,载之礼官,备故事而已。

现代文:然而自有品级的官员以下,很少有能举行的,礼官记载的,不过是保存旧例罢了。

古文:凡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

现代文:凡是男子年龄在十五到二十之间,都可加冠。

古文:将冠,筮日,筮宾,戒宾,俱如品官仪。

现代文:将要加冠,卜择日期,卜择宾,预先通告约定宾,都按品级官的礼仪进行。

古文:是日,夙兴,张幄为房于厅事东,皆盛服。

现代文:行冠礼这天,早起,在堂屋东张设帷帐为房子,都穿隆重礼服。

古文:设盥于阼阶下东南,陈服于房中西牖下。

现代文:在东面台阶下的东南设盥洗处,在房中西窗下陈设服饰。

古文:席二在南,酒在服北次。

现代文:在南边设二张席,酒放在服饰的北面。

古文:幞头巾帽,各盛以盘,三人捧之,立于堂下西阶之西,南向东上。

现代文:幞头巾帽,各自用盘盛放,三个人捧着,在堂下西阶的西面站立,面向南,以东为上。

古文:主人立于阼阶下,诸亲立于盥东,傧者立于门外以俟宾。

现代文:主人站在东阶下,众亲人站在盥洗处的东面,导从的人站在门外等待宾。

古文:冠者双紒袍,勒帛素履待于房。

现代文:加冠的人穿双纷袍,勒帛素鞋在房中等待。

古文:宾至,主人出迎,揖而入。

现代文:宾到,主人出来迎接,行拱手礼进入。

古文:坐定,冠者出于房,执事者请行事。

现代文:坐好之后,加冠的人从房中出来,执事者请求开始行礼。

古文:宾之赞者取栉总篦幧头,置于席南端。

现代文:赞唱仪程的宾取出栉、总、篦、帏头,放在席的南端。

古文:宾揖冠者,即席西向坐。

现代文:宾向加冠的人拱手,到席上向西坐下。

古文:赞者为之栉,合紒施总,加幧头。

现代文:赞礼的人替他栉发,东发施总,加上橾头。

古文:宾降,主亦降,立于阼阶下。

现代文:宾下阶,主人也下阶,站在东阶下。

古文:宾盥,主人揖让,升自西阶,复位。

现代文:宾洗盥,主人拱手相让,从西阶上升,返回原位。

古文:执事者进巾,宾降一等受之,诣冠者席前,东向。

现代文:执事者进献头巾,宾下一阶接受,到加冠的人席前,面向东。

古文:祝词同品官。

现代文:祝词与品级官员相同。

古文:祝讫,跪著巾。

现代文:祝福完毕,跪着戴巾。

古文:兴,复位。

现代文:起身,回到原位。

古文:冠者兴,宾揖之入房,易服,深衣大带,出就冠席。

现代文:加冠的人站起,宾向他拱手请入房中,换衣服,穿探衣系大带,出房来到加冠席。

古文:宾盥如初。

现代文:宾如同最初时洗手。

古文:执事者进帽,宾降二等受之。

现代文:执事者进献帽子,宾下雨阶接受。

古文:进祝,跪,冠讫,兴,复位。

现代文:进前祝福,跪下,加冠完毕,起身,返回原位。

古文:揖冠者入房,易服,襕衫要带,出就冠席。

现代文:向加冠人拱手请进房中,改换衣服,穿栏衫,系腰带,出房来到加冠席。

古文:宾盥如初。

现代文:宾洗手如初。

古文:执事者进幞头,宾降三等受之。

现代文:主事人进献幞头,宾下三阶接受。

古文:进祝,跪,冠讫,兴,复位。

现代文:进前祝福,跪下,加冠完毕,起身,返回原位。

古文:揖冠者入房,易公服出。

现代文:拱手请加冠人入房中,换公服出来。

古文:执事者彻冠席,设醴席于西阶,南向。

现代文:执事者撤掉冠席,在西台阶上设酒席,面向 南。

古文:赞者酌醴出房,立于冠者之南。

现代文:赞礼的人斟酒出房,站在加冠人的南面。

古文:宾揖冠者即席,西向立。

现代文:宾向加冠的人拱手到席上,面向西站立。

古文:宾受醴,诣席前北面祝。

现代文:宾接受甜酒,到席前面向北祝福。

古文:冠者拜受,宾答拜。

现代文:加冠的人行拜礼接受,宾回拜。

古文:执事者进馔,冠者即席坐,饮食讫,再拜。

现代文:主事人进饭食,加冠的人到席上坐下,吃完饭,行再拜礼。

古文:宾答拜。

现代文:宾回拜。

古文:冠者离席,立于西阶之东,南向。

现代文:加冠的人离开席位,站在西阶的东面,向南。

古文:宾字之,如品官词。

现代文:宾取字,言词如同品官。

古文:冠者拜,宾答拜。

现代文:加冠的人行拜礼,宾回拜。

古文:冠者拜父母,父母为之起。

现代文:加冠的人拜父母,父母为此起身。

古文:拜诸父之尊者,遂出见乡先生及父之执友。

现代文:拜众伯叔父中尊贵的人,于是出来拜见乡先生以及父亲的好友。

古文:先生执友皆答拜。

现代文:乡先生、父亲的好友都回拜。

古文:宾退,主人请礼宾,固请,乃入,设酒馔。

现代文:宾退下,主人请礼待宾,坚决请求,宾纔进入,摆设酒饭。

古文:宾退,主人酬宾赞,侑以币。

现代文:宾退,主人酬谢宾赞,用缯帛酬答。

古文:礼毕,主人以冠者见于祠堂,再拜出。

现代文:礼仪完毕,主人带加冠的人拜祠堂,行再拜礼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