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文: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

现代文:景皇帝名师,字子元,是宣帝的长子。

古文: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

现代文:文雅有风采,沉着坚毅很有远大的谋略。

古文: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现代文:他年少时就留传有好声誉,和夏侯玄、何晏名望相同。

**古文:晏常称曰: 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

现代文:何晏时常称说: 差不多可以成就天下事的,是司马子元。

古文: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现代文:魏景初年间,任散骑常侍,多次升官为中护军。

古文: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现代文: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官吏无私情。

古文: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

现代文:宣穆皇后去世,景帝服丧以极端孝顺闻名。

古文: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

现代文:宣帝将要诛杀曹爽时,精心秘密谋划,单独跟景帝悄悄策划,文帝不知道造件事,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

古文: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现代文: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寝。

古文: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

现代文: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众,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

**古文:宣帝曰: 此子竟可也。 **

现代文:宣帝说: 这个儿子终究真行啊。

古文: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现代文:当初,景帝暗地裹收留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逭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裹来的。

古文: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

现代文:事件平息后,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接着加封为卫将军。

古文:及宣帝薨,议者咸云 伊尹既卒,伊陟嗣事 ,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

现代文:等到宣帝死时,议政的人们都说: 伊尹已死,伊陟继承事业。 天子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

古文: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现代文: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升为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古文: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

现代文:命令百官推举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恤穷困舆孤独的人,清理被废弃不用的人。

古文: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邓艾、石苞典州郡,卢毓、李丰裳选举,傅嘏、虞松参计谋,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预朝议,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现代文:诸葛诞、母丘俭、王昶、陈泰、胡遵任四方的都督,王基、州泰、邓艾、石苞掌管州郡,卢毓、李丰掌管选举,傅嘏、虞松参预出谋划策,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趟酆、张缉参预朝议,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

古文: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诗人之美也。

现代文:间或有请求改变制度的人,景帝说: 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顺从上天的法度去做 ,这是诗人所赞美的。

**古文: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

现代文:三代祖先的典章制度,是应当遵守的;假如不是有战争,不能随意更改。

古文: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

现代文:五年夏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的议论担心他分兵侵犯淮泗,打算守卫各水路口岸。

古文:帝曰: 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

现代文:景帝说: 诸葛恪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于合肥,希望侥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

**古文: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 **

现代文: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多守卫就用兵多,少守卫又不足以抵御敌寇。

古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

现代文:诸葛恪果然在合肥集中兵力,最终正像景帝所推测的那样。

古文: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

现代文:景帝便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扰塑刺史塞筮等人抵御敌军。

古文:俭、钦请战,帝曰: 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

现代文:旦丘俭、塞筮请求出战,景帝说: 诸葛恪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

**古文: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 **

现代文: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

古文: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现代文:于是命令众将领高筑营垒来防守。

古文: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

现代文:相持了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超过半敷。

古文: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

现代文:景帝就命令文敛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旦俊率众将领作为后继。

古文: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现代文:谴姜监因恐惧而逃跑,塞筮迎上去攻击,大败敌军,斩敌万余。

古文:正元元年春正月,天子与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谋以太常夏侯玄代帝辅政。

现代文:正五元年春正月,天子与中书令李丰、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堑、冗从仆射刘直里等人谋划用太常星娄塞代替景帝辅佐朝政。

古文:帝密知之,使舍人王羡以车迎丰。

现代文:景帝秘密知道此事,派舍人王羡用车去迎接奎丰。

古文:丰见迫,随羡而至,帝数之。

现代文:奎丰被迫,跟随王董来见基童,垦童列举他的罪过。

古文:丰知祸及,因肆恶言。

现代文:奎丰知道祸已临头,于是肆意辱骂。

古文:帝怒,遣勇士以刀镮筑杀之。

现代文:景帝愤怒,派勇士用刀头的镖打死了他。

古文:逮捕玄、缉等,皆夷三族。

现代文:逮捕夏侯玄、张缉等人,都减了三族。

古文:三月,乃讽天子废皇后张氏,因下诏曰: 奸臣李丰等靖谮庸回,阴构凶慝。

现代文:三月,婉言劝天子废黜皇后张氏,天子于是下诏书说: 奸臣李丰等人惯听谗言,任用奸邪,暗地图谋凶险邪恶。

古文: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现代文:大将军督察敬奉上天的法规,把他们付诸刑法。

古文:周勃之克吕氏,霍光之擒上官,曷以过之。

现代文:周勃降服吕氏,霍光擒获上宣的功绩,难以超过。

**古文:其增邑九千户,并前四万。 **

现代文:给大将军增加食邑九千户,加上以前的共四万户。

古文:帝让不受。

现代文:景帝推辞不接受。

古文:天子以玄、缉之诛,深不自安。

现代文:天子因为夏侯玄、张缉被诛杀,自己深感不安全。

古文:而帝亦虑难作,潜谋废立,乃密讽魏永宁太后。

现代文:而量查也担心引起灾祸,秘密谋划废黜重立天子,便暗地裹婉言劝谏魏永宁太后。

古文:秋九月甲戌,太后下令曰: 皇帝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沈嫚女德,日近倡优,纵其丑虐,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人伦之叙,乱男女之节。

现代文:秋九月甲戌,太后下令说: 皇帝年龄已大,不能亲自治理纷繁的政务,沉溺于内宫宠幸,沉迷亵狎于女色,每天接近艺人戏子,放纵他们的丑恶行为,迎来后妃的家人留宿在内宫,毁坏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扰乱了男女的节操。

**古文:又为群小所迫,将危社稷,不可承奉宗庙。 **

现代文:又被一群小人胁迫,将要危害国家,不能继承供奉宗庙。

**古文:帝召群臣会议,流涕曰: 太后令如是,诸君其如王室何? **

现代文:景帝召集群臣聚会商议,流着泪说: 太后的命令是这样,大家对王室怎么办呢?

古文:咸曰: 伊尹放太甲以宁殷,霍光废昌邑以安汉,权定社稷,以清四海。

现代文:大臣们都说: 伊尹流放太甲来使殷安宁,霍光废黜昌邑王来使漠安定,权衡轻重,稳定国家,以便使四海清平。

**古文:二代行之于古,明公当之于今,今日之事,惟命是从。 **

现代文:殷、汉两代在古时候这样做了,明公在今天也应当这样做,今天的事,全听从明公的命令。

**古文:帝曰: 诸君见望者重,安敢避之? **

现代文:景帝说: 大家对我的期望深重,我怎么敢回避呢?

古文:乃与群公卿士共奏太后曰: 臣闻天子者,所以济育群生,永安万国。

现代文:于是与众臣一起奏告太后说: 臣下听说天子是救助养育人民的,是使天下长久安定的。

古文:皇帝春秋已长,未亲万机,日使小优郭怀、袁信等裸袒淫戏。

现代文:皇帝年龄已经大了,不能亲自治理纷繁的政务,每天让小戏子郭怀、袁信等人袒露身体淫乱游戏。

古文:又于广望观下作辽东妖妇,道路行人莫不掩目。

现代文:又在广望观下装扮辽东妖冶的妇人,路人都遮住双眼。

古文:清商令令狐景谏帝,帝烧铁炙之。

现代文:清商令令狐景劝谏皇帝,皇帝烧铁器烫他。

古文:太后遭合阳君丧,帝嬉乐自若。

现代文:太后遇到合阳君的丧事,皇帝像往常一样嬉笑娱乐。

古文:清商丞庞熙谏帝,帝弗听。

现代文:清商丞庞熙劝谏皇帝,皇帝不听。

古文:太后还北宫,杀张美人,帝甚恚望。

现代文:太后回到北宫,杀了张美人,皇帝很是怨恨。

古文:熙谏,帝怒,复以弹弹熙。

现代文:庞熙劝谏,皇帝恼怒,又用弹弓弹射庞熙。

古文:每文书入,帝不省视。

现代文:每逢文书送入,皇帝不看。

古文:太后令帝在式乾殿讲学,帝又不从。

现代文:太后命令皇帝在式干殿讲学,皇帝又不依从。

古文:不可以承天序。

现代文:他不能继承皇家世系。

**古文:臣请依汉霍光故事,收皇帝玺绶,以齐王归籓。 **

现代文:臣下请求依照汉代霍光的做法,收回皇帝的印玺,让他以齐王的身份回封地。

古文:奏可,于是有司以太牢策告宗庙,王就乘舆副车,群臣从至西掖门。

现代文:太后准奏,有关官员用牛、羊、猪三牲做祭品书写简策上告宗庙,齐王登上皇家侍从车,大臣们跟随到西掖门。

古文:帝泣曰: 先臣受历世殊遇,先帝临崩,托以遣诏。臣复忝重任,不能献可替否。

现代文:景帝哭泣着说: 我的祖先受了历代的特殊待遇,先帝临死,用遣韶相托,我有愧于重任,不能劝善规过。

**古文:群公卿士,远翟旧典,为社稷深计,宁负圣躬,使宗庙血食。 **

现代文:诸位公卿大臣,思用古代典章,为国家长远考虑,宁可背弃皇帝本人,也要使皇家宗庙受祭祀。

古文:于是使使者持节卫送,舍河内之重门,诛郭怀、袁信等。

现代文:于是派使者持符节护送,住在河内的重门,诛杀郭怀、袁信等人。

古文:是日,与群臣议所立。

现代文:当天,和群臣商议立新君。

古文:帝曰: 方今宇宙未清,二虏争衡,四海之主,惟在贤哲。

现代文:景帝说: 当今天下没有清平,两个敌国在争强斗胜,四海的君主,必是贤明圣哲的人。

古文:彭城王据,太祖之子,以贤,则仁圣明允;以年,则皇室之长。

现代文:彭城王曹据,是太祖的儿子,论贤明,他仁爱圣明公允;论年纪,他在皇室中是长兄。

**古文:天位至重,不得其才,不足以宁济六合。 **

现代文:皇帝的位置至关重要,没有他那样的才干,不足以平定救助天地四方。

古文:乃兴群公奏太后。

现代文:于是和群臣奏报太后。

古文:太后以彭城王先帝诸父,于昭穆之序为不次,则烈祖之世永无承嗣。

现代文:太后认为彭城王是先帝的叔父,不符合宗法制度的秩序,那么烈祖的世系就永远无人继承了。

古文:东海定王,明帝之弟,欲立其子高贵乡公髦。

现代文:束海定王,是明帝的弟弟,打算立他的儿子高贵乡公曹髦。

古文:帝固争不获,乃从太后令,遣使迎高贵乡公于元城而立之,改元曰正元。

现代文:景帝坚持争辩未果,便依从了太后的命令,派人在元城迎来高贵乡公立为皇帝,改年号叫正元。

古文:天子受玺惰,举趾高,帝闻而忧之。

现代文:天子接受印玺时懒散,脚抬得很高,景帝听说后感到担忧。

古文:及将大会,帝训于天子曰: 夫圣王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

现代文:等到将举行大朝会,景帝训导天子说: 圣明的君王看重开端,端正根本敬肃初始,这是古人所谨慎的。

古文: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

现代文:明天面对大朝会,万众瞻仰皇上端庄的容貌,公卿倾听悦耳的声音。

**古文:诗云: 示人不佻,是则是效。 **

现代文:《诗经》说: 展示给人们的是不轻佻,这是可供效法的。

古文:易曰: 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

现代文:《易经》说: 说出的话好,那么千里之外有人响应。

**古文: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以副四海颙颙式仰。 **

现代文:虽然礼仪周全完备,还应当加上恭敬谨慎,以符合四海的仰望。

古文:癸巳,天子诏曰: 朕闻创业之君,必须股肱之臣;守文之主,亦赖匡佐之辅。

现代文:癸巳,天子下诏书说: 我听说创立基业的国君,必须有得力的臣子;遵守成法的帝王,也须依赖能匡正辅佐的大臣。

古文:是故文武以吕召彰受命之功,宣王倚山甫享中兴之业。

现代文:因此,周文王、周武王凭藉旦堂、丑公使承受天命的功续显扬,旦宣王倚靠山卢享有中兴的业绩。

古文:大将军世载明德,应期作辅。

现代文:大将军世代拥有美德,顺应天时辅佐朝政。

古文:遭天降险,帝室多难,齐王莅政,不迪率典。

现代文:国家遭受上天降下的凶险,皇室多有灾难,齐王在皇位,不依照遵循法典。

古文:公履义执忠,以宁区夏,式是百辟,总齐庶事。

现代文:大将军履行正义秉执忠诚,来安宁华夏,匡正百官,统管庶事。

古文:内摧寇虐,外静奸宄,日昃忧勤,劬劳夙夜。

现代文:内摧毁盗匪暴虐,外平定奸佞乱臣,太阳偏西仍因为国事而劳苦,操劳不分昼夜。

古文:德声光于上下,勋烈施于四方。

现代文:道德声望光照上下,功勋业绩散布四方。

古文:深惟大议,首建明策,权定社稷,援立朕躬,宗庙获安,亿兆庆赖。

现代文:深切思考宏大的议论,首先建立明智的策略,权衡轻重,安定国家,帮助我登上皇位,宗庙获得安宁,万民庆幸依赖。

古文:伊挚之保乂殷邦,公旦之绥宁周室,蔑以尚焉。

现代文:伊挚保护治理殷邦,公旦安宁垄,都无法超过大将军。

古文:朕甚嘉之。

现代文:我非常赞许他。

古文:夫德茂者位尊,庸大者禄厚,古今之通义也。

现代文:道德高的人地位尊贵,功劳大的人俸禄丰厚,这是从古到今都通行的道理。

**古文:其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 **

现代文:封大将军为相国,增加食邑九千户,并入以前的共四万户;升号为大都督,假黄铁,入朝不必迈小碎步,奏报事情不必自报姓名,可佩剑穿鞋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此表彰大功。

古文:帝固辞相国。

现代文:景帝坚决辞掉相国的职位。

古文:又上书训于天子曰: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颜冉之才虽茂,不学不弘其量。

现代文:又上书训诫天子说: 荆山的玉璞虽美,但不雕琢不成宝物;颜回、冉有的才学虽高,不学习就不能扩充他们的知识。

**古文:仲尼有云: 予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现代文:仲尼说: 我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事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而勤勉地探求的人,上溯黄轩以来五代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有所遵循的。

古文:仰观黄轩五代之主,莫不有所禀则,颛顼受学于绿图,高辛问道于柏招。逮至周成,旦望作辅,故能离经辩志,安道乐业。

现代文:颛顼从绿圆那裹受教育,高辛向柏招问道。到了周成王,有周公旦、吕望作辅佐,因而能分辨经书的章句主旨,安于正道乐于事业。

古文:夫然,故君道明于上,兆庶顺于下。

现代文:像这样,那么君王之道在上显明,庶民百姓在下顺从。

古文:刑措之隆,实由于此。

现代文:刑法被搁置不用的盛世,实在由此而来。

**古文:宜遵先王下问之义,使讲诵之业屡闻于听,典谟之言日陈于侧也。 **

现代文:应该遵循先王不耻下问的精神,让讲经诵诗的事时常听说,经典的话每天在身旁陈述。

**古文:时天子颇修华饰,帝又谏曰: 履端初政,宜崇玄朴。 **

现代文:当时天子很爱华丽侈靡,景帝又劝谏说: 刚刚涉足朝政,应该崇尚简朴。

古文:并敬纳焉。

现代文:天子一并恭敬地采纳。

古文:十一月,有白气经天。

现代文:十一月,有白色云气弥漫天空。

古文:二年春正月,有彗星见于吴楚之分,西北竟天。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有彗星出现在吴楚的分野,消失在西北上空。

古文: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矫太后令移檄郡国,为坛盟于西门之外,各遣子四人质于吴以请救。

现代文:镇东大将军母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作乱,假托太后命令在郡国传送檄文,设立祭坛在西门外盟誓,各派四个儿子在吴国做人质来请求救助。

古文:二月,俭、钦帅众六万,渡淮而西。

现代文:二月,母丘俭、文钦率领六万兵众,渡淮河向西进兵。

古文:帝会公卿谋征讨计,朝议多谓可遣诸将击之,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帝自行。

现代文:景帝会聚公卿谋划征讨的计策,朝廷的议论多数认为可以派遣众将出兵,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景帝亲自出征。

古文:戊午,帝统中军步骑十余万以征之。

现代文:戊午,景帝统率中军步兵骑兵十余万人去征讨。

古文: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现代文:日夜兼程,召集三方的军队,大规模会聚在陈许的郊野。

古文:甲申,次于隐桥,俭将史招、李绩相次来降。

现代文:甲申,驻在滁桥,母丘俭手下将领史招、李续先后来投降。

古文:俭、钦移入项城,帝遣荆州刺史王基进据南顿以逼俭。

现代文:毋丘俭、文钦移兵到项城,景帝派遣荆州刺史王基进兵占据南顿来逼迫毋丘俭。

古文:帝深壁高垒,以待东军之集。

现代文:景帝高筑壁垒,等待束面军队的集结。

古文:诸将请进军攻其城,帝曰: 诸君得其一,未知其二。

现代文:众将请求进军攻打项城,景帝说: 诸位衹知其一,不知其二。

古文:淮南将士本无反志。

现代文:淮河以南的将士本来没有反叛的意思。

古文:且俭、钦欲蹈纵横之迹,习仪秦之说,谓远近必应。

现代文:况且册丘俭、文钦想走纵横家的路,学习张仪、苏秦的学说,认为远近必定响应。

古文:而事起之日,淮北不从,史招、李绩前后瓦解。

现代文:然而发动叛乱的时候,淮河以北不依从,史招、李续先后瓦解。

古文:内乖外叛,自知必败,困兽思斗,速战更合其志。

现代文:内部不顺从,外部背叛,自知必定失败,被困的野兽想要决斗,迅速交战更合他们心意。

古文:虽云必克,伤人亦多。

现代文:虽说必定克敌,但伤人也多。

**古文:且俭等欺诳将士,诡变万端,小与持久,诈情自露,此不战而克之也。 **

现代文:再说母丘俭等人欺骗将士,十分狡诈善变,稍稍与他们相持一段时间,骗局自然会败露,这样就能不战而胜。

古文:乃遣诸葛诞督豫州诸军自安风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谯宋之间,绝其归路。

现代文:于是派遣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从安风向寿春进兵,征东将军胡遵督率青、徐诸军向谯宋之间出兵,切断叛军退路。

古文:帝屯汝阳,遣竞州刺史邓艾督太山诸军进屯乐嘉,示弱以诱之。

现代文:基帝屯兵于汝阳,派遣兖州刺史邓艾督率泰山诸军进驻乐嘉,示弱来诱敌。

古文:钦进军将攻艾,帝潜军衔枚,轻造乐嘉,与钦相遇。

现代文:文钦进军将攻打邓艾,景帝秘密派兵,径直奔赴乐嘉,与文钦相遇。

**古文: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谓钦曰: 及其未定,请登城鼓噪,击之可破也。 **

现代文:文钦的儿子文鸯,十八岁,在三军中最为勇猛,对文钦说: 趁对方立足未稳,请登上城墙擂鼓呐喊,可以击败对手。

古文:既谋而行,三噪而钦不能应,鸯退,相与引而东。

现代文:然后按计谋行事,三次呐喊而文钦不能响应,文鸯退兵,一起引兵向东。

**古文:帝谓诸将曰: 钦走矣。 **

现代文:量帝对众将说: 文钦逃跑了。

古文:命发锐军以追之。

现代文:命令派精锐部队追击文钦。

**古文:诸将皆曰: 钦旧将,鸯少而锐,引军内入,未有失利,必不走也。 **

现代文:众将都说: 文钦久经沙场,文鸯年轻有锐气,引军入项城,并没有失利,必不会逃走。

古文:帝曰: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现代文:景帝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文:鸯三鼓,钦不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 **

现代文:塞尽三次击鼓,塞趑不响应,他们的气势已经衰竭,不逃走还等什么?

**古文:钦将遁,鸯曰: 不先折其势,不得去也。 **

现代文:文钦将要逃走,文蠢说: 不先打掉敌军锐气,是不能走的。

古文: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现代文:于是与十余名骁勇的骑兵攻入景帝军队的阵地,所向披靡,然后引兵撤离。

古文:帝遣左长史司马琏督骁骑八千翼而追之,使将军乐林等督步兵继其后。

现代文:景帝派左长史司马琏督率八千精壮骑兵从侧翼追敌,派将军乐绋等督率步兵为后继。

古文:比至沙阳,频陷钦阵,弩矢雨下,钦蒙盾而驰。

现代文:等到了沙阳,多次攻破文钦的军阵,射出的箭密集如下雨,文钦顶着盾牌逃奔。

古文:大破其军。众皆投戈而降,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

现代文:大破敌军,众人都扔下兵器投降,文钦父子与部下逃跑去保玺城。

古文:俭闻钦败,弃众宵遁淮南。

现代文:旦旦俭听说塞麸战败,抛弃众人连夜逃往淮河以南。

古文:安风津都尉追俭,斩之,传首京都。

现代文:安风津都尉追上母丘俭,杀了他,把旦丘伧的首级传到京都。

古文:钦遂奔吴,淮南平。

现代文:塞筮于是投奔呈国,淮南平定。

古文: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

现代文:当初,景帝眼睛上长了瘤子,让医生割除。

古文: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

现代文:塞蠢进攻时,量童因受惊吓眼珠进出。

古文: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

现代文:怕六军因此恐慌,把头蒙在被裹,疼痛得受不了,把被子都咬破了,然而左右没人知道此事。

古文: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

现代文:闰月病势加重,让塞童总管诸军。

古文: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

现代文:辛亥,死于许昌,时年四十八岁。

古文:二月,帝之丧至自许昌,天子素服临吊,诏曰: 公有济世宁国之勋,克定祸乱之功,重之以死王事,宜加殊礼。

现代文:二月,基童丧车从注旦到了京都,天子身穿素服亲临吊丧,下韶说: 公有救助天下安宁国家的勋绩,有平定祸患动乱的功劳,再加上是为国事而死,应增加特殊的礼遇。

**古文:其令公卿议制。 **

现代文:命令公卿商议丧制。

古文:有司议以为忠安社稷,功济宇内,宜依霍光故事,追加大司马之号以冠大将军,增邑五万户,谥曰武公。

现代文:有关官员商议认为,景帝的忠心安定了国家,功业救助了天下,应该依照霍光的先例。追加大司马的称号加在大将军前,增加食邑五万户,谧号武公。

古文:文帝表让曰: 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诚以太祖常所阶历也。

现代文:文帝上表辞让说: 臣下已故的父亲不敢接受丞相相国九命的礼遇,已故的兄长不敢接受相国的高位,完全是因为太祖曾经任过丞相一职。

古文:今谥与二祖同,必所祗惧。

现代文:如今谧号舆武帝、文帝相同,必定令人惶恐。

**古文:昔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何谥文终,良谥文成,光谥宣成必以文武为谥,请依何等就加。 **

现代文:过去萧何、张良、霍光都有挽救时局辅佐国君的功绩,萧何的谧号是文终,张良的谧号是文成,霍光的谧号是宣成。如果一定要以文武作为谧号,请依照萧何等人的先例来加赠。

古文:诏许之,谥曰忠武。

现代文:天子下诏应允,定谧号为忠武。

古文:晋国既建,追尊曰景王。

现代文:晋国建立以后。追加尊号为景王。

古文:武帝受禅,上尊号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庙称世宗。

现代文:武帝接受惮让,追尊号为景皇帝,山陵叫峻平,宗庙称为世宗。

古文:文皇帝讳昭,字子上,景帝之母弟也。

现代文:文皇帝名昭,字子上,是景帝的同母兄弟。

古文:魏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

现代文:魏景初二年,被封为新城乡侯。

古文:正始初,为洛阳典农中郎将。

现代文:正始初年,任洛阳典农中郎将。

古文: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

现代文:时值魏明帝奢侈之风的后期,文帝免除苛刻繁琐,不占农时,百姓十分高兴。

古文:转散骑常侍。

现代文:转任散骑常侍。

古文:大将军曹爽之伐蜀也,以帝为征蜀将军,副夏侯玄出骆谷,次于兴势。

现代文:大将军曹爽讨伐蜀国的时候,任命文帝为征蜀将军,作夏侯玄的副手出兵骆谷,驻在兴势。

古文:蜀将王林夜袭帝营,帝坚卧不动。

现代文:蜀将王林夜袭文帝的军营,文帝躺着不动。

**古文:林退,帝谓玄曰: 费祎以据险距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亟旋军,以为后图。 **

现代文:王林退兵,文帝对夏侯玄说: 费樟占据险阻来抵抗坚守,我们进兵无法交战,强攻又不行,应该赶快回师,以后再考虑。

古文:爽等引旋,祎果驰兵趣三岭,争险乃得过。

现代文:曹爽等人引兵回撤,费樟果然引兵追逐直奔三岭,经过争夺险阻魏军才得以通过。

古文:遂还,拜议郎。

现代文:于是还朝,官拜议郎。

古文:及诛曹爽,帅众卫二宫,以功增邑千户。

现代文:等到诛杀曹爽时,率众人保卫二宫,因有功增加食邑一千户。

古文:蜀将姜维之寇陇右也,征西将军郭淮自长安距之。

现代文:蜀将姜维进犯陇西时,征西将军郭淮从长安出兵御敌。

古文:进帝位安西将军、持节,屯关中,为诸军节度。

现代文:提升文帝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于关中,为诸军节度。

古文:淮攻维别将句安于麹,久而不决。

现代文:郭淮在曲地攻击姜维的副将句安,长时间不分胜负。

古文:帝乃进据长城,南趣骆谷以疑之。

现代文:文帝于是进兵占据长城,南奔骆谷来迷惑敌军。

古文:维惧,退保南郑,安军绝援,帅众来降。

现代文:姜维恐惧,退兵守南鄞,句室的军队断绝了后援,率领众人来投降。

古文:转安东将军、持节,镇许昌。

现代文:文帝转任安束将军、持节,镇守许昌。

古文:及大军讨王凌,帝督淮北诸军事,帅师会于项。

现代文:到大军讨伐王浚时,文帝督察淮北诸军事务,率领军队在项地会师。

古文:增邑三百户,假金印紫绶。

现代文:增食邑三百户,暂授金印紫绶。

古文:寻进号都督,统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战于东关。

现代文:不久提升为都督,统率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讨伐吴国,在束关交战。

古文:二军败绩,坐失侯。

现代文:两军打丁败仗,获罪失去侯爵。

古文:蜀将姜维又寇陇右,扬声欲攻狄道。

现代文:蜀将姜维又进犯陇西,扬言要攻打狄道。

古文:以帝行征西将军,次长安。

现代文:派文帝暂兼征西将军,驻在长安。

古文:雍州刺史陈泰欲先贼据狄道,帝曰: 姜维攻羌,收其质任,聚谷作邸阁讫,而复转行至此,正欲了塞外诸羌,为后年之资耳。

现代文:雍州刺史陈泰打算在敌来之前占据狄道,文帝说: 姜维攻打羌,收取了羌的人质,聚集粮草建完了军需库,然后又转道行军到造裹,正是想要了结塞外羌部落的事,作为以后的资本。

古文:若实向狄道,安肯宣露,令外人知?

现代文:假如真要攻打狄道。怎么肯宣扬暴露,让外人知道?

**古文:今扬声言出,此欲归也。 **

现代文:如今扬言要出兵,这是打算班师了。

古文:维果烧营而去。

现代文:姜维果然烧了军营撤走。

古文:会新平羌胡叛,帝击破之,遂耀兵灵州,北虏震詟,叛者悉降。

现代文:正赶上新平羌胡部族叛乱,文帝打败了他们,于是在灵州炫耀兵力,北方敌人震惊恐惧,叛乱的人都投降了。

古文:以功复封新城乡侯。

现代文:因为有功重新被封为新城乡侯。

古文:高贵乡公之立也,以参定策,进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户。

现代文:高贵乡公被立为国君时,因塞童参与了制定策谋,被进封为高都侯,增封食邑二干户。

古文:毌丘俭、文钦之乱,大军东征,帝兼中领军,留镇洛阳。

现代文:坦丘俭、文钦叛乱时,大军东征,文帝兼中领军,留下镇守洛阳。

古文:及景帝疾笃,帝自京都省疾,拜卫将军。

现代文:等到景帝病重时,文帝从京都去探视,被任为卫将军。

古文: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

现代文:景帝死,天子命令文帝镇守许昌,尚书塑率领六军返回京师。

古文: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

现代文:塞童采用垡逦及钟盒的策略,自己率军返回。

古文: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现代文:到了洛阳,升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佩剑穿鞋上殿。

古文:帝固辞不受。

现代文:文帝坚决推辞不接受。

古文:甘露元年春正月,加大都督,奏事不名。

现代文:苴灵元年春正月,加封大都督,奏事不必报姓名。

古文:夏六月,进封高都公,地方七百里,加之九锡,假斧钺,进号大都督,剑履上殿。

现代文:夏六月,加封为高都公,封地方圆七百里,外加九锡,赐斧钹,进封为大都督,佩剑穿鞋上殿。

古文:又固辞不受。

现代文:又坚决推辞不接受。

古文:秋八月庚申,加假黄钺,增封三县。

现代文:秋八月庚申,加假黄铁,增封三个县。

古文:二年夏五月辛未,镇东大将军诸葛诞杀扬州刺史乐綝,以淮南作乱,遣子靓为质于吴以请救。

现代文:二年夏五月辛未,镇东大将军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銮继,在进南作乱,派遣儿子诸葛靓去吴国作人质以请救兵。

古文:议者请速伐之,帝曰: 诞以毌丘俭轻疾倾覆,今必外连吴寇,此为变大而迟。

现代文:商议的人们请求迅速讨伐他。塞童说: 谴姜涎因为看到旦旦俭轻兵疾进而覆灭,如今必定勾结吴国,这使得他兵力加大而行动迟缓。

**古文:吾当与四方同力,以全胜制之。 **

现代文:我们当与四方同心协力,用全胜制伏诸葛诞。

古文:乃表曰: 昔黥布叛逆,汉祖亲征;隗嚣违戾,光武西伐;烈祖明皇帝乘舆仍出: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

现代文:于是上表说: 过去黥布叛乱,汉高担亲自征讨;隗嚣背逆,光亘游西讨;烈祖明皇童战车频繁出动。这些都是为了激奋宣扬气势,显耀威风武力。

古文:陛下宜暂临戎,使将士得凭天威。

现代文:陛下应该暂时亲临战场,使将士们得以凭仗天子的威名。

**古文:今诸军可五十万,以众击寡,蔑不克矣。 **

现代文:如今诸军约五十万人,以多击少,战无不胜。

古文: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征兵青、徐、荆、豫,分取关中游军,皆会淮北。

现代文:秋七月,事奉天子及皇太后一同束征,在青、徐、荆、豫征兵,又征集了一部分关中的流动部队,都会合于淮北。

古文:师次于项,假廷尉何桢节,使淮南,宣慰将士,申明逆顺,示以诛赏。

现代文:军队驻扎在项,令廷尉何桢持符节,出使淮南,对将士们宣示抚慰,申明叛逆舆忠顺,诛罚与赏赐等。

古文:甲戌,帝进军丘头。

现代文:甲戌,文帝进军到丘头。

古文:吴使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三万余人来救诞,诸将逆击,不能御。

现代文:吴国派文钦、唐咨、全端、全惮等三万余人来救援诸葛诞,诸将迎击,抵挡不住。

古文:将军李广临敌不进,泰山太守常时称疾不出,并斩之以徇。

现代文:将军李广面对敌人不进,泰山太守常时称病不出门,一并杀掉示众。

古文:八月,吴将硃异帅兵万余人,留辎重于都陆,轻兵至黎浆。

现代文:八月,吴国将领朱异率兵万余人,把辎重留在都陆,轻兵到达黎浆。

古文:监军石苞、衮州刺史州泰御之,异退。

现代文: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抵御吴军,朱异退兵。

古文: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袭都陆,焚其粮运。

现代文:泰山太守胡烈出奇兵袭击都陆,焚烧了吴军的粮草车辆。

古文:苞、泰复进击异,大破之。

现代文:石苞、州泰又向朱异进击,大败敌军。

古文:异之余卒馁甚,食葛叶而遁,吴人杀异。

现代文:朱异剩下的士卒饿极了,吃葛草叶子然后逃跑,吴国人杀了朱异。

古文:帝曰: 异不得至寿春,非其罪也,而吴人杀之,适以谢寿春而坚诞意,使其犹望救耳。

现代文:文帝说: 朱异未能到寿春,不是他的罪过,而吴国人杀了他,正是想以此来向寿春方面谢罪,从而坚定诸葛诞守城的信念,使他仍然期望着救兵。

古文:若其不尔,彼当突围,决一旦之命。

现代文:如果诸葛诞不是这样,他将会突围,拼一时的你死我活。

古文:或谓大军不能久,省食减口,冀有他变。

现代文:或者认为大军不能持久围困,于是减省粮,期待着有其他变化。

古文:料贼之情,不出此三者。

现代文:估计敌兵的情势,出不了这三种。

**古文:今当多方以乱之,备其越逸,此胜计也。 **

现代文:如今应当多方面迷惑他们,防备他们逃跑,这是打胜仗的计谋。

古文: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禀军士大豆,人三升。

现代文:于是命令合拢包围圈,分批派遣病弱者去淮北取得给养,开仓分给军士大豆,每人三升。

古文:钦闻之,果喜。

现代文:文钦听到消息,果然高兴。

古文: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

现代文:文帝更加显示出兵力虚弱的样子,多次行使反问计,扬言吴国救兵快要到了。

古文: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

现代文:诸葛诞等人更加宽心任意吃喝,不久城中缺粮。

古文:石苞、王基并请攻之,帝曰: 诞之逆谋,非一朝一夕也,聚粮完守,外结吴人,自谓足据淮南。

现代文:石苞、王基一同请求攻打,文帝说: 诸葛诞谋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聚集粮食修治守备,对外勾结吴国人,自以为足以占据淮南。

古文:钦既同恶相济,必不便走。

现代文:文钦既然是同恶相助,必定不会轻易逃走。

古文:今若急攻之,损游军之力。

现代文:如今假若急切进攻,有损流动部队的实力。

古文:外寇卒至,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现代文:外寇突然到来,裹外受敌,这是危险的道路。

古文: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

现代文:现今三个叛贼在孤城中聚在一起,上天或许将使他们同时遭受杀戮。

古文: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

现代文:我们应当用长远的策略牵制敌人,衹需坚守三面。

古文: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

现代文:如果敌人从陆路来,军粮一定少,我们用装备轻便行动迅速的骑兵断绝他们的中转运输,可以不交战而打败外来敌人。

**古文: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 **

现代文:外敌被击败,文钦等人必定成俘虏。

古文:全怿母,孙权女也,得罪于吴,全端兄子祎及仪奉其母来奔。

现代文:全恽的母亲,是孙权的女儿,得罪了吴国,全端的侄子全樟及全仪带着他母亲来投奔。

古文:仪兄静时在寿春,用钟会计,作祎、仪书以谲静。

现代文:全仪的兄长全静当时正在寿春,采用钟会的计谋,假造全樟、全仪的书信来欺诈全静。

古文:静兄弟五人帅其众来降,城中大骇。

现代文:全静兄弟五人率手下人来投降,寿春城中大为惊恐。

古文:三年春正月壬寅,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

现代文:三年春正月壬寅,诸葛诞、文钦等出城攻打围城军队,各军迎击,打跑了他们。

古文: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

现代文:起初,诸葛涎舆塞敛内部不相融洽,到了处境窘迫时,转相猜疑。

古文: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

现代文:恰逢文钦与诸葛诞商议事情时意见不一,盏姜涎持刀杀了塞麸。

古文:钦子鸯攻诞,不克,逾城降。

现代文:塞筮的儿子塞盏进攻盏姜诞,不胜,出城投降。

古文:以为将军,封侯,使鸯巡城而呼。

现代文:以他为将军,封侯,派文鸯绕城呼唤。

**古文:帝见城上持弓者不发,谓诸将曰: 可攻矣! **

现代文:文帝看见城上拿弓的人不放箭,对众将说: 可以攻城了。

古文: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

现代文:二月乙酉,攻城并夺取了城池,杀诸葛诞,灭三族。

古文:吴将唐咨、孙弥、徐韶等帅其属皆降,表加爵位,禀其馁疾。

现代文:吴国将领唐咨、孙曼、孙弥、徐韶等人率领他们的部属都投降,表彰加封爵位,救济饥饿伤病的人。

古文:或言吴兵必不为用,请坑之。

现代文:有人说吴国兵士必定不会为魏国效力,请求活埋了他们。

**古文:帝曰: 就令亡还,适见中国之弘耳。 **

现代文:文帝说: 即使他们逃回昱玺,正好显示我中原国家的大度。

古文:于是徙之三河。

现代文:于是把他们迁徙到三河。

古文:夏四月,归于京师,魏帝命改丘头曰武丘,以旌武功。

现代文:夏四月,回到京师,魏帝命令把丘头改名为武丘,用以表彰武功。

古文:五月,天子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八郡,地方七百里,封帝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晋国置官司焉。

现代文:五月,天子把并州的太原、上党、西河、乐垩、逝璺、压旦,旦蛆的眯、至扰八个郡,方圆七百里,封给塞壹并封为晋公,加赐九锡,进宫为相国,在置玺设置官府。

古文:九让,乃止。

现代文:塞童九次辞让,才作罢。

古文:于是增邑万户,食三县,诸子之无爵者皆封列侯。

现代文:于是增加食邑一万户,收三个县的赋税,儿子们没有爵位的都封为侯。

古文:秋七月,奏录先世名臣元功大勋之子了,随才叙用。

现代文:秋七月,奏请天子录用先朝名臣及有大功勋者的子孙,根据才能任用。

古文:四年夏六月,分荆州置二都督,王基镇新野,州泰镇襄阳。

现代文:四年夏六月,分割荆州设置两个都督,王基镇守麦嘤;岖镇守襄区。

古文:使石苞都督扬州,陈骞都督豫州,钟毓都督徐州,宋钧监青州诸军事。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复命帝爵秩如前,又让不受。

现代文:派亘苞任挝真都督,龌任龃都督,鲢任曲都督,曲监剀诸军事。基五元年夏四月,天子又下令给文帝以前的爵位俸禄,又辞让不接受。

古文: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

现代文:天子既因为文帝三代辅佐朝政,政令不是自己发出,因此于心不安,又顾虑被废受辱,将亲临大殿前召集百官放逐罢黜文帝。

古文:五月戊子夜,使冗从仆射李昭等发甲于陵云台,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戒严俟旦。

现代文:五月戊子夜,派冗从仆射李昭等人在陵云台发兵,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拿出怀中的黄绢韶书给他们看,戒严等待天亮。

古文:沈、业驰告于帝,帝召护军贾充等为之备。

现代文:王沈、王业急速向文帝报告,文帝召集护军贾充等人做了准备。

古文:天子知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

现代文:天子知道事情泄露,率手下人攻打相府,宣称有叛逆要讨伐,谁敢妄动诛杀全族。

**古文: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 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 **

现代文:相府的兵将住手不敢交战,买充喝斥诸将说: 司马公供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啊!

古文: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刺之,刃出于背,天子崩于车中。

现代文:太子舍人成济抽出戈进击车驾,刺天子,从后背刺出,天子死在车中。

古文:帝召百僚谋其故,仆射陈泰不至。

现代文:文帝召集百官商讨这次变故,仆射陈泰不到场。

**古文:帝遣其舅荀顗舆致之,延于曲室,谓曰: 玄伯,天下其如我何? **

现代文:文帝派遣他的舅舅荀颉用车接他来,引入密室,文帝对他说: 玄伯,天下将对我怎么样呢?

**古文:泰曰: 惟腰斩贾充,微以谢天下。 **

现代文:陈泰说: 衹有腰斩贾充,否则无法向天下谢罪。

**古文:帝曰: 卿更思其次。 **

现代文:文帝说: 卿再考虑一下其他的方法。

**古文:泰曰: 但见其上。不见其次。 **

现代文:陈泰说: 我祇看到其上策,看不到其次。

古文: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

现代文:于是归罪于成济而杀了他。

**古文:太后令曰: 昔汉昌邑王以罪发为庶人,此兒亦宜以庶人礼葬之,使外内咸知其所行也。 **

现代文:太后下令说: 过去汉昌邑王因罪被废为百姓,这个人也应该用百姓的礼节埋葬他,使朝廷内外都知道他所做的事。

古文:杀尚书王经,贰于我也。

现代文:杀掉尚书王经,因为对自己有不忠之心。

古文:庚寅,帝奏曰: 故高贵乡公帅从驾人兵,拔刃鸣鼓向臣所,臣惧兵刃相接,即敕将士不得有所伤害,违令者以军法从事。

现代文:戊申,文帝奏报说: 已故的高贵乡公率领手下兵马,拔刀击鼓冲向我的住宅,臣不敢动武交战,当即命令将士不许伤害人,违反命令的人当按军法处置。

古文: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入兵阵,伤公至陨。

现代文:骑督成悴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济冲入兵阵,杀伤高贵乡公以致死亡。

古文:臣闻人臣之节,有死无贰,事上之义,不敢逃难。

现代文:臣知道做臣的节操,应死而尽忠;事奉君主之大义,不敢逃避灾难。

古文:前者变故卒至,祸同发机,诚欲委身守死,惟命所裁。

现代文:前发生的变故来得突然,灾祸如同箭在弦上,我真想把命交出来等死,全听命运裁决。

古文:然惟本谋,乃欲上危皇太后,倾覆宗庙。

现代文:然而考虑到这次策谋,是要对上危及皇太后,颠覆宗庙。

古文:臣忝当元辅,义在安国,即骆驿申敕,不得迫近舆辇。

现代文:臣愧当大臣之首,大义在于安定国家,因而就不断告诚,不许迫近皇帝车驾。

古文:而济妄入阵间,以致大变,哀怛痛恨,五内摧裂。

现代文:而成济冲进阵中,以致发生大变故,我哀伤痛苦悔恨,五脏俱裂。

**古文:济干国乱纪,罪不容诛,辄收济家属,付廷尉。 **

现代文:成济干犯国君扰乱法纪,判死罪也抵偿不了罪过,就捉他的家属,交付给廷尉。

古文:太后从之,夷济三族。

现代文:太后听从,灭了成济三族。

古文:与公卿议,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

现代文:与公卿商议,立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作皇帝。

古文:六月,改元。

现代文:六月,改年号。

古文:丙辰,天子进帝为相国,封晋公,增十郡,加九锡如初,群从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

现代文:丙辰,天子升任文帝为相国,封为晋公,增加十个郡,像当初一样加赐九锡,那些叔伯兄弟子侄中还没封侯的封为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

古文:固让,乃止。

现代文:文帝坚决辞让,才作罢。

古文:冬十一月,吴吉阳督萧慎以书诣镇东将军石苞伪降,求迎。

现代文:冬十一月,吴国吉阳都督萧慎写信给镇东将军亘苞假意投降,请求接应。

古文:帝知其诈也,使苞外示迎之,而内为之备。

现代文:文帝知道他是欺诈,让石苞表面迎接,暗中做好准备。

古文:二年秋八月甲寅,天子使太尉高柔授帝相国印绶,司空郑冲致晋公茅土九锡,固辞。

现代文:二年秋八月甲寅,天子派太尉高柔授给文帝相国的官印,派司空郑冲送给晋公象征分封的茅土及九锡,文帝坚决辞让。

古文:三年夏四月,肃慎来献楛矢、石砮、弓甲、貂皮等,天子命归于大将军府。

现代文:三年夏四月,肃慎来奉献楛矢、石磐、弓甲、貂皮等,天子命令送到大将军府。

古文:四年春二月丁丑,天子复命帝如前,又固让。

现代文:四年春二月丁丑,天子又像以前一样任命塞童,又坚决辞让。

古文:三月,诏大将军府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舍人十人。

现代文:三月,下诏书命大将军府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人,舍人十人。

古文: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 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

现代文:夏,塞壶将讨伐星厘,于是和众人谋划说: 自从平定寿春以来,六年没有战事,训练士卒,修缮兵器,准备消灭两个敌国。

古文: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

现代文:如果谋划攻取吴厘,要造战船。疏通河道,当需用千余万人工,这是十万人一百多天的事。

古文: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

现代文:再说南方地势低下潮湿,必定会产生瘟疫疾病。

古文: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

现代文:如今应当先攻取蜀国,三年之后,可从旦蜀顺流而下,水陆一同出击,这是消灭卢平定堕,吞掉韩兼并球的形势啊。

古文: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

现代文:算计星厘战士有九万人,居守成都及守备其他郡的不下四万,这样一来剩下的兵力不过五万。

古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

现代文:假如在查生缠住差雄,使他不能顾及东部,兵力直指坚釜,从里厘空虚的地方出击,偷袭汉生。

古文: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

现代文:他们如果据城守险,兵力必定分散,首尾分离难以相顾。

古文: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

现代文:率大军来血洗城市,分散精兵去占领郊野,塞蝈来不及据守,开头不能自保。

**古文: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

现代文:以刘塑的愚昧,加上边境城池被攻破,朝内官员女眷震惊恐惧,星厘的灭亡足可以推测的了。

古文: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

现代文:征西将军塑墓认为没有机会可乘,屡次陈述不同意见。

古文: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

现代文:塞童为此忧虑,派主簿师纂任邓艾的司马,以此晓谕他,塑墓造才接受了命令。

古文:于是征四方之兵十八万,使邓艾自狄道攻姜维于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军于武街,绝维归路,镇西将军钟会帅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汉中。

现代文:于是征集各地兵员十八万,派塑塞从曲堇兵出查主攻打差维,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兵驻在武街,断绝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人从骆谷袭击汉中。

古文:秋八月,军发洛阳,大赉将士,陈师誓众。

现代文:秋八月,在洛阳发兵,大赏将士,列阵誓师。

古文:将军邓敦谓蜀未可讨,帝斩以徇。

现代文:将军邓敦提出蜀国不宜讨伐,文帝杀了他示众。

古文: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颀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颀趣甘松。

现代文:九月,又派天水太守王颀攻打姜维的营垒,派陇西太守牵弘在正面拦击,金城太守杨欣奔赴甘松。

古文:钟会分为二队,入自斜谷,使李辅围王含于乐城,又使步将易恺攻蒋斌于汉城。

现代文:钟会分兵两路,从斜谷进击,派李辅在乐城包围王含,又派部将易恺在汉城攻击蒋斌。

古文:会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

现代文:钟会直趋阳安,护军胡烈攻下关城。

古文:姜维闻之,引还,王颀追败维于强川。

现代文:姜维听说后,引兵回撤,王颀追击并在彊川打败姜维。

古文:维与张翼、廖化合军守剑阁,钟会攻之。

现代文:姜维舆张翼、廖化合军守卫剑阁,钟会攻打剑阁。

古文:冬十月,天子以诸侯献捷交至,乃申前命曰:朕以寡德,获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

现代文:冬十月,天子因诸侯纷纷呈上战利品,于是重申以前的命令说:我德行不高,继承了帝位,继续我祖宗的伟业。

古文:遭家多难,不明于训。

现代文:碰上国中多难,对祖宗教诲不能光大。

古文:曩者奸逆屡兴,方寇内侮,大惧沦丧四海,以堕三祖之弘业。

现代文:过去奸臣叛逆屡次作乱,四方敌寇欺侮我国,我十分害怕国家沦丧,从而毁掉三代祖先的大业。

古文:惟公经德履哲,明允广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辅乂皇家。

现代文:公有德望,举止明哲,明察公允识广谋深,展示武功文才,世代作天子保傅,辅佐皇家。

古文:栉风沐雨,周旋征伐,劬劳王室,二十有余载。

现代文:不避风雨在外奔波,应战征伐,为王室操劳,已有二十多年。

古文:毗翼前人,乃断大政,克厌不端,维安社稷。

现代文:辅助前人,屡次决断大政,能制止不端行为,安定国家。

古文:暨俭、钦之乱,公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宁淮浦。

现代文:等到毋丘俭、文钦作乱时,公安抚救助大众,受命起兵,统率军队有方,因此淮河两岸得以平定安宁。

古文:其后巴蜀屡侵,西土不靖,公奇画指授,制胜千里。

现代文:以后巴蜀屡次侵扰,西部不安宁,公出奇谋指点授意,千里之外取得胜利。

古文:是以段谷之战,乘衅大捷,斩将搴旗,效首万计。

现代文:段谷之战,抓住战机大获全胜,斩将拔旗,杀敌数以万计。

古文:孙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车首路,威灵先迈,黄钺未启,鲸鲵窜迹。

现代文:孙峻扰乱中原,进犯徐方,公战车出发,威力先行,黄钹还没打开,敌人已经鼠窜。

古文:孙壹构隙,自相疑阻,幽鉴远照,奇策洞微,远人归命,作籓南夏,爰授锐卒,毕力戎行。

现代文:孙壹结怨,自相疑忌,公深奥的分析如明镜远照,神奇的策谋洞察细微,远方人归顺,于是授予他精锐士卒,在军队中尽力。

古文:暨诸葛诞,滔天作逆,称兵扬楚,钦、咨逋罪,同恶相济,帅其蝥贼,以入寿春,凭阻淮山,敢距王命。

现代文:等到诸葛诞犯叛逆的滔天大罪,在扬楚举兵,文钦、唐咨逃避刑罚和诸葛诞狼狈为奸,率领着叛贼进入寿春,凭藉着淮河山川的险阻,大胆抗拒王命。

古文:公躬擐甲胄,龚行在罚,玄谋庙算,遵养时晦。

现代文:公亲披盔甲,恭敬地执行上天的刑罚,计谋玄妙,决策英明,遵奉时令晦朔。

古文:奇兵震击,而硃异摧破;神变应机,而全琮稽服;取乱攻昧,而高墉不守。

现代文:出奇兵猛烈攻击,于是朱异被摧毁;以神奇的变化捕捉战机,于是全琮顺服;平定骚乱,攻打昏昧,就是高墙也无法据守。

古文: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

现代文:兼有九伐的宏大谋略,探求战争的胜败。凭着善战而不好战,大敌或歼灭或溃散;战旗不必挥动两次,首恶就掉了脑袋。

古文:收勍吴之隽臣,系亡命之逋虏。

现代文:收降强吴的俊臣,俘获逃亡的罪犯。

古文: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万积尸成京。

现代文:有的屈膝投降,有的听命于慈玺小吏,俘虏斩杀的有十万人,尸首堆积成山。

古文:雪宗庙之滞耻,拯兆庶之艰难。

现代文:洗刷了宗庙先前的耻辱,拯救万民的艰难。

古文:扫平区域,信威吴会,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获乂。

现代文:扫平了边境,威风伸张到了吴会,于是收起兵器,安定我国的疆土,天地鬼神,没有不安定的。

古文:乃者王室之难,变起萧墙,赖公之灵,弘济艰险。

现代文:从前王室的灾难,变故出白宫室内部,幸赖公的威灵,度过了艰险。

古文:宗庙危而获安,社稷坠而复宁。

现代文:宗庙转危为安,国家从败亡又走向安宁。

古文:忠格皇天,功济六合。

现代文:公忠诚上达皇天,功高天地。

古文: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公崇位相国,加于群后,启土参墟,封以晋域。所以方轨齐鲁,翰屏帝室。

现代文:因此访求古训,考查典籍,命公登位相国,地位在列侯之上。把古代置的地域分封给公,以此来比拟齐叠,从而做皇室的支柱与屏障。

古文:而公远蹈谦损,深履冲让,固辞策命,至于八九。

现代文:而公十分谦逊退让,坚决推辞策命,以至于八九次之多。

古文:朕重违让德,抑礼亏制,以彰公志,于今四载。

现代文:我恐怕违背了谦让的美德,因而抑制礼法枉屈制度,来显扬公的志向,到今天已有四年。

古文:上阙在昔建侯之典,下违兆庶具瞻之望。

现代文:对上有损当初封侯的典法,对下违背了万民的殷切期望。

古文: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猷,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穑劝分,九野康乂。

现代文:公对王法严肃恭敬,阐发大道,崇尚纯朴,节省徭役费用,务农劝农,九州地域康泰安定。

古文:耆叟荷崇养之德,鳏寡蒙矜恤之施,仁风兴于中夏,流泽布于遐荒。

现代文:老年人感受到崇敬奉养的美德,鳏夫寡妇蒙受到怜悯体恤的恩施,仁义之风在中原兴盛,散布的恩德遍及遥远的地方。

古文: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

现代文:因此束夷西戎,南蛮北狄,狂暴狡猾贪婪凶悍,世代做强盗仇敌的人,都感怀仁义恩惠,敲门来依附,有的听命纳贡,有的请求设置官府。

古文: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

现代文:九服之外,绝远地域的百姓,当代人迹鲜至之地,都漂洋遇海来上贡,鼓舞王德,前后来的人有八百七十多万。

古文:海隅幽裔,无思不服;虽西旅远贡,越裳九译,义无以逾。

现代文:海角幽远之处,没有不顺服的;即便是西域旅人也远途纳贡,茎塞辗转翻译,没有超出此义。

古文:维翼朕躬,下匡万国,思靖殊方,宁济八极。

现代文:思虑着辅翼我皇帝,对下匡正万国,思虑着安抚异域,平定四面八方。

古文:以庸蜀未宾,蛮荆作猾,潜谋独断,整军经武。

现代文:因为庸蜀尚未臣服,蛮荆还在作乱,公潜心谋划,独自决断,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古文:简练将帅,授以成策,始践贼境,应时摧陷。

现代文:选择训练将帅,教授他们已定好的策谋,然后开始跨入贼寇的境域,顺应天时,将他们摧毁攻陷。

古文:狂狡奔北,首尾震溃,禽其戎帅,屠其城邑。

现代文:狂暴的敌人向北逃奔,首尾震恐溃散,擒获他们的首领,血洗他们的城邑。

古文:巴汉震叠,江源云彻,地平天成,诚在斯举。

现代文:巴汉惊惧,长江源头乌云消散,万事安排妥帖,全在此举。

古文:公有济六合之勋,加以茂德,实总百揆,允厘庶政。

现代文:公有救助天地四方的功勋,再加上美德,确实能总领百官,从而治理各种政务。

古文:敦五品以崇仁,恢六典以敷训。

现代文:公重视五常来推崇仁义,弘大六典来敷陈古训。

古文: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

现代文:昼夜恭敬,早晚辛劳谦逊,就是尚父辅佐文王武王,周公勤劳于王室,也无法超过公。

古文:昔先王选建明德,光启诸侯,体国经野,方制五等。

现代文:从前先王选建美德,光大诸侯,划分都城,丈量田野,方圆制度分为五等。

古文:所以籓翼王畿,垂祚百世也。

现代文:以此分封领地作为藩篱和羽翼,使福祚流传百世。

古文:故齐鲁之封,于周为弘,山川土田,邦畿七百,官司典策,制殊群后。

现代文:因此齐鲁的封地在周为大,山川原野,都城辖地七百里,机构典章,制度与众诸侯不同。

古文:惠襄之难,桓文以翼戴之劳,犹受锡命之礼,咸用光畴大德,作范于后。

现代文:惠王襄王遇难,桓公文公因保驾拥戴的功劳,受到了九锡策命的礼遇,全是为了要光大宏德,为后世作出典范。

古文:惟公功迈于前烈,而赏阙于旧式,百辟于邑,人神同恨焉,岂可以公谦冲而久淹弘典哉?

现代文:公的功劳超过了前代的勋臣,而赏赐却不合于旧典,屡次推辞封邑,入神都感到遗憾,怎能因为公的谦逊而长久违背大典呢?

古文:今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弘农、雍州之冯翊凡十郡,南至于华,北至于陉,东至于壶口,西逾于河,提封之数,方七百里,皆晋之故壤,唐叔受之,世作盟主,实纪纲诸夏,用率旧职。

现代文:今天把并州的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的河东、平阳、弘农,雍州的冯翊共十个郡,南到华,北到陉,束到壶,西到黄河,总共方圆七百里,都是晋国过去的土地,唐叔接受了逭片土地。世代做盟主,实际上管理着中原,以遵循以往的职责。

古文:爰胙兹土,封公为晋公。

现代文:因而赐逭片土地给公,封公为晋公。

古文:命使持节、兼司徒、司隶校尉陔即授印绶策书,金兽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

现代文:命令使持节、兼司徒、司隶校尉陔即授公官印策书,金兽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

古文:锡兹玄土,苴以白茅,建尔国家,以永籓魏室。

现代文:赐给公玄土,用白茅包裹,建立你的封国,从而永远做魏国王室的屏障。

古文:昔在周召,并以公侯,入作保傅。

现代文:过去在且公丑公的时候,都是以公侯的身份,入朝作保傅。

古文:其在近代,酂侯萧何,实以相国,光尹汉朝。

现代文:在近代,鄙侯萧何以相国的身份,协助治理汉朝。

古文:随时之制,礼亦宜之。

现代文:这是顺随天时的制度,在礼法上也是适宜的。

古文:今进公位为相国,加绿綟绶。

现代文:今天提升公的官位为相国,加绿纹绶。

古文:又加公九锡,其敬听后命。

现代文:又加公九锡,敬听后命。

古文:以公思弘大猷,崇正典礼,仪刑作范,旁训四方,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现代文:由于公思虑弘扬大道,崇敬典章礼法,遵循法度,作出典范,成为四方的榜样,因此赐公大格、戎辖各一驾,牡马八匹。

古文: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殖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现代文:公的道行顺应天地,崇敬天授人命,农夫返回田地,农业养殖业丰盛,因此赐公衮冕之服,配上赤舄鞋。

古文:公光敷显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顺,庶尹允谐,是用锡公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现代文:公传布显赫的德行,用谦和施惠下人,崇敬诚信思虑忠顺,官民和美信实,因此赐公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古文:公镇靖宇宙,翼播声教,海外怀服,荒裔款附,殊方驰义,诸夏顺轨,是用锡公硃户以居。

现代文:公镇抚平定宇宙,辅翼传播声威教化,海外归向顺服,远方诚心依附,异域慕义,诸侯顺从,因此赐公红漆大门用于居所。

古文:公简贤料材,营求俊逸,爰升多士,置彼周行,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现代文:公选择衡量贤才,搜求寻觅能士,提拔了多人,置身于我朝官员行列,因此赐公纳陛登殿。

古文:公严恭寅畏,底平四国,式遏寇虐,苛厉不作,是用锡公武贲之士三百人。

现代文:公严肃恭顺敬畏,平定四国,遏制敌寇暴虐,苛刻虐害不再兴起,因此赐公勇猛武士三百人。

古文:公明慎用刑,简恤大中,章厥天威,以纠不虔,是用锡公鈇钺各一。

现代文:公用刑明察慎重,公允不滥,彰明天威,纠杀反叛,因此赐公鈇铁各一。

古文:公爰整六军,典司征伐,犯命凌正,乃维诛殛,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卢弓十、卢矢千。

现代文:公整治六军,主持征伐,冒犯天命超越正道的,都遭诛戮,因此赐公彤弓一张、彤矢百枝,旅弓十张、辕矢千枝。

古文:公飨祀蒸蒸,孝思维则,笃诚之至,通于神明,是用锡公秬鬯一卣,圭瓚副焉。

现代文:公礼敬祖先,孝心可作榜样,笃厚真诚至极,神明知晓,因此赐公柜鬯一卣,配上珪瓒。

古文:晋国置官司以下,率由旧式。

现代文:晋国官府的设置,一切按以前的制度。可敬佩啊!

古文:往钦哉!祗服朕命,弘敷训典,光泽庶方,永终尔明德,丕显余一人之休命。

现代文:应恭敬服从我的命令,弘扬古训典章,光芒照亮四方,永远继续你的美德,大显我的美好命令。

古文:公卿将校皆诣府喻旨,帝以礼辞让。

现代文:公卿将校都去文帝府上宣旨,文帝以礼辞让。

古文:司空郑冲率群官劝进曰: 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冲等眷眷,实有愚心。

现代文:司空郑冲率众官吏劝告文帝说: 看到美好的命令显赫地来到,听到明公坚决地辞让,郑冲等人敬慕,实在有诚心。

古文: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

现代文:我们认为圣王立下制度,百代同一风气,褒奖美德赏赐功劳,这是有渊源的。

古文: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汤,遂荷阿衡之号。

现代文:往昔的伊尹,是有莘氏的家奴,一旦佐助了成汤,就有了阿衡的称号。

古文:周公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阜,奄有龟蒙。

现代文:周公凭藉已形成的国势,依据着已经安稳的基业,在曲阜光耀宅第,覆盖龟蒙。

古文:吕尚,磻溪之渔者也,一朝指麾,乃封营丘。

现代文:吕尚,是磷溪的渔夫,一朝挥动令旗,就封地于营丘。

古文:自是以来,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

现代文:从那时以来,功绩薄而赏赐厚的情况,不可胜敷,然而贤哲的人们,仍把这当成美谈。

古文: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无秕政,人无谤言。

现代文:况且自先朝相国以来,世代有美德,辅佐魏王室,平定天下,朝无弊端,人无怨言。

古文: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震服,羌戎来驰,回首内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

现代文:以前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听到风声就震恐顺服,羌戎来追随,回心归顺,柬伐叛逆,全军大胜。

古文:禽阖闾之将,虏轻锐之卒以万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宇内康宁,苛慝不作。

现代文:擒获阖间的将领,俘虏精锐的士卒数以万万计,威严覆盖南海,名声震慑三越,天下安康平定,奸邪不兴。

古文:是以时俗畏怀,东夷献舞。

现代文:因此时俗敬畏感怀,束夷献上舞乐。

古文:故圣上览乃昔以来礼典旧章,开国光宅,显兹太原。

现代文:于是圣上阅览古代以来的礼典旧章,为公立封国光耀宅第,显赫于太原。

古文:明公宜承奉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

现代文:明公应该遵奉圣旨,接受这个大福,使天人关系允当。

古文: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嘉祚,巍巍如此。

现代文:首功盛勋,辉煌如彼;国土美福盛大如此。

古文:内外协同,靡愆靡违。

现代文:赏赐与功绩洽合,没有超过没有违背。

古文: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扫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

现代文:从此以后的征伐,就可以身穿朝服渡过长江,扫荡吴会,向西以长江源头为边塞,遥祭岷山。

古文:回戈弭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

现代文:回师收兵,来指挥天下,远方没有不顺服的,近处没有不整肃的。

古文:令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

现代文:让大魏的德行,光耀于晋国;明公至大的功勋,超过了齐桓晋文。

古文:然后临沧海而谢支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岂不盛乎!

现代文:面对沧海向文伯谢恩,登上箕山向许由致礼,逭难道不是盛事吗!

**古文: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 **

现代文:十分公平,谁可相比,何必一味谦让呢。

古文:帝乃受命。

现代文:文帝这才接受了天子的封赐。

古文: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破蜀将诸葛瞻于绵竹,斩瞻,传首。

现代文:十一月,邓艾率万余人自阴平跨越险阻到达江由,在绵竹打败蜀国将领诸葛瞻,杀死诸葛瞻,传首示众。

古文:进军雒县,刘禅降。

现代文:进军雒县,刘禅投降。

古文:天子命晋公以相国总百揆,于是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之号焉。

现代文:天子命令晋公以相国身份总管百事,于是文帝上节传,免去自己侍中、大都督、录尚书的称号。

古文:表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

现代文:上表请封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

古文:会潜谋叛逆,因密使谮艾。

现代文:钟会密谋叛逆,便暗地裹派人说邓艾的坏话。

古文:咸熙元年春正月,槛车征艾。

现代文:咸熙元年春正月,派槛车去收捕邓艾。

古文:乙丑,帝奉天子西征,次于长安。

现代文:乙丑,文帝偕天子西征,驻在长安。

古文:是时魏诸王侯悉在鄴城,命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于鄴,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汉中。

现代文:那时诸王侯都在邺城,命令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守在邺,派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守汉中。

古文:钟会遂反于蜀,监军卫瓘、右将军胡烈攻会,斩之。

现代文:钟会于是在蜀反叛,监军卫罐、右将军胡烈攻打钟会,杀了他。

**古文:初,会之伐蜀也,西曹属邵悌言于帝曰: 钟会难信,不可令行。 **

现代文:当初,在钟会攻伐蜀国的时候,西曹属邵悌对文帝说: 钟会难信任,不可令他出兵。

古文:帝笑曰: 取蜀如指掌,而众人皆言不可,唯会与吾意同。

现代文:文帝笑着说: 攻取蜀国如在指掌之中,而众人都说不行,惟独钟会与我意见相同。

**古文:灭蜀之后,中国将士,人自思归,蜀之遗黎,犹怀震恐,纵有异志,无能为也。 **

现代文:减蜀之后,中原的将士人心思念故土,蜀国遗留下的百姓仍旧心怀震惊恐惧,纵然有反叛之心,也无能为力。

古文:卒如所量。

现代文:结果正如文帝的预见。

古文:丙辰,帝至自长安。

现代文:丙辰,文帝从长安回来。

古文:三月己卯,进帝爵为王,增封并前二十郡。

现代文:三月己卯,封升文帝的爵位为王,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二十郡。

古文:夏五月癸未,天子追加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

现代文:夏五月癸未,天子升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

古文:秋七月,帝奏司空荀顗定礼仪,中护军贾充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官制,太保郑冲总而裁焉。

现代文:秋七月,文帝奏请司空荀颉制定礼仪,中护军贾充修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定官制,太保郑冲总领裁定。

古文:始建五等爵。

现代文:开始建立五等爵位。

古文:冬十月丁亥,奏遣吴人相国参军徐劭、散骑常侍水曹属孙彧使吴,喻孙皓以平蜀之事,致马锦等物,以示威怀。

现代文:冬十月丁亥,奏请派遣吴人相国参军徐劭、散骑常侍水曹属孙或出使吴国,把平定蜀国的事情通报孙皓,赠送马匹织锦等物,以示威严安抚。

古文:丙午,天子命中抚军新昌乡侯炎为晋世子。

现代文:丙午,天子命中抚军新昌乡侯司马炎为晋世子。

古文:二年春二月甲辰,朐县献灵龟,归于相府。

现代文:二年春二月甲辰,朐腮县献灵龟,送到了相府。

古文:夏四月,孙皓使纪陟来聘,且献方物。

现代文:夏四月,孙皓派遣纪陟来聘问,并送地方特产。

古文: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

现代文:五月,天子命令文帝的冠冕装饰有十二旒,建立天子的旌旗,出入行警跸的礼制,乘坐金根车,驾六匹马,备用五时副车,设置旄头云罕,乐舞用八佾,乐队编钟用四列,地位在燕王之上。

古文: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

现代文:以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的爵号都如同皇帝的礼仪。

古文:诸禁网烦苛及法式不便于时者,帝皆奏除之。

现代文:宫禁法纪中烦琐苛细及法式中不便于实行的,文帝都奏请免除。

古文:晋国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书、中领军、卫将军官。

现代文:晋国设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书、中领军、卫将军诸官职。

古文: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时年五十五。

现代文:秋八月辛卯,文帝死于正堂,终年五十五岁。

古文:九月癸酉,葬崇阳陵,谥曰文王。

现代文:九月癸酉,埋葬于崇阳陵,谧号文王。

古文: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

现代文:武帝接受禅让,追加尊号为文皇帝,庙号称太祖。

古文:史臣曰: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

现代文:史臣曰:世宗以谋略创立基业,太祖以雄才成事。

古文: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

现代文:循殷之迹空留,灭商之志更远,三分天下,才是他们的功业所在。

古文: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

现代文:论及跨越剑合消除战患,渡过淮河平定战乱,以及桐宫君臣相怨,是有的人所不能承受的。

古文: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

现代文:如果能包容名臣,由尚书省网罗他们,那么周公会留恋于这个年代,魏武会得意于这个时期。

古文: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

现代文:用轩悬的乐队,开发南阳,师挚那一班人,北面称臣。

古文: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

现代文:能包举天意人事的人,真伟大啊!

古文:为帝之主,不亦难乎。

现代文:在帝王下做诸侯,不也是很难吗?

古文:赞曰:世宗继文,邦权未分。

现代文:赞曰:世宗继承宣帝,国家政权尚未分裂。

古文:三千之士,其从如云。

现代文:三千名士,追随相从。

古文:世祖无外,灵关静氛。

现代文:太祖权极一时,平定灵关。

古文: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现代文:虽有讨伐贼寇的举动,最终留下弑君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