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古文:《书》曰: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

现代文:《尚书》说: 唐尧、虞舜考察古事,设置官职数衹有一百。

古文:所以奖导民萌,裁成庶政。

现代文:以此来勉励引导民众,管理各种政务。

**古文:《易》曰: 天垂象,圣人则之。 **

现代文:《易经》说: 上天垂示形象,圣人效仿它。

古文:执法在南宫之右,上相处端门之外,而鸟龙居位,云火垂名,前史详之,其以尚矣。

现代文:执法的在南宫的右面,上相在端门的外面,以及鸟师龙师等定下官位,云师火师等作为官名,以前的史书记载得很详细,都已经非常久远了。

古文:黄帝置三公之秩,以亲黎元,少昊配九扈之名,以为农正,命重黎于天地,诏融冥于水火,则可得而言焉。

现代文:黄帝设置三公的官职,来管理黎民;少昊分设九扈的官职,作为农官;命重黎为掌管天地的官员,令祝融和玄冥为掌管水火的官员,就能够有基础了。

**古文:伊尹曰: 三公调阴阳,九卿通寒暑,大夫知人事,列士去其私。 **

现代文:伊尹说: 三公协调各个方面,九卿沟通各种关系,大夫掌握人世的事务,列士消除各自的私心。

古文:而成汤居亳,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为之,凡厥枢会,仰承君命。

现代文:成汤住在亳,起初设置两个相,让伊尹、仲虺担任,总理调度各项事务,对上秉承国君的诏命。

古文:总及周武下车,成康垂则,六卿分职,二公弘化,咸树司存,各题标准,苟非其道,人弗虚荣。

现代文:到周武王克殷之后分封,成王康王留下法则,分设六卿职位,太公召公弘扬教化,建立各种机构,分别制定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本领,人就不能光得空名而荣耀自己。

古文:贻厥孙谋,其固本也如此。

现代文:留给子孙的大计,是像这样地稳固根本的做法。

古文:及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

现代文:到秦改变了周的官制,汉遵行羸氏的旧制,有的顺应时势而采用,有的根据现实而变革,霸主的典章,道理就在逭裹,一切为了获得安定,就是常说的符合时代的制度。

古文:四征兴于汉代,四安起于魏初,四镇通于柔远,四平止于丧乱,其渡辽、凌江,轻车、强弩,式扬遐外,用表攻伐,兴而复毁,厥号弥繁。

现代文:四征将军职务是在汉代设立的,四安将军职务是在魏的初期开始有的,四镇将军职务是为了安抚远方的人,四平将军职务在丧乱之后就没有了,至于渡辽将军、凌江将军、轻车将军、强弩将军等,是为了扬威四方,表彰攻伐,设置了又废除,称号更加繁多。

古文:及当涂得志,克平诸夏,初有军师祭酒,参掌戎律。

现代文:到当道的人得志,平定了中原,开始设立军师祭酒,参与掌管军纪军法。

古文:建安十三年,罢汉台司,更置丞相,而以曹公居之,用兼端揆。

现代文:建安十三年,废置了汉的台司部门,另外设置丞相,而让曹公担任,用来代替尚书省长官。

古文:孙吴、刘蜀,多依汉制,虽复临时命氏,而无忝旧章。

现代文:孙吴、刘蜀,基本依从汉代官制,虽然有时临时设置一些官职,却不影响旧的典章。

古文:世祖武皇帝即位之初,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世所谓八公同辰,攀云附翼者也。

现代文:世祖武皇帝即位初期,任命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觊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正是世人所说的八公同时,攀云附翼而升官。

古文:若乃成乎栋宇,非一枝之势;处乎经纶,称万夫之敌。

现代文:至于房屋则不是一木所能支撑的;身居高位,则当将才。

古文:或牵羊以叶于梦,或垂钓以申其道,或空桑以献其术,或操版以启其心。

现代文:有的像力牧那样放羊而和黄帝的梦境一致便任命为将军,有的像姜子牙那样垂钓而获得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有的藉空桑之瑟来献上他的本领,有的像傅说操筑打墙而被发现并得到重用。

古文:卧龙飞鸿,方金拟璧,秦奚、郑产,楚材晋用,斯亦曩时之良具,其又昭彰者焉。

现代文:卧龙孔明和飞鸿管仲,好比是黄金美玉;秦国的百里奚、郑国的子产,不拘一格任用人才,遣也是从前的贤士,并且又功名卓著的。

古文:宣王既诛曹爽,政由己出,网罗英俊,以备天官。

现代文:宣王诛杀了曹爽,政令由自己发布,纲罗英才俊杰,来担任各项官职。

古文:及兰卿受羁,贵公显戮,虽复策名魏氏,而乃心皇晋。

现代文:到了兰卿被囚禁,岂公被处死的时候,虽然还是称作堕厘,可是心裹想的是建立晋朝。

古文:及文王纂业,初启晋台,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

现代文:到文王继承大业,首次建立晋的机构,开始设置左右二卫,有了前驱、养由等弓箭手部队;到后来设置三部,有熊渠、做飞等部的勇士。

古文:是以武帝龙飞,乘兹奋翼,犹武王以周之十乱而理殷民者也。

现代文:因此武帝即位,凭藉这些来施展,好比武王用周的十位贤臣来治理殷的百姓一样。

古文:是以泰始尽于太康,乔柯茂叶,来居斯位;自太兴讫于建元,南金北铣,用处兹秩。

现代文:因此从泰始年间直到太康年间,有如大树枝繁叶茂,很多贤人来担任官职;从太兴年问直到纽年间,南北各地的杰出人才,处于相应的官位上。

古文:虽未拟乎夔拊龙言,天工人代,亦庶几乎任官惟贤,莅事惟能者也。

现代文:虽然还没有能够比得上夔和龙辅佐虞舜那样,以人的努力来代替天工,也差不多可以说是任官惟贤,处理事务惟用有才能的人了。

古文:丞相、相国,并秦官也。

现代文:丞相、相国,都是秦代的职官。

古文:晋受魏禅,并不置,自惠帝之后,省置无恆。

现代文:晋接受魏的禅让,都不设置,自从惠帝以后,撤销或设置都没有常规。

古文:为之者,赵王伦、梁王肜、成都王颖、南阳王保、王敦、王导之徒,皆非复寻常人臣之职。

现代文:担任遣一官职的,是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成都王司马颖、亩垦旺司皱、王錾、王遵一类人,都不再是普通的人臣的职位。

古文:太宰、太傅、太保,周之三公官也。

现代文:太宰、太傅、太保,是周代的三公官职。

古文:魏初唯置太傅,以钟繇为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郑冲为之。

现代文:魏的初期祇设太傅,由钟繇担任,末年又设太保,由郑冲担任。

古文:晋初以景帝讳故,又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秩增三司,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无其人则阙。

现代文:晋的初期由于景帝名讳的原故,又采纳《周官》中的官名,设置太宰来代替太师的职务,官职增为三司,和太傅太保都作为上公,讲论道义而治理邦国,协调管理各方面事务,没有合适的人就暂缺。

古文:以安平献王孚居之。

现代文:由安平献王司马孚担任。

古文:自渡江以后,其名不替,而居之者甚寡。

现代文:自从渡江以后,它的名称没有更改,但是担任的人非常少。

古文:太尉、司徒、司空,并古官也。

现代文:太尉、司徒、司空,都是古代的官职。

古文:自汉历魏,置以为三公。

现代文:从汉到魏,设置它们作为三公。

古文:及晋受命,迄江左,其官相承不替。

现代文:到晋承受天命,直至江左时期,这些官职传承下来而没有更替。

古文:大司马,古官也。

现代文:大司马,是古代的官职。

古文:汉制以冠大将军、骠骑、车骑之上,以代太尉之职,故恆与太尉迭置,不并列。

现代文:汉代的官制把它放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的前面,来代替太尉的职务,所以常常和太尉轮番设置,但不同时设置。

古文:及魏有太尉,而大司马、大将军各自为官,位在三司上。

现代文:到魏才有太尉,而且大司马、大将军各自作为官职,地位在三司之上。

古文:晋受魏禅,因其制,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凡八公同时并置,唯无丞相焉。

现代文:晋接受魏的禅让,因袭它的制度,由安乎王司马孚任太宰,郑冲任太傅,王祥任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任太尉,何曾任司徒,荀颉任司空,石苞任大司马,陈骞任大将军,共有八公同时设置,衹是没有丞相。

古文:自义阳王望为大司马之后,定令如旧,在三司上。

现代文:自从义阳王司马望任大司马以后,规定如同旧制,其位在三司之上。

古文:大将军,古官也。

现代文:大将军,是古代的官职。

古文:汉武帝置,冠以大司马名,为崇重之职。

现代文:漠武帝设置,前面冠上大司马的名,为的是推崇加重它的职权。

古文:及汉东京,大将军不常置,为之者皆擅朝权。

现代文:到束汉时期,大将军不经常设置,担任的人全都执掌朝政大权。

古文:至景帝为大将军,亦受非常之任。

现代文:到景帝担任大将军,也承当了不同寻常的重任。

古文:后以叔父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下。

现代文:后来任命叔父司马孚为太尉,上奏将大将军的职位改到太尉的下面。

古文:及晋受命,犹依其制,位次三司下,后复旧,在三司上。

现代文:到晋承受天命,仍然遵循那一制度,地位列在三司的下面,后来恢复旧制,在三司的上面。

古文:太康元年,琅邪王伷迁大将军,复制在三司下,伷薨后如旧。

现代文:太康元年,琅邪王司马佃升任大将军,又改为在三司的下面,司马佃去世以后恢复旧制。

古文:开府仪同三司,汉官也。

现代文:开府仪同三司,是汉代的官职。

古文:殇帝延平元年,郑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始自此也。

现代文:殇帝延平元年,邓鹭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的名称,是从这时开始有的。

古文:及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起于此也。

现代文:到魏的黄权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的名称,从逭时起就有了。

古文: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开府者皆为位从公。

现代文: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凡是开府的都是地位等同于公。

古文: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开府位从公者为文官公,冠进贤三梁,黑介帻。

现代文: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凡是开府而地位等同于公的都是文官公,戴三梁的进贤冠,黑色介帧。

古文:大司马、大将军、太尉、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开府位从公者为武官公,皆著武冠,平上黑帻。

现代文:大司马、大将军、太尉、骠骑、车骑、卫将军、各大将军,凡是开府而地位等同于公的都是武官公,都戴武冠,用平上黑帧。

古文:文武官公,皆假金章紫绶,著五时服。

现代文:文官公和武官公,都假金章紫绶,穿五时服。

古文:其相国、丞相,皆衮冕,绿盭绶,所以殊于常公也。

现代文:如果是相国、丞相,都穿衮衣戴冕冠,用绿色绶带,以此区别于普通的公。

古文: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

现代文:各位公和开府而地位等同公的,品级为第一,享受的俸禄是每天五斛粮食。

古文:太康二年,又给绢,春百匹,秋绢二百匹,绵二百斤。

现代文:太康二年,又发给绢,春季给一百匹,秋季给绢二百匹,丝绵二百斤。

古文:元康元年,给菜田十顷,田驺十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现代文:元康元年,给予采地十顷,专事农业的役隶十名,立夏后未赐封地的,享受全年的俸禄。

古文:置长史一人,秩一千石;西东阁祭酒、西东曹掾、户仓贼曹令史属各一人;御属阁下令史、西东曹仓户贼曹令史、门令史、记室省事令史、阁下记室书令史、西东曹学事各一人。

现代文:设置一名长史,品级为一千石;西束合祭酒、西束曹掾、户仓贼曹令史属等各一名;御属合下令史、西束曹仓户贼曹令史、门令史、记室省事令史、合下记室书令史、西束曹学事各一名。

古文:给武贲二十人,持班剑。

现代文:配给二十名武贲,持班剑。

古文:给朝车驾驷、安车黑耳驾三各一乘,祭酒掾属白盖小车七乘,轺车施耳后户、皁轮犊车各一乘。

现代文:配给四马朝车、三马黑耳安车各一套,给祭酒掾属白盖的小车七套,施耳后开门式轺车、黑漆轮的犊车各一套。

古文:自祭酒已下,令史已上,皆皁零辟朝服。

现代文:从祭酒往下,到令史以上的官员,都穿戴黑色零辟朝服。

古文:太尉虽不加兵者,吏属皆绛服。

现代文:太尉即使不统兵,吏属都穿绛色官服。

古文:司徒加置左右长史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左西曹掾属各一人,西曹称右西曹,其左西曹令史已下人数如旧令。

现代文:司徒加设左右长史各一名,品级为千石;设主簿、左西曹掾属各一名,西曹称为右西曹,他的左西曹的令史以下的官员人数和旧制一样。

古文:司空加置导桥掾一人。

现代文:司空加设导桥掾一名。

古文:诸公及开府位从公加兵者,增置司马一人,秩千石;从事中郎二人,秩比千石;主簿、记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铠、士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

现代文:各位公和开府而地位等同公又统兵的,增设司马一名,品级为千石;从事中郎两名,品级与千石相等;主簿、记室督各一名;舍人四名;兵、鑪、士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名。

古文:主簿已下,令史已上,皆绛服。

现代文:主簿以下,令史以上的官员,都穿绛色官服。

古文:司马给吏卒如长史,从事中郎给侍二人,主簿、记室督各给侍一人。

现代文:给司马配吏卒按长史的标准,给从事中郎配侍从两名,给主簿、记室督各配侍从一名。

古文:其余临时增崇者,则褒加各因其时为节文,不为定制。

现代文:其他临时增设优待的情况,就各随褒奖增设时的情况来定条文,不作为定制。

古文:诸公及开府位从公为持节都督,增参车为六人,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记室督、祭酒、掾属、舍人如常加兵公制。

现代文:各位公和开府而地位等同公的去担任持节都督时,参军增设到六名,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记室督、祭酒、掾属、舍人完全按照通常统兵的公的规格配置。

古文:特进,汉官也。

现代文:特进,是漠代的官职。

古文: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

现代文:两漠和魏晋作为加官而仍用原有官职的车服规格,不配置吏卒。

古文:太仆羊琇逊位,拜特进,加散骑常侍,无余官,故给吏卒车服。

现代文:太仆羊玛退职,拜为特进,加为散骑常侍,没有其他官职,所以配给吏卒和车服。

古文:其余加特进者,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不别给特进吏卒车服,后定令。

现代文:其他的加为特进的人,祇享受他原有的俸禄,在他原有的品级地位上罢了,不另外配给特进的吏卒和车服,后来就成为定制。

古文:特进品秩第二,位次诸公,在开府骠骑上,冠进贤两梁,黑介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无章绶,食奉日四斛。

现代文:特进的品级是第二,地位次于各个公,而在开府骠骑将军上面,戴两梁的进贤冠,黑色介帧,穿五时朝服,佩水苍玉,没有章绶,享受的俸禄是每天四斛。

古文:太康二年,始赐春服绢五十匹,秋绢百五十匹,绵一百五十斤。

现代文:太康二年,开始赐给春服绢五十匹,秋绢一百五十匹,丝绵一百五十斤。

古文:元康元年,给菜田八顷,田驺八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现代文:元康元年,予以采地八顷,专事农业的役隶八名,立夏以后未赐封地的,享受全年的俸禄。

古文:置主簿、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人,给安车黑耳驾御一人,轺车施耳后户一乘。

现代文:设主簿、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名,配黑耳安车的车夫一名,施耳后开门式朝车一套。

古文:左右光禄大夫,假金章紫绶。

现代文:左右光禄大夫,假金章紫绶。

古文: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品秩第二,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置吏卒羽林及卒,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

现代文:光禄大夫加授金章紫绶的,品级为第二,禄赐、班位、冠帧、车服、佩玉,配置的吏卒羽林和卒,各种待遇都和特进相同。

古文:其以为加官者,唯假章绶、禄赐班位而已,不别给车服吏卒也。

现代文:把它作为加官的话,衹假章绶、禄赐班位,不另外配给车服吏卒。

古文:又卒赠此位,本已有卿官者,不复重给吏卒,其余皆给。

现代文:另外死后追赠这一官位时,对本来已经具有卿一级官位的人,不再重复配置吏卒,其他的都照给。

古文: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位在金紫将军下,诸卿上。

现代文: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的,品级为第三,位在金紫将军之下,各位卿的上面。

古文:汉时所置无定员,多以为拜假赗赠之使,及监护丧事。

现代文:漠代没有固定的人数,多半赋予执行用赠使命的使者或是监护丧事的人。

古文:魏氏已来,转复优重,不复以为使命之官。

现代文:魏以后,渐渐变得重要起来,不再用作出使的官员。

古文:其诸公告老者,皆家拜此位;及在朝显职,复用加之,及晋受命,仍旧不改,复以为优崇之制。

现代文:凡是各位公告老退休后,都在家拜受造一官位;就是在朝中担任显要职务的,也用这个官位加授给他。到晋承受天命,沿用旧制没有改变,又作为优礼器重的制度。

古文:而诸公逊位,不复加之,或更拜上公,或以本封食公禄。

现代文:不过诸公退休后不再加授给他们,或是另外拜为上公,或是靠原有的封号享受公的俸禄。

古文:其诸卿尹中朝大官年老致仕者,及内外之职加此者,前后甚众。

现代文:凡是各个卿尹在朝中担任大官而告老退休的,以及在朝中或地方担任官职而被加授这一官位的,前后有很多人。

古文:由是或因得开府,或进加金章紫绶,又复以为礼赠之位。

现代文:有人因此得以开府,有人进而被加授金章紫绶,又再次作为优礼追赠的官位。

古文:泰始中,唯太子詹事杨珧加给事中光禄大夫。

现代文:泰始中期,祇有太子詹事杨珧被加授为给事中光禄大夫。

古文:加兵之制,诸所供给依三品将军。

现代文:加授给统兵的人,各种待遇和三品将军一样。

古文:其余自如旧制,终武、惠、孝怀三世。

现代文:其余的方面都按照旧制,直到武、惠、孝怀三世结束。

古文:光禄大夫与卿同秩中二千石,著进贤两梁冠,黑介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食奉日三斛。

现代文:光禄大夫和卿的品级同为中二千石,穿着是两梁的进贤冠,黑色介帧,五时朝服,佩水苍玉,享受的俸禄是每天三斛。

古文:太康二年,始给春赐绢五十匹,秋绢百匹,绵百斤。

现代文:太康二年,开始配给春赐绢五十匹,秋绢一百匹,丝绵一百斤。

古文:惠帝元康元年,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置主簿、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人。

现代文:惠童丞康元年,开始给予六顷封地,六名农业役隶,设主簿、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名。

古文:骠骑已下及诸大将军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品秩第二,其禄与特进同。

现代文:骠骑将军以下到各个不开府又不是持节都督的大将军,品级为第二,其俸禄和特进相同。

古文:置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史,门下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现代文:设长史、司马各一名,品级为千石;主簿、功曹史、门下督、录事、兵鉴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名。

古文:其假节为都督者,所置与四征镇加大将军不开府为都督者同。

现代文:凡假节而为都督的人,官员的配置和四征、镇加大将军而不开府却担任都督的人相同。

古文: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不开府、持节都督者,品秩第二,置参佐吏卒,幕府兵骑如常都督制,唯朝会禄赐从二品将军之例。

现代文: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而不开府、任持节都督的人,品级为第二,设参佐吏卒、幕府兵骑和一般的都督一样,衹是朝会的班位和禄赐待遇按照二品将军的规格。

古文:然则持节、都督无定员,前汉遣使始有持节。

现代文:然而持节、都督没有定员,前汉派遣使者开始有持节。

古文: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时置督军御史,事竟罢。

现代文:光武帝建武初期,征讨攻伐四方,开始设置督军御史,事情结束其职亦随之撤销。

古文: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之。

现代文:建安中期,魏武帝当时是相,开始派遣大将军督率军队。

古文:二十一年,征孙权还,夏侯惇督二十六军是也。

现代文:二十一年,征讨瑟擅回来,夏堡堕督二十六军就是例子。

古文:魏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

现代文:魏塞童董翅三年,开始设置都督诸州军事,有的兼任刺史。

古文:又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内外诸军矣。

现代文:另外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铁,就是总的统掌内外各军了。

古文:魏明帝太和四年秋,宣帝征蜀,加号大都督。

现代文:魏明帝太和四年秋,宣童征讨蜀,加号为大都督。

古文:高贵乡公正元二年,文帝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

现代文: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塞童都督中外各军,不久加为大都督。

古文:及晋受禅,都督诸军为上,临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

现代文:到置接受禅让以后,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于它,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于它,假节为下。

古文: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现代文:使持节可以处死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处死没有官位的人,如果涉及军事方面的事,可以和使持节一样;假节衹在涉及军事方面的事情上可以处死违反军令的人。

古文: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

现代文:江左以后,都督之职尤为重要,衹有王导等权势很重的人才担任它。

古文: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者,著武冠,平上黑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食奉、春秋赐绵绢、菜田、田驺如光禄大夫诸卿制。

现代文:三品将军品级为中二千石的,穿着是武冠,乎上黑色帧巾。五时朝服,佩水苍玉,享受的俸禄、春秋赐的丝绵和绢、采地、农业役隶等按照光禄大夫和诸卿的规格。

古文:置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门下都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吏、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现代文:设长史、司马各一名,品级为千石;主簿、功曹、门下都督、录事、兵皑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名。

古文:录尚书,案汉武时,左右曹诸吏分平尚书奏事,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

现代文:录尚书,考漠武时期,左右曹的各个官员分别处理尚书的表奏事务,掌握机要的才兼任尚书事。

古文:张安世以车骑将军,霍光以大将军,王凤以大司马,师丹以左将军并领尚书事。

现代文:张安世作为车骑将军,霍光作为大将军,王凤作为大司马,师丹作为左将军都兼任尚书事。

古文:后汉章帝以太傅赵憙、太尉牟融并录尚书事。

现代文:壁汉童帝任命太傅赵憙、太尉牟融并录尚书事。

古文:尚书有录名,盖自憙、融始,亦西京领尚书之任,犹唐虞大麓之职也。

现代文:尚书有录的名称,是从赵憙、牟融开始的,也就是堕塞时兼尚书的官职,好比卢虞时的大麓遣一官职。

古文:和帝时,太尉邓彪为太傅,录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上,汉制遂以为常,每少帝立则置太傅录尚书事,犹古冢宰总己之义,薨辄罢之。

现代文:和帝时,太尉邓彪任太傅,录尚书事,位居上公,在三公地位之上,汉代的官制中就将此作为常规,每当年少的皇帝即位就设置太傅绿尚书事,好比古代的冢宰约束自己的道理,直到官员去世才撤销它。

古文:自魏晋以后,亦公卿权重者为之。

现代文:从魏晋以来,也都是由公卿中权势大的人担任它。

古文:尚书令,秩千石,假铜印墨绶,冠进贤两梁冠,纳言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食奉月五十斛。

现代文:尚书令,品级为千石,假铜印墨绶,戴两梁的进贤冠,纳言帧,穿五时朝服,佩水苍玉,享受的俸禄是每月五十斛。

古文:受拜则策命之,以在端右故也。

现代文:一旦委任就给予策命文书,因为是位于端右的原故。

古文:太康二年,始给赐绢,春三十匹,秋七十匹。绵七十斤。

现代文:太康二年,开始配给赐绢,春季三十匹,秋季七十匹,丝绵七十斤。

古文:元康元年,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现代文:元康元年,开始配给六顷采地,六名农业役隶,立夏后还未赐封地的,发给全年的俸禄。

古文:始贾充为尚书令,以目疾表置省事吏四人,省事盖自此始。

现代文:当初亘充任尚书令,因为眼睛有病而上表请求设置省事吏四名,省事这一官职就是从遣时开始的。

古文:仆射,服秩印绶与令同。

现代文:仆射,官服品级印章绶带都和令一样。

古文:案汉本置一人,至汉献帝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郃为尚书左仆射,仆射分置左右,盖自此始。

现代文:考汉伐原本设置一人,到濩麸帝建安四年,任命执金吾荣郃为尚书左仆射,卫臻任右仆射,仆射分设左右,就从遣时开始。

古文:经魏至晋,迄于江左,省置无恆,置二,则为左右仆射,或不两置,但曰尚书仆射。

现代文:经魏到晋,至于江左,撤销或设置没有常规,设置二人,就任命为左右仆射,有时不设两人,衹称尚书仆射。

古文:令阙,则左为省主;若左右并阙,则置尚书仆射以主左事。

现代文:没有尚书令的时候,左仆射就是尚书省首长;如果左右仆射都没有,就设置尚书仆射来主持左仆射的工作。

古文:列曹尚书,案尚书本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

现代文:列曹尚书,考尚书本是汉代继承秦的官制设置的,到武帝在后庭游宴,才用宦官主持中书部门,让司马迁担任,其间就撤销了尚书的官职,用来作为中书的职务。

古文:至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又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而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各有其任。

现代文:到成帝建始四年,撤去掌管中书的宦官,又设五名尚书,其中一人为仆射,四人分别担任四曹,统一掌管图书秘记章奏等事务,各自有自己的责任范围。

古文: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

现代文:一个叫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方面的事务。

古文:其二曰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国事。

现代文:第二个千石曹,主管刺史郡国方面的事务。

古文:其三曰民曹,主吏民上书事。

现代文:第三个叫民曹,主管吏民上书的事务。

古文:其四曰主客曹,主外国夷狄事。

现代文:第四个叫主客曹,主管外国夷狄方面的事务。

古文:后成帝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

现代文:后来成帝又设置三公曹,主管断狱,造就是五曹。

古文:后汉光武以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事,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祠祀事,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事,客曹主护驾羌胡朝贺事,二千石曹主辞讼事,中都官曹主水火盗贼事,合为六曹。

现代文:后汉光武让三公曹主管岁末考核各州郡的事务,将常侍曹改为吏部曹,主管挑选举荐和祠祀方面的事务,民曹主管修缮制造以及盐池园苑方面的事务,客曹主管护驾以及羌胡朝贺方面的事务,二千石曹主管诉讼方面的事务,中都官曹主管防水防火防盗安全方面的事务,一共是六曹。

古文:并令仆二人,谓之八座。

现代文:加上令和仆射两人,称为八座。

古文: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

现代文:尚书虽然有曹的名称,但不作为官号。

古文: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此始见曹名。

现代文:玺童任命侍中凿鳇为选部尚书,在这时才开始见到曹的名称。

古文:及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现代文:到魏将选部改为吏部,主管选部的事务,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有五曹尚书、两仆射、一令为八座。

古文:及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而无五兵。

现代文:到晋设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个曹,而没有五兵曹。

古文:咸宁二年,省驾部尚书。

现代文:咸宁二年,撤销驾部尚书。

古文:四年,省一仆射,又置驾部尚书。

现代文:四年,减去一个仆射,又设置驾部尚书。

古文: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六曹尚书,又无驾部、三公、客曹。

现代文:太康年间,有吏部、殿中和五兵、田曹、度支、左民等六曹尚书,又没有驾部、三公、客曹。

古文:惠帝世又有右民尚书,止于六曹,不知此时省何曹也。

现代文:惠帝时代又有右民尚书,衹有六个曹,不知道遣时期撤销了哪个曹。

古文:及渡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

现代文:到渡辽以后,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个尚书。

古文:祠部尚书常与右仆射通职,不恆置,以右仆射摄之,若右仆射阙,则以祠部尚书摄知右事。

现代文:祠部尚书常和右仆射职务相通,不常设置,让右仆射代管,如果没有右仆射,就让祠部尚书代理右仆射的事务。

古文:左右丞,自汉武帝建始四年置尚书,而便置丞四人。

现代文:左右丞,从漠武帝建始四年设置尚书,就同时设置四名丞。

古文:及光武始减其二,唯置左右丞,左右丞盖自此始也。

现代文:到光武开始减去两名,衹设左右丞,左右丞就是从这时开始有的。

古文:自此至晋不改。

现代文:从此直到晋代都没有更改。

古文:晋左丞主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急假;右丞掌台内库藏庐舍,凡诸器用之物,及廪振人租布,刑狱兵器,督录远道文书章表奏事。

现代文:晋代左丞主管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批准请假等事务;右丞掌管台内的库藏庐舍,各种器用物品,以及开仓赈济百姓租调,刑狱兵器,督管登录远道的文书章表奏事。

古文:八座郎初拜,皆沿汉旧制,并集都座交礼,迁职又解交焉。

现代文:八座的郎官刚上任时,都沿用漠代旧制,一起集中到座前行结交礼,离职升迁又行解交礼。

古文:尚书郎,西汉旧置四人,以分掌尚书。

现代文:尚书郎,西汉原设置四人,用来分别执掌尚书方面的事务。

古文:其一人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户口垦田,一人主财帛委输。

现代文:其中一入主管匈奴单于营部的事务,一入主管羌夷的吏民事务,一入主管户口垦田的事务,一人主管财帛运送事务。

古文:及光武分尚书为六曹之后,合置三十四人,秩四百石,并左右丞为三十六人。

现代文:到光武将尚书分为六个曹以后,共设三十四人,品级为四百石,连左右丞为三十六人。

古文: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

现代文:郎主管起草文书,在建礼门内轮流值班五天。

古文: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选有吏能者为之。

现代文:尚书郎刚从三署调到尚书台试用时是守尚书郎,满一年后称尚书郎,第三年称侍郎,挑选有做官才能的人担任。

古文:至魏,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凡二十三郎。

现代文:到了魏,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等,共二十三郎。

古文:青龙二年,尚书陈矫奏置都官、骑兵,合凡二十五郎。

现代文:青龙二年,尚书陈矫奏请设置都官、骑兵,合起来共二十五郎。

古文:每一郎缺,白试诸孝廉能结文案者五人,谨封奏其姓名以补之。

现代文:每当一个郎的职位空缺,就详细考察出五名能够处理文书案卷的孝廉,慎重地密封上报他们的姓名以作递补。

古文:及晋受命,武帝罢农部、定课,置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为三十四曹郎。

现代文:到晋承受天命,武帝撤销农部、定课,设置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共为三十四个曹郎。

古文:后又置运曹,凡三十五曹,置郎二十三人,更相统摄。

现代文:后来又设置运曹,共三十五曹,设二十三名郎,兼相统管。

古文:及江左,无直事、右民、屯田、车部、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运曹十曹郎。

现代文:到江左时,没有直事、右民、屯田、车部、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运曹等十个曹郎。

古文:康穆以后,又无虞曹、二千石二郎,但有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驾部、库部、中兵、外兵十八曹郎。

现代文:康穆以后,又没有虞曹、二千石两个郎,衹有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驾部、库部、中兵、外兵等十八个曹郎。

古文:后又省主客、起部、水部,余十五曹云。

现代文:后来又取消主客、起部、水部,剩十五个曹。

古文:侍中,案黄帝时风后为侍中,于周为常伯之任,秦取古名置侍中,汉因之。

现代文:侍中,考黄帝时代风后任侍中,在周代叫常伯,秦代取古代的名称设置侍中,汉代因袭沿用。

古文:秦汉俱无定员,以功高者一人为仆射。

现代文:秦汉时都没有定员,由功高的一人任仆射。

古文: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者则非数。

现代文:魏晋以来设置四人,另外作为加官的就不在数内。

古文:掌傧赞威仪,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余皆骑从。

现代文:掌管傧赞威仪,大驾出行时就由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抱着玉玺在车上陪乘,不带佩剑,其余的都骑马侍从。

古文:御登殿,与散骑常侍对扶,侍中居左,常侍居右。

现代文:皇上登殿,和散骑常侍相对夹辅,侍中在左侧,常侍在右侧。

古文: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阙。

现代文:以备在身边询问答对,拾遣补阙。

古文:及江左哀帝兴宁四年,桓温奏省二人,后复旧。

现代文:到束晋哀帝兴宁四年,桓温奏请减省二人,后来恢复旧制。

古文:给事黄门侍郎,秦官也。

现代文:给事黄门侍郎,是秦代的职官。

古文:汉已后并因之,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无员。

现代文:漠代以后都沿用了,和侍中一起掌管门下的各种事务,没有定员。

古文:及晋,置员四人。

现代文:到晋代,设置定员四人。

古文:散骑常侍,本秦官也。

现代文:散骑常侍,本是秦代职官。

古文: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骑从乘舆车后,中常侍得入禁中,皆无员,亦以为加官。

现代文:秦代设置散骑,又设置中常侍,散骑在乘舆车后骑马随从,中常侍可以进入禁中,都没有定员,也作为加官。

古文:汉东京初,省散骑,而中常侍用宦者。

现代文:东选初期,撤销散骑,而用宦官任中常侍。

古文: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之于中常侍,同掌规谏,不典事,貂榼插右,骑而散从,至晋不改。

现代文:魏文帝董翅初年,设置散骑,和中常侍合并,共同负责规谏事宜,不管具体事务,冠上的貂瑺饰品插在右面,骑马散行跟随作侍从,到晋代不更改。

古文:及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为中常侍,后遂止。

现代文:到了五尘中期,塞童首先用宦官董猛任中常侍,后来就停止了。

古文:常为显职。

现代文:常常作为显要的职位。

古文:给事中,秦官也。

现代文:给事中,是秦代职官。

古文: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

现代文:加授的对象是大夫、博士、议郎,负责顾问应对,地位次于中常侍。

古文:汉因之。

现代文:莲伐沿用。

古文:及汉东京省,魏世复置,至晋不改。

现代文:到塞汉时期撤销,垩绁又设置,到置伐没有更改。

古文: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无员。

现代文:级别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没有定员。

古文:通直散骑常侍,案魏末散骑常侍又有在员外者。

现代文:通直散骑常侍,考魏末的散骑常侍还有在定员以外的。

古文:泰始十年,武帝使二人与散骑常侍通员直,故谓之通直散骑常侍。

现代文:壶丝十年,亘造派两人和散骑常侍通员直,所以叫做通直散骑常侍。

古文:江左置四人。

现代文:辽左时期设置四名。

古文:员外散骑常侍,魏末置,无员。

现代文:员外散骑常侍,塾末设置,没有定员。

古文:散骑侍郎四人,魏初与散骑常侍同置。

现代文:散骑侍郎四名,垫初和散骑常侍一同设置。

古文:自魏至晋,散骑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江左乃罢。

现代文:从麸到置,散骑常侍、侍郎和侍中、黄门侍郎共同处理尚书部门的奏章事务,辽左时期才撤销。

古文:通直散骑侍郎四人。

现代文:通直散骑侍郎四名。

古文:初,武帝置员外散骑侍郎,及太兴元年,元帝使二人与散骑侍郎通员直,故谓之通直散骑侍郎,后增为四人。

现代文:当初,武帝设置员外散骑侍郎,到太兴元年,元帝派两人和散骑侍郎通员直,所以叫做通直散骑侍郎,后来增加成四人。

古文:员外散骑侍郎,武帝置,无员。

现代文:员外散骑侍郎,武帝设置,没有定员。

古文:奉朝请,本不为官,无员。

现代文:奉朝请,本来不是官职,没有定员。

古文:汉东京罢三公、外戚、宗室、诸侯多奉朝请。

现代文:汉代东京时期不任官职的三公、外戚、宗室、诸侯多做奉朝请。

古文:奉朝请者,奉朝会请召而已。

现代文:奉朝请,就是奉朝会时的请召罢了。

古文:武帝亦以宗室、外戚为奉车、驸马、骑三都尉而奉朝请焉。

现代文:武帝也让宗室、外戚任奉车、驸马、骑三种都尉而做奉朝请。

古文:元帝为晋王,以参军为奉车都尉,掾属为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为骑都尉,皆奉朝请。

现代文:元帝当晋王时,让参军任奉车都尉,掾属任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任骑都尉,都是奉朝请。

古文:后罢奉车、骑二都尉,唯留驸马都尉奉朝请。

现代文:后来撤销奉车、骑两种都尉,祇保留驸马都尉奉朝请。

古文:诸尚公主者刘惔、桓温皆为之。

现代文:各位娶了公主的像刘恢、桓温都担任过。

古文:中书监及令,案汉武帝游宴后庭,始使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

现代文:中书监以及中书令,考汉武帝在后庭游宴时,才首先让宦官主持尚书事务,叫做中书谒者,设置令、仆射。

古文:成帝改中书谒者令曰中谒者令,罢仆射。

现代文:成帝将中书谒者令改称为中谒者令,取消仆射。

古文:汉东京省中谒者令,而有中官谒者令,非其职也。

现代文:汉代束京时期取消中谒者令,却有中官谒者令,不是中谒者令的职务。

古文:魏武帝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

现代文:魏远童任魏王时,设秘书令,掌管尚书方面的奏章事务。

古文: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置监、令,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监、令盖自此始也。

现代文:文帝黄初初年改为中书,设置监、令,任命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监、令就从逭时开始有。

古文:及晋因之,并置员一人。

现代文:到晋代沿用,都设置一名官员。

古文:中书侍郎,魏黄初初,中书既置监、令,又置通事郎,次黄门郎。

现代文:中书侍郎,魏黄初初年,中书部门已经设置监、令,又设置通事郎,次于黄门郎。

古文: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乃署名。

现代文:黄门郎已经签署的文书,经过通事之后才签名。

古文:已署,奏以入,为帝省读,书可。

现代文:签名以后,上报给皇上,由皇帝审阅,批准。

古文:及晋,改曰中书侍郎,员四人。

现代文:到晋代,改称为中书侍郎,定员四人。

古文:中书侍郎盖此始也。

现代文:中书侍郎就从遣时开始有。

古文:及江左初,改中书侍郎曰通事郎,寻复为中书侍郎。

现代文:到江左初期,改称中书侍郎为通事郎,不久又称为中书侍郎。

古文:中书舍人,案晋初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江左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

现代文:中书舍人,考晋代初年开始设置舍人、通事各一名,江左时期合并舍人和通事而称为通事舍人,掌管呈递奏章案卷。

古文:后省,而以中书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诏命。

现代文:后来撤销,而用一名中书侍郎在西省负责,又掌管韶命文书。

古文:秘书监,案汉桓帝延熹二年置秘书监,后省。

现代文:秘书监,考汉桓帝延熹二年设置秘书监,后来撤销。

古文:魏武为魏王,置秘书令、丞。

现代文:魏武帝任魏王时,置秘书令、秘书丞。

古文:及文帝黄初初,置中书令,典尚书奏事,而秘书改令为监。

现代文:到文帝黄初初年,设置中书令,典掌尚书奏章事务,而将秘书令改为秘书监。

古文:后以何祯为秘书丞,而秘书先自有丞,乃以祯为秘书右丞。

现代文:后来任命何祯为秘书丞,可是事先已经有了秘书丞,就任命何祯为秘书右丞。

古文:及晋受命,武帝以秘书并中书省,其秘书著作之局不废。

现代文:到晋承受天命,武帝将秘书并入中书省,没有废除其中的秘书著作局。

古文:惠帝永平中,复置秘书监,其属官有丞,有郎,并统著作省。

现代文:惠帝永平年间,又设置秘书监,其中的属官有丞,有郎,都由秘书省统管。

古文: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

现代文:著作郎,是周代左史的职务。

古文:汉东京图籍在东观,故使名儒著作东观,有其名,尚未有官。

现代文:汉代束京时期图书典籍存放在束观,所以让著名的儒者在束观撰写著作,有了 著作 这样的名称,还没有相应的官职。

古文:魏明帝太和中,诏置著作郎,于此始有其官,隶中书省。

现代文:魏明帝太和年间,下诏设置著作郎,从这时候开始有这种官职,隶属于中书省。

古文:及晋受命,武帝以缪徵为中书著作郎。

现代文:到晋承受天命,武帝任命缪征为中书著作郎。

**古文:元康二年,诏曰: 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 **

现代文:元康二年,韶令说: 著作原来隶属中书,可是既然有秘书典掌文献典籍,现在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

古文:于是改隶秘书省。

现代文:从此改为隶属秘书省。

古文:后别自置省而犹隶秘书。

现代文:后来另外自行设置成为省却仍然隶属于秘书。

古文: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

现代文:著作郎一名,称为大著作郎,专门掌管历史方面的事务,又设置八名佐著作郎。

古文:著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

现代文:著作郎上任之后,必定要撰写一位名臣的传记。

古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后三卿、大长秋,皆为列卿,各置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员。

现代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后三卿、大长秋,都属于列卿,各自下面设置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属员。

古文:太常,有博士、协律校尉员,又统太学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庙、太乐、鼓吹、陵等令,太史又别置灵台丞。

现代文:太常,有博士、协律校尉等属员,又统管太学的各博士、祭酒以及太史令、太庙令、太乐令、鼓吹令、陵令等。太史又另外设置灵台丞。

古文:太常博士,魏官也。

现代文:太常博士,是堕伐的职官。

古文:魏文帝初置,晋因之。

现代文:魏文帝开始设置,置伐沿用了它。

古文:掌引导乘舆。

现代文:掌管引导皇帝的车驾。

古文:王公已下应追谥者,则博士议定之。

现代文:王公以下应追加谧号的,就是由博士商议确定的。

古文:协律校尉,汉协律都尉之职也,魏杜夔为之。

现代文:协律校尉,是汉代的协律都尉的官职,魏时杜夔担任它。

古文:及晋,改为协律校尉。

现代文:到晋代,改成协律校尉。

古文:晋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

现代文:晋初承袭魏制,设置十九名博士。

古文:及咸宁四年,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现代文:到咸宁四年,武帝开始设立国子学,规定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名,助教十五名,来教育学生。

古文: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

现代文:博士都是选自品德高尚,通晓经书义理的人,像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的人,才能被召来参加考核。

古文:及江左初,减为九人。

现代文:到江左初期,减到九人。

古文:元帝末,增《仪礼》、《春秋公羊》博士各一人,合为十一人。

现代文:元帝末年,增设《仪礼》、《春秋公羊》博士各一名,共为十一名。

古文:后又增为十六人,不复分掌《五经》,而谓之太学博士也。

现代文:后来又增加到十六名,不再分别执掌《五经》,而都称作太学博士。

古文:孝武太元十年,损国子助教员为十人。

现代文:孝武太元十年,将国子助教减到十名。

古文:光禄勋,统武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

现代文:光禄勋,统管虎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

古文:哀帝兴宁二年,省光禄勋,并司徒。

现代文:塞童星空二年,撤销光禄勋,并入司徒。

古文:孝武宁康元年复置。

现代文:元年又设置。

古文:卫尉,统武库、公车、卫士、诸冶等令,左右都候,南北东西督冶掾。

现代文:卫尉,统管武库、公车、卫士、诸冶等令,以及左右都候、南北东西督冶掾。

古文:及渡江,省卫尉。

现代文:到渡江以后,撤销卫尉。

古文:太仆,统典农、典虞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车府典牧,乘黄厩、骅骝厩、龙马厩等令。

现代文:太仆,统管典农、典虞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车府典牧,以及乘黄厩、骅骝厩、龙马厩等令。

古文:典牧又别置羊牧丞。

现代文:典牧下又另设置羊牧丞。

古文:太仆,自元帝渡江之后或省或置。

现代文:太仆,从五壹渡江以后有时撤销有时设置。

古文:太仆省,故骅骝为门下之职。

现代文:太仆撤销,所以驿骝厩令成为门下省的官职。

古文:廷尉,主刑法狱讼,属官有正、监、评,并有律博士员。

现代文:廷尉,主管刑法狱讼,属官有正、监、评,并且有律博士这样的属员。

古文:大鸿胪,统大行、典客、园池、华林园、钩盾等令,又有青宫列丞、鄴玄武苑丞。

现代文:大鸿胪,统管大行、典客、园池、茎并迩、钩盾等令,又有青宫列丞、邺的宝亘述丞。

古文:及江左,有事则权置,无事则省。

现代文:到丝左时期,有事就临时设置,没事就撤销。

古文:宗正,统皇族宗人图谍,又统太医令史,又有司牧掾员。

现代文:宗正,统管皇族宗人图谍,又统管太臀令史,又有司牧掾这样的属员。

古文:及渡江,哀帝省并太常,太医以给门下省。

现代文:到渡辽以后,塞童将太常撤销,将太医合并给门下省。

古文:大司农,统太仓、籍田、导官三令,襄国都水长,东西南北部护漕掾。

现代文:大司农,统管太仓、籍田、导官三令,以及襄国都水长,东西南北部护漕掾。

古文:及渡江,哀帝省并都水,孝武复置。

现代文:到渡江以后,哀帝撤并都水,孝武再次设置。

古文: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准、奚官等令,左校坊、鄴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

现代文:少府,统管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准、奚官等令,左校坊、邺的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

古文:及渡江,哀帝省并丹阳尹,孝武复置。

现代文:到渡红以后,哀帝撤并丹杨尹,孝武又设置。

古文:自渡江唯置一尚方,又省御府。

现代文:渡江以后衹设置一名尚方,又撤销御府。

古文:将作大匠,有事则置,无事则罢。

现代文:将作大匠,有事就设置,没事就撤销。

古文:太后三卿,卫尉、少府、太仆,汉置,皆随太后宫为官号,在同名卿上,无太后则阙。

现代文:太后三卿,卫尉、少府、太仆,漠代设置,都随着太后宫殿名作为官号,在同名的卿之上,没有太后就不设置。

古文:魏改汉制,在九卿下。

现代文:魏改变汉的制度,地位放在九卿的下面。

古文:及晋复旧,在同号卿上。

现代文:到晋代恢复旧的制度,地位在同官号的卿的上面。

古文:大长秋,皇后卿也,有后则置,无后则省。

现代文:大长秋,是皇后的卿,有皇后就设置,没有皇后就撤销。

古文:御史中丞,本秦官也,秦时,御史大夫有二丞,其一御史丞,其一为中丞。

现代文:御史中丞,本是秦代职官。秦代,御史大夫有两名丞,一名是御史丞,一名是中丞。

古文: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

现代文:中丞对外督察部刺史,对内统领侍御史,接受公卿上奏的事务,以及检举弹劾一类的案卷表章。

古文:汉因之,及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置长史,而中丞官职如故。

现代文:汉代沿用,到成帝绥和元年,将御史大夫改名为大司空,设置长史,而中丞的官职照旧。

古文: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

现代文:哀帝建平二年,恢复为御史大夫。

古文:元寿二年,又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为御史台主。

现代文:元寿二年,又改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担任御史台主。

古文:历汉东京至晋因其制,以中丞为台主。

现代文:经汉的柬京时期到置都沿用遣一制度,由中丞担任台主。

古文:治书侍御史,案汉宣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侍侧,后因别置,谓之治书侍御史,盖其始也。

现代文:治书侍御史,考汉宣帝在宣室,斋沐起居而决断政事,让两名侍御史侍奉在身边负责书写,后来因此而特别设置官职,称作治书侍御史,大概就是它的开始了。

古文:及魏,又置治书执法,掌奏劾,而治书侍御史掌律令,二官俱置。

现代文:到了魏,又设置治书执法,掌管奏章弹劾,而治书侍御史掌管律令,两个官职一起设置。

古文:及晋,唯置治书侍御史,员四人。

现代文:到晋代,祇设置治书侍御史,定员四人。

古文:泰始四年,又置黄沙狱治书侍御史一人,秩与中丞同,掌诏狱及廷尉不当者皆治之。

现代文:泰始四年,又设置黄沙狱治书侍御史一名,品级和中丞相同,负责对诏狱和廷尉处置不当者的审理。

古文:后并河南,遂省黄沙治书侍御史。

现代文:后来占领河南,就撤销了黄沙治书侍御史。

古文:及太康中,又省治书侍御史二员。

现代文:到塞尘年间,又撤销两名治书侍御史。

古文:侍御史,案二汉所掌凡有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曰印曹,掌刻印;三曰供曹,掌斋祠;四曰尉马曹,掌厩马;五曰乘曹,掌护驾。

现代文:侍御史,考两汉时期所掌管的共有五曹:一是令曹,掌管律令;二是印曹,掌管刻印;三是供曹,掌管斋祠;四是尉马曹,掌管厩马;五是乘曹,掌管护驾。

古文:魏置八人。

现代文:魏时设置八人。

古文:及晋,置员九人,品同治书,而有十三曹:吏曹、课第曹、直事曹、印曹、中都督曹、外都督曹、媒曹、符节曹、水曹、中垒曹、营军曹、法曹、算曹。

现代文:到了晋代,设置定员九名,品级和治书相同,而且有十三曹:吏曹、课第曹、直事曹、印曹、中都督曹、外都督曹、媒曹、符节曹、水曹、中垒曹、营军曹、法曹、算曹。

古文:及江左初,省课第曹,置库曹,掌厩牧牛马市租,后分曹,置外左库、内左库云。

现代文:到江左初期,撤销课第曹,设置库曹,掌管厩牧牛马市租,后来分开这个曹,设置外左库、内左库等。

古文:殿中侍御史,案魏兰台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其始也。

现代文:殿中侍御史,考魏时由兰台派两个御史住在殿中,巡察非法行为,就是遣一官职的开始。

古文:及晋,置四人,江左置二人。

现代文:到置伐,设置四名,时期设置两名。

古文:又案魏晋官品令又有禁防御史第七品,孝武太元中有检校御史吴琨,则此二职亦兰台之职也。

现代文:又考魏置官品的文件中有禁防御史为第七品,孝武太五年间有检校御史县璺,那么这两种官职也是兰台的官职了。

古文:符节御史,秦符玺令之职也。

现代文:符节御史,是秦代的符玺令的官职。

古文:汉因之,位次御史中丞。

现代文:汉代沿用,品位次于御史中丞。

古文:至魏,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掌授节、铜武符、竹使符。

现代文:到了魏,另外成为一个台,品位次于御史中丞,掌管授节、铜武符、竹使符。

古文:及泰始九年,武帝省并兰台,置符节御史掌其事焉。

现代文:到泰始九年,武帝裁并兰台,设置符节御史掌管有关事务。

古文:司隶校尉,案汉武初置十三州,刺史各一人,又置司隶校尉,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历汉东京及魏晋,其官不替。

现代文:司隶校尉,考漠武帝开始设置,各一名刺史,又设置司隶校尉,督察三辅、三河、弘皇共七个郡,经选的塞塞时期到垄置,遣一官职没有变更。

古文:属官有功曹、都官从事、诸曹从事、部郡从事、主簿、录事、门下书佐、省事、记室书佐、诸曹书佐守从事、武猛从事等员,凡吏一百人,卒三十二人。

现代文:属官有功曹、都官从事、诸曹从事、部郡从事、主簿、录事、门下书佐、省事、记室书佐、诸曹书佐守从事、武猛从事等官员,共有一百名吏,三十二名卒。

古文:及渡江,乃罢司隶校尉官,其职乃扬州刺史也。

现代文:到了渡江以后,才取消司隶校尉官职,负责它的职务的就是扬州刺史。

古文:谒者仆射,秦官也,自汉至魏因之。

现代文:谒者仆射,是秦代职官,从汉到魏沿用。

古文:魏置仆射,掌大拜授及百官班次,统谒者十人。

现代文:魏设置仆射,掌管大拜授时的礼仪和百官的排班位次,统管十名谒者。

古文:及武帝省仆射,以谒者并兰台。

现代文:到武帝时减去仆射,将谒者并入兰台。

古文:江左复置仆射,后又省。

现代文:江左时又设置仆射,后来又撤销了。

古文:都水使者,汉水衡之职也。

现代文:都水使者,是龇的水衡这一职官。

古文: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属太常。

现代文:汉又有都水长丞,主管陂池灌溉,保护看守河渠,隶属于太常。

古文:汉东京省都水,置河堤谒者,魏因之。

现代文:还的塞直时期撤销都水,设置河堤谒者,垫沿用。到!

古文:及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一人,以河堤谒者为都水官属。及江左,省河堤谒者,置谒者六人。

现代文:适时设置都水使者一人,将河堤谒者作为都水的属官。时期,撤销河堤谒者,设置六名谒者。

古文:中领军将军,魏官也。

现代文:中领军将军,是垫时的官职。

古文:汉建安四年,魏武丞相府自置,及拔汉中,以曹休为中领军。

现代文:漠代建安四年,苏茎在丞相府自行设置,到攻下漠中,任曹体为中领军。

古文:文帝践阼,始置领军将军,以曹休为之,主五校、中垒、武卫等三营。

现代文:塞童登基,开始设置领军将军,任命萱体担任它,主管五校、中垒、武卫等三营。

古文:武帝初省,使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营,即领军之任也。

现代文:鱼适初期撤销,派中军将军羊祜统管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营,就是领军将军的职务。

古文:怀帝永嘉中,改中军曰中领军。

现代文:堡童丞台年间,改称中军为中领军。

古文:永昌元年,改曰北军中候,寻复为领军。

现代文:永昌元年,改称北军中候,不久又恢复为领军。

古文:成帝世,复为中候,寻复为领军。

现代文:成帝时。又叫中候,不久又恢复为领军。

古文:护军将军,案本秦护军都尉官也。

现代文:护军将军,考它本是秦代的护军都尉这一官职。

古文:汉因之,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武帝复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

现代文:沿用,产担任命速垩为护军中尉,武帝又把它作为护军都尉,隶属大司马。

古文: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非汉官也。

现代文:魏武任丞相时,让整造担任护军,史逸担任领军,不是汉代的官职。

古文: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

现代文:十二年,改称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设置长史、司马。

古文: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

现代文:魏的初期,沿用设置护军将军,主管武官选拔,隶属领军,晋代就不隶属了。

古文:元帝永昌元年,省护军,并领军。

现代文:亘壶丞旦元年,撤销护军,并入领军。

古文:明帝太宁二年,复置领、护,各领营兵。

现代文:塱壹左空二年,又设置领、护,分别统管营兵。

古文: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领营,总统二卫、骁骑、材官诸营,护军犹别有营也。

现代文:以来,领军不再另外统领营兵,总管二卫、骁骑、材官各营,护军还是另外有营兵。

古文:资重者为领军、护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

现代文:资格老的人任领军、护军,资历浅的人任中领军、中护军。

古文: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

现代文: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接受诏命出兵征伐的时候就设置参军。

古文:左右卫将军,案文帝初置中卫。及武帝受命,分为左右卫,以羊琇为左、赵序为右。

现代文:左右卫将军,考塞童首先设置中卫和卫,武童承受天命后,分为左右卫,任命羊璘为左卫将军,趟庄为右卫将军。

古文:并置长史、司马、功曹、主薄员,江左罢长史。

现代文:都设置长史、司马、功曹、主簿等人员,江左时期撤销长史。

古文: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

现代文:骁骑将军、游击将军,都是汉代的杂号将军。

古文:魏置为中军。

现代文:魏设置为中军。

古文:及晋,以领、护、左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现代文:到了置,将领、护、左右卫、骁骑、游击作为六军。

古文:左右前后军将军,案魏明帝时有左军,则左军魏官也,至晋不改。

现代文:左右前后军将军,考蕴旦旦童时有左军,那么左军是魏的职官,到了晋没有改变。

古文:武帝初又置前军、右军,泰始八年又置后军,是为四军。

现代文:武帝初期又设置前军、右军,泰始八年又设置后军,造就成了四军。

古文: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校尉,是为五校,并汉官也。

现代文: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校尉,这是五校,都是漠代的官职。

古文:魏晋逮于江左,犹领营兵,并置司马、功曹、主簿。

现代文:魏晋直到江左,还统领营兵,都设置司马、功曹、主簿。

古文:后省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为镇卫军,其左右营校尉自如旧,皆中领军统之。

现代文:后来撤销左军、右军、前军、后军而改为镇卫军,他们的左右营校尉依然照旧,都是中领军统管。

古文:二卫始制前驱、由基、强弩为三部司马,各置督史。

现代文:二卫开始设前驱、由基、强弩为三部司马,各自设置督史。

古文:左卫,熊渠武贲;右卫,佽飞武贲。

现代文:左卫,是熊渠虎贲;右卫,是做飞虎贲。

古文:二卫各五部督。

现代文:二卫各有五部督。

古文:其命中武贲,骁骑、游击各领之。

现代文:其中的命中虎贲,由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分别统领。

古文:又置武贲、羽林、上骑、异力四部,并命中为五督。

现代文:又设置虎贲、羽林、上骑、异力四个部,连同命中虎贲为五督。

古文:其卫、镇四军如五校,各置千人。

现代文:其中的卫、镇四军和五校一样,各设置一千人。

古文:更制殿中将军,中郎、校尉、司马比骁骑。

现代文:又设殿中将军,中郎、校尉、司马的设置和骁骑将军一样。

古文:持椎斧武贲,分属二卫。

现代文:持椎持斧虎贲,分别隶属左右卫。

古文:尉中武贲、持鈒冗从、羽林司马,常从人数各有差。

现代文:殿中虎贲、持钣冗从、羽林司马,平常的随从人数各有增减。

古文:武帝甚重兵官,故军校多选朝廷清望之士居之。

现代文:武帝很重视军队的官职,所以将军校尉等多半挑选朝廷中有清望的人士担任。

古文:先是,陈勰为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军令。

现代文:在那之前,陈勰受文帝任用,卓越有才干,通晓军中律令。

古文: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

现代文:帝当晋王时,委任他典掌兵马事务。

古文: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

现代文:到蜀被攻破之后,让陈勰学习诸葛亮的围阵用兵倚伏的方法,以及甲乙校标帜的规制,陈勰全部掌握了,于是任命陈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升为将军。

古文:久之,武帝每出入,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卤簿陈列齐肃。

现代文:过了很长时间,每当武帝出入,陈勰手持白虎幡随从在车驾左右,仪仗队排列整齐肃穆。

古文:太康末,武帝尝出射雉,勰时已为都水使者,散从。

现代文:太康末年,武帝曾经出猎射雉,当时陈勰已经是都水使者,散骑随从。

古文: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当合函,停乘舆,良久不得合,乃诏勰合之。

现代文:车驾临近天黑才返回,夜已深,应当布置警戒,车驾停下来,警戒却迟迟不能完成,于是韶令陈勰去安排警戒。

古文:勰举白兽幡指麾,须臾之间而函成。

现代文:陈勰举着白虎幡指挥,一会儿就部署完毕。

古文:皆谢勰闲解,甚为武帝所任。

现代文:众人都自愧弗如,很受武帝信任。

古文:太子太傅、少傅,皆古官也。

现代文:太子太傅、少傅,都是古代的官职。

古文:泰始三年,武帝始建官,各置一人,尚未置詹事,官事无大小,皆由二傅,并有功曹、主簿、五官。

现代文:壶盘三年,亘游开始设立东宫时,各设置一名,还没有设置詹事,束宫中事情不论大小,都由二傅处理,都有功曹、主簿、五官。

古文:太傅中二千石,少傅二千石。

现代文:太傅是中二千石,少傅是二千石。

古文:其训导者,太傅在前,少傅在后。

现代文:有训导方面的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

古文:皇太子先拜,诸傅然后答之。

现代文:皇太子先行拜礼,然后各傅还礼。

古文:武帝后以储副体尊,遂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故或行或领。

现代文:武帝以后因为太子是储君而地位尊崇,于是任命各个公来担任傅;由于原本官阶地位很高,所以有的称 行 有的称 领 。

古文:时侍中任恺,武帝所亲敬,复使领之,盖一时之制也。

现代文:当时的侍中鱼樘,是尽帝亲近敬重的人,又让他兼任,也是一时的制度罢了。

古文:咸宁元年,以给事黄门侍郎杨珧为詹事,掌宫事,二傅不复领官属。

现代文:元年,任命给事黄门侍郎握逃为詹事,掌管东宫中的事务,二傅不再统辖属官。

古文:及杨珧为卫将军,领少傅,省詹事,遂崇广傅训,命太尉贾充领太保,司空齐王攸领太傅,所置吏属复如旧。

现代文:到杨珧任卫将军,兼任少傅,撤销詹事,于是推崇弘扬以傅训导的制度,任命太尉贾充兼太保,司空齐王司马攸兼太傅,设置的吏员属官都和原先一样。

古文:二傅进贤两梁冠,黑介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食奉日三斛。

现代文:二傅戴两梁的进贤冠,黑色介愤,穿五时朝服,佩水苍玉,享受的俸禄是每天三斛。

古文:太康二年,始给春赐绢五十匹,秋绢百匹,绵百斤。

现代文:太康二年,开始赐给春绢五十匹,秋绢一百匹,丝绵一百斤。

古文:其后太尉汝南王亮、车骑将军杨骏、司空卫瓘、石鉴皆领傅保,犹不置詹事,以终武帝之世。

现代文:以后太尉汝南王司马亮、车骑将军杨骏、司空卫璀、石鉴都兼任过傅保,还是不设置詹事,直到武帝时代结束。

古文:惠帝元康元年,复置詹事,二傅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现代文:惠帝元康元年,又设置詹事,给二傅各六顷采地,六名农业役隶,立夏以后未赐封地的,享受一年的俸禄。

古文:置丞一人,秩千石;主簿、五官掾、功曹史、主记门下史、录事、户曹法曹仓曹贼曹功曹书佐、门下亭长、门下书佐、省事各一人,给赤耳安车一乘。

现代文:设置丞一名,品级为千石;主簿、五官掾、功曹史、主记门下史、绿事、户曹法曹仓曹贼曹功曹书佐、门下亭长、门下书佐、省事各一名,给赤色耳的安车一套。

古文:及愍怀建官,乃置六傅,三太、三少,以景帝讳师,故改太师为太保,通省尚书事,詹事文书关由六傅。

现代文:到愍怀设束宫时,才设置六傅,三太、三少,因为景帝名师,所以将太师改为太帅,都处理尚书方面的事务,詹事的文书事务都经过六傅。

古文:然自元康之后,诸傅或二或三,或四或六,及永康中复不置詹事也。

现代文:但自从元康以后,各傅有时二人有时三人,有时四人有时六人,到永康年间又不设置詹事。

古文:自太安已来置詹事,终孝怀之世。

现代文:从太安以后设置詹事,直到孝怀帝时代结束。

古文:渡江之后,有太傅少傅,不立师保。

现代文:渡江以后,有太傅和少傅,不设立师和保。

古文:中庶子四人,职如侍中。

现代文:中庶子四名,职务和侍中一样。

古文:中舍人四人,咸宁四年置,以舍人才学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共掌文翰,职如黄门侍郎,在中庶子下,洗马上。

现代文:中舍人四名,咸宁四年设置,让舍人中才干学问很好的人担任,和中庶子共同掌管文翰事务,职务和黄门侍郎一样,地位在中庶子下面,洗马上面。

古文:食官令一人,职如太官令。

现代文:食官令一名,职务和太官令一样。

古文:庶子四人,职比散骑常侍、中书监令。

现代文:庶子四名,职务相当于散骑常侍、中书监令。

古文:舍人十六人,职比散骑、中书等侍郎。

现代文:舍人十六名,职务相当于散骑、中书等侍郎。

古文:洗马八人,职如谒者秘书,掌图籍。

现代文:洗马八人,职务和谒者秘书一样,掌管图书典籍。

古文:释奠讲经则掌其事,出则直者前驱,导威仪。

现代文:释奠讲经的时候就主持有关事宜,出行时就充当前驱,引导仪仗。

古文:率更令,主宫殿门户及赏罚事,职如光禄勋、卫尉。

现代文:率更令,主管宫殿的门户安全和赏罚方面的事务,职务和光禄勋、卫尉一样。

古文:家令,主刑狱、谷货、饮食,职比司农、少府。

现代文:家令,主管刑狱、谷物财货、饮食方面的事务,职务相当于司农、少府。

古文:汉东京主食官令,食官令及晋自为官,不复属家令。

现代文:漠代的束京时期统管食官令,食官令到了晋就另立为官,不再隶属家令。

古文:仆,主车马、亲族,职如太仆、宗正。

现代文:仆,主管车马、亲族,职务和太仆、宗正一样。

古文:左右卫率,案武帝建东宫,置卫率,初曰中卫率。

现代文:左右卫率,考武帝设束宫时,设置卫率,起初叫中卫率。

古文:泰始五年,分为左右,各领一军。

现代文:泰始五年,分成左和右,各自统领一军。

古文:惠帝时,愍怀太子在东宫,又加前后二率。

现代文:惠帝时,愍怀太子在东宫,又增加前后两个率。

古文:及江左,省前后二率,孝武太元中又置。

现代文:到江左时期,撤销前后二率,孝武帝太元年间又设置。

古文: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景帝讳,故改师为傅。

现代文:王设置师、友、文学各一名,避景帝的名讳,所以将师改成傅。

古文:友者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号。

现代文:称作友是根据文王、仲尼四友的名号。

古文:改太守为内史,省相及仆。

现代文:将太守改成内史,撤销相和仆。

古文:有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

现代文:有郎中令、中尉、大农作为三卿。

古文:大国置左右常侍各一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书、典祠、典卫、学官令、典书丞各一人,治书四人,中尉司马、世子庶子、陵庙牧长各一人,谒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府各一人。

现代文:大的王国设置左右常侍各一名,撤销郎中,设置两名侍郎,典书、典祠、典卫、学官令、典书丞各一名,治书四名,中尉司马、世子庶子、陵庙牧长各一名,谒者四名,中大夫六名,舍人十名,典府各一名。

古文:咸宁三年,卫将军杨珧与中书监荀勖以齐王攸有时望,惧惠帝有后难,因追故司空裴秀立五等封建之旨,从容共陈时宜于武帝,以为 古者建侯,所以籓卫王室。

现代文:咸宁三年,卫将军杨珧和中书监荀勖由于齐王司马攸有声望,担心惠帝以后会有祸难,所以重申已故司空裴秀要建立五等封建制的思想。不慌不忙地共同向武帝陈述时下应当做的事,认为 古时候设立侯,是为了保护王室。

古文:今吴寇未殄,方岳任大,而诸王为帅,都督封国,既各不臣其统内,于事重非宜。

现代文:如今吴地的贼寇还没有消灭干净,方岳太守的责任重大,可是各位王作为帅,都督所封的王国,已经是各自都不再管理他们的封地内的事务,遣在事理上是双重的不合适。

古文:又异姓诸将居边,宜参以亲戚,而诸王公皆在京都,非扞城之义,万世之固 。

现代文:此外异姓的将领们居守边地,也应该参用王室亲戚,而各位王公都在京都,遣不是捍城保护王室的道理,不利于江山万代的稳固 。

古文:帝初未之察,于是下诏议其制。

现代文:帝当初还没有察觉,到这时下韶让商议有关制度。

古文:有司奏,从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

现代文:有司奏报,对各位王公重新规定封地的户邑,都由中尉统领兵马。

古文:其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国,其余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户。

现代文:其中的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是大的王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是次一等的王国,其余的是小的王国,都规定王国附近的县增加到万户。

古文:又为郡公制度如小国王,亦中尉领兵。

现代文:又制定郡公的待遇和小国的王一样,也是由中尉统领兵马。

古文:郡侯如不满五千户王,置一军一千一百人,亦中尉领之。

现代文:郡侯和不满五千户的王一样,设置一个军共一千一百人,也由中尉统领。

古文:于时,唯特增鲁公国户邑,追进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为郡公,钜平侯羊祜为南城郡侯。

现代文:在当时,衹是特别增加了鲁公国的户邑,追加进封已故司空博陵公王沈为郡公,钜平侯羊枯为南城郡侯。

古文:又南宫王承、随王万各于泰始中封为县王,邑千户,至是改正县王增邑为三千户。制度如郡侯,亦置一军。

现代文:此外南宫王司马承、随王司马万分别在泰始年间封为县王,邑中有一千户,到遣时改正县王增加邑中户敷到三千户,各种待遇和郡侯一样,也设置一个军。

古文:自此非皇子不得为王,而诸王之支庶,皆皇家之近属至亲,亦各以土推恩受封。

现代文:从这以后不是皇子不能封为王,而各个王的支系庶子,都是皇家的近属至亲,也分别用土地推恩封给他们。

古文:其大国次国始封王之支子为公,承封王之支子为侯,继承封王之支子为伯。

现代文:其中大国次国始封王的支子封为公,承封王的支子封为侯,继承封王的支子封为伯。

古文:小国五千户已上,始封王之支子为子,不满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支子皆为男,非此皆不得封。

现代文:小国有五千户以上的,始封王的支子封为子,不满五千户的始封王的支子和始封公侯的支子都封为男,不是这类情况的都不能封。

古文:其公之制度如五千户国,侯之制度如不满五千户国,亦置一军千人,中尉领之,伯子男以下各有差而不置军。

现代文:公的待遇和五千户的王一样,侯的待遇和不满五千户的王国一样,也设置一个军共一千人,由中尉统领,伯子男以下的分别有不同但不设置军队。

古文:大国始封之孙罢下军,曾孙又罢上军,次国始封子孙亦罢下军,其余皆以一军为常。

现代文:大的王国到始封王的孙子时撤销下军,到曾孙时又撤销上军,次一等的王国始封王的子孙届时也撤销下军,其余的都以一个军作为常规。

古文:大国中军二千人,上下军各千五百人,次国上军二千人,下军千人。

现代文:大的王国中军为二千人,上下军各一千五百人;次一等的王国上军为二千人,下军为一千人。

古文:其未之国者,大国置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郡侯县公亦如小国制度。

现代文:其中没有到王国去的,大的王国设置守土的士兵一百人,次一等的王国是八十人,小的王国是六十人,郡侯县公也和小的王国的待遇一样。

古文:既行,所增徙各如本奏遣就国,而诸公皆恋京师,涕泣而去。

现代文:实施的时候,增加或迁徙的分别按照原来奏报的情况安排前往各自的封国,然而各个公都留恋京师,是流着眼泪离开的。

古文:及吴平后,齐王攸遂之国。

现代文:到吴被平定以后,齐王司马攸才前往自己的封国。

古文:中朝制,典书令在常侍下,侍郎上。

现代文:中原时期朝廷的制度,典书令位在常侍下面,侍郎上面。

古文:及渡江,则侍郎次常侍,而典书令居三军下。

现代文:到渡江后,就是侍郎次于常侍,而典书令位居三军的下面。

古文:公国则无中尉、常侍、三军,侯国又无大农、侍郎,伯子男唯典书以下,又无学官、令史职,皆以次损焉。

现代文:公国就没有中尉、常侍、三军,侯国又没有大农、侍郎,伯子男衹有典书以下的官职,又没有学官、令史的职务,都是根据等级减损的。

古文:公侯以下置官属,随国大小无定制,其余官司各有差。

现代文:公侯以下的设置属官,随着封国的大小而没有一定的制度,其余的官职分别有不同。

古文:名山大泽不以封,盐铁金银铜锡,始平之竹园,别都宫室园囿,皆不为属国。

现代文:名山大泽不用来分封,盐铁金银铜锡的产地,始平的竹园,别都宫室园圃的所在地,都不作为属国。

古文:其仕在天朝者,与之国同,皆自选其文武官。

现代文:他们在天朝任职的,和前往封国的一样,都可以自己挑选文武属官。

古文:诸入作卿士而其世子年已壮者,皆遣莅国。

现代文:各位入朝担任卿士而他的世子已是壮年的。都派遣前往管理封国。

古文:其王公已下,茅社符玺,车旗命服,一如泰始初故事。

现代文:其中王公以下的,茅社符玺,车旗命服,完全和泰始初期的旧例一样。

古文:州置刺史,别驾、治中从事、诸曹从事等员。

现代文:州设置刺史,还有别驾、治中从事、诸曹从事等属员。

古文:所领中郡以上及江阳、硃提郡,郡各置部从事一人,小郡亦置一人。

现代文:所统管的是中等以上的郡以及江阳、朱提郡,每郡各设置部从事一名,小郡也设置一名。

古文:又有主簿,门亭长、录事、记室书佐、诸曹佐、守从事、武猛从事等。

现代文:又有主簿、门亭长、录事、记室书佐、诸曹佐、守从事、武猛从事等。

古文:凡吏四十一人,卒二十人。

现代文:共有四十一名吏,二十名卒。

古文:诸州边远,或有山险,滨近寇贼羌夷者,又置弓马从事五十余人。

现代文:各州边远的地方,有的有山林险地,临近寇贼羌夷的,又设置弓马从事五十多名。

古文:徐州又置淮海,凉州置河津,诸州置都水从事各一人。

现代文:徐州又设置淮海从事,凉州设置河津从事,各州设置都水从事各一名。

古文:凉、益州置吏八十五人,卒二十人。

现代文:凉州、益州设置八十五名吏,二十名卒。

古文:荆州又置监佃督一人。

现代文:荆州又设置监佃督一名。

古文:郡皆置太守,河南郡京师所在,则曰尹。

现代文:郡都设置太守,河南郡是京师所在地,就叫尹。

古文: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又置主簿、主记室、门下贼曹、议生、门下史、记室史、录事史、书佐、循行、干、小史、五官掾、功曹史、功曹书佐、循行小史、五官掾等员。

现代文:各王国用内史执掌太守的职责,又设置主簿、主记室、门下贼曹、议生、门下史、记室史、录事史、书佐、循行、干、小史、五官掾、功曹史、功曹书佐、循行小史等属员。

古文:郡国户不满五千者,置职吏五十人,散吏十三人;五千户以上,则职吏六十三人,散吏二十一人;万户以上,职吏六十九人,散吏三十九人。

现代文:郡国的产敷不满五千的,设置五十名职吏,十三名散吏;五千户以上的,就设置六十三名职吏,二十一名散吏;万户以上的,有六十九名职吏,三十九名散吏。

古文:郡国皆置文学掾一人。

现代文:郡国都设置一名文学掾。

古文: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

现代文:大的县设置令,小的设置长。

古文:有主簿、录事史、主记室史、门下书佐、干、游徼、议生、循行功曹史、小史、廷掾、功曹史、小史书佐干、户曹掾史干、法曹门干、金仓贼曹掾史、兵曹史、吏曹史、狱小史、狱门亭长、都亭长、贼捕掾等员。

现代文:有主簿、录事史、主记室史、门下书佐、干、游徼、议生、循行功曹史、小史、廷掾、功曹史、小史书佐干、户曹掾史干、法曹门干、金仓贼曹掾史、兵曹史、吏曹史、狱小史、狱门亭长、都亭长、贼捕掾等属员。

古文:户不满三百以下,职吏十八人,散吏四人;三百以上,职吏二十八人,散吏六人;五百以上,职吏四十人,散吏八人;千以上,职吏五十三人,散吏十二人;千五百以上,职吏六十八人,散吏一十八人;三千以上,职吏八十八人,散吏二十六人。

现代文:户敷不满三百的,设十八名职吏,四名散吏;户敷在三百以上的,有二十八名职吏,六名散吏;五百户以上的,有四十名职吏,八名散吏;千户以上的,有五十三名职吏,十二名散吏;一千五百户以上的,有六十八名职吏,十八名散吏;三千户以上的,有八十八名职吏,二十六名散吏。

古文:郡国及县,农月皆随所领户多少为差,散吏为劝农。

现代文:郡国和县,农忙的月份都根据所统管的户数多少,让散吏充当劝农。

古文:又县五百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

现代文:此外五百户以上的县都设置乡,三千户以上的设置两个乡,五千户以上的设置三个乡,万户以上的设置四个乡,每个乡设置一名啬夫。

古文: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正一人;五千五百以上,置史一人,佐二人。

现代文:每乡户数不满一千的,设置治书史一名;千户以上的设置史、佐各一名,正一名;五千五百户以上的,设置史一名,佐两名。

古文: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

现代文:每县通常每百户设置里吏一名;如果是地广人稀,允许根据情况设置里吏,限定不能少于五十户。

古文:户千以上,置校官掾一人。

现代文:千户以上的,设置校官掾一名。

古文:县皆置方略吏四人。

现代文:每县都设置四名方略吏。

古文:洛阳县置六部尉。

现代文:洛阳县设置六部尉。

古文:江左以后,建康亦置六部尉,余大县置二人,次县、小县各一人。

现代文:以后,建尘也设置六部尉,其余的大的县设置二名,次县、小县各一名。

古文:鄴、长安置吏如三千户以上之制。

现代文:邺、长安设置吏员和三千户以上的制度一样。

古文:四中郎将,并后汉置,历魏及晋,并有其职,江左弥重。

现代文:四中郎将,都是后漠设置的,经魏到晋,都有遣一官职,江左时期更加被看重。

古文:护羌、夷、蛮等校尉,案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西戎校尉于长安,南夷校尉于宁州。

现代文:护羌、夷、蛮等校尉,考武帝时在襄阳设置南蛮校尉,在垦室设西戎校尉,在空业设置南夷校尉。

古文:元康中,护羌校尉为凉州刺史,西戎校尉为雍州刺史,南蛮校尉为荆州刺史。

现代文:元康年间,护羌校尉是凉州刺史,西戎校尉是雍州刺史,南蛮校尉是荆州刺史。

古文:及江左初,省南蛮校尉,寻又置于江陵,改南夷校尉曰镇蛮校尉。

现代文:到江左初期,撤销南蛮校尉,不久又在江陵设置,将南夷校尉改为镇蛮校尉。

古文:及安帝时,于襄阳置宁蛮校尉。

现代文:到安帝时期,在襄阳设置宁蛮校尉。

古文:护匈奴、羌、戎、蛮、夷、越中郎将,案武帝置四中郎将,或领刺史,或持节为之。

现代文:护匈奴、羌、戎、蛮、夷、越中郎将,案武帝时设置四中郎将,有的兼任刺史,有的持节担任。

古文:武帝又置平越中郎将,居广州,主护南越。

现代文:武帝又设置平越中郎将,居守在广州,主管守护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