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

古文: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

现代文:原文北宋的名将狄青戍守泾原的时候,常常能够以寡敌众。

古文: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声止即大呼驰突。

现代文:他密令全军的士卒在听到第一声钲音时就要全军肃立,两声钲音就表示故意退却而实际上是要严阵以待敌,钲声停止,则要立刻大喊向前奔驰突击。

古文:士卒皆如教。

现代文:全军士卒都能严密地遵守狄青的教令。

**古文: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虏大笑曰: 孰谓狄天使勇? **

现代文:有一次和敌虏相遇,双方还没有交战,士卒们突然听到一声钲音,全军就止步不前,两声钲音响起之后,只见士卒们开始向后退却,敌虏都大笑着说: 谁说狄青勇武?

古文: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多死。

现代文:钲音停止,宋兵突然冲向敌阵,敌人阵脚大乱,竟然相互践踏,死伤惨重。

古文: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鸣钲而止。

现代文:宋兵乘胜追击数里,前面到了一处深涧,敌人在山脚聚集,狄青立即鸣钲而止,全军就不再追击,敌虏才得以逃脱。

**古文:虏得引去,时将佐悔不追击,青曰: 奔命之际,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贪也。 **

现代文:事后,副将们却因为当时没有继续追击败逃的敌虏而后悔,狄青说: 亡命奔逃的敌人,突然停止而有心和我军对抗,哪里知道这其中是否有其他的诈谋呢?反正我军已经大获全胜了,这些残兵败寇也就不必再去贪功计较了。

**古文:侬智高反邕州,诏以青为宣抚使击之,或言: 贼标牌不可当。 **

现代文:侬智高在邕州叛乱,仁宗命令狄青为宣抚使出兵讨伐,有人说: 侬智高的标牌兵锐不可当。

**古文:青曰: 标牌,步兵也,遇骑兵必不能施,愿得西边蕃落民自从。 **

现代文:狄青说: 标牌兵是步兵,步兵一旦遇到骑兵就没有办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斗力,我将征调西边的蕃民编为部伍。

**古文:或又言: 南方非骑兵所宜。 **

现代文:又有人说: 南方的地形不适宜骑兵作战。

**古文:青曰: 蕃部善射,耐艰苦,上下山如平地,当瘴未发时,疾驰破之,必胜之道也。 **

现代文:狄青说: 蕃人善于射箭,能吃苦耐劳,上高山下险坡,如在平地行走,只要趁着当地瘴气没有起来的时候,快马驰冲突击,必定能够破敌。

古文:及行,日不过一驿,所至州,辄休士一日。

现代文:等到大军出发征讨的时候,每天行军的路程都不超过一个驿站,每到一个州,狄青就下令士卒休整一天。

古文:至潭州,遂立行伍,明约束,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

现代文:来到潭州之后,狄青重新整编了部队,严明了军纪。有一个士兵抢了百姓一把青菜,狄青当场下令将这个士兵处斩,于是全军再也没有人敢违抗军令了。

古文:时智高还守邕州,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具五日粮,休士卒。

现代文:当时侬智高回邕州据守,狄青因为昆仑关位置险要,害怕被侬智高给占据了,于是先按兵不动,一面命宾州准备全军五天的军粮,并让士卒们就地休养。

古文: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

现代文:这时正逢上元节,狄青命人张灯结彩,第一天晚上,宴请副将,第二天晚上宴请各个营的军官,第三天晚上宴请各个营的军吏。

古文:首夜乐饮彻晓,次夜大风雨,二鼓时,青忽称病,暂起如内。

现代文:第一天晚上,宾主欢饮一直到天快亮了,第二天晚上正好遇到大风雨,大约到二鼓时,狄青突然对大家说自己稍微有点不舒服,暂时离席进入内室。

古文:久之,使人谕孙沔,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

现代文:过了一阵子,狄青命人告诉孙沔,请他暂时代替主人招待宾客,自己则要等到服过药休息一会儿就出来了。

古文: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

现代文:席中,多次派人劝客人饮酒,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客人们都不敢离席告辞。

**古文:忽有驰报者,云: 夜时三鼓,元帅已夺昆仑关矣。 **

现代文:这时忽然有人骑着马前来禀报说: 昨夜三更时分,元帅已经攻占了昆仑关。

**古文:青既渡,喜曰: 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 **

现代文:狄青既然已经成功地夺取了昆仑关,非常高兴地说: 昆仑关非常险要,贼人不知道据守,日后想必也不会有多大的作为了。

古文:已近邕州,贼方觉,逆战于归仁铺,青登高望之,贼据坡上,我军薄之,青使步卒居前,匿骑兵于后。

现代文:狄青率军逼近邕州的时候,贼人才有所发觉,两军在归仁铺交战,狄青站在高地观看两方交战的情形。贼人在土坡上据守,宋军节节进逼,狄青命步兵做前锋,骑兵隐藏在后面。

古文:蛮使骁勇者当前,尽执长枪。前锋孙节战不利,死。将士畏青,莫敢退。

现代文:贼人派出善战的军队在阵前手拿着长枪抵御,前锋孙节失利,不幸捐躯,将士们都因为畏惧狄青的军纪严明而不敢撤退。

古文:青登高山,执五色旗,麾骑兵为左右翼,出其后,断蛮军为三,旋而击之。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贼不知所为。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枪立如束,我军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

现代文:狄青站在高山上,手拿着五色旗,指挥骑兵分别从左、右、后三方抄敌人后路,将贼人的军队截成了三段,轮番攻击,右军攻左,左军攻右,不久又交替攻击,贼人根本没有办法弄清楚宋军是从哪个方向进攻的,而敌人的标牌军也被宋军的骑兵给冲散了,根本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战斗力。贼人的长枪排列如林,宋军就在马匹上加装了铁连枷冲击,于是贼兵溃逃,侬智高最终将城烧毁逃跑。

**古文:按是役,谏官韩绛言: 青武人,不足专任,请以侍从文臣为之副。 **

现代文:这次战役,谏官韩绛曾经上言: 狄青是个武人,不能单独担当重任,请任命文臣作为他的副手。

古文:时庞籍独为相,对曰: 属者王师屡败,皆由大将轻,偏裨自用,不能制也。

现代文:当时庞籍为宰相,反驳说: 以往宋军屡战屡败,都是大将权轻,副将们自作主张,根本没有办法指挥军队。

古文:今青起于行伍,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

现代文:而狄青军旅出身,如果派文臣作为他的副帅,军令又会没有办法加以贯彻了。

**古文:青昔在鄜延,居臣麾下,沉勇有智略,若专以智高事委之,必能办贼。 **

现代文:从前狄青在鄜州、延州,曾做过我的部属,为人沉稳勇敢有谋略,如果能将征讨侬智高的大任交给他,他定会不辱使命,平定叛乱的。

古文:于是诏岭南用兵,皆受节制。

现代文:于是仁宗下诏,由狄青一人指挥征伐岭南之事。

古文:青临行,上言: 古之俘馘奏凯,割耳鼻则有之,不闻以获首者,秦、汉以来,获一首,赐爵一级,因谓之 首级 。

现代文:狄青出发之前,也曾上奏说: 古时将帅率兵作战,为了激励兵士,曾经有以割敌人的耳朵、鼻子用来计数战功的,却没有砍敌人首级的事。秦汉以来,斩敌人头颅一颗,就会赐给一级爵位,因此称之为 首级 。

**古文:故军士争首级,以致相杀。又其间多以首级为货,售于无功不战之人,愿一切皆罢之。 **

现代文:现在演变到军士为了争夺敌人的首级,打架斗殴、自相残杀的地步,甚至将敌军的脑袋当成货物,卖给那些没有尽力作战的人,我希望能废除这种赏功的制度。

古文:又青行时,有因贵近求从行者。

现代文:另外,狄青出发之前,有人托权贵人士请求和他同行。

古文:青谓之曰: 君欲从行甚善,然智高小寇,至遣青行,可以知事急矣。

现代文:狄青告诉他们说: 先生想要随军出征的确令人佩服,但是侬智高只是个小毛贼,至于派我狄青前去征讨也仅仅是由于事出紧急。

**古文:从青之士,击贼有功,当有厚赏;不然,军中法重,青不能私,君自思之,愿行则即奏取君矣。 **

现代文:再说凡是跟随我出征的人,如果能尽力杀贼,必定会有重赏;否则,军法严厉,我不能徇私。请先生三思,如果还是愿意随军出征的话,那么狄青立刻奏请皇上准先生同行。

古文:于是无复敢言求从行者,即此一节,知青能持法,必能成功。

现代文:于是再也没有人敢随便要求同行了,仅仅就这一件事,就可以知道狄青能严守法纪,日后必定可以成功。

**古文:又青既入邕州,敛积尸内有衣金龙之衣者,又得金龙楯于其旁,或言: 智高已死,当亟奏! **

现代文:另外还有一件事,狄青攻破邕州之后,搜查敌人尸体的时候,发现有个身穿金龙衣的人,身旁还有一副刻有金龙图案的盾牌,有人说: 侬智高已经死了,应当立即禀奏皇帝。

**古文:青曰: 安知非诈,宁失智高,敢欺朝廷耶? **

现代文:狄青阻止说: 怎么能知道这不是贼人使诈呢,宁可失去杀死侬智高的功劳,怎么能不加以查证而贸然欺骗朝廷呢?

古文:合观二事,不唯不敢使人冒功,即己亦不敢冒不可知之功。

现代文:综观这两件事情,就知道狄青不但不敢让人冒功求赏,即使自己也不敢冒不能确定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