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

古文:杨修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

现代文:原文杨修担任曹操的主簿官之时,有次曹操修府邸大门,刚开始搭椽子。

古文:魏武自出看,题门作 活 字,便去。

现代文:曹操从内室走出,察看施工的情形,在门上题了一个 活 字后就离开了。

**古文:杨见,便令坏之,曰: 门中活, 阔 字,王正嫌门大也。 **

现代文:杨修命令人将门拆毁,说: 门中活为 阔 字,魏王这是嫌门太宽了。

古文: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 合 字以示众。

现代文:有人献给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点,在盖上写了一个 合 字,给大家看。

**古文: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之,曰: 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

现代文:众人不知道曹操的用意,杨修见后,便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说: 曹公教 人 各喝 一口 ,各位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呢?

古文:魏武尝过 曹娥碑 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 黄绢幼妇外孙薹臼 八字。

现代文:杨修有一次随曹操经过曹娥碑,见碑上题有 黄绢幼妇外孙薹臼 八个字。

**古文:魏武谓修曰: 解否? 答曰: 解。 **

现代文:曹操问杨修: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杨修回答说: 知道。

**古文:魏武曰: 卿未可言,俟我思之。 **

现代文:曹操说: 你先不要说出答案,让我思考一下。

**古文:行三十里,魏武乃曰: 吾已得。 **

现代文:等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 我明白了。

古文:令修别记所知。修曰: 黄绢,色丝,于字为 绝 ;幼妇,少女,于字为 妙 ;外孙,女子,于字为 好 ;薹臼,受五辛之器,于字为 辞 。

现代文:让杨修写下他的答案,杨修写道: 黄绢,是色丝,合为绝字;幼妇,是少女,合为 妙 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合为 好 字;薹臼,是受辛之器,合为 辞 字。

**古文:所谓 绝妙好辞 也! **

现代文:因此是 绝妙好辞 。

**古文:魏武亦记之,与修同,叹曰: 吾才去卿乃三十里。 **

现代文:曹操也把自己的答案写下结果。曹操所写的和杨修相同。事后曹操感叹地说: 我的才华与你的相差三十里远。

古文:操既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

现代文: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想要继续讨伐刘备,却没有办法向前推进;想要坚守汉中,又很难防御得住。

**古文:护军不知进止,操出教,唯曰: 鸡肋。 **

现代文:将军们也不知道该守还是该战。一天曹操发布命令,只是说: 鸡肋。

**古文:外曹莫能晓,杨修曰: 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 **

现代文:外面的官员不知曹操的意思。杨修说: 鸡肋,吃起来没有多少肉,但是扔掉又觉得很可惜,我看曹公已经决定班师回朝了。

古文:乃私语营中戒装,俄操果班师。

现代文:于是私下让兵士们整理装备准备回家,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回朝。

古文:德祖聪颖太露,为操所忌,其能免乎?

现代文:杨修正是因为聪颖太露,遭到了曹操的忌恨,招致祸难。

古文:晋、宋人主多与臣下争胜诗、字,故鲍照多累句,僧虔用拙笔,皆以避祸也。

现代文:晋、宋两朝的君主,常常喜欢和大臣在诗词书法上争胜负,因此鲍照的文章中常常会有低俗、累赘的言辞,僧虔写字时也会用拙笔,这都是为了避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