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

古文:王戎年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瞩见道旁李树,有子扳折,诸小儿竞走之,唯戎不动。

现代文:原文晋朝人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同伴玩游戏,看到路旁有棵李树果实累累,同伴们都争相攀折,唯有王戎留在原地不动。

**古文: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现代文: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 李树就种在路旁,往来的路人竟然没有人摘采,可知李子一定是苦的。

古文:试之果然。

现代文:众人不相信,尝后证明王戎所言不虚。

古文:许衡少时,尝暑中过河阳,其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现代文:元朝人许衡年轻时,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路旁有棵梨树,同伴们都争相摘食,只有许衡独自坐在树下乘凉。

**古文: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 **

现代文:人们问他原因,许衡回答说: 梨不是我的,就采摘果实,不可以。

**古文:曰: 人亡世乱,此无主矣。 **

现代文:人们说: 现在兵荒马乱,这是没有主人的梨树。

**古文:衡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现代文:许衡说: 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古文:合二事观,戎为智,衡为义,皆神童也。

现代文:从王戎和许衡的故事来看,王戎不摘梨是因为聪明,许衡不吃梨是因为行为处世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两个人都是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