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

古文:金寇犯阙,銮舆南幸。

现代文:原文宋朝金人进犯京师,皇帝跑到南方。

古文:贼退,以宗公汝霖尹开封。

现代文:金人退兵后,宗汝霖奉命任开封府尹。

古文:初至,而物价腾贵,至有十倍于前者。

现代文:初到开封时,开封物价暴涨,价钱几乎要比以前贵上十倍,百姓叫苦连天。

**古文:郡人病之,公谓参佐曰: 此易事,自都人率以饮食为先,当治其所先,缓者不忧于平也。 **

现代文:宗汝霖对诸僚属说: 要平抑物价并非难事,先从日常饮食开始,等民生物资价格平稳后,其他的物价还怕不回跌吗?

古文:密使人问米麦之值,且市之。计其值,与前此太平时初无甚增。

现代文:于是暗中派人到市集购买米面,回来估算分量和价格,和以前太平时相差无几。

古文:乃呼庖人取面,令作市肆笼饼大小为之,乃取糯米一斛,令监军使臣如市沽酝酒,各估其值,而笼饼枚六钱,酒每觚七十足。出勘市价,则饼二十,酒二百也。

现代文:于是召来府中厨役,命他制作市售的各种大小尺寸的糕饼,另外取来一斛糯米,然后命人到市集购买一斛糯米所能酿成的酒,结果得到一个结论,每块糕饼的成本是六钱,每觚酒是七十钱,但一般市价却是糕饼二十钱,酒二百钱。

**古文:公先呼作坊饼师至,讽之曰: 自我为举子时来京师,今三十年矣,笼饼枚七钱,而今二十,何也,岂麦价高倍乎? **

现代文:宗汝霖首先召来坊间制饼的师傅,质问他说: 从我中举人后入京,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了。当初每块糕饼七钱,现在却涨到二十钱。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谷价高涨了好几倍?

**古文:饼师曰: 自都城经乱以来,米麦起落,初无定价,因袭至此,某不能违众独减,使贱市也。 **

现代文:糕饼师傅说: 自从京师遭逢战火后,米麦的涨跌并没有一定,但糕饼价却一直高居不下,我也不能扰乱市场,独自降价。

**古文:公即出兵厨所作饼示之,且语之曰: 此饼与汝所市重轻一等,而我以目下市直,会计薪面工值之费,枚止六钱,若市八钱,则有二钱之息,今为将出令,止作八钱,敢擅增此价而市者,罪应处斩。且借汝头以行吾令也。 **

现代文:宗汝霖命人拿出厨役所做的糕饼,对那名师傅说: 这饼和你所卖饼的重量相同,而我以现今成本加上工资重新计算后,每块糕饼的成本是六钱,如果卖八钱,那么就有二钱的利润,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下令,每块糕饼只能卖八钱,敢擅自加价者就判死罪,现在请借我你项上人头,执行我的命令。

古文:明日饼价仍旧,亦无敢闭肆者。

现代文:说完下令处斩。第二天,饼价回复旧价,也没有任何一家商户敢罢市。

**古文:次日呼官沽任修武至,讯之曰: 今都城糯米价不增,而酒值三倍,何也? **

现代文:再隔一天,宗汝霖召来掌官酒买卖的任修武,对他说: 现在京师糯米价格并没有涨,但酒价却涨了三倍,是什么原因呢?

**古文:任恐悚以对曰: 某等开张承业,欲罢不能。而都城自遭寇以来,外居宗室及权贵亲属私酿甚多,不如是无以输纳官曲之值与工役油烛之费也。 **

现代文:任修武惶恐的答道: 自从京师遭金人入侵后,皇室及一般民间酿私酒的情形很猖獗,不加价无法缴纳官税及发放工人工资、油水等开支费用。

**古文:公曰: 我为汝尽禁私酿,汝减值百钱,亦有利入乎? **

现代文:宗汝霖说: 如果我为你取缔私酒,而你减价一百钱,是否还有利润呢?

**古文:任叩额曰: 若尔,则饮者俱集,多中取息,足办输役之费。 **

现代文:任修武叩头说: 如果真能取缔私酒,那么民众都会向我买酒,薄利多销,应该足够支付税款及其他杂支开销。

**古文:公熟视久之,曰: 且寄汝头颈上,出率汝曹即换招榜,一觚止作百钱,是不患乎私酝之搀夺也! **

现代文:宗汝霖审视他许久后,说: 你这颗脑袋暂且寄在你脖子上,你赶紧带着你的手下,换贴公告酒价减一百钱,那你所担心的私酒猖獗情形,就不会再危害你了。

**古文:明日出令: 敢有私造曲酒者,捕至不问多寡,并行处斩。 **

现代文:于是酿私酒者纷纷自动捣毁酒器。第二天,宗汝霖贴出告示: 凡敢私自酿酒者,一经查获,不论数量多寡,一律处斩。

古文:于是倾糟破觚者不胜其数。数日之间,酒与饼值既并复旧,其他物价不令而次第自减,既不伤市人,而商旅四集,兵民欢呼,称为神明之政。

现代文:短短几天之内,饼与酒都恢复旧价,而其他的物价也纷纷下跌,既不干扰市场交易,更吸引四地商人云集,百姓不禁推崇为 神明之政 。

古文:时杜充守北京,号 南宗北杜 云。

现代文:当时杜充守北京,人称 南宗北杜 。

古文:借饼师头虽似惨,然禁私酿、平物价,所以令出推行全不费力者,皆在于此。

现代文:宗汝霖借糕饼师傅人头的做法,虽然看来有些残忍,但日后能禁酿私酒、平稳物价,命令得以完全彻底执行,毫不费力,都是因为有这事例在先。

古文:亦所谓权以济难者乎?

现代文:这也正是所谓的 权以济难 。

古文:当湖冯汝弼《祐山杂说》云: 甲辰凶荒之后,邑人行乞者什之三,逋负者什之九。

现代文:当湖人冯汝弼在《祐山杂记》中记载:甲辰荒年过后,城中十人中就有三人靠乞讨度日,而无力缴税租者更高达九成。

**古文:明年,本府赵通判临县催征,命选竹板重七斤者,拶长三寸者,邑人大恐,或诳行乞者曰: 赵公领府库银三千两来赈济,汝何不往? **

现代文:府城赵通判到县城催讨租税,城中百姓大为恐慌,有人故意散播谣言说: 赵公从府库中领取了三千两纹银,用来赈济县城百姓,我们何不赶快去赵府领救济呀?

古文:行乞者更相传播,须臾数百人相率诣赵。

现代文:乞丐们口耳相传,不一会儿,就有好几百人相继前往赵的住处。

古文:赵不容入,则叫号跳跃,一拥而进,逋负者随之,逐隶人,毁刑具,呼声震动。

现代文:赵命人驱赶群众,乞丐们大声叫跳,一拥而上,而欠税者也随之跟进,一时殴打属隶,毁坏公物,喊声震天。

古文:赵惶惧莫知所措。

现代文:赵这才心惊害怕,不知该如何是好。

古文:余与上莘辈闻变趋入,赵意稍安,延入后堂。

现代文:我与赵上莘听说有暴动就急忙入城,赵这才稍感安心,请我们进入后堂。

古文:则击门排闼,势益猖獗。

现代文:而聚集的群众却不停地拍击大门,大声吼叫,声势更加猖獗。

**古文:问欲何为,行乞者曰: 求赈济。 **

现代文:问他们的目的,乞丐说: 要求救济!

**古文:逋负者曰: 求免征。 **

现代文:欠税者说: 要求免除课税。

**古文:赵问为首者姓名,余曰: 勿问也,知其姓名,彼虑后祸,祸反不测,姑顺之耳。 **

现代文:赵问他们带头者的姓名,我劝赵不要追问: 知道带领者的姓名,万一带头者顾虑官府日后追究,反而会为自己带来灾祸,现在不如暂时答应他们的要求。

古文:于是出免征牌,及县备豆饼数百以进,未及门辄抢去,行乞者率不得食。

现代文:于是赵命人贴出免课税的告示,并且准备了数百枚豆饼。豆饼才运到门口,就被民众抢取一空,大部分的乞丐仍然分不到食物。

古文:抵暮,余辈出,则号呼愈甚,突入后堂矣!

现代文:快近傍晚时,群众的吼叫声愈来愈大,最后突破防卫闯入后堂。

古文:赵虑有他变,逾墙宵遁。自是民颇骄纵无忌。

现代文:赵怕发生其他暴动,就趁夜翻墙逃逸,自此暴民益发骄纵,难以约束。

古文:又二月,太守郭平川应奎推为首者数人于法,即惕然⑤相戒,莫敢复犯矣。

现代文:两个月后,太守郭平川将为首的暴民绳之以法后,其他暴民也就开始自我约束,不敢再任意滋事。

古文:向使赵不严刑,未必致变;郭不正法,何由弭乱?

现代文:当初如果赵用严刑镇压,或许不致产生暴动;而郭平川不将为首的暴民正法,暴乱就没有平息的一天。

**古文:宽严操纵,唯识时务者知之。 **

现代文:如何能切确掌握宽严间的尺度,就只有深识时务者才能体会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