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霞妾

古文:锦衣卫经历沈炼,以攻严相得罪,谪佃保安。

现代文:原文明朝锦衣卫经历沈炼因为批评丞相严嵩而获罪,被没收田产才得以保全一命。

**古文: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皆嵩客,受世蕃指: 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 **

现代文:当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都是严府的座上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指使他们说: 只要你们能为我出去心头之患,功劳大的可以封侯,功劳小的可以封卿。

古文:顺因与楷合策,捕诸白莲教通虏者,窜炼名籍中,论斩,籍其家。

现代文:杨顺和路楷商议,拘捕有通敌嫌疑的白莲教徒,将沈炼也列入名单里,然后斩首抄家。

古文:顺以功荫一子锦衣千户,楷侯选五品卿寺。

现代文:杨顺因谋害沈炼有功,庇荫儿子当上锦衣千户;路楷却晋升为侯选五品卿寺。

**古文:顺犹怏怏曰: 相君薄我赏,犹有不足乎。 **

现代文:因此杨顺满心不高兴地说: 丞相是否认为我不够尽力,不然为什么我的封赏这么少?

古文:取炼二子杖杀之,而移檄越,逮公长子诸生襄。

现代文:于是再下令杀沈炼的两个儿子,并且发公文逮捕沈炼的孙子沈襄。公文一到,官府立即逮捕沈襄。

古文:至则日掠治,困急且死。会顺、楷被劾,卒奉旨逮治,而襄得末减问戍。

现代文:沈襄命在旦夕,正巧此时杨顺与路楷分别遭到弹劾,皇帝下令逮捕两人治罪,因此沈襄得以减罪,只发配到边地戍守。

**古文:襄之始来也,只一爱妾从行,及是与妾俱赴戍所,中道微闻严氏将使人要而杀之,襄惧欲窜,而顾妾不能割,妾曰: 君一身,沈氏宗祧所系,第去勿忧我。 **

现代文:当初逮捕沈襄时,他的一名爱妾也要求随行,而今沈襄也带着爱妾前往戍地。走到半途,沈襄听到严嵩派人来杀他的传闻,心中害怕,想趁机逃逸,但又舍不得丢下爱妾。爱妾说: 夫君身系沈氏一门香火,只管逃命,不要顾虑我的安危。

**古文:襄遂绐押者: 城中有年家某,负吾家金钱,往索可得。 **

现代文:于是沈襄就骗押解的吏卒,说城中有户年姓人家,欠沈家钱,只要去就能讨得债款,愿将讨得的债款分送押解的大哥。

古文:押者恃妾在,不疑,纵之去。

现代文:吏卒见他爱妾在自己手上,就放心地答应他去讨债。

**古文:久之不返,押者往年家询之,云: 未尝至。 **

现代文:过了许久,不见沈襄回来,吏卒便前往年家询问,年家的家人说根本没看见沈襄来过。

**古文:还复叩妾,妾把其襟大恸曰: 吾夫妇患难相守,无倾刻离,今去而不返,必汝曹受严氏指,戕杀我夫矣。 **

现代文:吏卒找不到沈襄,再回到住所,爱妾一把揪住吏卒衣领,大哭着说: 我们夫妻二人患难相守,从不曾有片刻的分离,今天我丈夫出门后就不见他回来,一定是你们受了严嵩的指使,杀害了我的丈夫。

古文:观者如市,不能判,闻于监司,监司亦疑严氏真有此事,不得已,权使妾寄食尼庵,而立限责押者迹襄。

现代文:在旁围观的人很多,众人也无法断定谁是谁非,只好请监司裁夺,监司心中也怀疑是严嵩指使,但又没有确实证据,只好暂时命沈妾寄住尼姑庵,而下令吏卒在限期内找到沈襄。

**古文:押者物色不得,屡受笞,乃哀恳于妾,言: 襄实自窜,毋枉我。 **

现代文:吏卒遍寻不着沈襄,又多次遭到鞭打,只有哀求沈妾,强调沈襄是私自逃逸,表明自己的无辜,接着吏卒也弃职逃亡。

古文:因以问亡命去。久之,嵩败,襄始出讼冤,捕顺、楷抵罪,妾复相从。

现代文:后来,严嵩终于遭到弹劾,这时沈襄才露面申冤,官府将杨顺、路楷下狱治罪,沈襄与爱妾两人又再度团圆了。

古文:襄号小霞,楚人江进之有《沈小霞妾传》。

现代文:沈襄号小霞,楚人沈进著有《沈小霞妾传》。

古文:严氏将要襄杀之,事之有无不可知。

现代文:严嵩斧子要把沈襄杀死,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无从知晓。

古文:然襄此去实大便宜,大干净。

现代文:而沈襄逃逸实在是捡了个大便宜,事情也做得很干净利落。

古文:得此妾一番撒赖,即上官亦疑真有是事,而襄始安然亡命无患矣!

现代文:沈襄的小妾这么一番撒泼耍赖,即使是上面的官员也怀疑真有那么回事,而沈襄这才能够从容逃命而没有隐患。

古文:顺、楷辈死,肉不足喂狗,而此妾与沈氏父子并传,忠智萃于一门,盛矣哉!

现代文:杨顺、路楷被治罪处死,他们的肉喂狗都不可惜,而这名小妾与沈氏父子一起名扬天下,忠义谋略智慧全都聚集在这家人身上,真是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