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古文:孔休源江革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

现代文:孔休源字庆绪,是会稽山阴人。

古文:晋丹阳太守冲之八世孙。

现代文:晋丹阳太守孔冲的八世孙。

古文:曾祖遥之,宋尚书水部郎。

现代文:曾祖孔遥之,任宋尚书水部郎。

古文:父珮,齐庐陵王记室参军,早卒。

现代文:其父亲王迩,任查庐堕王记室参军,去世早。

古文:休源年十一而孤,居丧尽礼,每见父手所写书,必哀恸流涕,不能自胜,见者莫不为之垂泣。

现代文:休源年十一岁丧父,服丧期间完全符合礼仪,每见父亲手迹,必然痛哭流涕,不能自己,看见的人没有不为他落泪的。

古文:后就吴兴沈驎士受经,略通大义。

现代文:后来前往吴兴师从选叠灶,通晓经学大义。

古文:建武四年,州举秀才,太尉徐孝嗣省其策,深善之,谓同坐曰: 董仲舒、华令思何以尚此,可谓后生之准也。

现代文:建武四年,州裹举秀才,太尉途耋翅看了他的策文,极为赞赏,对同座的人说: 董仲舒、华令思何以比他高明,可以称为后生的楷模。

**古文:观其此对,足称王佐之才。 **

现代文:看他这篇策文,足可称他有王佐之才。

古文:琅邪王融雅相友善,乃荐之于司徒竟陵王,为西邸学士。

现代文:垄邪人王融与他极相友善,便将孔述妪推荐给司徒竟陵王,为玺历学士。

古文:梁台建,与南阳刘之遴同为太学博士,当时以为美选。

现代文:凿塑建立,舆卢厘人型主茎同任太学博士,当时人认为这是美选。

**古文:休源初到京,寓于宗人少府卿孔登宅,曾以祠事入庙,侍中范云一与相遇,深加褒赏,曰: 不期忽觏清颜,顿袪鄙吝,观天披雾,验之今日。 **

现代文:休源初次到京,寄居在宗人少府卿孔登宅中,曾因祭祀去庙堂,侍中范云初次与他相遇,对他极为称赞赏识,说: 不期而得见先生,鄙吝之心顿消,谁料拨云雾而见青天竟在今日。

古文:后云命驾到少府门,登便拂筵整带,谓当诣己,既而独造休源,高谈尽日,同载还家,登深以为愧。

现代文:后茎昼乘车到少府门,壬逞便拂筵整带,认为一定是拜访自己,然而独访休源,高谈尽日,一同乘车回去,孔登深感惭愧。

古文:尚书令沈约当朝贵显,轩盖盈门,休源或时后来,必虚襟引接,处之坐右,商略文义。

现代文:尚书令沈约是朝中的贵颢,车马盈门,休源有时后到,必虚心接待他,让他坐在右边,商讨文义。

古文:其为通人所推如此。

现代文:他被学识渊博的人推重就像这样。

古文:俄除临川王府行参军。

现代文:不久授临川王府行参军。

古文:高祖尝问吏部尚书徐勉曰: 今帝业初基,须一人有学艺解朝仪者,为尚书仪曹郎。

现代文:高祖曾间吏部尚书徐勉: 今帝业初定,需要一个有学艺懂得朝廷礼仪的人任尚书仪曹郎。

**古文:为朕思之,谁堪其选? **

现代文:为朕想想,谁能胜任。

**古文:勉对曰: 孔休源识具清通,谙练故实,自晋、宋《起居注》诵略上口。 **

现代文:徐勉回答说: 孔休源的见识清通,熟悉往事,晋朝、宋朝两朝的《起居注》烂熟于心。

古文:高祖亦素闻之,即日除兼尚书仪曹郎中。

现代文:高祖平素也有所闻,即日授他兼尚书仪曹郎中。

古文:是时多所改作,每逮访前事,休源即以所诵记随机断决,曾无疑滞。

现代文:当时对朝仪多有改变,每当询问他前事,休源立即根据记忆随机断决,竟没有迟疑。

古文:吏部郎任昉常谓之为 孔独诵 。

现代文:吏部郎任防常称他为 孔独诵 。

古文:迁建康狱正,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

现代文:迁建康狱正,他审理案件,很少冤屈人。

古文:后有选人为狱司者,高祖尚引休源以励之。

现代文:后有选拔人担任狱司,高祖还举休源的事迹勉励他们。

古文:除中书舍人,司徒临川王府记室参军,迁尚书左丞,弹肃礼闱,雅允朝望。

现代文:授中书舍人,司徒临王府记室参军,迁尚书左丞,整肃尚书省,不负朝廷之所望。

古文:时太子詹事周舍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皆搜采,休源所有奏议,咸预编录。

现代文:当时太子詹事周舍编撰《礼疑义》,从汉、魏以至齐、梁的有关史料一并收录,休源所有奏议,都被选入录。

古文:除给事黄门侍郎,迁长兼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莫不惮之。

现代文:授给事黄门侍郎,迁长兼御史中丞,严正执法,无所回避,百官没有不惧怕的。

古文:除少府卿,又兼行丹阳尹事。

现代文:授少府卿,又兼行丹阳尹事。

古文:出为宣惠晋安王府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

现代文:出任宣惠晋安王府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

**古文:高祖谓之曰: 荆州总上流冲要,义高分陕,今以十岁儿委卿,善匡翼之,勿惮周昌之举也。 **

现代文:高祖对他说: 荆州地处长江上游要地,比周之周公、召公之治陕还要重要,今将十岁儿委托给卿,望能尽心辅佐,不要怕作西汉的周昌。

**古文:对曰: 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效其一割。 **

现代文:休源回答说: 臣如此平庸,却受到如此恩遇,正想尽力效劳。

**古文:上善其对,乃敕晋安王曰: 孔休源人伦仪表,汝年尚幼,当每事师之。 **

现代文:高祖称赞他的对答,便指令晋安王: 孔休源是人们的榜样,你年尚幼,应当事事请教他。

古文:寻而始兴王嶦代镇荆州,复为憺府长史,南郡太守、行府州事如故。

现代文:不久始兴王萧儋代镇荆州,孔休源又任萧怆府长史,南郡太守、行府州事照旧。

古文:在州累政,甚有治绩,平心决断,请托不行。

现代文:在州任职多年,很有政绩,处事公平,人情请托之风不行。

古文:高祖深嘉之。

现代文:高祖极称赞他。

古文:除通直散骑常侍,领羽林监,转秘书监,迁明威将军,复为晋安王府长史、南兰陵太守,别敕专行南徐州事。

现代文:授通直散骑常侍,领羽林监,转秘书监,迁任明威将军,又任晋安王府长史、南兰陵太守,另敕专行南徐州事。

古文:休源累佐名籓,甚得民誉,王深相倚仗,军民机务,动止询谋。

现代文:休源多次辅佐有名望的藩王,甚得人民的称赞,晋安王极倚仗他,有关军民之事,均向他询谋。

古文:常于中斋别施一榻,云 此是孔长史坐 ,人莫得预焉。

现代文:常在中斋另置一榻,说 此即孔长史专座 ,别人不得去坐。

古文:其见敬如此。

现代文:他被敬重就像这样。

古文:征为太府卿,俄授都官尚书,顷之,领太子中庶子。

现代文:入朝任太府卿,不久授都官尚书,旋即领太子中庶子。

古文:普通七年,扬州刺史临川王宏薨,高祖与群臣议代王居州任者久之,于时贵戚王公,咸望迁授,高祖曰: 朕已得人。

现代文:普通七年,扬州刺史临川王宏薨去世,高祖与群臣商议以代王久任州刺史者继任,当时贵戚王公都想迁授此职,高祖说: 朕已得人。

**古文:孔休源才识通敏,实应此选。 **

现代文:孔体源才识通敏,应任此职。

古文:乃授宣惠将军、监扬州。

现代文:便授他宣惠将军、监扬州。

古文:休源初为临川王行佐,及王薨而管州任,时论荣之。

现代文:休源初任临川王行佐,王去世而他任此职,时论认为很光荣。

古文:而神州都会,簿领殷繁,休源割断如流,傍无私谒。

现代文:扬州为中原的大城市,事务繁杂,休源办事果断,请托之风骤息。

古文:中大通二年,加授金紫光禄大夫,监扬州如故。

现代文:中大通二年,加授金紫光禄大夫,监扬州照旧。

古文:累表陈让,优诏不许。

现代文:多次上表辞职,优诏不许。

古文: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

现代文:在州裹白天断案,夜读古籍。

古文:每车驾巡幸,常以军国事委之。

现代文:每当皇帝出外巡视,常将军国大事相托。

古文:昭明太子薨,有敕夜召休源入宴居殿,与群公参定谋议,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

现代文:昭明太子去世,有敕当夜召休源入宴居殿,舆群公商议,立晋安王萧纲为皇太子。

古文:四年,遘疾,高祖遣中使候问,并给医药,日有十数。

现代文:四年,得病,高祖派中使问候,并派医生送去药物,一日多达十多次。

古文:其年五月,卒,时年六十四。

现代文:逭年五月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古文:遗令薄葬,节朔荐蔬菲而已。

现代文:述逊遣言薄葬,逢年过节扫墓就进献蔬菜罢了。

古文:高祖为之流涕,顾谓谢举曰: 孔休源奉职清忠,当官正直,方欲共康治道,以隆王化。

现代文:产担为之流涕,回视邀垦说: 孔并逊奉职清忠,当官正直,正想与他同治太平,以昌王化。

**古文:奄至殒殁,朕甚痛之。 **

现代文:不料突然去世,朕极痛惜。

**古文:举曰: 此人清介强直,当今罕有,微臣窃为陛下惜之。 **

现代文:谢举说: 此人清介刚直,当今罕有,微臣为陛下惋惜。

古文:诏曰: 慎终追远,历代通规;褒德畴庸,先王令典。

现代文:韶令说: 居丧尽礼,追念前贤,这是历代常规;表扬酬报有功劳的人,这是先王的令典。

古文:宣惠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监扬州孔休源,风业贞正,雅量冲邈,升荣建礼,誉重搢绅。

现代文:宣惠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监荡赵孔休源,风操贞正,气量宽宏,荣任尚书之职,誉满缙绅之间。

古文:理务神州,化覃歌咏,方兴仁寿,穆是伦。

现代文:治理神州,被人歌颂,仁者长寿,本属常理。

古文:奄然永逝,倍用悲恻。可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赙第一材一具,布五十匹,钱五万,蜡二百斤。

现代文:忽然辞世,倍感悲伤,可追赠他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赏赐宅第一所,棺材一具,布五十匹,钱五万,蜡二百斤。

古文:克日举哀。

现代文:约定日期举办丧事。

古文:丧事所须,随由资给。

现代文:丧事所需,按需供给。

**古文:谥曰贞子。 **

现代文:谧为贞王。

古文:皇太子手令曰: 金紫光禄大夫孔休源,立身中正,行己清恪。

现代文:皇太子手令说: 金紫光禄大夫孔休逊立身中正,清廉谨慎。

古文:昔岁西浮渚宫,东泊枌壤,毘佐蕃政,实尽厥诚。

现代文:曾西至渚宫,东去扮地,辅佐藩王,恪尽忠诚。

古文:安国之详审,公仪之廉白,无以过之。

现代文:李固的详审,张范的廉白都不能舆之相比。

古文:奄至殒丧,情用恻怛。

现代文:忽然硕丧,倍感忧伤。

**古文:今须举哀,外可备礼。 **

现代文:今日之丧,务求尽礼。

古文:休源少孤,立志操,风范强正,明练治体。持身俭约,学穷文艺,当官理务,不惮强御,常以天下为己任。

现代文:休源年幼丧父,自立志向,立身刚正,熟悉政治,持身俭约,学问深厚,当官理事,不怕强权,常以天下为己任,产担极为信任他。

古文:高祖深委仗之。累居显职,纤毫无犯。

现代文:累任显职,纤毫无犯。

古文:性慎密,寡嗜好。

现代文:性情谨慎,极少嗜好。

古文:出入帷幄,未尝言禁中事,世以此重之。

现代文:出入宫廷,不言宫中之事,世人以此更加敬重他。

古文:聚书盈七千卷,手自校治,凡奏议弹文,勒成十五卷。

现代文:藏书超过七千卷,亲自校勘整理,其奏议弹劾章疏编为十五卷。

古文:长子云童,颇有父风,而笃信佛理,遍持经戒。

现代文:长子名云童,颇有父风,笃信佛理,遍持经戒。

古文:官至岳阳王府谘议、东扬州别驾。

现代文:官到岳阳王府谘议、东扬州别驾。

古文:少子宗轨,聪敏有识度,历尚书都官郎,司徒左西掾,中书郎。

现代文:小儿子名宗轨,聪敏有识度,历任尚书都官郎,司徒左西掾,中书郎。

古文: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现代文: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

古文:祖齐之,宋尚书金部郎。

现代文:祖父名查之,在宋朝任尚书金部郎。

古文: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有孝行,以母忧毁卒。

现代文:父亲名柔之,在齐朝任尚书仓部郎,事奉父母至孝,因母丧迥哀而卒。

**古文: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 此儿必兴吾门。 **

现代文:江革年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能写文章,其父极为赏识他,曾说: 此儿必兴吾门。

古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现代文:九岁时父亲去世,舆弟弟江观是双胞胎,因少年孤贫,没有师友,兄弟互相勉励,读书精力不倦。

古文:十六丧母,以孝闻。

现代文:十六岁丧母,以孝闻名。

古文: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现代文:服丧期满后,舆江塑一起前往太学,补为国子生,成绩最优秀。

古文: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现代文:齐曲中书郎王融、吏部谢锤极为敬重他们。

古文: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氈与革充卧具而去。

现代文:趱腿曾在宫中值宿警卫,回来路过去看望江革,时下大雪,见江革破衣单席,而专心学习不知疲倦,感叹很久,便脱下衣服,并亲手把毡割下一半舆江堇充做卧具而去。

古文:司徒竟陵王闻其名,引为西邸学士。

现代文:司徒竟陵王闻其名,引他为垩迎学士。

古文: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现代文:二十岁被举为宜徐州秀才。

古文:时豫章胡谐之行州事,王融与谐之书,令荐革。

现代文:当时豫章人胡谐之办理州事,王融写信给谴之,让他推荐江革。

古文:谐之方贡琅邪王泛,便以革代之。

现代文:谐之正要推荐琅邪王泛,便以江革代替他。

古文:解褐奉朝请。

现代文:始仕为奉朝请。

古文:仆射江祏深相引接,祏为太子詹事,启革为府丞。

现代文:仆射江柘极力引进他,江柘任太子詹事,启奏红堇任府丞。

古文:祏时权倾朝右,以革才堪经国,令参掌机务,诏诰文檄,皆委以具。

现代文:在当时权势极大,认为吴兴有经国之才,便让他参掌机要,韶诰檄文,皆相委托。

古文:革防杜形迹,外人不知。

现代文:江革不露形迹,此事亦不为外人所知。

古文:祏诛,宾客皆罹其罪,革独以智免。

现代文:辽拓被杀,门下宾客都受牵连,江堇独以智谋得免。

古文:除尚书驾部郎。

现代文:授尚书驾部郎。

古文: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现代文:中兴元年,高祖进军石头,当时吴兴太守袁昂占据郡地抗拒,高祖便让江革写信与昂,于即席写就,辞义典雅,高祖极为赞赏,因此令他与徐勉共掌书记。

古文:建安王为雍州刺史,表求管记,以革为征北记室参军,带中庐令。

现代文:建安王任雍州刺史,上表求管记,以江革为征北记室参军,带中庐令。

古文:与弟观少长共居,不忍离别,苦求同行,乃以观为征北行参军,兼记室。

现代文:与弟弟江观从未分别,不忍离别,苦求同行,于是任江观为征北行参军,兼记室。

**古文:时吴兴沈约、乐安任昉,并相赏重,昉与革书云: 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骐骥于千里。 **

现代文:时吴兴人沈约、乐安人任叻都敬重他,任防给江革的信说: 这次雍府妙选英才,文房的职务,都由卿兄弟担任,可称是驭二龙于长途,骋骐骥于千里。

古文:途次江夏,观遇疾卒。

现代文:至江夏,江观得病去世。

古文:革时在雍,为府王所礼,款若布衣。

现代文:江革当时在雍州,受到府王的礼遇,其诚如平民之交。

古文:王被征为丹阳尹,以革为记室,领五官掾,除通直散骑常侍,建康正。

现代文:王被征为丹阳尹,任江革为记室,领五官掾,授通直散骑常侍,建康正。

古文:频迁秣陵、建康令。为治明肃,豪强惮之。

现代文:频迁秣陵、建康令,为政清明严正,豪强都惧怕他。

古文:入为中书舍人,尚书左丞,司农卿,复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行江州府事。

现代文:入任中书舍人,尚书左丞,司农卿,再出任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行江州府事。

古文:徙仁威庐陵王长史,太守、行事如故,以清严为百城所惮。

现代文:徙任仁威庐陵王长史。太守、行事照旧,他的清明严正使百城官吏惧怕。

古文: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

现代文:当时少王办事多听从签帅的意见,江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人同坐。

古文:俄迁左光禄大夫、南平王长史、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现代文:不久迁任左光禄大夫、南平王长史、御史中丞,他弹劾豪强,无所畏惧。

古文:除少府卿,出为贞威将军、北中郎南康王长史、广陵太守,改授镇北豫章王长史,将军、太守如故。

现代文:授少府卿,出任贞威将军、北中郎南康王长史、广陵太守,改授镇北豫章王长史,将军、太守照旧。

古文:时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降附,革被敕随府王镇彭城。

现代文:当时魏朝徐州刺史元法僧降附,江革受命随府王镇守彭城。

古文: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

现代文:城失守,江革素不骑马,于是泛舟而还,途经下邳,被魏人捉去。

古文: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

现代文: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早知江革的才名,隆重接待江革,江革以患脚病为由不拜,延明将要加害他,见江堇辞色严正,就更敬重他。

**古文:时祖芃同被拘执,延明使芃作《欹器》、《漏刻铭》,革骂芃曰: 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今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 **

现代文:当时祖佢同被拘执,型旦让!吵写《欹器》、《漏刻铭》,辽茎骂祖佢说: 你受国家厚恩,还没有报答,而今为敌人写铭,有负朝廷。

古文:延明闻之,乃令革作丈八寺碑并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现代文:延明听到了,便让江革写丈丛寺碑及祭彭祖文,江革以囚执已久,不会再有心思为理由推辞。

古文: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

现代文:延明逼他很厉害,将要对他施棰扑之刑。

**古文:革厉色而言曰: 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

现代文:江革厉色而言说: 江革年已六十,不能报效君主,今日能死是幸运的,誓不为人执笔。

古文:延明知不可屈,乃止。

现代文:延明知道不能使他屈服,便不再逼他。

古文: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现代文:每天给他三升小米,仅能维持生命。

古文: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及祖芃还朝。

现代文:正值魏主请中山王五监回北方,于是放丝堇及圭困回朝。

古文:诏曰: 前贞威将军、镇北长史、广陵太守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铉,实允佥谐。

现代文:诏令说: 前任贞威将军、镇北长史、卢堕太守红堇,才思通达,远近闻名,在朝廷端庄严肃,临危不屈,辅佐宰相,确能胜任。

**古文:可太尉临川王长史。 **

现代文:可为太尉堕贝王长史。

古文:时高祖盛于佛教,朝贤多启求受戒,革精信因果,而高祖未知,谓革不奉佛教,乃赐革《觉意诗》五百字,云 惟当勤精进,自强行胜修;岂可作底突,如彼必死囚。

现代文:当时高祖推崇佛教,朝廷贤人多请求受戒,辽堇相信因果报应,而直担却不知道,认为辽革不信奉佛教,便赐江革《觉意诗》五百字,其中说: 当勤勉精进,自强多修行;岂可唐突行事,像那样必成死囚。

**古文:以此告江革,并及诸贵游。 **

现代文:以此告知江革,并及诸显贵。

**古文:又手敕云: 世间果报,不可不信,岂得底突如对元延明邪? **

现代文:又亲笔写敕书说: 因果报应,不可不信,怎能像元延明那样唐突?

古文:革因启乞受菩萨戒。

现代文:红堇因此请求受菩萨戒。

古文:重除少府卿、长史、校尉。

现代文:重授少府卿、长史、校尉。

古文: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 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现代文:逭时武陵王在东州,极为骄纵,产担召见丝茎面敕说: 茎厘王年少骄纵,越屋软弱,不能尽其匡正之责,想让你去替代。

**古文: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

现代文:非卿不可,不可推辞。

古文: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行府州事。

现代文:于是授折冲将军、东中郎迭陆王长史、盒曼逦丞、行府州事。

古文: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现代文:辽堇的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江革将至,都带着礼物沿途迎候。

**古文:革曰: 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

现代文:江革说: 我概不接受馈赠,我不能变成故人的礼品筐。

古文: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现代文:至镇,衹取俸禄,食不兼味。

古文: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现代文:此郡地广人众,每天几百起案件,分别处理,竟没有积案。

古文: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现代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

古文: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

现代文:琅邪人王骞任山鉴令,贪污受贿声名狼藉,因之自求解职。

古文: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现代文:武尘王也怕他,对他极为敬重。

古文: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

现代文:每当侍宴时,江革言必引据《诗》、《书》,逮堕王因此也好学爱文。

**古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 江革果能称职。 **

现代文:典签沈炽文将王写的诗呈送高祖,高祖对仆射徐纤:果然称职。 于是授都官尚书。

古文:乃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

现代文:将还,百姓恋恋不舍,馈赠很多,但概不接受。

古文: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现代文:按旧例送故吏要订做新船,江革一并不收,祇乘坐官府给的一小舟。

古文: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现代文:船舱已经偏斜,不能安卧。

**古文:或谓革曰: 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 **

现代文:有人对红堇说: 船不平稳,过江极险,应当搬来重物,压住小船。

古文: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现代文:红革没有重物,便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压在船上。

古文:其清贫如此。

现代文:他就是如此清贫。

古文:寻监吴郡。

现代文:不久监吴郡。

古文: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反省游军尉,民下逾恐。

现代文:遣时境内受灾歉收,盗贼公行,江革至郡,衹带有官署派的仗身二十人,百姓皆担心他不能平定盗贼;江革反而又撤去游军尉,百姓更加恐慌。

古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现代文:江革广施恩德,公开政令,结果盗贼平息,民吏安定。

**古文:武陵王出镇江州,乃曰: 我得江革,文华清丽,岂能一日忘之,当与其同饱。 **

现代文:武陵王即将出镇江州之时。曾经说过: 我有江革,则文章清丽,怎能一日相忘,当与他同桌而食。

古文:乃表革同行。

现代文:于是上表请求让江革同行。

古文:又除明威将军、南中郎长史、寻阳太守。

现代文:又授江革为明威将军、南中郎长史、寻阳太守。

古文:征入为度支尚书。

现代文:入朝任度支尚书。

古文:好奖进闾阎,为后生延誉,由是衣冠士子,翕然归之。

现代文:他喜欢提携平民夸奖晚辈,士大夫亦因此而欣然相从。

古文: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现代文: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管选拔人才,其所选用的人多不称职。

古文: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现代文:江革的性情强直,每至朝宴,常对此褒贬,因为这样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称有病还家。

古文:除光禄大夫、领步兵校尉、南、北兗二州大中正,优游闲放,以文酒自娱。

现代文:授光禄大夫、领步兵校尉、南兖、北兖二州大中正,清静安逸,以赋文饮酒自娱。

古文:大同元年二月,卒,谥曰强子。

现代文:大同元年二月,去世,谧号为强子。

古文: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现代文:有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古文: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三为二千石,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现代文:江革历任八府长史,四王行事,三次俸禄为二千石,身旁没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以此敬重他。

古文:长子行敏,好学有才俊,官至通直郎,早卒,有集五卷。

现代文:长子名行敏,好学有才,官至通直郎,去世早,有集五卷。

古文:次子从简,少有文情,年十七,作《采荷词》以刺敬容,为当时所赏。

现代文:次子名从简,年轻时有文才,十七岁时,作《采荷词》以讽刺敬容,被时人所欣赏。

古文:历官司徒从事中郎。

现代文:历官司徒从事中郎。

古文:侯景乱,为任约所害。子兼叩头流血,乞代父命,以身蔽刃,遂俱见杀。天下莫不痛之。

现代文:侯景叛乱,被任约所害,儿子江兼叩头流出血,请求以己命代父命,以身挡刃,结果两人都被杀死,天下人无不哀痛。

古文:史臣曰:高祖留心政道,孔休源以识治见知,既遇其时,斯为幸矣。

现代文:史臣曰:高祖留心政事,孔健游以其见识受到赏识,生逢其时,可谓幸运。

古文:江革聪敏亮直,亦一代之盛名欤。

现代文:江革聪敏亮直,也有一代的盛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