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古文: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晋太子左率康八世孙。

现代文:裴子野字几原,是河东闻喜人,晋朝太子左率裴康的第八代孙。

古文:兄黎,弟楷、绰,并有盛名,所谓 四裴 也。

现代文:兄裴黎,弟裴楷、裴绰,都有盛名,称为 四裴 。

古文: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

现代文:曾祖裴松之,是宋朝太中大夫。

古文:祖骃,南中郎外兵参军。

现代文:祖父裴驷,是南中郎外兵参军。

古文: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

现代文:父亲昭明,是通直散骑常侍。

古文: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

现代文:子野出生后母亲就去世了。由祖母抚养,九岁那年,祖母去世,他悲痛泣血,家人感到诧异。

古文:少好学,善属文。

现代文: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

古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遭父忧去职。

现代文:起家入朝为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因父亲去世离职。

古文: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有白兔驯扰其侧。

现代文:服丧期间的行为完全符合礼节,每到墓所,哭泣处草都为他枯萎,有白兔顺伏在他身旁。

古文: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

现代文: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称赞他的品行,将要上表向皇上陈奏,因范云去世,此事未成。

古文:乐安任昉有盛名,为后进所慕,游其门者,昉必相荐达。

现代文:乐安人任防有盛名,受到后辈的仰慕,在他门下求学的人,任防必推荐引进。

古文:子野于昉为从中表,独不至,昉亦恨焉。

现代文:子野是任防的从表兄,却不去拜见,任防也怨恨他。

古文: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正。

现代文:久之,除授右军安成王参军,随即迁任兼廷尉正。

古文: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

现代文:当时,刑事判决文书是由三方官员共同签署,有一次子野不在,同僚就署上他的名字,奏章没有批准,子野受牵连被免职。

古文:或劝言诸有司,可得无咎。

现代文:有人劝他去向有司说明事实,就可以无过错。

**古文:子野笑而答曰: 虽惭柳季之道,岂因讼以受服。 **

现代文:子野笑答: 虽惭愧没有柳季的操行,但也不能靠诉讼受到职务。

古文: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

现代文:自此被罢免很久,终无恨意。

古文:二年,吴平侯萧景为南兗州刺史,引为冠军录事,府迁职解。

现代文:二年,吴平侯萧景任南兖州刺史,引进他任冠军绿事,萧景调离后他被解职。

古文:时中书范缜与子野未遇,闻其行业而善焉。

现代文:当时中书范缜与子野没有交往,听闻他有品行业迹也褒扬他。

古文: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曰: 伏见前冠军府录事参军河东裴子野,年四十,字几原,幼禀至人之行,长厉国士之风。居丧有礼,毁瘠几灭,免忧之外,蔬水不进。

现代文:范缜迁任国子博士,立即上表推让子野,说: 听闻前任冠军府录事参军河东人裴子野,年龄四十,字几原,幼年禀承了超人的品行,长大后磨炼出优秀的节操,服丧时遵守礼仪,哀痛几乎毁灭性命,服丧期满之后,还饭食不进。

古文:栖迟下位,身贱名微,而性不憛憛,情无汲汲,是以有识嗟推,州闾叹服。

现代文:地处下位,身贱名微,但性情不贪,不诈偶,因此有见识的人都推重他,家乡的人都叹服他。

古文:且家传素业,世习儒史,苑囿经籍,游息文艺。

现代文:而且家学相传,世习儒史,博览群书,居止行动都在研究作文章。

古文:著《宋略》二十卷,弥纶首尾,勒成一代,属辞比事,有足观者。

现代文:着有《宋略》二十卷,贯通首尾,写成一朝历史,撰文记事,值得观赏。

古文:且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置之胶庠,以弘奖后进,庶一夔之辩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

现代文:而且剖章析句切合详尽,解释字句可以传世,如果让他在学校任职,这是弘奖后辈,能使一夔这类误传问题的辩论可寻到根源,三豕这类笔讹问题得到纠正。

古文:伏惟皇家淳耀,多士盈庭,官人迈乎有妫,棫朴越于姬氏,苟片善宜录,无论厚薄,一介可求,不由等级。

现代文:皇家光耀,贤士满庭,官人越过有妈时代,才人众多超过姬氏时代,即使是有小善也记录,无论厚薄,衹要有一点可用的人可求用,不限等级。

古文:臣历观古今人君,钦贤好善,未有圣朝孜孜若是之至也。

现代文:臣遍览古今人君推重喜好贤善之人的事情,没有像本朝这样的孜孜不倦。

古文:敢缘斯义,轻陈愚瞽,乞以臣斯忝,回授子野。

现代文:敢因循事理,轻陈愚见,乞求将我愧于担任的职位,回授子野。

古文:如此,则贤否之宜,各全其所,讯之物议,谁曰不允。

现代文:如此,则贤舆不贤的位置,各得其所,讯问众人的意见,无不尊敬信任。

古文:臣与子野虽未尝衔杯,访之邑里,差非虚谬,不胜慺慺微见,冒昧陈闻。

现代文:臣与子野虽未曾一起饮酒,但访问邑里人,几乎不会有虚谬,非常恭谨地述说微见,冒昧陈闻。

**古文:伏愿陛下哀怜悾款,鉴其愚实,干犯之愆,乞垂赦宥。 **

现代文:愿陛下哀怜我诚恳的心意,鉴识我的愚忠,冒犯的罪遇,乞求赦免。

古文: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

现代文:有司认为裴子野的资历没有达到提任资格,没有被通过。

古文: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

现代文:不久授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

古文: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现代文:出任谴暨令,在县任时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者,向他们明示道理,百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

古文: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何承天《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

现代文:当初,裴子野曾祖父裴松,在宋元嘉年间受诏续修何承天编纂的《宋史》,未完成就去世了,子野常想完成父业。

古文: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

现代文:到了齐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发行,子野将宋史更删撰成《宋略》二十卷。

**古文: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 吾弗逮也。 **

现代文:他叙事评论多有高妙处,沈约看了赞叹说: 我赶不上他。

古文:兰陵萧琛、北地傅昭、汝南周舍咸称重之。

现代文:兰陵人萧琛、北地人傅鳄、达宜人旦涂都称许看重他。

古文:至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高祖,以为著作郎,掌国史及起居注。

现代文:至是,吏部尚书逮垫向产担推荐他,任他为著作郎,负责编写国史及起居注。

古文:顷之,兼中书通事舍人,寻除通直正员郎,著作、舍人如故。

现代文:顷刻,兼中书通事舍人,不久授通直正员郎,著作、舍人之职照旧。

古文:又敕掌中书诏诰。

现代文:又命令他掌管中书诏诰。

古文:是时西北徼外有白题及滑国,遣使由岷山道入贡。

现代文:逭时西北塞外有白题与滑国,遣使从岷山道来朝进贡。

古文:此二国历代弗宾,莫知所出。

现代文:此二国历代以来没有通使朝见,不知国情。

古文:子野曰: 汉颍阴侯斩胡白题将一人。

现代文:子野说: 汉朝颖阴侯斩胡白题将一人。

**古文:服虔《注》云: 白题,胡名也。 **

现代文:服虔《注》说: 白题,胡名。

**古文:又汉定远侯击虏,八滑从之,此其后乎。 **

现代文:又汉朝定远侯击虏,八滑跟从,现在来的是他的后人吧。

古文:时人服其博识。

现代文:时人佩服他博识。

古文:敕仍使撰《方国使图》,广述怀来之盛,自要服至于海表,凡二十国。

现代文:敕命仍让他编撰《方国使图》,广述招徕塞外人员的盛况,从边远地区至海外,共有二十国。

古文:子野与沛国刘显、南阳刘之遴、陈郡殷芸、陈留阮孝绪、吴郡顾协、京兆韦棱,皆博极群书,深相赏好,显尤推重之。

现代文:子野与沛国人刘显、南阳人刘之遴、陈郡人殷芸、陈留人阮孝绪、吴郡人顾协、京兆人韦棱,都博览群书,互相都深为赏识和友爱,刘颢更推重子野。

古文:时吴平侯萧劢、范阳张缵,每讨论坟籍,咸折中于子野焉。

现代文:当时吴平侯萧勘、范阳人张缵,每次讨论古籍,有争论都让子野评判。

古文: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硃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

现代文:普通七年,王师北伐讨魏,命令子野起草对魏谕文,子野受诏立即成文,高祖因事体重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会集到寿光殿观看文章,在座的人都叹服。

**古文:高祖目子野而言曰: 其形虽弱,其文甚壮。 **

现代文:高祖看着子野而说: 他的外形虽弱,但他的文章豪壮。

古文: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开斋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现代文:随即又命他起草晓谕魏相元叉文,当夜接受旨令,子野认为可待明日再上奏,就没有动笔,但到五更,韶书催令开斋门时交上文章,王墅安稳地操笔,拂晓便成。

古文:既奏,高祖深嘉焉。

现代文:上奏后,台担极为褒奖。

古文: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

现代文:自是凡各种符檄文,皆令他起草。

古文: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现代文:子野的文章典雅而且速成,不崇尚华丽的词句,文体多效法古人,舆今文体不同,当时有人诋毁他,但到后来都一致尊重他。

**古文: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 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虽有见否之异,其于刊改一也。 **

现代文:有人间他成文迅速的原因,子野回答说: 人们的文章是用手写出来的,我独自用心写成,虽有看见舆看不见的差异,那样修改起来是一样的。

古文:俄迁中书侍郎,余如故。

现代文: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其余任职如旧。

古文:大通元年,转鸿胪卿,寻领步兵校尉。

现代文:大通元年,转任鸿胪卿,随即兼任步兵校尉。

古文: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

现代文:子野在皇宫任职十余年,静沉缄默,洁身自爱,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母亲家舆父亲家亲戚贫困,就把所得俸禄全分给他们。

古文: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

现代文:没有住宅,借用官地二亩,盖草屋数间。

古文: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

现代文:妻子儿女经常受饥寒,而他祇以教诲为本,子侄敬畏他,像奉侍父亲。

古文: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

现代文:晚年深信佛教,严守教规,终身衹吃素食。

古文: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现代文:中大通二年,在官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古文:先是子野自克死期,不过庚戌岁。

现代文:先是子野自己估计死期过不了庚戌年。

**古文:是年自省移病,谓同官刘之亨曰: 吾其逝矣。 **

现代文:到造年自我省察求退,对同官刘之亨说: 我要逝去了。

古文:遗命俭约,务在节制。

现代文:遣命丧事俭约,一定要节制。

古文:高祖悼惜,为之流涕。

现代文:高祖哀伤痛惜,为他流泪。

古文:诏曰: 鸿胪卿、领步兵校尉、知著作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裴子野,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劳通事,多历年所。

现代文:诏书说: 鸿胪卿、领步兵校尉、知著作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裴子野,有足够的文史知识,廉洁自爱,任职辛劳,经过多年。

古文:奄致丧逝,恻怆空怀。

现代文:忽然丧逝,使人悲伤怀念。

古文:可赠散骑常侍,赙钱五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

现代文:可追赠散骑常侍,给办丧事钱五万,布五十匹,近日安葬。

**古文:谥曰贞子。 **

现代文:谧号贞子。

古文:子野少时,《集注丧服》、《续裴氏家传》各二卷,抄合后汉事四十余卷,又敕撰《众僧传》二十卷,《百官九品》二卷,《附益谥法》一卷,《方国使图》一卷,文集二十卷,并行于世。

现代文:子野年轻时,编有《集注丧服》、《续裴氏家传》各二卷,摘录后汉事情四十余卷,又韶令撰腺僧传》二十卷,《百官九品》二卷,《附益谧法》一卷,《方国使图》一卷,文集二十卷,都在世间流传。

古文:又欲撰《齐梁春秋》,始草创,未就而卒。

现代文:又想编撰《齐梁春秋》,已开始起草,未成而去世。

古文:子謇,官至通直郎。

现代文:子裴謇,官作到通直郎。

古文:顾协,字正礼,吴郡吴人也。

现代文:顾协字正礼,是吴郡吴人。

古文:晋司空和七世孙。

现代文:晋朝司空顾和的第七代孙。

古文:协幼孤,随母养于外氏。

现代文:顾协幼时丧父,随母亲受养于外祖父家。

**古文:外从祖宋右光禄张永尝携内外孙侄游虎丘山,协年数岁,永抚之曰: 儿欲何戏? **

现代文:外从祖父宋朝右光禄张永曾携带内外孙侄游虎丘山,顾协祇有几岁,张永抚摩他说: 儿想戏玩什么?

**古文:协对曰: 儿正欲枕石漱流。 **

现代文:顾协对答: 儿正想隐居山林。

**古文:永叹息曰: 顾氏兴于此子。 **

现代文:张永叹息说: 顾氏兴盛靠此子。

古文:既长,好学,以精力称。

现代文:长大后,好学,因能专心致力被称赞。

古文:外氏诸张多贤达有识鉴,从内弟率尤推重焉。

现代文:外氏张氏家族有许多贤达有识鉴的人,而从内弟张率更推重他。

古文:起家扬州议曹从事史,兼太学博士。

现代文:开始作官为扬州议曹从事史,兼太学博士。

**古文:举秀才,尚书令沈约览其策而叹曰: 江左以来,未有此作。 **

现代文:举秀才,尚书令沈约看到他写的策文而赞叹说: 东晋以来,未有这样的作品。

古文:迁安成王国左常侍,兼廷尉正。

现代文:迁任安成王国的左常侍,兼廷尉正。

古文:太尉临川王闻其名,召掌书记,仍侍西豊侯正德读。

现代文:太尉临川王闻其名,召他掌书记,便侍奉西丰侯正德读书。

古文:正德为巴西、梓潼郡,协除所部安都令。未至县,遭母忧。

现代文:正德任巴西、梓潼郡守,顾协授所属安都县令,未至县,母亲去世。

古文:服阕,出补西阳郡丞。

现代文:服丧期满,出补西阳郡丞。

古文:还除北中郎行参军,复兼廷尉正。

现代文:回来又授北中郎行参军,再兼廷尉正。

古文:久之,出为庐陵郡丞,未拜。会西豊侯正德为吴郡,除中军参军,领郡五官,迁轻车湘东王参军事,兼记室。

现代文:久之,出任庐陵郡丞,未拜授,这时西丰侯正德任吴郡守,授顾协中军参军,领郡五官,迁任轻车湘束王参军事,兼记室。

古文:普通六年,正德受诏北讨,引为府录事参军,掌书记。

现代文:普通六年,正德受诏北讨,引荐顾协为府绿事参军,掌书记。

古文:军还,会有诏举士,湘东王表荐协曰: 臣闻贡玉之士,归之润山;论珠之人,出于枯岸。

现代文:北讨回军,遣时有诏令推举有才能的人,湘塞王上表荐举堑垄说: 臣闻贡玉的人,是来自润山;论珠的人,是出自枯岸。

古文:是以刍荛之言,择于廊庙者也。

现代文:所以浅陋的见解,供朝廷择用。

古文:臣府兼记室参军吴郡顾协,行称乡闾,学兼文武,服膺道素,雅量邃远,安贫守静,奉公抗直,傍阙知己,志不自营,年方六十,室无妻子。

现代文:臣府中兼记室参军吴郡人顾协,品行被乡间称赞,学问兼有文武,衷心信奉纯朴的德行,气度宏大深远,安贫守静,奉公耿直,虽有知己在皇帝身旁,立志不去为自己谋划,年已六十,室无妻儿。

古文:臣欲言于官人,申其屈滞,协必苦执贞退,立志难夺,可谓东南之遗宝矣。

现代文:臣想向官人推荐他,申述他久屈下位的情况,顾协必苦执对仕宦名利的淡泊,立志难改变,可谓是东南地区的遣实。

古文: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

现代文:我思量陛下天未明就起床治理国事,思贤若渴,于是发明诏,让各举所知。

古文:臣识非许、郭,虽无知人之鉴,若守固无言,惧贻蔽贤之咎。

现代文:臣的见识不如许劭、翅左,虽没有知人之鉴,但如果保持缄默,惧怕留下埋没贤能的错误。

**古文:昔孔愉表韩绩之才,庾亮荐翟汤之德,臣虽未齿二臣,协实无惭两士。 **

现代文:昔孔愉表彰韩续的才能,座台推荐玺荡的品德,臣虽然不能与二臣相排比,但题垄确实不会使两士惭愧。

古文:即召拜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步兵校尉,守鸿胪卿,员外散骑常侍,卿、舍人并如故。

现代文:即召拜授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步兵校尉,守鸿胪卿,员外散骑常侍,卿、舍人职位照旧。

古文:大同八年,卒,时年七十三。

现代文:大回八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古文:高祖悼惜之,手诏曰: 员外散骑常侍、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顾协,廉洁自居,白首不衰,久在省闼,内外称善。

现代文:高祖哀悼怀念他,亲笔韶书说: 员外散骑常侍、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顾协,廉洁自居,至老不衰,久在宫中,内外人称善。

古文:奄然殒丧,恻怛之怀,不能已已。

现代文:忽然去世,忧伤的怀念。不能休止。

古文:傍无近亲,弥足哀者。

现代文:他旁无近亲,更使人悲哀。

古文:大殓既毕,即送其丧柩还乡,并营冢椁,并皆资给,悉使周办。

现代文:穿好衣服入棺柩,立即送灵柩还乡,一并营造墓地棺椁,并给以费用,尽力周办。

古文:可赠散骑常侍,令便举哀。

现代文:可追赠散骑常侍,令便举哀。

**古文:谥曰温子。 **

现代文:谧号称作温子。

古文:协少清介有志操。

现代文:顾协年轻时清正耿直有志操。

**古文:初为廷尉正,冬服单薄,寺卿蔡法度谓人曰: 我愿解身上襦与顾郎,恐顾郎难衣食者。 **

现代文:初任廷尉正,冬天衣服单薄,寺卿基法度对人说: 我愿把身上短袄送给颅郎,恐怕颅郎难以接受别人送的衣食。

古文:竟不敢以遗之。

现代文:竟不敢将短袄送给他。

古文:及为舍人,同官者皆润屋,协在省十六载,器服饮食,不改于常。

现代文:到他任舍人时,同官者都装饰房屋,顾协在官署十六年,器服饮食,不改以往的状况。

古文:有门生始来事协,知其廉洁,不敢厚饷,止送钱二千,协发怒,杖二十,因此事者绝于馈遗。

现代文:门生有事来找顾协,知他廉洁,不敢送他厚礼,衹送钱二千,顾协发怒。用杖抽打他二十下,从此有事找他的人绝不送礼。

古文:自丁艰忧,遂终身布衣蔬食。

现代文:自父母去世后,便终身布衣蔬食。

古文:少时将娉舅息女,未成婚而协母亡,免丧后不复娶。

现代文:年轻时已舆舅舅女儿订婚,未成婚而顾协母亡,服丧期满后不再娶她。

古文:至六十余,此女犹未他适,协义而迎之。

现代文:到六十多岁,此女也未再嫁,顾协有感于她的情义而迎娶她。

古文:晚虽判合,卒无胤嗣。

现代文:晚年虽结婚,终无子孙。

古文:协博极群书,于文字及禽兽草木尤称精详。

现代文:顾协博览群书,对于文字及禽兽草木知道的更为精详。

古文:撰《异姓苑》五卷,《琐语》十卷,并行于世。

现代文:编撰《异姓苑》五卷,《琐语》十卷,都在世间流传。

古文: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

现代文:徐摘字士秀,是东海郯人。

古文:祖凭道,宋海陵太守。

现代文:祖父凭道,是宋朝海陵太守。

古文:父超之,天监初仕至员外散骑常侍。

现代文:父亲超之,天监初年官至员外散骑常侍。

古文: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

现代文:徐搞年幼而好学,长大后遍览经史书籍。

古文: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

现代文:写文章好新奇变化,不拘泥旧体。

古文:起家太学博士,迁左卫司马。

现代文:起家任太学博士,迁任左卫司马。

**古文:会晋安王纲出戍石头,高祖谓周舍曰: 为我求一人,文学俱长兼有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 **

现代文:这时晋安王纲出戍石头,高祖对周舍说: 为我寻找一个人,文学俱长兼有品行,想让他舆晋安交往相伴。

**古文:舍曰: 臣外弟徐摛,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此选。 **

现代文:周舍说: 臣表弟徐搞,外表陋小,若不胜衣,但能胜任此事。

**古文:高祖曰: 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其容貌。 **

现代文:高祖说: 如果有王粲的才能,也就不挑拣他的容貌了。

古文:以摛为侍读。

现代文:任徐摘为侍读。

古文:后王出镇江州,仍补云麾府记室参军,又转平西府中记室。

现代文:后来晋安王出镇江州,便补任徐搞为云麾府记室参军,又转任平西府中记室。

古文:王移镇京口,复随府转为安北中录事参军,带郯令,以母忧去职。

现代文:王移镇京口,徐搞又随府转任安北中录事参军,兼任郯县令,因母亲去世离职。

古文:王为丹阳尹,起摛为秣陵令。

现代文:王任丹阳尹,起用徐搞任秣陵县令。

古文:普通四年,王出镇襄阳,摛固求随府西上,迁晋安王谘议参军。

现代文:普通四年,王出镇襄阳,徐搞坚决要求随王西上,迁任晋安王谘议参军。

古文:大通初,王总戎北伐,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

现代文:大通初年,王总率军队北伐,以徐搞兼宁蛮府长史,参赞军政,教令军书,多出自徐摘的手笔。

古文:王入为皇太子,转家令,兼掌管记,寻带领直。

现代文:王被封为皇太子,徐摘转任家令,兼掌管记,不久带领直。

古文: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 宫体 之号,自斯而起。

现代文:徐摘的文体有别传统,太子宫人都学他, 宫体 的称号,从遣而起。

古文:高祖闻之怒,召摛加让,及见,应对明敏,辞义可观,高祖意释。

现代文:高祖听到此事大怒,召见徐搞要责备他,当见到他,他应对明敏,辞意可观,高祖怒意消失。

古文: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末论释教。

现代文:于是问他《五经》大义,再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最后议论佛教。

古文:摛商较纵横,应答如响,高祖甚加叹异,更被亲狎,宠遇日隆。

现代文:徐钟品评纵横,应答如响,高祖更加叹异,更被亲近,宠遇日增。

**古文:领军硃异不说,谓所亲曰: 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 **

现代文:领军朱异不愉快,对他亲近的人说: 徐叟出入两宫,渐渐逼胁我,须早点调他去别处。

**古文:遂承间白高祖曰: 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

现代文:于是趁机禀告高祖: 徐搞年老,又喜爱山水,意在去一郡地,好让自己安养。

**古文:高祖谓摛欲之,乃召摛曰: 新安大好山水,任昉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

现代文:高祖以为徐摘想这样做,便召徐搞说: 新安有大好山水,任防等人都经治过此地,卿为我无为而治此郡。

古文:中大通三年,遂出为新安太守。

现代文:中大通三年,便出任新安太守。

古文: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义,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

现代文:至郡后,治事公平安静,教民礼义,鼓励督责农桑,一年之中,风俗便改变。

古文:秩满,还为中庶子,加戎昭将军。

现代文:任职期满,回朝任中庶子,加戎昭将军。

古文:是时临城公纳夫人王氏,即太宗妃之侄女也。

现代文:这时临城公娶夫人王氏,就是太宗妃的侄女。

古文:晋宋已来,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引《春秋》义云 丁丑,夫人姜氏至。

现代文:晋朝、宋朝以来,初婚第三日,新妇拜见公婆,所有的宾客都列观,这是根据《春秋》的记载 丁丑,夫人姜氏至。

古文:戊寅,公使大夫宗妇觌用币 。

现代文:戊寅,庄公使大夫宗妇相见用币 。

古文:戊寅,丁丑之明日,故礼官据此,皆云宜依旧贯。

现代文:戊寅,是丁丑的次,因此礼官根据此记载,都说应当依旧例。

古文:太宗以问摛,摛曰: 《仪礼》云 质明赞见妇于舅姑 。

现代文:太宗征问徐搞,徐搞说: 《仪礼》记载 天明新妇拜见公婆 。

古文:《杂记》又云 妇见舅姑,兄弟姊妹皆立于堂下 。政言妇是外宗,未审娴令,所以停坐三朝,观其七德。

现代文:《杂记》又说 新妇拜见公婆,兄弟姊妹都站在堂下,正是说新妇是外宗,未审娴令,所以停朝办事,观察她的七德。

古文:舅延外客,姑率内宾,堂下之仪,以备盛礼。

现代文:公公接待外客,婆婆率领女宾,堂下准备了盛大的礼仪。

古文:近代妇于舅姑,本有戚属,不相瞻看。

现代文:近代新妇对于公婆,就有戚属关系,不相瞻看。

**古文:夫人乃妃侄女,有异他姻,觌见之仪,谓应可略。 **

现代文:夫人是妃的侄女,有异他姻,拜见的礼仪,应该省略。

古文:太宗从其议。

现代文:太宗听从他的意见。

古文:除太子左卫率。

现代文:后授太子左卫率。

古文: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时太宗居永福省,贼众奔入,举兵上殿,侍卫奔散,莫有存者。

现代文: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遣时太宗住在永福省,众贼奔入,举兵上殿,皇宫侍卫奔散,没有愿留下的。

**古文:摛独嶷然侍立不动,徐谓景曰: 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 **

现代文:徐摘独自威严侍立不动,缓缓地对侯景说: 侯公当用礼拜见,怎么能这样做。

古文:凶威遂折。

现代文:侯景的凶威被折服。

古文: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

现代文:侯景于是拜见,从此常惧怕徐搞。

古文: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

现代文:太宗继承皇位,进授左卫将军,徐搞坚辞不拜授。

古文:太宗后被幽闭,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卒,年七十八。

现代文:后来太宗被囚禁,徐摘不能去朝见,因感气疾而去世,时年七十八岁。

古文:长子陵,最知名。

现代文:长子徐陵,最知名。

古文:鲍泉,字润岳,东海人也。

现代文:鲍泉字润岳,是东海人。

古文:父机,湘东王谘议参军。

现代文:父亲鲍机,是湘东王谘议参军。

古文:泉博涉史传,兼有文笔。

现代文:鲍泉博览史传书籍,有韵无韵的文章均写得好。

古文:少事元帝,早见擢任。

现代文:年轻时侍奉元帝,很早就被提拔任用。

古文:及元帝承制,累迁至信州刺史。

现代文:元帝继承皇位后,累迁至信州刺史。

古文:太清三年,元帝命泉征河东王誉于湘州,泉至长沙,作连城以逼之,誉率众攻泉,泉据栅坚守,誉不能克。

现代文:太清三年,元帝命鲍泉去湘州征讨河东王萧誉,鲍泉至长沙,布置毗邻诸城逼迫萧誉,萧誉率众兵攻鲍泉,鲍泉据栅栏坚守,萧誉不能攻克。

古文:泉因其弊出击之,誉大败,尽俘其众,遂围其城,久未能拔。

现代文:鲍泉又趁他疲困出击,萧誉大败,鲍泉俘获他许多兵士,于是包围城池,但久攻不下。

古文:世祖乃数泉罪,遣平南将军王僧辩代泉为都督。

现代文:世祖就数说鲍泉的罪过,派平南将军王僧辩代鲍泉任都督。

**古文:僧辩至,泉愕然,顾左右曰: 得王竟陵助我经略,贼不足平矣。 **

现代文:僧辩至军,鲍泉很惊讶,对左右人说: 得到王竟陵助我经略,不用费力就能平定贼寇。

**古文:僧辩既入,乃背泉而坐,曰: 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 **

现代文:僧辩入室,便背对鲍泉而坐,说: 鲍郎有罪,令旨让我锁拿卿,卿不要以旧友的情意而怀有希望。

古文:因出令示泉,锁之床下。

现代文:于是拿出令旨让鲍泉看,将鲍泉锁在床下。

**古文:泉曰: 稽缓王师,甘罪是分,但恐后人更思鲍泉之愦愦耳。 **

现代文:鲍泉说: 延缓了王师进攻,服罪是甘心的,但恐后人更想的是的泉的糊涂。

古文:乃为启谢淹迟之罪。

现代文:于是僧辩上奏请原谅鲍泉用军迟缓的罪过。

古文:世祖寻复其任,令与僧辩等率舟师东逼邵陵王于郢州。

现代文:世祖不久恢复他的职务,令他与僧辩等人率舟师从东面郢州进逼邵陵王。

古文:郢州平,元帝以长子方诸为刺史,泉为长史,行府州事。

现代文:平定郢州后,元帝让长子方诸任刺史,鲍泉任长史,行府州事。

**古文:侯景密遣将宋子仙、任约率精骑袭之。方诸与泉不恤军政,唯蒲酒自乐,贼骑至,百姓奔告,方诸与泉方双陆,不信,曰: 徐文盛大军在东,贼何由得至? **

现代文:侯景密遣将领宋子仙、任约率精骑袭击郢州,方诸舆鲍泉不考虑军政,衹是赌博酗酒自乐,贼骑兵至,百姓奔告,方诸舆鲍泉在博戏,不信,说: 徐文盛的大军守在束面,贼怎么会来?

古文:既而传告者众,始令阖门。贼纵火焚之,莫有抗者,贼骑遂入,城乃陷。

现代文:接着传告的人很多,才令关城门,贼纵火烧城,没有人敢抗拒,贼骑兵得以入城,城失陷。

古文:执方诸及泉送之景所。

现代文:执捕方诸及鲍泉送到侯景所。

古文:后景攻王僧辩于巴陵,不克,败还,乃杀泉于江夏,沉其尸于黄鹄矶。

现代文:后来侯景在巴 凌攻王僧辩,没攻下,失败而还,便在江夏杀了鲍泉,将尸体沉入黄鹄矶。

古文:初,泉之为南讨都督也,其友人梦泉得罪于世祖,觉而告之。

现代文:当初,鲍泉去任南讨都督时,他的朋友梦见鲍泉得罪了世祖,醒后告诉鲍泉。

古文:后未旬,果见囚执。

现代文:没过十天,鲍泉果然被拘捕。

**古文:顷之,又梦泉著硃衣而行水上,又告泉曰: 君勿忧,寻得免矣。 **

现代文:不久,又梦见鲍泉穿着红色的公服在水上走,又告鲍泉说: 君勿忧,不久可免罪。

古文:因说其梦,泉密记之,俄而复见任,皆如其梦。

现代文:将梦说给鲍泉听,鲍泉密记此事,不久再被任用,都应了梦中所说。

古文:泉于《仪礼》尤明,撰《新仪》四十卷,行于世。

现代文:鲍泉最懂《仪礼》,编撰《新仪》四十卷,在世上流传。

古文: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阮孝绪常言,仲尼论四科,始乎德行,终乎文学。

现代文:陈朝吏部尚书姚察曰:阮孝绪常言:仲尼论述四科,以德行为始,以文学为终。

古文:有行者多尚质朴,有文者少蹈规矩,故卫、石靡余论可传,屈、贾无立德之誉。

现代文:有德行的人多崇尚质朴,有文学的人大都不信守准则,所以卫绾、石奋没有余论可传播,屈原、贾谊没有立德的声誉。

古文:若夫宪章游、夏,祖述回、骞,体兼文行,于裴几原见之矣。

现代文:像效法子游、子夏,仿效颜回、子骞,德行和文学并存,在裴几原身上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