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古文:王亮张稷王莹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祖偃,宋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现代文: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是晋朝丞相王导的第六代孙。他的祖父王偃,是宋朝的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古文:父攸,给事黄门侍郎。

现代文:他的父亲王攸,为给事黄门侍郎。

古文: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累迁桂阳王文学,南郡王友,秘书丞。

现代文:王亮因为是名门家族的子弟,宋朝末年选配给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多次升迁后任桂阳王文学,南郡王友,秘书丞。

古文: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画其像,亮亦预焉。

现代文:齐朝的竟陵王子良开辟西邸,延请有才智的人来组建士林馆,派遣工匠为他们画像,王亮也参预其中。

古文:迁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衡阳太守。

现代文:王亮迁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任衡阳太守。

古文:以南土卑湿,辞不之官,迁给事黄门侍郎。

现代文:因为南方地势低下潮湿,他推辞没有去上任,迁给事黄门侍郎。

古文: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

现代文:不久王亮拜晋陵太守,任职清廉公正有好的政治措施。

古文:时齐明帝作相,闻而嘉之,引为领军长史,甚见赏纳。

现代文:当时齐明帝作相,听说后赞扬他,荐举为领军长史,很被赞赏接纳。

古文:及即位,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诠序著称,迁侍中。

现代文:等到齐明帝即位,王亮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他以阐述事情条理清晰而出名,又迁侍中。

古文:建武末,为吏部尚书,是时尚书右仆射江祏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

现代文:建武末年,王亮担任吏部尚书。这时尚书右仆射江柘管理朝政,多次推荐选拔人才,成为士子们的归属。

古文:亮自以身居选部,每持异议。

现代文:王亮凭藉身居选部,常常坚持异议。

古文:始亮未为吏部郎时,以祏帝之内弟,故深友祏,祏为之延誉,益为帝所器重;至是与祏昵之如初。

现代文:当初王亮没有做吏部郎时,因为江柘是皇帝的内弟,所以和江柘交情很深,江拓为他播扬声誉,王亮更加被皇帝所器重;到逭时他跟江柘的交情疏远冷淡了,但江柘还像当初一样对他很亲近。

古文:及祏遇诛,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由内宠,亮更弗能止。

现代文:等到江柘被杀,众小人违弃教命,凡是拜官授职,都由内宠决定,王亮就更不能制止。

古文:外若详审,内无明鉴,其所选用,拘资次而已,当世不谓为能。

现代文:对外好像详细审察,对内并无显明的鉴识,他们的选拔录用,仅局限在身份等第上罢了,当世的人们不认为他们有才能。

古文:频加通直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为尚书右仆射、中护军。

现代文:王亮频繁加通直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担任尚书右仆射、中护军。

古文:既而东昏肆虐,淫刑已逞,亮倾侧取容,竟以免戮。

现代文:不久束昏任意残杀,酷刑已经肆行,王亮依附取悦,最终免于被杀。

古文: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其未能拔者,亦间路送诚款,亮独不遣。

现代文:仁义之师到达新林,朝廷内外的众多官员都到路上去欢迎,那些不能脱身的,也派人从小路去表达真诚的心意,惟独王亮没有去。

古文:及城内既定,独推亮为首。

现代文:等到城内已经安定,大家衹推举王亮做首领。

**古文:亮出见高祖,高祖曰: 颠而不扶,安用彼相。 **

现代文:王亮出来同高祖相见,高祖说: 盲人跌倒了却不去扶他,哪裹还用得着扶助他的人呢。

古文:而弗之罪也。

现代文:却没有给他定罪。

古文:霸府开,以为大司马长史、抚军将军、琅邪、清河二郡太守。

现代文:霸府开设后,王亮担任大司马长史、抚军将军、琅邪清河二郡太守。

古文:梁台建,授侍中、尚书令,固让不拜,乃为侍中、中书监,兼尚书令。

现代文:梁台建立,授王亮侍中、尚书令,他坚决辞让不肯接受,衹承担侍中、中书监,兼任尚书令。

古文:高祖受禅,迁侍中、尚书令、中军将军,引参佐命,封豫宁县公,邑二千户。

现代文:高祖接受禅让,王亮迁侍中、尚书令、中军将军,引进参与佐命,封豫宁县公,食邑二千户。

古文:天监二年,转左光禄大夫,侍中、中军如故。

现代文:天监二年,王亮转左光禄大夫,侍中、中军还像过去一样。

古文: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馔别省,而语笑自若。

现代文:正月初一在朝廷会见各国宾客,王亮推说有病没有上殿,设筵别省,并且谈笑自如。

古文:数日,诏公卿问讯,亮无疾色,御史中丞乐蔼奏大不敬,论弃市刑。

现代文:几日后,皇帝召见公卿询问事情,王亮面无病色,御史中丞乐蔼上奏这是对皇帝大不敬,讨论判处他弃市的刑罚。

古文:诏削爵废为庶人。

现代文:皇帝下令削去王亮的官爵废为庶人。

古文:四年夏,高祖宴于华光殿,谓群臣曰: 朕日昃听政,思闻得失。

现代文:天监四年夏天,高祖在华光殿饮宴群臣,对他们说: 朕每天到日斜仍听理朝政,想听到理政的得与失。

**古文:卿等可谓多士,宜各尽献替。 **

现代文:卿等可以说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应该各自进谏。

**古文:尚书左丞范缜起曰: 司徒谢朏本有虚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治实,陛下弃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 **

现代文:尚书左丞范缜站起说: 司徒谢肶本来衹有虚名,陛下却这样提拔他,前任尚书令王亮很有料理实事的才能,陛下却如此废弃了他,这些是愚臣所不能知晓的。

**古文:高祖变色曰: 卿可更余言。 **

现代文:高祖脸色一变说: 卿可再说别的事。

古文:缜固执不已,高祖不悦。

现代文:范缜坚持己见,高祖很不高兴。

古文:御史中丞任昉因奏曰:臣闻息夫历诋,汉有正刑;白褒一奏,晋以明罚。

现代文:御史中丞任防趁机上奏道:臣听说息夫多次诋毁别人,汉朝有公正的法度制裁他;白褒一次上奏,晋朝用严明的刑罚惩处他。

古文:况乎附下讪上,毁誉自口者哉。

现代文:何况对于依附下边毁谤上面,诋毁赞誉随口而出的人呢。

**古文:风闻尚书左丞臣范缜,自晋安还,语人云: 我不诣余人,惟诣王亮;不饷余人,惟饷王亮。 **

现代文:我风闻尚书左丞臣范缜,从晋安回来,对别人说: 我不拜访其他人,衹拜访王亮;不款待其他人,衹款待王亮。

古文:辄收缜白从左右万休到台辨问,与风闻符同。

现代文:就拘捕范缜的白从左右万休到台审问,所供与风闻相符合。

古文:又今月十日,御饯梁州刺史臣珍国,宴私既洽,群臣并已谒退,时诏留侍中臣昂等十人,访以政道。

现代文:又本月十,皇帝为梁州刺史臣珍国饯行,宴会已经结束,群臣一起请求告退,当时皇帝命令留下侍中臣袁昂等十人,询问施政的方略。

古文:缜不答所问,而横议沸腾,遂贬裁司徒臣朏,褒举庶人王亮。

现代文:范缜不回答所问之事,却非常激烈地恣意议论,贬斥裁决司徒臣谢肋,赞扬举荐庶人王亮。

古文:臣于时预奉恩留,肩随并立,耳目所接,差非风闻。

现代文:我当时也列于奉恩留下的大臣中,追随同僚们一起立于堂上,耳闻目睹,风闻并没有错。

古文:窃寻王有游豫,亲御轩陛,义深推毂,情均《湛露》。

现代文:现今王又出行,亲自驾车到朝廷上,情意深挚荐举人才,人情遍布《湛露》。

古文:酒阑宴罢,当扆正立,记事在前,记言在后,轸早朝之念,深求瘼之情,而缜言不逊,妄陈褒贬,伤济济之风,缺侧席之望。

现代文:饮宴结束,面对屏风直立,记载事情之人在前面,记载言论之人在后面,深思早朝之念,探听民间疾苦,但莲缠出言不逊,随意陈述褒奖贬斥之辞,有伤美好的风范,缺乏谦恭的名望。

古文:不有严裁,宪准将颓,缜即主。

现代文:没有严厉的裁决,法令的准则将会衰败,范缜即是当事者。

古文:臣谨案:尚书左丞臣范缜,衣冠绪余,言行舛驳,夸谐里落,喧诟周行。

现代文:臣谨案:尚书左丞臣范缜,为衣冠之后,言行不一致,夸耀于乡里,在士宦的行列中大声诟骂。

古文:曲学谀闻,未知去代;弄口鸣舌,祇足饰非。

现代文:拘执于不通之学、谄媚地聆听,不知有所去除替代;搬弄口舌。衹足以文饰遇错。

古文:乃者,义师近次,缜丁罹艰棘,曾不呼门,墨縗景附,颇同先觉,实奉龙颜。

现代文:以往,仁义之师短期驻扎,茎垄遭遇亲丧,终不叫门,穿着黑色的丧服如影附身,舆事先认识觉察一样,实际是在敬奉皇帝。

古文:而今党协衅余,翻为矛楯,人而无恒,成兹奸詖。

现代文:现在朋辈问相互协调挑衅之余,反转为各种矛盾,人若不恒久,就会成为这种奸邪之辈。

古文:日者,饮至策勋,功微赏厚,出守名邦,入司管辖,苞篚罔遗,而假称折辕,衣裙所弊,谗激失所,许与疵废,廷辱民宗。

现代文:从前,庆功策勋,他功劳很小赏赐却很丰厚,外出主管名邦,入司管理统辖,搜刮的财物没有遣漏的,却假称清廉,衣裙可以遮蔽身体,毁谤他人的人很快会失去存身之处,招引非议人家的过失,认为应废黜不用,在朝廷上辱没民之宗师。

古文:自居枢宪,纠奏寂寞。

现代文:自从处于执行国家法令的地位,举奏却沉寂无声。

古文:顾望纵容,无至公之议;恶直丑正,有私讦之谈。

现代文:看见错误行为不加制止而任其发展,没有最公正的评论;丑恶正直之人,有私下攻击别人短处的言谈。

古文: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

现代文:应该依照法度,严肃地端正国家的制度法令。

古文: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缜所居官,辄勒外收付廷尉法狱治罪。

现代文:臣等参预议论,请求凭藉现有事情罢免茎垄所任官职,勒令另外拘押交付给廷尉法狱治罪。

古文:应诸连逮,委之狱官,以法制从事。

现代文:应把和范缜有牵连的人一同逮捕,把他们委托于处理诉讼的官吏,按照法令制度处置。

古文:缜位应黄纸,臣辄奉白简。

现代文:范缜的职位应用黄纸,臣敬奉弹劾奏章。

古文:诏闻可。

现代文:皇帝下诏传达许可。

古文:玺书诘缜曰: 亮少乏才能,无闻时辈,昔经冒入群英,相与岂薄,晚节谄事江祏,为吏部,末协附梅虫儿、茹法珍,遂执昏政。

现代文:诏书责问范缜说: 王亮年轻时缺乏才能,在当时的同辈中没有名声,过去冒入众多杰出的人才中,结交并且希望依附他们,晚年谄媚事奉江柘,任职吏部,最后帮助依附梅虫儿、茹法珍,就执掌昏乱的政治。

古文:比屋罹祸,尽家涂炭,四海沸腾,天下横溃,此谁之咎!食乱君之禄,不死于治世。

现代文:家家户户遭受祸乱,都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天下纷扰混乱,这是谁的罪责食乱君的俸禄,不死在治世。

古文:亮协固凶党,作威作福,靡衣玉食,女乐盈房,势危事逼,自相吞噬。

现代文:王亮协助稳固了凶恶的朋党,作威作福,衣食奢靡,美女音乐充盈房屋,形势危急事情逼迫,就互相吞并。

古文:建石首题,启靡请罪。

现代文:王亮在建业石头,首先署名于向梁武输诚之文书上,俯倒请罪。

古文:朕录其白旗之来,贳其既往之咎。

现代文:朕因其投降而来就录用了他,赦免了以往的罪过。

古文:亮反覆不忠,奸贿彰暴,有何可论!

现代文:王亮变化无常对王不忠,奸邪贪财明显地暴露出来,有什么可以争议,随便谈及的?

**古文:妄相谈述,具以状对。 **

现代文:全部根据陈述的回答。

古文:所诘十条,缜答支离而已。

现代文:责问的十条,范缜衹能散乱地答覆罢了。

古文:亮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

现代文:王亮因此隐居闭门,不与宾客交往。

古文:遭母忧,居丧尽礼。

现代文:他遭逢母亲亡故,服丧尽孝道。

古文:八年,诏起为秘书监,俄加通直散骑常侍,数日迁太常卿。

现代文:八年,皇帝下韶起用王亮为秘书监,不久加通直散骑常侍,几天后迁太常卿。

古文:九年,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

现代文:九年,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

古文:其年卒。

现代文:那一年王亮去世。

古文:诏赙钱三万,布五十匹。

现代文:皇帝下韶赠送办理丧事的钱币三万,布帛五千匹。

古文:谥曰炀子。

现代文:王亮的谧号叫炀子。

古文:张稷,字公乔,吴郡人也。父永,宋右光禄大夫。

现代文:重担字公卖,县题人。他的父亲亟丞,是塞朝右光禄大夫。

古文:稷所生母遘疾历时,稷始年十一,夜不解衣而养,永异之。

现代文:张稷的生母得病经历了四季,张扰当时才十一岁,夜襄衣不解带地侍养母亲,张丞认为很奇异。

古文:及母亡,毁瘠过人,杖而后起。

现代文:等到母亲去世,张稷因居丧过哀而极端瘦弱,超过了一般人,扶着拐杖才能起来。

**古文:性疏率,朗悟有才略,与族兄充、融、卷等俱知名,时称之曰: 充融卷稷,是为四张。 **

现代文:堡担性格粗略轻率,明达有才能,与同族兄弟强室、呈铁、亟鲞等都为世人所知,当时人们称他们: 充、融、卷、稷,造就是四张。

古文:起家著作佐郎,不拜,频居父母忧,六载庐于墓侧。

现代文:张稷起家著作佐郎,没有接受。他接连处理父母丧事,在坟墓旁边搭建小屋守丧六年。

古文:服除,为骠骑法曹行参军,迁外兵参军。

现代文:服丧完毕,噩噩担任骠骑法曹行参军,迁外兵参军。

古文:齐永明中,为剡县令,略不视事,多为山水游。

现代文:壹翘丞塱年间,至困担任垄岖令,很少到职处事,多为山水之游。

古文:会贼唐瑶作乱,稷率厉县人,保全县境。

现代文:适逢贼唐寓之叛乱。张稷率领勉励县裹的人民,保全了县境。

古文:入为太子洗马,大司马东曹掾,建安王友,大司马从事中郎。

现代文:他入朝为太子洗马,大司马东曹掾,建安王友,大司马从事中郎。

古文:武陵王渼为护军,转护军司马,寻为本州治中。

现代文:武陵王萧毕做护军,张稷转护军司马,不久为本州治中。

古文:明帝领牧,仍为别驾。

现代文:明帝兼任州牧,张稷仍担任别驾。

古文:时魏寇寿春,以稷为宁朔将军、军主,副尚书仆射沈文季镇豫州。

现代文:当时魏朝入侵犯寿春,任张稷为宁朔将军、军主,副尚书仆射沈文季镇守豫州。

古文:魏众称百万,围城累日,时经略处分,文季悉委稷焉。

现代文:魏朝兵多号称百万,围困城池好几天,当时策划处理,沈文季全部委托给了张稷。

古文:军退,迁平西司马、宁朔将军、南平内史。

现代文:魏军退去,张稷迁平西司马、宁朔将军、南平内史。

古文:魏又寇雍州,诏以本号都督荆、雍诸军事。

现代文:魏军又侵犯雍州,皇帝诏令用本号都督荆、雍诸军事。

古文:时雍州刺史曹虎度樊城岸,以稷知州事。

现代文:当时雍州刺史曹虎跨越樊城边界,任张稷为知州事。

古文:魏师退,稷还荆州,就拜黄门侍郎,复为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

现代文:魏军败退,张稷返回荆州,就拜黄门侍郎,又担任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

古文:郡犯私讳,改永宁为长宁。

现代文:郡名犯张稷父亲的讳,改永宁为长宁。

古文:寻迁司徒司马,加辅国将军。

现代文:不久张稷迁司徒司马,加辅国将军。

古文:及江州刺史陈显达举兵反,以本号镇历阳、南谯二郡太守,迁镇南长史、寻阳太守、辅国将军、行江州事。

现代文:等到江州刺史陈颢达率军谋反,张稷以本号镇历阳、南谯二郡太守,迁镇南长史、寻阳太守、辅国将军、行江州事。

古文:寻征还,为持节、辅国将军、都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

现代文:不久他被征召返回,担任持节、辅国将军、都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

古文:出次白下,仍迁都督南兗州诸军事、南兗州刺史。

现代文:出巡驻扎在白下,又迁都督南兖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古文:俄进督北徐、徐、兗、青、冀五州诸军事,将军并如故。

现代文:不久张稷进督北徐、徐、兖、青、冀五州诸军事,所任将军仍如从前。

古文:永元末,征为侍中,宿卫宫城。

现代文:永元末年,张稷被征召为侍中,在宫城中值宿警卫。

古文:义师至,兼卫尉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副王莹都督城内诸军事。

现代文:仁义之师到达,兼卫尉江淹逃亡,张稷兼卫尉,副王莹都督城内诸军事。

古文:时东昏淫虐,义师围城已久,城内思亡而莫有先发。

现代文:那时束昏侯淫乱暴虐,义师围城已经很久,城内的人们想逃跑但没有人先发起。

古文:北徐州刺史王珍国就稷谋之,乃使直阁张齐害东昏于含德殿。

现代文:北徐州刺史玉勇叁玺到强捏那裹和他谋划这件事情,就派遣直合张齐在含德殿杀害了东昏侯。

古文:稷召尚书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谓曰: 昔桀有昏德,鼎迁于殷;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现代文:张稷召请尚书右仆射王亮等人在殿前西钟下列坐,说: 从前桀有昏愤之德行,鼎迁到殷;商纣残暴肆虐,鼎迁到周。

**古文:今独夫自绝于天,四海已归圣主,斯实微子去殷之时,项伯归汉之日,可不勉哉! **

现代文:现在众叛亲离之人自己隔绝于天下,四海之地已归圣主,这是微子离开殷的时候,项伯归附漠的日子,可以不努力吗。

古文:乃遣国子博士范云、舍人裴长穆等使石头城诣高祖,高祖以稷为侍中、左卫将军。

现代文:就派遣国子博士茎雪、舍入冬垦垄等出使互玺垣拜诣产担,蛊担把弓鼹任为侍中、左卫将军。

古文:高祖总百揆,迁大司马左司马。

现代文:高祖总管各项事务,张运迁大司马左司马。

古文:梁台建,为散骑常侍、中书令。

现代文:凿初台建立,他担任散骑常侍、中书令。

古文:高祖受禅,以功封江安县侯,邑一千户。

现代文:高祖接受禅让,按照功劳封张稷为江安县侯,封邑一千户。

古文:又为侍中、国子祭酒,领骁骑将军,迁护军将军、扬州大中正,以事免。

现代文:他又担任侍中、国子祭酒,领骁骑将军,迁护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因事被罢免。

古文:寻为度支尚书、前将军、太子右卫率,又以公事免。

现代文:不久张稷担任度支尚书、前将军、太子右街率,又因公务被罢免。

古文:俄为祠部尚书,转散骑常侍、都官尚书、扬州大中正,以本职知领军事。

现代文:不久任祠部尚书,转散骑常侍、都官尚书、扬州大中正,用本来职务知领军事。

古文:寻迁领军将军,中正、侯如故。

现代文:旋即张稷迁领军将军,中正、侯跟原来一样。

古文:时魏寇青州,诏假节、行州事。

现代文:当时魏军侵犯青州,韶张稷假节、行州事。

古文:会魏军退,仍出为散骑常侍、将军,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

现代文:适逢魏军退去,他就外出做散骑常侍、将军、吴兴太守,俸禄为中二千石。

古文: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

现代文:张稷到任慰问前朝旧臣,举荐他们的子孙,给他们安置重要的职位,政事称得上宽容仁爱。

古文:进号云麾将军,征尚书左仆射。

现代文:给张稷进号云麾将军,征任尚书左仆射。

古文:舆驾将欲如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

现代文:帝驾想到张稷的府宅,因为酷暑没有去,就留幸仆射省,过去帝王亲临所供器具都报谢给了太官馔直,皇帝认为张稷清贫,亲自书写韶书不接受。

古文: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青、冀二州诸军事、安北将军、青、冀二州刺史。

现代文:张稷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青冀二州诸军事、安北将军、青冀二州刺史。

古文:会魏寇朐山,诏稷权顿六里,都督众军。

现代文:适逢魏军侵犯朐山,诏令张稷姑且屯驻六里,都督各路军队。

古文:还,进号镇北将军。

现代文:返回后,他进号镇北将军。

古文:初郁洲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

现代文:当初郁洲和边境相接,人民的风俗是多与魏朝人互市。

古文:及朐山叛,或与魏通,既不自安矣;且稷宽弛无防,僚吏颇侵渔之。

现代文:等到朐山叛乱,有人与魏人勾结,自己已经不能安心了;并且张稷放松没有防备,官吏们都侵夺百姓。

古文:州人徐道角等夜袭州城,害稷,时年六十三。

现代文:州人徐道角等夜间侵袭州城,杀害了张稷,时年六十三岁。

古文:有司奏削爵土。

现代文:有司上奏削夺了他的爵位和封地。

古文:稷性烈亮,善与人交。

现代文:张稷性格刚烈直率,喜欢和人们交往。

古文:历官无蓄聚,俸禄皆颁之亲故,家无余财。

现代文:历任官职却无积蓄,俸禄都颁发给了亲戚故旧,家裹没有多余的财产。

古文:初去吴兴郡,以仆射征,道由吴乡,候稷者满水陆。

现代文:当初张稷离开吴兴郡,以仆射的身份被征召,从吴取道,等候张稷的乡人们挤满了水路和陆路。

古文:稷单装径还京师,人莫之识,其率素如此。

现代文:张稷简单装束径直回到京城,人们没有认出来,他就是这样的直率朴素。

古文:稷长女楚瑗,适会稽孔氏,无子归宗。

现代文:张稷的长女楚瑗,出嫁给会稽孔氏,因没有孩子回归母家。

古文:至稷见害,女以身蔽刃,先父卒。

现代文:等到张稷被害,她用身体遮挡利刃,先于父亲而死。

古文:稷子嵊,别有传。

现代文:张稷的儿子张嵊,另有列传。

古文:卷字令远,稷从兄也。

现代文:张卷字令速,是张稷的堂兄。

古文:少以知理著称,能清言,仕至都官尚书,天监初卒。

现代文:年轻时以知晓事理而出名,能清谈,官至都官尚书,天监初年死去。

古文:王莹,字奉光,琅邪临沂人也。

现代文:王莹字奉光,是琅邪临沂人。

古文:父懋,光禄大夫、南乡僖侯。

现代文:他的父亲王懋,是光禄大夫、南乡僖侯。

古文:莹选尚宋临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抚军功曹,散骑侍郎,司徒左西属。

现代文:王莹选配了宋朝的临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多次迁升为太子舍人,抚军功曹,散骑侍郎,司徒左西属。

古文:齐高帝为骠骑将军,引为从事中郎。

现代文:齐高帝任骠骑将军时,王莹被举荐为从事中郎。

古文:顷之,出为义兴太守,代谢超宗。

现代文:不久,王莹出任义兴太守,代替谢超宗。

古文: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

现代文:超宗离开郡,舆王莹相互憎恨仇视,回去以后,向王懋离间王莹。

古文:懋言之于朝廷,以莹供养不足,坐失郡废弃。

现代文:王懋向朝廷禀告,说王莹供养父母不足,由此失去郡职而被弃置不用。

古文:久之,为前军谘议参军,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未拜,丁母忧。

现代文:很久以后,王莹担任前军谘议参军,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没有拜受,因为遭遇母亲丧事。

古文:服阕,为给事黄门郎,出为宣城太守,迁为骠骑长史。

现代文:守丧期满除服,王莹做给事黄门郎,出为宣城太守,迁骠骑长史。

古文:复为黄门侍郎、司马、太子中庶子,仍迁侍中,父忧去职。

现代文:又担任黄门侍郎、司马、太子中庶子,仍迁侍中,父亲去世离开了职位。

古文:服阕,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又为冠军将军、东阳太守。

现代文:王莹守丧期满除服,又担任侍中,领射声校尉,又做冠军将军、东阳太守。

古文:居郡有惠政,迁吴兴太守。

现代文:王莹在郡襄有仁政,迁吴兴太守。

古文:明帝勤忧庶政,莹频处二郡,皆有能名。甚见褒美。

现代文:明帝忧虑各种政务,王莹接连居处二郡,都有能够胜任的名声,很被嘉奖赞美。

古文:还为太子詹事、中领军。

现代文:他回朝后担任太子詹事、中领军。

古文:永元初,政由群小,莹守职而不能有所是非。

现代文:永元初年,政事由众小人统管,王莹忠于职守却不能有所褒贬评论。

古文:莹从弟亮既当朝,于莹素虽不善,时欲引与同事。

现代文:王莹的堂弟王亮执掌朝政后,对王莹平素虽不友好,但也常常想把他引荐作为共事的人。

古文:迁尚书左仆射,未拜。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

现代文:王莹迁尚书左仆射,未拜,适逢护军崔慧景从京推奉江夏王来讨伐,王莹假节,率领众军在湖头抵抗慧景。夜裹被慧景袭击,军队溃散,王莹跳入水中,抓着木片逃入乐游,因而能够返回台城。

古文:慧景败,还居领军府。

现代文:崔慧景战败,王莹回朝居于领军府。

古文:义师至,复假节,都督宫城诸军事。

现代文:仁义之师到达,他又假节,都督宫城诸军事。

古文:建康平,高祖为相国,引莹为左长史,加冠军将军,奉法驾迎和帝于江陵。

现代文:建康平定,高祖为相国,举荐王莹为左长史,加冠军将军,奉送法驾到江陵迎接和帝。

古文:帝至南州,逊位于别宫。

现代文:和帝到南州,让位于正式寝宫以外的宫室。

古文:高祖践阼,迁侍中、抚军将军,封建城县公,邑千户。

现代文:高祖即位,王莹迁侍中、抚军将军,封建城县公,食邑千户。

古文:寻迁尚书左仆射,侍中、抚军如故。

现代文:不久迁尚书左仆射,侍中、抚军还跟原来一样。

古文:顷之,为护军将军,复迁散骑常侍、中军将军、丹阳尹。

现代文:旋即,王莹任护军将军,又迁散骑常侍、中军将军、丹阳尹。

古文:视事三年,迁侍中、光禄大夫,领左卫将军。

现代文:王莹就职治事三年,迁侍中、光禄大夫,领左卫将军。

古文:俄迁尚书令、云麾将军,侍中如故。

现代文:不久迁尚书令、云麾将军,侍中还与从前一样。

古文:累进号左中权将军,给鼓吹一部。

现代文:他多次进号左中权将军,给鼓吹一部。

古文:莹性清慎,居官恭恪,高祖深重之。

现代文:王莹性格清高慎重,任职恭敬谨慎,高祖很器重他。

古文:天监十五年,迁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侍中如故。

现代文:天监十五年,王莹迁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侍中还如以前。

古文:莹将拜,印工铸其印,六铸而龟六毁,既成,颈空不实,补而用之。

现代文:王莹将要受职,铸印的工匠铸造他的印,铸造六次,龟六次都毁坏了,完成以后,龟颈空虚没有充实,填补来使用它。

古文:居职六日,暴疾卒。

现代文:王莹任职六天,突然发病而亡。

古文: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现代文:追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古文: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孔子称 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

现代文:陈吏部尚书姚察说:孔子声称 殷有三位具有仁德的人,微子离开了,箕子成为奴隶,比干因规谏而死 。

古文:王亮之居乱世,势位见矣。

现代文:王亮处于乱世,权势地位都显示了出来。

古文: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

现代文:他对于取舍之宜,和三位有仁德的人有什么不同?

古文:及奉兴王,蒙宽政,为佐命,固将愧于心。

现代文:等到拥戴使王成功,承蒙宽容的政治,成为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本来将会在心裹感到惭愧。

古文:乃自取废败,非不幸也。

现代文:他白取废弃败亡,不算不幸。

**古文:《易》曰: 非所据而据之,身必危。 **

现代文:《易经》说: 不是自己能够有的却占有了它,一定会招致危险。

古文: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惜哉!

现代文:王亮的行为举止,就是失去了他的所据。可惜啊!

古文:张稷因机制变,亦其时也。

现代文:张稷随顺形势应变,也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古文:王莹印章六毁,岂神之害盈乎?

现代文:王莹铸造印章六次都毁坏了,难道是神灵也嫉恨盈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