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古文:经云: 夫孝,德之本也。 **

现代文:经书中说: 孝是德的根本。

古文:此生民之为大,有国之所先欤!

现代文:孝道对于百姓是重大的事情,作为君王是首先应当办好的事情啊!

古文:高祖创业开基,饬躬化俗,浇弊之风以革,孝治之术斯著。

现代文:高祖开创帝业,身体力行以德化俗,浮薄败坏的风气得以改变,以孝治国的治道得以彰显。

古文:每发丝纶,远加旌表。

现代文:每次颁发诏书,对遵从孝道的人都多加表彰。

古文:而淳和比屋,罕要诡俗之誉,潜晦成风,俯列逾群之迹,彰于视听,盖无几焉。

现代文:而家家仁厚平和,却很少有人追求欺世的荣誉;隐藏自己才能、不使外露已经成为风气,人人都隐藏住自己超过众人的业绩。

古文:今采缀以备遗逸云尔。

现代文:因此被人们看见、听到的,已经不多了。

古文:滕昙恭,豫章南昌人也。

现代文:现在搜集他们的事迹以便使遣佚之事得以完备。滕昙恭,豫章南昌人。

古文: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

现代文:他五岁的时候,母亲杨氏患上热病,想吃寒瓜,当地却不出产,滕昙恭到处访求也找不到,内心悲伤,非常痛苦。

古文:俄值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

现代文:不久滕昙恭遇上一个僧人,僧人间他痛苦悲伤的缘故,滕昙恭把情况全都告诉僧人。

**古文:桑门曰: 我有两瓜,分一相遗。 **

现代文:僧人说: 我有两枚寒瓜,分送一枚给你。

古文:昙恭拜谢,因捧瓜还,以荐其母。

现代文:滕昙恭拜谢僧人后,就捧着瓜回家,把瓜进呈给母亲。

古文:举室惊异。

现代文:全家都非常惊奇。

古文:寻访桑门,莫知所在。

现代文:大家到处寻访僧人,没有人知道僧人在什么地方。

古文:及父母卒,昙恭水浆不入口者旬日,感恸呕血,绝而复苏。

现代文:父母去世之后,滕昙恭有十天左右不吃饭饮水,伤心痛哭以致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

古文:隆冬不著茧絮,蔬食终身。

现代文:滕昙恭隆冬季节不穿棉衣,终生衹食用蔬食。

古文:每至忌日,思慕不自堪,昼夜哀恸。

现代文:每逢父母去世的忌日,思念之情不能忍受,昼夜都伤心痛哭。

古文:其门外有冬生树二株,时忽有神光自树而起,俄见佛像及夹侍之仪,容光显著,自门而入。昙恭家人大小,咸共礼拜,久之乃灭,远近道俗咸传之。

现代文:滕昙恭的家门外有两株冬生树,当时忽然从树上冒出一股神光,不久就显现佛的形象和两旁护侍的仪仗,容貌神采清清楚楚,他们从大门走进滕昙恭的家,滕家大大小小,都向佛行礼膜拜,佛的形象很久才消失,远近僧人百姓都传道造事。

古文:太守王僧度引昙恭为功曹,固辞不就。

现代文:太守王僧虔荐举滕昙恭任功曹,滕昙恭坚决拒绝不肯上任。

古文:王俭时随僧度在郡,号为滕曾子。

现代文:王俭当时跟随王僧虔在郡中,他称滕昙恭为滕曾子。

古文:天监元年,陆琏奉使巡行风俗,表言其状。昙恭有子三人,皆有行业。

现代文:天监元年,陆琏奉命为使者,巡视各地,了解风俗民情,他上表呈奏滕昙恭的孝行及对神佛的感应。滕昙恭有三个儿子,三人都有德行,有业绩。

古文:时有徐普济者,长沙临湘人。

现代文:当时还有个徐普济,长沙临湘人。

古文:居丧未及葬,而邻家火起,延及其舍,普济号恸伏棺上,以身蔽火。

现代文:他正在守丧,棺柩还未下葬,而邻家发生火灾,火势延及他家房舍,徐普济号呼痛哭,伏在棺柩上,想用自己的身体遮蔽火势。

古文:邻人往救之,焚炙已闷绝,累日方苏。

现代文:邻人去把他救出来,他被烧烤得已经昏迷过去,很多天才苏醒。

古文:宣城宛陵有女子与母同床寝,母为猛虎所搏,女号叫拿虎,虎毛尽落,行十数里,虎乃弃之。女抱母还,犹有气,经时乃绝。

现代文:宣城宛陵有个女孩与母亲同床而睡,母亲被虎抓去,女孩号叫着抓住虎,虎毛全都被她抓落了,这样跑了十几里,虎才把女孩的母亲丢下来,女孩抱着母亲回家,母亲还有气息,遇了一个时辰才断气。

古文:太守萧琛赙焉,表言其状。有诏旌其门闾。

现代文:太守萧琛赠送财物给她家帮助治丧;还上表呈奏这一情况,皇上下韶旌表其门闾。

古文:沈崇傃,字思整,吴兴武康人也。

现代文:沈崇愫字思整,吴兴武康人。

古文:父怀明,宋兗州刺史。

现代文:沈崇愫之父沈怀明,宋时任兖州刺史。

古文:崇傃六岁丁父忧,哭踊过礼。

现代文:沈崇愫六岁之时居父丧,丧礼时行哭踊礼都超过常礼。

古文:及长,佣书以养母焉。

现代文:到成年以后,给人做文抄之事以供养母亲。

古文:齐建武初,起家为奉朝请。

现代文:齐建武初年,沈崇愫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奉朝请。

古文:永元末,迁司徒行参军。

现代文:永元末年,迁任司徒行参军。

古文:天监初,为前军鄱阳王参军事。

现代文:天监初年,任前军鄱阳王参军事。

古文:三年,太守柳恽辟为主簿。

现代文:天监三年,太守柳惮征召沈崇傣为主簿。

古文:崇傃从恽到郡,还迎其母,母卒。

现代文:沈崇愫跟随柳惮到郡城后,回家接母亲,母亲去世了。

古文:崇傃以不及侍疾,将欲致死,水浆不入口,昼夜号哭,旬日殆将绝气。

现代文:沈崇愫因为自己没有赶上侍奉病中的母亲,想要用死来表达自己的孝心,水米不入口,昼夜号呼痛哭十多天,差不多将要气绝身亡了。

**古文:兄弟谓之曰: 殡葬未申,遽自毁灭,非全孝之道也。 **

现代文:兄弟们对他说: 殡葬之礼还未进行,突然这么快地毁伤自己,不是全心全意尽孝之道。

古文:崇傃之瘗所,不避雨雪,倚坟哀恸。

现代文:沈崇愫于是到母亲埋葬的地方,不论下雨下雪,都伏在坟上哀伤痛哭。

古文:每夜恒有猛兽来望之,有声状如叹息者。

现代文:每夜常有猛兽来远远地看着他,发出好像叹息一样的声音。

古文:家贫无以迁窆,乃行乞经年,始获葬焉。

现代文:沈崇愫因为家中贫穷,无力迁葬,于是向人乞讨,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以给母亲改葬。

古文:既而庐于墓侧,自以初行丧礼不备,复以葬后更治服三年。

现代文:不久沈崇僳在母亲墓侧搭了座草棚,自己认为当初举行的丧礼礼仪不完备,又在改葬后再守孝三年。

古文:久食麦屑,不啖盐酢,坐卧于单荐,因虚肿不能起。

现代文:很长时间都衹吃麦屑,不吃盐和醋,坐卧都在草垫上,因此全身浮肿,不能行动。

古文:郡县举其至孝。

现代文:郡县呈报他这种极尽孝道的操行。

古文:高祖闻,即遣中书舍人慰勉之,乃下诏曰: 前军沈崇傃,少有志行,居丧逾礼。

现代文:高祖听到这情况,就派遣中书舍人安慰勉励他。于是下诏说: 前军参军事沈崇愫,从小有志气,有操守,居丧期间,哀痛超过常礼。

古文:斋制不终,未得大葬,自以行乞淹年,哀典多阙,方欲以永慕之晨,更为再期之始。

现代文:为母亲守丧未满,未能举行隆重葬礼,自认为多年行乞,守丧的礼仪多有欠缺,正想用长久思念亲人的日子,再作为第二次守丧的起始。

古文:虽即情可矜,礼有明断。

现代文:虽然这种情义值得同情,但礼中已有明确的规定。

古文:可便令除释,擢补太子洗马。

现代文:应当当即叫他除去丧服,提拔补任太子洗马之职。

**古文:旌彼门闾,敦兹风教。 **

现代文:旌表其门板,以勉励这种风俗教养。

古文:崇傃奉诏释服,而涕泣如居丧,固辞不受官,苦自陈让,经年乃得为永宁令。

现代文:沈崇傣遵从韶命除去丧服,但是哀痛哭泣如同还在居丧,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苦苦地陈情推让,一年后才得以任永宁令。

古文:自以禄不及养,怛恨愈甚,哀思不自堪,至县卒,时年三十九。

现代文:自认为得到俸禄不能奉养双亲,想到这些就更加悲伤,哀痛之情自己不能承受,到永宁县就去世了,死时三十九岁。

古文:荀匠,字文师,颍阴人,晋太保勖九世孙也。

现代文:荀匠字文师,颖阴人,他是晋太保荀勖的第九代子孙。

古文:祖琼,年十五,复父仇于成都市,以孝闻。

现代文:荀匠的祖父荀琼,十五岁时就在成都集市上为父报仇,因此以孝出名。

古文:宋元嘉末,渡淮赴武陵王义,为元凶追兵所杀,赠员外散骑侍郎。

现代文:宋元嘉末年,荀匠渡江赶赴武陵王处参加义军,被元凶追兵杀害,朝廷追赠他为员外散骑侍郎。

古文:父法超,齐中兴末为安复令,卒于官。

现代文:荀匠之父荀法超,齐中兴末年任安复令,在任职时去世。

古文:凶问至,匠号恸气绝,身体皆冷,至夜乃苏。

现代文:凶讯传到荀家,荀匠号呼痛哭,昏绝过去,全身冰凉,到夜晚才苏醒。

古文:既而奔丧,每宿江渚,商旅皆不忍闻其哭声。

现代文:不久荀匠奔丧,每次住宿在江边,来来往往的商旅都不忍心听到他哀痛的哭声。

古文:服未阕,兄斐起家为郁林太守,征俚贼,为流矢所中,死于阵。

现代文:服丧未满,荀匠之兄荀斐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郁林太守,在征讨俚贼时,被流箭射中,死在战阵中。

古文:丧还,匠迎于豫章,望舟投水,傍人赴救,仅而得全。

现代文:丧柩送回来时,荀匠到豫章迎接远远望见装运灵柩的船就跳下水去,两旁的人赶去援救,勉强把他救起来。

古文:既至,家贫不得时葬。居父忧并兄服,历四年不出庐户。

现代文:丧柩到家后,因为家中贫穷不能按时下葬,他为父兄服丧,经历四年不迈出守丧草房的门。

古文:自括发后,不复栉沐,发皆秃落。

现代文:从开始守丧之后,荀匠不再梳发洗发,头发全都脱落。

古文:哭无时,声尽则系之以泣,目眦皆烂,形体枯悴,皮骨裁连,虽家人不复识。

现代文:他哀哭没有定时,声音嘶哑了就无声哭泣,眼眶全都烂了,形体枯槁憔悴,瘦得皮包骨头,即使是家裹人也不再认得出他。

古文:郡县以状言,高祖诏遣中书舍人为其除服,擢为豫章王国左常侍。

现代文:郡县把这情况向朝廷启奏,高祖下韶派中书舍人为他除去丧服,擢拔他为豫章王国左常侍。

古文:匠虽即吉,毁悴逾甚。

现代文:荀匠虽然除去丧服,但哀毁憔悴却更加厉害。

古文:外祖孙谦诫之曰: 主上以孝治天下,汝行过古人,故发明诏,擢汝此职。

现代文:他的外祖父孙谦告诚他说: 皇上以孝道治理天下,你的行为超过古人,所以颁发诏令除服,擢升你任这个职务。

**古文:非唯君父之命难拒,故亦扬名后世,所显岂独汝身哉! **

现代文:不衹是君父之命不可抗拒,一定也可扬名后世,显扬的岂祇是你一个人的名声啊!

古文:匠于是乃拜。

现代文:荀匠于是才接受官职。

古文:竟以毁卒于家,时年二十一。

现代文:最终竟然因为悲哀损伤身体死在家中。死时二十一岁。

古文: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人也。

现代文: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人。

古文:父易,司徒主簿,征不至,有高名。

现代文:庾黔娄之父庾易,被征召为司徒主簿,他不肯就职,因此有盛名。

古文: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

现代文:庾黔娄从小好学,常与人一起论述、吟诵《孝经》,未曾在人前因对答不上而羞愧脸红,南阳高士刘虬、宗测认为他是奇才而大加赞叹。

古文:起家本州主簿,迁平西行参军。

现代文:庾黔娄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本州主簿,迁任平西行参军。

古文:出为编令,治有异绩。

现代文:又出为编县县令,治理该县有特殊的业绩。

古文:先是,县境多虎暴。黔娄至,虎皆渡往临沮界,当时以为仁化所感。

现代文:在座墨远任县令以前,县境内多出现虎伤人畜的事,庾黔娄到任之后,虎都渡河到临沮县境去了,当时人们认为这是被仁义之风感化所致。

古文: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

现代文:齐永元初年,庾黔娄被授为孱陵县县令,到县不满十天,庾黔娄在家患病,黔娄忽然感到心惊,全身流汗,他当天就弃官回家,家裹人对他突然回来都感到吃惊。

**古文:时易疾始二日,医云: 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 **

现代文:当时庾易患病才两天,医生说: 想要知道病人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剧,衹要尝尝粪便是苦还是甜。

古文: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

现代文:庾易泻痢,庾黔娄就取的粪便来尝,粪味变得甜滑,他的内心就更加忧愁痛苦。

古文: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

现代文:到晚上,庾黔娄常常向着北极星叩头祷请,请求用自己的生命来替代父亲。

**古文:俄闻空中有声曰: 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 **

现代文:不久听到空中有声音说: 庾征君寿命已尽,不能再延长,你的诚心祈祷已让天神知道,衹能把庾丰君的生命延长到月底。

古文: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庐于冢侧。

现代文:到月底庾易病故,庾黔娄居丧期间,哀痛的举止超过常礼,他在墓侧搭草庐,住在草庐中守丧。

古文: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胄手书敦譬,黔娄固辞。

现代文:和帝登上帝位,将要起用正在服丧的庾黔娄,镇军萧颖胄亲笔写信规劝开导他,庾黔娄坚决拒绝。

古文: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

现代文:服丧期满,庾黔娄被授为西台尚书仪曹郎。

古文:梁台建,邓元起为益州刺史,表黔娄为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现代文:梁王台府建立后,邓元起任益州刺史,他上表启奏以庾黔娄任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古文:及成都平,城中珍宝山积,元起悉分与僚佐,惟黔娄一无所取。

现代文:成都平定以后,城中珍宝堆得像山那样高,邓元起把珍宝全都分给自己的僚属部下,衹有庾黔娄一无所取。

**古文: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 长史何独尔为! **

现代文:邓元起对他不合群的行为感到不舒服,就严厉地说: 庾长史为什么一个人造样做?

古文: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现代文:庾黔娄为了表示不违逆邓元起的命令,就请求分给自己敷箱书。

古文:寻除蜀郡太守,在职清素,百姓便之。

现代文:不久,庾黔娄被授为蜀郡太守,在职期间,他清正廉洁,百姓称便。

古文:元起死于蜀,部曲皆散,黔娄身营殡殓,携持丧柩归乡里。

现代文:邓元起在蜀地死后,他的部下都离散而去,庾黔娄亲自为他营办殡殓之事,并且护送他的丧柩回归家乡。

古文:还为尚书金部郎,迁中军表记室参军。

现代文:庾黔娄回京后任尚书金部郎,迁任中军表记室参军。

古文:东宫建,以本官侍皇太子读,甚见知重,诏与太子中庶子殷钧、中舍人到洽、国子博士明山宾等,递日为太子讲《五经》义。

现代文:太子东宫建立之后,庾黔娄以本来的官职为皇太子侍读,很受器重,皇上下韶庾黔娄舆太子中庶子殷钩、中舍人到洽、国子博士明山宾等人,按次序轮流每天为皇太子讲解《五经》经义。

古文:迁散骑侍郎、荆州大中正。

现代文:庾黔娄迁任散骑侍郎、荆州大中正。

古文:卒,时年四十六。

现代文:他四十六岁时死去。

古文: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也。世居襄阳。

现代文:吉酚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他家世代居住在襄阳。

古文:翂幼有孝性。

现代文:吉酚幼年就很有孝心。

古文: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入口,殆将灭性,亲党异之。

现代文:十一岁的时候,遭逢生母去世,吉酚守丧时水米不入,几乎将要因哀痛而毁掉生命,亲族对他的孝性都感到奇异。

古文: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现代文:天监初年,吉朌之父任吴兴原乡令,因被奸诈的官吏诬陷,被逮捕交给廷尉审问。

古文: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

现代文:吉酚当时十五岁,他站在通衢大道上号呼哭泣,祈求公卿大臣为其父伸冤,见到这种情景的行人,都为他掉下了眼泪。

古文: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现代文:吉酚之父从道理上看是清白无辜的,但他以被官吏审讯为耻,因此凭空承担了罪遇,定罪将要被判死刑。

古文: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现代文:吉酚于是赶去朝堂之外敲打为百姓申诉冤情所设的登闻鼓,请求代替父亲去死。

**古文:高祖异之,敕廷尉卿蔡法度曰: 吉翂请死赎父,义诚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卿可严加胁诱,取其款实。 **

现代文:高祖对逭事感到奇怪,命令廷尉卿蔡法度说: 吉酚自己请求一死,以赎回父亲之命,这种情义虽然可嘉,但他衹是个幼小的孩童,未必能够自己想出这个主意,你可以严厉逼迫,诱使他说出实情。

古文:法度受敕还寺,盛陈徽缠,备列官司,厉色问翂曰: 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便应伏法。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

现代文:蔡法度接受高祖的命令回到自己官府,把刑具全都摆出来,让手下官吏也全都站列在大堂上,然后声色俱厉地问吉酚说: 你请求代替父亲去死,皇上下命令已经答应了你,你就应当依法处以死刑;但是刀锯加在身上,非常痛苦,你真的能去死吗况且你是一个小孩子,内心想不到这种主意,一定是被别人教唆。

古文:姓名是谁,可具列答。

现代文:教唆人姓甚名谁,应当一一回答。

**古文:若有悔异,亦相听许。 **

现代文:你自己假如后悔而改变主意,我也听从你。

古文:翂对曰: 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

现代文:吉酚回答说: 我这个囚犯虽然幼小无知,难道不知道死是令人害怕的事情?

古文: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

现代文:衹不过我的弟弟们年纪幼小,衹有我算是年纪大一些,不忍看见父亲遭受极刑,自己苟活下去,所以内心作出决断,把自己的想法向上报告,恳求皇帝。

古文: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邪!

现代文:现在想要殉身救父,弃骨黄泉之下,遣不是小事情,怎么会受人教唆呢!

**古文: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 **

现代文:皇上英明,下韶书准许我代替父亲去死,对我来说这和准许我登天作仙人没有什么两样,哪会反悔变心?

古文: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

现代文:蔡法度知道吉册有代父受死的至诚之心,不能用强力让他屈服,于是改用和颜悦色劝诱吉酚说: 皇上知道令尊无罪,不久将要宽恕释放。

**古文: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

现代文:看你神智聪明,仪表秀美,算得上是个出色的孩童,现在假若改变你原来的话,有幸父子一同得到救助,为什么要在这少壮之年,苦苦寻求受刑之苦?

古文:翂对曰: 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

现代文:吉酚回答说: 凡是鱼族蝼蚁,还爱惜自己的生命,何况是人,哪裹愿意粉身碎骨。

古文:但囚父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

现代文:衹是因为我父亲身上负有极大的罪名,必须依法行刑,所以想着自己去死,希望延长父亲的生命。

**古文: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情殚意极,无言复对。 **

现代文:现在我闭上眼睛伸长脖子,等待杀头,陈尸示众,我的情意已全部表达出来,无话再说了。

古文: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

现代文:吉酚刚刚被囚禁的时候,狱吏依法给他全加上脚缭手铐,蔡法度怜悯他,命令狱吏除去他的镰铐,令他戴上一件小的刑具。

**古文:翂弗听,曰: 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 **

现代文:吉酚不肯依从,他说: 吉酚请求代父去死,就是定死罪的囚犯。死囚的刑具,衹应当加重,哪能减轻呢?

古文:竟不脱械。

现代文:最终不肯除去镣铐。

古文:法度具以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现代文:蔡法度把全部情况向高祖启奏,高祖于是宽宥了吉酚之父。

古文: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请乡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之选。

现代文:丹阳尹王志访求吉酚在廷尉的全部过程,并且请吉酚在丹阳住下,想在第二年年初,作为孝道笃厚的优秀人物向朝廷举荐。

古文:翂曰: 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

现代文:吉酚说: 王尹真可怪啊,怎么把我吉酚估计得逭么浅薄啊!

**古文: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若翂有靦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辱! **

现代文:父亲受辱,儿子就该去死,道义本应如此;假如我厚着面孔,不知羞愧,去接受王尹的举荐,那就是藉着父亲博取名声,遣耻辱是多大啊。

古文:拒之而止。

现代文:吉酚拒绝了王志的要求。

古文: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

现代文:吉酚十七岁时,应征召为本州主簿。

古文:出监万年县,摄官期月,风化大行。

现代文:出监万年县,代理县令一年,教化感动百姓,仁义之风盛行。

古文:自雍还至郢,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

现代文:吉酚从雍回到郢,湘州刺史柳忱又召吉酚为主簿。

古文: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荐翂,以为孝行纯至,明通《易》、《老》。

现代文:后来吉册同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等人联名荐举吉酚,认为他孝行笃厚真诚,精通《易》、老子》。

古文:敕付太常旌举。

现代文:皇上下令太常表彰举荐。

古文: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后因发而卒。

现代文:当初,吉酚因为父亲被诬为有罪,因而患下心悸病,后来因心悸病发作而去世。

古文:甄恬,字彦约,中山无极人也,世居江陵。

现代文:甄恬字彦约,中山无极人,世代居住在江陵。

古文:祖钦之,长宁令。

现代文:甄恬祖父甄钦之,任长宁令。

古文:父标之,州从事。

现代文:父亲甄标之,任州从事。

古文:恬数岁丧父,哀感有若成人。

现代文:甄恬还衹几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哀伤痛苦如同成年人。

古文:家人矜其小,以肉汁和饭饲之,恬不肯食。

现代文:家中人哀怜他年纪幼小,用肉汤拌饭给他吃,甄恬不肯吃。

古文:年八岁,问其母,恨生不识父,遂悲泣累日,忽若有见,言其形貌,则其父也,时以为孝感。

现代文:他八岁的时候,向母亲问起自己的生父,因为不记得父亲形象而遗憾,于是悲伤地哭了好几天,突然间好像见到了什么人,说起这个人的形貌,正是他的父亲,当时人都认为这是孝心感动了神灵。

古文:家贫,养母常得珍羞。

现代文:他家中贫穷,但供养母亲却常用珍美的菜肴。

古文:及居丧,庐于墓侧,恒有鸟玄黄杂色,集于庐树,恬哭则鸣,哭止则止。

现代文:到守丧的时候,墅区在墓旁搭了一座草庐,常常有玄黄杂色鸟聚集在草庐旁的树上。甄恬哭泣时鸟儿就呜叫,哭声止住鸟叫声也就停止。

古文:又有白雀栖宿其庐。

现代文:又有白雀栖息在他的草庐上。

古文:州将始兴王憺表其行状。

现代文:州将始兴王萧儋上表启奏甄恬的德行和表现。

古文:诏曰: 朕虚己钦贤,寤寐盈想。诏彼群岳,务尽搜扬。

现代文:皇上下韶说: 我一心钦慕贤者,昼思梦想,下诏给四方大臣,务必尽力搜寻举荐表彰。

古文: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

现代文:甄恬的孝道特别突出,名声在家乡显扬,这对淳厚民风改变民俗,好处很多。

古文:牧守腾闻,义同亲览。

现代文:地方官把遣事呈奏,就像我亲眼所见。

**古文:可旌表室闾,加以爵位。 **

现代文:应当表彰他的全家,赠给他爵位。

古文:恬官至安南行参军。

现代文:甄恬任官至安南行参军。

古文:韩怀明,上党人也,客居荆州。

现代文:韩怀明,上党人人,客居荆州。

古文:年十岁,母患尸疰,每发辄危殆。

现代文:十岁时,韩怀明的母亲患上痨瘵病,每次发作往往都很危险。

**古文:怀明夜于星下稽颡祈祷,时寒甚切,忽闻香气,空中有人语曰: 童子母须臾永差,无劳自苦。 **

现代文:韩怀明夜晚在星空下叩头祈祷,当时非常寒冷,他突然闻到香气,空中有人对他说: 小孩子,你母亲身体一会儿就会永久康复,不用再自己愁苦了。

古文:未晓,而母豁然平复。

现代文:还未到天亮,他母亲的病体就已平复。

古文:乡里异之。

现代文:同乡人都对这事感到惊异。

古文:十五丧父,几至灭性,负土成坟,赠助无所受。

现代文:韩怀明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他守丧时悲痛异常,几乎到了毁弃生命的程度,他自己背土堆成坟,别人的赙赠和帮助都不接受。

古文:免丧,与乡人郭瑀俱师事南阳刘虬。

现代文:服丧期满之后,他和同乡人郭摩一起去拜南阳刘虬为师。

古文:虬尝一日废讲,独居涕泣。

现代文:刘虬曾有一天停止讲授,一个人独处,伤心流泪。

**古文:怀明窃问其故,虬家人答云: 是外祖亡日。 **

现代文:韩怀明暗暗向别人间起刘虬伤心独处的原因,刘虬家人回答说: 今天是先生外祖父逝世忌日。

古文:时虬母亦亡矣。

现代文:当时刘虬之母也已亡故了。

古文:怀明闻之,即日罢学,还家就养。

现代文:韩怀明听到这事,当天就停止学习,回家奉养母亲。

**古文:虬叹曰: 韩生无虞丘之恨矣。 **

现代文:刘虬感叹地说: 韩生没有丘吾子那种未能侍养父母的遗憾了。

古文:家贫,常肆力以供甘脆,嬉怡膝下,朝夕不离母侧。

现代文:韩怀明家中贫穷,常常尽力供给母亲美味佳肴,常常在母亲身旁嬉笑,使她快乐,整天不离开母亲身旁。

古文:母年九十一,以寿终,怀明水浆不入口一旬,号哭不绝声。

现代文:母亲九十一岁时,高寿而去世,韩怀明十天水米不入,不停地号呼痛哭。

古文:有双白鸠巢其庐上,字乳驯狎,若家禽焉,服释乃去。

现代文:有一对白鸠在他守丧的草庐上筑巢,下蛋鹏养小鸟,十分亲近人,如同家禽,韩怀明守丧期满白鸠才离去。

古文:既除丧,蔬食终身,衣衾无改。

现代文:服丧期满之后,韩怀明终生衹吃蔬食,衣衾也不换用新的。

古文:天监初,刺史始兴王憺表言之。

现代文:天监初年,刺史始兴王萧怆上表启奏韩怀明的孝行。

古文:州累辟不就,卒于家。

现代文:州府多次征召,韩怀明都不应召,在家居时去世。

古文:刘昙净,字元光,彭城莒人也。

现代文:刘昙净字元光,彭城吕县人。

古文:祖元真,淮南太守,居郡得罪;父慧镜,历诣朝士乞哀,恳恻甚至,遂以孝闻。

现代文:刘昙净的祖父刘元真,任淮南太守,在郡中任职时获罪,刘昙净之父刘慧镜,去朝廷大臣那儿一一求情,感情悲伤凄恻,言辞十分恳切,于是因孝敬而出名。

古文:昙净笃行有父风。

现代文:刘昙净笃行孝道,具备了他父亲的那种品格。

古文:解褐安成王国左常侍。父卒于郡,昙净奔丧,不食饮者累日,绝而又苏。

现代文:刘昙净初出仕任安成王国左常侍,他父亲在郡中去世,他去奔丧,很多天不吃不喝,多次昏绝后又苏醒过来。

古文:每哭辄呕血。

现代文:每次吊哭都哭到呕血。

古文:服阕,因毁瘠成疾。

现代文:守丧期满之后,因守丧期间哀伤过度而瘦弱患病。

古文:会有诏,士姓各举四科,昙净叔父慧斐举以应孝行,高祖用为海宁令。

现代文:正逢皇上有韶令颁布,命士族各按四种科目举荐人才,刘昙净叔父刘慧斐举荐刘昙净应孝行科,高祖任用刘昙净为海宁令。

古文:昙净以兄未为县,因以让兄,乃除安西行参军。

现代文:刘昙净因为兄长尚未得县令之职,就把海宁令让给兄长,朝廷于是授他为安西行参军。

古文:父亡后,事母尤淳至,身营飧粥,不以委人。

现代文:刘昙净父亲亡故后,他事奉母亲特别至诚孝顺,亲自动手煮饭熬粥,不把逭事交给别人干。

古文:母疾,衣不解带。

现代文:母亲有病,他衣不解带昼夜侍候。

古文:及母亡,水浆不入口者殆一旬。

现代文:母亲亡故之后,他不吃不喝将近十天。

古文:母丧,权瘗药王寺。时天寒,昙净身衣单布,庐于瘗所,昼夜哭泣不绝声,哀感行路,未及期而卒。

现代文:母亲丧柩临时埋放在药王寺,当时天气寒冷,刘昙净身穿单衣,在埋葬丧柩的地方搭草庐守丧,白天黑夜哭声不断,哀伤之情感动行路之人,不到一年,刘昙净自己也去世了。

古文:何炯,字士光,庐江灊人也。

现代文:何炯字士光,庐江澹县人。

古文:父撙,太中大夫。

现代文:他的父亲何撙,任太中大夫。

古文:炯年十五,从兄胤受业,一期并通《五经》章句。

现代文:何炯十五岁时,跟从其兄何胤受业,一年之内同时读通了《五经》大意。

**古文:炯白皙,美容貌,从兄求、点每称之曰: 叔宝神清,弘治肤清。今观此子,复见卫、杜在目。 **

现代文:何炯皮肤白皙,容貌俊美,他的堂兄何求、何点常常赞美他说: 卫扭实心神清朗,杜弘治姿容秀美,现在看看造孩子,似乎又见到卫、杜二人。

古文:炯常慕恬退,不乐进仕。

现代文:何炯常常思慕恬静退隐的生活,不乐于进入仕途。

古文:从叔昌珝谓曰: 求、点皆已高蹈,尔无宜复尔。

现代文:何炯堂叔何昌寓对他说: 何求、何点都已隐居,你不应当再造样。

**古文:且君子出处,亦各一途。 **

现代文:况且君子出仕退隐,也各有各的道路。

古文:年十九,解褐扬州主簿。

现代文:鱼烟十九岁时,初出仕任握业主簿。

古文:举秀才,累迁王府行参军、尚书兵、库部二曹郎。

现代文:被荐举为秀才,连续迁升为王府行参军,尚书兵、库部二曹郎。

古文:出为永康令,以和理称。

现代文:出京任永康令,以处事和洽得当而着称。

古文:还为仁威南康王限内记室,迁治书侍御史。

现代文:回京任仁威南康王限内记室,迁任治书侍御史。

古文:以父疾经旬,衣不解带,头不栉沐,信宿之间,形貌顿改。

现代文:因为父亲患病,何炯十几天衣不解带,不梳头洗发,忙于侍候父亲,两三夜之间,形貌顿然发生很大的变化。

古文:及父卒,号恸不绝声,枕塊藉地,腰虚脚肿,竟以毁卒。

现代文:到父亲去世后,何炯号呼悲泣,哭声不断,坐卧都在地上,睡时头枕土块,以致腰肾虚弱,双脚浮肿,最终因过度哀伤毁坏了身体而去世。

古文:庾沙弥,颍阴人也。

现代文:庾沙弥,颍阴人。

古文:晋司空冰六世孙。

现代文:晋司空庾冰的第六代孙。

古文:父佩玉,辅国长史、长沙内史,宋升明中坐沈攸之事诛,沙弥时始生。

现代文:他父亲庾佩玉,任辅国长史、长沙内史,宋升明年间因为庾沙弥事获罪而被诛,庾沙弥当时刚刚出生。

**古文:年至五岁,所生母为制采衣,辄不肯服。母问其故,流涕对曰: 家门祸酷,用是何为! **

现代文:庾沙弥五岁的时候,他的生母为他做未成年人的礼服,他往往不肯穿,母亲问他不肯穿的原因,他流着眼泪回答说: 我们家遭受惨烈的祸事,要遣东西有什么用!

古文:既长,终身布衣蔬食。

现代文:长大成人之后,他终生穿布衣吃蔬食。

古文:起家临川王国左常侍,迁中军田曹行参军。

现代文:庾沙弥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临川王国左常侍,迁任中军田曹行参军。

古文:嫡母刘氏寝疾,沙弥晨昏侍侧,衣不解带,或应针灸,辄以身先试之。

现代文:嫡母逝患病,庾沙弥早晚都在身旁服侍,衣不解带,有时要用针灸治疗,庾沙弥就用自己身子先作试验。

古文:及母亡,水浆不入口累日,终丧不解衰绖,不出庐户,昼夜号恸,邻人不忍闻。

现代文:嫡母亡故后,他很多天水米不入口。直至服丧期满,不脱去孝服,不出守丧草庐的门,白天黑夜都号呼痛哭,邻人不忍听见他的哭声。

古文:墓在新林,因有旅松百余株,自生坟侧。

现代文:嫡母的墓建在新林,接着有一百余株不种而生的松树,长在墓侧。

古文:族兄都官尚书咏表言其状,应纯孝之举,高祖召见嘉之,以补歙令。

现代文:庾沙弥族兄都官尚书庾咏上表呈奏庾沙弥的孝情,举荐他应纯孝之科,高祖召见庾沙弥,嘉赏他的孝义,让他补任歙县令。

古文:还除轻车邵陵王参军事,随府会稽,复丁所生母忧。

现代文:回京都后又授轻车邵陵王参军事,跟随邵陵王在会稽王府。

古文:丧还都,济浙江,中流遇风,舫将覆没,沙弥抱柩号哭,俄而风静,盖孝感所致。

现代文:又遭逢生母丧事,庾沙弥护送丧柩回京城,渡过浙江的时候,船在浙江中心遇上大风,几乎要覆没,庾沙弥抱住生母灵柩号呼痛哭,不一会儿风干浪静,大概是孝心感动神明所致。

古文:服阕,除信威刑狱参军,兼丹阳郡囗囗囗累迁宁远录事参军,转司马。

现代文:服丧期满之后,庾沙弥被授为信威刑狱参军、兼丹阳郡口口口,屡经迁升为宁远录事参军,转任司马。

古文:出为长城令,卒。

现代文:出任长城令,去世。

古文:江紑,字含洁,济阳考城人也。

现代文:江纡字含洁,济阳考城人。

古文:父蒨,光禄大夫。

现代文:他父亲江蓓,任光禄大夫。

古文:紑幼有孝性。年十三,父患眼,紑侍疾将期月,衣不解带。

现代文:江绑从小有孝性,十三岁的时候,他父亲患有眼病,江坏服侍患病的父亲将近一年,衣不解带。

**古文:夜梦一僧云: 患眼者,饮慧眼水必差。 **

现代文:他夜晚梦见一位僧人说: 患眼病的人,饮用慧眼水一定会好。

古文:及觉说之,莫能解者。

现代文:江钚醒过来述说这事,没有人能解释 慧眼水 的意思。

古文:紑第三叔禄与草堂寺智者法师善,往访之。

现代文:江钚的三叔辽拯与草堂寺智者法师交情很好,他就去向智者法师咨询。

**古文:智者曰: 《无量寿经》云:慧眼见真,能渡彼岸。 **

现代文:智者法师说: 《无量寿经》说:慧眼见真,能渡彼岸。

古文:蒨乃因智者启舍同夏县界牛屯里舍为寺,乞赐嘉名。

现代文:江蓿于是顺着智者法师的启发,献出同夏县界牛屯里一座房子作寺庙,求神赐予一个美名。

古文:敕答云: 纯臣孝子,往往感应。

现代文:下敕回答说: 忠臣孝子,处处有感应。

古文:晋世颜含,遂见冥中送药。

现代文:晋代颜含,终于见到从冥中送来的药。

古文:近见智者,知卿第二息感梦,云饮慧眼水。

现代文:近来见到智者,知道你的第二个儿子因为诚心所感而得梦,说是要饮用慧眼水。

**古文:慧眼则是五眼之一号,若欲造寺,可以慧眼为名。 **

现代文:慧眼就是五眼中的一眼的名号,假如想建造寺庙,可以用 慧眼,作寺名。

古文:及就创造,泄故井,井水清冽,异于常泉。

现代文:等到他们修建寺庙的时候,露出一眼老井,井水清洌,和一般的泉水不同。

古文:依梦取水洗眼及煮药,稍觉有瘳,因此遂差。

现代文:江蓓就依照江虾梦中所见取逭井水洗眼以及煮药,渐渐觉得有好转,就此眼病竟然痊愈。

古文:时人谓之孝感。

现代文:当时人认为这是孝心的感应。

古文:南康王为南州,召为迎主簿。

现代文:南康王为南徐州刺史,召避丕为迎主簿。

古文:紑性静,好《老》、《庄》玄言,尤善佛义,不乐进仕。

现代文:逗面生性沉静,喜欢《老子》、庄子》玄言,尤其精通佛教精义,不乐意进身仕途。

古文:及父卒,紑庐于墓,终日号恸不绝声,月余卒。

现代文:到父亲去世之后,江坏在父亲墓旁搭草庐,整天号呼痛哭,声音不断,一个多月以后,江钚也去世了。

古文:刘霁,字士烜,平原人也。

现代文:刘霁字士炬,平原人。

古文:祖乘民,宋冀州刺史。

现代文:他祖父刘乘民,宋时任冀州刺史。

古文:父闻慰,齐工员郎。

现代文:父亲刘闻慰,齐时为正员郎。

古文:霁年九岁,能诵《左氏传》,宗党咸异之。

现代文:刘霁九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左氏传》,同宗的亲族对他的才能都感到惊异。

古文:十四居父忧,有至性,每哭辄呕血。

现代文:十四岁时居父丧,刘霁有天生的孝敬之心,每次吊哭都哭到呕血。

古文:家贫,与弟杳、高相笃励学。

现代文:家中贫穷,刘霁与弟弟刘杳、刘敌互相勉励,潜心学习。

古文:既长,博涉多通。

现代文:长大成人之后,刘霁已经广泛涉猎,博学多才。

古文:天监中,起家奉朝请,稍迁宣惠晋安王府参军,兼限内记室,出补西昌相。

现代文:天监年间,刘霁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奉朝请,渐渐升迁为宣惠晋安王府参军,兼限内记室,出京补任西昌相。

古文:入为尚书主客侍郎。未期,除海盐令。

现代文:又入京任尚书主客侍郎,未满一年,又授任海盐令。

古文:霁前后宰二邑,并以和理著称。

现代文:刘霁前后作过两个县县官,在任职期间都以处事和洽得当而着称。

古文:还为建康正,非所好。顷之,以疾免。

现代文:回到京城任建康正,逭不是他喜欢的职务,不久,就因为患病而免职。

古文:寻除建康令,不拜。

现代文:不久又被授为建康令,他没有接受任命。

**古文:母明氏寝疾,霁年已五十,衣不解带者七旬,诵《观世音经》,数至万遍,夜因感梦,见一僧谓曰: 夫人算尽,君精诚笃至,当相为申延。 **

现代文:刘霁之母明氏患病,当时刘霁已经五十岁,他七十天衣不解带地侍奉母亲,并且背诵《观世音经》,达到一万遍,夜晚因感做梦,梦中见到一位僧人对自己说: 夫人的寿敷已经尽了,你的精诚之心,笃厚至诚,我将为你而宽延夫人的寿命。

古文:后六十余日乃亡。

现代文:刘霁之母往后过了六十多天才去世。

古文:霁庐于墓,哀恸过礼。

现代文:刘霁在母亲墓旁搭建草庐守丧,哀痛之情超过常礼。

古文:常有双白鹤驯翔庐侧。

现代文:常常有一对白鹤温驯地在草庐侧飞翔。

古文:处士阮孝绪致书抑譬,霁思慕不已,服未终而卒,时年五十二。

现代文:处士阮孝绪写信给他宽慰开导。但刘霁仍对亡故的母亲思念不已,服丧未满也就去世了,死时五十二岁。

古文:著《释俗语》八卷,文集十卷。

现代文:刘霁着有《释俗语》八卷,文集十卷。

古文:弟杳在《文学传》,高在《处士传》。

现代文:他弟弟刘杳的事迹在《文学传》中,刘敌的事迹在《处士传》中。

古文:褚修,吴郡钱唐人也。

现代文:褚脩,吴郡钱唐人。

古文:父仲都,善《周易》,为当时最。

现代文:他父亲褚仲都,精于《周易》,学问是当时最为精深的。

古文:天监中,历官《五经》博士。

现代文:天监年间,褚仲都历任《五经》博士。

古文:修少传父业,兼通《孝经》、《论语》,善尺牍,颇解文章。

现代文:褚脩从小继承了父亲的学业,同时又通晓《孝经》、《论语》,善于撰写书信,很能够写文章。

古文:初为湘东王国侍郎,稍迁轻车湘东府行参军,并兼国子助教。

现代文:褚脩最初任湘束王国侍郎,渐渐迁任轻车湘东府行参军,并兼国子助教。

古文:武陵王为扬州,引为宣惠参军、限内记室。

现代文:武陵王任挝业刺史,荐举!继为宣惠参军、限内记室。

古文:修性至孝,父丧毁瘠过礼,因患冷气。

现代文:蠢恺生性十分孝敬,父亲死后他哀痛超过常礼,损伤身体,因此患下了气逆之病。

古文:及丁母忧,水浆不入口二十三日,气绝复苏,每号恸呕血,遂以毁卒。

现代文:到遭逢母亲丧事,他二十三天水米不入口,屡屡昏绝过去又苏醒过来。每每号呼痛哭,以致呕血,最终因为身体过度衰弱而死。

古文:谢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也。

现代文:谢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

古文:晋太傅安八世孙。

现代文:他是晋太傅谢安的第八代孙。

古文:父经,中郎谘议参军。

现代文:谢蔺的父亲谢经,任北中郎谘议参军。

**古文:蔺五岁,每父母未饭,乳媪欲令蔺先饭,蔺曰: 既不觉饥。 **

现代文:谢蔺五岁的时候,每逢父母还未吃饭,乳母就想叫谢蔺先吃饭,谢蔺说: 还不觉得饿。

古文:强食终不进。

现代文:即使勉强他也始终不肯进食。

**古文:舅阮孝绪闻之,叹曰: 此儿在家则曾子之流,事君则蔺生之匹。 **

现代文:他舅父阮孝绪听到这事赞叹说: 遣孩子在家裹就是曾子一类的人,事奉君王就是蔺生一类的人。

古文:因名之曰蔺。

现代文:于是给他取名叫做蔺。

古文:稍受以经史,过目便能讽诵。

现代文:渐渐教他读经书史书,谢蔺过目便能背诵。

古文:孝绪每曰 吾家阳元也 。

现代文:阮孝绪每每说谢蔺是 我们家的魏阳元 。

古文:及丁父忧,昼夜号恸,毁瘠骨立,母阮氏常自守视譬抑之。

现代文:谢蔺在为父亲守丧的时候,昼夜号呼痛哭,身体因哀伤而衰弱,浑身衹剩下个骨架子,谢蔺的母亲阮氏常常亲自看守他,宽慰开导他。

古文:服阕后,吏部尚书萧子显表其至行,擢为王府法曹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参军。

现代文:服丧期满之后,吏部尚书萧子颢上表启奏谢蔺笃厚的孝行,擢拔他为王府法曹行参军,屡经升迁为外兵记室参军。

古文:时甘露降士林馆,蔺献颂,高祖嘉之,因有诏使制《北兗州刺史萧楷德政碑》,又奉令制《宣城王奉述中庸颂》。

现代文:当时甘露在士林馆中降落,谢蔺写颂进献,高祖十分嘉赏,因而下诏命谢蔺撰写《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谢蔺又奉命撰写了《宣城王奉述中庸颂》。

古文:太清元年,迁散骑侍郎,兼散骑常侍,使于魏。

现代文:太清元年,谢蔺迁任散骑侍郎,兼散骑常侍,出使到魏。

古文:会侯景举地入附,境上交兵,蔺母虑不得还,感气卒。

现代文:正遇上侯景略地归附,边境上正在打仗,谢蔺的母亲担心谢蔺不能返回,感染疾病而去世。

古文:及蔺还入境,尔夕梦不祥,旦便投劾驰归。

现代文:谢蔺完成任命回到国境,那晚作了个不祥的梦,第二天早上就呈递弹劾自己的表文后急驰而归。

古文:既至,号恸呕血,气绝久之,水浆不入口。

现代文:赶到家裹,号呼痛哭,以致呕血,昏绝很久,水米不入口。

古文:亲友虑其不全,相对悲恸,强劝以饮粥。

现代文:亲友担心他出现意外,也对着他悲伤痛哭,勉强劝他饮用粥汤。

古文:蔺初勉强受之,终不能进,经月余日,因夜临而卒,时年三十八。

现代文:谢蔺起初还勉强接受,最终还是吃不下去,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在一天夜晚哭吊的时候,谢蔺也去世了,死时三十八岁。

古文:蔺所制诗赋碑颂数十篇。

现代文:谢蔺创作的诗赋碑颂共有数十篇。

古文:高柴、仲由伏膺圣教,曾参、闵损虔恭孝道,或水浆不入口,泣血终年,岂不知创钜痛深,《蓼莪》慕切?所谓先王制礼,贤者俯就。

现代文:高柴、仲由、曾参、闵损跟从圣人受教,虔敬恭顺,遵守孝道。有入水米不入口,整年哭泣呕血。曾参等人难道不懂双亲故去,伤痛深重,不知道像《蓼莪》吟诵的那种孝子不得终养、深切思念的感情,造就是人们所说的,先王制定礼仪,贤者恭恭敬敬地遵守。

古文:至如丘、吴,终于毁灭。

现代文:至如丘、吴,最终因哀毁而失去生命。

古文:若刘昙净、何炯、江紑、谢蔺者,亦二子之志欤。

现代文:像刘昙净、何炯、江纡、谢蔺这类的人,也有丘、吴二人那样的志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