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古文:臧盾弟厥傅岐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

现代文: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

古文:高祖焘,宋左光禄大夫。

现代文:他的高祖父臧焘,宋时任左光禄大夫。

古文:祖潭之,左民尚书。

现代文:祖父臧潭之,任左民尚书。

古文: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颙所知。

现代文:父亲臧未甄,广泛地涉猎文史,很有才能,年少时就深得表兄汝南周颐的赏识。

古文:宋末,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

现代文:宋代末年,臧未甄被从家中征召出来任领军主簿,侍奉齐武帝。

古文:入齐,历太尉祭酒、尚书主客郎、建安、庐陵二王府记室、前军功曹史、通直郎、南徐州中正、丹阳尹丞。

现代文:入齐后,历任太尉祭酒,尚书主客郎,建安庐陵二王府记室,前军功曹史,通直郎,南徐州中正,丹阳尹丞。

古文: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骑刑狱参军。

现代文:高祖平定京城,建立王府,选用臧未甄为骠骑刑狱参军。

古文:天监初,除后军谘议中郎、南徐州别驾,入拜黄门郎,迁右军安成王长史、少府卿。

现代文:天监初年,臧未甄被任命为后军谘议中郎、南徐州别驾,又入京任黄门郎,后来迁任右军安成王长史、少府卿。

古文:出为新安太守,有能名。

现代文:他出京任新安太守,以办事干练著称。

古文:还为太子中庶子、司农卿、太尉长史。

现代文:返回京城后,他任太子中庶子,司农卿,太尉长史。

古文:丁所生母忧,三年庐于墓侧。

现代文:臧未甄为生母服丧,在墓地旁筑草庐住了三年。

古文:服阕,除廷尉卿。

现代文:服丧期满,他被任命为廷尉卿。

古文:出为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卒官。

现代文:臧未甄出京任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在任上去世。

古文:盾幼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受《五经》,通章句。

现代文:臧盾自幼跟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学习《五经》,精通剖章析句解释经义。

古文:璩学徒常有数十百人,盾处其间,无所狎比。

现代文:诸葛璩的学生常常有几十至上百人,臧盾天天和他们相处,但从不和人亲狎。

**古文:璩异之,叹曰: 此生重器,王佐才也。 **

现代文:诸葛璩赞赏他,感叹道: 此人是承担重任的大器,是辅佐帝王的大才啊!

古文:初为抚军行参军,迁尚书中兵郎。

现代文:臧盾初出仕任抚军行参军,后来迁任尚书中兵郎。

古文:盾美风姿,善举止,每趋奏,高祖甚悦焉。

现代文:他风度潇洒,仪容修美,举止优雅,每当他趋拜奏事,高祖见了他都很高兴。

古文:入兼中书通事舍人,除安右录事参军,舍人如故。

现代文:臧盾入京兼中书通事舍人,后被任命为安右绿事参军,舍人之职不变。

古文:盾有孝性,随父宿直于廷尉,母刘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

现代文:臧盾有孝顺的德性,一天,他跟随父亲在廷尉值班,母亲刘氏在家中,半夜突然暴病身亡。

古文: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服制未终,父又卒,盾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复识。

现代文:当晚臧盾左手中指突然剧痛,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家中来人果然报告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他和亲人之间的心灵相通竟到了这种程度。臧盾为母亲服丧未满,父亲又去世了,臧盾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容憔悴,骨瘦如柴,家裹人都认不出他了。

古文:乡人王端以状闻,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现代文:同乡人王端把情况呈报朝廷,高祖对他十分赞赏,多次派人宽慰晓谕他。

古文:服阕,除丹阳尹丞,转中书郎,复兼中书舍人,迁尚书左丞,为东中郎武陵王长史,行府州国事,领会稽郡丞。

现代文:服丧期满后,臧盾被任命为丹阳尹丞,转任中书郎,又兼中书舍人,后迁任尚书左丞,任束中郎武陵王长史,行府州国事,领会稽郡丞。

古文:还除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

现代文:回京后他被任命为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任御史中丞。

古文: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

现代文:臧盾性格刚强公正,在御史府很称职。

古文: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同泰寺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

现代文: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临同泰寺讲论佛教经义,开设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部众大会,到会的有数万人。

古文:南越所献驯象,忽于众中狂逸,乘轝羽卫及会皆骇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高祖甚嘉焉。

现代文:开会时,南越进献的驯象,突然在人群中狂奔,皇帝的车马仪仗以及舆会的人们都惊骇逃散,衹有臧盾和散骑郎裴之礼巍然不动,神情自若,高祖十分赞赏他们。

古文:俄有诏,加散骑常侍,未拜,又诏曰: 总一六军,非才勿授。

现代文:不久皇上下达诏令,加授咸盾为散骑常侍,咸盾还没有受任,高祖又下韶令说: 统领六军的职务不能授给没有才干的人。

古文:御史中丞、新除散骑常侍盾,志怀忠密,识用详慎,当官平允,处务勤恪,必能缉斯戎政。

现代文:御史中丞、刚任命的散骑常侍臧盾,胸怀大志,忠诚谨慎,知人善任,谨慎周密,担任官职公平允当,处理政务勤勉恭谨,他一定能很好地处理军机大事。

**古文:可兼领军,常侍如故。 **

现代文:可兼领军,常侍的职位不变。

古文:大同二年,迁中领军。

现代文:大同二年,臧盾迁任中领军。

古文: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

现代文:领军掌管国家的兵权,主管的事务繁多。

古文: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现代文:臧盾为人聪明敏捷,见多识广,有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有条理。

古文:天监中,吴平侯萧景居此职,著声称。至是,盾复继之。

现代文:天监年间,吴平侯萧景担任这一职务,声名卓著,到这时臧盾又继萧景获得了这样的声誉。

古文: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现代文:大同五年,臧盾出京任仁威将军、吴郡太守,任职不到一年,因生病上书请求免职。

古文: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现代文:他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加赐金印紫绶。

古文:七年,疾愈,复为领军将军。

现代文:大同七年,臧盾病愈之后,又任领军将军。

古文:九年,卒,时年六十六。

现代文:大同九年,臧盾去世,死时六十六岁。

古文:即日有诏举哀。

现代文:他去世的当天皇上就下诏为他举哀。

古文:赠侍中,领军如故。

现代文:臧盾被追赠侍中,领军之职不变。

古文: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布各有差。

现代文:朝廷赠给束园秘器,朝服一套,殡殓的衣服一套?钱币及布帛都赠有一定数量。

古文:谥曰忠。

现代文:谧号盅。

古文:子长博,字孟弘,桂阳内史。

现代文:臧盾的长子臧长博,字孟弘,任桂阳内史。

古文:次子仲博,曲阿令。

现代文:次子臧仲博,任曲阿令。

古文:盾弟厥。

现代文:臧盾的弟弟叫臧厥。

古文:厥,字献卿,亦以干局称。

现代文:臧厥字献卿,也以有才能有气度著称。

古文:初为西中郎行参军、尚书主客郎。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正员郎、鸿胪卿,舍人如故。

现代文:他初出仕任西中郎行参军,尚书主客郎,后来入京兼中书通事舍人,累经升迁为正员郎,鸿胪卿,中书通事舍人一职不变。

古文:迁尚书右丞,未拜,出为晋安太守。

现代文:迁任尚书右丞,还未到任,又出京担任晋安太守。

古文:郡居山海,常结聚逋逃,前二千石虽募讨捕,而寇盗不止。

现代文:晋安郡靠山临海,有逃亡的罪犯常聚集出没,前任郡守虽然招募军士征讨搜捕,但盗贼侵扰仍然无法禁止。

古文:厥下车,宣风化,凡诸凶党,皆涘负而出,居民复业,商旅流通。

现代文:臧厥一到任,便宣扬教化,那些罪犯都拖儿带女全家从藏身之地出来归附,当地百姓恢复了常业,道路通畅,商人旅客来往不断。

古文:然为政严酷少恩,吏民小事必加杖罚,百姓谓之 臧虎 。

现代文:然而臧厥处理政事崇尚严刑峻法,不肯稍有宽容,官吏百姓稍有过失也必加杖刑,百姓称他为 臧虎 。

古文:还除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复兼舍人。

现代文:臧厥回京被授任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又兼舍人。

古文: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司农卿,舍人如故。

现代文:后迁任员外散骑常侍,兼司农卿,舍人之职不变。

古文:大同八年,卒官,时年四十八。

现代文:大同八年,他在任上去世,死时四十八岁。

古文:厥前后居职,所掌之局大事及兰台廷尉所不能决者,敕并付厥。厥辨断精详,咸得其理。

现代文:臧厥先后任职之时,官署中的重大事情以及御史廷尉不能决断的事情,皇上都下令交给他处理。

古文:厥卒后,有挝登闻鼓诉者,求付清直舍人。

现代文:堕压分析判断精当周密合情合理。鲮匦去世后,有人击打登闻鼓告状,请求将案件交给清直的舍人越厥处理。

**古文:高祖曰: 臧厥既亡,此事便无可付。 **

现代文:高祖说: 臧厥已经去世,这事便无人可以托付了。

古文:其见知如此。

现代文:臧厥被高祖了解和赏识到了这种程度。

古文:子操,尚书三公郎。

现代文:咸厥的儿子臧操,任尚书三公郎。

古文: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

现代文: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

古文:高祖弘仁,宋太常。

现代文:他的高祖父傅弘仁,宋时任太常。

古文:祖琰,齐世为山阴令,有治能,自县擢为益州刺史。

现代文:祖父傅琰,齐代任山阴令,有管理政事的才能,从县令擢拔为益州刺史。

古文:父翙,天监中,历山阴、建康令,亦有能名,官至骠骑谘议。

现代文:傅些的父亲傅翙,天监年间,历山阴、建康令,也以有才干而闻名,官至骠骑谘议。

古文:岐初为国子明经生,起家南康王宏常侍,迁行参军,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

现代文:傅岐开始是国子监明经生,初出仕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迁任行参军,兼尚书金部郎,因居母丧离职,服丧的所有礼制,他都做得尽心尽意。

古文:服阕后,疾废久之。

现代文:服丧期满后,因病很长时间未任职。

古文: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

现代文:逭时朝廷改建北郊祭坛,开始起用傅岐监知修建之事,工程完成后,朝廷任命他为始新令。

古文:县民有因斗相殴而死者,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现代文:始新县百姓中有人互相斗殴致死,死者的家属到郡裹告状,郡守逮捕了他们的仇人,百般拷问,那人始终不肯认罪,郡守把案件转到始新县审理,傅岐当即命令解去镰铐,言语温和地询问罪犯,那人马上服罪。

古文: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使过节一日复狱。

现代文:按法令应判决罪犯以命抵罪,恰好遇上冬至,傅岐便放罪犯回家团圆,让他遇完冬至后一返回监狱。

**古文:曹掾固争曰: 古者乃有此,于今不可行。 **

现代文:县吏坚持不肯放人,与傅岐争辩说: 古时候是有这种做法,但现在不能实行。

**古文:岐曰: 其若负信,县令当坐,主者勿忧。 **

现代文:傅岐说: 他如果不讲信用,我这个县令应当获罪,你逭主管人不要担忧。

古文:竟如期而反。

现代文:罪犯到底如期返回。

古文: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现代文:太守对这事惊叹不已,立即具状向上呈报。

古文:岐后去县,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啼号之声,闻于数十里。

现代文:后来傅岐离开始新县时,百姓无论老少全都出境送别,哭号的声音,在几十里外都听得见。

古文: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迁宁远岳阳王记室参军,舍人如故。

现代文:傅岐到了京城,被任命为廷尉正,入朝兼中书通事舍人,又迁任宁远岳阳王记室参军,舍人之职不变。

古文:出为建康令,以公事免。

现代文:傅岐出京任建康令,因为公事被免职。

古文:俄复为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镇南谘议参军,兼舍人如故。

现代文:不久他又任舍人,累经升迁为安西中记室,镇南谘议参军,兼舍人之职不变。

古文: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现代文:傅岐相貌英俊,举止潇洒,涉猎广泛,对答如流。

古文: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现代文:大同年间,朝廷与魏国和亲,魏国的使节一年中来两次,皇上常派傅岐去接待应对。

古文: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

现代文:太清元年,他累经升迁任太仆,司农卿,舍人之职不变。

古文: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硃异。

现代文:他在皇宫内任职十多年,参与筹划国家机密要事勤勉努力,和朱异相当。

古文:此年冬,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众伐彭城,兵败陷魏。

现代文:这年冬天,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兵攻打彭城,失败后身陷魏国。

古文:二年,渊明遣使还,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现代文:太清二年,萧渊明派使者返回梁国,转述魏国人想重新和梁友好往来的意思,皇上命令有司以及亲近大臣商定决策。

**古文:左卫硃异曰: 高澄此意,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 **

现代文:左卫将军朱异说: 高澄这一次的意思,是想要继续维持两国间以前的友好关系;这样做,我国边境将无外敌进犯,百姓可以安定地生活,答应讲和对事情有利。

古文:议者并然之。

现代文:参加议论的人都认为朱异的意见正确。

古文:岐独曰: 高澄既新得志,其势非弱,何事须和?

现代文:衹有傅岐说: 高澄刚刚打了胜仗,他的势力并不弱,为什么一定要求和呢?

古文:此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易景。

现代文:逭必定是设置离间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让侯景心中怀疑皇上将会用自己换回贞阳侯。

古文: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现代文:侯景内心不安,必定要圆谋叛乱。

古文:今若许澄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新复败退,令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

现代文:现在如果答应高澄求和交好的要求,正好落入他的奸计之中,再说去年我军在彭城失败,涡盐新近又败退,高澄一表示意思我们便与他和好,这更显出了国家实力的衰弱。

**古文:若如愚意,此和宜不可许。 **

现代文:如果依照我的意见,就不能答应高澄这次求和的要求。

古文:硃异等固执,高祖遂从异议。

现代文:朱异等人坚持自己的意见,高祖便听从了朱异他们的主张。

古文:及遣和使,侯景果有此疑,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至八月,遂举兵反。

现代文:派出讲和的使者之后,侯景果然有了这种疑心,多次上表向皇上请求追回使者,皇上衹是模棱两可地搪塞他,到了八月,侯景就举兵谋反。

古文:十月,入寇京师,请诛硃异。

现代文:十月,进犯京城,请求诛杀硃异。

古文: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

现代文:三年,优些迁任中领军,舍入之职不变。

古文:二月,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

现代文:遣年二月,尽量在宫阙前向朝廷呈交奏表,请求分割长丝下游以西的四个州,以安置自己的部下,然后便解除京城之围返回寿春,皇帝下令答应他的要求。

古文: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宣城王出送。

现代文:于是双方在城西订立盟约,侯景要求派宣城王出城为自己送行。

古文:岐固执宣城嫡嗣之重,不宜许,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现代文: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宣坛王是嫡子,地位重要,不应当同意侯景的要求,于是皇上派石城公萧大款去送侯景。

古文: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望得解围。

现代文:等到舆订立盟约之后,城中的文武大臣都欢喜雀跃,指望京城能够解围。

**古文:岐独言于众曰: 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夷情兽心,必不可信,此和终为贼所诈也。 **

现代文:祇有傅岐一人对大家说: 逆贼发兵叛乱,没有达到目的就请求讲和,这个外族人心如禽兽,一定不能相信他,这次签订盟约最终要被骗上当。

古文:众并怨怪之。

现代文:大家都埋怨责怪他。

古文: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现代文:到侯景背弃盟约的时候,没有人不对傅岐表示叹服。

古文: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邑五百户,固辞不受。

现代文:不久皇帝下诏,因为傅岐辛勤劳苦,封他为南豊县侯,食邑五百户,垡岐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古文: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现代文:宫城失守后,傅岐带病逃出包围,后来在家中去世。

古文: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夫举事者定于谋,故万举无遗策,信哉是言也。

现代文:陈吏部尚书姚察说:主持事务的人先要精心谋划,所以做任何事都不会失算,逭话说得真对啊。

古文:傅岐识齐氏之伪和,可谓善于谋事。是时若纳岐之议,太清祸乱,固其不作。

现代文:傅岐识破了齐氏假装求和的阴谋,可以说是善于谋划,那时如果采纳了傅岐的主张,太清年间的祸乱,本来就不会产生。

**古文:申子曰: 一言倚,天下靡。 **

现代文:申子说: 一句话的偏差,会导致国家的衰败。

古文:此之谓乎?

现代文: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