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古文: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 耳鉴 。

现代文:收藏书画作品的人,往往只注重书画家的名声,偶然传闻某幅作品为钟、王、顾、陆的手笔,见到者就争相购买,这就叫做 耳鉴 。

古文: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 揣骨听声 。

现代文:又有观画而用手去摩挲的,相传以为画布不硌手指的为佳画,这又在 耳鉴 之下,被称为 揣骨听声 。

古文: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

现代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牡丹丛古画,牡丹丛下还画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优劣。

古文: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 此正午牡丹也。

现代文:丞相吴育跟欧阳修是亲家,一见到这幅画就说: 这画的是正午的牡丹。

古文:何以明之?

现代文:是凭借什么知道的呢?

古文: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现代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而且花的色泽显得干燥,这是正午时的花。猫眼睛里黑瞳仁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

古文: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现代文:假如是早上带露的花,那就应该花冠收拢、色泽鲜亮。

**古文: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

现代文:猫的瞳孔早上和傍晚是圆的,时间越接近中午就越狭长,到正午时分就细得像一条线了。

古文: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现代文:这就是善于研究、揣摩古人作画的笔意。

古文: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

现代文:大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真迹。

古文: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

现代文:有一面墙上的一幅众乐工演奏音乐的壁画最有意味。

古文: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 四 字。琵琶 四 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

现代文:观画的人多半会认为画中弹奏琵琶的人错拨了下弦,因为所有的管乐器都在发 四 这个音,而琵琶上的 四 字应该在上弦,这画中人所持的拨子是遮掩着下弦的,画错了。

古文:余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

现代文:我认为不是画错了,因为管乐器是在按孔的指头抬起时发声,而琵琶则是在拨子从弦上划过时发声,这画中的拨子遮掩住下弦,那么发声的弦应该正是上弦。

古文: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现代文:高益作画的布局安排尚且能如此,他的匠心独运之处是可以推知的。

古文: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现代文:书画作品的奥妙之处,当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悟,难以仅从形迹的相似性上寻求。

古文: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

现代文:世上观赏绘画作品的人,大都不过能指摘画中的事物形象、配备位置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瑕疵而已,至于确实能够在冥冥中领会优秀画作的深刻意境和哲理的,罕见其人。

古文: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现代文:如张彦远的《画评》言说: 王维画景物,多不问四时节令,比如画花,是经常将不同季节的桃、杏、芙蓉、莲花等都画在同一幅画上。

古文: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现代文:我家收藏的摩诘所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这是得心应手的创作,意趣到处便可成画,所以能够达理入神,深得天机本性。这是很难与普通人理论的。

**古文:谢赫云: 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

现代文:谢赫说: 卫协的画,虽然不能完全精妙逼真地绘出事物的外在形象,而有生动的神气和韵味,所画超越竞起的名家,可称是空前绝后的作品。

古文:又欧文忠《盘车图》诗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现代文:欧阳文忠公的《盘车图诗》又说: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古文: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

现代文: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古文:此真为识画也。

现代文:这些都是真正懂得绘画奥妙之所在的言论。

古文:王仲至阅吾家画,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盖其所图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检,皆如其为人。

现代文:王仲至观赏我家的藏画,最喜欢王维画的《黄梅出山图》。这是由于所画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情和约束检点的态度,都像他们的为人。

古文:读二人事迹,还观所画,可以想见其人。

现代文:阅读传记所载二人的事迹,再看王维所画,可以想见二人的真实形象。

古文:画工画佛身光,有匾圆如扇者,身侧则光亦侧,此大谬也。

现代文:画工画佛身的辉光,有时画作扁圆状扇形的,如果佛身侧转时,那辉光也侧转,这就大错特错了。

古文:渠但见雕木佛耳,不知此光常圆也。

现代文:他们大概只见到过木雕的佛像而已,不知道这种圆形的辉光是固定不变的。

古文:又有画行佛,光尾向后,谓之顺风光,此亦谬也。

现代文:还有人画行走的佛,把那辉光的尾部画得拖向后方,叫什么 顺风光 ,这也是错误的。

古文:人不能至于此,皆自成之也。 得已之全者如此。

现代文:佛的辉光是修成定果的光。即使是遇到能毁灭一切的劫风也不会动摇,哪里是寻常之风所能吹动的啊!

古文: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 八景 ,好事者多传之。

现代文:度支员外郎宋迪精工绘画,尤其擅长平山远水。其得意作品,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称为 八景 ,喜欢的人多为传播。

**古文:往歳小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 汝画信工,但少天趣。 **

现代文:往年小窑村陈用之善于绘画,宋迪见其山水画,对他说: 你的画确实精工,但缺少自然情趣。

**古文:用之深伏其言,曰: 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 **

现代文:用之深深叹服他这话,说: 我常担心自己的画不及古人,正在于这一点。

古文:迪曰: 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

现代文:宋迪说: 这点不难做到。你可以先找一堵破败的墙壁,对着墙壁张起一幅白色丝绢的大画布,然后倚在败墙上,早晨晚上日出日落时,都看败墙在画布上的投影。

古文: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

现代文:观看得久了,隔着画布就能见到败墙的上部,高低平凹,曲曲折折,都能变幻成山水的景象。

古文: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

现代文:心目一体而存想:败墙高处是山,低处是水;凹陷处是山谷,缺口处是山涧;显豁处是近景,模糊处是远景。

古文:神领意造,怳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

现代文:神会而意到,忽然发现败墙上都是人物、禽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全然历历在目。

**古文: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 **

现代文:于是随意命笔,默然画出心领神会的意象,自然画中的意境就都天然而成,不似人为的造作,这就叫做 活笔 。

古文:用之自此画格进。

现代文:用之自此以后,绘画的格调得以不断进步。

古文:唐韩偓为诗极清丽,有手写诗百余篇,在其四世孙奕处。

现代文:南唐徐铉善于小篆书法,对着日光看他的小篆作品,笔画的中心都有一缕浓墨,恰在笔画的正中。至于笔画的曲折之处,这缕浓墨也在正中,没有偏侧到笔画两边的。

古文:偓天復中避地泉州之南安县,子孙遂家焉。

现代文:这是由于笔锋直行,既不倒退,也不偏斜,所以笔锋常在笔画的正中。

古文:庆历中予过南安,见奕出其手集,字极淳劲可爱。后数年,奕诣阙献之。

现代文:这是小篆书法正宗的运笔法度。徐铉曾自称 我到晚年才摸索出竵匾之法 。

**古文:以忠臣之后,得司士参军,终于殿中丞。又余在京师见偓《送光上人》诗,亦墨迹也,与此无异。《名画录》: 吴道子尝画佛,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观者莫不惊呼。 **

现代文:凡是小篆,一般喜欢瘦而长;折衷使用歪、扁的运笔法度,非具有老到经验的书法家不能做到。《名画录》里说: 吴道子曾经绘制佛像,留下一圈佛光不画,等到举行盛典的时候,当着成千上万人的面,举起手来一挥而就,佛光圆得就像用圆规所画一般,众人无不惊叹。

古文: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

现代文:画家绘制圆形自有办法,只要将肩头靠近墙壁,尽量伸长臂膀挥手画圆,自然像用圆规画出的一样。

古文: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準,自然均匀。

现代文:画家控制笔画粗细的方法,就是由握笔之手的一个手指抵住墙壁作为保持距离的标准,画出的线条自然粗细均匀。

古文:此无足奇。

现代文:这些都不足为奇。

古文:道子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耳。

现代文:吴道子绘画的高妙之处并不在于这些地方,只不过令俗人之眼感到惊异罢了。

古文:晋、宋人墨迹,多是吊丧问疾书简。

现代文:现存的两晋及刘宋时人物的书法真迹,大都是吊丧问疾的书信之类。

古文:唐贞观中,购求前世墨迹甚严,非吊丧问疾书迹。皆入内府。

现代文:唐代贞观年间,搜访购求前世书法真迹的措施非常严格,只要不是吊丧问疾的书信之类,全都入于皇宫的内府。

古文:士大夫家所存,皆当日朝廷所不取者,所以流传至今。

现代文:如今士大夫家所收藏的,都是当时朝廷所不收的,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

古文:国初,江南布衣徐熙、伪蜀翰林待诏黄筌,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

现代文:本朝立国之初,江南处士徐熙、后蜀翰林待诏黄筌,都以善画著名,尤其擅长画花竹。

古文:蜀平,黄筌并二子居宝、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

现代文:后蜀平定后,黄筌及诸子居宝、居寀、居实,以及弟惟亮,都入宋而隶籍于翰林图画院,擅画名于一时。

古文: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

现代文:此后江南平定,徐熙被征至京师,也送到图画院供职。

古文: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现代文:品评他们的绘画风格,黄氏父子兄弟画花,妙在着色,用笔极为鲜艳细致,几乎看不到墨迹,只以淡淡的色彩染成,他们自称为 写生 ;徐熙画花,则是用墨笔画的,特别潦草,然后在水墨上略施彩色,神气便迥然而出,别有一番生动的韵味。

古文:筌恶其轧已,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

现代文:黄筌妒忌徐熙超过自己,就说徐熙的画粗糙拙劣不入流,徐熙遂被罢去图画院待诏的职事。

古文: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 没骨图 。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復能瑕疵,遂得齿院品。

现代文:徐熙之子于是仿效诸黄的风格,更不用墨笔,而直接用彩色来画,称所画为 没骨图 ,且精工与诸黄不相上下,黄筌等也不再能指摘其瑕疵,因而得以列入图画院入品的作品中。

古文: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

现代文:然而所谓 没骨图 的气韵,已远不及徐熙的作品。

古文:余从子辽喜学书,尝论曰: 书之神韵,虽得之于心,然法度必资讲学。

现代文:我的侄子沈辽喜欢学书法,曾经议论说: 书法的神韵虽然要有悟性才能体会到,然而规矩法度是一定要靠讲论学习的。

古文:常患世之作字,分制无法。

现代文:常见世人写字的毛病,在于合体字各部分的拆合安排没有章法。

古文:凡字有两字、三、四字合为一字者,须字字可拆。若笔画多寡相近者,须令大小均停。

现代文:凡是一字有用两个字或三四个字合成的,应该使字字可拆开;如果笔画的多寡相近的,要使它们大小匀称。

古文:所谓笔画相近,如 殺 字,乃四字合为一,当使 乂 、 木 、 几 、 又 四者大小皆均。如 尗 字,乃二字合,当使 上 与 小 二者,大上长短皆均。

现代文:所谓笔画的多寡相近,如 殺 字,是四个字合为一字的,应当使 乂 、 木 、 几 、 又 四者的大小都均匀;又如 尗 字,是两个字合为一字的,应当使 上 与 小 二者的大小长短都均匀。

古文:若笔画多寡相远,即不可强牵使停。寡在左,则取上齐:寡在右,则取下齐。

现代文:如果笔画的多寡相差较多,则不可牵强地使之均匀,笔画少的在左就在上面取齐,笔画少的在右就在下面取齐。

**古文:如从口、从金,此多寡不同也, 唫 即取上齐: 釦 则取下齐。如从尗、从又、及从口、从胃三字合者,多寡不同,则 叔 当取下齐, 喟 当取上齐。 **

现代文:如从 口 从 金 ,这是笔画多寡不同的,二者合成 唫 字即在上面取齐,合成 釦 字则在下面取齐;又如从 尗 从 又 ,及从 口 从 胃 ,都是三个字合成一字的,两边笔画的多寡不同,则 叔 字应当在下面取齐, 喟 字应当在上面取齐。

古文:如此之类,不可不知,又曰: 运笔之时,常使意在笔前。 此古人良法也。

现代文:诸如此类,都不可不知道。 又说: 运笔的时候,要常使每一笔的书写法度在落笔之前已在心中形成,这是古人练习书法的良好方法。

古文:王羲之书,旧传唯《乐毅论》乃羲之亲书于石,其他皆纸素所传。

现代文: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旧时相传只有《乐毅论》是王羲之亲笔书写上石的,其他都是以纸本或绢本流传的。

古文: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其后随太宗入昭陵。

现代文:唐太宗搜集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只有《乐毅论》的石刻尚在,后来太宗去世时被随葬于昭陵。

古文: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復传人间。

现代文:朱氏后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盗发昭陵,得到《乐毅论》石刻,才使之复传于世间。

古文:或曰:公主以伪易之,元不曾入圹。

现代文:也有人说此石刻在随葬时,被太宗公主用伪造的石刻调换了,真石刻原不曾入墓穴。

古文:本朝入高绅学士家。

现代文:此石刻到本朝入于高绅学士家。

古文:皇祐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余尝见之。

现代文:皇祐年间,高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石刻在其家,我曾见到过。

古文: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 海 字者是也。

现代文:此时石刻已破损残缺,其文最末只剩一个 海 字的那一块就是。

古文:其家后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

现代文:此后十余年,高安世家在苏州,石刻已破裂为好几片,用铁箍箍在一起。

古文:后安世死,石不知所在。

现代文:后来安世死去,石刻也不知所在。

古文: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復见。

现代文:或说石刻流落到了苏州的一个富豪家里,然而也没有人再见到过。

古文: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復昔之清劲。

现代文:现在流传的《乐毅论》都是石刻本的摹本,笔画已没有先前石刻本的清劲之风。

古文:羲之小楷字,于此殆绝。

现代文:羲之的小楷字作品,大概到此就绝迹了。

古文:《遗教经》之类,皆非其比也。

现代文:至于《遗教经》之类,则都不能和这幅作品相比。

古文: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现代文:江南中主在位时,有北苑使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

古文: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

现代文: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古文: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现代文:大体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草,靠近观看几乎不似物类形象,远看则景物粲然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

古文: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现代文: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