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二

古文:宣州宁国县多积首蛇,其长盈尺,黑鳞白章,两首文彩同,但一首逆鳞耳。

现代文:宣州宁国县多有枳首蛇,长一尺多,有黑鳞和白花纹,两首的花纹颜色一样,但有一首的鳞是倒着的。

古文:人家庭槛间,动有数十同空,略如蚯蚓。

现代文:人家庭院门槛之间,动辄有几十条同在一穴中,就跟蚯蚓差不多。

古文: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现代文:信州铅山县有处泉水叫苦泉,水流成为山间溪水,舀取其水煎熬就能熬成胆矾,再熬胆矾就能熬成铜。

古文: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

现代文:熬胆矾的铁锅,日子久了也会变成铜。水能够变成铜,物质的变化,确也无法推测。

古文:按《黄帝素问》有 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所在天为湿,土能生金石,湿亦能生金石, 此其验也。

现代文:按《黄帝素问》一书记载天有五行、地有五行,土之气 在天为湿 ,土能生金石,湿气也能生金石,这水变铜的事例就是一种明验。

古文:又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春秋分时,汲井泉则结石花;大之下,则生阴精石,皆湿之所化也。

现代文:另外在石穴中,水滴下来都能形成钟乳石、姜石;春分和秋分时节,从井泉中汲出的水能结成石花;含盐量很高的卤水地下,则能生成阴精石:这些都是由湿气所化成的。

古文:如木之气在天为风,木能生火,风亦能生火。盖五行之性也。

现代文:如木之气在天为风,木能生火,风也能生火,大概五行的本性就是这个样子。

古文:古之节如今之虎符,其用则有圭璋龙虎之别,皆椟,将之英荡是也。

现代文:古代的节犹如今天的虎符,但在使用时有圭节、璋节、龙节、虎节的分别,都装在木匣里携带,《周礼》所说的 英荡 就是这种匣。

古文:汉人所持节,乃古之旄也。

现代文:汉人所持的节,其实是古代的旄。

古文:余在汉东,得一玉琥,美玉而微红,酣酣如醉肌,温润明洁,或云即玫瑰也。

现代文:我在汉东地方得到一件玉琥,玉很漂亮而微微发红,艳艳的就像美人醉后的肌肤,温润明洁,有人说这就是玫瑰玉。

古文:古人有以为币者,《春官》 以白琥礼西方 是也。有以为货者,《左传》 加以玉琥二 是也。有以为瑞节者, 山国用虎节 是也。

现代文:古人有以玉琥为礼物的,《周礼·春官》篇所说的 以白琥礼西方 就是礼物;有以玉琥为财物的,《左传》提到以两件玉琥赐人就是财物;有以玉琥为吉祥的符节的,《周礼》记载的 山国用虎节 就是这种用途。

古文:江湖间唯畏大风度。

现代文:在江湖上行船,就怕大风。

古文: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盻间,往往罹难。

现代文:冬季的风是渐渐刮起来的,要行船可以早作防备;盛夏的风则转瞬间就会刮起,行船的人往往会遇难。

古文: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

现代文:曾听说长江岸边的商人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免此种祸患。

古文: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

现代文:大凡夏天的风如果暴烈,必起于午后。

古文: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

现代文:要行船的人,夜间五更初刻就起来看天,见天上星月明亮皎洁,四周天际直到地面都无云气,便可出行,而到中午以前就停下来。

古文:如此,无復与暴风遇矣。

现代文:这样,就不会再遇上暴风了。

**古文:国子博士李元规云: 平生游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

现代文:国子博士李元规说: 平生游历江湖,行船未尝遇到过大风,用的就是这办法。

古文:余使虏,至古契丹界,大蓟茇如车盖。中国无此大者。

现代文:我出使契丹,到了契丹人从前居住的地界,见到大蓟茇就像车盖一般大,在中原没有这么大的。

古文:其地名蓟,恐其因此也,如杨州宜杨、荆州宜荆之类。

现代文:这地方所以以蓟为地名,恐怕就是因为这种大蓟茇特别多的缘故,有如扬州适宜杨树生长、荆州适宜荆木生长之类。

古文: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

现代文:荆又称作楚,楚也是荆木的另一名称。

古文:刁约使契丹,戏为四句诗曰: 抻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

现代文:刁约出使契丹,戏谑地写了四句诗: 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

**古文: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 **

现代文: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

古文:皆纪实也。

现代文:这四句诗记录的都是实事。

古文:移离毕,官名,如中国执政官。加跋支,如执衣防阁。匹裂,小木罂,以色绫木为之,如黄漆。貔狸,形如鼠而大,穴居,食果谷,嗜肉,狄人为珍膳,味如子而脆。

现代文:移离毕,契丹的官名,如同中国的执政官;贺跋支,如同中国官员的役从执衣、防閤;匹裂,是一种像小木罐的器物,用色绫木制造,看上去有如用黄漆漆过;貔狸,是一种外形像老鼠而稍大的野兽,在地上打洞藏身,能吃谷物,又贪吃肉,契丹人以之为珍贵的肉食,味道像小猪而肉更脆。

古文:陈文忠为枢密,一日,日欲没时,忽有中人宣召。

现代文:陈文忠为枢密院长官,有一天将日落时,忽然有宦官传宣皇上召见。

古文:既入右掖,已昏黑,遂引入禁中。

现代文:文忠入皇城右掖门后,天已昏黑,遂被引入宫城内。

古文:屈曲行甚久,时见有帘帏、灯烛,皆莫知何处。

现代文:弯弯曲曲地走了好久,不时见有帘幕灯烛,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古文:已而到一小殿,殿前有两花槛,已有数人先至,皆立廷中。殿上垂帘,蜡烛十余炬而已。

现代文:然后来到一座小殿前,有两个雕花的栏杆,已有几人先到,都站在殿前的庭院中,殿上垂着竹帘,点燃的蜡烛也不过十几支。

古文:相继而至者凡七人,中使乃奏班齐。唯记文忠、丁谓、杜镐三人,其四人忘之。杜镐时尚为馆职。

现代文:相继来到的共有七人,掌礼仪的宦官于是奏称 班齐 ,只记得七人中有文忠、丁谓、杜镐三人,其余四人忘记了,杜镐当时还只是馆职人员。

古文:良久,乘舆自宫中出,灯烛亦不过数十而已。

现代文:许久,皇上的轿子从宫中出来,灯烛也不过几十盏。

古文:宴具甚盛。卷帘,令不拜,升殿就坐。

现代文:宴会准备得很丰盛,卷起帘子后,皇上令诸人不要叩拜,都升殿就座。

古文:御座设于席东,设文忠之坐于席西,如常人宾主之位。

现代文:皇上御座设在宴席的东面,而设文忠的座位于宴席的西面,如同常人宴客的宾主之位。

古文:尧叟等皆惶恐不敢就位,上宣喻不已,尧叟恳陈 自古未有君臣齐列之礼 ,至于再三。

现代文:尧叟等都惶恐不敢就位,皇上不停地宣谕就座,尧叟恳切陈述自古未有君臣并排列坐的礼仪,以至于解释再三。

古文:上作色曰: 本为天下太平,朝廷无事,思与卿等共乐之。

现代文:皇上不高兴地说: 本来因为天下太平,朝廷无事,想与卿等共享快乐。

古文:若如此,何如就外朝开宴?

现代文:如果这样,哪还比得上就在外朝开宴?

古文:今日只是宫中供办,未尝命有司,亦不召中书辅臣。

现代文:今天只是宫中供给置办的,未尝叫有关部门做什么,也不召中书辅臣参加。

**古文:以卿等机密及文馆职任侍臣无嫌,且欲促坐语笑,不须多辞。 **

现代文:以卿等都是担当机密职事和文馆职任的,侍从之臣没什么嫌疑,权且想促膝坐坐,说说笑笑,不必再多推辞。

**古文:尧叟等皆趋下称谢,上急止之曰: 此等礼数,且皆置之。 **

现代文:尧叟等都要趋下台阶称谢,皇上急忙制止,说: 此等礼数,暂且都放下。

古文:尧叟悚慄危坐,上语笑极欢。

现代文:尧叟等惶悚战栗,正襟危坐,皇上笑语极欢畅。

古文:洒五六行,膳具中各出两绛囊,置群臣之前,皆大珠也。

现代文:酒喝了五六巡,餐具中间各给放了两个红锦囊,置于诸臣之前,都是大珠宝。

古文:上曰: 时和歳丰,中外康富,恨不得与卿等日夕相会。

现代文:皇上说: 风调雨顺,年景丰收,中外康乐富足,恨不得与卿等每天晚上都聚会。

**古文:太平难遇,此物助卿等燕集之费。 **

现代文:太平世道难遇,这点东西就算赞助你们宴集游乐的费用。

**古文:群臣欲起谢,上云: 且坐,更有。 **

现代文:诸臣欲起立称谢,皇上说: 且坐,过会儿还有。

古文:每人家有病虐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差。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现代文:如此上酒三巡,都有赐予,全是美金重宝。宴会结束,已到了四更天,当时人称这次是 天子请客 。

古文:丞相陈秀公治第于润州,极为闳壮,池馆绵亘数百步。

现代文:文忠之子述古得知其事于文忠,颇能道其详细,这里只是略记其一二。丞相陈秀公在润州修建的宅第,极为宏阔壮丽,园池楼馆绵延一二百丈。

古文:宅成,公已疾甚,唯肩舆一登西楼而已。

现代文:宅第建成,秀公已病得很严重,只不过让人用轿子抬着登了一回西楼而已。

古文:人谓之 三不得 :居不得,修不得,卖不得。

现代文:人称这宅子有 三不得 :居不得,修不得,卖不得。

古文:福建剧贼廖恩,聚徒千余人,剽掠市邑,杀害将吏,江浙为之搔然。

现代文:福建大反寇廖恩聚集徒众千余人,剽掠城邑,杀害将吏,江浙一带为之骚动。

古文:后经赦宥,乃率其徒首降,朝廷补恩右班殿直,赴三班院候差遣。

现代文:后经朝廷赦免,遂率领其徒众服罪投降,朝廷授予廖恩右班殿直的官衔,让他到三班院等候任命实际职务。

**古文:时坐恩黜免者数十人。一时在铨班叙录其脚色,皆理私罪或公罪,独恩脚色称: 出身以来,并无公私过犯。 **

现代文:当时因受廖恩起事的牵连而被降职和罢免的官员有数十人,一时在吏部铨考机构办理有关手续,他们的履历表上都必须写明因此事被治私罪或公罪,唯独廖恩的履历表自称为官以来没有公、私过犯。

古文: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

现代文: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边境事宜,始制作木版地图,以摹绘边境的山川道路。

古文: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屑上。

现代文:起初先走遍了那里的山川,随后用面糊和木屑,在木案上塑制当地地形的模型。

古文:未几寒冻,木悄不可为,又熔蜡为之。

现代文:没过多久,因为天冷冰冻,用木屑不能做成,又改用熔蜡的办法制作。

古文:皆欲其轻,易赍故也。

现代文:这些都是为了使地图轻便,容易携带。

古文:至官所,则以木刻上之。

现代文:回到官署,乃雕刻成木版地图进献朝廷。

古文: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现代文:皇上召集辅政大臣一起观看,于是下诏边地各州都制作木版地图,收藏于宫中的有关机构。

古文:蜀中剧贼李顺,陷剑南、两川,关右震动。朝廷以为忧。

现代文:蜀中大反寇李顺攻陷剑南东西川,关西地区震动,朝廷为之忧虑。

古文:后王师破贼,枭李顺,收復两川,书功行赏,子无间言。

现代文:后官军破寇兵,杀李顺枭首示众,收复两川,记功行赏,朝廷内外全无怀疑李顺已死的议论。

古文:至景祐中,有人告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得之,乃真李顺也,年已七十余。

现代文:至景祐年间,有人告发说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获其人,果然是真李顺。

古文:推验明白,囚赴阙,覆按皆实。

现代文:当时李顺已七十多岁,审讯清楚以后,用囚车押赴京师,复核再审,知其事皆属实。

古文:朝廷以平蜀将士功赏已行,不欲暴其事。但斩顺,赏文琏二官,仍阁门祗候。

现代文:由于朝廷对平蜀将士的论功行赏早已实施,因而不打算公开此事,只是杀了李顺,又给陈文琏加官两级而使之为閤门祗候了事。

古文:文琏,泉州人,康定中老归泉州,余尚识之。

现代文:文琏是泉州人,康定年间辞职回泉州,我还认识他。

古文:文琏家有《李顺案款》,本末甚详。

现代文:他家里有李顺一案的审讯案卷,记录此案的前后始末甚为详细。

古文:顺本味江王小博之妻弟,始王小博反于蜀中,不能抚其徒众,乃推顺为主。

现代文:李顺本是味江王小波的妻弟,起初王小波在蜀中起兵造反,不能得到部众的拥戴,其部众于是共推李顺为首领。

古文:顺初起,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

现代文:李顺初为首领,即召集乡里的所有富人大姓,下令具报其家中全部财产和粮食,除了按他们的家庭人口留下够用的之外,其余一切都调发征集,大力救济贫苦农民;录用有才干之士,存抚安分守己的人家,号令严明,所到之处一无所犯。

古文: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復完垒。

现代文:其时两川正遭遇严重的饥荒,不过十天半月之间,归附李顺的就达到数万人,其兵锋所向,州县官都开门迎接,讨伐檄文传布之地,没有不被攻破的城池。

古文:及败,人尚怀之。故顺得脱去三十余年,乃始就戮。

现代文:到他失败之后,人们还怀念他,所以李顺得以逃脱远走,直到三十多年后才被捕杀。

古文:范文正常言:史称诸葛亮能用度外人。

现代文:范文正曾说过: 史书记载诸葛亮能任用有才能而犯过错误的人。

古文: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常患近己之好恶而不自知也;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

现代文:凡是用人,没有不希望天下人才都各尽其能的,所以经常担心因事用人近乎以个人好恶而不自知。能用犯过错误的人,然后才能使得事体周全,成就大事业。

古文:关中无螃蟹。

现代文:关中一带没有螃蟹。

古文:元丰中,余在陕西,闻秦州人家收得一乾蟹。

现代文:元丰年间,我在陕西时,听说秦州一带有户人家收藏有一只干螃蟹。

古文: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

现代文:当地人都害怕它的样子,认为是怪物。

古文:每人家有病虐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差。

现代文:每当谁家有人得了疟疾,就借去挂在门上,病往往就好了。

古文: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现代文:这东西不仅人不认识,恐怕鬼也不认识。

古文:宋宣献博学,喜藏异书,皆手自校雔。

现代文:宋绶学识渊博,喜欢收藏奇特的书籍,都要亲手进行校订。

古文:常谓 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

现代文:他经常说: 校书就像清扫灰尘,一边扫,一边生。

古文: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缪 。

现代文:所以有时一本书经过三四次校勘以后,还是会有错漏讹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