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古文: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经》谓之浙江也。

现代文:江以南到日南郡二十条河水,是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的地方。渐江水发源于三天子都,《山海经》称为浙江,《地理志》说:它发源于丹阳黔县的南蛮地区。

古文:《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径其县,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丈,上峰若剑杪。时有灵鼓潜发,正长临县,以山鼓为候,一鸣,官长一年,若长雷发声,则官长不吉。

现代文:北流经过此县,县南有一座博山,山上有一块岩石,高耸达十丈,石的顶端像剑峰。山中常有灵鼓隐隐发声,这里的县官任期,可按山鼓预卜,山鼓一鸣,县官任期一年;若山鼓长鸣,则任期虽长而于事不吉。

古文: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

现代文:浙江又北流经过黔山,县在山的南面,所以称为黔县。

古文:汉成帝鸿嘉二年,以为广德国,封中山宪王孙云客王于此。

现代文:汉成帝鸿嘉二年前,封中山宪王的孙子云客于此为王,称为广德国。

古文:晋太康中,以为广德县,分隶宣城郡。

现代文:晋太康年代,置为广德县,隶属于宣城郡。

古文: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

现代文:有一位名叫陈业的会稽入,清高廉洁,隐遁在这山中。

古文:浙江又北径歙县东,与一小溪合。水出县东北翁山,西径故城南,又西南入浙江。

现代文:浙江又北流经过款县,在县东与一条小溪汇合,这条小溪发源于县东北的翁山,西流经过款县旧城以南,又西南流注入浙江。

古文:又东径遂安县南。

现代文:浙江又东流经过遂安县南,江面在此宽达二百步,江上建浮桥以来往。

古文:溪广二百步,上立杭以相通,水甚清深,潭不掩鳞,故名新定。分歙县立之。

现代文:江水又清又深,潭中游鱼,清晰可见,所以县名新定,是从款县分地而置的。

古文:晋太康中,又改从今名。

现代文:晋太康年代,又改名为现在的遂安。

古文:浙江又左合绝溪,溪水出始新县西,东径县故城南,为东西长溪。溪有四十七濑,濬流惊急,奔波聒天。

现代文:浙江又左与绝溪汇合,绝溪发源于始新县西,东流经过旧县城南,称为东、西长溪,溪中有四十七处礁滩,水势湍急,波涛震天。

古文:孙权使贺齐讨黟、歙山贼,贼固黟之林历山,山甚峻绝,又工禁五兵。

现代文:孙权派贺齐讨伐黔、敦一带的山贼,山贼固守款县的林历山,山很险峻,山贼又有刀枪不入的法术。

古文:齐以铁杙椓山,升出不意,又以白棓击之,气禁不行,遂用奇功平贼。

现代文:贺齐用铁钩攀缘登山,出其不意。又用木棍攻击,山贼的法术虽能抗御金铁兵器,却挡不住木棍,贺齐就这样用奇功平定了山贼。

古文:于是立始新之府于歙之华乡,令齐守之,后移出新亭。

现代文:于是就在款县的华乡置始新县,作为新都郡治,令贺齐为郡守。以后郡治移到新亭。

古文: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安郡。

现代文:晋太康元年,新都郡改为新安郡。

古文:溪水东注浙江。

现代文:绝溪东流注入浙江。

古文:浙江又东北径建德县南。县北有乌山,山下有庙,庙在县东七里。

现代文:浙江又东北流,经过建德县以南,县北有一座乌山,山下有庙,位于县东七里。

古文:庙渚有大石,高十丈,围五尺,水濑濬激而能致云雨。

现代文:庙前小洲上有一块大石,高达十丈,周围五尺,水势奔腾和礁石相冲激,能兴云作雨。

古文:浙江又东径寿昌县南,自建德至此,八十里中有十二濑,濑皆峻险,行旅所难。

现代文:浙江又东流经过寿昌县南,从建德到此八十里中,江上有十二处礁滩,都很险峻,造成航行的困难。

古文:县南有孝子夏先墓,先少丧二亲,负土成墓。数年不胜哀,卒。

现代文:寿昌县南有孝子夏先墓,夏先年少时双亲去世,他亲自运土作坟,由于经不起悲哀,几年后他也死了。

古文:浙江又北径新城县,桐溪水注之。

现代文:浙江又北流经过新城县,桐溪水在此注入。

古文:水出吴兴郡于潜县北天目山。

现代文:桐溪水发源于吴兴郡于潜县北的天目山。

古文:山极高峻,崖岭竦叠,西临峻涧。

现代文:此山十分高峻,悬崖绝岭,重重迭迭,其西峻峭,下有深涧。

古文: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

现代文:山上有霜木,都有几百年树龄,称为翔凤林。

古文: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浣龙池。

现代文:东面有瀑布,注入广达数亩的深沼,称为洗龙池。

古文:他水南流径县西,为县之西溪。

现代文:池水南流经过于潜县西,成为县的西溪。

古文:溪水又东南与紫溪合。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也。

现代文:西溪水又东南流,与紫溪汇合,紫溪发源于县西的百丈山,即潜山。

古文: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夹水,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之如朝霞。

现代文:山水东南流,称为紫溪。溪两岸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去像朝霞一般。

古文: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

现代文:因为倒影映入水中,所以又称此水为赤懒。

古文:紫溪又东南流,径白石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

现代文:紫溪又东南流,经过白石山北,山势十分高峻,北临紫溪,又东南流,两岸山岳连绵,双峰夹水而峙,岩崖石壁,项背相对。

古文:十余里中,积石磊砢,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

现代文:十余里中,礁石累累,相互挟峙。溪底是白沙细石,好像霜雪。

古文: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

现代文:溪水与林木相映,泉流与山石争晖,这一段溪流称为楼林。

古文:紫溪东南流,径桐庐县东为桐溪。孙权藉溪之名以为县目,割富春之地,立桐庐县。

现代文:紫溪东南流经过桐庐县东,称为桐溪,孙权分富春县地立桐庐县,以溪水之名作为县名。

古文:自县至于潜,凡十有六濑,第二是严陵濑。

现代文:从此县到于潜共有十六处礁滩,第二处是严陵懒。

古文:濑带山,山下有一石室。汉光武帝时,严子陵之所居也。

现代文:这个礁滩边上有山,山下有一处石室,是汉光武帝时严子陵所住的地方。

古文:故山及濑,皆即人姓名之。

现代文:所以山和石都以入名相称。

古文:山下有磐石,周回十数丈,交枕潭际,盖陵所游也。

现代文:山下有巨石,周围十多丈,交错在潭边,是严子陵游憩之处。

古文:桐溪又东北:径新城县入浙江。

现代文:桐溪又东北流经过新城县注入浙江。

古文:县故富春地,孙权置,后省并桐庐,咸和九年,复立为县。

现代文:新城县原是富春县所属地,孙权建此县,后来又撤废并入桐庐县。晋咸和九年,重新建县。

古文:浙江又东北入富阳县,故富春也,晋后名春,改曰富阳也。

现代文:浙江又东北流进入富阳县,就是原来的富春。因为晋朝有一个皇后名 春 ,所以改为富阳。

古文:东分为湖浦。

现代文:这里,浙江以东,分汉成为湖泊。

古文:浙江又东北径富春县南,县故王莽之诛岁也。

现代文:浙江又东北流经过富春县南,王莽曾改县名为诛岁。

古文:江南有山,孙武皇之先所葬也。汉末,墓上有光,如云气属天。

现代文:江南有山,是孙武皇祖先的葬地,汉代末期坟墓上有光,像云气一般与天相连。

古文:黄武五年,孙权以富春为东安郡,分置诸郡,以讨士宗。

现代文:黄武五年,孙权以富春县为东安郡,又建置了其他几郡,以讨伐士宗。

古文:浙江又东北径亭山西,山上有孙权父冢。

现代文:浙江又东北流经过亭山西,山上有孙权父墓。

古文:北过余杭,东入于海。

现代文:北过余杭县,东入于海。

古文:浙江径县左,合余干大溪。

现代文:浙江流经余杭县左和余干大溪汇合。

古文:溪水南出永康县。县,赤乌中分乌伤上浦立。

现代文:浙江以北,就是临安县界。江北对郭文的住宅,住依山面溪,以东有郭文墓。晋建武元年分乌伤县上浦之地而建立的。

古文:刘敬叔《异苑》曰: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

现代文:刘敬叔《异苑》说:孙权时,永康县有入进入山里,遇见一只大龟,就把它捆回家。

古文: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

现代文:乌龟说了话:我出门没挑日子,所以为你所得。

古文:担者怪之,载出,欲上吴王。

现代文:肩挑乌龟的入极为骇怪,于是就想把它去献给吴王。

古文:夜宿越里,缆船于大桑树。

现代文:晚上在越里地方歇宿,把船系在大桑树下。

古文: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

现代文:半夜,大桑树忽然和乌龟说话:元绪,你遇着什么事了?

古文:龟曰:行不择日,今方见烹,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

现代文:乌龟说:我出门没挑日子,眼看就要被烹煮了。但是即使砍光南山的柴,却也烧不烂我。

古文:树曰:诸葛元逊识性渊长,必致相困。令求如我之徒,计将安治?

现代文:桑树说:那里有个诸葛元逊,他知识渊博,一定要使你遇上灾难,假使他使用像我这样的东西,你将怎么办?

古文:龟曰:子明,无多辞。

现代文:乌龟说:子明,不要再多说了。

古文:既至建业,权将煮之,烧柴万车,龟犹如故。

现代文:到了建业,孙权就要烹煮它,但烧了万车柴火,乌龟却毫无影响。

古文:诸葛格曰:燃以老桑乃熟。

现代文:诸葛惜说:用老桑树烧就能烧熟。

古文:献人仍说龟言,权使伐桑,取煮之即烂。

现代文:于是献龟者说出了老桑树和乌龟的对话。孙权派入砍伐了桑树来,一烧就烂。

古文:故野人呼龟曰元绪。

现代文:所以入们称乌龟为元绪。

古文:其水飞湍北注,至县南门,入谷水。

现代文:永康溪水飞流北注,到县南门注入敦水。

古文:谷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

现代文:谷水又东流,接纳定阳溪水,其水上游接信安县的苏姥布。

古文:县本新安县,晋武帝太康三年改曰信安。

现代文:信安县原名新安县,晋武帝太康三年改名信安。

古文:水悬百余丈,濑势飞注,状如瀑布。

现代文:这里,溪水成为悬流,高达百丈,飞注而下,形同瀑布。

古文:濑边有石如床,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

现代文:悬流边有一块如床的岩石,床上有三尺光景的石床板,颜色如摊着的绚丽绸缎一样。

古文:《东阳记》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

现代文:《东阳记》说:信安县有悬室坂,晋朝中叶,有一个名叫王质的居民,因为伐木而到此室中,看到有四个童子边弹琴边唱歌,王质就留下来,倚靠在斧柄上听他们弹唱。

古文: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

现代文:童子拿一颗好像枣核般的东西给王质,王质含在口里,就不再饥饿了。

古文: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

现代文:过了一忽儿,童子说,归去吧,王质就应声而归,此时发现斧柄已经腐烂殆尽。

古文: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

现代文:归去后,才知道他离家已经数十年,亲入去世,与他离家时完全不同了。

古文:其水分纳众流,混彼东逝,径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

现代文:定阳溪水接纳许多支流,汇合东流经过定阳县,沿溪两岸,都生长着支竹、香积、薛荔,并且夹杂白色的菊花和黄色的橙桔。

古文:白沙细石,状如凝雪。

现代文:溪滩上则是白沙和细石,看去宛如积雪。

古文:石溜湍波,浮响无辍。

现代文:急流刷石,潺潺不息。

古文:山水之趣,尤深人情。

现代文:游山玩水的乐趣,远胜于入情的交往。

古文:县,汉献帝分信安立,溪亦取名焉。

现代文:定阳县是汉献帝分信安县的地方而建立的,溪也随县而得名。

古文:溪永又东径长山县北,北对高山。山下水际,是赤松羽化之处也。

现代文:定阳溪水又东流,经过长山县北,北有高山屹立,山下水边,就是赤松子羽化登仙的地方。

古文:炎帝少女追之,亦俱仙矣。

现代文:炎帝的小女儿追赶他,也一起成了仙。

古文:后人立庙于山下。

现代文:后来有入在这山下建造了庙宇。

古文:溪水又东入于谷水,谷水又东径乌伤县之云黄山,山下临溪水,水际石壁杰立,高百许丈。

现代文:定阳溪水又东流注入谷水。谷水东流,经过乌伤县的云黄山,山下就是溪水,水边有石壁巍然耸立,高达百余丈。

古文:又与吴宁溪水合。

现代文:靓水又接纳吴宁溪水。

古文:水出吴宁县下,径乌伤县入谷,谓之乌伤溪水。

现代文:吴宁溪水发源于吴宁县境,经过乌伤县注入谷水,称为乌伤溪水。

古文:闽中有徐登者,女子化为丈夫,与东阳赵昞,并善越方,时遭兵乱,相遇于溪,各示所能。

现代文:闽中有一个叫做徐登的入,由女子变成男入,他和东阳赵晒,都善于巫术。因为当时遭到战乱,二入在乌伤溪水相遇,各入显示他们的本领。

古文:登先禁溪,水为不流。昞次禁枯柳,柳为生荑。二人相示而笑。

现代文:徐登先阻遏溪水,使它不流;接着赵晒使枯萎的柳树长出嫩芽,两入相对而笑。

古文:登年长,昞师事之。

现代文:徐登年长,赵晒就以徐登为师长。

古文:后登身故,昞东入章安,百姓未知;昞乃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惊怪,昞笑而不应,屋亦不损。

现代文:以后徐登去世,赵晒东行去到章安,百姓不知道,赵晒就升到茅屋上,架起鼎镬烧饭,主入惊骇,赵晒笑而不答,茅屋也不受损害。

古文:又尝临水求渡,船人不许。昞乃张盖坐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

现代文:他又到河边求渡,撑船的不答应,赵晒就张开伞子坐在其中,长啸呼风,在奔腾的河水中过渡。

古文:于是百姓神服,从者如归,章安令恶而杀之,民立祠于永宁,而蚊蚋不能入。

现代文:于是,百姓敬服他的神通,许多入都归附于他。章安县令厌恶他,将他杀掉。入民为他在永宁县建立了祠庙,这个祠庙蚊绳是不入的。

古文:昞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事伺苌弘,宋元之龟,厄运之来,故难救矣。

现代文:赵晒身有道术,却不能避开灾祸,保全生命。这件事和周朝的丧弘及宋元公的神龟一样,恶运来时,拯救为难。

古文:谷水又东入钱唐县,而左入浙江。

现代文:谷水又东流进入钱唐县,而左入浙江。

古文:故《地理志》曰:谷水自太末东北至钱唐入浙江是也。

现代文:所以《地理志》说:谷水从太末东北到钱唐注入浙江。

古文:浙江又东径灵隐山,山在四山之中,有高崖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又有孤石壁立,大三十围,其上开散,状如莲花。

现代文:浙江又东流经过灵隐山,山在四面丛山包围之中,有高峻的岩崖和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还有孤石直立,大三十围,上面开散,形状像莲花。

古文:昔有道士,长往不归,或因以稽留为山号。

现代文:从前有道士,长期住此不归,这或许就是此山所以称为灵隐的原因。

古文:山下有钱唐故县。浙江径其南,王莽更名之曰泉亭。

现代文:山下有钱唐县旧址,浙江流过它南面,王莽改钱唐为泉亭。

古文:《地理志》曰:会稽西部都尉治。

现代文:《地理志》说:这里是会稽西部都尉治。

古文:《钱唐记》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

现代文:《钱唐记》说:防海大塘约在县东一里,郡议曹华信家,建议建立此塘以防御海水。

古文:始开募,有能致一斜土者,即与钱一千。

现代文:于是开始征募民工,凡挑来一解土的,给钱一千。

古文: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

现代文:十天到一月之间,挑土而来的入云集,因为塘没有修筑而不给钱,入们只好抛掉土石回去,土石成堆,塘因而修成,所以改名为钱塘。

古文: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

现代文:钱唐县南江边上有明圣湖,据父老相传,古时曾见湖中有金牛,神奇莫测,所以称为金牛湖。

古文:县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也。

现代文:钱唐县有武林山,武林水从此发源。

古文:阚駰云:山出钱水,东入海。

现代文:阐驱说:从武林山发源的钱水,东流入海。

古文:水流于两山之间,江川急浚,兼涛水昼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余。

现代文:《吴地记》说:现在没有钱水,钱唐县只有浙江。县东有定山、包山等山,都在浙江以西,江水流经两山之间,江水湍急,加上昼夜两度的海涛。海涛是按时刻来到的,月初和月半常常特别大,而二月和八月最高,高达两丈多。

古文:《吴越春秋》以为子胥、文种之神也。

现代文:《吴越春秋》认为这是伍子青和文种之神。

古文:昔子胥亮于吴,而浮尸于江。

现代文:从前伍子青尽忠于吴国,最后却落得浮尸江中。

古文:吴人怜之,立祠于江上,名曰胥山。

现代文:吴入怜悯他,在江上为他立祠,称为青山。

古文:《吴录》云:胥山在太湖边,去江不百里,故曰江上。

现代文:《吴录》说:青山在太湖边,离江不到百里,所以称为江上。

古文:文种诚于越,而伏剑于山阴,越人哀之,葬于重山。

现代文:文种尽忠于越,却在山阴饮剑而亡,越入怜悯他,把他葬在重山。

古文: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二,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

现代文:文种葬后一年,伍子青从海上来,带文种一起奔游在江海之中。所以在潮水前面扬波的是伍子青,在潮水后面翻浪的是文种。枚乘说:潮水的这种故事并不见于记载,不过海潮上涨时,江水为之逆流,看起来似有神明驱使,但其实并不如此。

古文:浙江又东径御儿乡,《万善历》曰:吴黄武六年正月,获彭绮。是岁,由拳西乡有产儿,堕地便能语,云:天方明,河欲清。鼎脚折,金乃生。

现代文:所说就在这里。秦始皇三十七年正月,擒获了魏的彭绮。这一年,由拳县西乡发生了新生儿落地就能说话的事。新生儿的话说:天方明,河欲清,鼎脚折,金乃生。

古文:因是诏为语儿乡。

现代文:于是此地得诏,称为语儿乡。

古文:非也。

现代文:这种传说是错误的。

古文:御儿之名远矣,盖无智之徒,因藉地名,生情穿凿耳。

现代文:御儿这个地名,很早就有了,这是没有知识的入,用地名来牵强附会罢了。

古文:《国语》曰:句践之地,北至御儿是也。

现代文:《国语》就已经说:句践之地,北至御儿。

古文:安得引黄武证地哉?

现代文:那能用黄武年代的这种传说来证明地名的来源呢。

古文:韦昭曰:越北鄙在嘉兴。

现代文:韦昭说:越国的北部边境在嘉兴。

古文:浙江又东径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

现代文:浙江又东流,经过柴辟以南,这是从前吴、楚两国作战的地方。

古文:备候于此,故谓之辟塞,是以《越绝》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稽,凑山阴是也。

现代文:由于这里有军事设备,所以称为辟塞。因此,《越绝》说:从前吴国从由拳的辟塞到会稽抵山阴。

古文:又径永兴县北,县在会稽东北百二十里,故余暨县也。

现代文:浙江又经过永兴县以北,此县在会稽东北一百二十里,即从前的余暨县。

古文:应劭曰:阖闾弟夫概之所邑。王莽之余衍也。

现代文:应劫说:这是阖间的弟弟夫概的封邑,王莽把它改为余衍。

古文:汉末,童谣云: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

现代文:汉朝末年,有童谣说: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

古文:故孙权改曰永兴。

现代文:所以孙权把它改名永兴,此县在浙江江边。

古文:县滨浙江,又东合浦阳江,江水导源乌伤县,东径诸暨县,与泄溪合。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

现代文:浙江又东流与浦阳江会合。浦阳江发源于乌伤县,东流经过诸暨与泄溪会合,泄溪宽达数丈,沿岸两旁有陡峭的高山耸入云表。共有五泄,下泄高悬三十多丈,宽十丈。

古文:下泄悬三十余丈,广十丈,中三泄不可得至,登山远望,乃得见之。悬百余丈,水势高急,声震水外。

现代文:其中有三泄不能到达,攀登到山上远望,才能看见,水悬挂达百余丈,山高水急,水声震耳,响及溪外。

古文:上泄悬二百余丈,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

现代文:上泄悬流二百多丈,看去好像是白云下垂,这其实就是瀑布,当地入称为泄。

古文:江水又东径诸暨县南,县临对江流,江南有射堂。县北带乌山,故越地也。

现代文:江水又东流经过诸暨县以南,县面对江流,江以南有射堂,县北面是乌山,从前是越国之地。

古文:先名上诸暨,亦曰何无矣。

现代文:这里过去名为上诸暨,也称句无。

古文:故《国语》曰:句践之地,南至句无。

现代文:所以《国语》说,句践之地,南至句无。

古文:王莽之疏虏也。

现代文:王莽改名为疏虏。

古文:夹水多浦,浦中有大湖,春夏多永,秋冬涸浅。

现代文:夹岸多支流,支流上有大湖,春夏季水量丰沛,秋冬季河干水浅。

古文:江水又东南径剡县,与白石山水会。

现代文:江水又东南流,经过刻县与白石山水会合。

古文:山上有瀑布,悬水三十丈,下注浦阳江。

现代文:山上有瀑布,水悬流而下达三十丈,注入浦阳江。

古文:浦阳江水又东流南屈,又东回北转,径剡县东,王莽之尽忠也。

现代文:浦阳江又东流南转,又东流折北,辗转经过刻县以东,刻县即是王莽的尽忠县。

古文:县开东门向江,江广二百余步,自昔耆旧传,县不得开南门,开南门则有贼盗。

现代文:县城东门面对浦阳江,江宽二百余步。从前,老年入说,县城不能开南门,开南门就有盗贼。

古文:江水翼县转注,故有东渡、西汲焉。东南二渡,通临海,并泛单船为浮航。西渡通东阳,并二十五船为桥航。

现代文:浦阳江转流经过县城的东、西两侧,所以有东渡和西渡,东、南二渡通临海,都有渡船;西渡通东阳,用二十五条船并合成为浮桥。

古文:江边有查浦,浦东行二百余里,与句章接界。

现代文:江边有查浦,从查浦东行二百多里和句章交界。

古文:浦里有六里,有五百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

现代文:查浦浦内有六里村,有居民五百家,都在浦的两岸居住,民房门面朝水。

古文:有青溪、余洪溪、大发溪、小发溪,江上有溪,六溪列溉,散入江。

现代文:在水边有许多良田,沿江有青溪、余洪溪、大发溪、小发溪等六条溪流,各溪灌溉良田,然后注入江中。

古文:夹溪上下,崩崖若倾,东有簟山、南有黄山,与白石三山,为县之秀峰。

现代文:溪两岸,岩崖夹立,好像要倾倒一样。东有覃山,西有黄山和白石三山,是这个县内的美丽山峰。

古文:山下众流泉导,湍石激波,浮险四注。

现代文:山下有许多由泉水发源的溪流,在岩崖上激起波浪,河道甚险,向四面流注。

古文:浦阳江又东径石桥,广八丈,高四丈。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上有方石,长七尺,广一丈二尺。

现代文:浦阳江又东流经过石桥,此桥宽八丈,高四丈,桥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上有方石,长七尺,宽一丈二尺。

古文:桥头有磐石,可容二十人坐。

现代文:桥头有一块可以坐得下二十入的磐石。

古文:溪水两旁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许丈,溪中相攻,赑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

现代文:溪水两旁,都是高山,山上有二十多丈的石壁,溪水冲激这些石壁,发出宏亮的声音,离桥数里,就可以听到。

古文:江水北径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

现代文:浦阳江北流经过蟀山,山下有亭,依山临江,山上有茂密的松林,河心有平静的沙洲。

古文:浦阳江又东北径始宁县山之成功峤。

现代文:浦阳江又向东北流,经过始宁县峰山的成功娇。

古文: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

现代文:此娇在江边上壁立,沿江有羊肠小道,只容一入攀援前进,江深路狭,不敢下视。

古文:峤酉有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

现代文:此娇以西,有一座极高的孤峰,连飞鸟都很少到达。

古文:尝有采药者,沿山见通溪,寻上,于山顶树下,有十二方石,地甚光洁。

现代文:曾经有采药的入,沿山循溪而行,竟到达山顶。山顶有树,树下有十二块方石,其地很平整光洁。

古文:还复更寻,遂迷前路。

现代文:回来以后再次前去,但迷路不得到达。

古文:言诸仙之所憩宴,故以坛宴名山。

现代文:据说这是许多神仙休息宴集之处,所以称为坛宴山。

古文:峤北有浦,浦口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

现代文:成功娇北有岭浦,浦口有庙,非常灵验。行入和樵夫到此都先敬拜。

古文:若相侵窃,必为蛇虎所伤。

现代文:若不尊敬,必要为毒蛇猛虎所伤。

古文:北则山与山接,二山虽曰异县,而峰岭相连。

现代文:成功娇的北则是嶂山,和嵘山相接,两山虽然在不同的县内,但峰岭是互相连接的。

古文: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

现代文:这一带山间溪泉,浪花飞溅,引起一片雾露,山垅中吹来香风,峰峦相接,令入叹赏,所以王元琳称这里是神明境。

古文:是以王元琳谓之神明境,事备谢康乐《山居记》。浦阳江自山东北,径太康湖,车骑将军谢玄田居所在。

现代文:此事在谢康乐的《山居记》中有详细记载。浦阳江从嘘山向东北流经太康湖,这是车骑将军谢玄田园隐居之地。

古文: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

现代文:其地右濒江而左依山,有一条修长的坦道与如镜的湖泊相通。

古文: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

现代文:在江道的曲折之处修建楼台,楼边都是桐树和梓树,高大茂盛,非常可爱,居民称此为桐亭楼。此楼两面临江,登楼远眺,极尽情趣。

古文:芦人渔子,泛滥满焉。

现代文:满净湖都是采伐芦苇的樵夫和捕鱼的渔夫。

古文:湖中筑路,东出趋山,路甚平直。

现代文:从湖中有一条平直道路向东和山相接。

古文: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沓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现代文:山中有三座精舍,屋宇高敞,屋檐垂空,在此俯视树林,烟雾嚎檬,伏在山下,水陆两界,都显得安宁平静,真是一个隐居避世的地方。

古文: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甓有隐起字云:筮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

现代文:江边有琵琶忻,沂上有陷入水中的古墓,墓砖上隐约有字说:笠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

古文:谢灵运取甓诣京,咸传观焉。

现代文:谢灵运把砖拿到京城,让大家传观。

古文:乃如龟繇,故知冢已八百年矣。

现代文:从这首龟谚中可知,这座古墓已有八百年了。

古文: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

现代文:浦阳江又东北流经过始宁县西,此境原是上虞的南乡,汉顺帝永建四年乐,所以称为上虞。

古文:二说不同,未详孰是?

现代文:两种说法不同,不知谁是谁非。

古文:县南有兰风山,山少木多石,驿路带山;傍江路边皆作栏干。

现代文:上虞南有兰风山,其山岩石裸露而少树木。有释路沿山筑于江边。路旁都有栏干。

古文:山有三岭,枕带长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倾。

现代文:有山岭三座,孤峰高耸在漫长的江流之上。

古文:缘山之路,下临大川,皆作飞阁栏干,乘之而渡,谓此三岭为三石头。丹阳葛洪遁世居之,基井存焉。

现代文:看去仿佛要倒下来似的。沿山道路之下就是大江,所以沿途都建有用栏干护围的阁道,才能通过这条道路。上面所说的山岭,入们称为三石头,丹阳的葛洪,避世在此隐居,他用过的井仍然存在。

古文:琅邪王方平性好山水,又爱宅兰风,垂钓于此,以永终朝。

现代文:琅邪入王方平,性情喜欢山水,在兰风建立住宅,在这里垂钓,以度一生。

古文:行者过之,不识,问曰:卖鱼师,得鱼卖否?

现代文:过路入不认识他,问他说:卖鱼佬,有没有鱼出卖?

古文:方平答曰:钓亦不得,得复不卖。

现代文:方平说:我没有钓到鱼,钓到了也不卖。

古文:亦谓是水为上虞江。县之东郭外有渔浦湖,中有大独、小独二山。又有覆舟山。

现代文:这条河流也叫上虞江,在县东郭外有一个叫做渔浦的湖,湖中有大独山和小独山二座山,还有一座复舟山。

古文:覆舟山下有渔浦王庙,庙今移入里山。

现代文:复舟山下有渔浦王庙,此庙现在已经移到山中。

古文:此三山孤立水中。猢外有青山、黄山、泽兰山,重岫叠岭,参差入云。

现代文:这三座山,孤立在湖水之中,湖以外有青山、黄山、泽兰山,山岳重迭,一座又一座地高入云天。

古文:泽兰山头有深潭,山影临水,水色青绿。

现代文:泽兰山上有一个深潭,山峰倒影在深绿色的潭水之中。

古文:山中有诸坞,有石健一所,右临白马潭。

现代文:山中有诸坞,并有石闸一所。右边是白马潭,潭极深无底。

古文:潭之深无底,传云创湖之始,边塘屡崩,百姓以白马祭之,因以名水。

现代文:传说,此湖创立之初,湖塘多次崩塌,百姓用白马祭祀,所以得名。

古文:湖之南,即江津也。江南有上塘、阳中二里。隔在湖南,常有水患。

现代文:湖的南面,即是江的渡口,江以南,有上塘、阳中二里,分隔在湖南,常常发生水灾。

古文:太守孔灵符遏蜂山前湖以为埭。埭下开渎,直指南津。

现代文:太守孔灵符,在蜂山前湖修棣拦水,棣以下开渠,直到南津。

古文:又作水楗二所以舍,此江得无淹溃之害。

现代文:又建水闸二所,此江从此没有溃决淹没的灾害。

古文:县东有龙头山,山崖之间有石井,冬夏常冽清泉,南带长江,东连上陂。

现代文:县的东面有一座龙头山,山崖之间有一口石井,不论冬夏,井内都有清泉,南面是漫长的江流,东面连接高处的破湖。

古文:江之道南有《曹娥碑》。

现代文:沿江的路南有《曹娥碑》。

古文:娥父旴,迎涛溺死,娥时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号踊江介,因解衣投水,祝曰:若值父尸,衣当沉。若不值,衣当浮。

现代文:曹娥的父亲曹吁,在江中迎潮而溺死,当时曹娥还只有十四岁,因为找不到父亲的尸体而哀伤欲绝,在江岸上号哭奔走,并解衣投入水中,祝祷说:假使父亲尸体在此,衣就下沉;若不在此,衣就浮在水面。

古文:裁落便沉,娥遂于沉处赴水而死。

现代文:她把衣投入水中,衣服立刻下沉,曹娥就在这里投水而死。

古文:县令度尚,使外甥邯郸子礼为碑文,以彰孝烈。

现代文:县令度尚,叫他的外甥邯郸子礼撰写碑文,以表彰她的孝烈。

古文:江滨有马目山,洪涛一上,波隐是山,势沦嵊亭,间历数县,行者难之。

现代文:此江边上有马目山,江潮到来之时,波涛把此山隐没在江中,其势甚至要把嗓亭也吞没,而且涉及数县,使行旅之入十分困难。

古文:县东北上,亦有孝子杨威母墓。

现代文:县的东北有一位孝子杨威母亲的坟墓。

古文: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常与母入山采薪,为虎所逼,自计不能御,于是抱母,且号且行,虎见其情,遂弭耳而去。

现代文:杨威年幼丧父,事奉母亲极孝。常常和母亲到山中采柴,有一次遇着老虎追赶,杨威自己知道无力抵抗,背了母亲一,一边哭,一边逃。老虎见到送种情况,就垂着耳朵顾自走了。

古文:自非诚贯精微,孰能理感于英兽矣。

现代文:假使不是至诚之心深入精微,哪能使兽类也受感动呢?

古文:又有吴渎,破山导源,注于肯江。

现代文:又有一条吴读,从山中发源注入青江。

古文:上虞江东径周市而注永兴。

现代文:上虞江向东经过周市而注入永兴。

古文:《地理志》云:县有仇亭,柯水东入海。

现代文:《地理志》说:县境有仇亭,柯水东入海。

古文:仇亭在县之东北十里江北,柯水疑即江也。

现代文:仇亭在县东北十里,江北的柯水或许就是上虞江。

古文:又东北径永兴县东与浙江合,谓之浦阳江。

现代文:又东北经过永兴县东和浙江会合,称为浦阳江。

古文:《地理志》又云:县有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

现代文:《地理志》说:县有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

古文:又疑是浦阳江之别名也,自外无水以应之。

现代文:潘水或许是浦阳江的别名。因为另外就没有河流可以相当了。

古文:浙江又东注于海。

现代文:浙江又东流注入海中。

古文:故《山海经》曰:浙江在闽西北入海。

现代文:所以《山海经》说:浙江在闽西北入海。

古文:韦昭以松江、浙江、浦阳江为三江。

现代文:韦昭把松江、浙江、浦阳江称为三江。

古文:斤江水出交阯龙编县,东北至郁林领方县,东注于郁。

现代文:斤江水发源于交趾郡龙编县,东北到郁林郡领方县,东流注入郁水。

古文:《地理志》云:径临尘县至领方县,注于郁。

现代文:《地理志》说:经过临尘县,到领方县,注入郁水。

古文:容容、夜、湛、乘、牛渚、须无、无濡、营进、皇无、地零、侵离、侵离水出广州晋兴郡,郡以太康中分郁林置。东至临尘,入郁。

现代文:容容水,夜水,缅水,湛水,乘水,牛者水,须无水,无濡水,营进水,皇无水,地零水,侵离水,侵离水发源于广州晋兴郡,此郡是晋太康年代一从郁林郡分置的,东流到临尘县注入郁水。

古文:无会、重濑、夫省、无变、由蒲、王都、融、勇外,此皆出日南郡西,东入于海。

现代文:无会水,重獭水,夫省水,无变水,由蒲水,王都水,融水,勇外水,上列各水,均发源于日南郡西,东流入海。

古文:容容水在南垂,名之,以次转北也。

现代文:容容水在南部边疆,其余各水均按次排列于此水之北。

古文:右二十水,从江已南至日南郡也。

现代文:上列二十水,位于江以南到日南郡。

古文:嵩高为中岳,在颖川阳城县西北。

现代文:嵩高是中岳,位于颖川郡阳城县西北;

古文:《春秋说题辞》曰:阴含阳,故石凝为山。

现代文:《春秋说题辞》说,阴中含阳,所以岩石凝结成山。

古文:《国语》曰:禹封九山,山,土之聚也。

现代文:《国语》说,禹封九山,土聚集起来,称为山。

古文:《尔雅》曰:山大而高曰崧。

现代文:《尔雅》说:大而高的山称为篙,合起来称为篙高,分开来称为二室。

古文:合而言之为崧高,分而名之为二室,西南有少室,东北有太室。

现代文:西南有少室,东北有太室。

古文:《嵩高山记》曰:山下岩中有一石室,云有自然经书,自然饮食。

现代文:《篙高山记》说:山下岩石中有一所石室,据说里面有自然形成的经书,有自然形成的饮食。

古文:又云:山有玉女台,言汉武帝尝见之,因以名台。

现代文:又说:山中有玉女台,汉武帝见过,所以称为玉女台。

古文:泰山为东岳,在泰山博县西北。

现代文:泰山是东岳,位于泰山郡博县西北;

古文:岱宗也。王者封禅于其山,示增高也。

现代文:五岳中的正宗,帝王在此山封禅,以增高其地位。

古文: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现代文:这里有金的书册和玉的印章。

古文:霍山为南岳,在庐江灊县西南。

现代文:霍山是南岳,位于庐江郡瀚县西南。

古文:天柱山也。

现代文:霍山就是天柱山。

古文:《尔雅》云:大山宫,小山为霍,《开山图》曰:其山上侵神气,下固穷泉。

现代文:《尔雅》说:大山称为宫,小山称为霍。《开山图》说:此山上通神明,下达地府。

古文:华山为西岳,在弘农华阴县西南。

现代文:华山是西岳,位于弘农郡华阴县西南;

古文:《古文》之惇物山也。

现代文:华山就是《古文尚书》中的悼物山。

古文:雷首山在河东蒲坂县东南。

现代文:雷首山位于河东郡蒲坂县东南;

古文: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东河中。

现代文:砒柱山位于河东郡大阳县东的黄河中;

古文: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也。

现代文:王屋山位于河东郡垣县东北;

古文:昔黄帝受丹诀于是山也。大行山在河内野王县西北。

现代文:从前黄帝在此山接受丹诀。太行山位于河内郡野王县西北;

古文:王烈得石髓处也。

现代文:这是王烈获得石髓的地方。

古文:恒山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西北。

现代文:恒山是北岳,位于中山郡上曲阳县西北;

古文:碣石山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也。

现代文:碣石山位于辽西郡临渝县南的海水之中;

古文:大禹凿其石,夹右而纳河,秦始皇、汉武帝皆尝登之。

现代文:大禹开凿此石,阻其右侧而接纳河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登临。

古文:海水西侵,岁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中矣。

现代文:海水向西侵入,长期以后而全山沦入海中,所以说山在海中。

古文: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

现代文:析城山位于河东郡菠泽县西南;

古文:大岳山在河东永安县。

现代文:太岳山位于河东郡永安县;

古文: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东南。

现代文:壶口山位于河东郡北屈县东南;

古文:龙门山在河东皮氏县西。

现代文:龙门山位于河东郡皮氏县西;

古文:梁山在冯翊夏阳县西北河上。

现代文:梁山位于冯朔郡夏阳县西北的黄河之上;

古文: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

现代文:荆山位于冯翔郡怀德县南;

古文:岐山在扶风美阳县西北。

现代文:岐山位于扶风郡美阳县西北;

古文:汧山在扶风汧县之西也。

现代文:汧山位于扶风郡济县以西;

古文:陇山、终南山、惇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

现代文:陇山、终南山、悖物山,位于扶风郡武功县西南;

古文:西倾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

现代文:西倾山位于陇西郡临挑县西南;

古文:《禹贡》中条山也。

现代文:西倾山就是《禹贡》的中条山。

古文: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

现代文:蟠家山位于陇西郡氏道县以南;

古文:南条山也。

现代文:蟠家山就是南条山。

古文: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

现代文:鸟鼠同穴山位于陇西郡首阳县西南;

古文:郑玄曰: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鸟飞行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

现代文:郑玄说:鸟鼠之山有鸟,与鼠共同飞行。它们共同居住之处则是同穴之山,这是两座山。

古文:鸟名为,似鸡而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处,鼠内而鸟外。

现代文:鸟的名称叫鸵,和鹏相像而颜色黄黑,鼠像家鼠而尾巴短,它们穿地共居,鼠在内而鸟在外。

古文:孔安国曰:共为雌雄。

现代文:孔安国说:雌雄共居。

古文:杜彦达曰:同穴止宿,养子互相哺食,长大乃止。

现代文:杜彦达说:同穴居住,产养以后就互相哺育,长大后才中止。

古文:张晏言不相为牝牡,故因以名山。

现代文:张晏说:雌雄不相混杂,所以称此山为鸟鼠同穴山。

古文:积石在陇西河关县西南。

现代文:积石山位于陇西郡河关县西南;

古文:《山海经》云:山在邓林东,河所入也。

现代文:《山海经》说:此山在邓林以东,是黄河流入的地方。

古文: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

现代文:都野泽位于武威县东北。

古文: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

现代文:武威县在姑减城北三百里,其东北就是休屠泽,《古文尚书》称为猪野。

古文: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径姑臧县故城西,东北流,水侧有灵渊池。

现代文:此水上流接姑减武始泽,泽水有两个源头,向东北流合成一条河流,经过姑藏县旧城以西向东北流,水边有一个灵渊池。

古文:王隐《晋书》曰:汉末,博士燉煌侯瑾,善内学,语弟子曰:凉州城西,泉水当竭,有双阙起其上。

现代文:王隐《晋书》说:汉朝末年,敦煌入博士侯瑾善于佛学,他对其弟子说,凉州城以西的泉水行将枯竭,当有双网在此处兴建。

古文:至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条茂,起学舍,筑阙于此泉。太守填水,造起门楼,与学阙相望。

现代文:到了魏嘉平年代,武威太守条茂在此兴建学校房舍,在此泉上修筑双网,太守把泉水填平,造起门楼,和学校房舍及双网相对。

古文:泉源徙发,重导于斯,故有灵渊之名也。

现代文:泉水的源头迁移到此重发,所以有灵渊这个名称。

古文:泽水又东北流径马城东,城即休屠县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

现代文:泽水又东北流经过马城以东,这就是休屠县的旧城,是原来匈奴休屠王的都城。

古文:谓之马城河,又东北与横水合,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凉州治。

现代文:泽水到此称为马城河。又东北流与横水会合,横水发源于姑减城下,姑减城是武威郡治和凉州州治。

古文:《地理风俗记》曰: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

现代文:《地理风俗纪》说:汉武帝元朔三年前,把雍州改成凉州,因其五行属金,而土地寒凉的缘故。

古文:迁于冀,晋徙治此。

现代文:州治迁到冀,晋朝又把州治迁到这里。

古文:王隐《晋书》曰:凉州有龙形,故曰卧龙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本匈奴所筑也。

现代文:王隐《晋书》说,凉州形状像龙,所以叫做卧龙城,此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原是匈奴所修筑的。

古文:及张氏之世居也,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东城殖园果,命曰讲武场,北城殖园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宫殿。

现代文:等到张氏到这里世居,又增筑了各为一千步的四个城箱,东城种植果树,名为讲武场;北城种植果树,称为玄武圃,两处都有宫殿。

古文:中城内作四时宫,随节游幸,并旧城为五。

现代文:中城内修建了一所四时宫,按时按节地供其游赏。

古文:街衢相通,二十二门。

现代文:把旧城并成五区,二十二门,大街小巷互相沟通。

古文:大缮官殿观阁,采绮妆饰,拟中夏也。

现代文:宫殿楼阁,大加修缮,妆饰得五彩缤纷,和京城皇宫比美。

古文:其水侧城北流,注马城河。

现代文:此水从城侧北流,注入马城河。

古文:河水又东北,清涧水入焉,俗亦谓之为五涧水也。水出姑臧城东,而西北流注马城河。

现代文:马城河又东北流,与清涧河会合,世俗也称它为五涧水,发源于姑减城东,西北流注入马城河。

古文:河水又与长泉水合,水出姑臧东揟次县,王莽之播德也。

现代文:马城河又与长泉水会合,长泉水发源于姑减城东的婿次县,就是王莽的播德县,西北流经过黄沙阜,再东北流注入马城河。

古文:西北历黄沙阜,而东北流注马城河,又东北径宣成县故城南,又东北径平泽、晏然二亭东,又东北径武威县故城东。汉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浑邪玉杀休屠王,以其众置武威县,武威郡治。王莽更名张掖。

现代文:马城河又东北流经过宣威县旧城南,又东北流经过平泽、晏然二亭以东,又东北流经过武威县旧城以东。汉武帝太初四年前,匈奴的浑邪王杀掉了休屠王,他的士民众入就建置了武威县,是武威郡的郡治,王莽改名为张掖。

古文:《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

现代文:《地理志》说,谷水发源于姑减南山,北到武威注入海中。

古文:届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为西海;一水又东径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矣。

现代文:到了这里,河流分成两条,一条北流注入休屠泽,通常叫做西海;一条又东流一百五十里,注入猪野,通常称为东海,一般也称为都野。

古文: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

现代文:合离山位于酒泉郡会水县东北。

古文:合黎山也。

现代文:合离山就是合黎山。

古文: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

现代文:流沙地在张掖郡居延县东北;

古文:居延泽在其县故城东北,《尚书》所谓流沙者也,形如月生五日也。

现代文:居延泽在居延县旧城东北,即《尚书》所称的流沙。其形状像五日的新月。

古文:弱水入流沙,流沙,沙与水流行也。

现代文:弱水注入流沙。所谓流沙,就是河流与沙一起漫流。

古文:亦言出钟山,西行极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

现代文:也有说流沙发源于钟山的,西流远达西海郡以北的腌峨之山。

古文:山有石赤白色,以两石相打,则水润。

现代文:山上有红色和白色的石头,用两石互相打击,石上就生水而润滑。

古文:打之不已,润尽则火出,山石皆然,炎起数丈,径日不灭。

现代文:若继续不断打击,水干以后就发火,山上的石头都烧起来,火势高达数丈,整日不灭,并发生大黑风。

古文:有大黑风,自流沙出奄之,乃灭,其石如初。

现代文:要用流沙之水才能淹灭,石头就恢复原状。

古文:言动火之事,发疾经年,放不敢轻近耳。

现代文:对于此山发火的事情,因为发生很快,而且常年不熄,所以不敢轻易接近它。

古文:流沙又径浮渚,历壑市之国,又径于鸟山之东,朝云国西,历昆山西南,出于过瀛之山。

现代文:流沙又经过浮诸和壑市之国,又经过鸟山以东、朝云国以西,经过昆山西南,从过流之山流出来。

古文:《大荒西经》云:西南海之外,流沙出焉,径夏后开之东,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焉。

现代文:《大荒西经》说:流沙从西南海外出来,经过夏后开以东。夏后开将三个美女献给天帝,获得了《九辩》和《九歌》。

古文:又历员丘不死山之西,入于南海。

现代文:流沙又经过员丘不死山,注入南海。

古文:三危山在燉煌县南。

现代文:三危山在敦煌县南;

古文:《山海经》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现代文:《山海经》说:三危之山,有三只青鸟住在那里。

古文:是山也,广圆百里,在鸟鼠山西,即《尚书》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也。

现代文:这座山,在鸟鼠山以西,广圆达百里。《尚书》所说的把三苗放逐到三危,就是此山。

古文:《春秋传》曰:允姓之奸,居于瓜州。

现代文:《春秋传》说:有允姓的奸邪之入,居住在瓜州。

古文:瓜州,地名也。杜林曰:燉煌,古瓜州也。

现代文:瓜州是地名,杜林说:古时的瓜州就是敦煌。

古文:州之贡物,地出好瓜,民因氏之。

现代文:瓜州的土地出好瓜,是这里的贡物,所以入们称这里为瓜州。

古文:瓜州之戎并于月氏者也。

现代文:瓜州之戎,为月氏所并,也就是这个瓜州。

古文:汉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置,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现代文:汉武帝元鼎六年前,分出酒泉县的地方置这个县。县南七里有鸣沙山,所以也叫沙州。

古文: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现代文:朱圉山位于天水北、冀城南;

古文:即冀县山,有石鼓,《开山图》谓之天鼓山。

现代文:朱圉山就是冀县山,山上有石鼓,所以《开山图》称它天鼓山。

古文:九州害起则鸣,有常应。

现代文:中国有灾祸时石鼓就鸣,常常得到应验。

古文: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

现代文:又说:石鼓山有石鼓,与星宿对应,星宿动的时候石鼓就鸣,石鼓鸣的时候中国就有灾殃。

古文:鸣浅殃万物,鸣深则殃君王矣。

现代文:石鼓鸣声轻,灾殃及于万物;石鼓鸣声重,灾殃及于君主。

古文: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

现代文:眠山位于蜀郡渝氏道西;

古文:《汉书》以为渎山者也。

现代文:就是《汉书》所称的读山。

古文: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

现代文:熊耳山位于弘农郡卢氏县东;

古文:是山也,谷水出其北林也。

现代文:殷水从此山以北的森林发源。

古文: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

现代文:荆山位于南郡临沮县东北;

古文:东条山也。卞和得玉璞于是山,楚王不理,怀璧哭于其下,王后使玉人理之,所谓和氏之玉焉。

现代文:荆山就是东条山,卞和在此山得到一块美玉,但楚王不加以琢治,卞和抱着美玉在山下哭。楚王后来叫琢玉的入琢治此玉,称为和氏之玉。

古文:内方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

现代文:内方山位于江夏郡竟陵县东北;

古文:《禹贡注》:章山也。

现代文:《禹贡注》称为章山。

古文:大别山在庐江安丰县西南。

现代文:大别山在庐江郡安丰县西南;

古文:外方山,崧高是也。

现代文:外方山就是篙高;

古文: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

现代文:桐柏山位于南阳郡平氏县东南;

古文: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

现代文:陪尾山位于江夏郡安陆县东北;

古文:衡山在长沙湘南县南。

现代文:衡山位于长沙郡湘南县南;

古文:禹治洪水,血马祭衡山,于是得金简玉字之书。按省玉字,得通水理也。

现代文:禹治理洪水时,杀了马在衡山祭祀,因而得到《金简玉字之书》,对此书进行研究,懂得了治水的道理。

古文:九江地在长沙下巂县西北。

现代文:九江位于长沙郡下隽县西北。

古文: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

现代文:云梦泽位于南郡华容县东;

古文:东陵地在庐江金兰县西北。

现代文:东陵地位于庐江郡金兰县西北;

古文:敷浅原地在豫章历陵县西。

现代文:敷浅原位于豫章郡历陵县西;

古文:彭蠡泽在豫章彭泽县西北。

现代文:彭鑫泽位于豫章郡彭泽县西北;

古文:《尚书》所谓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也。

现代文:《尚书》所说:彭泽氢已经形成,鸿雁就到这里居住。

古文:中江在丹阳芜湖县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于海。震泽在吴县南五十里。

现代文:中江位于丹阳郡芜湖县西南,东到会稽郡阳羡县入海;震泽位于吴县南五十里。

古文:北江在毗陵北界,东入于海。

现代文:北江位于毗陵县北界,东入海;

古文:峄阳山在下邳县之西。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也。

现代文:峄阳山位于下邪县西;羽山位于东海郡祝其县南;

古文:县即王莽之犹亭也。

现代文:祝其县,就是王莽的犹亭。

古文:《尚书》殛鲧于羽山,谓是山也。

现代文:《尚书》说:鲸在羽山被处死刑,就是此山。

古文:山西有羽渊,禹父之所化,其神为黄熊以入渊矣。

现代文:山的西面有羽渊,是禹的父亲鲸所变化的,他的神是一只黄熊,进入了禹渊。

古文:故《山海经》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羽郊者也。

现代文:所以《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鲸不听帝的命令,在帝的土地上筑堤障水,帝命令祝融杀鲸于羽郊。

古文:陶丘在济阴定陶县之西南。

现代文:陶丘位于济阴郡定陶县西南;

古文:陶丘,丘再成也。

现代文:陶丘是再次形成的丘阜。

古文:菏泽在定陶县东。

现代文:菏泽位于定陶县东界;

古文: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

现代文:雷泽位于济阴郡成阳县西北;

古文:菏水在山阳湖陆县南。

现代文:菏水位于山阳郡湖陆县南;

古文:蒙山在太山蒙阴县西南。

现代文:蒙山位于太山郡蒙阴县西南;

古文:大野泽在山阳巨野县东北。

现代文:大野泽位于山阳郡巨野县东北;

古文:大邳地在河南成皋县北。

现代文:大邳地位于河南郡成皋县北;

古文:《尔雅》曰:山一成谓之邳,然则大邳山名,非地之名也。

现代文:《尔雅》说:山一重称为邱,所以大任是山名而不是地名。

古文:明都泽在梁郡睢阳县东北。

现代文:明都泽位于梁郡唯阳县东北;

古文:益州沱水在蜀郡汶江县西南。其一在郫县西南,皆还入江。荆州沱水在南郡枝江县。

现代文:益州沱水位于蜀郡泣江县西南,其一在郭县西南,都回流入江;荆州,沱水位于南郡枝江县;二

古文:三澨地在南郡邔县北沱。

现代文:三澨地位于南郡郎县北沱;

古文:《尚书》曰:导汉水,过三澨。

现代文:《尚书》说:疏导汉水,经过三灌。

古文:《地说》曰:沔水东行,过三澨合流,触大别山阪。

现代文:《地说》说:河水向东,经过三噬而会合,与大别山山坡接近。

古文:故马融、郑玄、王肃。孔安国等,咸以为三澨,水名也。

现代文:所以马融、郑玄、王肃、孔安国等,都把三噬作为水名。

古文:许慎言:澨者,埤增水边土,人所止也。

现代文:许慎说:所谓涯,就是在水边加土作岸,以让入止息。

古文:按《春秋左传》:文公十有六年,楚军次于句澨,以伐诸庸。

现代文:根据《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前,楚军驻扎在句噬, 以讨伐庸国。

古文:宣公四年,楚令尹子越师于漳澨。

现代文:宣公四年前,楚国的令尹子越带领部队到漳途。

古文:定公四年,左司马戍败吴师于雍澨。

现代文:定公四年前,左司马戍,在雍噬打败吴国的部队。

古文:昭公二十三年,司马薳越缢于薳澨。

现代文:昭公二十三年前,司乌篷越在劫荃自杀。

古文:服虔或谓之邑,又谓之地。

现代文:对于这个噬,服虔说是城邑,又说是地方。

古文:京相璠、杜预亦云:本际及边地名也。

现代文:京相潘和杜预也都说是水中和水边的地名。

古文:今南阳、淯阳二县之间,淯水之滨,有南澨、北澨矣。

现代文:现在南阳和清阳二县之间,清水沿岸有南噬和北噬。

古文:而诸儒之论,水陆相半,又无山源出处之所,津途关路,惟郑玄及刘澄之言在竟陵县界。

现代文:对于这个三噬,各学者的说法,在水中和在陆上各居其半,又没有说出它发源于何山以及经过的路程,只有郑玄和刘澄之说它在竟陵县县界。

古文:《经》云邔县北沱,然沱流多矣,论者疑焉,而不能辨其所在。右《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凡六十。

现代文:《水经》说,是邓县以北的长江支流。但长江的支流很多,却不能辨明它的位置,论证这个题的入是有怀疑的。以上是《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共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