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王传

古文: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现代文:孝文帝有四个儿子: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下代孝王参和梁怀王揖。

古文: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立。

现代文:梁孝王刘武在孝文帝二年与太原王刘参、梁王刘揖同日封王。

古文:武为代王,四年徙为淮阳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

现代文:刘武初封为代王,孝文帝四年时转封为淮阳王,孝文帝十二年时刘武又转封到了梁国,从初封开始共计当了十一年王。

古文:孝王十四年,入朝。

现代文:孝王十四年,刘武入朝。

古文: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国。

现代文:十七年、十八年接连入朝,并留在京师,第二年才回国。

古文:二十一年,入朝。

现代文:二十一年再入朝。

古文:二十二年,文帝崩。

现代文:二十二年,文帝驾崩。

古文:二十四年,入朝。

现代文:二十四年入朝。

古文:二十五年,复入朝。

现代文:二十五年,再一次入朝。

**古文:是时,上未置太子,与孝王宴饮,从容言曰: 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

现代文:那时,皇上还未定太子,与孝王刘武宴饮时曾随口说: 我死之后传位给你。

古文:王辞谢。

现代文:孝王辞谢了。

古文: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

现代文:孝王虽然知道皇上讲的不是真心话,但心裹也很高兴。

古文:太后亦然。

现代文:太后也是这样。

古文: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

现代文:这年春天,吴、楚、齐、趟等七国反叛,首先攻打梁国棘壁,杀了数万人。

古文:梁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将军以距吴、楚。

现代文:梁王刘武固守于睢阳,派韩安国、张羽等为将抗击吴、楚。

古文: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

现代文:吴、楚被梁国拦住了,不敢再往西进,与太尉周亚夫等对峙了三个月。

古文:吴、楚破,而梁所杀虏略与汉中分。

现代文:吴、楚等国战败,梁国和汉朝虏杀的敌军数量大约相同。

古文:明年,汉立太子。

现代文:第二年,汉朝策立了太子。

古文: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多大县。

现代文:梁国与皇帝最亲,立有战功,又是大国,国土肥沃,北到泰山,西到高阳,共有四十余城,多数是大县。

古文:孝王,太后少子,爱之,赏赐不可胜道。

现代文:孝王刘武是太后的小儿子,太后很喜欢他,给他的赏赐不计其数。

古文: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

现代文:孝王于是修建了束苑,方圆有三百多里,比睢阳城还广七十里。他在东苑大建宫室,楼阁之间修建了空中通道,从王宫筑路三十多里连接平台离宫。

古文: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入言跸,拟于天子。

现代文:他打着天子赐予的旌,随从千乘万骑,出入皆使行人回避,跟天子差不多。

古文: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东游士莫不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

现代文:他又招揽四方豪杰,山东的羊胜、公孙诡、邹阳等游士纷纷投奔而来。

古文: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日,王赐千金,官至中尉,号曰公孙将军。

现代文:公孙诡这个人诡计多端,孝王第一次会面后即赐他千金,官做到中尉,号称公孙将军。

古文:多作兵弩弓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现代文:孝王又令人制兵弩弓箭数十万之多,而府库中的金钱有几百万,珠宝玉器比京城的还多。

古文:二十九年十月,孝王入朝。

现代文:二十九年十月,孝王入朝。

古文:景帝使使持乘舆驷,迎梁王于关下。

现代文:景帝派人乘四马之车到城外去迎。到朝后,孝王上书景帝,就留了下来。

古文: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故,入则侍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上林中。

现代文:因为太后的原因,孝王入则与景帝同辈,出则与景帝同车,一起去山林打猎。

古文:梁之侍中、郎、谒者著引籍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亡异。

现代文:梁国的侍中、郎、谒者凭通名状即可进出天子殿门,与漠宦官无异。

古文:十一月,上废栗太子,太后心欲以梁王为嗣。

现代文:十一月,皇上废了栗太子,太后心想让梁王继位。

古文:大臣及爰盎等有所关说于帝,太后议格,孝王不敢复言太后以嗣事。

现代文:大臣们和袁盎等向景帝谏阻,太后的建议被搁置,孝王也不敢再和太后讨论继位的事。

古文: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现代文:事属秘密,世人不知晓,孝王随即告辞回国。

古文: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现代文:夏天,皇上立胶束王为太子。

古文: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爰盎及他议臣十余人。

现代文:梁王恨袁盎及众进言之臣,便与羊胜、公孙诡等人密谋,暗中派人去刺杀袁盎及其他十几名大臣。

古文:贼未得也。

现代文:结果刺客行刺未遂。

古文: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现代文:天子怀疑此事乃梁国所为,尾追查知,果然是梁国派的。

古文:遣使冠盖相望于道,复案梁事。

现代文:于是派大队人马,去梁国查办此事。

古文: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

现代文:公孙诡、羊胜遭到追捕,躲进梁王后宫。

古文: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现代文:使者派二千石官员去催梁王交人。梁国丞相轩丘豹与内史韩安国哭着劝梁王,梁王才令羊胜、公孙诡自杀,然后交出。

古文:上由此怨望于梁王。

现代文:皇上由此而对梁王生气。

古文: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现代文:梁王恐慌之下,就派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谢罪,才缓和下来。

古文: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

现代文:等皇上怒气稍解之后,梁孝王即上书请朝。

古文: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

现代文:来到城外时,大夫茅兰劝孝王乘以布为帷幔的车入城,衹带两个骑士,先躲到长公主的园里。

古文:汉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外不知王处。

现代文:等汉帝的使者来接孝王时,孝王已经进了城,但车马都在城外,别人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古文:太后泣曰: 帝杀吾子! **

现代文:太后哭着说: 皇帝杀了我儿子了!

古文:帝忧恐。

现代文:皇帝也很紧张。

古文:于是梁王伏斧质,之阙下谢罪。然后太后、帝皆大喜,相与泣,复如故。

现代文:不久梁孝王来到皇宫负荆请罪,太后、皇帝见了大喜,相互哭泣一番后,便和好如初了。

古文:悉召王从官入关。

现代文:孝王的随从也都被召进了城。

古文: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

现代文:然而,景帝更加疏远孝王,不与他同乘车辇了。

古文:三十五年冬,复入朝。上疏欲留,上弗许。

现代文:三十五年冬,孝王又入朝,上书想留下,被皇上拒绝。

古文:归国,意忽忽不乐。

现代文:孝王回国后便闷闷不乐。

古文:北猎梁山,有献牛,足上出背上,孝王恶之。

现代文:一天孝王到北边的梁山上去打猎,有人献上一头牛,脚从背上长出,孝王看了很不喜欢。

古文:六月中,病热,六日薨。

现代文:六月六日,孝王得热病而死。

古文: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常欲留长安侍太后。

现代文:孝王很孝顺,每次听说太后病了,就吃不下饭,往往想留在长安陪侍太后。

古文:太后亦爱之。

现代文:太后也很喜欢他。

**古文:及闻孝王死,窦太后泣极哀,不食,曰: 帝果杀吾子! **

现代文:听到孝王死后,窦太后哭得很伤心,不吃不喝,并说: 皇帝果然杀了我儿!

古文:帝哀惧,不知所为。

现代文:皇帝又伤心又害怕,不知怎么办才好。

古文: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令食汤沐邑。

现代文:皇帝与长公主商量之后,决定把梁国分成五国,把孝王的五个儿子都分别封王,给孝王的五个女儿封地俸禄。

古文: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壹餐。

现代文:这事奏明太后,太后才高兴起来,看在皇上面子,吃了一顿饭。

古文: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

现代文:孝王未死时,财产以万万计,数不胜数。

古文: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他财物称是。

现代文:到他死的时候,府中藏的黄金还有四十多万斤,别的财物也与之相当。

古文:代孝王参初立为太原王。

现代文:代孝王刘参初封为太原王。

古文:四年,代王武徙为淮阳王,而参徙为代王,复并得太原,都晋阳如故。

现代文:孝文帝四年,原代王刘武封为淮阳王,刘参就改封为代王,并继续掌管太原,还是以晋阳为都城。

古文:五年一朝,凡三朝。

现代文:他每五年入京朝拜一次,共入朝三次。

古文:十七年薨,子共王登嗣。

现代文:十七年后,代王去世,儿子共王刘登继位。

古文:二十九年薨,子义嗣。

现代文:二十九年后,刘登去世,他儿子刘义继位。

古文:元鼎中,汉广关,以常山为阻。徙代王于清河,是为刚王。

现代文:元鼎年间,汉朝扩建山关,以常山为险关,代王府被迁到清河,改称刚王府。

古文:并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子顷王汤嗣。

现代文:加上当代王的时间,在位四十年去世。他儿子倾王刘汤即位。

古文:二十四年薨,子年嗣。

现代文:二十四年后去世,由其子刘年继位。

古文:地节中,冀州刺史林奏年为太子时与女弟则私通。

现代文:地节年间,冀州刺史林上书奏称刘年当太子时曾与妹妹刘则私通。

古文:及年立为王后,则怀年子,其婿使勿举。

现代文:到刘年封为王以后,刘则怀上了刘年的孩子。

**古文:则曰: 自来杀之。 **

现代文:刘则的丈夫不让她养这孩子,刘则就说: 你亲自来把他杀了。

**古文:婿怒曰: 为王生子,自令王家养之。 **

现代文:她丈夫怒道: 你给刚王生孩子,当然要给刚王去养。

古文:则送儿顷太后所。

现代文:刘则就把小儿送到顷太后家。

古文:相闻知,禁止则,令不得入宫。

现代文:王府丞相知道后,便阻止她,不让她入宫。

古文:年使从季父往来送迎则,连年不绝。

现代文:刘年却派从季父往来迎送刘则,连年不断。

古文:有司奏年淫乱,年坐废为庶人,徙房陵,与汤沐邑百户。

现代文:有司上奏说刘年淫乱有罪,于是刘年被废为平民,徙到了房陵,给予百户封邑。

古文:立三年,国除。

现代文:三年后,国被废除了。

古文:元始二年,新都侯王莽兴灭继绝,白太皇太后,立年弟子如意为广宗王,奉代孝王后。

现代文:元始二年,新都侯王差扶植灭绝的王国,上奏太皇太后,把型生的弟弟之子主喧立为尘塞王,以继代孝王之后。

古文:莽篡位,国绝。

现代文:王菱篡位后,封国被废除。

古文:梁怀王揖,文帝少子也。

现代文:梁怀王揖虽是文帝的小儿子。

古文:好《诗》、《书》,帝爱之,异于他子。

现代文:他爱好《诗踯、《尚书》,主查喜欢他,与对待别的儿子不同。

古文:五年一朝,凡再入朝。

现代文:他每五年一入朝,共入朝两次。

古文:因堕马死,立十年薨。

现代文:由于堕马而死,在位十年。

古文:无子,国除。

现代文:因无后继,国被废除。

古文:明年,梁孝王武徙王梁。

现代文:第二年,銮孝王窒噬迁封狂。

古文:梁孝王子五人为王。太子买为梁共王,次子明为济川王,彭离为济东王,定为山阳王,不识为济阴王,皆以孝景中六年同日立。

现代文:梁孝王五个儿子都封了王:长子刘买为梁共王,次子刘明为济王,三子彭离为济束王,四子刘宣为山阳王,五子丕邀为迺旦牡。他们都是在孝景帝中六年的同一天封王的。

古文:梁共王买立七年薨,子平王襄嗣。

现代文:梁共王刘买在位七年后去世,他儿子平王刘襄继位。

古文:济川王明以垣邑侯立。

现代文:济川王刘明由垣邑侯而封王。

古文:七年,坐射杀其中尉,有司请诛,武帝弗忍,废为庶人,徙房陵,国除。

现代文:他在位七年的时候,因射杀了手下一名中尉,有司上奏,请求问斩,基壶不忍心杀他,废为平民,迁往房陵县,废了他的王国。

古文:济东王彭离立二十九年。

现代文:济东王彭离在位二十九年。

古文:彭离骄悍,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

现代文:彭离性情骄悍,晚上常偷偷地与手下亡命少年数十人一起出门打劫,以杀人抢财为乐。

古文:所杀发觉者百余人,国皆知之,莫敢夜行。

现代文:他们所杀的人就人们所知已超过百人,这事全国都知道,老百姓晚上不敢出门。

古文:所杀者子上书告言,有司请诛,武帝弗忍,废为庶人,徙上庸,国除,为大河郡。

现代文:受害人子女上书告状,有司便上奏请皇上将他斩首。武帝于,不忍,把他废为平民,迁到上庸县,废了他的封国,改为大河郡。

古文:山阳哀王定立九年薨。亡子,国除。

现代文:山阳哀王刘定在位九年后去世,因无子,封国被废除了。

古文:济阴哀王不识立一年薨。亡子,国除。

现代文:济阴哀王不识在位一年即去世,也无子,封国被废。

古文:孝王支子四王,皆绝于身。

现代文:孝王还有庶子四人封王,都身死无后继人了。

古文:梁平王襄,母曰陈太后。

现代文:梁平王刘襄的母亲是陈太后。

古文:共王母曰李太后。

现代文:梁共王的母亲是李太后。

古文: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

现代文:李太后是梁平王的亲祖母。

古文:而平王之后曰任后,任后甚有宠于襄。

现代文:梁平王的王后是任后,她很得刘襄宠爱。

古文:初,孝王有雷尊,直千金,戒后世善宝之,毋得以与人。

现代文:当初孝王有一个饰有云雷状花纹的酒樽,价值千金。孝王生前曾叮嘱后代要好好保管它,千万别给别人。

古文:任后闻而欲得之。

现代文:任后听说有此酒樽后,就想得到它。

古文:李太后曰: 先王有命,毋得以尊与人。

现代文:李太后说: 先王有命,这酒樽不能给别人。

**古文:他物虽百巨万,犹自恣。 **

现代文:其他东西不管值多少钱,你都可以拿。

古文:任后绝欲得之。

现代文:可任后却执意要得到它。

古文:王襄直使人开府取尊赐任后,又王及母陈太后事李太后多不顺。

现代文:于是刘襄直接派人开府门取出酒樽,赐予任后。刘襄及其母陈太后对李太后不够孝顺。

古文:有汉使者来,李太后欲自言,王使谒者中郎胡等遮止,闭门。

现代文:有一次漠帝使者来了,李太后想亲自去诉苦。刘襄派谒者中郎胡某等加以阻止,关上大门。

古文:李太后与争门,措指,太后啼呼,不得见汉使者。

现代文:李太后想抢出门,挤伤了手指,又哭又喊,还是未见到汉使。

古文:李太后亦私与食官长及郎尹霸等奸乱,王与任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

现代文:因李太后与食官长及郎官尹霸等通奸,平王与任后便派人以此去劝阻李太后,李太后便作罢。

古文:李太后亦已,后病薨。病时,任后未尝请疾;薨,又不侍丧。

现代文:后来李太后病死了。李太后生病时,任后未去看望过;她死时,任后也未去服丧。

古文:元朔中,睢阳人犴反,人辱其父,而与睢阳太守客俱出同车。犴反杀其仇车上,亡去。

现代文:元朔年间,有人侮辱了睢阳人犴反的父亲。那人出门与睢阳太守的客人同车,犴反跳上车杀了仇人,随后逃跑。

古文:睢阳太守怒,以让梁二千石。

现代文:睢阳太守大怒,责成梁国二千石官员去抓回逃犯。

古文:二千石以下求反急,执反亲戚。

现代文:二千石手下抓犴反很急,先扣他的亲戚做人质。

古文:反知国阴事,乃上变告梁王与大母争尊状。

现代文:犴反知道梁国宫中丑事,便上告了梁王与祖母争酒樽的事。

古文:时相以下具知之,欲以伤梁长吏,书闻。

现代文:那时丞相以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事,想以此事整治梁国高级官吏。

古文:天子下吏验问,有之。

现代文:有人上书给皇帝,皇帝派人去查问,发现此事属实。

古文:公卿治,奏以为不孝,请诛王及太后。

现代文:公卿查办此案后,上奏皇上,欲以不孝罪名斩梁王及陈太后。

古文:天子曰: 首恶失道,任后也。

现代文:天子说: 罪魁祸首是任后。

**古文:朕置相吏不逮,无以辅王,故陷不谊,不忍致法。 **

现代文:至于梁王,是我任命丞相、官吏不当,没能辅助好他,以致他有此不当之举。我不忍心让他伏法。

古文:削梁王五县,夺王太后汤沐成阳邑,枭任后首于市,中郎胡等皆伏诛。

现代文:于是衹削掉梁王五个县的地盘,收走陈太后的成阳邑地,将任后枭首示众,中郎胡等处斩。

古文:梁余尚有八城。

现代文:这样梁国还剩下八个城。

古文:襄立四十年薨,子顷王无伤嗣。

现代文:刘襄在位四十年后去世,他儿子顷王无伤继位。

古文:十一年薨,子敬王定国嗣。

现代文:无伤登位十一年后去世,其子敬王定国继位。

古文:四十年薨,子夷王遂嗣。

现代文:定国在位四十年后去世,儿子夷王刘遂继位。

古文:六年薨,子荒王嘉嗣。

现代文:刘遂在位六年后去世,儿子荒王刘嘉继位。

古文:十五年薨,子立嗣。

现代文:刘嘉在位十五年后去世,儿子刘立继位。

古文:鸿嘉中,太傅辅奏: 立一日至十一犯法,臣下愁苦,莫敢亲近,不可谏止。

现代文:鸿嘉年间,太傅辅上奏说: 刘立一天犯法达十一次,臣下愁苦不堪,无人敢接近他,没人能劝止他。

**古文:愿令王,非耕、祠,法驾毋得出宫,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毋得以金钱财物假赐人。 **

现代文:请皇上下令给梁王,非为耕耘、祭祀之事,车马不得出宫门,并将马都放在宫苑之外,兵器刑具收入府中,不得以金钱财物滥赐他人。

古文:事下丞相、御史,请许。

现代文:事下丞相、御史,请皇上准奏。

古文:奏可。

现代文:皇上准奏了。

古文:后数复驱伤郎,夜私出宫。

现代文:可后来刘立还是数次打伤郎官,并在夜裹私自出宫。

古文:傅相连奏,坐削或千户或五百户,如是者数焉。

现代文:太傅、丞相接连奏本,因犯法有时被削一千户或五百户。如此反复数次。

古文:荒王女弟园子为立舅任宝妻,宝兄子昭为立后。

现代文:荒王的妹妹园子是刘立舅舅任宝的妻子,任宝哥哥的女儿任昭是刘立的王后。

**古文:数过宝饮食,报宝曰: 我好翁主,欲得之。 **

现代文:刘立数次去任宝家吃喝,对他说: 我喜欢公主,我要她。

**古文:宝曰: 翁主,姑也,法重。 **

现代文:任实说: 公主是你姑妈,犯这法是重罪。

**古文:立曰: 何能为! **

现代文:刘立说: 怎么会呢!

古文:遂与园子奸。

现代文:于是与园子通奸。

古文:积数岁,永始中,相禹奏立对外家怨望,有恶言。

现代文:几年过去了,永始年间,丞相禹上奏说刘立怨恨外戚家,有恶言辱骂朝廷。

古文:有司案验,因发淫乱事,奏立禽兽行,请诛。

现代文:有司去查案,发现了刘立的淫乱之事,因此上奏说刘立行如禽兽,应当斩首。

古文:太中大夫谷永上疏曰: 臣闻 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 也。

现代文: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说: 臣听说 礼为天子屏风,天子行进其中。

古文: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现代文:所以做帝王的不窥探他人房中之事,不偷听他人室内之言。

古文:《春秋》为亲者讳。

现代文:《春秋》亦不言亲戚之间事。

古文:《诗》云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今梁王年少,颇有狂病,始以恶言按验,既亡事实,而发闺门之私,非本章所指。

现代文:《诗经》上说 远近亲戚,多远也亲,梁王年少无知,有些狂妄,当初按恶言查办,如今既未查到事实根据,却去揭发什么闺门隐私,已经出了初查立案的范围了。

古文:王辞又不服,猥强劾立,傅致难明之事,独以偏辞成罪断狱,亡益于治道。

现代文:梁王既声称不服,坚持弹劾他这件难以说清的事,根据一方之辞判罪定案,恐怕于皇上治国之道不利。

古文:污蔑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非所以为公族隐讳,增朝廷之荣华,昭圣德之风化也。

现代文:辱没宗室门庭,将内乱之恶公布张扬于天下,不能够为宗族保声名,为朝廷增光彩,为皇室添德辉。

古文: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父同产亦有耻辱之心。

现代文:臣认为梁王岁数小,他父亲的亲姐姐岁数大,二者年龄不相称;梁国也很富,有足够的钱聘纳美女,招来佳人;况且他姑姑也会有耻辱之心。

古文: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

现代文:办案的人本来是要查犯上恶言的,为什么要找出这么一件事来查?

古文: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蹑寻,不得转移。

现代文:从以上三点来看,此事不合常情。我怀疑梁王不过是在紧迫情况下,失口说出了两句错话。

古文:萌牙之时,加恩勿治,上也。

现代文:如果有司属下官员继续追根问底,将不利于其自新。错误才发生时,给予关怀而不是制裁是上策。

**古文:既已案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于下吏,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 **

现代文:既然案件现在已查结,应考虑到梁王不服之辞,让廷尉选一名品德好通情理的官员,进一步查问,以纠正不当、不实之处,再将清白的事实说明交给有司,则可扬皇族亲戚美德,去宗室污秽耻辱,很好地处理这事。

古文:天子由是寝而不治。

现代文:天子因此不治梁王之罪。

古文:居数岁,元延中,立复以公事怨相掾及睢阳丞,使奴杀之,杀奴以灭口。

现代文:几年后,元延年间,刘立又因公事恨丞相属官与睢阳丞,就派奴仆杀了他们,又杀了奴仆以灭口。

古文:凡杀三人,伤五人,手驱郎吏二十余人。

现代文:这次共杀了三人,伤了五人,打了郎官二十多人。

古文:上书不拜奏。

现代文:上书不拜奏。

古文:谋篡死罪囚。

现代文:谋篡死罪囚。

古文:有司请诛,上不忍,削立五县。

现代文:有司奏请将他斩首,皇上不忍,衹削掉了梁国五个县。

古文:哀帝建平中,立复杀人。

现代文:哀帝建平年间,刘立又杀人。

古文:天子遣廷尉赏、大鸿鼐由持节即讯。

现代文:天子派廷尉赏、大鸿胪由奉旨专程去查问。

古文:至,移书傅、相、中尉曰: 王背策戒,悖暴妄行,连犯大辟,毒流吏民。

现代文:他们到达后,告诉太傅、丞相、中尉说: 梁王背弃了封王时的诫令,妄行暴虐,连犯死罪,坑害宫民。

古文:比比蒙恩,不伏重诛,不思改过,复贼杀人。

现代文:皇上多次开恩,未加严惩。但梁王不思悔过白新,却再次杀人。

古文:幸得蒙恩,丞相长史、大鸿胪丞即问。

现代文:今皇上又开恩,让丞相长史、大鸿胪丞来此审问。

古文:王阳病抵谰,置辞骄嫚,不首主令,与背畔亡异。

现代文:然而梁王却装病抵赖,言辞傲慢,不低头认罪,就法令来说与背叛无异。

古文:丞相、御史请收王玺绶,送陈留狱。

现代文:请丞相、御史收起梁王玉玺,将他送到陈留狱中去。

古文:明诏加恩,复遣廷尉、大鸿胪杂问。

现代文:皇上有特殊恩惠。还要派廷尉、大鸿胪去审问。

古文:今王当受诏置辞,恐复不首实对。

现代文:现在梁王理当据旨招供,恐怕他又不肯从实招供了。

**古文:《书》曰: 至于再三,有不用,我降尔命。 **

现代文:《周书》上说: 我教你多次了,你还是不行,我就要取你的性命了。

古文:傅、相、中尉皆以辅正为职, 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匮中,是谁之过也? 书到,明以谊晓王。

现代文:太傅、丞相、中尉都应当忠于职守,扶正压邪。 老虎逃出笼子,珠宝毁于柜中,是谁的过错引起的,皇上旨意在此,对梁王晓以大义。

古文:敢复怀诈,罪过益深。

现代文:如若再有不忠背叛行为,那可就罪加一等了。

**古文:傅、相以下,不能辅导,有正法。 **

现代文:太傅、丞相及其手下,如不能辅助梁王走正道,也要正法。

古文:立惶恐,免冠对曰: 立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中,独与宦者婢妾居,渐渍小国之俗,加以质性下愚,有不可移之姿。

现代文:刘立害怕起来,脱下帽子回答说: 我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孤孤单单地活在深宫中,衹与宦官、婢女们住在一起,慢慢养成了不良习惯,加上智力低下,达到无法聪明起来的地步。

古文:往者傅、相亦不纯以仁谊辅翼立,大臣皆尚苛刻,刺求微密。

现代文:这些年来太傅、丞相也不单单用仁义来辅助我,大臣们又比较挑剔,喜欢刺探我的秘密。

古文:谗臣在其间,左右弄口,积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宫殿之里,毛氂过失,亡不暴陈。

现代文:这些人中间又有谗臣,专门搬弄是非,致使如今上下不和,互相窥视,宫廷裹些微过失,也会传出门去。

古文:当伏重诛,以视海内,数蒙圣恩,得见贳赦。

现代文:我本当认罪受斩,以平天下,有幸蒙皇上多次开恩,获得赦免。

古文: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侥幸得逾于须臾。

现代文:现在我又杀了中郎手下的副将。因为知道冬天行刑之日即将来临,贪生怕死,便装病不起,想侥幸多活几天。

**古文:谨以实对,伏须重诛。 **

现代文:这裹我已把实情告诉你们了,认罪待诛。

古文:时冬月尽,其春大赦,不治。

现代文:那时冬天过完了,第二年春天皇上又大赦,因此梁王未被治罪。

古文:元始中,立坐与平帝外家中山卫氏交通,新都侯王莽奏废立为庶人,徙汉中。

现代文:元始年间,刘立因为与平帝外祖父中山卫氏家往来,新都侯王莽奏请把刘立废为平民,并将他迁到汉中去。

古文:立自杀。

现代文:刘立遂自杀。

古文:二十七年,国除。

现代文:他在位二十七年后,封国被废除。

古文:后二岁,莽白太皇太后立孝王玄孙之曾孙沛郡卒史音为梁王,奉孝王后。

现代文:过了两年,王莽禀告太皇太后封耋王玄孙的曾孙适型的小官员型童为銮王,以继茎王宗祠。

古文:莽篡,国绝。

现代文:王差篡位后,凿迩又一次被废除。

古文:赞曰:梁孝王虽以爱亲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殖其货财,广其宫室车服。

现代文:赞日:梁孝王虽然因与皇帝最亲而封得肥沃之地,又遇上汉朝兴盛,百姓富裕,才得以收敛大批财物,扩建宫殿,建造华车美服。

古文:然亦僣矣。

现代文:然而他也太超越制度了。

古文:怙亲亡厌,牛祸告罚,卒用忧死,悲夫!

现代文:仗着至亲关系贪得无厌,受到怪牛的不吉祥谴告,终于担忧而死,真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