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商史丹傅喜传

古文: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徙杜陵。

现代文:王商字子威,原为涿郡蠡吾县人,后来迁居杜陵。

古文:商公武、武兄无故,皆以宣帝舅封。

现代文:王商的父亲王武,王武的兄长无故,都由于是宣帝的外戚而受封。

古文:无故为平昌侯,武为乐昌侯。

现代文:无故封为平昌侯,王武封为乐昌侯。

古文:语在《外戚传》。

现代文:这些话记载在《外戚传》裹。

古文: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

现代文:王商史丹傅喜传王商年轻时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受称赞。

古文: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

现代文: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为乐昌侯,推让财产,将财产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在丧期之中悲伤哀痛。

古文: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厉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现代文:于是大臣推荐说王商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应该用为近臣。

古文:繇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现代文:由此王商被擢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古文:元帝时,至右将军、光禄大夫。

现代文:元帝时,官至右将军、光禄大夫。

古文:是时,定陶共王爱幸,几代太子。

现代文:当时,定陶共王受宠,几乎替代了太子。

古文:商为外戚重臣辅政,拥佑太子,颇有力焉。

现代文:王商作为外戚重臣辅佐朝政,拥护扶助太子,起了很大作用。

古文: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

现代文: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

古文: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僣。

现代文:而成帝长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多骄傲过分。

古文: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

现代文:王商议论朝臣时不能公平对待王凤,王凤知道了这件事,也疏远了王商。

古文: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

现代文:建始三年的秋天,京都百姓无缘无故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将至,百姓奔走,相互践踏老弱号呼,长安城中大乱。

古文: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现代文:皇帝亲自驾临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这件事。

古文: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

现代文: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坐船,让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

古文:群臣皆从凤议。

现代文:群臣都听从王凤的主张。

古文:左将军商独曰: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

现代文:惟独左将军王商说: 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

古文: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现代文:现在政事安定,世世代代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因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

**古文: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

现代文:这一定是谧言,不应该让百姓上城墙,使百姓更加惊慌。

古文:上乃止。

现代文:皇上因此作罢。

古文: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

现代文: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果然是谣言。

古文: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现代文:皇上于是大为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屡次称赞他的主张。

古文: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现代文:而王凤大为惭愧,自悔发言错误。

古文: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益封千户,天子甚尊任之。

现代文:第二年,王商替代匡衡担任丞相,加封食邑千户,皇帝非常尊敬和信任他。

古文: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

现代文:王商为人朴实,外表威严,身高八尺有余,身材魁梧,相貌堂堂,非同常人。

古文: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

现代文:河平四年,单于前来朝拜,被引导到白虎殿进见。

古文:丞相商坐未央廷中,单于前,拜谒商。

现代文:丞相王商坐在未央宫朝廷上,单于上前,参拜谒见王商。

古文: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

现代文:王商站起来,离开席位和他交谈,单于仰头看见王商容貌,非常害怕,战战兢兢倒着退出去。

**古文:天子闻而叹曰: 此真汉相矣! **

现代文:皇帝听说以后赞叹道: 造人真不愧是汉朝的丞相啊!

古文: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

现代文: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肜任琅邪太守,他的属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经上报皇帝。

古文: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 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

现代文:王商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就告知王商说: 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

**古文:肜素善吏,宜以为后。 **

现代文:杨肜一向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

古文: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

现代文:王商不听,竟然上奏请求罢免杨肜,奏书果然被扣住不发,王凤因此越发怨恨王商,私下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献上奏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

古文: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现代文:皇帝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隐私,不足以中伤大臣,王凤固执地争辩,就把这件事交给司隶处理。

古文:先是,皇太后尝诏问商女,欲以备后宫。

现代文:先前皇太后曾经召来王商询问他的女儿,想要把她纳入后宫。

古文:时女病,商意亦难之,以病对,不入。

现代文:当时王商的女儿病重,王商心裹也认为这件事很困难,就用女儿病重来回答,没让女儿入后宫。

古文:及商以闺门事见考,自知为凤所中,惶怖,更欲内女为援,乃因新幸李婕妤家白见其女。

现代文:等到王商因为家庭隐私受考问的时候,自己知道是被王凤所中伤,非常恐惧,又想要献纳女儿作为救助,就依靠新受宠幸的李婕妤家禀告,使女儿入了后宫。

古文: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

现代文:正好又出现日食,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为人奸佞机巧,献上奏书说愿意应答亲近的大臣,陈述日食的原因。

古文:下朝者左将军丹等问匡,对曰: 窃见丞相商作威作福,从外制中,取必于上,性残贼不仁,遣票轻吏微求人罪,欲以立威,天下患苦之。

现代文:下了朝堂的左将军史丹等人询问张匡,张匡回答说: 我认为丞相王商作威作福,援引外部势力控制朝廷,自己想要得到的,就一定要实现,性情残忍狠毒,毫不仁慈,遣罪疾速,轻视官员,私下搜求别人的过错,想要用来树立威望,天下人以他为苦痛祸患。

古文:前频阳耿定上书言商与父傅通,及女弟淫乱,奴杀其私夫,疑商教使。

现代文:先前频阳人耿定上奏书揭发王商和他父亲的婢女私通,以及妹妹淫乱,家奴杀死她私通的奸夫,怀疑是王商教唆。

古文:章下有司,商私怨怼。

现代文:奏章交付有司处理,王商私下不满。

古文:商子俊欲上书告商,俊妻左将军丹女,持其书以示丹,丹恶其父子乘迕,为女求去。

现代文:王商的儿子王俊想要上奏书告发王商,王俊的妻子是左将军史丹的女儿,就拿着王俊的奏书去给史丹看,史丹厌恶他们父子相互抵触,为女儿请求离异。

古文:商不尽忠纳善以辅至德,知圣主崇孝,远别不亲,后庭之事皆爱命皇太后,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商言有固疾,后有耿定事,更诡道因李贵人家内女,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

现代文:王商不竭尽忠诚进献良策来辅佐至德的君主,知道圣明的主上推崇孝道,远离女色,后宫的事情都听从皇太后,太后先前听说王商有个女儿,想要把她纳入后宫,王商声称女儿有久治不愈的疾病,后来有耿定上书之事,又违反正道藉助李贵人家献纳女儿。王商实行邪门旁道来扰乱朝政,以不实之辞欺骗人,违背大臣应有的操节,因此而发生了日食。

**古文:《周书》曰: 以左道事君者诛。 《易》曰: 日中见昧,则折其右肱。 **

现代文:《周书》上说: 用邪门旁道事奉君主的人应诛杀,《易经》上说: 太阳正午时被遮蔽变暗,就应折去右肱辅佐之臣。

古文:往者丞相周勃再建大功,及孝文时纤介怨恨,而日为之蚀,于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惕忧。

现代文:从前丞相周勃两次立了大功,到孝文帝时有细微怨恨,太阳因此而受食,于是孝文帝屏退周勃,让他回到封地去,终于没有了戒惧之忧。

古文:今商无尺寸之功,而有三世之宠,身位三公,宗族为列侯、吏二千石、侍中诸曹,给事禁门内,连昏诸侯王,权宠至盛。

现代文:现在王商没有微小的功劳,却受到三代君主的宠幸,自身位列三公,亲族封为列侯,任二千石的官吏、侍中诸曹等,供职于宫门之内,和诸侯王结成姻亲,权势荣宠兴盛到了顶点。

古文:审有内乱杀人怨怼之端,宜究竟考问。

现代文:确实有内闱淫乱、教唆杀人、心怀怨恨的缘由,应当追究拷问。

古文:臣闻秦丞相吕不韦见王无子,意欲有秦国,即求好女以为妻,阴知其有身而献之王,产始皇帝。

现代文:我听说秦国丞相吕不韦看到秦王没有子嗣,企图占有秦国,就找来一位美女作了自己的妻子,暗中知道她怀孕了,然后把她献给秦王,生下始皇帝。

古文:及楚相春申君亦见王无子,心利楚国,即献有身妻而产怀王。

现代文:到楚国丞相春申君也看到楚王没有子嗣时,心裹认为楚国有利可图,就献上有身孕的妻子给楚王而生下了怀王。

古文:自汉兴几遭吕、霍之患,今商有不仁之性,乃因怨以内女,其奸谋未可测度。

现代文:自从汉朝兴起以来,差点就遭逢了吕后、霍氏的灾祸,现在王商有残忍不仁的本性,于是因为心怀怨恨而献纳女儿,他奸诈的机谋无法揣测。

古文:前孝景世七国反,将军周亚夫以为即得雒阳剧孟,关东非汉之有。

现代文:先前景帝之世有七国反叛,将军周亚夫认为即使抓到了雒阳人剧孟,关东地区也不是汉朝所能占有。

古文:今商宗族权势,合赀巨万计,私奴以千数,非特剧孟匹夫之徒也。

现代文:现在王商亲族众多,权势显赫,全部资财以万万来计量,家奴以千来计数,不仅仅是剧孟独夫这样的一些人。

古文:且失道之至,亲戚畔之,闺门内乱,父子相讦,而欲使之宜明圣化,调和海内,岂不谬哉!

现代文:并且无道之极,内外亲属背叛了他,内室淫乱,父子互相攻击,却要让他明白圣主的教化,协调天下,难道不是很荒谬的事情吗?

古文:商视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

现代文:王商任职五年,职位衰落而恶行显露在百姓向前,很是损害皇上的大德,有九鼎断足的凶兆。

古文:臣愚以为圣主富于春秋,即位以来,未有惩奸之威,加以继嗣未立,大异并见,尤宜诛讨不忠,以遏未然。

现代文:我认为圣明的主上正当盛年,继承皇位以来,还没有过惩处奸人的威仪,加上继位的后嗣还没有确立,怪异现象一齐出现,尤其应当整顿惩罚不忠之臣,来防止还没有成为事实的祸患。

**古文:行之一人,则海内震动,百奸之路塞矣。 **

现代文:如果惩办王商一人,就可以使天下震动,奸邪之路堵塞而不通。

古文:于是左将军丹等奏: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回辟下媚以进其私,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甫刑》之辟,皆为上戮,罪名明白。

现代文:于是左将军史丹等人奏道: 王商位列三公,爵封列侯,亲自接受韶书为天下之师,不遵循法制来扶助主上,却邪僻谄媚来实现他的私欲,实行旁门邪道来扰乱朝政,作为臣子不忠实,欺骗主上不仁道,按照《甫刑》之法,应为死罪,刑罚说得很清楚。

**古文: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

现代文:臣下请求您下诏给谒者,召王商到若卢的牢狱去。

古文: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 勿治 。

现代文:皇上一向敬重王商,知道张匡说话阴险,下命令说: 不应查处。

古文: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 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现代文:王凤固执地争论,皇上于是韶令御史: 丞相应当以德行来辅佐扶助皇帝,总领百官,协同调和各个封国,作为职责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

古文: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陷于大辟。

现代文:现在乐昌侯王商任丞相,任职五年,没有听过他的诚恳的劝告,良好的计谋,却有行为不忠、施行邪道的罪过,身犯死罪。

古文:前商女弟内行不修,奴贼杀人,疑商教使,为商重臣,故抑而不穷。

现代文:先前王商的妹妹不修妇女之德,家奴杀死了她的情人,怀疑是王商教唆,因为王商是居重要职位的大臣,所以抑止住没有追究。

古文: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

现代文:现在有人告发王商不因此自己悔过,却反而心怀怨恨,朕很伤心。

古文: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

现代文:王商和已故的父王有外戚的亲属关系,不忍心把他送到法官那裹去。

古文:其赦商罪。

现代文:赦免王商的罪过。

**古文:使者收丞相印绶。 **

现代文:使者没收他的丞相印信。

古文: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现代文:王商被罢免丞相三天之后,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被谧为戾侯。

古文:而商子弟亲属为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者,皆出补吏,莫得留给事宿卫者。

现代文:而王商的亲族子弟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的,都出为候补官吏,没有人能够留下来供职值宿警卫。

古文:有司奏商罪过未决,请除国邑。

现代文:有司奏明王商的罪行还没有判决,请求免去封邑。

古文:有诏长子安嗣爵为乐昌侯,至长乐卫尉、光禄勋。

现代文:皇帝诏令王商的长子王安继承爵位为乐昌侯,官至长乐宫卫尉、光禄勋。

古文:商死后,连年日蚀、地震,直臣京兆尹王章上封事召开,讼商忠直无罪,言凤颛权蔽主。

现代文:王商死后,连续多年日食地震,正直的大臣京兆尹王章献上密封的奏章被召见,为王商伸冤说他忠厚正直毫无过错,揭发王凤独揽大权蒙蔽主上。

古文:凤竟以法诛章,语在《元后传》。

现代文:王凤竟然藉助法律诛杀了王章,这些话详见《元后传》裹。

古文:至元始中,王莽为安汉公,诛不附己者,乐昌侯安见被以罪,自杀,国除。

现代文:到了互垃年间,王菱当了塞违公,惩罚不归附自己的人,乐昌侯王安被加以罪名,自尽,封邑被除去。

古文: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

现代文: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

古文: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时为卫太子良娣,产悼皇考。

现代文:祖父史恭有个妹妹,武帝时是卫太子的良娣,生了悼皇考。

古文:皇考者,孝宣帝父也。

现代文:皇考,是宣帝的父亲。

古文:宣帝微时依倚史氏。

现代文:宣帝贫贱时依靠史氏。

古文:语在《史良娣传》。

现代文:这些话记载在《史良娣传》裹。

古文:及宣帝即尊位,恭已死,三子,高、曾、玄。

现代文:等到宣帝登上皇位的时候,史恭已经死了,有三个儿子,史高、史曾、史玄。

古文:曾、玄皆以外属旧恩封:曾为将陵侯,玄平台侯。

现代文:史曾、史玄都由于是外家亲属且有先代的恩德而受封,史曾封为将陵侯,史玄封为平台侯。

古文:高侍中,贵幸,以发举反者大司马霍禹功封乐陵侯。

现代文:史高任侍中,位尊而受宠幸,以揭发谋反的大司马霍禹之功被封为乐陵侯。

古文:宣帝疾病,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现代文:宣帝病重,任命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尚书之职。

古文: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

现代文:宣帝去世,太子承袭帝号,造就是孝元帝。

古文:高辅政五年,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罢就第。

现代文:史高辅佐朝政五年,因年老请求退职,被赐予四马所拉的安车和黄铜,免职回到家裹。

古文:薨,谥曰安侯。

现代文:死后,被谧为安侯。

古文: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

现代文:从元帝当太子的时候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

古文: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

现代文: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

古文: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现代文: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古文:是时,傅昭仪子定陶共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现代文: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共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古文: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

现代文: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衹是贪恋音乐。

古文: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现代文:有人将鼙鼓放置在大殿之下,皇帝自己到殿前栏杆上,扔下铜丸来掷中鼙鼓,声音符合庄严的鼓乐节拍。

古文: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

现代文: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习了解音乐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

古文:丹进曰: 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了是也。

现代文:史丹进谏说: 凡是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

**古文: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

现代文: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古文:于是上嘿然而笑。

现代文:于是皇上嘿嘿地笑了。

古文: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

现代文: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

古文: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现代文: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成人。

古文: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

现代文: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自己控制自己。

古文:太子既至前,不哀。

现代文:太子已经来到驾前,并不哀伤。

古文: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上以责谓丹。

现代文:皇上极不满意地说: 哪裹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厂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

古文:丹免冠谢上曰: 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

现代文:史丹摘下帽子向皇上谢罪说: 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体的地步。

古文: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现代文: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

**古文:罪乃在臣,当死。 **

现代文:过错祇在我身上,应当处死。

古文:上以为然,意乃解。

现代文: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古文:丹之辅相,皆此类也。

现代文:史丹辅助朝政,都是这一类的事。

古文: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

现代文: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进宫见驾。

古文: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

现代文:皇上的病逐渐加重,心情恍惚不平和,屡次向尚书询问景帝时立胶束王为太子的例。

古文: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

现代文:当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任卫尉、侍中,和皇后、太子都很担忧,不知该采用什么计策。

古文: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侯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皇太子以適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现代文: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乘间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缘蒲席上,哭泣着说: 皂太子以嫡长子而被立,至今达十多年,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没有不从心裹归附他,白托为臣子的。

古文: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现代文: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

古文: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现代文: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

**古文: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

现代文: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

古文: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曰: 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恋,亦何不念乎!

现代文: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裹大为感动,喟然出声长叹说: 我一天天地疲惫衰弱,而太子、两位王子幼小,心中恋恋不舍,又怎么会不惦念呢?

古文:然无有此议。

现代文:可是并没有这样的主张。

古文: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

现代文:况且皇后细心慎重,已故的父王又喜爱太子,我怎么会违背他的意旨!

**古文:驸马都尉安所受此语? **

现代文:驸马都尉从什么地方听来这些话?

**古文:丹即却,顿首曰: 愚臣妾闻,罪当死! **

现代文: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 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古文:上因纳,谓丹曰: 吾病浸加,恐不能自还。

现代文:皇上于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对史丹说: 我的病情逐渐加重,恐怕不久于人世。

**古文:善辅道太子,毋违我意! **

现代文:你好好地辅佐引导太子,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古文:丹嘘唏而起。

现代文:史丹唏嘘着站起来。

古文: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现代文:太子因此终于成为继承人。

古文:元帝竟崩,成帝初即位,擢丹为长乐卫尉,迁右将军,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给事中,后徙左将军、光禄大夫。

现代文:元帝竟然一病不起,成帝刚刚登基,即提升史丹任长乐卫尉,升任右将军,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食邑,加官给事中,后来调任左将军、光禄大夫。

古文:鸿嘉元年,上遂下诏曰: 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义也。

现代文:鸿嘉元年,皇上于是发下韶书说: 赞扬有德之人,奖赏有功之臣,是从古到今通用的道理。

古文:左将军丹往时导朕以忠正,秉义醇一,旧德茂焉。

现代文:左将军史丹从前用忠厚正直的品行来引导我,秉持道义淳朴专一,往日的德泽美盛。

**古文:其封丹为武阳侯,国东海郯之武强聚,户千一百。 **

现代文:封史丹为武阳侯,以东海郯县的武彊聚为封地,食邑为一千一百户。

古文: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

现代文:史丹为人足智多谋,平易待人,外貌看去像是倜傥不羁,然而内心却非常谨慎,所以尤其能够被皇上信任。

古文:丹兄嗣父爵为侯,让不受分。

现代文:史丹的兄长继承父亲的侯爵,推辞不接受名分。

古文:丹尽得父财,身又食大国邑,重以旧恩,数见褒赏,赏赐累千金,僮奴以百数,后房妻妾数十人,内奢淫,好饮酒,极滋味声色之乐。

现代文:史丹得到父亲的全部财产,自身又受纳大封邑的赋税,又加上有往的恩泽,屡次被褒扬奖赏,所受的赏赐累计达千金,僮仆用百来计数,内室的妻妾有几十人,在家中奢侈过分,喜爱喝酒,极尽美味音乐女色的快乐。

古文: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 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

现代文:担任将军前后共十六年,永始年间病重请求告老退职,皇上赐予策书说: 左将军逐渐病重而不衰损,希望归家治疗疾病,我很哀怜,用官府职任的事务长久地留住将军,致使身体没有痊愈。

古文:使光禄勋赐将军黄金五十斤,安车驷马,其上将军印绶。

现代文:派光禄勋赐予将军五十斤黄铜,四马所拉的安车,交上将军的印信。

**古文: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 **

现代文:应当使精力心神专一,务必亲近医生药物,来扶助身体,使它不衰竭。

古文: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现代文:史丹回到家裹几个月后去世,被谧为顷侯。

古文:有子男女二十人,九男皆以丹任并为侍中、诸曹,亲近在左右。

现代文:有儿子女儿二十人,九个儿子都由于史丹受信任而一起当了侍中诸曹,亲密接近皇帝,常在皇帝身旁。

古文: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余人,皆讫王莽乃绝,唯将陵侯曾无子,绝于身云。

现代文:史氏总共有四个人封侯,官至卿大夫俸禄为二千石的有十多人,都到了王莽时期才断绝,衹有将陵侯史曾没有子嗣,到他自己就断绝了。

古文: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弟。

现代文:傅喜字稚游,河内温县人,是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的堂弟。

古文:少好学问,有志行。

现代文:年轻时喜欢学习和询问,有志向与操守。

古文: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

现代文:哀帝被立为太子,成帝挑选傅喜任太子庶子。

古文: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

现代文:哀帝刚刚登上帝位,就让傅喜任卫尉,升为右将军。

古文: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

现代文:当时,王莽任大司马,请求告老辞职,避居在皇帝的舅舅家。

古文: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

现代文:皇上已经听凭王莽退职,众人都把厚望寄托在傅喜身上。

古文: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

现代文:傅喜的堂弟孔乡侯傅晏跟皇帝的亲属关系与傅喜一样,而且女儿是皇后。

古文:又帝舅阳安侯丁明,皆亲以外属封。

现代文:还有皇帝的舅舅阳安侯丁明,也是由于亲密的外家亲属而受封。

古文:喜执谦称疾。

现代文:傅喜固守谦逊而声称有病。

古文: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

现代文:傅太后开始参预政治事务,傅喜屡次规劝她,因此傅太后不想让傅喜辅佐朝政。

古文: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现代文:皇上于是任用左将军师丹替代王莽当大司马,赐给傅喜一百斤黄铜,交上将军的印信,以光禄大夫的名义休养病体。

古文: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 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现代文: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都献上奏书说: 傅喜品质高洁,忠于国事,是辅佐朝政的大臣,现在由于有病在身,忽然谪贬归家,必使百姓失望,都说傅氏贤人,因为议论不符合定陶太后的缘故而退职,百官没有不替国家感到遗憾的。

古文:忠臣,社稷之卫,鲁以季友治乱,楚以子玉轻重,魏以无忌折冲,项以范增存亡。

现代文:忠臣,是国家的屏障,鲁国的治乱在于季友,楚国的强弱在于子玉,魏国仅以无忌即可退敌,项羽的存亡在于范增。

古文:故楚跨有南土,带甲百万,邻国不以为难,子玉为将,则文公侧席而坐,及其死也,君臣相庆。

现代文:所以楚国虽然拥有南方的疆土,披甲的将士有上百万,相邻的国家不认为可怕,子玉当了将领,于是晋文公坐不安稳,等到子玉死去时,晋国的君臣相互庆贺。

古文: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现代文:所以说百万个普通人也比不上一位贤人,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廉颇,汉王散发万金来疏远亚父。

**古文: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 **

现代文:傅喜留在朝廷上,是陛下您的荣耀,也是傅氏兴盛的标志。

古文:上亦自重之。

现代文:皇上自己也很器重傅喜。

古文: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现代文:第二年正月,就调师丹任大司空,而任命傅喜当大司马,封为高武侯。

古文: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

现代文:丁氏、傅氏骄横奢侈,都嫉妒傅喜的谦恭节俭。

古文: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现代文:又加上傅太后想要求取皇太后的称号,与成帝的母亲同等尊贵,傅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一齐坚持正当的主张。

古文: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

现代文:傅太后勃然大怒,皇上不得不先罢免师丹来触动傅喜,傅喜终归没有顺从。

古文:后数月,遂策免喜曰: 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现代文:遇了几个月以后,就下令罢免傅喜说: 你辅佐朝政供职三年,没有明显地纠正过我没做到的地方,而朝中的大臣却成就了奸诈之心,过错在你身上。

**古文: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 **

现代文:交上大司马的印信,归于府第。

**古文: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 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 **

现代文:傅太后又自己诏令丞相御史说: 高武侯傅喜没有功劳而受封,内心怀有不忠诚的想法,依附下级,欺骗主上,和原来的大司空师丹齐心背离叛变,放弃教令,毁坏族类,损害道德教化,罪行虽然是在赦免之前,但不适合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遣发他回到封地去。

古文: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现代文:后来又想要剥夺傅喜的侯爵,皂上也不听从。

古文: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宫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

现代文:傅喜留在封地三年多,哀帝去世,平帝继位,王莽当权,免去傅氏的官职爵位遣归原来的郡县,傅晏带领妻子儿女迁居合浦。

古文:莽白太后下诏曰: 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现代文:王莽禀告太后下令说: 高武侯傅喜的姿质性情端正严,言论意见忠厚正直,虽然和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始终没有顺应意旨服从邪恶,坚定不移地固守节操,因此被驱逐回到封地。

古文:传不云乎? 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 。

现代文:古书上不是说了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古文: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 **

现代文:让傅喜回到长安,把原来的高安侯的府第赐给傅喜,居特进之位,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

古文: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

现代文:傅喜虽然表面上被褒扬奖赏,但孤单无助,担惊受怕,后来又遣发回到封地,到年老就死了。

古文:莽赐谥曰贞侯。

现代文:王莽赐予他贞侯的谧号。

古文:子嗣,莽败乃绝。

现代文:儿子继承爵位,王莽败亡后就断绝了。

古文:赞曰:自宜、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其人也。

现代文:赞曰:自宣帝、元帝、成帝、哀帝以来外戚之家特别得势的,有许氏、史氏、三位王氏、丁氏、傅氏这几家,他们都是一家有数人封侯,有多位将军,极尽富贵,衹看到他们地位显赫,没见到他们有杰出的人才。

古文:阳平之王多有材能,好事慕名,其势尤盛,旷贵最久。

现代文:阳平王氏稍有才能,喜欢多事,喜爱名声,他的权势尤其兴盛,才不胜任而身居高位的时间最长。

古文:然至于莽,亦以覆国。

现代文:然而到了王莽时期,也就覆灭了。

古文:王商有刚毅节,废黜以忧死,非其罪也。史丹父子相继,高以重厚,位至三公。

现代文:王商有刚直坚定的节操而被罢免,由于担忧而死去,并不是他的过错史丹父子相连续,史高由于庄重忠厚,职位列为三公之一。

古文: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

现代文:史丹辅佐引导太子,掩盖不好的地方,称赞好的地方,领会贯通好的意图,即使是老成的儒者、明达的士人也无法超越他。

古文:及其历房闼,入卧内,推至诚,犯颜色,动寤万乘,转移大谋,卒成太子,安母后之位。 无言不雠 ,终获忠贞之报。

现代文:到他穿过房门,直入寝室时,用最大的诚心对待皇帝,冒犯皇帝的尊严,使皇帝感动醒悟,转变了改立太子的打算,终于成就了太子,稳定了太后的地位, 没有什么言论会不受到相应的对待 ,史丹最终获得了忠厚坚贞的报答。

古文:傅喜守节不倾,亦蒙后凋之赏。

现代文:傅喜固守节操,毫不倾侧,也受到了最后凋零的奖赏。

古文:哀、平际会,祸福速哉!

现代文:哀帝、乎帝的交接时期,灾祸或福气是来得很快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