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曹参传

古文:萧何,沛人也。

现代文:萧何,沛地人。

古文: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

现代文:因能写文书没有疵病而为沛主吏掾。

古文: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

现代文:高祖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

古文:高祖为亭长,常佑之。

现代文:高祖当了亭长后,又帮助他。

古文: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现代文: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

古文: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现代文:秦御史监郡的人,和从事考察其职事,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课最优等。

古文: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现代文:秦御史打算向朝廷上报,征用萧何,萧何推辞,才得以未去。

古文: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

现代文: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

古文: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现代文: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

古文: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

现代文: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民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古文:语在《信传》。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现代文: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百姓,让他们提供军队粮食。

古文: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现代文:汉二年,汉王和诸侯攻打楚,萧何守在关中,侍卫太子,治理栎阳。

古文: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现代文:制定法令规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经常上奏,皇上赞同的就去执行。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等皇上回来后再告诉皇上。

古文: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现代文:计算户民数量转运粮饷以供给军需,汉王多次率军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兵士,补充前线,皇上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了萧何。

古文: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现代文:汉三年,和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皇上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

古文:鲍生谓何曰: 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

现代文:鲍生对萧何说: 现在大王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却多次慰劳你,这是对您有疑心。

**古文: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 **

现代文:为您着想,不如把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都派到军队中去,皇上就更信任您了。

古文: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现代文: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非常高兴。

古文: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现代文:汉五年,项羽已经去世,刘邦即了帝位,按功劳封赐,群臣争功,一年多难以决定,皇上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酆侯,食邑八千户。

古文: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现代文:功臣们都说: 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

**古文: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

现代文: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

**古文:上曰: 诸君知猎乎? 曰: 知之。 **

现代文:皇上说: 各位知道打猎的事吧? 都说: 知道。

**古文: 知猎狗乎? **

现代文:又问: 知道猎狗吗?

**古文:曰: 知之。 **

现代文:回答说: 知道 。

古文:上曰: 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现代文:皇上说: 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纵指示野兽所处的是人。

古文: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现代文: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发布指示,功劳同猎人一样。

**古文: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

现代文: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

古文:群臣后皆莫敢言。

现代文: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古文: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 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

现代文:列侯受封完毕,上奏位次,都说: 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处,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列为第一。

古文: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

现代文:皇上已经使功臣屈从而多封了萧何,至于位次没有办法再为难他们,然而心里还是想让萧何位居第一。

古文: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 郡臣议皆误。

现代文:当时关内侯鄂秋为谒者,进言说: 群臣的议论都不对。

古文: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

现代文: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这只是一时的事。

古文: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

现代文:皇上与楚相持五年,损兵折将,多次轻身逃跑,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军队来补充。

古文: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

现代文:不是皇上诏令召来士卒,却有数万人在皇上处境困难的时候赶到。

古文: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现代文:汉与楚在荣阳相守多年,军中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供给不缺。

古文: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现代文:陛下虽多次丢失山东,萧何却常常保全关中以等待陛下再次回去,这是万世的功劳。

古文: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

现代文:现在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这样的人,汉又有什么损失呢?

古文:汉得之不必待以全。

现代文:汉的获得不一定非等待他们才能保全。

古文: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

现代文:为什么要以一日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呢!

**古文: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

现代文: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次之。

**古文:上曰: 善。 **

现代文:皇上说: 好。

古文: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现代文:于是令萧何为第一,恩赐佩剑穿履上殿,进朝廷不必小步急行。

**古文:上曰: 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 **

现代文:皇上说: 我听说进贤要受上赏,萧何功劳虽高,有了鄂君才得以彰明。

古文:于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

现代文:于是在鄂秋原来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之上,又加封为安平侯。

古文: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现代文:这天,全部封赏萧何的父母兄弟十几人,都有食邑。

古文:乃益封何二千户, 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

现代文:又加封萧何二千户, 用来报答在咸阳服役时惟独萧何多送我二百钱。

古文: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

现代文:陈豨反叛,皇上亲自率军,到了邯郸。

古文: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

现代文: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

古文:语在《信传》。

现代文:在《信传》有记载。

古文: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祖国卫。

现代文:皇上听说已杀了韩信,派使者拜丞相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命令士卒五百人和一个都尉为相国护卫。

古文:诸君皆贺,召平独吊。

现代文:诸君都庆贺,只有召平表示哀悼。

古文:召平者,故秦东陵侯。

现代文:召平,是原来秦的束陵侯。

古文: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 东陵瓜 ,从召平始也。

现代文:秦灭亡后,成为平民,很穷,在长安城东种瓜,瓜非常甜美,所以世间所谓 束陵瓜 ,就是从召平开始的。

古文:平谓何曰: 祸自此始矣。

现代文:召平对萧何说: 灾祸从此开始了。

古文: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

现代文:皇上露营在外,而您在朝中留守,没有遭受箭石之苦,而给您加封置卫,是因为现在淮阴侯刚在内部反叛,对您有疑心。

古文: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

现代文:给您配置守卫护卫您,不是用来恩宠您的。

**古文: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 **

现代文:希望您辞谢封赏不受,以全部家产资助军队。

古文:何从其计,上说。

现代文: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皇上很高兴。

古文: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现代文:这年秋天,黥布造反,皇上亲自率军攻打,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

**古文:曰: 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

现代文:回答说: 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安抚勉励百姓,倾家所有资助军事,像陈稀造反时那样。

古文:客又说何曰: 君灭族不久矣。

现代文:门客又劝说萧何道: 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

古文: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

现代文:您位为相国,功劳第一,无以复加。

古文: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

现代文:然而您刚入关时,本来很得民心,已有十几年了。

古文: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

现代文:都已亲附您了,您仍孜孜不倦以得民和。

古文: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

现代文:皇上之所以多次问您,是怕您倾动关中。

**古文: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 **

现代文:现在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自损声名,皇上一定会安心。

古文: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现代文:于是萧何听其计策,皇上于是很高兴。

古文: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

现代文:皇上平定黥布后归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上书说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宅数千人。

古文:上至,何谒。

现代文:皇上回朝后,萧何去拜见。

**古文:上笑曰: 今相国乃利民! **

现代文:皇上笑道: 现在相国竟向百姓取利!

**古文: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 君自谢民。 **

现代文:把百姓上的书都给了萧何,说: 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吧!

**古文:后何为民请曰: 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 **

现代文:之后萧何为百姓请求说: 长安地窄,上林中有很多空地,丢弃不用,希望能让百姓去耕种,不要收了藁秸做兽食。

**古文:上大怒曰: 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 **

现代文:皇上大怒道: 相国这是接受了他们的贿赂,替他们请要我的林苑!

古文:乃下何廷尉,械系之。

现代文:于是把萧何下交给廷尉,带上刑具拘禁起来。

**古文: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 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 **

现代文:数日后,王卫尉侍奉皇上,上前问道: 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那么粗暴地拘禁他?

古文:上曰: 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予。

现代文:皇卜说: 我听说李斯为秦皇帝作丞相,有善行就归于主上,有错就归于自己。

**古文: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 **

现代文:现在相国受了商人贿赂,为他们请求我的林苑,来自己讨好于百姓,所以拘捕治罪。

古文:王卫尉曰: 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

现代文:王卫尉说: 供职办事有利于民的就向上请求,是真正的宰相的责任。

古文: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

现代文:陛下怎么能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呢!

古文: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

现代文: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前往,那时相国守在关中,关中稍有举动关西就不归陛下所有了。

古文: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

现代文:相国不在此时图利,难道会贪图商人的钱吗?

古文: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现代文:而且秦因为听不进说自己的过错而丢掉了天下,李斯的与君分过,又何足效法!

**古文: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 **

现代文:陛下何至于把宰相看得此浅薄!

古文:上不怿。

现代文:皇上不高兴。

古文: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

现代文:这一天,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

古文: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

现代文:萧何年纪已老,一向恭谨,光着脚入朝谢罪。

古文:上曰: 相国休矣!

现代文:皇上说: 相国不要这样!

古文: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现代文:相国为百姓请求我的林苑未得允许,我不过是桀纣之主,而相国是贤相。

**古文: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

现代文:我之所以拘捕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古文:高祖崩,何事惠帝。

现代文: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

**古文: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 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 **

现代文: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 您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

**古文:对曰: 知臣莫如主。 帝曰: 曹参何如? **

现代文:回答说: 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 皇帝说: 曹参怎么样?

**古文:何顿首曰: 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

现代文:萧何顿首说: 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古文: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现代文:萧何买田宅一定在贫穷偏僻之地,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说: 假使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

古文: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现代文:孝惠二年,萧何去世,谧号文终侯。

古文:子禄嗣,薨,无子。

现代文:他的儿子萧禄继承他,萧禄去世,没有儿子。

古文: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

现代文:高后于是封萧何夫人同为酆侯,封萧延为筑阳侯。

古文: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

现代文:孝文元年,罢免同,改封萧延为酆侯。

古文:薨,子遗嗣。

现代文:去世后,他的儿子萧遣继承他。

古文:薨,无子。

现代文:萧遣薨,没有儿子。

古文:文帝复以遣弟则嗣,有罪免。

现代文:文帝又让萧遣的弟弟萧则继承,因为有罪而罢免。

古文:景帝二年,制诏御史: 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现代文:景帝二年,韶令御史: 已故相国萧何,是高祖皇帝的大功臣,参与遇争取天下的大事。

古文:今其祀绝,朕甚怜之。

现代文:现在他的后代绝灭,朕很怜惜他。

**古文: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 **

现代文:可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

古文:嘉,则弟也。

现代文:萧嘉,是萧则的弟弟。

古文:薨,子胜嗣,后有罪免。

现代文:薨,他的儿子萧胜继承,后来因有罪被罢免。

**古文: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 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 **

现代文:武帝元狩中,又下诏御史: 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惠。

古文:庆,则子也。

现代文:萧庆,是萧则的儿子。

古文: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

现代文:去世后,他的儿子寿成继承,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被罢免。

古文: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

现代文: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

古文: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

现代文:传子至孙萧获,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

古文: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

现代文: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长萧喜为酆侯。

古文: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现代文:传子至于曾孙。王莽失败后就灭绝了。

古文:曹参,沛人也。

现代文:曹参,沛地人。

古文:秦时为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现代文:秦时做狱掾,而萧何做主吏,在县裹都是吏之豪长。

古文: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

现代文:高祖做沛公的时候,曹参以中涓身份随从。进攻胡陵、方,攻打秦监公军,大胜。

古文: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

现代文:向东到薛地,击破泗水守军于薛郭西。

古文:复攻胡陵,取之。

现代文:又攻打胡陵,占领了它。

古文:徙守方与。

现代文:转守方与。

古文:方与反为魏,击之。

现代文:方与反叛降魏,击破了它。

古文:丰反为魏,攻之。

现代文:丰反叛降魏,攻打它。

古文:赐爵七大夫。

现代文:赐爵为七大夫。

古文:北击司马欣军砀东,取狐父、祁善置。

现代文:向北击破司马欣军于赐束,占领狐父、祁的善置。

古文:又攻下邑以西,至虞,击秦将章邯车骑。

现代文:又攻打下邑以西,到虞,击秦将章邯车骑。

古文:攻辕戚及亢父,先登。

现代文:攻辕戚及亢父,率先登城。

古文:迁为五大夫。

现代文:升为五大夫。

古文:北救东阿,击章邯军,陷陈,追至濮阳。

现代文:向北救援束阿,击破章邯军,冲锋陷阵,追至濮阳。

古文:攻定陶,取临济。

现代文:攻占定陶,占领临济。

古文:南救雍丘,击李由军,破之,杀李由,虏秦候一人。

现代文:向南救援雍丘,攻打李由军,大胜,杀死李由,俘虏秦候一人。

古文:章邯破杀项梁也,沛公与项羽引兵而东。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将砀郡兵。

现代文:章邯破杀项梁时,沛公与项羽率兵向东,楚怀王封沛公为彊邓长,率蛋郡兵。

古文:于是乃封参执帛,号曰建成君。

现代文:于是封萱参为执帛,号为建成君。

古文:迁为戚公,属砀郡。

现代文:升为戚公,隶属阳郡。

古文: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

现代文:之后随从攻打束郡尉军,在成武南打败它。

古文:击王离军成阳南,又攻杠里,大破之。

现代文:在成阳南攻打王离军,又攻打杠里,大胜。

古文: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

现代文:追击败军,西至开封,攻打赵贲军,得胜。把趟贲围在开封城中。

古文: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

现代文:向西攻打秦将杨熊军于曲遇,得胜,俘虏秦司马和御史各一人。

古文:迁为执珪。

现代文:升为执珪。

古文:从西攻阳武,下轘辕、缑氏,绝河津。

现代文:随从向西攻打阳武,到辗辕、缑氏,阻绝黄河渡口。

古文:击赵贲军尸北,破之。

现代文:攻打赵贲军于尸北,得胜。

古文:从南攻犨,与南阳守齮战阳城郭东,陷陈,取宛,虏齮,定南阳郡。

现代文:随从向南攻打肇,和南阳守畸战于阳城郭东,冲锋陷阵,占领宛,俘获崎,平定南阳郡。

古文:从西攻武关、峣关,取之。

现代文:随从向西攻打武关、蛲关,占领了二地。

古文:前攻秦军蓝田南,又夜击其北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破秦。

现代文:前行攻打秦军于蓝田南,又在夜裹袭击其北军,大胜,于是到咸阳,击破秦。

古文: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

现代文:项羽到,封沛公为汉王。

古文:汉王封参为建成侯。

现代文: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

古文:从至汉中,迁为将军。

现代文:跟随到了汉中,升为将军。

古文:从还定三秦,攻下辨、故道、雍、斄。

现代文:又跟随回去平定三秦,攻打下辨、故道、雍、牦。

古文:击章平军于好畤南,破之,围好畸,取壤乡。

现代文:在好峙南攻打章平军,得胜,包围好峙,占领壤乡。

古文: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平出好畤走。

现代文:在壤束和高梁攻打三秦军,得胜。又包围章平,章平从好峙逃走。

古文: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

现代文:于是攻打赵贲、内史保军,得胜。

古文: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

现代文:向东攻取咸阳,改名为新城。

古文:参将兵守景陵二十三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

现代文:曹参率兵守景陵二十三天,三秦派章平等攻打曹参,曹参出击,大胜。

古文:赐食邑于宁秦。

现代文:把宁秦赐给他作为食邑。

古文:以将军引兵围章邯废丘;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

现代文:以将军身份率军围困章邯于废丘;以中尉身份跟随汉王出临晋关。

古文:至河内,下修武,度围津,东击龙且、项佗定陶,破之。

现代文:到河内,至脩武,渡过围津,向东攻打龙且、项佗于定陶,得胜。

古文:东取砀、萧、彭城。

现代文:向东占领碣、萧、彭城。

古文:击项籍军,汉军大败走。

现代文:攻打项籍军,汉军大败而逃。

古文:参以中尉围取雍丘。

现代文:曹参以中尉身份围取雍丘。

古文:王武反于外黄,程处反于燕,往击,尽破之。

现代文:王武在外黄反叛,程处在燕反叛,曹参进击,全部获胜。

古文:柱天侯反于衍氏,进破取衍氏。

现代文:柱天侯在衍氏反叛,曹参进军破取了衍氏。

古文:击羽婴于昆阳,追至叶。

现代文:在昆阳攻打羽婴,追到叶。

古文:还攻武强,因至荥阳。

现代文:回去攻打武彊,于是到了荣阳。

古文:参自汉中为将军中尉,从击诸侯及项王,败,还至荥阳。

现代文:曹参从漠中做将军中尉,跟随攻打诸侯,等到项王失败,又回到阳。

古文:汉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

现代文:汉二年,拜为假左丞相,进入关中屯兵。

古文:月余,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孙遬东张,大破之。

现代文:一个多月后,魏王豹反叛,以假丞相身份另外与韩信在束边攻打魏将孙邀驻守的束张,大胜。

古文: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

现代文:接着攻打安邑,俘虏魏将王襄。

古文:击魏王于曲阳,追至东垣,生获魏王豹。

现代文:在曲阳攻打魏王,追到束垣,生俘魏王豹。

古文:取平阳,得豹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县。

现代文:占领平阳,俘获豹母亲妻儿,全部平定魏地,共五十二县。

古文:赐食邑平阳。

现代文:赐食邑平阳。

古文: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

现代文:于是跟随韩信在邬东攻打趟相国夏说军,大胜,杀死夏说。

古文: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陈馀,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公于邬城中。

现代文:韩信和以前的常山王张耳率兵下井陉,攻打成安君陈余,命令曹参回去把赵别将戚公围困于邬城中。

古文:戚公出走,追斩之。

现代文:戚公逃跑,追杀了他。

古文:乃引兵诣汉王在所。

现代文:于是率兵到汉王所在地。

古文:韩信已破赵,为相国,东击齐,参以左丞相属焉。

现代文:韩信已打败了趟,做了相国,向东攻打齐,曹参以左丞相身份跟随。

古文: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淄。

现代文:攻破齐历下军,于是占领临淄。

古文:还定济北郡,收著、漯阴、平原、鬲、卢。

现代文:回去平定济北郡,收复着、漯阴、平原、鬲、卢。

古文: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于上假密,大破之,斩龙且,虏亚将周兰。

现代文:然后随韩信在上假密攻打龙且军,大胜,杀龙且,俘亚将周兰。

古文:定齐郡,凡得七十县。

现代文:平定齐郡,共得七十县。

古文:得故齐王田广相田光,其守相许章,及故将军田既。

现代文:俘获原齐王田广相田光,守相许章,以及原将军田既。

古文:韩信立为齐王,引兵东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现代文:韩信被立为齐王,率兵向东到陈,和汉王共破项羽,曹参留下平定齐还没有降服的地方。

古文: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

现代文:汉王即皇帝位,整信改封为楚王。

古文:参归相印焉。

现代文:茎参交回相印。

古文: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相国。

现代文:直狙封长子窒巡为变王,任命萱参为相国。

古文:高祖六年,与诸侯剖符,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世世勿绝。

现代文:直担六年,与诸侯剖符,赐萱皇爵为列侯,食邑芒堕一万零六百三十户,世代不绝。

古文:参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破之,黥布反,参从悼惠王将车骑十二万,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

现代文:曹参以齐相国身份攻打陈豨将张春,得胜。黥布造反,曹参跟随悼惠王率车骑十二万,和高祖合击黥布军,大胜。

古文:南至蕲,还定竹邑、相、萧、留。

现代文:向南到蕲,回师平定竹邑、相、萧、留。

古文:参功:凡下二国,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嚣、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现代文:曹参的功绩:共攻取二国,一百二十二县;俘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踯、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古文: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

现代文:孝惠元年,废除诸侯相国之法,改以曹参为齐丞相。

古文:参之相齐,齐七十城。

现代文:曹参相齐时,齐有七十座城。

古文: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先生,向所以安集百姓。

现代文:天下刚平定,悼惠王年轻,曹参召集所有的长老诸先生,问安集百姓的办法。

古文: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现代文:而齐老儒数以百计,每个人说得都不一样,曹参不知怎样确定。

古文: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

现代文:听说胶西有个盖公,善于研究黄老之言,派人以厚礼请他。

古文:既见盖公,盖公为言 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推此类具言之。

现代文:见了盖公,盖公对他说平安之道贵在清静而百姓自会安定,以此类推详细论述。

古文: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现代文:曹参于是避离正堂,让盖公住在那裹。

古文: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现代文:他的施政要领采用黄老之术,所以为齐相九年,齐国安集,人们大相称赞他为贤相。

**古文: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 吾且入相。 **

现代文:萧何薨,曹参听说后,告诉舍人赶快置办行装, 我将入朝为相。

古文: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现代文:过了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

**古文:参去,属其后相曰: 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

现代文:曹参要离开了,嘱咐接其相位的人说: 把齐的狱讼和市集贸易托付给你,千万不要侵扰它。

古文:后相曰: 治无大于此者乎? 参曰: 不然。

现代文:后相说: 治国难道没有比这更大的事吗? 曹参说: 不是的。

古文: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乎?

现代文:狱讼和市集贸易,是用来兼容并包的地方,如果您侵扰了它,奸人在哪裹容身呢?

**古文:吾是以先之。 **

现代文:所以我把这件事放在最先。

古文: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宰相,有隙。

现代文:最初曹参微贱时,和萧何友善,等做了宰相,二人有矛盾。

古文: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现代文:到萧何将死,推举的贤人只有曹参。

古文: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

现代文:曹参代替萧何做相国,所有的事都无所变更,全部遵照萧何的约定。

古文:择郡国吏长大,讷于文辞,谨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现代文:选择郡国小吏出身,不善文辞的忠厚长者,就召拜为丞相史。

古文:吏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辄斥去之。

现代文:小吏中解释法律条文深刻,想求得声名的,都排斥在外。

古文: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现代文: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官员及宾客见曹参无所事事,来的人都想进言劝说。

古文:至者,参辄饮以醇酒,度之欲有言,复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现代文:人一到,曹参就用醇酒给他喝,揣测他要说话了,就再让他喝酒,喝醉了之后才回去,终于没人能开口说,便习以为常了。

古文: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参游后园。

现代文:相府后园靠近小吏的住所,小吏在住所裹天天喝酒唱歌,从吏深以为患,拿他们没办法,便请曹参游后园。

古文: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现代文:听见小吏醉后唱歌,从吏希望相国召来审问。

古文:乃反取酒张坐饮,大歌呼与相和。

现代文:曹参却反而叫人取酒铺陈坐喝,大声唱着与其相和。

古文:参见人之有细过,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现代文:曹参见人有小过错,便为他遮掩,府中平安无事。

古文:参子窋为中大夫。

现代文:曹参的儿子曹窋为中大夫。

**古文: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 岂少朕与? **

现代文:惠帝怪相国不理政事,以为 难道是看我年轻吗?

**古文:乃谓窋曰: 女归,试私从容问乃父曰: 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国,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 **

现代文:于是对曹宙说: 你回去,试着私下平常随意地问你父亲: 高帝刚弃群臣而去,帝年富力强,您为相国,天天喝酒,无所事事,怎么能为天下分忧呢?

**古文:然无言吾告女也。 **

现代文:但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古文:窋既洗沐归,时间,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之二百,曰: 趣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 **

现代文:曹亩休假回家,有空的时候,自随其意劝谏曹参,曹参生气地责打他二百下,说: 快去入朝侍奉,天下事不是你应当说的。

古文:至朝时,帝让参曰: 与窋胡治乎?

现代文:到上朝时,帝责备曹参说: 与曹宙有什么关系呢?

**古文:乃者我使谏君也。 **

现代文:那是我让他讽谏你的。

**古文:参免冠谢曰: 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皇帝? **

现代文:曹参脱帽谢罪说: 陛下自己觉得圣明英武比高皇帝如何?

**古文:上曰: 朕乃安敢望先帝! **

现代文:皇上说: 我怎么敢与先帝比!

**古文:参曰: 陛下观参孰与萧何贤? **

现代文:曹参说: 陛下看我和萧何谁贤能?

**古文:上曰: 君似不及也。 **

现代文:皇上说: 您好像不如他。

古文:参曰: 陛下言之是也。

现代文:曹参说: 陛下说得很对。

**古文: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

现代文:高皇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明白具备,陛下垂衣拱手,曹参等谨守职责,遵守而不丧失,不也可以吗?

古文:惠帝曰: 善。

现代文:惠帝说: 好!

**古文:君休矣! **

现代文:您去休息吧。

古文:参为祖国三年,薨,谥曰懿侯。

现代文:曹参做相国三年,薨,谧号懿侯。

古文:百姓歌之曰: 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现代文:百姓歌颂他说: 萧何制法,和如画一;曹参代之,守而不失。

**古文:载其清靖,民以宁壹。 **

现代文:乘此清平,民得安宁。

古文:窋嗣侯,高后时至御史大夫。

现代文:曹窋继承侯位,高后时位至御史大夫。

古文:传国至曾孙襄,武帝时为将军,击匈奴,薨。

现代文:传国到曾孙曹襄,武帝时为将军,攻打匈奴,薨。

古文:子宗嗣,有罪,完为城旦。

现代文:其子曹宗继承,犯罪,被罚作筑城劳役。

古文:至哀帝时,乃封参玄孙之孙本始为平阳侯,二千户,王莽时薨。

现代文:到哀帝时,才封曹参玄孙之孙曹本始为平阳侯,食邑二千户,王莽时薨。

古文:子宏嗣,建成中先降河北,封平阳侯。

现代文:其子曹宏继承,建武中首先降服河北,封平阳侯。

古文:至今八侯。

现代文:至今已有八侯。

古文: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现代文:赞日:萧何、曹参都出身于秦的刀笔小吏,当时平庸没有超群的作为。

古文: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

现代文:汉兴起,仰仗日月的余光,萧何因诚信谨慎守持管籥,曹参与韩信一起征伐。

古文: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

现代文:天下平定后,顺应百姓痛恨秦法的心理,依民所向重新开始,二人同心,于是海内得以安定。

古文: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现代文:淮阴、黥布等已绝灭,只有萧何、曹参拥有功名,位于群臣之上,声名流传后世,为一代受众人敬仰之臣,使后代得到恩荫,真盛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