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项籍传

古文:陈胜字涉,阳城人。

现代文:陈胜,字涉,阳城人。

古文:吴广,字叔,阳夏人也。

现代文:吴广,字叔,阳夏人。

古文:胜少时,尝与人佣耕。

现代文:陈涉年轻时,曾和别人一起雇给人家种田。

**古文: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曰: 苟富贵,无相忘! **

现代文:一次在田埂上休息,失意很久,说: 要是富贵了,谁都不要忘了谁。

**古文: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现代文:受雇的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 你被雇佣来耕田,有什么富贵呢?

**古文:胜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现代文:陈胜叹息说: 唉,燕雀哪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啊!

古文: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

现代文:秦二世元年秋七月,政府微调聚居里巷左侧的民户戍边去渔阳的有九百人,陈胜、吴广都担任屯长。

古文:行至蕲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现代文:走到蕲大泽乡,遇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误了报到期限。

**古文:失期法斩,胜、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现代文:误了期限,据法律都要斩首。陈胜、吴广就合计说: 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于国事好吗?

古文: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现代文:陈胜说: 天下人受苦于暴秦统治好久了。

古文:吾闻二世,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现代文: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少子,不应当继位,当继位的是公子扶苏。

古文:扶苏以数谏故不得立,上使外将兵。

现代文:扶苏以多次劝谏的缘故不能立为太子,始皇帝派他到外地领兵。

古文: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现代文:如今有人听说他无罪,二世杀害了他。

古文: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

现代文:老百姓都听说扶苏贤能,还不知道他已死去。

古文: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现代文:项燕为楚国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戴他。

**古文:或以为在。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

现代文:现在要是我们假冒扶苏和项燕,为天下人带个头,应该会有许多人响应。

古文:广以为然。

现代文:吴广认为他说的对。

古文:乃行卜。

现代文:于是便去卜卦。

古文: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现代文:卜卦人明白他们的意图,说: 您的事都成,有大功。

**古文:然足下卜之鬼乎! **

现代文:然而您要向鬼神问卜啊!

**古文:胜、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

现代文:陈胜、吴广很高兴,心裹琢磨透了问鬼的事,便说: 这是教我们先藉鬼神在众人中取得威望。

古文: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现代文:于是,他们用朱砂在帛上写了 陈胜王 三个字,偷偷塞进人家用罾网捞起来的鱼肚中。

古文:卒买鱼烹食,得书,已怪之矣。

现代文:戍卒买鱼烹食,得到鱼肚中的帛书,这本来就感到奇怪了。

**古文:又间令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构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

现代文:陈胜又私下让吴广到驻地树丛的神祠中,夜间点起火堆,装作狐狸嗥叫呼喊道: 大楚兴,陈胜王。

古文:卒皆夜惊恐。

现代文:戍卒们夜间惊恐不安。

古文:旦日,卒中往往指目胜、广。

现代文:次日早晨,戍卒中间到处谈论着这事,都指指点点瞧着陈胜、吴广。

古文:胜、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

现代文:陈胜、吴广一向体贴人,戍卒中很多人乐意听他们使唤。

古文: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现代文: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以激怒将尉,让他当众侮辱自己,藉以激怒众人。

古文:尉果笞广。

现代文:将尉果然鞭打了吴广。

古文: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现代文:当将尉拔剑之际,吴广奋起夺剑杀死将尉。

古文:胜佐之,并杀两尉。

现代文:陈胜也前来协助,合力杀死两个将尉。

古文: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

现代文:召集并号召下属说: 你们遇雨,都误了期限,误期应当杀头。

古文: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

现代文:假如就不杀,戍边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之六七。

古文: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

现代文:况且壮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举世留下大名声。

**古文:侯王将相,宁有种乎! **

现代文:王侯将相哪有天生的种啊!

**古文:徒属皆曰: 敬受令。 **

现代文:下属都说: 恭敬地接受命令。

古文: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望也。

现代文:于是便冒称公子扶苏、项燕举行起义,顺从民意。

古文:袒右,称大楚。

现代文:戍卒们都裸露右臂,号称大楚。

古文: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现代文:他们修筑高坛盟誓,祭品用将尉的头。

古文:胜自立为将军,广为都尉。

现代文: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古文:攻大泽乡,拔之。

现代文:攻大泽乡,攻了下来。

古文:收兵而攻蕲,蕲下。

现代文:招兵进攻蕲县,又攻下。

古文: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现代文: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略蕲县以束地区,进攻绖、郑、苦、柘、谯等县,全都攻下。

古文:行收兵,比至陈,兵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现代文:行进中不断招兵扩军,等到达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

古文: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现代文:攻打陈县城时,郡守、县令都不在,衹留下守丞在谯门中抵抗。

古文:不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现代文:不胜,守丞战死,便入城占领陈县。

古文:数日,号召三老豪桀会计事。

现代文: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来乡官三老、地方豪绅都来集会议事。

**古文: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之社稷,功宜为王。 **

现代文:三老、乡绅们都说: 将军您身披镗甲、手执锐利武器,讨伐无道,铲除暴秦,重建楚国,论功应该称王。

古文:胜乃立为王,号张楚。

现代文:于是陈胜就被拥立为王,号称张楚。

古文:于是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

现代文:在这时,各郡县苦于秦吏暴政的,都杀死他们的官吏以响应陈涉。

古文:乃以广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现代文:于是任命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荣阳。

古文: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现代文: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攻占赵地,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占九江郡。

古文: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现代文:当此时,楚地义军数千人聚集一起的,无法数清楚。

古文: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现代文:葛婴到达束城,立襄彊为楚王。

古文:后闻胜已立,因杀襄强,还报。

现代文:葛婴后来听到陈胜已立为王,就杀死襄彊,返回汇报。

古文:至陈,胜杀婴,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现代文:一到陈县,陈胜便诛杀葛婴,命令魏国人周市向北攻占魏地。

古文: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广不能下。

现代文:吴广包围荣阳。李由任三川郡守,守荣阳,吴广不能攻下。

古文:胜征国之豪桀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现代文:于是陈胜征召国内豪杰商讨对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古文:周文,陈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

现代文:周文,是陈县的贤人,曾任项燕军中占望日官,也曾事奉春申君,自称熟习军事。

古文:胜与之将军印,西击秦。

现代文:陈胜授给他将军印,命他率军西向攻秦。

古文: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十万,至戏,军焉。

现代文:沿途招募兵马直至函谷关,时有战车千乘,士兵十万,到达戏亭,驻扎下来。

古文: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军,大败之。

现代文:秦二世命令少府章邯赦免骊山服役的刑徒、奴婢之子,全都遣发以攻击楚军,大败了他们。

古文:周文走出关,止屯曹阳。

现代文:周文兵败,退出函谷关,屯驻曹阳。

古文:二月余,章邯追败之,复走黾池。

现代文:二个多月,章邯带兵追击打败了周文,他们又退走驻屯咀池。

古文: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

现代文:十多天,章邯进击,大败他们。

古文: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现代文:周文自杀,军队丧失战斗力。

古文:武臣至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现代文: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任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古文:胜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

现代文:陈胜恼怒,捕捉关押了武臣等人家眷,打算杀掉他们。

**古文:柱国曰: 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不如因立之。 **

现代文:柱国蔡赐建议说: 秦朝未减而杀赵王将相家属,这等于又增加了一个秦朝为敌,不如就势封立他。

古文:胜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

现代文:陈王就遣使者至赵祝贺,然后转移软禁武臣等人的家属到宫中。

古文:而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

现代文:而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催促赵兵疾速进军函谷关。

古文:赵王将相相与谋曰: 王王赵,非楚意也。

现代文:赵王将相们商议说: 大王称王于赵,不是楚国本意。

古文: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

现代文:楚灭秦后,必然兵加于赵,妙计莫如不向西进军,遣将北取燕地以扩充我们的土地。

古文: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不胜秦,必重赵。

现代文:赵国南面据守黄河,北面有燕、代广大地区,楚国即使胜秦,也不能征服赵国。如果楚国不能胜秦,必定会重视赵国。

**古文:赵承秦、楚之敝,可以得志于天下。 **

现代文:赵国乘秦、楚之衰,可以得志于天下。

古文: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

现代文:赵王认为对,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原上谷郡卒史韩广率军北上攻取燕地。

古文:燕地贵人豪桀谓韩广曰: 楚、赵皆已立王。

现代文:旧燕国的豪门贵族劝韩广说: 楚地立了王,赵地也立了王。

**古文: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愿将军立为王。 **

现代文:燕地虽小,也是万乘兵车之国,希望将军自立为燕王。

古文:韩广曰: 广母在赵,不可。 燕人曰: 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

现代文:韩广说: 我的母亲住在赵国,使不得呀厂燕人说: 赵国正西边担心秦,南面担心楚,他的力量不能限制我们。

**古文: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今赵独安敢害将军家乎? **

现代文:况且,凭楚国那样强大,尚不敢加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而今赵国岂敢加害将军的家属?

古文: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

现代文:韩尘认为说得对,于是自立为遮王。

古文: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家属归之。

现代文:过了几个月,赵迩护送燕王的母亲和家属回到燕国。

古文:是时,诸将徇地者不可胜数。

现代文:正在这时候,各地将领攻城略地的,数不胜数。

古文:周市北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反击周市。

现代文:周市向北进军到狄县,狄县人田儋杀死狄县令,自立为齐王,在齐地起兵,进攻周市。

古文:市军散,还至魏地,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

现代文:周市军溃散,回到魏地,打算立原魏王后裔宁陵君咎为魏王。

古文:咎在胜所,不得之魏。

现代文:当时咎在陈胜那里,不能到魏地。

古文:魏地已定。欲立周市为王,市不肯。

现代文:魏地平定后,人们想共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

古文:使者五反,胜乃立宁陵君为魏王,遣之国。

现代文:使者先后五次往返于陈王与魏之间,陈胜才答应立宁陵君咎为魏王,并遣送他回魏国。

古文:周市为相。

现代文:周市最后做了丞相。

古文: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 周章军已破,秦兵且至,我守荥阳城不能下,秦军至,必大败。

现代文:将军田臧等共同策划说: 周章的军队已经溃散,秦兵早晚要来,我们包围荣阳城久攻不下,秦军一到,必定吃大败仗。

古文:不如少遣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

现代文:不如留下少量部队,足以包围荣阳,调动全部精兵迎击秦军。

**古文: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

现代文:现在代理王吴广骄横,不懂兵家权谋,无法和他共事,不杀了他,大事恐怕败坏。

古文:因相与矫陈王令以诛吴广,献其首于胜。

现代文:因而他们一道假藉陈王命令而诛杀吴广,把吴广的头献给陈胜。

古文:胜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现代文:陈胜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大印,任命他为上将军。

古文: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

现代文:田臧就派部将李归等驻守在荣阳城外,自己带领精兵西进,在敖仓迎击秦军。

古文:与战,田臧死,军破。

现代文:双方交战,田臧战死,军队溃散。

古文:章邯进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死。

现代文:章邯进军攻击李归等于荣阳城下,击溃了他们。李归战死。

古文: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走陈。

现代文:阳城人邓说率军驻在郯县,被章邯的另一支部队击败,邓说率军溃逃到陈县。

古文:铚人五逢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五逢亦走陈。

现代文:绖县人五逢率军驻扎在许县,章邯击溃了他,五逢也散逃到陈县。

古文:胜诛邓说。

现代文:陈胜把邓说杀了:

古文:胜初立时,氵夌人秦嘉、铚人董緤、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于郯。

现代文:陈胜初立王时,凌县人秦嘉、绖县人董缫、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都独立起兵,率军队把束海郡守包围在郯县。

古文:胜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

现代文:陈王听说了,就委派武平君畔为将军,督率郯城的各路军队。

**古文:秦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人,告军吏曰: 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 **

现代文:秦嘉自立为大司马,不愿隶属于武平君,他告诉军吏们说: 武平君年轻,不懂军事,不要听他的!

古文: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现代文:因而假传陈王命令杀了武平君畔。

古文:章邯已破五逢,击陈,柱国房君死。

现代文:章邯已击溃五逢,进攻陈县,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

古文:章邯又进击陈西张贺军。

现代文:章邯又进兵攻击陈县西的张贺军。

古文:胜出临战,军破,张贺死。

现代文:陈胜亲自上阵督战,军队被击溃,张贺战死。

古文:腊月,胜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胜以降秦。

现代文:十二月,陈胜到汝阴,转至下城父,他的车夫庄买杀害了他后投降秦军。

古文:葬砀,谥曰隐王。

现代文:陈胜葬在赐县,谧号为隐王。

古文:胜故涓人将军吕臣为苍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

现代文:陈胜旧时侍臣吕臣后来当厂将军,建立了一支青巾裹头的 苍头军 ,起兵新阳,攻克了陈县,杀死庄买,又以陈县为楚都。

古文:初,胜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

现代文:当初,陈胜命令绖县人宋留率军平定南阳,进入武关。

古文:留已徇南阳,闻胜死,南阳复为秦。

现代文:宋留攻占南阳后,听到陈胜死讯,南阳又被秦军攻占。

古文: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

现代文:宋留不能入武关,就往东到新蔡,遇上秦军,宋留率军降秦。

古文: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

现代文:秦将宋留押到咸阳,车裂示众。

古文:秦嘉等闻胜军败,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舆,欲击秦军济阴下。

现代文:秦嘉等听说陈胜兵败,就立景驹为楚王,率军到了方与县,准备袭击在济阴的秦军。

古文: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现代文:派公孙庆到齐王那裹,想联合一道进兵。

**古文:齐王曰: 陈王战败,未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 **

现代文:齐王说: 陈王战败,至今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请示我就立王呢?

古文:公孙庆曰: 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

现代文:公孙庆说: 齐王不请示楚国而立王,楚国为什么要请示齐国才能立王呢?

**古文: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 **

现代文:况且楚国首先起事,理当号令天下。

古文:田儋杀公孙庆。

现代文:于是田儋诛杀了公孙庆。

古文: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

现代文:秦左右校尉率军再次进攻陈县,县城被攻下。

古文:吕将军走,徼兵复聚,与番盗英布相遇,攻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

现代文:吕臣军败走,招兵再聚结,与鄱阳为盗的当阳君黥布的兵马相遇,又进击秦军左右校尉,在青波击破他们,再度以陈县为楚都。

古文: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现代文:恰好此时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

古文:陈胜王凡六月。

现代文:陈胜称王共六个月。

**古文:初为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之陈,叩宫门曰: 吾欲见涉。 **

现代文:称王之初,他的旧友曾与他一道佣耕过的人听到此事,就赶来陈县,敲着宫门说: 我要见陈涉。

古文:宫门令欲缚之。

现代文:宫门长官要把他捆起来。

古文: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现代文:经他一再解说,才给予宽赦,仍不给他通报。

古文:胜出,遮道而呼涉。

现代文: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高喊陈涉的名字。

古文:乃召见,载与归。

现代文:陈胜听到喊声,就召见了他,和他同车回宫。

**古文: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夥,涉之为王沈沈者! **

现代文:进了王宫,看到了殿堂房屋、帷幕帐帘,客人说: 真多啊!陈涉做了王,深宫大宅这样阔气!

古文: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 夥涉为王 ,由陈涉始。

现代文:楚国人叫 多 为 伙 ,所以天下流传开来, 伙涉为王 造句话,由陈涉开始。

古文:客出入愈益发舒,言胜故情。

现代文:这位客人进进出出越发放肆无拘,任意谈论陈胜的往事。

古文:或言 客愚无知,专妄言,轻威 。

现代文:有人劝陈胜说: 你这个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言乱语,有损您的威严。

古文:胜斩之。

现代文:陈胜便杀了那位客人。

古文: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胜者。

现代文:于是,所有陈胜的老熟人都自动离去,从此便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

古文:以朱防为中正,故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现代文:陈胜任用朱防做中正官,任胡武为司过官,主管群臣事务。

古文: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

现代文:将领们攻占城邑,回到陈县覆命时,办事不合命令的人,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严厉为忠。

古文:其所不善者,不下吏,辄自治。

现代文:凡是跟这两人关系不好的,不交有关官吏审问,他俩就亲自任意惩治。

古文:胜信用之,诸将以故不亲附。

现代文:陈胜信任此二人,诸将因此不亲附陈胜。

古文:此其所以败也。

现代文:这就是陈胜所以失败的原因。

古文: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现代文:陈胜虽然死了,但他所封立、派遣的王侯将相终于灭亡了秦朝。

古文:高祖时为胜置守冢于砀,至今血食。

现代文:高祖当时为陈涉在赐安置了守坟的人家,至今仍按时宰牲畜祭祀他。

古文:王莽败,乃绝。

现代文:王莽失败后,便断了祭祀。

古文:项籍字羽,下相人也。

现代文:项籍,字羽,下相人。

古文:初起,年二十四。

现代文:初起兵时,二十四岁。

古文:其季父梁,梁父即楚名将项燕者也。

现代文: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名将项燕。

古文: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现代文:项家世代作楚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古文: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

现代文:项籍年少时,学习识字、写字,没有成就,便放弃了;学习剑术,无成就,又放弃了。

古文:梁怒之。

现代文:项梁很生他的气。

古文:籍曰: 书足记姓名而已。

现代文:项籍说: 认识文字够记个姓名罢了。

**古文: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

现代文:剑术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能抵抗上万人的本事。

古文: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现代文:因此项梁惊奇他的志向,便教项籍兵法,项籍大喜,略微知道一点内容后,又不肯学完。

古文: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

现代文:项梁曾被梁阳官吏追捕,就请蕲县监狱的办事员曹咎写信给砾阳监狱的办事员司马欣,因此事情才算了结。

古文: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

现代文:项梁曾杀了人,和项籍到吴中避仇。

古文: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

现代文:吴中贤士大夫的才能都在项梁之下。

古文:每有大繇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

现代文: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项梁常给主办,暗地用兵法组织宾客、子弟,藉此了解他们的才能。

古文: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

现代文:秦始皇东游会稽,渡浙江,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

**古文: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

现代文:项籍说: 那个家伙,我们可以取而代之!

**古文:梁掩其口,曰: 无妄言,族矣! **

现代文:项梁捂住他的嘴,说: 别胡说,会灭族啊!

古文:梁以此奇籍。

现代文:项梁因此认为项籍有奇志。

古文: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惮籍。

现代文:项籍身高八尺二寸,力能举鼎,才能和胆气过人,吴中子弟都畏惧项籍。

古文:秦二世元年,陈胜起。

现代文:秦二世元年,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

古文:九月,会稽假守通素贤梁,乃召与计事。

现代文:这年九月,会稽代理郡守殷通一向认为项梁贤能,就召他议事。

古文:梁曰: 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

现代文:项梁说: 大江以西的地方都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古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现代文:先下手就能制服人,后行动就被人家制服。

**古文:守叹曰: 闻夫子楚将世家,唯足下耳! **

现代文:殷通叹息说: 听说先生是楚将世家之后,举大事衹有靠足下了!

**古文:梁曰: 吴有奇士桓楚,亡在泽中,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 **

现代文:项梁说: 吴地有奇士桓楚,逃亡在湖泽之中,人们不知道他的住处,衹有项籍知道。

古文:梁乃戒籍持剑居外侍。

现代文:项梁就走出去,嘱咐项籍拿着剑在外面等候。

**古文:梁复入,与守语曰: 请召籍,使受令召恒楚。 **

现代文:项梁再次进去,对郡守说: 请召见项籍,让他接受使命召唤桓楚。

**古文:籍入,梁眴籍曰: 可行矣! **

现代文:项籍进来,项梁向项籍使了个眼色,说: 可以行动了!

古文:籍遂拔剑击斩守。

现代文:于是项籍就拔剑斩了郡守的头。

古文: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现代文:项梁提着郡守的头,挂着郡守的印。

古文:门下惊扰,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现代文:郡守左右随从都惊慌骚乱,项籍砍杀了百十来人。

古文:府中皆詟伏,莫敢复起。

现代文:满衙门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没有谁敢站起来。

古文:梁乃召故人所知豪吏,谕以所为,遂举吴中兵。

现代文:项梁就召集以前所熟悉的干练官吏,讲明这样做是要起大事,于是调集吴中兵员。

古文: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部署豪桀为校尉、候、司马。

现代文:派人征集下属各县丁壮,得到精兵八千,项梁任命吴中豪杰担任校尉、军候、司马。

古文:有一人不得官,自言。

现代文:有一个人未被任用,自己去跟项梁争辩。

**古文:梁曰: 某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故不任公。 **

现代文:项梁说: 前些时候某人死了,让您主办某件事,没能办成,因此不任用您。

古文:众乃皆服。

现代文:众人都佩服。

古文: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徇下县。

现代文:于是项梁担任会稽将军,项籍担任副将,巡视下属各县。

古文:秦二年,广陵人召平为陈胜徇广陵,未下。

现代文:秦二世二年,广陵人召平为陈胜攻打广陵,没有攻下。

**古文:闻陈胜败走,秦将章邯且至,乃渡江矫陈王令,拜梁为楚上柱国,曰: 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

现代文:他听说陈胜败逃,秦将章邯马上来到,就渡江假托陈王的命令,封项梁为楚上柱国,并说: 江束已经平定,你迅速带兵西进攻打秦军。

古文: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现代文:项梁于是带领八千人渡江西进。

古文: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现代文:这时,听说陈婴已经占领束阳,项梁派遣使者要求跟他联合,一起西进。

古文: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素信,为长者。

现代文:陈婴原是东阳县功曹,住在县城,素来诚实谨慎,人们尊为长者。

古文: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立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现代文:东阳的年轻人杀死县令,聚集几千人,想推举首领,没有适宜的人,就敦请陈婴。

古文:婴谢不能,遂强立之,县中从之者得二万人。

现代文:陈婴以没才能为藉来辞谢,于是大家就强立陈婴为首领,县裹跟随起义的有两万人。

古文:欲立婴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现代文:众人想拥立陈婴称王,用青布裹头,标明他们是新起的军队。

古文:婴母谓婴曰: 自吾为乃家妇,闻先故未曾贵。

现代文:陈婴的母亲对他说: 自从我作陈家的媳妇,没有听说你家祖先有遇显贵人物。

**古文: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

现代文:现在突然获得大名,不是好兆头。不如归属别人,事情成功了还能封侯,事情失败了容易躲避,因为不是社会上数得上的名人。

古文: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 项氏世世将家,有功于楚,今欲举大事,非将其人,不可。

现代文:陈婴便不敢称王,对他的军官们说: 项姓世世代代是将门,在楚国很有名望。现在要想办大事,主帅非这等人不行。

**古文: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

现代文:我们依仗名家大族,灭亡秦朝是肯定的。

古文:其众从之,乃以其兵属梁。

现代文:于是大家听从他的话,让部队归项梁统率。

古文:梁渡淮,英布、蒲将军亦以其兵属焉。

现代文:项梁渡过淮河,黥布、蒲将军也带了军队来归附他。

古文: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现代文:总共六七万人,驻军工艺。

古文: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以距梁。

现代文:这时,秦嘉已拥立景驹为楚王,驻军彭城束面,想抵抗项梁。

古文:梁谓军吏曰: 陈王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

现代文:项梁对军官们说: 陈王首先起事,作战不利,不知道下落。

古文:今秦嘉背陈王立景驹,大逆亡道。 乃引兵击秦嘉。嘉军败走,追至胡陵。

现代文:现在秦嘉背叛陈王而拥立景驹,大逆不道, 于是进兵攻打秦嘉,秦嘉军队败逃,项梁追击到胡陵。

古文: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

现代文:秦嘉回军交战一天,秦嘉战死,军队投降。

古文:景驹走死梁地。

现代文:景驹逃跑,死在梁地。

古文: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而西。

现代文:项梁兼并了秦嘉的军队,驻军胡陵,将要领兵西进?

古文:章邯至栗,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

现代文:章邯的军队到达栗县,项梁派另统军的将领朱鸡石、余樊君迎战。

古文:馀樊君死。朱鸡石败,亡走胡陵。

现代文:余樊君战死,朱鸡石的军队溃败,逃奔胡陵。

古文:梁乃引兵入薛,诛朱鸡石。

现代文:项梁就率领军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

古文:梁前使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现代文:项梁先前派项羽另外攻打襄城,襄城官兵坚守,一时攻不下。

古文:已拔,皆坑之,还报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

现代文:在攻克之后,项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然后回来报告项梁。项梁听说陈王确实死了,就召集各部将领到薛县商量军务大计。

古文:时沛公亦从沛往。

现代文:这时沛公也在沛县起兵,赶来参加会议。

古文: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好奇计,往说梁曰: 陈胜败固当。

现代文:居鄛人范增,七十岁了,一向善出奇计,前去游说项梁说: 陈胜失败是必然的。

古文:夫秦灭六国,楚最亡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南以称曰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其势不长。

现代文: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最为无辜,自从怀王到秦国一去不返,楚国人怀念他一直到如今,因此楚南公说: 楚国即使衹剩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定是楚国,现在陈胜首先起事,不拥立楚王的后代而自立为王,他的势力不能久长。

**古文: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

现代文:现在您在江束起兵,楚地蜂拥而起的将领都争着追随您的原因,是由于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将领,能够重新拥立楚王的后代。

古文:于是梁乃求楚怀王孙心,在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望也。

现代文:于是项梁就从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孙子心,正在替人家放羊,拥立他作楚怀王,以顺从人民的愿望。

古文:陈婴为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

现代文:陈婴担任楚国上柱国,赐封五县,跟怀王建都盱台。

古文:梁自号武信君,引兵攻亢父。

现代文:项梁自称为武信君,率军攻打亢父。

古文:初,章邯既杀齐王田儋于临菑,田假复自立为齐王。

现代文:当初,章邯在临莆杀了齐王田儋,田假又自立为齐王。

古文:儋弟荣走保东阿,章邯追围之。

现代文:田儋弟田荣退守束阿,章邯追击包围了田荣军。

古文:梁引兵救东阿,大破秦军东阿。

现代文:项梁领兵援救束阿,在束阿大败秦军。

古文:田荣即引兵归,逐王假,假亡走楚,相田角亡走赵。

现代文:田荣就带着部队回去,驱逐齐王田假。田假逃奔楚国。田假的相国田角逃奔赵国。

古文:角弟駹,故将,居赵不敢归。

现代文:田角的弟弟田闲原是齐国的将军,居留在赵国不敢回去。

古文:田荣立儋子市为齐王。

现代文:田荣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作齐王。

古文:梁己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

现代文:项梁打垮了东阿一带的秦军,并进行追击。

**古文:数使使趣齐兵俱西。荣曰: 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駹,乃发兵。 **

现代文:几次派使者催促齐军一起西进:田荣说 要是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掉田角和田闲。我们才出兵。

**古文:梁曰: 田假与国之王,穷来归我,不忍杀。 **

现代文:项梁说: 田假是盟国之王,走投无路来投奔我,不忍心杀他。

古文:赵亦不杀角、駹以市于齐。

现代文:赵国也不肯杀死田角和田闲去跟齐国做交易。

古文:齐遂不肯发兵助楚。

现代文:齐国最终不肯出兵帮助楚军。

古文:染使羽与沛公别攻城阳,屠之。

现代文:项梁派项羽和沛公从另一路攻打城阳,屠灭了全城。

古文:西破秦军濮阳东,秦兵收入濮阳。

现代文:再向西进,在濮阳东面打败了秦军,秦军收兵退入濮阳城裹。

古文:沛公、羽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

现代文:沛公、项羽就进攻定陶。定陶没有攻下,便撤走,往西攻占地盘,到达雍丘,大败秦军,杀死李由。

古文: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现代文:回军攻打外黄,外黄没有攻下。

古文:梁起东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现代文:项梁从东阿出发,等到达定陶,再次打垮秦军,项羽等人又杀死了李由,更加轻视秦军,显出了骄傲的神色。

古文:宋义谏曰: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现代文:宋义就规劝项梁说: 打了胜仗,如果将领骄傲、士兵怠惰就会失败。

**古文:今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

现代文:现在士兵有些怠惰了,秦兵又一天天增加,我替您担心。

古文:梁不听。乃使宋义于齐。

现代文:项梁没有理睬,而派宋义出使齐国。

**古文: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 公将见武信君乎? **

现代文:宋义在路上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问他道: 您将要见武信君吧?

**古文:曰: 然。 **

现代文:回答说: 是的。

古文:义曰: 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现代文:宋义说: 我认定武信君的军队一定会失败。

**古文:公徐行则免,疾行则及祸。 **

现代文:您慢去就免死,快去就遭殃。

古文: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夜衔枚击楚,大破之定陶,梁死。

现代文:秦朝果然发动全部军队增援章邯,士兵口衔枚夜间攻打楚军,在定陶打垮了楚军,项梁战死。

古文:沛公与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下。

现代文:沛公、项羽撤离外黄,进攻陈留,陈留军民坚守,没能攻下。

**古文:沛公、羽相与谋曰: 今梁军败,士卒恐。 **

现代文:沛公、项羽相互商量道: 现在项梁的军队垮了,士兵害怕。

古文:乃与吕臣俱引兵而东。

现代文:就和吕臣的部队一起向东撤退。

古文:吕臣军彭城东,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现代文:吕臣驻军彭城束面,项羽驻军彭城西面,沛公驻军赐县。

古文:章邯已破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

现代文:章邯已经打垮了项梁的军队,就认为楚国的兵力不足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向北攻打赵国,打垮了赵军。

古文:当此之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走入巨鹿城。

现代文:这时候,赵歇为国王,陈余任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钜鹿城。

古文:秦将王离、涉闲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现代文:秦将王离、涉闲包围钜鹿,章邯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南边,筑起甬道给他们运送军粮。

古文:陈馀将卒数万人军巨鹿北,所谓河北军也。

现代文:陈余率几万士兵驻扎在钜鹿的北边,造就是所谓的河北军。

古文: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见楚怀王曰: 宋义论武信君必败,数日果败。

现代文: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显见了楚怀王说: 宋义认定武信君必败,过了几天,果然失败了。

**古文:军未战先见败征,可谓知兵矣。 **

现代文:军队没有交战就预先看到了失败的征兆,这也可以说是懂得兵法啦。

古文:王召宋义与计事而说之,因以为上将军;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现代文:楚王召见宋义,同他商讨大事,非常喜欢他,就安排他担任卜将军;项羽称为鲁公,担任次将;范增担任末将。

古文:诸别将皆属,号卿子冠军。

现代文:各部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古文: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现代文:北上救赵,行军到安阳,停留不前进。

**古文:秦三年,羽谓宋义曰: 今秦军围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国必矣。 **

现代文:秦二世三年,项羽对宋义说: 现在秦军把赵国围困在钜鹿,我们迅速率领部队渡过漳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内响应,打垮秦军是一定的了。

古文:宋义曰: 不然。

现代文:宋义说: 不对。

古文: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虱。

现代文:打牛虫的力气不可用来消灭虱子。

古文: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现代文:现在秦军进攻赵军,打胜了军队就疲惫,我们可趁机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应率领部队大张旗鼓地西进,一定能够推翻秦朝了。

古文:故不如先斗秦、赵。

现代文:因此不如先让秦、赵两军相斗。

**古文:夫击轻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 **

现代文:披甲执戟,我宋义不如您;坐着运筹决策,您不如我宋义。

**古文: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佷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令者,皆斩。 **

现代文: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 凶猛如虎,执拗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使命的,一律斩首。

古文:遣其子襄相齐,身送之无盐,饮酒高会。

现代文:随后派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摆宴席。

古文: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现代文: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

古文: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现代文:项羽说: 正该并力攻打秦军,他却久留而不前进。

古文: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并力击秦,乃曰 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现代文:如今年成荒歉,人民贫苦,士兵衹能吃一半豆子一半蔬菜的饭食,军中无存粮,他却饮酒盛会,不领兵渡河吃用赵国的粮食,和赵国合力攻秦,却说 利用他们的疲惫,凭秦朝的强大,进攻新建的赵国,势必战胜赵国。

古文:赵举秦强,何敝之承!

现代文:赵国被占领而秦军就更加强大,哪裹还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以利用呢!

古文: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属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现代文:况且我国军队最近吃了败仗,国王坐卧不安,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古文:今不恤士卒而徇私,非社稷之臣也。 **

现代文:现在他不体恤士兵,却去钻营私利,不是国家的大臣。

**古文: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 **

现代文:项羽早晨进见上将军宋义时,就在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帐向军中发布命令说: 宋义与齐国阴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死他。

古文:诸将詟服,莫敢枝梧。

现代文:诸将都畏服,无人敢反抗。

**古文:皆曰: 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

现代文:都说: 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现在又是将军诛灭了乱臣贼子。

古文: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现代文:于是大家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古文: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现代文:派人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把他杀了。

古文:使桓楚报命于王。王因使使立羽为上将军。

现代文:派遣桓楚向怀王报告情况,怀王就派使臣立项羽为上将军。

古文: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现代文:项羽杀掉卿子冠军之后,威震楚国,名声传遍诸侯。

古文: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人渡河救巨鹿。

现代文:他就派当阳君、蒲将军统兵二万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古文: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现代文:战事稍许有些胜利,陈余又请求援兵。

古文:羽乃悉引兵渡河。

现代文:项羽就统率全部军队渡过漳河。

古文:已渡,皆湛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视士必死,无还心。

现代文:渡完河,沉掉全部船只,砸毁锅宠,烧掉营垒,命令士卒每人衹带三天的干粮,藉此向士兵表示决一死战,无退还之心。

古文: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现代文:于是一到钜鹿就包围王离,与秦军九战,截断他们的运粮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古文:涉闲不降,自烧杀。

现代文:涉闲不肯投降楚军,自焚而死。

古文: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现代文:在这个时候,楚军雄冠诸侯。

古文: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现代文:诸侯援军前来救钜鹿的有十多座营寨,都不敢出兵。

古文: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

现代文: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军的将领都在壁垒上观看。

古文: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

现代文: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杀声震天。

古文:诸侯军人人惴恐。

现代文:诸侯军无不人人颤栗惊恐。

古文:于是楚已破秦军,羽见诸侯将,入辕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现代文:这样打败秦军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侗个跪着前进,没有谁敢仰视。

古文: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兵皆属焉。

现代文: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之兵都隶属于他。

古文:章邯军棘原,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现代文: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南,两军相持,尚未交战。

古文: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现代文:秦军几次后撤,秦二世派人责问章邯。

古文: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

现代文: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请示。

古文: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

现代文:司马欣到了咸阳,在司马门等待三天,赵高不接见,有不信任之心。

古文:长史欣恐,还走,不敢出故道。

现代文:长史司马欣恐惧,逃奔回军,不敢走原路。

古文: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现代文: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他,没有追到。

古文:欣至军,报曰: 事亡可为者。

现代文:司马欣回到军中,报告说: 相国赵高在朝中当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作为。

古文:相国赵高颛国主断。今战而胜,高嫉吾功;不胜,不免于死。

现代文:现在作战如果能够胜利,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战斗不能胜利,免不了一死。

**古文:愿将军熟计之。 **

现代文:请将军深思熟虑这种处境。

古文:陈馀亦遗章邯书曰: 白起为秦将,南并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卒赐死。

现代文:陈余也写信给章邯说: 白起为秦将,南征兼并鄢郢,北坑赵括大军,攻城略地,不可胜数,而被赐死。

古文: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现代文: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拓榆中土地几千里,竟被斩于阳周。

古文:何者?

现代文:为什么呢?

古文: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

现代文:功劳太多,秦朝无法再给最高封赏,就找藉按国法杀掉他们。

古文: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已十万数,而诸侯并起兹益多。

现代文:如今将军做秦将三年了,损失兵员总计有几十万人,而诸侯军纷纷起事,越来越多。

古文: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以脱其祸。

现代文:那赵高素来献媚奉承,时曰已久,现在形势危急,也害怕二世杀他,因此想藉国法杀掉将军来搪塞责任,派人接替将军来解脱他的祸殃。

古文: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亡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

现代文:将军在外的时间久,朝廷内多嫌隙,有功也是死,无功也杀掉。况且上天要灭亡秦朝,无论智者愚者都看得很清楚了。

古文: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立而欲长存,岂不哀哉!

现代文:现在将军对内不能直谏,在外成了亡国将军,孑身孤立却想长久容身,岂不可怜!

**古文: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熟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

现代文:将军何不倒戈,与诸侯联合共同攻秦,自立为王,这跟身伏斧砧、妻儿被杀相比,哪样更好呢?

古文: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羽,欲约。

现代文:章邯心存犹豫,暗派军候始成出使项羽军,求订和约。

古文:约未成,羽使蒲将军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现代文:和约尚未订成,项羽派蒲将军领兵渡过三户渡口,屯驻漳南,与秦军接战,再次打垮了秦军。

古文: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现代文:项羽统率全军在污水逞进攻秦军,把他们打得大败。

古文:邯使使见羽,欲约。

现代文:章邯派人进见项羽,求订和约。

**古文:羽召军吏谋曰: 粮少,欲听其约。 军吏皆曰: 善。 **

现代文: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 粮食缺少,想要答应他们的和议。 军官们都说: 好。

古文:羽乃与盟洹水南殷虚上。

现代文:项羽就与章邯在洹水南边的殷墟会谈。

古文:已盟,章邯见羽流涕,为言赵高。

现代文:订完盟约,章邯见了项羽,就流着眼泪,诉说赵高的种种行为。

古文: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军中。

现代文: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中。

古文:使长史欣为上将,将秦军行前。

现代文:让长史司马欣担任上将军,统率秦军为先锋。

古文:汉元年,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

现代文:汉元年,项羽率领诸侯兵三十多万人,一路进军攻占城池,打到河南,接着又到达新安。

古文: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现代文:诸侯军中的官兵过去服徭役或防守边疆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对待他们多有无礼之处,等到秦军投降了诸侯,诸侯军中的官兵们很多乘胜把秦军官兵当奴隶俘虏使唤,随便折磨侮辱秦官吏、士兵。

**古文:吏卒多窃言曰: 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 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 **

现代文:秦军官兵很多人暗地议论说: 章将军等人诈骗我们投降诸侯,如果能够入关破秦,那是大好事;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去东方,秦朝定会杀尽我们的父母妻儿。

古文:诸将微闻其计,以告羽。

现代文:将领们暗中查听到这些议论,报告项羽。

**古文:羽乃召英布、蒲将军计曰: 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之,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

现代文:项羽就召集黥布、蒲将军等人商议说: 秦军官兵人数还很多,内心不服,到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杀掉他们,而衹和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等进入秦地。

古文:于是夜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

现代文:于是楚军夜间出其不意地坑杀了秦兵二十多万人。

古文: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

现代文:项羽军过函谷关时有兵把守,不能进入。

古文: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

现代文:听说沛公已经拿下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等人攻关。

古文:羽遂入,至戏西鸿门,闻沛公欲王关中,独有秦府库珍宝。

现代文:项羽于是进入函谷关,到达戏水西面的鸿门,听说沛公想当关中王,独自占有秦朝府库珍宝。

古文:亚父范增亦大怒,劝羽击沛公。

现代文:亚父范增也大怒,劝项羽袭击沛公。

古文:飨士,旦日合战,羽季父项伯素善张良。

现代文:于是设酒宴让士兵饱餐一顿,准备到第二天交战。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向来与张良要好。

古文:良时从沛公。项伯夜以语良。

现代文:张良这时跟随沛公,项伯就连夜奔往沛公的军营,把事情都告诉了张良。

古文:良与俱见沛公,因伯自解于羽。

现代文:张良带项伯一起去见沛公,求项伯解除项羽的疑心。

**古文:明日,沛公从百余骑至鸿门谢羽,自陈 封秦府库,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闭关以备他盗,不敢背德。 **

现代文:次,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到鸿门拜见项羽,解释说: 封存秦朝府库,退军到霸上以便恭候大王,闭关是为了防备盗贼,不敢违背大王恩德。

古文: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赖张良、樊哙得免。

现代文:项羽杀害沛公的主意已经打消,范增还想杀沛公,多亏张良、樊啥才得幸免。

古文:语在《高纪》。

现代文:事情详见《高帝纪》。

古文: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

现代文:过了几天,项羽领兵洗劫咸阳,杀了秦朝降王子婴,烧了秦朝宫室,大火三个月不灭;他夺取秦朝的财宝和美女往东而去,秦民大失所望。

**古文:于是韩生说羽曰: 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 **

现代文:这时韩生劝说项王道: 关中依恃山河险阻,四面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称霸。

**古文: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

现代文: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已焚烧残破,又思恋家乡要回东方,说: 富贵不回家乡,就如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

**古文:韩生曰: 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

现代文:韩生说: 人家说楚国人家是猴子戴人帽,果真如此。

古文:羽闻之。斩韩生。

现代文:项王听到后,杀掉韩生。

古文: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其地。

现代文:当初,怀王与诸将领约定,先进入潼关的可在关中称王。

**古文:羽既背约,使人致命于怀王。怀王曰: 如约。 **

现代文:项羽已经背叛盟约,项王派人请示怀王,怀王说: 按先前约定的办。

古文:羽乃曰: 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

现代文:项羽说: 怀王是我项家武信君拥立的,他没有什么功劳,怎么能自己专断当盟主立盟约呢?

古文: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现代文:全国初起事时,暂时拥立诸侯后裔为王,以便讨伐秦朝。

古文: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

现代文:然而亲自披甲持枪,首先起事,风餐露宿经历三年,灭秦平定天下的,都是各位将相和我的力量啊!

**古文: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 诸将皆曰: 善。 **

现代文:怀王尽管无功,仍应分给他土地,尊他为王。 诸将都说: 好。

**古文:羽乃阳尊怀王为义帝,曰: 古之王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现代文:于是项羽表面上推尊怀王为义帝,说: 古代称王的,拥有领地千单,必定定居在水的上游。

古文:徙之长沙,都郴。

现代文:于是把怀王迁徙到长沙,建都郴县。

古文:乃分天下以王诸侯。

现代文:然后划分天下封地让诸侯称王。

**古文:羽与范增疑沛公,业已讲解,又恶背约,恐诸侯叛之,阴谋曰: 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之。 **

现代文:项王、范增怀疑沛公想要占有天下,已经和解之后,又顾忌违约,怕诸侯背离,就暗中谋划道: 巴郡、蜀郡道路艰险,秦朝流放的人都在蜀地。

**古文:乃曰: 巴、蜀亦关中地。 **

现代文:于是说: 巴郡、蜀郡也是关中七地。

古文: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

现代文:因此立沛公为汉王,领有巴郡、蜀郡、漠中。

古文:而参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道。

现代文:而把关中划为三份,封秦朝降将为王,用以阻挡汉王。

古文: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

现代文:封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地区。

古文:长史司马欣,故栎阳狱吏,尝有德于梁;都尉董翳,本劝章邯降。

现代文:长史司马欣,前任橾阳狱吏,曾对项梁有过恩德;都尉董翳,原来劝过章邯投降楚军。

古文:故立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立翳为翟王,王上郡。

现代文:因此立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束至黄河地区;立董翳为翟王,领有上郡。

古文: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

现代文:改封魏王豹为西魏王,领有河东。

古文:瑕丘公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可上。立阳为河南王。

现代文:瑕丘公申阳是张耳亲近之臣,先攻下河南,在黄河边迎接楚军,因此立申阳为河南王。

古文: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立卬为殷王,王河内。

现代文:赵将司马印平定河内,屡次立功,立司马印为殷工,领有河内。

古文:徙赵王歇王代。

现代文:改封赵王歇为代王。

古文: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立为常山王,王赵地。

现代文:赵相国张耳向来贤能,又跟随入关,立张耳为常山王,领有赵地。

古文:当阳君英布为楚将,常冠军。立布为九江王。

现代文:当阳君英布为楚将,常勇冠诸军,立英布为九江王。

古文:番君吴芮帅百粤佐诸侯,从入关,立芮为衡山王。

现代文:番君吴芮率领百粤兵协助诸侯,又随从入关,立吴芮为衡山王。

古文: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为临江王。

现代文:义帝的柱国共敖领兵攻南郡,功劳多,立共敖为临江王。

古文: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

现代文:改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

古文: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立荼为燕王。

现代文:燕将臧荼跟随楚军援救赵国,接着跟随入关,立臧荼为燕王。

古文: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

现代文:改封齐王田市为胶束王。

古文: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入关。立都为齐王。

现代文:齐将田都跟着一起援救了赵国,接着跟随入关,立田都为齐王。

古文: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羽方渡河救赵,安下济北数城,引兵降羽。立安为济北王。

现代文:从前被秦朝灭亡的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当项羽正渡河救赵时,攻下了济北几座城市,领兵投降项羽,立田安为济北王。

古文:田荣者,背梁不肯助楚击秦,以故不得封。

现代文:田荣背离项梁,又不肯派兵跟随楚军攻打秦军,因此不封。

古文:陈馀弃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于赵,闻其在南皮,故因环封之三县。

现代文:陈余丢下将印离去,不随入关,但一向知道他贤能,对赵国有功劳,知道他在南皮,因此把南皮周围三县封给他。

古文:番君将梅鋗功多,故封十万户侯。

现代文:番君的部将梅锅功劳多,因此封为十万户侯。

古文:羽自立为西楚伯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现代文:项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领有梁楚地区九个郡,建都彭城。

古文:诸侯各就国。

现代文:诸侯各自前往封国。

古文:田荣闻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田都为齐王,大怒,不肯遣市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都。

现代文:田荣得知项羽改封齐王田市到胶束,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大怒,不让田市赴胶束,趁势占据齐地反楚,迎头攻击田都。

古文:都走楚。

现代文:田都逃到楚国。

古文:市畏羽,乃亡之胶东就国。

现代文:齐王田市畏惧项王,就逃往胶束赴任。

古文:荣怒,追杀之即墨,自立为齐王。

现代文:田荣发怒,追击到即墨,把他杀了。田荣自立为齐王。

古文: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现代文:授给彭越将军印章,让他在梁地反楚。

古文:越乃击杀济北王田安。

现代文:彭越杀死济北王田安。

古文:田荣遂并王三齐之地。

现代文:于是田荣兼并了三齐的土地。

古文:时汉王还定三秦。

现代文:这时,汉王回军平定三秦。

古文:羽闻汉并关中,且东,齐、梁畔之,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令萧公角等击彭越。

现代文:项羽听说汉王已经兼并丁关中,将要束进,齐国、梁地又背叛他,大怒,于是立原吴县令郑昌作韩王抵抗汉军,命令萧公角等人攻打彭越。

古文:越败萧公角等。

现代文:彭越打败了萧公角等人。

**古文:时,张良徇韩,遗项王书曰: 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

现代文:当时,张良招抚韩地,并写信给项王说: 汉王失去了应得的封职,希望得到关中,一如盟约所说,就停止军事行动,不敢束进。

古文:又以齐、梁反书遗羽,羽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现代文:又把齐国、梁地的反叛文告交给项王,项王因此无意西进,而向北进攻齐国。

古文:征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行,使将将数千人往。

现代文:项王向九江王英布征兵,英布称病不去,衹派部将率领几千人前去。

古文:二年,羽阴使九江王布杀义帝。

现代文:汉高帝二年,项羽暗中指使九江王英布杀害义帝。

古文:陈馀使张同、夏说说齐王荣,曰: 项王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

现代文:陈余暗派张同、夏说游说齐王田荣道: 项羽主宰天下,不公平。如今尽把原来诸侯封在坏地方,而将他的群臣诸将封到好地方,赶走原来的国王赵王,竟使他北居代地,我认为不可以。

**古文: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使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 **

现代文:听说大王起兵,而且不听项羽不合理的命令,希望大王资助我陈余一些兵力,让我去攻打常山,恢复赵王原有领地,让我国做齐国的屏障。

古文:齐王许之,因遣兵往。

现代文:齐王同意了,就派兵去赵国。

古文:陈馀悉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

现代文:陈余发动三县全部兵员,与齐军协力攻打常山,大败常山军。

古文:张耳走归汉。

现代文:张耳逃走,归附汉王。

古文:陈馀迎故赵王歇反之赵。

现代文:陈余从代地迎接原来的赵王歇返回赵国。

古文:赵王因立馀为代王。

现代文:赵王因此立陈余为代王。

古文:羽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

现代文:项羽到达城阳,田荣也领兵会战。

古文: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

现代文:田荣作战不利,逃到平原,平原民众杀了他。

古文: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降卒,系虏老弱妇女。

现代文:项羽于是北进,烧毁、夷平齐国的城市房屋,全部坑杀了田荣的投降士兵,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和妇女。

古文:徇齐至北海,所过残灭。

现代文:一直打到北海一带,所到之处都被摧残、毁灭。

古文:齐人相聚而畔之。

现代文:齐人聚集起来反叛项羽。

古文:于是田荣弟横收得亡卒数万人,反城阳。

现代文:这时,田荣的弟弟田横收集齐国的散兵,得几万人,在城阳反楚。

古文:羽因留,连战未能下。

现代文:项王因此停留下来,连战多次,没有攻下。

古文:汉王劫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现代文:汉王统率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共五十六万人,束进攻打楚国。

古文:羽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现代文:项王得知,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而亲自率领精兵三万人南进,从鲁县出胡陵。

古文:汉王皆已破彭城,收其货赂美人,日置酒高会。

现代文:汉军都已攻入彭城,掳掠财货、珍宝和美女,每天备酒盛会。

古文:羽乃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现代文:项王从萧县发起攻击,早晨往东打到彭城,中午时分,大败汉军。

古文:汉军皆走,迫之穀、泗水。

现代文:汉军全线溃败,接连挤进谷水、泅水。

古文:汉军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辟东睢水上。

现代文:汉兵都向南逃亡到山地,楚军又追击到灵辟东南的睢水边。

古文: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

现代文:汉军退却,被楚军挤逼,死亡惨重。

古文:汉卒十余万皆入睢水,睢水为不流。

现代文:汉兵十多万人都掉进了睢水,睢水被堵而不流动。

古文:汉王乃与数十骑遁去。

现代文:而汉王才得以带几十名骑兵逃走。

古文:语在《高纪》。

现代文:事见《高帝纪》。

古文: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反遇楚军。

现代文:太公、吕后从小道寻找汉王,反而碰上了楚军。

古文:楚军与归,羽常置军中。

现代文:楚军就把他们一起带回,项羽把他们安置在军营裹。

古文:汉王稍收散卒,萧何亦发关中卒悉诣荥阳,战京、索间,败楚。

现代文:汉王逐渐聚集各路败军,萧何也发动关中兵士齐赴荣阳,在荣阳南面的京邑、索亭之间作战,挫败了楚军。

古文: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现代文:楚军因此不能越过荣阳西进。

古文:汉军荥阳,筑甬道,取敖仓食。

现代文:漠军驻扎荣阳,修筑甬道,靠它取得敖仓的粮食。

古文:三年,羽数击绝汉甬道,汉王食乏,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现代文:汉高帝三年,项王多次侵夺漠军甬道,汉王缺粮,请求讲和,划分荣阳以西归汉。

**古文:羽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 汉易与耳,今不取,后必悔之。 **

现代文:项王想听从讲和,历阳侯范增说: 汉军容易对付了,现在不攻取,以后必定后悔。

古文:羽乃争围荥阳。

现代文:项王就和范增急速包围荣阳。

古文:汉王患之,乃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君臣。

现代文:汉王忧虑,就给陈平四万两黄金来离间项王君臣关系。

古文:语在《陈平传》。

现代文:详情见《陈平传》。

古文:项羽以故疑范增,稍夺之权。

现代文:项王因此便怀疑范增,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古文:范增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现代文:范增大怒,说: 天下事大体已定,君王自己去干吧!

**古文:愿赐骸骨归。 **

现代文:希望您赐给我遣把老骨头,回到家乡去。

古文:行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现代文:项王应许了他。范增启程,还未到彭城,发背疮而死。

古文:于是汉将纪信诈为汉王出降,以诳楚军,故汉王得与数十骑从西门出。

现代文:于是,汉军将领纪信诈称汉王前去降楚,欺骗楚军,因此汉王得以与数十骑从西门逃出。

古文:令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

现代文:汉王派周苛、枞公、魏豹把守荣阳。

古文:汉王西入关收兵,还出宛、叶间,与九江王黥布行收兵。

现代文:汉王向西入关集合部队,又往南跑到宛县、叶县一带,招得九江王英布,边行军边收集逃散士兵。

古文:羽闻之,即引兵南。

现代文:项羽听说后,随即带兵南行。

古文:汉王坚壁不与战。

现代文:汉王加固壁垒不与他交战。

古文:是时,彭越渡睢,与项声、薛公战不邳,杀薛公。

现代文:这时,彭越渡过睢水,与项声、薛公在下邳交战,杀死薛公。

古文:羽乃东击彭越。

现代文:于是项羽向东攻打彭越。

古文: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

现代文:汉王也率军向北进驻成皋。

古文:羽已破走彭越,引兵西下荥阳城,亨周苛,杀枞公,虏韩王信,进围成皋。

现代文:项羽打跑彭越之后,便带兵西进,攻取了荣阳城,烹杀周苛,杀死枞公,俘获韩王信,然后率军围困成皋。

古文:汉王跳,独与滕公得出。北渡河,至修武,从张耳。韩信。

现代文:汉王逃出了成皋,独自与滕公脱逃,北渡黄河,奔至修武,到达张耳、韩信军中。

古文:楚遂拔成皋。

现代文:楚军随即夺取了成皋。

古文:汉王得韩信军。留止,使卢绾、刘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共击破楚军燕郭西,烧其积聚,攻下梁地十余城。

现代文:汉王掌握了韩信的部队便停留下来,派卢绾、刘贾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协助彭越在燕县城西击败楚军,烧毁了楚军积蓄的军需,攻占了梁地十几座城池。

古文:羽闻之,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 谨守成皋。即汉欲挑战,慎毋与战,勿令得东而已。

现代文:项羽听说后就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说: 小心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能够不让他们束进就行了。

**古文: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 **

现代文:我十五天内一定平定梁地,再回来同将军会合。

古文:于是引兵东。

现代文:于是率兵东进。

古文:四年,羽击陈留、外黄,外黄不下。

现代文:汉高帝四年,项羽亲自率军去攻打陈留、外黄,外黄没能拿下。

古文:数日降,羽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诣城东,欲坑之。

现代文:外黄人几天后才投降,项王命令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到城束,准备坑杀他们。

古文: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羽曰: 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

现代文:外黄县令的家臣有个儿子,十三岁,前往劝说项王道: 彭越强迫劫持外黄人,外黄人恐惧,因此暂且投降,等待大王。

古文: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所归心哉!

现代文:大王到来,又全部坑杀,百姓难道会有归顺之心!

**古文: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 **

现代文:从这裹往东,梁地十多个城邑的人都恐惧,不肯投降了。

古文:羽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现代文:项王认为他的话有理,就赦免了要坑杀的外黄人。

古文:而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

现代文:睢阳以束等地人,听到这个情况都争着归顺项王。

古文: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现代文: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不出战。

古文: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

现代文:汉军派人辱骂楚军,五六天后,大司马发怒,指挥部队渡泛水。

古文:卒半渡,汉击,大破之,尽得楚国金玉货赂。

现代文:士兵刚渡过半数,汉军出击,大败楚军,尽得楚军财物。

古文: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

现代文:大司马曹咎、长史司马欣都在泛水边自刎了。

古文:咎故蕲狱掾,欣故塞王,羽信任之。

现代文:曹咎原是蕲县监狱属官,司马欣原是塞王,项王信任他们。

古文:羽至睢阳,闻咎等破,则引兵还。

现代文:这时项王到睢阳,听说曹咎等兵败,就领兵同转。

古文:汉军方围钟离目末于荥阳东,羽军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现代文:汉军正在荣肠东面包围了钟整眯,项型率军来到,还军畏惧楚军,全部奔往险要地带。

**古文:羽亦军广武相守,乃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 今不急下,吾亨太公。 **

现代文:项羽军也驻扎在广武县进行防守,于是做了一张高几案,把刘太公放在上面,通告汉王说: 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烹杀太公。

古文:汉王曰: 吾与若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

现代文:汉王说: 我与项王一起面向北接受怀王的命令,相约为兄弟,我的老爹就是你的老爹。

**古文: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

现代文:定要烹杀你的老爹,那我希望你分给我一杯肉汤。

古文:羽怒,欲杀之。

现代文:项王大怒,要杀太公。

**古文:项伯曰: 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但益怨耳。 **

现代文:项伯说: 天下大事不可预料,况且争夺天下的人不顾全家,即使杀了他也没有好处,衹会添祸罢了。

古文:羽从之。

现代文:项王听从了他的话。

**古文:乃使人谓汉王曰: 天下匈匈,徒以吾两人,愿与王挑战,决雌雄,毋徒罢天下父子为也。 **

现代文:项王便派人对汉王说: 天下纷纷扰扰几年,衹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罢了,希望与汉王挑战决一雌雄,别白白熬苦天下百姓老小啊!

**古文:汉王笑谢曰: 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

现代文:汉王笑着谢绝道: 我宁肯斗智,不能斗力。

古文:羽令壮士出挑战。

现代文:项王命令壮士出营挑战。

古文:汉有善骑射曰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现代文:汉军有善于骑马射箭的楼烦胡人,楚兵挑战三个回合,楼烦射手就射杀他们。

古文:羽大怒,自被甲持戟挑战。

现代文:项王大怒,于是亲自披甲持戟挑战。

古文:楼烦欲射,羽瞋目叱之。

现代文:楼烦射手正要射箭,项王怒目呵叱。

古文:楼烦目不能视,手不能发,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现代文:楼烦射手眼不敢看,手不敢发射,奔回营垒,再也不敢出来。

古文:汉王使间问之,乃羽也,汉王大惊。

现代文:汉王派人侧面打听,原来挑战的就是项王。汉王大吃一惊。

古文:于是羽与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羽十罪。

现代文:遣时项王就靠近汉王,互相面对广武涧对话,汉王列数项王十大罪状。

古文:语在《高纪》。

现代文:事情记载在《高帝纪》。

古文:羽怒,伏弩射伤汉王。

现代文:项王发怒,埋伏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

古文:汉王入成皋。

现代文:汉王跑进成皋。

古文: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又韩信破齐,且欲击楚。

现代文:这时,彭越多次袭击梁地,断绝楚军粮食供给,还有韩信也攻占了齐国,并且将要进攻楚军。

古文:羽使从兄子项它为大将,龙且为裨将,救齐。

现代文:项羽派他的侄子项它为大将,龙且为副将,救援齐国。

古文:韩信破杀龙且,追至成阳,虏齐王广。

现代文:韩信击败并杀死龙且,追击败军到了成阳县,俘虏了齐王田广。

古文:信遂自立为齐王。

现代文:韩信趁机自立为齐王。

古文:羽闻之,恐,使武涉往说信。

现代文:项羽听到这个消息,恐惧起来,便派武涉前往劝降韩信。

古文:语在《信传》。

现代文:事情记载在《韩信传》。

古文:时,汉关中兵益出,食多,羽兵食少。

现代文:这时,汉关中派出的士兵大量增加,粮多,项王兵疲粮少。

古文:汉王使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东者为楚,归汉王父母妻子。

现代文:汉王派遣侯公前往游说项王,项王就跟汉王订约:平分天下,划鸿沟以西的地方属汉国,鸿沟以束的地方属楚国,归还汉王的父母妻儿。

古文:已约,羽解而东。

现代文:约定后,项羽收兵束归。

古文:五年,汉王进兵追羽,至固陵,复为羽所败。

现代文:汉王五年,汉军进兵追击项羽军,到达固陵县,又被项羽打败。

古文:汉王用张良计,致齐王信、建成侯、彭越兵,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

现代文:汉王用张良计策,调集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的部队,又让刘买率兵入楚地,包围寿春。

古文:大司马周殷叛楚,举九江兵随刘贾,迎黥布,与齐、梁诸侯皆大会。

现代文:大司马周殷背叛楚国,率领九江全部士兵追随刘买,迎接黥布,与齐国、梁国等诸侯全部会合起来。

古文:羽壁垓下,军少食尽。汉帅诸侯兵围之数重。

现代文:项羽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包围楚军。

古文: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现代文:晚上听到汉军四面都唱着楚歌,项羽就大惊道: 汉军都已经得到楚的土地了吗?

**古文:是何楚人多也! **

现代文:为什么楚人这么多!

古文:起饮帐中。

现代文:于是起身,在营帐中饮酒。

古文:有美人姓虞氏,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

现代文:有位美人姓虞,经常受宠随从;有匹骏马名叫骓,经常骑它。

古文:乃悲歌慷慨,自为歌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现代文:这时项羽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古文: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现代文: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古文:歌数曲,美人和之。

现代文:歌唱了几遍,美人伴唱。

古文:羽泣下数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现代文:项羽泪下数行,侍从人员也都哭泣,不忍抬头观看。

古文:于是羽遂上马,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夜直溃围南出驰。

现代文:于是项羽就上马,部下壮士骑马相随的有八百多人,当夜突围往南,飞马奔驰。

古文: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羽。

现代文:天明,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

古文: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

现代文:项羽渡过淮河,骑兵能跟得上的一百多人而已。

古文:羽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给曰 左 。

现代文:项羽到达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 往左。

古文: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现代文:往左,便陷进了大沼泽地,因此汉军追上了。

古文: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现代文:项羽又领兵东奔,到达束城,衹有二十八个骑兵了。

古文:追者数千,羽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伯有天下。

现代文:汉军骑兵追赶的有几千人。项羽自己料想不能逃脱,对他的骑兵们说: 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我对抗的敌人都要败亡,我打击的敌人都要降服,不曾败阵,这才霸有天下。

古文: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现代文:然而今天终于困在这裹,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并非作战的过错。

**古文: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军快战,必三胜,斩将,艾旗,乃后死,使诸君知吾非用兵罪,天亡我也。 **

现代文:今天一定决死,愿为诸君痛快一战,一定接连三次获胜,斩将,砍旗,然后战死。让诸君知道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作战的过错。

古文:于是引其骑因四隤山而为圜陈外向,汉骑围之数重。

现代文:于是把他的人马分为四队,向四方冲杀而队形成圜阵,兵器利刃都向外指。汉军已重重包围。

**古文:羽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

现代文: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 我为诸位斩他一将。

古文: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现代文:命令骑兵们四面奔驰而下,约定到山的束边分三处集合。

古文:于是羽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杀汉一将。

现代文:于是项羽大声呼喊奔驰而下,漠军都随之溃散,于是就斩杀了一员汉将。

古文:是时,杨喜为郎骑,追羽,羽还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现代文:这时杨喜任郎骑,追赶项羽,项羽回头怒目呵叱,杨喜本人和马都受惊吓,退避好几里地。

古文:与其骑会三处。

现代文:项羽与骑士们分三处会合。

古文:汉军不知羽所居,分军为三,复围之。

现代文: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裹,就分为三路,重新包围。

古文:羽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现代文:项羽继续奔驰,又斩杀一名汉军都尉,杀掉数十上百人。

古文:复聚其骑,亡两骑。

现代文:又聚集他的骑兵,仅损失两名而已。

**古文:乃谓骑曰: 何如? **

现代文:项羽就问骑兵们道: 怎么样?

**古文:骑皆服曰: 如大王言。 **

现代文:骑兵们都敬服地说: 正像大王说的一样。

古文:于是羽遂引东,欲渡乌江。

现代文:这时,项王就带兵向东,要渡乌江。

古文:乌江亭长檥船待,谓羽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

现代文:乌江亭长停船靠岸等着他,对项羽说: 江束虽小,土地纵横千里,民众几十万,也足以称王了。

古文:愿大王急渡。

现代文:希望大王急速渡江。

**古文:今独臣有船。汉军至,亡以渡。 **

现代文:现在祇我有船,漠军来到,无船渡江。

古文:羽笑曰: 乃天亡我,何渡为!

现代文:项王笑着说: 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

古文: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亡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

现代文:况且我和江束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返回,纵使江束父老怜爱而以我为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

**古文: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现代文:纵使他们不说,难道我内心深处不感到惭愧吗!

**古文: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也,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千里,吾不忍杀,以赐公。 **

现代文:于是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一位厚道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日行走千里,不忍杀掉,把它送给您吧!

古文:乃令骑皆去马,步持短兵接战。

现代文:于是命令骑兵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交战。

古文:羽独所杀汉军数百人。羽亦被十余创。

现代文:仅项籍杀死的汉军就有几百人,项羽身上也受伤十多处。

**古文: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

现代文: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熟人吗?

**古文: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

现代文:吕马童面对项王,指给王翳说: 造就是项王!

**古文:羽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公得。 **

现代文:项王就说: 我听说汉王悬赏干金买我的头,封邑万户。我给你们一些恩德吧!

古文:乃自刭。

现代文:就自刎而死。

古文:王翳取其头,乱相輮蹈争羽相杀者数十人。

现代文:王翳取下项羽头。其他人互相践踏争夺项羽躯体,相互残杀的几十个人。

古文:最后杨喜、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现代文:到最后,杨喜、吕马童、郎中吕胜和杨武各得项羽一肢体。

古文:故分其地以封五人,皆为列侯。

现代文:所以划分封地,封五人都为列侯。

古文: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穀城。

现代文:汉王按鲁公封号把项羽埋葬在谷城。

古文:诸项支属皆不诛。

现代文:项氏各支系都不诛杀。

古文: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

现代文: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

古文:赞曰:昔贾生之《过秦》曰:

现代文:赞曰:以前买谊的《过秦论》说:

古文: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荒之心。

现代文: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那样牢固的天险,拥有雍州广大地区,君臣固守着自己的根据地,以窥探图取周朝的政权,有席卷天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并吞八方的决心。

古文: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现代文:在此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令和制度,奖励耕织生产,整顿防守与作战的军备,对外实行连横而挑唆其他诸侯国互相争斗。

古文: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现代文:于是秦人不费力而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

古文: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现代文: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旧业,遵循先人遣策,南取漠中,西占巴蜀,向东割取诸侯肥沃的土地,夺得形势险要的州郡。

古文: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现代文:诸侯各国深感惶恐不安,便结为同盟而图谋削弱秦国,他们不惜以珍贵物品、贵重宝货与肥沃土地,用以罗致天下人才。

古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现代文:他们联合会盟一致抗秦。

古文: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现代文:当此之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古文:此四贤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现代文:造四位贤人,都明智而讲忠信,宽厚而人,尊敬贤者而重视人才,各国联盟结约,会合了韩、魏、燕、赵、宋、卫、中山等国军队。

古文: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他、皃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现代文:于是六国的才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流为之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一班人奔走联络,吴起、孙膑、带他、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军队。

古文: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军,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遁巡而不敢进。

现代文:曾经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百万大军,登上函谷关而进攻秦国。秦国打开关门迎击敌军,然而九国的军队却逃跑而不敢前进。

古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现代文:秦国没有丢弃一根箭镞的耗费,诸侯各国就已疲惫不堪了。

古文: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现代文:于是合纵瓦解,条约败毁,争相割让土地贿赂秦国。

古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现代文:秦国便有充裕的力量来利用各诸侯国的弊端,追击逃散、驱逐败兵,战场上倒伏着百万尸体,流血把盾牌都漂浮起来了。凭藉有利地势,利用方便时机,宰割整个天下,分裂各国领土,于是强国请求归附,弱国入朝称臣。

古文:施及孝文、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亡事。

现代文: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日子很短,国家没有发生大事。

古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现代文:到了秦始皇,壮大了父祖六代的丰功伟业,挥动长鞭而驾驭天下,并吞东西二周而灭亡诸侯各国,登上天位而掌握着统治全国的大权,手持棍杖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古文:南取百粤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现代文:向南夺取百粤地区,设立桂林郡、象郡。

古文:百粤之君頫首系颈,委命下吏。

现代文:百粤的君长们颈系绳索,俯首听命,任凭秦朝官吏驱使。

古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现代文:又派蒙恬到北方修筑长城驻守边塞,逐退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蹂躏中原,六国遗留下的士人也不敢兴兵作复仇的举动。

古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现代文:于是,秦始皇就废弃先王治理国家的办法,焚毁诸子百家之书,以愚弄平民百姓。

古文: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现代文:拆毁六国名城,杀死各国的豪杰俊士,收缴天下兵器集中于咸阳,销毁刀枪箭镞,铸造铜人十二个,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

古文: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川,以为固。

现代文:然后,据守茎山作为城垣,凭藉童回作为防护的城濠,高据亿丈坚城,下临无底的深溪以作坚固屏障。

古文: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现代文:良将强弩,防守着军事要冲之处,忠实臣子和精锐兵卒,装备着锋利的兵器,把守着关口而盘问着往来行人。

古文: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心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现代文: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里,白以为关中形势险固,有金城千里,这是子子孙孙相继称帝的万世基业。

古文: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知,陶朱、猗顿之富。

现代文:秦始皇已死,余威仍然震慑边远地区。然而,像陈涉住着瓮做窗户、绳拴门轴那样陋屋的穷汉,为人耕种的雇农,发配戍边的刑徒,才能不及中等人,没有孔子、墨子的智慧,也没有陶朱、猗顿一样的财富。

古文:蹑足行伍之间,而免起阡陌之中,帅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现代文:一旦投身到士兵行列,起事于戍卒之中,带领疲惫乌合的戍卒,统率几百人的队伍,掉转矛头而攻秦。

古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向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现代文:他们斩削树木当兵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之人如风云一样聚集响应。携带粮食,如影随形一样参加起义,殷山以东广大地区的豪杰之士同时起兵,因而灭亡了秦朝王室。

古文: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现代文:再说秦的天下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地利和殷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一如既往。

古文:陈涉之位,不齿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鉏耰束矜,不敌于钩戟长铩;適戍之众,不亢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地。

现代文:陈涉的地位和威望,并没有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那么高;锄头、戟柄并不比钩戟和长矛更锋利;发配戍边的那几百人,远不如当年九国的军队那么强大;深谋远虑,行军与作战指挥的艺术,无法和以往的将帅媲美。

古文: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现代文:然而成功失败变化不同,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

古文: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不可同年而语矣。

现代文:试想使当年觳山以东的诸侯国与陈胜量长短、测大小,比较权势,衡量实力,则不可能同曰而语,相提并论。

古文: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

现代文:然而,秦国当年凭藉区区地盘,发展为有万乘战车的强国,抑制其他八州而使诸侯都来朝拜,这中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最后以天下为家,以觳山、函谷关为宫墙。

古文: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现代文:可是,陈胜一人首先发难,而秦的宗庙全被摧毁,秦皇帝二世、子婴被人杀死,为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古文: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现代文: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取与守成的形势不同了。

古文:周生亦有言, 舜盖重童子 ,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 何其兴之暴也!

现代文:周生曾说遇, 舜的眼睛有双瞳子 ,又听说项羽也有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裔吗?

古文: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桀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现代文:为什么这样突然兴起呢?秦朝政令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英雄豪杰蜂拥而起,互相争斗,数不胜数。

古文:然羽非有尽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兵灭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内,封立王侯,政繇羽出,号为 伯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现代文:可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却在民间乘势而起,经历三年,就率领五国诸侯灭亡秦朝,分裂天下而威震海内,封立王侯,政令由项羽发布,号称霸王,王位虽然没有善终,近古以来是没有出现过的。

古文: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怨王侯畔己,难矣。

现代文:等到他背叛 先入关者称王关中 的盟约,怀念楚国束归,驱逐义帝,埋怨诸侯王们背叛自己,他的处境就艰难了。

古文: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师古,始霸王之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的觉寤,不自责过失,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 ,岂不谬哉!

现代文:自负战功,逞个人的智能而不效法古代圣贤,开始认为自己在干霸王的事业,要用武力征伐来经营天下,其结果是五年时间就亡了国,死在束城,还不觉悟,不责备他自己的过失,竟然说 天要亡我,不是作战用兵的过错 ,岂不是荒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