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纪

古文: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

现代文:汉元帝,是汉宣帝的太子。

古文: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

现代文:母亲是恭哀许皇后,宣帝微贱时生于民间。

古文:年二岁,宣帝即位。

现代文:年二岁时,宣帝继承帝位。

古文:八岁,立为太子。

现代文:元帝年八岁时,被立为太子。

古文:壮大,柔仁好儒。

现代文:成年后,宽厚而尊重儒术。

**古文: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 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

现代文:见宣帝所起用的多是法吏,他们以名责实,尊君卑臣以弹治天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都因犯讥刺君上之罪而被诛戮,常在平时侍奉时从容进言: 陛下持刑太深,应用儒生。

古文:宣帝作色曰: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现代文:宣帝动怒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二道交替使用,为何要专行仁政,效法周朝呢?

**古文: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

现代文:况且一般儒生不能用所学结合实际,喜欢厚古薄今,使人惑乱于名实,不知所从,那怎么能委以重任!

**古文:乃叹曰: 乱我家者,太子也! **

现代文:于是叹道: 乱我刘家朝纲的,将是太子啊!

**古文: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 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 **

现代文:由是就疏太子而爱淮阳。宣帝说: 淮阳王明于察断而爱学法律,应继承我的事业。

古文:而王母张婕妤尤幸。

现代文:淮阳王的母亲张婕妤更得宠。

古文: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现代文:宣帝有意用淮阳王取代太子,但由于少年微贱时依靠许氏,夫妇义结糟糠,所以最终还是不肯背弃许皇后而另立太子。

古文: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

现代文: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驾崩。

古文: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

现代文:二十六日,太子继皇帝位,到高庙祭祀。

古文: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现代文: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古文: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

现代文:初元元年春正月初四日,葬汉宣帝于杜陵。

古文: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吏二千石以下钱、帛,各有差。

现代文:赏赐各侯王、公主、列侯以黄金,官吏二千石以下以钱帛,各有差别。

古文:大赦天下。

现代文:大赦天下。

古文:三月,封皇太后兄侍中中郎将王舜为安平侯。

现代文:三月,封皇太后兄侍中中郎将王舜为安平侯。

古文:丙午,立皇后王氏。

现代文:初十日,立皇后王氏。

古文: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訾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现代文: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皇家御苑可以借用的就借给贫民耕种,家产不满千钱的借给种子与粮食。

古文: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产弟子中常侍许嘉为平恩侯,奉戴侯后。

现代文:封外祖父平恩戴侯的同母弟之子中常侍许嘉之子为平恩侯,以作戴侯之后。

古文:夏四月,诏曰: 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宙,战战兢兢。

现代文:夏四月,下诏说: 朕继承先帝的神圣事业,能奉宗庙,战战兢兢。

古文:间者地数动而未静,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由。

现代文:近来数次发生地震,为上天示以警戒而惶恐,而又不知其原因。

古文: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延登贤俊,招显侧陋,因览风俗之化。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虖无忧矣。

现代文:正当农时季节,朕担心黎民中有的无力耕种,及时派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于天下,慰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而失其常业的百姓,延请贤俊,招询隐士,以观览风俗教化,郡守国相及二千石果能以身作则勤于政事,宣明朝廷教化,以使万姓相亲,这样就会使宇宙之内莫不和睦相亲,就基本上达到国泰民安了。

**古文:《书》不云乎? 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

现代文:《尚书》不是说过吗? 股肱之臣良善,众事就能安宁!

**古文: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现代文:特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古文:又曰: 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

现代文:诏书又说: 关东今年谷物歉收,百姓困乏。

古文:其令郡国被灾害甚者毋出租赋。

现代文:现令郡国受灾严重的免出租赋。

古文: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现代文:江海陂湖园池属于少府的可以借给贫民谋生,不出租税。

**古文:赐宗室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独二匹,吏民五十户牛、酒。 **

现代文:赏赐刘氏宗族名在谱籍的马一匹至八匹,三老、孝子赏帛五匹,悌者、力田的赏帛三匹,鳏寡孤独二匹,吏民每五十户赏牛酒若干。

古文:六月,以民疾疫,令大官损膳,减乐府员,省苑马,以振困乏。

现代文:六月,因民间瘟疫流行,下令宫廷节省膳食开支,裁减乐府人员,减少御苑马匹,以其财物赈济困乏地区。

古文:秋八月,上郡属国降胡万余人亡入匈奴。

现代文:秋八月,上郡属国降胡一万余人,逃亡进入匈奴地区。

古文: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

现代文: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处大水,饥荒严重,有的地方人相食,调运附近的钱谷以救灾。

古文:诏曰: 间者,阴阳不调,黎民饥寒,无以保治,惟德浅薄,不足以充入旧贯之居。

现代文:下诏说: 前者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失去生活保障,只因朕的德行浅薄,不足以担任治理天下的重任而居停于先帝的宫室。

**古文:其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减谷食马,水衡省肉食兽。 **

现代文:现令各官馆准备迎驾的处所不必修缮,太仆减少饲马的粮食,水衡减少饲养珍禽异兽的肉类。

古文: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驾临甘泉,郊祭泰畤。

古文:赐云阳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现代文:赏赐云阳臣民爵位一级,赏赐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

古文:立弟竟为清河王。

现代文:封弟刘竟为清河王。

古文:三月,立广陵厉王太子霸为王。

现代文:三月,封广陵厉王太子霸为王。

古文:诏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篽池田假与贫民。

现代文:下诏免去近署的车辆与狗马,水衡所禁止开采的园囿、宣春苑、少府的猎场水池、射苑中的池田,都借与贫民谋生。

古文:诏曰: 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考终厥命。

现代文:诏书说: 常闻圣帝贤王在位,阴阳协和,风调雨顺,日月光,星宿定位,百姓安宁,益寿延年。

古文:今朕恭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异并臻,连年不息。

现代文:今日朕恭承天地,位尊于公侯之上,明不能够烛照四海,德不足以安定兆民,灾异屡现,连年不息。

古文: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

现代文:在二月二十八日,陇西郡发生地震,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毁坏原道县城郭官寺及人民房屋,压死多人。

古文: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现代文: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古文: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现代文:上天降灾,多次警朕。

古文:治有大亏,咎至于斯。

现代文:治国有过,罪有应得。

古文:夙夜兢兢,不通大变,深惟郁悼,未知其序。

现代文:日夜战战兢兢,不能理解发生灾变的原因,内心有说不出的痛苦,思绪紊乱。

古文:间者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之。

现代文:近年经常歉收,百姓穷困,经受不住饥寒交迫,就铤而走险陷入囚狱,朕深为哀怜。

古文:郡国被地动灾甚者,无出租赋。

现代文:郡国因地震灾害严重的免出租赋。

古文:赦天下。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秦,毋有所讳。

现代文:赦天下,凡是可以蠲除减省以方便百姓的,可以逐条上奏,不必有所回避。

**古文: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览焉。 **

现代文:丞相、御史、中二千石都荐举才华出色的敢于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自阅览他们所提出的批评与建议。

古文: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

现代文:夏四月二十八日,立皇太子。

古文: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列侯钱各二十万,五大夫十万。

现代文:赐御史大夫官爵为关内侯,中二千石官爵为左庶长,天下的为父亲继承人的赏爵一。列侯赏钱二十万,五大夫赏钱十万。

古文: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

现代文:六月,关东发生严重饥荒,齐地人相食。

古文:秋七月,诏曰: 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

现代文:秋季七月,下诏说: 连年灾害,民有菜色,朕深感惨痛。

古文: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现代文:已命令有关官员虚仓廪、开府库以行赈饥者食、赐寒者衣。

古文:今秋禾麦颇伤。

现代文:今秋禾麦也不同程度受灾。

古文: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

现代文:一年中几次地震,北海涨潮,流杀人民。

古文:阴阳不和,其咎安在?

现代文:阴阳不和,过失何在?

古文:公卿将何以忧之?

现代文:公卿认为应如何进行处置?

**古文: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

现代文:希望尽意批评朕的过失,不必有所隐讳。

古文:冬,诏曰: 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

现代文:冬,下诏说: 国家将走向兴盛,就尊重师傅。

**古文:故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经书,厥功茂焉。其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朝朔、望。 **

现代文:原前将军望之为朕师傅八年,教导经书,其功甚美,现赐爵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每月只在初一与十五入朝。

古文:十二月,中书令弘恭、石显等谮望之,令自杀。

现代文:十二月,中书令弘恭、石显等人诬告望之,元帝令望之自杀。

古文:三年春,令诸侯相位在郡守下。

现代文:三年春,下令诸侯国相位在郡守之下。

古文:珠厓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

现代文:珠崖郡山南县造反,广征群臣之谋。

古文: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厓,救民饥馑。

现代文:待诏贾捐之认为可暂放弃珠崖造反事不管,应集中力量救灾。

古文:乃罢珠厓。

现代文:于是未对珠崖采取行动。

**古文: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鹤馆灾。 **

现代文:夏四月三十日,茂陵白鹤馆火灾。

古文:诏曰: 乃者火灾降于孝武园馆,朕战栗恐惧。

现代文:下诏说: 前者火灾发生在武帝园陵馆中,朕战栗恐惧。

古文:不烛变异,咎在朕躬。

现代文:不了解变异的发生之因,过失在于朕躬。

古文:群司又未肯极言朕过,以至于斯,将何以寤焉!

现代文:群臣又未肯极力批评朕的错误,以至于此,朕怎能寝安于席啊!

**古文:百姓仍遭凶厄,无以相振,加以烦扰虖苛吏,拘牵乎微文,不得永终性命,朕甚闵焉。其赦天下。 **

现代文:百姓累遭灾患,国家赈救不力,加之受苛吏的烦扰,受条文的拘牵,不得保其性命,朕甚为同情,现决定赦天下。

古文:夏,旱。

现代文:夏,发生旱灾。

古文:立长沙炀王弟宗为王。封故海昏侯贺子代宗为侯。

现代文:立长沙炀王弟宗为王,封已故海昏侯贺之子代宗为侯。

古文:六月,诏曰: 盖闻安民之道,本由阴阳。

现代文:六月,下诏说: 曾闻安民之道,在于协调阴阳。

古文:间者阴阳错谬,风雨不时。

现代文:近来阴差阳错,风雨不时。

古文:朕之不德,庶几群公有敢言朕之过者,今则不然。

现代文:朕德行有亏,总希望诸公卿中有能无所顾忌地指出朕的过失,实则不然。

古文:偷合苟从,未肯极言,朕甚闵焉。

现代文:唯唯诺诺,不肯极力进谏,朕深感不安。

古文:惟烝庶之饥寒,远离父母、妻子,劳于非业之作,卫于不居之宫,恐非所以佐阴阳之道也。

现代文:经常怀念黎民的饥寒,他们有的远离父母妻子,从事官家所差役的不急之事,守卫那些并无人居住的宫殿,这恐怕不符合协理阴阳之道啊!

古文:其罢甘泉、建章宫卫,令就农。

现代文:现决定罢免甘泉、建章宫的守卫,令卫卒就农。

古文:百官各省费。条奏毋有所讳。

现代文:百官各省开支,呈奏不必有所顾忌。

古文:有司勉之,毋犯四时之禁。

现代文:有关官员要恪尽职守,不要贻误农时。

**古文:丞相、御史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人。 **

现代文:丞相御史举荐天下明了阴阳灾异的各三人。

古文:于是言事者众,或进擢召见,人人自以得上意。

现代文:从此提批评建议的人多起来了。有的被提拔召见,人人都自以为能深明天子之意。

古文: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现代文:四年春正月,驾临甘泉,郊祭泰畤。

古文: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现代文:三月驾临河东,祭祀后土。

古文:赦汾阴徒。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高年帛。

现代文:赦免汾阴犯人,赏赐臣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鳏寡高年帛若干。

古文:行所过无出租赋。

现代文:车驾所经之地免出今年租税。

古文:五年春正月,以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

现代文:五年春正月,以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位次于各侯王。

古文: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现代文:三月,驾临雍地,祭祀五畤。

古文: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阴阳为变,咎流万民,朕甚惧之。

现代文:夏四月,彗星出现在参星区。下诏说: 朕从政不勤,任官无序而职责不明,机构不全而职事空废。

古文:乃者关东连遭灾害。饥寒疾疫,夭不终命。

现代文:使百姓失望。前些时关东连遭灾害,饥寒疾疫,引起非正常死亡。

**古文:《诗》不云乎,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

现代文:《诗》不是说过吗? 凡是有人遇到丧祸之事,就应当尽力救助。

古文:其令太官毋日杀,所具各减半。

现代文:现令太官不要每日宰杀牲禽,御膳所供按食谱减一半。

古文:乘舆秣马,无乏正事而已。

现代文:宫廷所备的车乘马匹,只供郊祀与艹鬼狩必需而已。

古文:罢角抵、上林宫、馆希御幸者、齐三服官、北假田官、盐铁官、常平仓。

现代文:罢免角抵之戏,遣返上林宫馆内的姬妾。罢免主管文绣衣服之官、盐铁官、常平仓。

古文: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

现代文:博士弟子不设专职,要广为培养社会上的学者。

**古文:赐宗室子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独二匹,吏民五十户牛、酒。 **

现代文:赐宗室男子谱上有名者马一匹至八匹,三老、孝者赏帛,每人五匹。悌者、力田每人赏帛三匹。鳏寡孤独每人二匹,吏民五十户赏牛酒若干。

古文:省刑罚七十余事。除光禄大夫以下至郎中保父母同产之令。

现代文:减轻刑罚七十余件,废除光禄大夫至郎中的父母兄弟,一人有过,都要连坐的法令。

古文: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现代文:下令天子的日常侍从在宫廷外门任事的,应将祖父母及父母、兄弟的年龄、姓名、相貌特征填写清楚。

古文:冬十二月丁未,御史大夫贡禹卒。

现代文:冬十一月初九日,御史大夫贡禹去世。

古文:卫司马谷吉使匈奴,不还。

现代文:卫司马谷吉出使匈奴,失踪。

古文:永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赦云阳徒。

现代文:永光元年春正月,驾临甘泉,郊祭泰畤,赦免云阳犯人。

古文: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高年帛。

现代文:赏赐臣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

古文:行所过毋出租赋。

现代文:高年赐帛,御驾所经过之处不出租税。

古文: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宫。

现代文:二月,诏令丞相、御史举荐质朴、敦厚、谦逊有高行的人,光禄每年按此内容考校郎、从官而定其等级。

古文:三月,诏曰: 五帝、三王任贤使能,以登至平,而今不治者,岂斯民异哉?

现代文:三月,下诏说: 五帝三王任贤使能,以登于天下至治,而今日国家混乱,难道是人民不同了吗?

古文: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

现代文:问题就出在朕的不明,不能识别贤才。

古文: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现代文:是以佞人在位,贤人就受到堵塞与排挤。

古文:重以周、秦之弊,民渐薄俗,去礼义,触刑法,岂不哀哉!

现代文:特别是周秦以来的积弊,使社会风气日下,以致有的人抛弃礼义,触犯刑法,真是可悲啊!

古文:由此观之,元元何辜?

现代文:由此看来,百姓何罪?

古文:其赦天下,令厉精自新,各务农亩。

现代文:现在赦天下,令犯罪者努力改过自新,各务农业生产。

古文:无田者皆假之,贷种、食如贫民。

现代文:无田地的都借以公田,和一般贫民一样贷给种子与粮食。

**古文:赐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 **

现代文:赏赐吏六百石以上爵级为五大夫,勤于政事的官吏赐爵二级,继承父后的百姓赐爵一级。女子百户赐牛酒若干,鳏寡孤独及高年赐帛若干。

古文:是月雨雪,陨霜伤麦稼,秋罢。

现代文:本月雨雪交加,严霜伤冻麦稼,秋无所收。

古文:二年春二月,诏曰: 盖闻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轨服。

现代文:二年春二月,下诏说: 曾闻唐虞象征性的施刑而民不犯法,商周法令推行而奸宄慑服。

古文:今朕获承高祖之洪业,托位公侯之上,夙夜战栗,永惟百姓之急,未尝有忘焉。

现代文:今日朕能继承高祖的伟业,位尊于公卿之上,日夜战战兢兢,长期悬念百姓的疾苦,从未忘怀。

古文:然而阴阳未调,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

现代文:然而阴阳未调,日月黯淡,百姓困苦,流离失所,盗贼兴起。

古文:有司又长残贼,失牧民之术。

现代文:主管机构又助长残贼,未采取治理百姓的有效措施。

古文: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亏。

现代文:这都是朕的不明,治国无方。

古文:咎至于此,朕甚自耻。

现代文:过失就在于此,朕深感内疚。

古文:为民父母,若是之薄,谓百姓何?

现代文:为百姓的父母,而如此薄德,这将何以抚临百姓!

**古文:其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三老、孝弟、力田帛。 **

现代文:应大赦天下,赏赐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鳏寡孤独高年、三老、孝悌力田帛若干。

古文:又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中二千石以下至中都官长吏各有差,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各二级。

现代文:又赏赐各侯王、公主、列侯以黄金,中二千石以下至中都官长吏按差等进行赏赐。吏六百石以上赏以五大夫爵级,勤于政事的官吏各赏爵二级。

古文: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现代文:三月初一日,出现日偏食。

古文:诏曰: 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

现代文:下诏说: 朕战战栗栗、昼夜反省过失,不敢废事而自宁。

古文: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娄敕公卿,日望有效。

现代文:对于阴阳不调,不知错误出在何处。屡次晓谕公卿,期望他们努力从政。

古文:至今有司执政,未得其中,施与禁切,未合民心,暴猛之俗弥长,和睦之道日衰,百姓愁苦,靡所错躬。

现代文:至今一些主持政务的人,未能抓住根本,施惠不足而禁令烦苛,不能得到民心。暴猛的风气日长,和睦的大道日衰,百姓愁苦,没办法生活下去。

古文: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

现代文:是以恶气弥漫,侵犯太阳,正气沉沦,日被夺光。

古文:乃壬戌,日有蚀之,天见大异,以戒朕躬,朕甚悼焉。

现代文:三月初一,日偏食,天显异象,以警戒朕躬。朕深感悲哀。

古文:其令内郡国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夏六月,诏曰: 间者连年不收,四方咸困。

现代文:现令中原郡国各举德才兼具的直言之士一人。 夏六月,下诏说: 近年来连年收成不好,四方皆困。

古文:元元之民,劳于耕耘,又亡成功,困于饥馑,亡以相救。

现代文:各地百姓,辛勤耕作,劳动而无所收获,处于饥饿的困境,无法互相救助。

古文:朕为民父母,德不能覆,而有其刑,甚自伤焉。

现代文:朕为百姓父母,恩德不能普及,而仅以刑罚相加,内心深感伤悲。

**古文:其赦天下。 **

现代文:现赦天下。

古文: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将军冯奉世击之。

现代文:秋七月,西羌反叛。派右将军冯奉世领兵平叛。

古文:八月,以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别将五校并进。

现代文:八月,任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另领五校之兵与右将军并进。

古文:三年春,西羌平,军罢。

现代文:三年春,西羌平定,收兵。

古文: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现代文: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古文:夏四月癸未,大司马车骑将军接薨。

现代文:夏四月初九日,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去世。

古文:冬十一月,诏曰: 乃者已丑地动,中冬雨水、大雾,盗贼并起。

现代文:冬十一月,下诏说: 前者十月八日地动,冬月降大雨、起大雾,盗贼四起。

古文:吏何不以时禁?

现代文:官吏为何不及时禁断?

**古文:各悉意对。 **

现代文:各应尽意提出对策。

古文:冬,复盐铁官、博士弟子员。

现代文:冬,复设盐铁官、博士弟子员。

古文:以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徭役。

现代文:鉴于百姓生活困苦,对赋税大多予以减免,且不必供给京都与外地的徭役。

古文:四年春二月,诏曰: 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

现代文:四年春二月,下诏说: 朕继承至尊的重任,不能有效地治理百姓,使其屡遭灾祸。

古文:加以边境不安,师旅在外,赋敛、转输,元元骚动,穷困亡聊,犯法抵罪。

现代文:加以边境不安,大军在外,而征收赋税与支援前线,使百姓疲于奔命,穷困无聊,犯法触罪。

古文:夫上失其道而绳下以深刑,朕甚痛之。

现代文:对这种朝廷失治理之道而对百姓采用严刑峻法的举措,朕深感痛心。

**古文:其赦天下,所贷贫民勿收责。 **

现代文:现赦免天下,原贷给贫民的粮钱免予偿还。

古文:夏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

现代文:夏闰六月二十七日,宣帝园陵东关失火。

古文:戊寅晦,日有蚀之。

现代文:三十日,出现日偏食。

古文:诏曰: 盖闻明王在上,忠贤布职,则群生和乐,方外蒙泽。

现代文:下诏说: 曾闻明王在上,忠贤各司其职,就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周边地区蒙受恩泽。

古文:今朕晻于王道,夙夜忧劳,不通其理,靡瞻不眩,靡听不惑,是以政令多还,民心未得,邪说空进,事亡成功。此天下所著闻也。

现代文:今日朕暗于王道,日夜忧虑,还不能求得治道的真谛。每看到一事就定不了标准,每听到一言就拿不定主张,是以政令不能贯彻始终,得不到臣民的真正拥戴,空谈阔论,未能办成几件实事,这是天下所共闻的。

古文: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奸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

现代文:公卿大夫的爱憎各异,有的缘奸作邪,贪赃枉法,百姓将去依靠谁啊!

古文:乃六月晦,日有蚀之。

现代文:六月三十日,出现日食。

**古文:《诗》不云乎?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

现代文:《诗》不是说过吗? 今天的百姓饱受灾祸,处境是十分地可哀!

古文:自今以来,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辅朕之不逮。

现代文:从今以后,公卿大夫应该严肃思考上天所示的警戒,慎于修身,明确施政的长远目标,以辅佐朕的不足之处。

**古文: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

现代文:直言进谏,无所隐讳。

古文:九月戊子,罢卫思后园及戾园。

现代文:九月十三日,罢去卫思后园陵与戾太子园陵。

古文:冬十月乙丑,罢祖宗宙在郡国者。

现代文:冬十月二十日,罢去在郡国的祖宗祠庙。

古文:诸陵分属三辅。

现代文:各陵园分别划归三辅所辖。

古文: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

现代文: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元帝初陵。

古文:诏曰: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现代文:下诏说: 安土重迁,是黎民的本性;骨肉相附,是人情的自然。

古文: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

现代文:前不久,有关机构引用臣子之义,奏请迁徙郡国人民以奉园陵祭祀,使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产失业,亲戚别离,迁出的怀有思念亲人之心,在原籍的亲人又有不安之意。

**古文: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策也。《诗》不云乎? 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现代文:这样,关东就会因迁徙而虚耗费用,迁入关中的人又无业可从,这不是长久之计,《诗》不是说过吗? 人民劳苦已久,至此可以小享安康。施恩泽于中原啊!进而安定四方。

古文:今所为初陵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

现代文:今所设置的初陵,不必移民设置县邑,让天下都能安土乐业,不必担心迁徙流动。

**古文:布告天下,令明知之。 **

现代文:特布告天下,使百姓明知。

古文:又罢先后父母奉邑。

现代文:又罢去先后为其父母守冢奉祭祀的奉邑。

古文:五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

现代文:五年春正月,驾临甘泉,郊祭泰畤。

古文:三月,上幸河东,祠后土。

现代文:三月,又驾临河东,祭祀后土。

古文:秋,颍川水出,流杀人民。

现代文:秋,颍川大水决口,淹死人民。

古文: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士卒遣归。

现代文:吏和皇上从官属本县人有被水害的,都给假期探视,灾区的士卒复员回籍。

古文:冬,上幸长杨射熊馆,布车骑,大猎。

现代文:冬,元帝驾临长杨射熊馆,布列车骑,大猎。

古文:十二月乙酉,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

现代文:十二月十六日,太上皇、惠帝寝庙园发生火灾。

古文: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畤。

现代文:建昭元年春三月,元帝亲临雍地,祭祀五畤。

古文:秋八月,有白蛾群飞蔽日,从东都门至枳道。

现代文:秋七月,有白蛾群飞蔽日,从东都门到枳道。

古文:冬,河间王元有罪,废迁房陵。

现代文:冬,河间王元有罪,废为平民迁于房陵。

古文:罢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现代文:罢去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古文: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现代文:二年春正月,驾临甘泉,郊祭泰畤。

古文: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现代文:三月,又驾临河东,祭祀后土。

古文:益三河大郡太守秩。户十二万为大郡。

现代文:增加三河郡太守的俸禄,该郡是十二万户的大郡。

古文:夏四月,赦天下。

现代文:夏季四月,赦免天下。

古文:六月,立皇子舆为信都王,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现代文:六月,封皇子舆为信都王。闰八月八日,太皇太后上官氏去世。

古文: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

现代文: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雪纷飞,树折屋坏。

古文:淮阳王舅张博、魏君太守京房坐窥道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语,博要斩,房弃市。

现代文:淮阳王舅张博、魏郡太守京房犯有阴导各侯王以邪逆之意,漏泄禁中机密,张博腰斩,京房处决。

古文:三年夏,令三辅都尉、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

现代文:三年夏,下令三辅都尉,大郡都尉爵级都为二千石。

古文: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

现代文:六月十九日,丞相玄成去世。

古文:秋,使护西域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挢发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单于。

现代文:秋,朝廷派驻护西域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矫以朝廷之命调动戍己校尉、屯田将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单于。

古文:冬,斩其首,传诣京师,县蛮夷邸门。

现代文:冬,斩其首级,传到京师,悬于鸿胪客馆外门以示众。

古文:四年春正月,以诛郅支单于告祠郊庙。

现代文:四年春正月,因诛郅支单于事在祖庙进行告祖祭祀。

古文:赦天下。

现代文:赦免天下。

古文:群臣上寿。置酒,以其图书示后宫贵人。

现代文:郡臣置酒相贺呼 万岁 ,元帝将征讨郅支的图书展示与后宫贵人观看。

古文:夏四月,诏曰: 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

现代文:夏四月,下诏说: 朕继承先帝的丰功伟绩,日夜诚惶诚恐,深恐不能胜任。

古文:间者阴阳不调,五行失序,百姓饥馑。

现代文:前一段阳阴不调,五行失序。百姓饥馑。

古文:惟烝庶之失业,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乏困、失职之人,举茂材特立之士。

现代文:为了了解黎民的失其常业的情况,特派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一十人循行天下,慰问耆老鳏寡孤独乏困失业的人,荐举茂材特立之士。

**古文:相、将、九卿,其帅意毋怠,使朕获观教化之流焉。 **

现代文:将相九卿,要努力贯彻朕的意图,使朕能了解政教与风化的运行情况。

古文:六月甲申,中山王竟薨。

现代文:六月初五日,中山王刘靖去世。

古文:蓝田地沙石雍霸水,安陵岸崩雍泾水,水逆流。

现代文:蓝田地沙石堵塞灞水,安陵岸崩壅住泾水,水倒流。

古文:五年春三月,诏曰: 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

现代文:五年春三月,下诏说: 常闻明王治国,明确是非标准而供臣民遵循,提倡严谨谦虚并形成社会风气,所以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乐从。

古文:今朕获保宗庙,兢兢业业,匪敢解怠,德薄明晻,教化浅微。

现代文:今日朕继承宗庙,兢兢业业,不敢懈怠,而德薄目暗,教化浅微。

**古文:传不云乎?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

现代文:《论语》不是说过吗? 百姓的过失,都应由君临天下的人负责。

**古文: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三老、孝弟、力田帛。 **

现代文:现赦免天下,赏赐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三老、孝悌力田帛若干。

古文:又曰: 方春,农桑兴,百姓戮力自尽之时也,故是月劳农劝民,无使后时。

现代文:诏书又说: 正值春耕与蚕桑时期,是百姓全力以赴的时刻,所以在本月要慰勉农户,不违农时。

**古文: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征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 **

现代文:现有不良之吏,为查证小罪,征召证人到署作证。兴生一些不急之事,以妨害百姓,使其贻误农时失去节令,而致秋后无所收获,对此,公卿要认真了解并三令五申,保证不妨害农事。

古文:夏六月庚申,复戾园。

现代文:夏六月十七日,恢复戾太子园陵。

古文:壬申晦,日有蚀之。

现代文:六月三十日,日偏食。

古文: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庙园、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

现代文:秋七月二十八日,恢复太上皇寝庙园、高祖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陵。

古文: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

现代文: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

古文:诏曰: 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

现代文:下诏说: 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已经伏罪被诛,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仰慕大汉礼义,再次修朝贺之礼,愿意保持中原与塞外的长期和睦友好,使边陲长无兵革之祸,可改元为竟宁。

古文:皇太子冠。

现代文:赐单于以待诏掖庭王嫱为其后。 皇太子行冠礼。

古文: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

现代文:赐列侯嗣子之爵为五大夫。天下为父亲的继承人的爵一级。

古文:二月,御史大夫延寿卒。

现代文:二月御史大夫繁延寿去世。

古文:三月癸未,复孝惠皇帝寝庙园、教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现代文:三月十四日,恢复惠帝寝庙陵园、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古文:夏,封骑都尉甘延寿为列侯。

现代文:夏,封骑都尉甘延寿为列侯。

古文:赐副校尉陈汤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现代文:赐副校尉陈汤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古文: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宫。

现代文:五月二十五日,元帝驾崩于未央宫。

古文:毁太上皇、孝惠、孝景皇帝庙。

现代文:太上皇、惠帝、景帝庙发生火灾。

古文:罢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寝园。

现代文:罢去文帝、昭太后、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寝园。

古文:秋七月丙戌,葬渭陵。

现代文:秋七月十九日,葬元帝于渭陵。

古文: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节度,穷极幼眇。

现代文:班固评论:臣外祖兄弟曾为元帝侍中,告诉过臣说元帝兴趣广泛,精于书法,会弹琴、吹箫,能按曲谱,为配新词,节拍分明,穷极要妙。

古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

现代文:少年即尊崇儒术,及继帝位,征用儒生,委以政事,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等儒生相继为宰相。

古文: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现代文:而元帝为文义所牵制,优柔寡断,宣帝中兴之业遂衰。

古文: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现代文:然而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代贤王之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