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战

古文: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

现代文:凡是对敌作战,士卒们踏上战场,就如置之万死一生之地而无后悔畏惧之心的,因为这是听从指挥和服从命令。

古文: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

现代文:将帅讲求信义以诚待人,那么,士卒便会报之以尽心用力而无犹豫之意。所以,打起仗来就能无往而不胜。

**古文:法曰: 信则不欺。 **

现代文:诚如兵法所说: 为将帅者应当具备诚信而不欺诈的思想品格。

古文: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司马懿督张合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

现代文: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征讨蜀国,亲自从洛阳来到长安,派遣宣王司马懿督统左将军张郃所部及雍、凉二州等精兵三十万人,隐蔽轻装出发,窥向蜀地剑阁。

古文: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会兵交换,在者八万。

现代文: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部队将有十分之二的人换防离去,留在战场的将士只有八万人。

古文: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

现代文:正当魏军开始布阵之时,恰值蜀军换防交接过程,诸葛亮的参谋人员都认为敌军强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制胜不了对方的,因此纷纷建议把换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

**古文:亮曰: 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

现代文:但诸葛亮却说: 我统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那种 得原失信 的作法,是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现在,换防该去的士卒已经迅速打点好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子则引领切盼而逐日计算着丈夫归来的时间。因此,目前我们虽然面临征战的困难,但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

古文: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

现代文:说完,便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卒赶快启程回乡。于是,该走的都很高兴,愿意留下参加战斗;该留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

**古文:相谓曰: 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 **

现代文:他们互相勉励说: 诸葛丞相对我们的恩德,我们即使拚上性命也无法报答!

古文: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合,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现代文:到了交战那天,蜀军无不拔剑争先,冲锋陷阵,以一当十,击杀了魏将张郃,打退了主帅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