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战

古文: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现代文:大凡战争中所说的用 奇 ,指的是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处,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

古文: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

现代文:两军交战之际,要采用惊扰其前而掩袭其后,声冲其东而实击其西的佯动战法,使敌人迷茫失主而不知道怎样进行防备。

**古文:法曰: 敌虚,则我必为奇。 **

现代文:这样作战就能够胜利。诚如兵法所说: 发现敌人有虚弱之点,我就一定采取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

古文: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宣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于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

现代文: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元帝曹奂下诏命令各路魏军征伐蜀国,大将军司马昭被任命为节度使,他派遣征西将军邓艾率部牵制蜀将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部截击妻维,使其无法退回蜀国。

古文: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

现代文:邓艾则派天水郡太守王颀等将率部直接进攻姜维营垒,陇西郡太守牵弘从正面进行拦截,金城郡太守杨欣率部迂回甘松岭以侧击姜维背后。

古文: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

现代文:姜维听说魏将钟会所率诸军已经进入关中,便领兵退回。

古文:欣等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

现代文:魏将杨欣等率部跟踪追击到强川口,双方展开激战,姜维败退。

古文: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

现代文:姜维听说雍州刺史诸葛绪所部已经驻屯桥头截断了道路,便从孔函谷进入北道,打算从雍州刺史诸葛绪军背后绕过回蜀。

古文: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还,从桥头欲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

现代文:诸葛绪获悉了姜维的行动企图后,马上将军队后撤三十里。姜维率军进入北道三十里时,听说诸葛绪军已经退却,便又引军折回,从桥头通过,诸葛绪也就随即急速返回进行拦截,但迟到一天而未赶上。

古文: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

现代文:姜维于是引兵向东退却,回到剑阁进行防守;魏将钟会率兵进攻姜维,但是未能攻克。

古文:艾上言: 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出汉中、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

现代文:邓艾这时上书献策说: 如今敌人已遭到挫折,我们应当乘势追击,从阴平小路经过汉时德阳亭直插涪城,也就是从剑阁以西百余里绕道而进,前出至距成都三百里的地方,采用出奇制胜战法直捣敌国腹心地区。

古文: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现代文:那么,防守剑阁的姜维军必定回援涪城,钟会所部就可从大道长驱直进;如果剑阁的姜维军不回援,则接应涪城的援兵就很少了。

古文:《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现代文:兵书上说 进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 。

**古文: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

现代文:现在我们如能奇袭敌人空虚之处,击败蜀军则是必然之势。

古文: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信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

现代文:邓艾率军从阴平道进军通过了七百余里的无人地区,他们凿山开路,架设栈道;由于山高谷深,进军极为艰难,粮运将断,几乎陷入绝境。

古文: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

现代文:邓艾亲自以毡裹身,从山上翻滚而下;将士们都攀树木爬悬崖,如同水中游鱼一个接一个地前进。邓艾部队先期进至江油城,该地蜀军守将马邈不战而降。

古文: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

现代文:蜀国卫将军诸葛瞻获此消息后,把部队从涪城撤往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军。

古文:艾遣其子邓忠出其右、司马师綦等出其左。

现代文:邓艾派遣其子邓忠率部进攻蜀军右翼;司马师纂率部进攻蜀军左翼。

**古文:忠、綦战不利,并退还,曰: 贼未可胜。 **

现代文:但邓忠和师纂出战不利,都退了回来,并且说: 敌人不可战胜。

**古文:艾怒曰: 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 **

现代文:邓艾一听大怒,说: 我军生死存亡全在此一举,哪有什么不可战胜之说!

古文:乃叱忠、綦等,将斩之。

现代文:于是叱骂邓忠、师綦,并要杀掉他们。

古文:忠、綦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进军成都。

现代文:邓忠、师綦拨转马头重返前线,奋勇再战,大破蜀军,斩杀了诸葛瞻,大军一直攻入成都。

古文: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现代文:在魏军兵临成都的形势下,蜀国后主刘禅被迫派出使者向邓艾请降,魏军于是灭亡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