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分

古文:凡兵之所以先争,圣人贤士,不为爱尊爵。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巧伎勇力,不为爱重禄。聪耳明目,不为爱金财。

现代文:举凡用兵先要争取具备的条件是:圣人贤士不为贪图尊高的爵位,有道术能力的人不为贪图国家的官职,有武艺勇力的人不为优厚的俸禄,到敌方侦查的人员不为金钱和财货。

古文: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武王非于甲子之朝而后胜也,其前政多善矣。

现代文:伯夷、叔齐不是饿死以后才有名的,因为以前就注重修德;周武王不是在甲子那天以后取胜的,因为以前就多行善政。

古文:故小征千里遍知之,筑堵之墙,十人之聚,日五闲之。

现代文:所以,小规模的征战,要了解千里地的情况。就是一墙之隔,十人之聚集,也要每天侦查五次。

古文:大征遍知天下。

现代文:至于大规模的征战,那就要了解天下的情况了。

古文:日一闲之。散金财,用聪明也,故善用兵者,无沟垒而有耳目。

现代文:所谓每日频繁地侦查五次,就是要花钱购买耳目的意思。所以,善用兵者,即使没有沟垒工事,也要有从事侦查的耳目。

古文:兵不呼儆,不茍聚,不妄行,不强进,呼儆则敌人戒。

现代文:兵不可高声呼警,不可草率集合,不可徒劳行军,不可勉强进攻。

古文:茍聚则众不用。妄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軔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

现代文:高声呼警,则敌人知所警惕;草率集合出动,则兵众不肯效力;徒劳行军,则士卒困乏;勉强进攻,则精兵受挫。所以,用兵的人,攻坚则容易受挫,攻弱则收得神效。攻坚,其薄弱环节也会变得坚固;攻弱,其坚固部分也会变得薄弱。

古文:故坚其坚者,瑕其瑕者。

现代文:所以要稳住其坚固环节,削弱其薄弱环节。

古文:屠牛坦朝解九牛,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

现代文:屠牛坦一天割解九只牛而屠刀还能削铁,就是因为刀刃总是在空隙间活动的原故。

古文:故天道不行,屈不足从。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且击倍。故军争者不行于完城,有道者不行于无君。

现代文:所以,在天道不顺的时候,敌人穷屈,也不宜追逐;敌国人事荒乱,就可以以十破百;敌国兵器不备,就可以以半击倍,所以,军事争夺不打坚固的城池,有道义的不打无君的国家。

古文:故莫知其将至也,至而不可圉。莫知其将去也,去而不可止。

现代文:要使人不知其将要来到,到了就无法防御;要使人不知其将要离去,去了便不能阻止。

古文:敌人虽众,不能止待。

现代文:敌人虽多,也是不能阻拦和防御的。

古文:治者所道富也,而治未必富也,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

现代文:治,可以导致国富,但治未必就是富,必须懂得富国的生产,然后才能富。

古文:富者所道强也,而富未必强也,必知强之数,然后能强。

现代文:富,可以导致国强,但富未必就是强,必须懂得强国的措施,然后才能强。

古文:强者所道胜也,而强未必胜也,必知胜之理;然后能胜。

现代文:强,可以导致胜利,但强未必就能胜,必须懂得胜利的正理,然后才能胜。

古文:胜者所道制也,而胜未必制也,必知制之分,然后能制。

现代文:胜,可以导致控制天下,但胜未必就能控制,必须懂得控制天下的纲领,然后才能控制。

古文:是故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有分。

现代文:所以,使国治要有军备,使国富要有生产,使国强要有措施,使国胜要有理,控制天下则要有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