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君小匡

古文: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现代文: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做宰相。

古文:鲍叔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

现代文:鲍叔辞谢说: 我只是君王您的平庸臣子。

古文: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现代文: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

古文: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现代文: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

古文: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现代文: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古文: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

现代文:管仲,好比百姓的父母,想要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

**古文:公曰: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

现代文:桓公说: 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差点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

**古文:鲍叔曰: 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 然则为之奈何? **

现代文:鲍叔说: 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免他的罪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

**古文:鲍叔曰: 君使人请之鲁。 **

现代文:桓公说: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鲍叔说: 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

古文:公曰: 施伯,鲁之谋臣也。

现代文:桓公说: 施伯是鲁国的谋臣。

**古文: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

现代文: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

**古文:鲍叔曰: 君诏使者曰: 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

现代文:鲍叔说: 您教使者这样说: 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

古文:鲁君必诺。

现代文: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

古文: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现代文: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

古文: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现代文: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

**古文: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

现代文: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将他杀死。

**古文:公曰: 然则夷吾受乎? **

现代文:桓公说: 你觉得管夷吾会接受吗?

**古文:鲍叔曰: 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

现代文:鲍叔说: 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

**古文:公曰: 其于寡人犹如是乎? **

现代文:桓公说: 他对我也能这样么?

古文:对曰: 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

现代文:回答说: 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缘故。

**古文: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

现代文: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古文:公乃使鲍叔行成,曰: 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

现代文: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 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

古文:鲁人为杀公子纠。

现代文: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

**古文:又曰: 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

现代文:又说: 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

古文:鲁君许诺。

现代文:鲁君答应了。

古文:施伯谓鲁侯曰: 勿予。

现代文:施伯对鲁侯说: 不要交回。

古文: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现代文: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

古文: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现代文: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

古文: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

现代文: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

**古文: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 鲁君曰: 诺。 **

现代文: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 鲁君说; 好。

古文: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比也。

现代文: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 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

古文: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现代文: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 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古文:鲍叔受而哭之,三举。

现代文:鲍叔接收以后,大声哭叫三次。

古文:施伯从而笑之,谓大夫曰: 管仲必不死。

现代文:施伯则跟着笑起来,对大夫们说: 管仲一定不会死。

古文:夫鲍叔之,忍不僇贤人,其智称贤以自成也。

现代文:以鲍叔之仁,不会杀戮贤人,他是懂得举用贤人以自成其事的。

古文:鲍叔相公子小白先入得国,管仲、召忽奉公子纠后入,与鲁以战,能使鲁败,功足以。

现代文:鲍叔辅佐小白,先入齐而得国,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后入,鲍叔与鲁国一战,能使鲁军败退,功劳是太大了。

古文:得天与失天,其人事一也。

现代文:无论是得天之助与失天之助,他都一样地克尽人事。

古文:今鲁惧,杀公子纠、召忽,囚管仲以予齐,鲍叔知无后事,必将勤管仲以劳其君愿,以显其功。

现代文:现在鲁国害伯,杀公于纠和召忽,囚送管仲以送回齐国,鲍叔看到无后顾之忧,一定要帮助管仲而烦其国君下顾,以显其定齐之功。

古文:众必予之有得。

现代文:人们也一定称他为有德。

古文:力死之功,犹尚可加也,显生之功将何如?

现代文:如果说,为国死事的功,是可以增益的;那么,荣显管仲这个活人的功劳,将更大了。

**古文:是昭德以贰君也,鲍叔之知,不是失也。 **

现代文:这样,宣扬管仲之德以使他立于相位,鲍叔的才智是不会落空的。

古文:至于堂阜之上,鲍叔祓而浴之三。

现代文:到了堂阜地区,鲍叔为管仲举行除灾仪式并使他沐浴了三次。

古文:桓公亲迎之郊。

现代文: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

古文:管仲诎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公辞斧三,然后退之。

现代文:管仲屈下帽缨掩着衣襟,使人拿着斧子站在背后,桓公三次下令执斧人离开,于是他们就退下了。

**古文:公曰: 垂缨下衽,寡人将见。 **

现代文:桓公说: 垂下帽缨,拉下衣襟了,我就立即接见您。

**古文:管仲再拜稽首曰: 应公之赐,杀之黄泉,死且不朽。 **

现代文:管仲叩头再拜说: 承受您的恩赐,就是死在黄泉,也不朽了。

古文:公遂与归,礼之于庙,三酌而问为政焉,曰: 首先君襄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田猎罼弋,不听国政。

现代文:桓公便与管仲同回,在庙堂上礼见,喝了三杯酒以后,齐桓公向管仲询问为政之道。齐桓公说: 从前我们齐国的先君襄公,筑高台,修广池,沉溺在饮酒享乐中,喜欢田猎捕射,不理国政。

古文:卑圣侮士,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

现代文:卑视圣贤,侮慢士人,只知爱宠女色,九纪六摈,陈妾数千之多。

古文:食必粱肉,衣必文绣,而戎士冻饥。

现代文:他们食必梁肉,衣必文绣,而战士挨饿受冻。

古文:戎马待游车之弊,戎士待陈妾之余。

现代文:战马的补充等待游车用完的老马,战士的给养等待侍妄食用的剩余。

古文: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

现代文:歌舞、杂技的艺人在前,而贤大夫在后。

古文:是以国家不日益,不月长。

现代文:所以国家不能日新月异地发展。

**古文:吾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之奈何? **

现代文:我真伯宗庙无人打扫,社稷无人祭祀,请问该怎么办呢?

古文:管子对曰: 昔吾先王周昭王、穆王世法文武之远迹,以成其名。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从前我们的先王,周昭王和周穆王效法文武的远迹,以成其名。

古文:合群国,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现代文:集合年高有德的老人,考察百姓当中表现好的,立典型以为规范。准备有格式的表券,使人们原原本本地加以填写。

**古文:劝之以庆赏,纠之以刑罚,粪除其颠旄,赐予以镇抚之,以为民终始。 公曰: 为之奈何? **

现代文:然后用赏赐劝勉好人,用刑罚纠正坏的;有的剪掉顶发,有的用赏赐安抚,治理百姓始终如一。 桓公说 还要怎么办?

**古文:管子对曰: 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谨用其六秉;如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 **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从前圣王治理百姓,国分为三,鄙划为五,以安定百姓居处,安排百姓职业,用此为治民体制。还严格实行 六秉 ,这样民心就可以掌握而百姓可以统治了。

**古文:桓公曰: 六秉者何也? **

现代文:桓公说: 什么是六秉?

**古文:管子曰: 杀、生、贵、贱、贫、富,此六秉也。 **

现代文:管子说: 杀、生、贵、贱、贫、富,这就是六秉。

**古文:桓公曰: 参国奈何? **

现代文:桓公说: 怎么叫国分为三?

古文:管子对曰: 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定全国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个,士、农之乡十五个。

古文: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

现代文:您统帅十一个乡,高子统帅五个乡,国子统帅五个乡。

古文:参国故为三军。

现代文:三国就成了三军。

古文:公立三官之臣: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

现代文:您还要安排三国官府的官吏:市场立有三乡,手工业立有三族,湖泽立有三虞,山林立有三衡。

**古文: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一帅。 **

现代文:确定五家为一轨,轨有轨长。十轨为一里,里设有司。四里为一连,连有连长。十连为一乡,乡有良人。五乡定为一帅。

**古文:桓公曰: 五鄙奈何? **

现代文:桓公说: 五鄙又怎么办?

古文:管子对曰: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帅。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确定五家为轨,轨有轨长。六轨为一邑,邑有邑司。十邑为一卒,卒有卒长。十卒为一乡,乡有良人。三乡为一属,属有大夫。

古文:五属一五大夫。

现代文:五属设五个大夫。

**古文:武政听属,文政听乡,各保而听,毋有淫佚者。 **

现代文:武事听从于属,文事听从于乡,各自保证其所管,不准有所荒怠。

**古文:桓公曰: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 **

现代文:桓公说: 划定百姓居处,安排百姓职业,应怎么办?

古文:管子对曰: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的柱石之民,不可使他们杂居,杂居则说的话做的事都不一样。

古文: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现代文:因此,圣王总是安排士住于闲静之地,安排农住近田野,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场。

古文: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

现代文:使士人们居处相聚而集中,闲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悌。

古文: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现代文:朝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

古文: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现代文: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学问,不劳苦也能学会。

古文: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现代文:所以士人的子弟常为士人。

古文: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比耒耜谷芨。

现代文:使农家居处相聚而集中,分别四季,安排用具,置备器械。搞齐全耒耜枷镰等等。

古文:及寒击槁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耰。

现代文:在天气尚冷的时候。就铲除杂草修整土地,以待时而耕,耕得深,种得均,盖土又快。

古文:先雨芸耨,以待时雨。

现代文:在降雨之前就除草松土,以等待时雨。

古文: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遬。

现代文:时雨一 来,就带上各种农具,早晚在地里从事农活,脱下常服,以就功役,分别苗的好坏,排好苗的疏密。

古文:首戴苎蒲,身服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

现代文:他们头戴草笠,身披蓑衣,一身泥水,暴露发肤,竭尽其四肢之力,而积极在地里劳动。

古文: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现代文:他们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

古文: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现代文: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本领,不劳苦也能学会。

古文: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

现代文:所以,农家的子弟常是农人。他们朴实而不奸恶,其优秀人材能够成为士人的,就可以信赖。让他们种地,粮食就多;让他们做官,贤才就多。所以,圣王总是敬农而爱农。

古文: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

现代文:要使工匠居处相聚而集中,察看好的木材,考虑四时活路,分辨质量优劣,安排各种用具。在评定等级、考计规格、裁断器物的时候,要注意齐全和精致。

古文: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

现代文:这样,互相谈论工事,展示成品,比赛技巧,提高智慧。

古文: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现代文:他们整天从事于此,来教育子弟,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

古文: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现代文: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本领,不劳苦也能学会。

古文: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

现代文:所以,工匠的子弟常为工匠。

古文:今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

现代文:要使商人居处相聚而集中,他们观察年景凶饥,了解国内情况,观察四时,注意本乡货物,而预知市场物价。

古文: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

现代文:他们负任担荷,赶牛驾马,以周游四方;料定物资多寡,估计商品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贱买贵卖。

古文: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筋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

现代文:所以,雉羽和摈尾一类的珍品,不必远集而自至;竹箭一类的产品,一国内就有浮余。奇怪的商品经常到来,珍异的东西也有聚集。

古文: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

现代文:他们整天从事这些,来教育子弟。

古文: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

现代文:他们互相谈论赢利,互告买卖时机:互相陈说物价知识。

古文: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现代文:从少年就习惯于此,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

古文: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现代文: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本领,不劳苦也能学会。

古文: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

现代文:所以,商人的子弟常为商人。

古文: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矣。

现代文:按土地肥瘠而差别征收租税,百姓就不会外流。

古文:正旅旧,则民不惰。

现代文:施政不遗弃功臣故旧,百姓就不会不敬。

古文:山泽各以其时至,则民不苟。

现代文:伐木、捕鱼,各有定时,百姓就不会苟且从事。

**古文: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 **

现代文:高原、山地、平地都能公平处理,百姓就不疑惑,不夺农时,则百姓富裕;祭祀不妄取于民,则牛马繁殖。

**古文: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 **

现代文:桓公又问说: 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

**古文:管子对曰: 可。 **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可以。

**古文:公曰: 安始而可? **

现代文:桓公说: 从哪里做起呢?

**古文: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从爱民做起。

**古文: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 **

现代文:桓公说: 爱民之道如何?

古文:管子对曰: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百姓就相亲了。

古文: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现代文: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

古文: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现代文:减少刑罚,薄收赋税,百姓就富裕了。

古文: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现代文: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百姓就有礼了。

古文: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现代文:出令不改,百姓就务正了。

**古文:此爱民之道也。 **

现代文: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古文:公曰: 民富而以亲,则可以使之乎? **

现代文:桓公说: 百姓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们呢?

古文:管于对曰: 举财长工,以止民用;陈力尚贤,以劝民知;加刑无苛,以济百姓。

现代文:管子说: 开发财源提倡百工,以保障人们的需用;贡献才力而尊崇贤士,以奖励人们求知;施刑罚不要苛刻,以有利于百姓。

古文:行之无私,则足以容众矣;出言必信,则令不穷矣。

现代文:实行这些措施没有私心,就能够团结众人;说话一定算数,法令就不会失灵。

**古文:此使民之道也。 **

现代文:这就是役使百姓的办法。

**古文:桓公曰: 民居定矣,事已成矣,吾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其可乎? **

现代文:桓公说: 民居已定,事功已成,我想从事于天下诸侯,可以么?

古文:管子对曰: 未可。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不可以。

**古文:民心未吾安。 **

现代文:民心还没有安定。

**古文:公曰: 安之奈何? **

现代文:桓公说: 怎样才能安定民心?

**古文:管子对曰: 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 **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修正旧法,选择好的,举用而严格执行;慈爱百姓,救济贫户;宽缓征役,敬重百姓,则国富而百姓安心了。

**古文:公曰: 民安矣,其可乎? **

现代文:桓公说: 百姓安心,就可以了吧?

古文:管仲对曰: 未可。

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不可以。

古文:君若欲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君有征战之事,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然则难以速得意于天下。

现代文:您要整顿军队,修治甲兵,其他大国也将整顿军队,修治甲兵;您有征战的举动,各小国诸侯的大臣就早有防御的准备;那样,是难迅速得意于天下的。

**古文: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 **

现代文:您想迅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就应该行事有一些隐藏的东西,行政有一些藏寓的内容。

**古文:公曰, 为之奈何? **

现代文:桓公说: 那怎么办?

古文:管子对曰: 作内政而寓军令焉。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行内政而寓有军令。

古文:为高子之里,为国子之里,为公里,三分齐国,以为三军。

现代文:建立高于所管辖的里,国子所管辖的里和您所管辖的里,三分齐国,作为三军。

古文:择其贤民,使为里君。

现代文:选拔贤能,委作里君。

**古文:乡有行伍,卒长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于军事矣。 **

现代文:每乡都有行伍编制,卒长效法军事制度与号令,并以此进行田猎,实行赏罚,就使百姓懂得军事了。

**古文:桓公曰: 善。 **

现代文:桓公说: 好。

古文:于是乎管子乃制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军令。

现代文:于是,管仲制定五家为一轨,轨设长。十轨为一里,里设有司。四里为连,连设长。十连为乡,乡设良人。这样来实行军令。

古文:是故五家为轨,五人为伍,轨长率之。

现代文:因此,五家为轨,五人为伍,由轨长率领。

古文: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

现代文:十轨为里,五十人为一小戎,里有司率领。

古文: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

现代文:四里为连,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率领。

古文: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

现代文:十连为乡,二干人为一旅,由乡良人率领。

古文:五乡一师,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师率之。

现代文:五乡为一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之帅来率领。

古文: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

现代文:三军中有中军的鼓,有高子的鼓,有国子的鼓。

古文:春以田,曰蒐①,振旅。秋以田,曰獼,治兵。

现代文:春天田猎,叫作 蒐 ,训练回兵;秋天田猎,叫作 獼 ,训练出兵。

古文:是故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

现代文:所以卒伍之政在里内确定,军旅之政在郊野完成。

古文: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

现代文:内部教令告成,军令就不得再变。

古文:故卒伍之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丧相恤,祸福相忧,居处相乐,行作相和,哭泣相哀。

现代文:因此,卒伍的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年少同居住,年长同交游,祭祀互相祝福,死丧互相抚恤,祸福互相关切,居处互相娱乐,行作互相配合,哭泣互相哀悼。

古文:是故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欢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现代文:因此,夜间作战声音相闻,就可以不乱;白天作战,眼睛一看,就可以相识。欢欣的情谊足以互相殉死。所以,用来防守则阵地巩固,用来战争则取得胜利。

古文: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圉也。

现代文:一个国君有这样经过教练的士兵三万人,用来横行于天下,惩治无道之国,安定周室,天下大国的君主就谁也不能加以限制了。

古文:正月之朝,乡长复事,公亲问焉,曰: 于子之乡,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

现代文:正月初起,乡长报告公事,桓公亲自询问,说: 在你们乡中,有无平时行义、好学、聪明、质性仁厚、慈孝于父母、长悌之名闻于乡里的人?

**古文: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

现代文:有,就要报告,有而不报,叫作埋没人才,有五种罪。

古文:有司已于事而竣。

现代文:主事的人报告完毕而迟。

古文: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

现代文:桓公又问: 在你们乡中,有无勇气、体力、筋骨强壮出众的人?有,就要报告。

**古文: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其罪五。 **

现代文:有而不报,叫作埋没人才,有五种罪。

古文:有司已于事而竣。

现代文:主事的人报告完毕而退。

古文: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现代文:桓公说: 在你们乡中,有无不慈孝于父母,不长悌于乡里,骄傲淫暴,不遵行君令的人?有,就要报告。

**古文: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 **

现代文:有而不报,叫包庇属下,也有五种罪。

古文:有司已于事而竣。

现代文:主事人报告完毕而退。

古文:于是乎乡长退而修德进贤。

现代文:这样,乡长都回去勤修德政,并把贤士送来。

古文:桓公亲见之,遂使役之官。

现代文:桓公则亲自接见,就用这些人在官府工作。

古文: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令选官之贤者而复之。

现代文:桓公命令官长,年终用书面报告新官成绩并且命令官长挑选新官中的贤者上报。

古文:曰: 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维顺,端悫以待时使。使民恭敬以劝。

现代文:指示说: 有人在我官府有功,德性好而又顺从,要老实地待命使用,以使人们严肃而勉励。

**古文:其称秉言,则足以补官之不善政。 **

现代文:至于百姓的非议言词,则足以补救官吏的不善之政。

古文: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

现代文:桓公还普遍调查其乡里意见,而加以验证。

古文:乃召而与之坐,省相其质,以参其成功成事。

现代文:然后召来与他共坐,仔细观察他的素质,以便了解他的成功成事之处。

古文:可立而时。

现代文:如可以举拔,就待时任用。

古文:设问国家之患而不肉,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

现代文:凡是考问其国家忧患之事而应对不穷的,下到乡里调查了解他的能力,而没有大过的,便提作上卿的助手。

古文:名之曰三选。

现代文:这叫作 三选 。

古文:高子、国子退而修乡,乡退而修连,连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轨,轨退而修家。

现代文:这样,高子、国子便回去加强治乡,乡长回去加强治连,连长回去加强治里,里长回去加强治轨,轨长回去加强治家。

古文:是故匹夫有善,故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故可得而诛也。

现代文:这样,哪怕一个普通的人做了好事,也可以得到表扬;做了坏事,也要受到处分。

古文:政既成,乡不越长,朝不越爵。

现代文:政事成功以后,乡中没有超越尊长的行为,朝中没有超越职位的行为。

古文:罢士无伍,罢女无家。

现代文:无行的男人,无人与之为伍;无行的女人,无人娶之为家。

古文:士三出妻,逐于境外。女三嫁,入于舂谷。

现代文:男子三次出妻,则逐于境外;女人三次改嫁,则打入舂官谷的地方劳动。

古文:是故民皆勉为善。

现代文:这样人们都是努力为善的。

古文:士与其为善于乡,不如为善于里;与其为善于里,不如为善于家。

现代文:士人与其为善于乡,不如为善于里;与其为善于里,不如为善于家。

古文: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终岁之汁;莫敢以终岁为议,皆有终身之功。

现代文:所以,士人不敢贪图一时的方便,都有终年的打算;又不敢只考虑终年之事,都有终身的事业。

古文: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于公,择其寡功者而谯之曰: 列地分民者若一,何故独寡功?

现代文:正月初起,五属大夫都向桓公报告公事。桓公找出成绩少的批评说: 封予的土地和百姓都是一样,为什么只你成绩差?

古文:何以不及人?

现代文:为什么不及别人?

**古文: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

现代文:教训工作不善,政事就治理不好。一次两次可以宽恕,三次就不能赦免了。

古文: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

现代文:桓公继续询问说: 在你们属里,有无平时行义、好学、聪明、品性仁厚、慈孝于父母、尊敬长辈之名闻于乡里的人?有,就要报告。

**古文: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

现代文:有而不报,叫作埋没人才,有五种罪。

古文:有司已事而竣。

现代文:主事的人报告完毕而退。

古文: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属,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

现代文:桓公又询问说: 在你们属里,有无勇气、体力优秀出众的人?有,就要报告。

**古文: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其罪五。 **

现代文:有而不报,叫作埋没人才,有五种罪。

古文:有司已事而竣。

现代文:主事人报告完毕而退。

古文:公又问焉,曰: 于子之属,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现代文:桓公又询问说: 在你们属里有无不慈孝于父母,不敬长辈于乡里,骄傲淫暴,不行君令的人?有,就要报告。

**古文:有而不以告者,谓之下比,其罪五。 **

现代文:有而不报,叫作包庇下面,等于犯五种罪。

古文:有司已事而竣。

现代文:主事人报告完毕而迟。

古文:于是乎五属大夫退而修属,属退而修连,连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

现代文:这样,五属大夫们都回去加强治属,各属回去加强治连,各连回去加强治乡,各乡回去加强治卒,各卒回去加强治邑,各邑回去加强治家。

古文: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

现代文:所以,一个普通的人,做了好事也可以得到表扬,做了坏事,也要受到处分。

古文:政成国安,以守则固,以战则强。封内治,百姓亲,可以出征四方,立一霸王矣。

现代文:政事有成,国家安定,守则固,战则强,国内治,百姓亲,可以出征四方,建立一个霸王之业的局面了。

**古文:桓公曰: 卒伍定矣,事已成矣, 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 **

现代文:桓公说; 卒伍已定,事功已成,我想要干预诸侯的事务,可以吧?

古文:管子对曰: 未可。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不可以。

**古文:若军令则吾既寄诸内政矣,夫齐国寡甲兵,吾欲轻重罪而移之于甲兵。 **

现代文:关于军事,我既已寄寓于内政了,但齐国还缺少盔甲兵器,我想用从轻处理重罪的办法,把赎金用在盔甲兵器上。 桓公说: 怎么办?

古文:公曰: 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制重罪入以兵甲、犀胁、二戟,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小罪入以金钧分,宥薄罪入以半钧,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而不直,则入一束矢以罚之。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规定犯重罪者交纳武器、盔甲、犀皮的胁驱和两支戟,犯轻罪者交纳兵器架、盾牌、胸甲皮与两支戟,犯小罪者纳金属一钧半;宽有薄罪,只纳金属半钧。至于没有冤屈而从事讼狱,官长再三劝禁不成而理不直者,则须交纳一束箭,以资惩罚。

**古文:美金以铸戈、剑、矛、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欘,试诸木土。 **

现代文:好的金属拿来铸造戈剑矛戟,试之于狗马;不好的金属拿来铸造斤、斧、锄、镰、锯、镭等,试之于木土。

**古文:桓公曰, 甲兵大足矣,吾欲从事于诸侯,可乎? **

现代文:桓公说: 盔甲、兵器十分充足了,我想要干预诸侯的事务,可以吧?

古文:管仲对曰: 未可。

现代文:管仲回答说: 不可以。

**古文:治内者未具也,为外者未备也。 **

现代文:治理内政的人选不足,从事外交的也不齐全。

古文:故使鲍叔牙为大谏,王子城父为将,弦子旗为理,宁戚为田,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商容处宋,季劳处鲁,徐开封处卫,匽尚处燕,审友处晋。

现代文:于是委任鲍叔牙为大谏,王子城父为将,弦子旗为理狱官,宁戚为田官,隰朋为通使诸侯的官;曹孙宿驻楚国,商容驻宋国,季友驻鲁国,卫开方驻卫国,医尚驻燕国,审友驻晋国。

古文:又游士八千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粮,财币足之,使出周游于四方,以号召收求天下之贤士。

现代文:又派出游士八十人,供给他们车马衣裘,多带物资粮食,财币也很充足,使之周游四方,以号召收求天下的贤士。

古文:饰玩好,使出周游于四方,鬻之诸侯,以观其上下之所贵好,择其沈乱者而先政之。

现代文:还带上玩好的物品,周游四方,卖予各国诸侯,以了解他们上下的嗜好,择其昏乱者先事征伐。

**古文:公曰: 外内定矣,可乎? **

现代文:桓公说: 外交与内政都安排好了,这回可以了吧?

古文:管子对曰: 未可。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不可以。

**古文:邻国未吾亲也。 **

现代文:因为邻国还没有同我们亲善。

**古文:公曰: 亲之奈何? **

现代文:桓公说: 怎么与它亲善呢?

**古文:管子对曰: 审吾疆场,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货财,而美为皮弊,以极聘覜于诸侯,以安四邻,则邻国亲我矣。 **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审查我们的边境,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订正邻国的封界,不要接收他们的货财。而好好地拿出皮币,不断聘问各国诸侯,这样来安定四邻,邻国就同我国亲善了。

**古文:桓公曰: 甲兵大足矣,吾欲南伐,何主? **

现代文:桓公说: 盔甲兵器十分充足了,我想南征,应依靠何国为主?

古文:管子对曰: 以鲁为主。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以鲁为主。

**古文:反其侵地常、潜,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河有陼,纲山于有牢。 **

现代文:应归还侵占他们的常、潜两地,使齐国大海有屏蔽,小海有围墙,环山都有栅壁。

**古文:桓公曰: 吾欲西伐,何主? **

现代文:桓公说: 我要西征,应依靠何国为主?

古文:管子对曰: 以卫为主。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以卫为主。

**古文:反其侵地吉台、原、姑与柒里,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有陼,纲山于有牢。 **

现代文:应归还侵占他们的土地台、原、姑与柒里。使齐国大海有屏蔽,小海有围墙,环山也有栅壁。

**古文:桓公曰: 吾欲北伐,何主? **

现代文:桓公说: 我要北征,应依靠何国为主?

古文:管子对曰: 以燕为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以燕因为主。应归还侵占他们的土地柴夫和吠狗。

**古文: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有陼,纲山于有牢。 **

现代文:使齐国大海有屏蔽,小海有墙垣,环山都有栅壁。

古文:四邻大亲。

现代文:四邻大大亲善起来了。

古文: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海,东至于纪随,地方三百六十里。

现代文:在归还侵人之地和规正其国界以后,齐国领土南至泰山以北,西至济水,北至海,东至纪随两地。地方共三百六十里。

古文:三岁治定,四岁教成,五岁兵出。

现代文:三年治定,四年训练成功,五年就出兵了。

古文:有教士三万人,革车八百乘。

现代文:有练好的士兵三万人,革车八百辆。

古文:诸侯多沈乱,不服于天子。

现代文:当时诸侯多有昏乱而不服从天子的。

古文:于是乎桓公东救徐州,分吴半。存鲁蔡陵陵蔡,割越地。

现代文:于是,桓公东救徐州,分吴地之半;救存鲁国,侵陵蔡国,分割越地。

古文:南据宋、郑,征伐楚,济汝水,逾方地。望文山,使贡丝于周室。

现代文:南面凭藉宋、郑两国而伐楚,渡汝水,过方城,接近文山,责令楚国贡丝于周室。

古文:海滨诸侯,莫不来服。

现代文:周天子送祭肉给齐桓公,荆州诸侯没有不来归服的。

古文: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方舟投柎,乘桴济河,至于石沈。

现代文:在中原援救晋公,擒获狄王,打败胡貉,攻破屠何,骑寇也开始征服了,往北则攻伐山戎,制服令支,斩杀孤竹,九夷也开始听从了。

古文:县车柬马,逾大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从。

现代文:沿海的各诸侯国,没有不来归颐的。往西的征战则夺取了白狄的土地,到西河,并船投筏,乘筏渡河,到了石枕,又悬吊兵车、缠束战马,越过太行山与卑耳山的溪涧,拘捕大夏之敌。又西服流沙西虞之地,秦地戎人也开始服从了。

古文:故兵一出而大功十二。

现代文:所以,兵一出就成大功十二项。

古文: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诸侯国,莫不宾服。

现代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和中原诸侯各国,没有不服从的。

古文:与诸侯饰牲为载书,以誓要于上下荐神。

现代文:桓公与诸侯摆设祭品、书写盟誓,以约誓于上下诸神。

古文:然后率天下定周室,大朝诸侯于阳谷。

现代文:然后,率天下安定周室,在阳谷大会诸侯。

古文:故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现代文:因而,有兵车的会六次,乘车的会三次,九次会合诸侯,一匡天下。

古文:甲不解垒,兵不解翳,弢无弓,服无矢,寝武事,行文道,以朝天子。

现代文:铠甲不解绳,兵器不开箱,弓衣没有弓,箭服没有箭,停武事,行文治,以朝拜天子。

**古文:葵丘之会,天子使大夫宰孔致胙于桓公曰: 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宰孔致胙。 **

现代文:在葵丘大会诸侯的时候,周天子派大夫宰孔送祭肉给桓公说: 我本人有祭祀之事于先王文武之庙,派遣宰孔把祭肉送来。

**古文:且有后命曰: 以尔自卑劳,实谓尔伯舅毋下拜。 **

现代文:而且还有后命说: 因为你谦卑劳顿,实告伯舅你不必下堂拜赐。

**古文:桓公召管仲而谋,管仲对曰: 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 **

现代文:桓公便召见管仲来商量,管仲回答说: 为君不行君礼,为臣不行臣礼,是乱国的根本。

古文:桓公曰: 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现代文:桓公说: 我能做到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古文: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貉,拘秦夏;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庾、雕题、黑齿。

现代文:北至孤竹、山戎、秽貉,拘捕大夏的国君;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国、牂牁、不庾、雕题、黑齿。

**古文: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而中国卑我,昔三代之受命者,其异于此乎? **

现代文:荆夷之国都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而中国还不抬高我。从前夏、商、周三代之受命为王的,和我有什么不同呢?

古文:管子对曰: 夫凤凰鸾鸟不降,而鹰隼鸱枭丰,庶神不格,守龟不兆,握粟而筮者屡中。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五谷不蕃,六畜不育,而蓬蒿藜藋并兴。

现代文:管子回答说: 现在是凤凰弯鸟不出,而鹰隼鸱枭却很多;众神不显灵,守龟不示预兆,而用谷穗卜筮的却很灵验;时雨甘露不下降,而飘风暴雨却不断来临;五谷不丰收,六畜不兴旺,而各种杂草却普遍繁茂。

古文:夫凤凰之文,前德义,后日昌,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

现代文:凤凰羽毛的花纹,前面像德义,后面才像日昌。古人受命为王的,总是龙龟来临,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地出乘黄神马。

**古文:今三祥未见有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 **

现代文:现在三种祥瑞都没有,纵然受命为王,岂不是一种错误么?

**古文:桓公惧,出见客曰: 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于下,以为天子羞。 **

现代文:桓公听后很惶恐,出来接见宾客说: 天子的威严即在颜面之前,未离咫尺,我虽奉天子之命而不必下堂拜赐,但恐怕在下面颠倒礼节,为天子增羞。

古文:遂下拜,登受赏服、大路、龙旗九游、渠门赤旗。

现代文:于是下堂拜谢赏赐,然后登堂领受赏服、大辂、龙旗九游和渠门赤旗等。

古文:天子致胙于桓公而不受,天下诸侯称顺焉。

现代文:天子给予不下拜的命令,桓公偏偏不领受,天下诸侯都称颂桓公是顺于礼的。

古文:恒公忧天下诸侯。

现代文:桓公是为天下诸侯操劳的。

古文:鲁有夫人庆父之乱,而二君弑死,国绝无后。

现代文:鲁国有庄公夫人与庆父作乱,两个国君被杀,绝嗣没有后代。

古文: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

现代文:桓公知道后,使高子存全它。

古文:男女不淫,马牛选具。

现代文:使他们男女不乱杂,牛马齐备。

古文: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现代文:他们拿玉来拜见桓公,请备为齐国的关内侯,但桓公没有那样处理。

古文: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

现代文:狄人攻伐邢国,桓公修筑夷仪城加以封赐。

古文:男女不淫,马牛选具。

现代文:使他们男女不乱杂,牛马齐。

古文: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现代文:他们也拿着玉进见桓公,请求作齐国的关内侯,桓公也没有那样安排。

古文:狄人攻卫,卫人出旅干曹,桓公城楚丘封之。

现代文:狄人攻伐卫国,卫国人出旅曹地,桓公修筑楚丘城来封赐它。

古文:其畜以散亡,故桓公予之系马三百匹,天下诸侯称仁焉。

现代文:他们的牲畜已经散失,所以桓公给予良马三百匹。天下诸侯称道桓公仁义。

古文:于是天下之诸侯知桓公之为己勤也,是以诸侯之归之也譬若市人。

现代文:这样,天下的诸侯知道桓公为他们服务,所以,诸侯归附桓公,好像去赶集一般。

古文: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

现代文:桓公知道诸侯归附他,因而少收进见的币而多给回敬的礼。

古文: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齐以良马报。诸侯以缕帛布鹿皮四分以为币,齐以文锦虎豹皮报。

现代文:所以天下诸侯用瘦马犬羊为礼币,齐国则用良马回报;诸侯用素绸和鹿皮四张为礼币,齐国则用花锦和虎豹皮回报。

古文:诸侯之使垂橐而入,载而归。

现代文:个国诸侯的使者,总是空囊而来,满载而归。

古文:故钧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是故天下小国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倍而归之。

现代文:所以,用爱来钓取,用利来吸引,用信来结交,用武来威慑,于是天下小国诸侯,都服从桓公,不敢违背而来归附了。

古文:喜其爱而贪其利,信其仁而畏其武。

现代文:他们喜欢桓公的仁爱,又贪图桓公的货利;相信桓公的仁义,又害怕桓公的武力。

古文:桓公知天下小国诸侯之多与己也,于是又大施忠焉。

现代文:桓公看到天下小国诸侯多来与自己亲睦,于是又大加施惠。

古文:可为忧者为之忧,可为谋者为之谋,可为动者为之动。

现代文:可以分忧的代他们分忧,可以谋事的替他们谋事,可为动兵的替他们动兵。

古文:伐谭莱而不有也,诸侯称仁焉。

现代文:攻伐谭国和莱国而不据为已有,诸侯称道他的仁。

古文:通齐国之鱼盐东莱,使关市几而不正,壥而不税,以为诸侯之利,诸侯称宽焉。

现代文:自东莱交换齐国的鱼盐于各诸侯国,使关卡市场只稽查而不征税,存放货物而不收捐,以为各国诸侯之利,诸侯都称道他的宽惠。

古文:筑蔡、鄢陵、培夏、灵父丘,以卫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

现代文:修筑蔡、郡陵、培夏、灵父丘等城,以防御戎狄之地,用来阻止戎狄向诸侯暴掠。

古文: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社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也。

现代文:修筑五鹿、中牟、郧、盖、牡丘等城,以保卫诸夏之地,用来表示中国的权威。

古文:教大成。

现代文:教化大功告成。

古文:是故天下之于桓公,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

现代文:因此天一厂对于桓公,远国百姓望之如父母,近国的百姓从之如流水。

古文: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

现代文:所以,行地益远,得人益众,这是什么原因呢?

古文:怀其文而畏其武。

现代文:就是因为感怀他的文治而畏慎他的武备。

古文:故杀无道,定周室,天下莫之能圉,武事立也。定三革,偃五兵,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也。

现代文:诛杀无道之国;安定周室,天下无人抵御,正由于兴立武备;停止各种革甲,收起各种兵器,穿朝服过河开会而无所顾虑,正是由于文治显著。

古文:是故大国之君惭愧,小国诸侯附比。

现代文:于是使大国之君惭愧,小国诸侯归附。

古文:是故大国之君事如臣仆,小国诸侯欢如父母。

现代文:大国之君事齐如臣仆,小国诸侯喜齐如父母。

古文:夫然,故大国之君不尊,小国诸侯不卑。

现代文:正是这样,大国之君不显得那么尊贵,小国诸侯也不显得卑下。

古文:是故大国之君不骄,小国诸侯不慑。

现代文:因而大国之君不骄傲,小国诸侯不恐惧。

古文:于是列广地以益狭地,损有财以与无财。

现代文:于是分取地多的以增补地少的,削减有财的给予无财的。

古文:周其君子,不失成功;周其小人,不失成命。

现代文:周济其君子,不失成功;周济其小人,不失成命。

古文:夫如是,居处则顺,出则有成功。

现代文:这样,平时居处安顺,出动行事则有成功。

古文:不称动甲兵之事,以遂文武之迹于天下。

现代文:不必发动战争,而完成文王、武王的治绩于天下。

古文: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谋以益其智也。

现代文:桓公善于吸收群臣意见,以增加自己智慧。

古文:其相曰夷吾,大夫曰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

现代文:宰相是管仲,大夫有: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

古文:用此五子者何功?度义光德,继法绍终,以遗后嗣,贻孝昭穆,大霸天下,名声广裕,不可掩也。

现代文:用这五个人任事行义,扬德继法,昭示天下,以传后世;贻孝昭穆,大霸天下,名声广布,都是不可湮没的。

古文:则唯有明君在上,察相在下也。

现代文:这就是因为有明君在上,良相在下。

古文:初,桓公郊迎管子而问焉。

现代文:当初,桓公郊迎管仲时曾向管仲请教。

古文:管仲辞让,然后对以参国伍鄙,立五乡以崇化,建五属以厉武,寄兵于政,因罚,备器械,加兵无道诸侯,以事周室。

现代文:管仲最初辞让,然后谈出了建立三国五鄙的谋略,立五乡以提高教化,建五属以厉行武事,寄托军事于内政,利用刑罚置备兵器,征伐无道之国以事奉周室等。

古文:桓公大说。

现代文:桓公非常满意。

古文:于是斋戒十日,将相管仲。

现代文:于是斋戒十日,将拜管仲为相。

古文:管仲曰: 斧钺之人也,幸以获生,以属其腰领,臣之禄也。

现代文:管仲说: 我是一个有大罪的人,幸得免死,使腰颈相连,就算我的福气了。

**古文: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 **

现代文:管理国家政事,怕不是我所能担任的。

**古文:公曰: 子大夫受政,寡人胜任;子大夫不受政,寡人恐崩。 **

现代文:桓公说: 您接受国家政事,我就胜任;您不接受,我怕要垮台。

古文:管仲许诺,再拜而受相。

现代文:管仲许诺,再拜而接受相位。

**古文:三日,公曰: 寡人有大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 **

现代文:过了三天,桓公说: 我有三大缺点,还能把国家搞好么?

**古文:对曰: 臣未得闻。 **

现代文:管仲说: 我还没有听到过。

**古文:公曰: 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侧,田莫不见禽而后反。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 **

现代文:桓公说: 我不幸嗜好田猎,昏夜还要到薮泽野地,直到田野静寞不见野禽以后才回来,诸侯使者不得当面致意,百官也无从当面报告。

**古文:对曰: 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

现代文:管仲说: 这虽然不是件好事,但还不最要紧。

**古文:公曰: 寡人不幸而好酒,日夜相继,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 **

现代文:桓公说: 我不幸嗜好饮酒,日以继夜,诸侯使者不得当面致意,百官无从当面报告。

**古文:对曰: 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

现代文:管仲说: 这也不是好事,但也不是最要紧的。

**古文:公曰、 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 **

现代文:桓公说: 我还有一件污行,就是不幸而好女色,连表姐都有不嫁于人的。

**古文:对曰: 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

现代文:回答说: 这也不是好事,但还不是要紧的。

**古文:公作色曰: 此三者且可,则恶有不可者矣? **

现代文:桓公作色说: 这三者都可以,难道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事情吗?

**古文:对曰: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

现代文:回答说: 人君唯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为不可。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不奋勉则不能成事。

古文:公曰: 善。

现代文:桓公说: 好。

**古文:吾子就舍,异日请与吾子图之。 **

现代文:您请先回去,改日再来同您详谈。

**古文:对曰: 时可将与夷吾,何待异日乎? **

现代文:管仲说: 此时就可以谈,何必改日呢?

**古文:公曰: 奈何? **

现代文:桓公说: 我们该怎么办?

古文:对曰: 公子举为人博闻而知礼,好学而辞逊,请使游于鲁,以结交焉。

现代文:管仲说: 公子举为人见闻广博而知礼,好学而语言谦逊,请派他出使鲁国,以结国交。

**古文:公子开方为人巧转而兑利,请使游于卫,以结交焉,曹孙宿其为人也小廉而苛忕、足恭而辞结,正荆之则也,请使往游,以结交焉。 **

现代文:公子开方为人机变而锐利,可出使卫国,以结国交。曹孙宿,他的为人有小廉又有小明,十分谦恭而善于辞令,正合乎荆楚的风格,请派他去到那里,以结国交。

古文:遂立行三使者,而后退。

现代文:这样,立刻打发了三位使者,而后管仲才告退。

古文:相三月,请论百官。

现代文:管仲为相三月,请与桓公共同评论百官。

**古文:公曰; 诺。 **

现代文:桓公说: 好。

古文:管仲曰: 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

现代文:管仲说: 升降揖让有礼,进退熟悉礼节,说词刚柔有度,我不如陨朋,请封他为 大行 。

古文: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现代文:开发荒地使之成为城邑,开辟土地使之增产粮食,增加入口,尽土地之利,我不如宁戚,请封他为 大司田 。

古文: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

现代文:在平原广郊之上,使战车不乱,战士不退,鼓声一起而三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封他为 大司马 。

古文: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

现代文:审判案件,调节纷争,不妄杀无辜的人,不妄诬无罪的人,我不如宾胥无,请封他为 大司理 。

古文: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

现代文:敢于冒犯君主的颜色,进谏必忠,不伯死,不贪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立他为 大谏 。

古文: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也。

现代文:这五个人,我一个都比不上;但是用来同我管夷吾去换,我是不干的。

**古文: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 **

现代文:君上您想要治国强兵,有此五人就够了;若想图霸王之业,则有管夷吾在此。

**古文:桓公曰: 善。 **

现代文:桓公说: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