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官

古文:中方本图

现代文:中方本图

古文:若因处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

现代文:遵守虚静原则,让人人物物自得其适,如此,可成皇业。

古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敺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

现代文:遵循常道,顺从天命,尊重贤士,授官于有德之人,如此,可成帝业。

古文: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

现代文:以身作则,实行仁义忠信,如此,可成王业。

古文: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

现代文:审虑战争谋略,彰明攻伐之理,精选兵士,修利武器,如此,可成霸业。

古文:定生处死,谨贤修伍,则众。

现代文:安定民生,安葬民死,敬重贤者,修睦百姓,可以赢得群众。

古文:信赏审罚,爵材禄能,则强。

现代文:赏功有信,罚过审明,把爵禄授给良材与能者,可以带来国强。

古文: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

现代文:注重筹算,致力于农业并管好工商末业,可以带来国富。

古文: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

现代文:修明法度,详审政策,建立常规,配备能臣,可以带来国治。

古文:同异分官,则安。

现代文:按照不同职务,实行分官而治,可以带来国安。

古文: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期之以事,攻之以官,发之以力,威之以诚。

现代文:用道理开导人们,用恩惠笼络人们,用仁爱团结人们,用道义培养人们,用施德对待人们,用信用交结人们,用礼节接待人们,用音乐和悦人们,从工作上考核人们,从言论上考察人们,用强力推动人们,用戒律威服人们。

古文: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

现代文:这样,第一年施政的结果,上下都取得好的政绩;第二年施政的结果,人民就没有不服从的;第三年施政的结果,土地开垦,五谷有了收成;第四年施政的结果,农民安乐而粮食富裕;第五年施政的结果,徭役减轻而国库充足;第六年施政的结果,做到了先知国事的变化;第七年施政的结果,做到了内外都为我所用;第八年施政的结果,胜局实现,国威树立;第九年施政的结果,帝业就算是初具规模了。

古文:九本搏大,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职,卿相之守也。七官饰胜备威,将军之守也。六纪审密,贤人之守也。五纪不解,庶人之守也。

现代文:有九项根本原则,内容宏博广大,是人君必须遵守的;使八个方面,各尽常规,是卿相必须做到的;有七条制胜之道,足以立威,是将军必须遵守的;有六条纲纪,详审严密,是贤人必须遵守的;有五条总则,不可懈怠,是百姓必须遵守的。

古文: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治乱之本三,尊卑之交四,富贫之经五,盛衰之纪六,安危之机七,强弱之应八,存亡之数九。

现代文:决定国家治乱有三个根本,决定国家安危有四个关键,决定国家贫富有五条总则,决定国家盛衰有六条纲纪,决定国家地位高低的有七项有效因素,检查国家强弱的有八条验证,决定国家存亡的有九条规律。

古文:练之以散群傰署。

现代文:统用这些,使国人不立朋党而协力同心,风教也就显著了。

古文:凡数财署,杀僇以聚财,劝勉以选众,使二分具本。

现代文:杀戮罪人以聚集财物,奖励好人以移风易俗。要使两方面都有所本。

古文:此居图方中。

现代文:行赏一定要细密地审查,行刑一定要申明于国内。

古文:中方副图

现代文:中方副图

古文:必得文威武官习,胜之,务时因,胜之。

现代文:一定要文官有德,武官有威;为官者应熟习胜敌之务。

古文:终无方,胜之。几行义,胜之。理名实,胜之。急时分,胜之。事察伐,胜之。行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

现代文:因时而动,是制胜的总则;敌众无防,是制胜的时机;兵行正义,是制胜的正理;表彰将士名实,是胜敌的急务;确立等级名分,是制胜的大事;研讨征伐过程,是制胜的行动;战具完备,是制胜的起因;军行隐蔽,是制胜的根本。

古文:定闻知,胜。定选士,胜。定制禄,胜。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定依奇,胜。定实虚,胜。定盛衰,胜。

现代文:能确定统一权威的,可以制胜;能确定计算财用的,可以制胜;能审定敌军情报的,可以制胜;能确定选择将士的,可以制胜;能确定禄赏制度的,可以制胜;能审定军器制造方案的,可以制胜;能审定事物伦类次序的,可以制胜;能审定死生的,可以制胜;能审定成败的,可以制胜;能审定正兵与奇兵的,可以制胜;能审定虚实的,可以制胜;能审定盛衰形势的,可以制胜。

古文:举机诚要,则敌不量。用利至诚,则敌不校。

现代文:所掌握的战机,确实是紧要的,敌人便无法估量;所运用的有利条件,完全是真实的,敌人便无法抗拒。

古文:明名章实,则士死节。奇举发不意,则士欢用。

现代文:显耀名声,表彰战绩,将士就计心死节;运用奇兵,出敌不意,将士就乐于为用。

古文:交物因方,则械器备。因能利备,则求必得。

现代文:考核军备,研讨其制造方案,兵器就能完备;根据才能,用人在胜任之处,人材就有求必得。

古文:执务明本,则士不偷。备具无常,无方应也。

现代文:掌握将士职务,明定本分,将士就不会苟且敷衍;军备和战具无尚优越,敌人就无法应付了。

古文:听于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濬,故能知未始。发于惊,故能至无量。动于昌,故能得其宝。立于谋,故能实不可故也。

现代文:听得细致,所以能听到还没有到来的声音;看在极早,所以能观察还没有形成的事物;想得深远,所以能想到还没有开始的事情;动得急骤,所以能出乎敌人的意料;干得冒险,所以能夺得敌国的宝器;立足于运筹谋划,所以能兵力坚实而不被敌国攻破了。

古文: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

现代文:武器完好又严守教令,就不伯远道行军;号令严明又经过训练,就不怕山河险阻。

古文:博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慎号审章,则其攻不待权与。

现代文:意志专一而纯实坚定,就可以所向无敌;微号严谨而旗帜分明,就可以一破敌而不靠外援了。

古文:明必胜,则慈者勇。器无方,则愚者智。攻不守,则拙者巧。

现代文:指明必胜的道理,慈软的人也会变得勇猛;握有无法防御的武器,愚蠢的人也会变得精明;攻打没有守备的敌军,笨拙的人也会变得巧妙。

古文:数也。

现代文:这都是必然的道理。

古文:动慎十号。明审九章。饰习十器。善习五官。谨修三官。

现代文:要勤慎对待十种号令,明确分辨九种旗章,监督操练十种兵器,充分演习 五教 ,严格训练 三官 。

古文:必设常主。计必先定。

现代文:兵中主帅一定要常设不缺,作战计划必须事前定好。

古文:求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器成,角试否臧。

现代文:要征集天下的精良器材,评审各种工匠的精锐武器;武器制成后要比试优劣。

古文: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材。

现代文:要招收天下的豪杰,拥有天下的能手。

古文:说行若风雨,发如雷电。

现代文:行军应该像风雨一般地迅速,发兵应该像雷电一般地猛烈。

古文:此居于图方中。东方本图

现代文:东方本图

古文:春行冬政,肃。

现代文:天下各地,强国成为亲眷,弱国成为藩属。

古文:行秋政,雷。行夏政,阉。

现代文:有所行动,他们无不从命;平时无事,他们也没有分歧。

古文:十二,地气发,戒春事。

现代文:举事动兵要有理所据,处在有理地位则举事必有所得。

古文:十二,小卯,出耕。

现代文:要保持和好而不生嫌隙,贵贱都没有纷争,意外的事变就会堵塞住了。

古文:十二,天气下,赐与。

现代文:东方副图兵器完好,不如入境而敌军不知;教练再熟,不如动兵而出敌不意。

古文:十二,义气至,修门闾。

现代文:入境而敌人不知,敌人就无法防御我们;动兵能出敌不意,敌人就无法应付我们。

古文:十二,清明,发禁。十二,始卯,合男女。

现代文:敌人无法应付,我军就全胜而没有伤害;敌人无法防御,我军就必胜而所向无敌。

古文:十二,中卯。

现代文:不了解四项机要,不过九天则军心游离惊恐;不注意防御工事,不过八天则外敌有隙可乘;戒备不谨慎,不过七天则内部出现谗谋;防范不加强,不过六天则出现窃盗之徒;不犒赏死战的将士,不过四天,我军财物就要落入敌军之手了。

古文:十二,下卯。

现代文:南方本图

古文:三卯同事,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

现代文:确定大小官阶,明确上下名分,而且对群臣有司都有所监督,这样就下不越上,贱不越贵了。

古文:以羽兽之火爨。藏不忍,行敺养。

现代文:法制确立,办法得当,而且没有结党营私的人们,这样就上尊下卑,远近都不会有越轨行为了。

古文:必明其一,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

现代文:南方副图必须了解敌情,必须了解敌将,必须了解敌方政事,必须了解敌方士兵。

古文: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

现代文:掌握了这四个方面,就可能作到以治击乱,以成击败了。

古文: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

现代文:多次出战则战士疲劳,多次得胜则君主骄傲。骄傲的君主驱使疲劳的人民作战,国家就危险了。

古文:至善不战,其次一之。

现代文:最高水平的用兵是不需作战而定胜局,次好的才是一战而定。

古文:大胜者积众。胜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

现代文:所谓大胜,指的是积累多次胜利而没有非正义的战争,才能算得上大胜。

古文:大胜,无不胜也。

现代文:能作到大胜,那是无往而不胜利的。

古文:此居于图南方方外。西方本图

现代文:西方本图

古文:秋行夏政,叶。

现代文:要视察男女的生养情况,要修治乡间的什伍编制,要计算物资贮备的增减,要核定各级官职的数字,要养老恤弱而不可遗弃,要申明利害而不藏私心。

古文:行春政,华。

现代文:西方副图

古文:行冬政,秏。十二,期风至,戒秋事。

现代文:战争起始要使人不知开端,战争结束要使人不知末尾。起始不见开端好比 道 ,结束不见末尾好比 德 。

古文:十二,小卯,薄百爵。

现代文:道是不可量度的,德是不可测算的。

古文: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复理,赐与。

现代文:不可量度,所以敌军强大也无法图谋我军;不可测算,所以敌军伪诈也不敢对抗我军。

古文:十二,始节赋事。十二,始卯,合男女。

现代文:两者兼而施之,无论动兵或息兵,都能取得有效的结果;养兵要合于道德。

古文:十二,中卯。

现代文:因为,养兵以道则人民和睦,养兵以德则人民团结。

古文:十二,下卯。

现代文:和睦团结就能使力量聚合,聚合就能协调。

古文:此居于图西方方外。北方本图

现代文:普遍地协调相聚,那就谁也不能伤害了。北方本图

古文:冬行秋政,雾。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

现代文:如果秋季推行冬季的政令,就会阴雾弥漫;推行夏季政令,就会雷声阵阵;推行春季时的政令,就会地气蒸发泄漏。

古文:十二,始寒,尽刑。

现代文:十二天,天气始寒,适宜施行刑杀,使死罪之人不羁在狱中。

古文:十二,小榆,赐予。

现代文:十二天,是越冬的小榆节,君主应颁行赏赐于臣民。

古文:十二,中寒,收聚。

现代文:十二天,是中寒节气,命令民众收聚谷物、敛藏果实。

古文:十二,中榆,大收。

现代文:十二天,是中榆的节气,当命令民众全面地收藏。

古文:十二,寒至,静。十二,大寒,之阴。

现代文:十二天,大寒节气,即冬至节到,君主应当颁令停止农事,使农民得以进入静养以求无事而安心。十二天,大寒至阴节气。

古文:十二,大寒终三寒同事。

现代文:十二天,大寒终节气。三寒期间,行事相同。

古文: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征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

现代文:寒冬正值水气运行时节,君主宜穿戴黑色服饰,品尝咸味的食物,静心欣赏徵调音乐,调理盛阴之气,取用六数,遵循六行时令要求,饮用北方黑后之井的水,取用东方鳞兽之火来使用或炊煮,以迎接阳春之气到来。

古文:藏慈厚,行薄纯。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器成于僇,教行于钞。

现代文:应当心怀仁慈淳厚,身行省薄纯俭,以保持言行纯朴仁厚,使平和之气循环流通;地气畅通,万物和顺安宁,顺其自然生理、自然生成形体,顺乎自然天理。

古文:动静不记,行止无量。

现代文:器物制做得好,在于工艺周到;教化实行得好,在于施教仔细。

古文:戒审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易,明养生以解固,审取予以总之。

现代文:动与静失去纪律,行与止就没有规则。所以,要慎重根据四时来变化作息,分理财物出入来整饬交易,要明白休养生息以解除凶灾,审查财物取予来进行总算。

古文:一会诸侯,令曰: 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 。

现代文:第一次会集诸侯下令说:没有玄帝的命令,不许有一天战争。

古文: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

现代文:第二次会集诸侯下令说:要供养孤老,供养常病者并收养孤儿寡妇。

古文: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

现代文:第三次会集诸侯下令说:田租只收取百分之五,市场收税百分之二,关卡收税百分之一,不要使人民缺乏耕织的生产工具。

古文:四会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时禁发之。

现代文:第四次会集诸侯下令说:要修筑道路,划一度量标准,统一重量计算;林薮湖泽要按规定时问封禁开放。

古文:五会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

现代文:第五次会集诸侯下令说:春秋冬夏的经常祭祀,天地山川的例行祭祀,都必须按时进行。

古文:六会诸侯,令曰: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礼上帝。

现代文:第六次会集诸侯下令说:把你们地方的产品,贡进于玄宫,并且请四辅主持,礼祭上天。

古文:七会诸侯,令曰:官处四体而无礼者。流之焉莠命。

现代文:第七次会集诸侯下令说:为官而在视、言、貌、听方面无礼的,以秽乱教命论处,流放之。

古文: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而毋议者,尚之于玄官,听于三公。

现代文:第八次会集诸侯下令说:在视、言、貌、听方面可以立为表率而无邪僻行为的,在玄宫进行赏赐,由三公主持。

古文: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

现代文:第九次会集诸侯下令说:用你们封国之内的财物和国内特有的东西;作为币贡之物进献。

古文:九会,大命焉出,常至。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内。

现代文:九会的大令发布出去以后,诸侯是照章必到的。

古文: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年,三卿使四辅。一年正月朔日,令大夫来修。受命三公。

现代文:除此,一千里以外,二千里以内的诸侯,每三年来朝一次,学习命令;每二年则派遣三卿来朝,把情况报告给四辅;每年的正月初一日,还要派大夫前来修好,受命于三公即可。

古文: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兇。

现代文:二干里以外,三干里以内的诸侯,每五年来朝一次,学习命令;每三年有特命之卿前来办事;每二年也要派大夫前来,通讯吉凶。

古文: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

现代文:三千里以外的诸侯,三十年来朝一次;十年,则有嫡子来朝,以正礼仪;五年又派大夫来朝,请求接受政策法令的学习。

古文: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现代文:还要委派一个大夫作为常驻朝廷的官吏,负责纳入贡物和接受天子的命令。

古文:北方副图

现代文:北方副图

古文:旗物尚黑,兵尚胁盾。刑则游仰灌流。察数而知治,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适胜。通德而天下定。

现代文:考察治兵方法,可以了解治军水平;审查武器状况,可以认识战胜原因;懂得谋算,就可以制胜敌人;通晓行德,就可以安定天下。

古文:定宗庙。育男女。官四分,则可以立威、行、德、制法仪、出号令。

现代文:能作到安定宗庙,繁育儿女,四民分业治事,就可以确立权威、实行德政、制定仪法、颁行号令了。

古文:立义而加之以胜,至威而实之以德。

现代文:最高水平的用兵,不是为了占领别国的土地,也不是为了统治别国的人民。

古文:守之而后修,胜心焚海内。

现代文:实行正义而以战胜为保证,给予威慑而以德政为内容;保持战果并扩展胜利果实,立意在控制天下。

古文: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

现代文:兴人民所利,除人民所害,则各国百姓服从。

古文:立为六千里之侯。则大人从。

现代文:立作六千里的侯爵,则大臣服从。

古文:使国君得其治。

现代文:保证其治理内部的权限,别国的国君就会服从。

古文:则人君从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现代文:祭天除病,水土合宜,那么,一切生物也都能够服从了。

古文:计缓急之事。则危危而无难。

现代文:安排好事情的缓急,遇到极度危险也不会陷于灾难。

古文:明于器械之利,则涉难而不变。

现代文:重视武器的作用,遇到灾难也不会惊惶失措。

古文:察于先后之理,则兵出而不困。

现代文:通晓先发后发的道理,兵出国外也不会陷于困境。

古文:通于出入之度,则深入而不危。

现代文:懂得出境入境的节度,深入敌境也不会陷于危局。

古文: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害。

现代文:审于动静的安排,成功而不会带来危害。

古文:著于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

现代文:明确取予的界限,得地也没有忧患。

古文:慎于号令之官。则举事而有功。

现代文:严肃号令的管理,举事就可以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