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制断五刑,各当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惊,曰刑。

现代文:制定五种刑律,每一种都应与罪名相当,使罪人无所抱怨,良民不生惊恐,这叫作 刑 。

古文:正之、服之、胜之、饰之,必严其令,而民则之,曰政。

现代文:规正人们,制服人们,控制人们,整治人们,一定要出令严格,而使人遵守,这叫作 政 。

古文:如四时之不貣,如垦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如日月之明,曰法。

现代文:象四时运行一样没有差错,象天上星辰一样没有变更,象昼与夜、阴与阳、太阳与月亮一样分明,这叫作 法 。

古文: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亲之,曰德。

现代文:爱护人们,生育人们,教养人们,育成人们,利人而不居有德,使天下都来亲近,这叫作 德 。

古文:无德无怨,无好无恶,万物崇一,阴阳同度,曰道,刑以弊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养之,道以明之。

现代文:不施恩,也不结怨,无所爱,也无所恶,认为万物都本乎 一 ,阴阳都有规范,这叫作 道 。应当用刑律进行裁断,用政权推行命令,用法来遏制人们,用德来教养人们,用道来启发人们。

古文:刑以弊之,毋失民命;令之以终其欲,明之毋径;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养之以化其恶,必自身始;明之以察其生,必修其理。

现代文:用刑律进行裁断,为的是不错伤人命;命令人们杜绝私欲,为的是不使人们走邪路;遏制人们,以杜绝非分之心,为的是不使人们寻求侥幸;教养人们改变恶行,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启发人们省察其性情,一定要顺从道理。

古文: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致政,其民服信以听;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罪人当名曰刑,出令时当曰政,当故不改曰法,爱民无私曰德,会民所聚曰道。

现代文:施之以刑,人们就做事用心而且敬谨;施之以政,人民就守信而且服从;施之以德,人民就和平而且敬慕;施之以道,人民就亲附而不争夺。判罪合乎罪名叫作 刑 ,出令合乎时宜叫作 政 ,合于成规而不改变叫作 法 ,爱民而无偏私叫作 德 ,合乎众民所宜叫作 道 。

古文:立常行政,能服信乎?

现代文:立法与执行政事,能守信于民么?

古文:中和慎敬,能日新乎?

现代文:保持中正和平与谨慎恭敬,能日新其德么?

古文:正衡一静,能守慎乎?

现代文:政情平稳安定,也能保持谨慎么?

古文:废私立公,能举人乎?

现代文:废私立公,能用在荐举贤人上么?

古文:临政官民,能后其身乎?

现代文:执行政事,治理人民,能做到先人后己么?

古文:能服信政,此谓正纪。

现代文:能守信于民,这叫作端正纲纪。

古文:能服日新,此谓行理。

现代文:能日新其德,这叫作履行正理。

古文:守慎正名,伪诈自止。

现代文:保持谨慎,又辨正名分,虚伪奸诈之事自然可以停止。

古文:举人无私,臣德威道。

现代文:举人废私立公,其臣德将被全国称道。

古文:能后其身,上佐天子。

现代文:能做到先人后已,就可以辅佐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