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虎篇

古文:变复之家,谓虎食人者,功曹为奸所致也。

现代文:专为消灾而祈祷的人说老虎吃人是功曹为非作歹造成的。

古文:其意以为,功曹众吏之率,虎亦诸禽之雄也。

现代文:他们的意思以为,功曹是众官吏的首领,老虎也是各种禽兽的首领。

古文:功曹为奸,采渔於吏,故虎食人以象其意。

现代文:功曹为非作歹,侵榨下级官吏,所以老虎才吃人,以显示功曹的为非作歹。

古文:夫虎食人,人亦有杀虎。

现代文:老虎吃人,人也有杀老虎的。

古文:谓虎食人,功曹受取於吏,如人食虎,吏受於功曹也乎?

现代文:说老虎吃人是因为功曹受贿榨取下级官吏,如果是人杀虎而食,那么是下级官吏对功曹受贿榨取吗?

古文:案世清廉之士,百不能一。

现代文:考察世间上清正廉洁的人,一百个里面挑不出一个。

古文:居功曹之官,皆有奸心,私旧故可以幸,苞苴赂遗,小大皆有。

现代文:当上功曹这样的官,都是怀有奸心的,亲戚朋友因此可以侥幸得利或免罪,索贿受贿之事,大小官员都有。

古文:必谓虎应功曹,是野中之虎常害人也。

现代文:一定要说老虎吃人是应和功曹的为非作歹,这就是说山野中的老虎时时刻刻都在伤害人了。

古文:夫虎出有时,犹龙见有期也。

现代文:老虎出没有一定的时间,好比龙隐现有一定的时间一样。

古文:阴物以冬见,阳虫以夏出。

现代文:阴物在冬天出现,阳虫在夏天出现。

古文:出应其气,气动其类。

现代文:阴物或阳虫的出现是应和阴气或阳气的,阴气和阳气能够分别感动它们的同类。

古文:参、伐以冬出,心、尾以夏见。

现代文:参宿中的伐星冬季出现,心宿、尾宿夏季出现。

古文:参、伐则虎星,心、尾则龙象。

现代文:参、伐代表 白虎 ,心、尾代表 苍龙 。

古文:象出而物见,气至而类动,天地之性也。

现代文:天上的星象出现了,地上和它相应的东西也就现身了。阴阳之气到来同类事物就相应感动,这是天地的本性。

古文:动於林泽之中,遭虎搏噬之时,禀性狂勃,贪叨饥饿,触自来之人,安能不食?

现代文:人行动于山林草泽之中,正遇上老虎在捕捉食物的时候,老虎本性凶狠残暴,因饥饿而特别贪婪,碰到自动走上来的人,怎么能不吃掉呢?

古文:人之筋力,羸弱不适,巧便不知,故遇辄死。

现代文:人的筋力,瘦弱不敌于虎,灵巧敏捷也不如老虎,所以遇到老虎往往死于非命。

古文:使孟贲登山,冯妇入林,亦无此害也。

现代文:如果是孟贲登上山,冯妇进入森林,也就不会遭到这样的祸害了。

**古文:孔子行鲁林中,妇人哭,甚哀,使子贡问之: 何以哭之哀也? **

现代文:孔子行走在鲁国的山林之中,有位妇人在啼哭,哭得很悲哀。孔子让子贡去问妇人: 为什么事哭得这么悲哀?

**古文:曰: 去年虎食吾夫,今年食吾子,是以哭哀也。 **

现代文:妇人说: 去年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今年又吃了我的儿子,因此哭得很伤心。

**古文:子贡曰: 若此,何不去也? **

现代文:子贡说: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古文:对曰: 吾善其政之不苛、吏之不暴也。 **

现代文:妇人回答说: 我喜欢这里的赋税徭役不繁重,官吏不贪暴。

古文:子贡还报孔子。

现代文:子贡回来告诉了孔子。

古文:孔子曰: 弟子识诸!

现代文:孔子说: 学生们要记住这件事情。

古文: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夫虎害人,古有之矣。

现代文: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贪暴的官吏,比虎害更可怕! 老虎伤害人,自古就有。

古文:政不苛,吏不暴,德化之足以却虎。然而二岁比食二人,林中兽不应善也。

现代文:政令不繁酷,官吏不贪暴,这样的道德教化完全可以使老虎退却,然而两年中老虎连吃两个人,这说明山林中的猛兽是不会应和善政的。

古文:为廉不应,奸吏亦不应矣。

现代文:既然对廉吏不应和,对奸吏也就不会应和了。

古文:或曰: 虎应功曹之奸,所谓不苛政者,非功曹也。

现代文:有人说: 老虎吃人只是应和功曹的为非作歹,这里所说的政令不繁酷,不是指功曹说的。

**古文:妇人,廉吏之部也,虽有善政,安耐化虎? **

现代文:妇人是廉吏统属的百姓,即使有善政,怎么能感化老虎呢?

古文:夫鲁无功曹之官,功曹之官,相国是也。

现代文:鲁国没有功曹这样的官职,功曹一职由相国担任。

古文:鲁相者殆非孔、墨,必三家也。为相必无贤操,以不贤居权位,其恶,必不廉也。

现代文:鲁国的 相 ,大概不是孔子、墨子这样的人,而一定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人,他们做相国,必不会有贤良的行为。以一个不贤良的人居于有权势的地位,他的恶劣品行使他一定不会廉洁。

古文:必以相国为奸,令虎食人,是则鲁野之虎常食人也。

现代文:如果一定要说由于 相国 作恶而使得老虎吃人,这就是说,鲁国山野中的老虎一定经常吃人了。

古文:水中之毒,不及陵上;陵上之气,不入水中;各以所近,罹殃取祸。

现代文:水中的毒,不会达到丘陵之上;丘陵的气,也不会进入水中。人们各自在附近的地方,遭殃受害。

古文:是故渔者不死於山,猎者不溺於渊。

现代文:因此打渔的人不会死在山上,打猎的人不会淹死在水中。

古文:好入山林,穷幽测深,涉虎窟寝,虎搏噬之,何以为变?

现代文:喜好进入山林,钻到山林的极深处,走进了老虎居住的洞穴,老虎扑咬他,怎么就成了灾变呢?

古文:鲁公牛哀病化为虎,搏食其兄,同变化者不以为怪。

现代文:鲁国的公牛哀因病变成了老虎,捕吃了他的兄长,因为他已经变得和老虎完全相同,人们也就不以为怪了。

古文:入山林草泽见害於虎,怪之非也。

现代文:进入山林草泽,被老虎所伤害,把它当成怪事,这就不对了。

古文:蝮蛇悍猛,亦能害入。

现代文:蝮蛇凶猛,也能伤害人。

古文:行止泽中,於蝮蛇,应何官吏?

现代文:走过山林草泽之中,被蝮蛇所伤害,此事应和什么样的官吏呢?

古文:蜂虿害人,入毒气害人,入水火害人。

现代文:蜂、蝎会伤害人,毒气会伤害人,水火会伤害人。

古文:人为蜂虿所螫,为毒气所中,为火所燔,为水所溺,又谁致之者?

现代文:人被蜂蝎所螫,被毒气所侵,被火所烧,被水所淹,又是谁造成的呢?

古文:苟诸禽兽,乃应吏政。行山林中,麋鹿、野猪、牛象、熊罢、豺狼、蜼蠼,皆复杀人。

现代文:如果说只有禽兽才应和官吏的苛政,在山林中行走,麋鹿、野猪、牛、象、熊、罴、豺、狼、蜼、蠼等同样都会伤害人。

古文:苟谓食人乃应为变。蚤虱闽虻皆食人,人身强大,故不至死。

现代文:如果说只有吃了人才是应和苛政算成灾变,那么蚤、虱、蚊、虻都吸人血,人的身体强大,所以不至于会死。

古文:仓卒之世,谷食之贵,百姓饥饿,自相啖食,厥变甚於虎。变复之家,不处苟政。

现代文:动乱年代,粮食缺乏,物价昂贵,百姓饥饿,互相残食,那种灾变比老虎吃人更可怕,专为消灾而祈祷的人却不把它归结为是由苛政所造成的。

古文:且虎所食,非独人也,含血之禽,有形之兽,虎皆食之。

现代文:况且老虎所吃的,不仅仅是人,有血肉形体的飞禽走兽,虎都可以吃它们。

古文:人谓应功曹之奸,食他禽兽,应何官吏?

现代文:老虎吃人,说是应和了功曹的为非作歹,吃其他禽兽,应和什么样的官吏呢?

古文:夫虎,毛虫;人,倮虫。

现代文:老虎是毛虫,人是倮虫。

古文:毛虫饥,食倮虫,何变之有?

现代文:毛虫饥饿了,就吃掉倮虫,这有什么灾变呢?

古文:四夷之外,大人食小人,虎之与蛮夷,气性一也。

现代文:四夷居住的地区,大人吃小人,老虎与蛮夷,气质特性是一样的。

古文:平陆、广都,虎所不由也;山林、草泽,虎所生出也。

现代文:平原和大都市,是老虎不经过的地方,山林草泽,是老虎生活出没的地方。

古文:必以虎食人应功曹之奸,是则平陆、广都之县,功曹常为贤,山林、草泽之邑功曹常伏诛也。

现代文:一定要把老虎吃人说成是应和功曹的为非作歹,这样说来,那么平原大都市的地方,功曹经常是贤明的;山林草泽的地方,功曹经常该伏法了。

古文:夫虎食人於野,应功曹之奸,虎时入邑行於民间,功曹游於闾巷之中乎?

现代文:如果说老虎在山野吃人,是应和功曹的为非作歹,老虎有时进入城镇,在百姓中间行走,这是应和功曹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吗?

古文:实说,虎害人於野不应政,其行都邑,乃为怪。

现代文:照实说来,老虎在野外伤害人,不应和政治的得失,老虎行走在城镇,才是怪事。

古文:夫虎,山林之兽,不狎之物也,常在草野之中,不为驯畜,犹人家之有鼠也,伏匿希出,非可常见也。

现代文:老虎是山林中的野兽,是不可亲近的东西。它常在草野之中,不为人们所驯服和豢养。好比人家户有了老鼠,隐藏起来很少出现。

古文:命吉居安,鼠不扰乱;禄衰居危,鼠为殃变。

现代文:命运吉利又处于平安之时,老鼠不会扰乱;禄命衰微,又处于倒霉之时,老鼠就会成为灾变的征兆。

古文:夫虎亦然也:邑县吉安,长吏无患,虎匿不见;长吏且危,则虎入邑,行於民间。

现代文:老虎也同样如此,地方上吉利安定,长官没有祸患,老虎隐藏不出现,长官将要出现危难,老虎就进入城镇,在百姓中间行走。

古文:何则?

现代文:为什么呢?

古文:长吏光气已消,都邑之地与野均也。

现代文:长官的精神之气已经离开形体而消失了,他所在的都市城镇便变得和旷野一样。

古文:推此以论,虎所食人,亦命时也。

现代文:以此推论,老虎所吃的人,也是命运时运所决定了的。

古文:命讫时衰,光气去身,视肉犹尸也,故虎食之。

现代文:命运完结时运衰微,精神之气离开了身体,这个人的肉体看起来就和死尸一样,所以老虎要吃他。

古文:天道偶会,虎适食人,长吏遭恶,故谓为变,应上天矣。

现代文:自然之道正好凑在一起,老虎正好吃人,长官正好处在倒霉之中,所以就把老虎吃人说成是灾变应和了功曹的苛政了。

古文:古今凶验,非唯虎也,野物皆然。

现代文:从古至今凶险的征兆,不仅仅是老虎,凡野生动物都是如此。

古文:楚王英宫楼未成,鹿走上阶,其後果薨。

现代文:楚王刘英的宫楼尚未修完,野鹿跑上宫殿台阶,事后刘英果然死了。

古文:鲁昭公且出,瞿鹆来巢,其後季氏逐昭公,昭公奔齐,遂死不还。

现代文:鲁昭公将要逃亡,鸜鹆飞来鲁国筑窝,事后季孙氏赶走了鲁昭公,昭公逃到齐国,于是死在那儿再也没有回来。

**古文:贾谊为长沙王傅,鹏鸟集舍,发书占之,曰: 主人将去。 **

现代文: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时,鵩鸟飞进他的住宅,他打开策数书占卜,书上说: 主人将要离开这里。

古文:其後迁为梁王傅。

现代文:事后他升迁为梁怀王太傅。

古文:怀王好骑,坠马而薨;贾谊伤之,亦病而死。

现代文:怀王好骑马,坠马而死,贾谊很悲伤,也生病死了。

**古文:昌邑王时,夷鸪鸟集宫殿下,王射杀之,以问郎中令龚遂,龚遂对曰: 夷鸪野鸟,入宫,亡之应也。 **

现代文:昌邑王之时,夷鸪鸟停落在宫殿下,昌邑王用箭射杀这些鸟,并把这件事询问郎中令龚遂。龚遂回答说: 夷鸪是野鸟,飞入宫中,是死亡的征兆。

古文:其後昌邑王竟亡。

现代文:事后,昌邑王果然死了。

古文:卢奴令田光与公孙弘等谋反,其且觉时,狐鸣光舍屋上,光心恶之。其後事觉坐诛。

现代文:卢奴县令田光与公孙弘等人参与谋反,谋反事将要被查觉时,狐狸在田光的屋顶上鸣叫,田光心里很厌恶,以后事情被发觉而获罪处死。

古文:会稽东部都尉礼文伯时,羊伏下,其後迁为东莱太守。

现代文:礼文伯任会稽郡东部都尉时,羊伏在他的官厅下,事后他升迁为东莱郡太守。

古文:都尉王子凤时,麇入府中,其後迁丹阳太守。

现代文:王子凤任都尉时,獐子跑进都尉府中,事后他升迁为丹阳太守。

古文:夫吉凶同占,迁免一验,俱象空亡,精气消去也。

现代文:同是野物来临的征兆,但有吉有凶,同属一类的占验,却有升官有免职,都象征人去屋空,精神之气离开了人体。

古文:故人且亡也,野鸟入宅;城且空也,草虫入邑。

现代文:所以人将要死了,野鸟飞进住宅;城将要空了,野物进入城镇。

古文:等类众多,行事比肩,略举较著,以定实验也。

现代文:诸如此类实在太多,已有的事例列举不完,略为列举较为显著的事例,用以断定作为变异现象的野物实际上验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