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

**古文:子路问政,子曰: 先之,劳之。 **

现代文:子路问为政之道。

**古文:请益,曰: 无倦。 **

现代文:孔子说: 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

**古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现代文: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 不要倦怠。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询问怎么管理政事。孔子说: 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提拔贤能的人。

**古文:曰: 焉知贤才而举之? **

现代文:仲弓又问: 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人是贤才并把他们选拔出来呢?

**古文:曰: 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

现代文:孔子说: 选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古文: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

现代文:子路说: 卫君等待老师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先从哪儿入手呢?

**古文:子曰: 必也正名乎! **

现代文:孔子说: 必须辨正名称!

古文: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现代文:子路说: 有这个必要吗?老师绕得太远了!

**古文:奚其正? **

现代文:辨正它们干什么呢?

古文:子曰: 野哉由也!

现代文:孔子说: 仲由,真是鲁莽啊。

古文: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现代文: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

古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现代文: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古文: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现代文: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古文: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现代文: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来不马虎对待的。

**古文:樊迟请学稼,子曰: 吾不如老农。 **

现代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学习种庄稼。孔子说: 我不如有经验的老农。

**古文:请学为圃,曰: 吾不如老圃。 **

现代文:樊迟又请教学习种菜。孔子说: 我不如有经验的种菜老农。

古文:樊迟出,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

现代文:樊迟出去后,孔子说: 樊迟这个小子。

古文: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现代文:居于上位的人爱好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道义,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在上位的人只要喜好诚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

**古文: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现代文: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还需要自己去种庄稼呢?

**古文: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现代文:孔子说: 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古文: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现代文:孔子说: 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古文:子曰: 鲁卫之政,兄弟也。 **

现代文:孔子说: 鲁国的政事和卫国的政事,像兄弟一样。

古文:子谓卫公子荆, 善居室。

现代文: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 他善于治理家政。

**古文:始有,曰: 苟合矣。 少有,曰: 苟完矣。 **

现代文:当他刚开始有财物时,便说: 差不多够了。

**古文:富有,曰: 苟美矣。 **

现代文:当稍微多起来时,就说: 将要足够了。

**古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庶矣哉! **

现代文:稍为多一点时,他说: 差不多就算完备了。 更多一点时,他说: 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

**古文: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

现代文:孔子说: 真是人口众多啊! 冉有说: 人口已经很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

**古文:曰: 富之。 **

现代文:孔子说: 让他们富裕起来。

**古文: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

现代文:冉有说: 富裕起来后又要做些什么?

**古文:曰: 教之。 **

现代文:孔子说: 对他们进行教化。

**古文:子曰: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现代文:孔子说: 假如有人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之内就可以见到成效了,三年便能成效显著。

**古文:子曰: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

现代文:孔子说: 善人治国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

**古文:诚哉是言也! **

现代文:这句话说得真对呀!

**古文:子曰: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

现代文:孔子说: 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也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走上正规发展道路。

古文:子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现代文:孔子说: 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言行,治理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呢?

**古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现代文: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言行,又怎么去让别人端正呢?

**古文:冉子退朝,子曰: 何晏也? **

现代文: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 为什么这么晚?

**古文:对曰: 有政。 **

现代文:冉求说: 有政事。

古文:子曰: 其事也。

现代文:孔子说: 那不过是一般性的事务罢了。

**古文: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

现代文:如果是重要的政务,即使不用我,我还是会知道的。

**古文:定公问: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

现代文:鲁定公问: 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

**古文: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 **

现代文:孔子答道: 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 做君难,做臣不易。

**古文: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

现代文: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古文:曰: 一言而丧邦,有诸? **

现代文:鲁定公又问: 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

古文: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

古文: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现代文:有人说过: 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 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

**古文: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

现代文: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古文:叶公问政,子曰: 近者说,远者来。 **

现代文: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 使近处的人快乐满意,使远方的人慕名而来。

古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现代文: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孔子怎样处理政事。

**古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现代文:孔子说: 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古文:叶公语孔子曰: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

现代文:叶公告诉孔子说: 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将他的父亲告发了。

**古文:孔子曰: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现代文:孔子说: 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古文:樊迟问仁,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现代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 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古文: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现代文:就是去边远的少数民族居庄的地方,也是不能废弃这些原则的。

**古文: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

现代文:子贡问道: 怎样才可称得上 士 呢?

**古文:子曰: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现代文:孔子说: 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 士 了。

**古文:曰: 敢问其次。 **

现代文:子贡说: 请问次一等的 士 是什么样的?

**古文:曰: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

现代文: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乡里的人称赞他友爱。

**古文:曰: 敢问其次。 **

现代文:子贡说: 请问再次一等的 士 是什么样的?

**古文:曰: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现代文:孔子说: 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这虽是耿直固执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 士 了。

古文:曰: 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 噫!

现代文:子贡说: 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 孔子说: 唉!

**古文: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现代文: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古文: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现代文:孔子说: 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好的人交往!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古文:子曰: 南人有言曰: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

现代文:孔子说: 南方人有句话说: 人如果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

**古文:善夫! **

现代文:这句话说得真好啊! !

**古文: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

现代文:《周易》说: 人不能长期坚持自己的德行,有时候就会遭受羞辱。

**古文:子曰: 不占而已矣。 **

现代文:孔子说: 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卦了。

**古文: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

现代文:孔子说: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子贡问孔子说: 乡里人都喜欢他,那这个人怎么样?

**古文:子曰: 未可也。 **

现代文:孔子说: 这还不能肯定。

**古文: 乡人皆恶之,何如? **

现代文:子贡又问孔子说: 乡里人都很厌恶他,那这个人怎么样?

古文:子曰: 未可也。

现代文:孔子说: 这也是不能肯定的。

**古文: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现代文:孔子说: 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是不容易讨他欢心。

**古文:子曰: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现代文:如果讨他欢心不按照自己的准则,不做好自己的本分,肯定不会成功讨他欢心;但是当君子任用人才的时候,会很器重你。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即使没有按照自己的原则,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样去讨他欢心,他也会很高兴。但等到他真正使用人的时候,却只会求全责备。

**古文: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现代文:孔子说: 君子舒泰自如而不骄矜凌人,小人傲慢无礼而不舒泰自如。

**古文: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

现代文:孔子说: 一个人如果具有刚强、坚毅、朴实、慎言,这四种品德就接近于仁人了。

**古文:子路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

现代文:子路问孔子道: 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

古文:子曰: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现代文:孔子说: 互相帮助督促而又和睦相处,就可以叫作士了。

**古文: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

现代文:朋友之间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古文:子曰: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

现代文:孔子说: 善人在位教化百姓七年,也能让他们去战场作战了。

**古文:子曰: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

现代文:孔子说: 如果用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老百姓去打仗,这就是让他们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