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二十一

古文:起上章执徐,尽著雍困敦,凡九年。

现代文:起,止,一共九年。汉元帝永光三年

古文: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春,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

现代文:春季,二月,冯奉世回长安,调任左将军,封关内侯。

古文: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现代文:三月,元帝赐封皇子刘康当济阳王。

古文:夏,四月,癸未,平昌考侯王按薨。

现代文:夏季,四月,平昌侯王接去世。

古文:秋,七月,壬戌,以平恩侯许嘉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现代文:秋季,七月壬戌,任命平恩侯许嘉当大司马、车骑将军。

古文:冬,十一月,己丑,地震,雨水。

现代文:冬季,十一月己丑,地震,降雨。

古文:复盐铁官;置博士弟子员千人。

现代文:恢复盐铁专卖制度。规定博士弟子的定员为一千人。

古文:以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繇役故也。

现代文:是因为朝廷经费不够开支,而民间又有许多人免除赋税徭役,使朝廷无法供应内外徭役的缘故。四年春季,二月,大赦天下。

古文:孝元皇帝下永光四年

现代文:三月,元帝前往雍城,祭祀五帝。

古文:春,二月,赦天下。

现代文:夏季,六月甲戌,孝宣皇帝陵园东门失火。

古文: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现代文:戊寅晦,出现日食。

古文:夏,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

现代文:元帝召集那些先前说天变灾难都是为周堪、张猛而发的官员进行责问,他们都跪拜于地谢罪。

古文:戊寅晦,日有食之。

现代文:于是,元帝下诏褒扬周堪、张猛,调回京师长安。

古文:上于是召诸前言日变在周堪、张猛者责问,皆稽首谢;因下诏称堪之美,征诣行在所,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领尚书事;猛复为太中大夫、给事中。

现代文:任命周堪担任光禄大夫,支中二千石俸禄,主管尚书事务;任命张猛当太中大夫、给事中。而这时候,中书令石显兼管尚书,尚书五人都是石显的党羽。

古文:中书令石显管尚书,尚书五人皆其党也;堪希见得,常因显白事,事决显口。会堪疾喑,不能言而卒。

现代文:周堪很难见到元帝,虽有建议,往往不得不拜托石显代为转达,大政方针的决定权被石显控制。正巧周堪得了失音病,不能说话而去世。

古文:显诬谮猛,令自杀于公车。

现代文:石显又诬陷张猛,让他自杀于公车官署。

**古文:初,贡禹奏言: 孝惠、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宜正定。 **

现代文:当初,贡禹上奏章说: 孝惠帝、孝景帝的祭庙,因为亲情己尽,应该撤除。各郡、各封国设置皇帝祭庙,不合古代礼制规定,应该改正。

古文:天子是其议。

现代文:元帝认为有理。

古文:秋,七月,戊子,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

现代文:秋季,七月戊子,撤除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的祭庙,都不再祭祀,只设置官吏兵卒守护。

古文:冬,十月,乙丑,罢祖宗庙在郡国者。

现代文:冬季,十月乙丑,撤除设置在各郡、各封国的祖宗祭庙。

古文: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

现代文:元帝下诏,各位皇帝的陵园,以其所在地区,分属三辅管理。

古文:诏勿置县邑及徙郡国民。孝元皇帝下永光五年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

现代文:在渭城寿陵亭部原上预设坟墓,下诏不要把它发展成为一个县,也不要强迫各郡、各崐封国移民到那里。五年春季,正月,元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

古文:三月,幸河东,祠后土。

现代文:三月,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古文:秋,颍川水流杀人民。

现代文:秋季,颍川郡水灾,淹死百姓。

古文:冬,上幸长杨射熊馆,大猎。

现代文:冬季,元帝前往长杨宫射熊馆,大肆游猎。

古文:十二月,乙酉,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用韦玄成等之议也。

现代文:十二月乙酉,元帝采用丞相韦玄成等的建议,下诏拆毁太上皇、孝惠皇帝的祭庙。元帝喜好儒家的学说,又喜爱文章辞语。

古文:上好儒术、文辞,颇改宣帝之政。言事者多进见,人人自以为得上意。

现代文:对宣帝的法令制度多有改变。谈论政事,提出建议的人,多数都被召见,每人都认为受到皇帝的注意。

古文:又傅昭仪及子济阳王康爱幸,逾于皇后、太子。

现代文:这时候,傅昭仪和她的儿子济阳王刘康,正受到元帝特别的宠爱,超过皇后和皇太子刘骜。

古文:太子少傅匡衡上疏曰: 臣闻治乱安危之机,在乎审所用心。

现代文:太子少傅匡衡上书说: 我曾经听说,治乱安危的关键,在于人主是不是慎重用心。

古文:盖受命之王,务在创业垂统,传之无穷;继体之君,心存于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现代文:接受天的旨意的君王,任务在于开创大业,使它世代相承,无穷无尽地传下去。而继任的君王,心思要放到继承和发扬祖先的恩德功勋上。

古文:昔者成王之嗣位,思述文、武之道以养其心,休烈盛美皆归之二后,而不敢专其名,是以上天歆享,鬼神祐焉。

现代文:从前,周成王继承王位之后,追思祖父周文王、父亲周武王成功的道理,用以培养自己的心性,把美好的声誉和荣耀,都归功于祖父和父亲两位先王,而不敢自己居功。因此,上天享受他的供品,连鬼神也都保佑他。

古文:陛下圣德天覆,子爱海内,然阴阳未和,奸邪未禁者,殆论议者未丕扬先帝之盛功,争言制度不可用也,务变更之,所更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是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无所信。

现代文:陛下圣明的恩德,象天一样覆盖大地,象爱护儿女一样爱护四海之内的百姓。可是阴阳没有调和,奸诈邪恶也没有禁止。这大概是因为臣子未能发扬光大先帝的盛大功业,反而争先恐后地抨击过去的法令规章不可用,一定要加以改变。然而,很多制度改变了之后,无法执行,只好再恢复原状。结果是,在下位的人发生纠纷,官吏和平民无所遵信。

古文:臣窃恨国家释乐成之业,而虚为此纷纷也!

现代文:我常在内心痛恨,国家放弃了人心所乐的已成的功业,而白白去做那些纷乱的事情。

古文:愿陛下详览统业之事,留神于遵制扬功,以定群下之心。

现代文:但愿陛下仔细回顾汉室世代相继的事业,留意遵守先帝的法制,弘扬先帝的功业,用以安定臣僚的心。

**古文:《大雅》曰: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 **

现代文:《诗经·大雅》说: 不要忘记祖先的教诲,努力修养自己的德行。

古文:盖至德之本也。

现代文:这是达到 德 的根本方法。

**古文:《传》曰: 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 **

现代文:《诗传》说 知道应喜爱什么,应厌恶什么,使性情变好,圣王的道路就是如此。

古文: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馀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现代文:修养性情的方法,必定要知道自己的长处,而弥补自己的缺欠。聪明通达的人,警惕苛察;见识不广的人,警惕被蒙蔽;勇猛刚强的人,警惕过于暴烈;仁爱温良的人,警惕没有决断;恬淡安静的人,警惕贻误时机;胸襟广阔的人,警惕疏忽大意。

古文: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

现代文:必须了解自己所应当注意纠正的缺失,以大义来弥补它,然后才能达到万事和谐的美好境界。那些伪善的乖巧之徒,才无法结党搭帮,企望挤进朝廷。

古文:唯陛下戒之,所以崇圣德也!

现代文:务请陛下警惕自己,使陛下的圣德更为崇高。

古文: 臣又闻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故《诗》始《国风》,《礼》本冠、婚。

现代文: 我又曾经听说,家庭如果安详和睦,天下自然治理得好。所以《诗经》开头就是《国风》。《礼记》开头就讲冠礼、婚礼。

古文:始乎《国风》,原情性以明人伦也;本乎冠、婚,正基兆以防未然也。

现代文:用《国风》开头,追溯性情的根本,表明人伦之间的关系。用冠礼、婚礼开头,为安详的家庭奠定基础,以防患于乱起之前。

古文:故圣王必慎妃后之际,别適长之位,礼之于内也。

现代文:所以圣明的君王,必须慎重处理妃嫔与皇后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分 嫡子 与 庶子 的地位,把礼仪纳入自己家内。

古文:卑不逾尊,新不先故,所以统人情而理阴气也;其尊適而卑庶也,適子冠乎阼,礼之用醴,众子不得与列,所以贵正体而明嫌疑也。

现代文:其他的儿子,不能用这种仪式,其目的就在于显示嫡子的尊贵,使立于无可怀疑的地位,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节仪式而已,而是内心对待嫡子与其他儿子截然不同,所以用礼仪。把真情显露于外。

古文:非虚加其礼文而已,乃中心与之殊异,故礼探其情而见之外也。

现代文:圣人的一举一动,和谁欢宴娱乐,和谁亲近,都要使尊贵卑贱都有一定次序。

古文:圣人动静游燕所亲,物得其序,则海内自修,百姓从化。如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因时而动,以乱国家。

现代文:如此的话,全国百姓都会自我修养,顺从归化。如果应当亲近的反而疏远,应当尊重的反而放到卑贱的地位,那么乖巧的邪恶之徒就会乘机而动,使国家混乱。

**古文:故圣人慎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公义。《传》曰: 正家而天下定矣! **

现代文:所以圣人谨慎小心,不愿有一个坏的开头。用心防范于乱起之前,决不因私人的恩情,伤害正大的原则。正如《易传》所说: 家庭端正,则天下就安定了。

古文:初,武帝既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入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

现代文:当初,武帝曾经堵塞黄河决口,筑宣房宫。后来,黄河又在北面的馆陶决口,形成屯氏河,沿东北方向入海,因为河床广度深度跟黄河相同,所以听其自由发展,不再堵塞决口。

古文:是岁,河决于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

现代文:本年,黄河在清河郡所属灵县鸣犊堤再度决口,屯氏河于是无水干涸。

古文:孝元皇帝下建昭元年

现代文:建昭元年

古文:春,正月,戊辰,陨石于梁。

现代文:春季,正月戊辰,陨石坠在梁国。

古文:冬,河间王元坐贼杀不辜废,迁房陵。

现代文:冬季,河间王刘元,被控残杀无罪之人,撤销爵位,贬逐房陵。

古文:罢孝文太后寝祠园。

现代文:元帝下令撤除文帝母亲薄太后的陵园。

古文: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

现代文:元帝前往虎圈,观赏野兽搏斗,妃嫔们都在座奉陪。

古文:熊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婕妤等皆惊走。

现代文:一只熊突然跳出圈外,攀着阑杆想上殿堂。元帝左右的侍从、贵族,包括傅婕妤在内的妃嫔们,都惊慌逃命。

古文: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

现代文:只有冯婕妤,一直向前站着挡住熊。

古文:左右格杀熊。

现代文:武士把熊杀死。

**古文:上问: 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 **

现代文:元帝惊魂初定后,问她: 人人恐惧,你为什么上前阻挡熊?

古文:傅婕妤惭,由是与冯婕妤有隙。

现代文:冯婕妤说: 猛兽凶性发作,只要抓着一个人,就会停止攻击,我恐怕它直扑陛下的座位,所以以身阻挡它。

古文:冯婕妤,左将军奉世之女也。

现代文:元帝感激嗟叹,对冯婕妤倍加敬重。而傅婕妤大为惭愧,从此与冯婕妤产生隔阂。

古文:孝元皇帝下建昭二年

现代文:冯婕妤是左将军冯奉世的女儿。二年

古文: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

现代文:春季,正月,元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

古文: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现代文:三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古文:夏,四月,赦天下。

现代文:夏季,四月,大赦天下。

古文:六月,立皇子兴为信都王。

现代文:六月,元帝赐封皇子刘兴为信都王。

古文:东郡京房学《易》于梁人焦延寿。

现代文:东郡人京房跟从梁人焦延寿学习《易经》。

**古文:延寿常曰: 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 **

现代文:焦延寿常说: 得到我的学问而丧失生命的,就是京房。

古文: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

现代文:他的学说长于占卜天灾人祸,共分六十卦,轮流交替地指定日期,用风雨冷热作为验证,都很准确。

古文:房用之尤精,以孝廉为郎,上疏屡言灾异,有验。

现代文:京房运用这种学说,尤其功力深厚,被地方官府推荐为 孝廉 之后,他到朝廷充当郎,屡次上书元帝,议论天象变异,十分灵验。

古文:天子说之,数召见问。

现代文:元帝喜欢他,数次召见,向他询问。

古文:房对曰: 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

现代文:京房回答说: 古代帝王按功劳选拔贤能,万事都有成就,祥瑞显现。衰亡之世,任用官员则以遭诋毁还是受称赞为依据,所以政治腐败,因而招致天灾变异。

**古文: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 **

现代文:应当考察文武百官的行政效率及其政绩,天灾变异才可停止。

古文: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

现代文:元帝命京房主持这件事,京房于是拟定了考功课吏法,上奏元帝。

古文: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乡之。

现代文:元帝下令,公卿朝臣与京房在温室殿举行讨论会。大家都认为京房的办法过于琐碎,使上级和下级互相监督侦察,不可施行。

古文: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剌史复以为不可行。

现代文:但元帝却倾向京房。当时,正好各州刺史向朝廷奏报事宜,集中在京师长安。元帝召见他们,命京房向他们宣布考核之事,刺史们也认为不可施行。

古文:唯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初言不可。后善之。

现代文:只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开始时反对,后来转为支持。

古文:是时,中书令石显颛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

现代文:这时,中书令石显正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

古文:房尝宴见,问上曰: 幽、厉之君何以危?

现代文:有一次,元帝在闲暇时召见京房,京房问元帝: 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

**古文:所任者何人也? **

现代文: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

**古文:上曰: 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 **

现代文:元帝说: 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善于伪装的奸佞。

**古文:房曰: 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 **

现代文:京房进一步问: 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

**古文:上曰: 贤之。 **

现代文:元帝回答说: 是认为他们贤能。

**古文:房曰: 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 **

现代文:京房说: 可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

**古文:上曰: 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 **

现代文:元帝说: 根据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便可以知道。

古文:房曰: 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

现代文:京房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任用贤能时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时国家必定混乱,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

**古文: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 **

现代文: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觉悟而另外任用贤能,为什么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

**古文:上曰: 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 **

现代文:元帝说: 乱世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危亡的君王?

**古文:房曰: 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 **

现代文:京房说: 齐桓公、秦二世也曾经知道周幽王、周厉王的故事,并讥笑过他们。可是,齐桓公任用竖刁,秦二世任用赵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不能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测验自己的行为,而觉悟到用人的不当?

**古文:上曰: 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 **

现代文:元帝说: 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而预测将来。

古文:房因免冠顿首曰: 《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

现代文:京房于是脱下官帽,叩头说: 《春秋崐》一书,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天变灾难,用来给后世君王看。

古文: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

现代文:而今陛下登极以来,出现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季降霜,冬季响雷,春季百花凋谢,秋季树叶茂盛,降霜后草木并不凋谢。水灾、旱灾、虫灾,百姓饥馑,瘟疫流行。盗贼制伏不住,受过刑罚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已经俱备。

**古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 **

现代文:陛下看现在是治世,还是乱世?

**古文:上曰: 亦极乱耳,尚何道! **

现代文:元帝说: 已经乱到极点了,这还用问?

**古文:房曰: 今所任用者谁与? **

现代文:京房说: 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些什么人?

**古文:上曰: 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 **

现代文:元帝说: 今天的灾难变异和为政之道,幸而胜过前代。而且认为责任不在这些人身上。

古文:房曰: 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

现代文:京房说: 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陛下这种想法。

**古文: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

现代文:我恐怕后代看今天,犹如今天看古代。

**古文:上良久,乃曰: 今为乱者谁哉? **

现代文:元帝过了很久才说: 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

**古文:房曰: 明主宜自知之。 **

现代文:京房回答说: 陛下自己应该知道。

**古文:上曰: 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 **

现代文:元帝说: 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哪里还会用他?

**古文:房曰: 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 **

现代文:京房说: 陛下最信任,跟他在宫廷之中共商国家大事,掌握用人权柄的人,就是他。

**古文: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 已谕。 **

现代文:京房所指的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他对京房说: 我晓得你的意思。

古文: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

现代文:京房告退。后来,汉元帝还是不能让石显退位。

古文: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

现代文:臣司马光曰: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着手呢?

古文: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

现代文:观察京房对元帝的诱导,可以说是把道理说得十分清楚透彻了,而最终仍不能使元帝觉悟,可悲啊!

古文:《诗》曰: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现代文:《诗经》说: 我不但当面把你教训过,而且提起过你的耳朵。

**古文: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

现代文:不但是用手携带着你,而且指示了你许多事。

**古文:又曰: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现代文:又说: 我教导你是那么的恳切细致,而你却漫不经心、听不进去。

古文:孝元之谓矣!

现代文:这说的就是汉元帝啊!

古文: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欲试用之。

现代文:元帝命京房推荐他的学生中通晓检验政绩和有能力考察官吏的人,准备试用。

**古文:房上 中郎任良、姚平,愿以为刺史,试考功法;臣得通籍殿中,为奏事,以防壅塞。 **

现代文:京房上奏: 中郎任良、姚平,希望能用为刺史,在各州试行考绩制度。请准许我留在朝廷,转报他们的奏章,免得下情不能上达。

古文:石显、五鹿充宗皆疾房,欲远之,建言,宜试以房为郡守。

现代文:然而石显、五鹿充宗都痛恨京房,想使京房远离元帝,于是向元帝建议,应该试任京房为郡守。

古文: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得以考功法治郡。

现代文:元帝遂任命京房当魏郡太守,允许他以考功法去治理本郡。

**古文:房自请: 岁竟,乘传奏事。 **

现代文:京房请求: 年终时候,请准许我乘坐驿车前来,向陛下当面报告。

古文:天子许焉。

现代文:元帝许可。

古文:房自知数以论议为大臣所非,与石显等有隙,不欲远离左右,乃上封事曰: 臣出之后,恐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蒙哀见许。

现代文:京房自知数次因为议论受到大臣的非议,跟石显之间怨恨已成,不想远离元帝身边。于是上密封的奏章: 我一出京师,恐怕被当权大臣所害,身死而事败,所以盼望在年终之时,得以乘驿车到京师向陛下奏事,幸而蒙陛下哀怜而允许。

古文:乃辛已,蒙气复乘卦,太阳侵色,此上大夫覆阳而上意疑也。

现代文:然而,六月辛巳,阴云乱风四起,太阳光芒暗淡,显示高级官员蒙蔽天子,而天子心里怀疑。

**古文:己卯、庚辰之间,必有欲隔绝臣,令不得乘传奏事者。 **

现代文:六月己卯、庚辰之间,定有要隔绝陛下与我的关系,使我不得乘坐驿车奏事的事情发生。

古文:房未发,上令阳平侯王凤承制诏房止无乘传奏事。

现代文:京房还没有出发,元帝命阳平侯王凤奉诏通知京房,不要乘驿车回京师奏事。

古文:房意愈恐。

现代文:京房心中更加惊恐。

**古文:秋,房去至新丰,因邮上封事曰: 臣前以六月中言《遁卦》不效,法曰: 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 **

现代文:秋季,京房出发,走到新丰,托朝廷传送文书的差人再上密封的奏章: 我先前于六月间曾上书陛下,所说《遁卦》虽未应验,但占候之法说: 有道术的人刚刚离去,天气寒冷,大水涌出成灾。

古文:至其七月,涌水出。

现代文:到了七月,果然大水涌出。

古文:臣弟子姚平谓臣曰: 房可谓知道,未可谓信道也。

现代文:我的学生姚平告诉我: 你可以说通晓道术,却不能说笃信崐道术。

古文:房言灾异,未尝不中。

现代文:你所预测的天灾变异,没有一件事不应验。

**古文:涌水已出,道人当逐死,尚复何言! **

现代文:现在,大水已经涌出,有道术的人就要被放逐而死在外边,还有什么话可说!

**古文:臣曰: 陛下至仁,于臣尤厚,虽言而死,臣犹言也。 **

现代文:我说: 陛下最仁爱,对我尤其宽厚,即令因进言而死,我还是要进言。

古文:平又曰: 房可谓小忠,未可谓大忠也。

现代文:姚平又说: 你只能说是小忠,不算大忠。

**古文: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故秦之乱,正先趣之。 **

现代文:从前,秦朝赵高执政,有一位叫正先的人,因讥讽赵高而被处死,赵高的淫威从此形成。所以秦朝的衰乱,是正先推动的。

**古文: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惟陛下毋使臣塞涌水之异,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 **

现代文:而今我出任郡守,把考核功效引为自己的责任,只恐怕还没有着手便被诛杀。求陛下不要使我应验大水上涌的预言,像正先那样死去,让姚平嘲笑。

古文:房至陕,复上封事曰: 臣前白愿出任良试考功,臣得居内。

现代文:京房到陕县,再上密封奏章: 我先前建议由任良负责官员考绩,让我留在朝廷。

**古文:议者知如此于身不利,臣不可蔽,故云 使弟子不若试师。 **

现代文:议论此事的人知道这样对于他们自身不利,而且不可能把我和陛下隔绝开来,所以说: 与其学生出面,不如试用老师。

**古文:臣为刺史,又当奏事,故复云 为刺史,恐太守不与同心,不若以为太守。 **

现代文:可是,如果派我当刺史,又怕我面见陛下奏报,于是又说: 当刺史,可能与太守不同心,不如当太守。

古文:此其所以隔绝臣也。

现代文:目的在于隔绝我们君臣。

古文:陛下不违其言而遂听之,此乃蒙气所以不解、太阳无色者也。

现代文:陛下没有反对他们的主张,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正是阴云乱风所以不散,太阳失去光辉的原因。

古文:臣去稍远,太阳侵色益甚,唯陛下毋难还臣而易逆天意。

现代文:我离京师长安渐远,太阳的昏暗越来越重。盼望陛下不要难于征我回京师而轻易地违背天意!

**古文:邪说虽安于人,天气必变,故人可欺,天不可欺也,愿陛下察焉。 **

现代文:邪恶阴谋,人虽不觉,上天却必有变化,所以人可以欺,天不可以欺,请陛下详察!

古文:房去月馀,竟征下狱。

现代文:京房离开一月余,竟被征回京师,逮捕入狱。

古文:初,淮阳宪王舅张博,倾巧无行,多从王求金钱,欲为王求入朝。

现代文:当初,淮阳宪王刘钦的舅父张博是一个看风行事,无善行的人物,向刘钦要了许多金钱,到京师长安活动征召刘钦入朝。

古文:博从京房学,以女妻房。

现代文:张博曾跟随京房学习《易经》,而且把女儿嫁给京房。

古文:房每朝见,退辄为博道其语。

现代文:京房每次朝见,回家之后,都把跟元帝之间问答的话告诉张博。

古文:博因记房所说密语,令房为王作求朝奏草,皆持柬与王,以为信验。

现代文:张博于是暗中记下京房所说的机密言语,让京房代刘钦草拟请求入朝的奏章。他把这些密语记录和奏章草稿,都送给刘钦过目,作为他工作的证明。

古文:石显知之,告房与张博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诖误诸侯王。

现代文:石显知道此事后,指控: 京房跟张博通谋,诽谤治国措施,把罪恶推到皇帝身上,贻误连累诸侯王。

古文:皆下狱,弃市,妻子徙边。

现代文:于是京房跟张博都被捕入狱,在街市上斩首,妻子儿女被放逐到边塞。

古文:郑弘坐与房善,免为庶人。

现代文:御史大夫郑弘,被控跟京房是朋友,遭免职,贬作平民。

古文:御史中丞陈咸数毁石显,久之,坐与槐里令硃云善,漏泄省中语,石显微伺知之,与云皆下狱,髡为城旦。

现代文:御史中丞陈咸不断抨击石显。过了一段时间,石显指控他跟槐里令朱云是好友,泄露宫禁之中的机密,这是石显暗暗侦察得知的。于是陈咸、朱云都被捕下狱,判处髡刑,罚做苦工。

古文:石显威权日盛,公卿以下畏显,重足一迹。

现代文:石显的淫威和权势日益增长,公卿及以下的官员都害怕他,人人自危,不敢稍有宽纵。

古文: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 牢邪!

现代文:石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死党密友,凡依附他们的人,都得到了高官厚禄。

**古文: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

现代文:民间有歌谣说: 你是姓牢的人,还是姓石的人,是五鹿家的门客吗?官印何其多,绶带何其长!

古文:显内自知擅权专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纳用左右耳目以间己,乃时归诚,取一信以为验。

现代文:石显心知自己专权,把持朝政,怕元帝一旦听取亲信的抨击而疏远自己,便时常向元帝表示忠诚,取得信任,验证元帝对自己的态度。

**古文:显尝使至诸官,有所征发,显先自白: 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诏吏开门。 **

现代文:石显曾经奉命到诸官府征集人力和物资,他先向元帝请求: 恐怕有时回宫太晚,漏壶滴尽,宫门关闭,我可不可以说奉陛下之命,教他们开门!

古文:上许之。

现代文:元帝允许。

古文:显故投夜还,称诏开门入。

现代文:一天石显故意到夜里才回来,宣称元帝命令,唤开宫门入内。

古文:后果有上书告 显颛命,矫诏开宫门 ,天子闻之,笑以其书示显。

现代文:后来,果然有人上书控告: 石显专擅皇命,假传圣旨,私开宫门。 元帝听说了这件事,笑着把奏章拿给石显看。

古文:显因泣曰: 陛下过私小臣,属任以事,群下无不嫉妒,欲陷害臣者,事类如此非一,唯独明主知之。

现代文:石显抓住时机,流泪说: 陛下过于宠爱我,委任我办事,下面无人不妒火中烧,想陷害我,类似这种情形已不止一次,只有圣明的主上才知道我的忠心。

古文:愚臣微贱,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现代文:我出身微贱,实在不能以我一个人去使万人称心快意,担负起全国所有的怨恨。

古文:臣愿归枢机职,受后宫扫除之役,死无所恨。

现代文:请允许我辞去中枢机要职务,只负责后宫的清洁洒扫,死而无恨。

**古文: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 **

现代文:唯求陛下哀怜裁择,再给我一次宠幸,以此保全我的性命。

古文:天子以为然而怜之,数劳勉显,加厚赏赐,赏赐及赂遗訾一万万。

现代文:元帝认为石显说得对而怜悯他,不断慰问勉励,又重重赏赐。这样的赏赐及百官赠送的资金达一亿。

古文:初,显闻众人匈匈,言己杀前将军萧望之,恐天下学士讪己,以谏大夫贡禹明经箸节,乃使人致意,深自结纳,因荐禹天子,历位九卿,礼事之甚备。

现代文:当初,石显听说人们议论愤激,都说是他逼死前将军萧望之,怕招来全国儒生的抨击。由于谏大夫贡禹深明儒家经典,节操高尚而有名望,石显便托人向贡禹表示问候之意,用心结交,并向元帝推荐,使贡禹擢升九卿,并对他以礼相待,很是周详。

古文:议者于是或称显,以为不妒谮望之矣。

现代文:于是舆论也有赞扬石显的,认为他不曾妒恨陷害萧望之。

古文:显之设变诈以自解免,取信人主者,皆此类也。

现代文:石显谋略变诈,善于为自己解围,以取得皇帝的信任,用的都是此类手法。

**古文:荀悦曰:夫佞臣之惑君主也甚矣,故孔子曰: 远佞人。 **

现代文:荀悦曰:奸佞迷惑君主的方法太多了。所以孔子说: 要远离奸佞!

古文:非但不用而已,乃远而绝之,隔塞其源,戒之极也。

现代文:对于罪恶,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加以惩罚。对于行为,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可以尊重。

**古文:孔子曰: 政者,正也。 **

现代文:对于言谈,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能够相信。

古文: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

现代文:对于物器,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可以使用。

古文:平直真实者,正之主也。

现代文:对于事情,必须核实是真实的,才能够去做。

古文:故德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故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先王之道,如斯而已矣!

现代文:所以各种端正风气都汇集到朝廷,则下面万事没有虚伪。古代圣王的道理,不过如此而已。

古文:八月,癸亥,以光禄勋匡衡为御史大夫。

现代文:八月癸亥,元帝擢升光禄勋匡衡任御史大夫。

古文: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现代文:闰八月丁酉,上官太皇太后驾崩。

古文: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

现代文:冬季,十一月,齐、楚地区地震,下大雪,树木折断,民房倒塌。

古文:孝元皇帝下建昭三年

现代文:建昭三年

古文:夏,六月,甲辰,扶阳共侯韦玄成薨。

现代文:夏季,六月甲辰丞相扶阳侯韦玄成去世。

古文:秋,七月,匡衡为丞相。

现代文:秋季,七月,元帝擢升匡衡作丞相。

古文: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

现代文:戊辰,擢升卫尉李延寿当御史大夫。

古文:冬,使西域都护、骑都尉北地甘延寿、副校尉山阳陈汤共诛斩匈奴郅支单于于康居。

现代文:冬季,命西域都护、骑都尉、北地郡人甘延寿,和副校尉、山阳郡人陈汤一同出兵,在康居王国斩杀郅支单于。

古文:始,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骄,不为康居王礼,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

现代文:最初,郅支单于自以为匈奴汗国是一个大国,威名远扬,颇受别国尊重,又乘军事胜利而十分骄傲。因为不得康居王礼敬,一怒之下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及康居贵族、平民数百人,有的还截其四肢,扔到都赖水里。

古文:发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

现代文:他强迫康居人为他建筑城垣,每日有五百名工匠施工,历时二年才完成。

**古文: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 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 **

现代文:郅支对于汉朝使节窘困侮辱,不肯接受汉朝皇帝的诏书,只是通过西域都护上书,说: 居住的地方环境困苦,愿意归顺强大的汉朝,还打算派儿子去当人质。

古文:其骄嫚如此。

现代文:其态度傲慢如此。

古文: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略,喜奇功,与延寿谋曰: 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

现代文:陈汤为人沉着勇敢,能深思熟虑,富有计策谋略,渴望建立奇特的功勋,他向甘延寿建议说: 边境各族畏惧匈奴,这是天性。

古文: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

现代文:西域各国,本来都属匈奴管辖,而今郅支单于的威名传播很远,不断侵略乌孙王国和大宛王国,经常给康居王国出谋划策,企图使乌孙、大宛投降归顺。

古文:如得此二国,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

现代文:如果把这两国征服,只要几年时间,西域城邦国家都会陷于危险的境地。

古文: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

现代文:郅支单于性情剽悍,喜好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日子一久,必将成为西域的灾难。

古文: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

现代文:虽然他现在地处遥远,幸而他们没有坚固的城堡和强劲的弓弩,无法固守。

**古文: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

现代文:我们如果征发屯田的军队,并率领乌孙王国的军队,一直挺进到他的城堡之下,他要逃没有地方可逃,要守则兵力不足以自保,千载难逢的功业可以在一天早上完成。

古文: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

现代文:甘延寿认为有理,准备先奏请朝廷批准。

**古文:汤曰: 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

现代文:陈汤说: 圣上一定会召集公卿商议,远大的策略,不是平庸的官僚所能了解,肯定不同意。

古文:延寿犹与不听。

现代文:甘延寿迟疑,不肯听他的话。

古文: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已校尉屯田吏士。

现代文:正好甘延寿久病卧床,陈汤单独行动,假传圣旨,征发各城邦国家的军队、车师戊己校尉的屯田部队。

古文: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 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 延寿遂从之。

现代文:发出奏章的当天,大军出发,分成六路纵队,其中三路纵队沿南道越过葱岭,穿过大宛王国。

古文:部勒行陈,汉兵、胡兵合四万馀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即日引军分行,别为六校:其三校从南道逾葱领,径大宛;其三校都护自将,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杀略大昆弥千馀人,驱畜产甚多,从后与汉军相及,颇寇盗后重。

现代文:另三路纵队,由都护甘延寿亲自率领,从温宿国出发,由北道经乌孙王国首府赤谷城,穿过乌孙王国,进入康居王国边界,挺进到阗池西岸。而这时康居王国的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在赤谷城东方攻击乌孙王国大昆弥地区,屠杀及俘虏千余人,抢走牛、羊、马等大批牲畜,然后从后面追上汉军,夺取汉军后部的大批辎重。

古文:汤纵胡兵击之,杀四百六十人,得其所略民四百七十人,还付大昆弥,其马、牛、羊以给军食。

现代文:陈汤命西域兵迎战,杀四百六十人,夺回抱阗所掳掠的乌孙百姓四百七十人,交给大昆弥。而夺回的马匹、牛、羊,则留下来作为军队食物。

古文:又捕得抱阗贵人伊奴毒。

现代文:又逮捕到抱阗手下的贵族伊奴毒。

古文: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

现代文:进入康居王国东部国界后,陈崐汤严明军纪,不准烧杀抢掠。

古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

现代文:秘密召康居王国的贵族屠墨来会晤,向他展示汉朝的威力与决心,摆下酒筵席,共同盟誓,然后送他回去。

古文:径引行,未至单于城可六十里,止营。

现代文:大军继续挺进,在距新筑的单于城约六十里处,安营扎寨。

古文:复捕得康居贵人贝色子男开牟以为导。

现代文:这时,又俘虏康居王国另一贵族具色子男开牟,让他作向导。

古文:贝色子,即屠墨母之弟,皆怨单于,由是具知郅支情。

现代文:具色子男开牟是屠墨的舅父,也痛恨郅支单于的凶暴。汉朝军队于是对郅支单于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

古文:明日,引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

现代文:第二天,大军继续挺进,距单于城三十里,扎营。

**古文:单于遣使曰: 汉兵何以来? **

现代文:郅支单于派使节前来询问: 汉朝军队到这里来的目的何在?

古文:应曰: 单于上书言: 居困厄,愿归计强汉,身入朝见, 天子哀闵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故使都护将军来迎单于妻子。

现代文:汉军的官员回答说: 你们单于曾经上书汉朝皇帝,说: 居住环境困苦,愿意归降强大的汉朝,亲身到长安朝见。 皇帝怜悯单于放弃幅员广大的国土,委屈地住在康居,所以派遣都护将军,率军前来迎接单于及妻子儿女。

**古文:恐左右惊动,故未敢至城下。 **

现代文:恐怕单于的左右惊动,所以没有敢于直接到达城下。

古文:使数往来相答报,延寿、汤因让之: 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忽大计,失客主之礼也!

现代文:双方使节来往了几次之后,甘延寿、陈汤出面,责备郅支单于的使节说: 我们为了单于,不远万里来到此地,然而,一直到今天,他还没有派出一位名王、显贵,前来晋见都护将军,接受命令而供事,为什么单于对大事这么疏忽,不讲主人待客人的礼节?

**古文: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且尽,恐无以自还,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 **

现代文:我们从遥远的地方到此,人马困乏已极,而粮草又快用完,恐怕连回程都不够用,请单于跟大臣们慎重考虑。

古文: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

现代文:次日,大军挺进到都赖水畔,在距单于城三里外扎营,构筑阵地,遥望单于城上,五色旗帜迎风飘扬,数百匈奴人披甲戴胄,登上城楼守备。

**古文: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被甲乘城;又出百馀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馀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城上人更招汉军曰: 斗来! **

现代文:又从城中冲出一百余名骑兵,往来奔驰城下。一百余名匈奴步兵,在城门两侧,结成 鱼鳞阵 ,正作战斗演习。城上守军还向汉朝军队挑战: 来打吧!

古文:百馀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

现代文:一百余名匈奴骑兵直冲汉营,汉营的强弩全部拉满,箭矢外指。匈奴骑兵不敢攻击,撤退。

古文: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

现代文:强弩部队射击城门外操练的匈奴骑兵、步兵,匈奴兵全部退入城内。

**古文:延寿、汤令军: 闻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仰射城楼上人。 **

现代文:甘延寿、陈汤下令总攻: 听到鼓声,都直扑城下,四面包围,各军记住所分配的位置,开凿洞穴,堵塞射击孔。盾牌在前,戟弩在后,仰射城楼上的守军。

古文:楼上人下走。

现代文:攻击开始,城楼上的匈奴守军退下逃走。

古文: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

现代文:土城之外,还有由两层木樯构成的重木城。匈奴人由木城射击,使汉朝远征军多有伤亡。

古文: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

现代文:于是远征军以薪纵火,焚烧木城。入夜,匈奴守军骑兵数百名突围,汉军予以迎头痛击,箭如雨下,全部歼灭。

古文:初,单于闻汉兵至,欲去,疑康居怨己,为汉内应,又闻乌孙诸国兵皆发,自以无所之。

现代文:当初,郅支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到达,打算离开此城。可是,怀疑康居王对他怨恨,与汉朝勾结,里应外合,又听说乌孙王国等西域各国,都派出军队,自以为无处可以投奔。

古文:郅支已出,复还,曰: 不如坚守。

现代文:所以,他已逃出单于城,却又返回,说: 不如坚守。

**古文:汉兵远来,不能久攻。 **

现代文:汉朝军队远征万里,不可能持久进攻。

古文:单于乃被甲在楼上,诸阏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

现代文:郅支单于全身披甲,在城楼上指挥作崐战。他的阏氏、夫人共数十名,也都用弓箭射城外的汉军。

古文:外人射中单于鼻,诸夫人颇死;单于乃下。

现代文:汉朝的弩兵射中郅支单于的鼻子,而他的夫人也多有死亡。郅支单于于是从城楼下来。

古文:夜过半,木城穿,中人却入土城,乘城呼。

现代文:午夜之后,木城被攻破,木城中的匈奴军退入土城,登上城头,呼号呐喊。

古文:时康居兵万馀骑,分为十馀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

现代文:这时,康居王国一万余人的骑兵援军来到郅支城附近,分散在十余处,环绕城的东西南北四面部署,跟城上的匈奴守军互相呼应。

古文:夜,数奔营,不利,辄却。

现代文:乘着夜色,多次向汉朝军队的营地冲击,然而不能得手,每次都退下来。

古文: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

现代文:天将亮时,四面火起,官兵振奋,乘火势大喊,钲鼓之声动地。

古文:康居兵引却;汉兵四面推卤楯,并入土城中。

现代文:康居军队再向后撤。汉朝军队推举盾牌,从四面同时冲入土城中。

古文:单于男女百馀人走入大内。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

现代文:郅支单于率匈奴男女一百余人逃入王宫,汉朝军队纵火焚烧王宫,官兵争先冲入,郅支单于身受重伤而死。

古文:军候假丞杜勋斩单于首。

现代文:军候假丞杜勋,砍下郅支单于人头。

古文: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

现代文:在王宫中搜出汉朝使臣的节两只以及谷吉等携带的写在帛上的书信。

古文:诸卤获以畀得者。

现代文:凡是抢掠的财物,都归抢掠者所有。

古文: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馀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

现代文:斩阏氏、太子、名王及以下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一千余人,分配给领兵共围单于的西域十五个国王。

古文:孝元皇帝下建昭四年

现代文:建昭四年

古文: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师。

现代文:春季,正月,郅支单于的人头被送到长安。

古文:延寿、汤上疏曰: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

现代文:甘延寿、陈汤上书说: 我们曾经听说,天下的大道理莫过于统一。从前有唐尧、虞舜,今有强大的汉朝。

古文: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现代文:匈奴呼韩邪单于已成为我们北方的藩属,只有郅支单于背叛汉朝,没有伏罪。他逃亡到大夏王国以西,认为强大的汉朝不能使他称臣归顺。

古文: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

现代文:郅支单于对百姓残忍狠毒,巨大的罪恶上通于天。

**古文: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现代文: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的军队,替天讨伐,幸赖陛下神异威灵,阴阳配合,天气晴明,攻破敌阵,打败敌人,斩杀郅支单于及名王以下。应该把郅支单于的头悬挂在长安槁街蛮夷馆舍之间,以昭示万里,胆敢冒犯强大汉朝的,距离虽远也必诛杀!

**古文:丞相匡衡等以为: 方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 **

现代文:丞相匡衡等认为: 现在春季,正是掩埋尸骨之时,不应悬挂人头。

古文:诏县十日,乃埋之。

现代文:元帝下令悬挂郅支单于的头示众十日,然后掩埋。

古文:仍告祠郊庙,赦天下。

现代文:并祭告位于郊外的祖先祭庙,大赦天下。

古文:群臣上寿,置酒。

现代文:满朝文武向元帝祝贺,举行酒宴。

古文: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

现代文:六月甲申,中山王刘竟去世。

古文: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现代文:刘竟是元帝的幼弟,跟皇太子刘骜年龄相仿,在一起游玩、读书,一起长大。

古文:及薨,太子前吊。

现代文:刘竟去世后,刘骜前往吊丧。

古文: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

现代文:元帝看到太子,怀念幼弟,悲哀不能自制。

**古文: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

现代文:可是已经走到面前的太子,却并不悲哀,元帝对此非常怨恨,说: 天下哪有一点慈爱心肠都没有的人,可以继承祖宗祭庙香火,做人民父母的?

古文: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曰: 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

现代文:这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正充当太子刘骜的监护人。元帝责备史丹,史丹脱下官帽,请罪说: 我确实看见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致身体瘦损。

**古文: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 **

现代文:前些时,太子应当进见,我暗中嘱咐他,不要流泪哭泣,免得引起陛下伤感。罪过在我,我应该被处死。

古文:上以为然,意乃解。

现代文:元帝认为史丹说的是事实,才息怒。

古文:蓝田地震,山崩,壅霸水;安陵岸崩,壅泾水,泾水逆流。

现代文:蓝田发生地震,山崩,霸水壅塞。安陵堤岸崩塌,泾水壅塞,向西逆流。

古文:孝元皇帝下建昭五年

现代文:建昭五年

古文:春,三月,赦天下。

现代文:春季,三月,大赦天下。

古文:夏,六月,庚申,复戾园。

现代文:夏,六月,庚申,复戾园。

古文:壬申晦,日有食之。

现代文:夏季,六月庚申恢复刘据的陵园戾园。壬申晦,出现日食。

古文: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庙园、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

现代文:秋季,七月庚子,恢复太上皇祭庙、陵园及原庙,恢复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的陵园。

古文:时上寝疾,久不平。以为祖宗谴怒,故尽复之;唯郡国庙遂废云。

现代文:当时元帝卧病,长时间不能痊愈,认为是祖宗发怒谴责,所以将以上祭庙、陵园全部恢复。但各郡、各封国的祭庙却废除了。

古文:是岁,徙济阳王康为山阳王。

现代文:本年,元帝改封济阳王刘康为山阳王。

古文:匈奴呼韩邪单于闻郅支既诛,且喜且惧;上书,愿入朝见。

现代文:匈奴呼韩邪单于得到郅支单于已被诛杀的消息,既高兴,又恐惧。于是,向汉朝皇帝上书,请求入朝觐见。

古文:孝元皇帝下竟宁元年

现代文:竟宁元年

古文: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现代文:春季,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见,请求准许他当汉家女婿,使他有缘亲近汉朝。

古文: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现代文:元帝把后宫良家女子王嫱,别名王昭君,赏赐给呼韩邪单于。

古文:单于欢喜,上书 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

现代文:呼韩邪单于非常欢喜,上书汉元帝: 愿保护东起上谷,西至敦煌的汉朝边塞,永远相传。

**古文: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

现代文:请撤销边境防务和守塞的官吏士卒,使天子的小民获得休息。

古文:天子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

现代文:元帝把呼韩邪单于的建议交给有关官员讨论,参与讨论的官员都认为可以接受。

古文: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

现代文:郎中侯应了解边塞事务,认为不可以允许。

古文:上问状,应曰: 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

现代文:元帝问他原因,侯应说: 周朝和秦朝以来,匈奴暴戾强悍,不断侵略边境。汉王朝建立之初,尤其受到它的伤害。

古文:臣闻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馀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

现代文:据我了解,北方边塞,东到辽东,外有阴山,东西长达一千余里,草崐木茂盛,禽兽众多,本来冒顿单于依赖这里地势险要,制造弓箭,出来抢劫,正是匈奴畜养禽兽的圈地。

古文:至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现代文:直到孝武皇帝出军北征,把这一地区夺到手,而将匈奴赶到大漠以北。在这一地区,建立城堡,修筑道路,兴建外城,派遣军队前往屯戍守卫。然后,边境才比从前稍稍安宁。

古文: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少所蔽隐;从塞以南,径深山谷,往来差难。

现代文:漠北土地平坦,草木稀少,沙漠相连。

**古文:边长老言: 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

现代文:匈奴前来侵扰,缺少隐蔽之地。边塞之南,道路深远,山谷起伏,往来十分困难。边塞老一辈的人说: 匈奴丧失阴山之后,每次经过那里都伤心痛哭。

古文:如罢备塞戍卒,示夷狄之大利,不可一也。

现代文:如果撤销边防军队,对夷狄大为有利,这是不能答应的理由之一。

古文:今圣德广被,天覆匈奴,匈奴得蒙全活之恩,稽首来臣。

现代文:现在,圣上的恩德宽阔广大,如天一样覆盖着匈奴。匈奴人得到拯救,才能活下去。感激救命之恩,叩头称臣。

古文:夫夷狄之情,困则卑顺,强则骄逆,天性然也。

现代文:不过,夷狄的性情,穷困时谦卑顺从,强大时骄傲横逆,天性如此。

古文:前已罢外城,省亭隧令,裁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

现代文:前些时,己撤除了外城,减少了亭、燧等军事建筑,现在的边防军队,仅够担任望,互通烽火而已。

古文:古者安不忘危,不可复罢,二也。

现代文:古人居安思危,边防不可再撤除,这是理由之二。

古文:中国有礼义之教,刑罚之诛,愚民犹尚犯禁;又况单于,能必其众不犯约哉!

现代文:中国有礼义的教育,有刑罚的惩处,愚昧的小民还要犯禁。何况匈奴单于,他能绝对保证他的部众不违犯规定吗?

古文:三也。

现代文:这是理由之三。

古文:自中国尚建关梁以制诸侯,所以绝臣下之觊欲也。

现代文:即令在中国境内,还在水陆要道设立关卡,用以控制封国王侯,使做臣属的断绝非分之想。

古文:设塞徼,置屯戍,非独为匈奴而已,亦为诸属国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旧逃亡,四也。

现代文:在边塞设置亭障,屯田戍守,不仅仅是为了防备匈奴,也是因为各属国的降民,他们本是匈奴的人,恐怕他们念旧而逃亡。

古文: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吏民贪利,侵盗其畜产、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今罢乘塞,则生嫚易分争之渐,五也。

现代文:近年来,接近边塞的西羌部落,与汉人来往。汉朝的官吏小民贪图财利,掠夺盗取他们的牲畜,甚至强占他们的妻子,因为这些怨恨,激起他们叛变。现在如果撤除边防军队,可能发生这种因欺侮而起的纷争。

古文:往者从军多没不还者,子孙贫困,一旦亡出,从其亲戚,六也。

现代文:这是理由之五。过去,从军的战士,很多人没有回来,留在匈奴,他们的子孙生活贫困,有可能大批前往匈奴投靠亲友。

**古文: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 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 **

现代文:这是理由之六。沿边一带,奴仆婢子忧愁悲苦,想逃亡的人多,都说: 听说匈奴那里快乐,无可奈何的是边塞的监视太紧!

古文:然时有亡出塞者,七也。

现代文:然而时常仍有逃出边塞的人。

古文:盗贼桀黠,群辈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则不可制,八也。

现代文:这是理由之七。窃贼强盗凶暴狡诈,结成团伙触犯法令,如被追捕得急了,就会北逃匈奴,则不可以制裁。

古文:起塞以来百有馀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溪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远,不可胜计。

现代文:这是理由之八。自从沿边设立要塞,已有一百余年,并不完全用土筑墙,有的利用山岩,有的利用石木,有的利用山谷,有的利用水峡,稍加连接增补,征发士兵、刑徒修建,长年累月,用去的劳力经费,无法计算。

古文: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欲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它变,障塞破坏,亭隧灭绝,当更发屯缮治,累世之功不可卒复,九也。

现代文:我恐怕主张撤除边塞的官员,没有深刻考虑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想暂时减少戍边的负担。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如果突然发生变化,而边塞已经破坏,烽火亭已经湮没,还要再征发戍卒修建。可是,百余年累积下来的工程,不可能马上恢复。

古文: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

现代文:这是理由之九。如果撤销边防军队,废除边境上用于伺望侦察的土堡,匈奴单于必定自认为保塞守边,对汉朝有大恩德,将不断请求赏赐,如果稍有失望,那么后果就难以推测。

古文:开夷狄之隙,亏中国之固,十也。

现代文:引起夷狄与汉族感情上的裂痕,毁坏中国的防卫。这是理由之十。

**古文: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蛮之长策也! **

现代文:由于以上十项理由,我认为:撤除边防军队,不是保持永久和平安定,控制百蛮的好策略!

**古文:对奏,天子有诏: 勿议罢边塞事。 **

现代文:奏书上去后,元帝下诏: 停止讨论撤除边塞这件事。

古文:使车骑将军嘉口谕单于曰: 单于上书愿罢北塞吏士屯戍,子孙世世保塞。

现代文:派车骑将军许嘉向单于传达口谕说: 单于上书,请求汉朝撤走北方边塞屯田戍守的军队,愿意子孙世代永远保卫边陲。

古文: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朕甚嘉之。

现代文:单于向往仰慕礼义,为人民想得很周到,这的确是一个有久远意义的计划,朕非常赞美。

古文:中国四方皆有关梁障塞,非独以备塞外也,亦以防中国奸邪放纵,出为寇害,故明法度以专众心也。

现代文:中国四方都有关卡、要塞,不是专门为防备来自长城以北的侵扰,也是为了防备中国的奸邪之徒到外面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造成祸害,所以设边塞表明法规,消灭人们的邪念。

古文:敬谕单于之意,朕无疑焉。

现代文:幸亏天子派大臣告诉我,待我这么优厚!

**古文:为单于怪其不罢,故使嘉晓单于。 **

现代文:当初,左伊秩訾建议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匈奴竟然因此安定。

古文:单于谢曰: 愚不知大计,天子幸使大臣告语,甚厚! 初,左伊秩訾为呼韩邪画计归汉,竟以安定。

现代文:后来,有人进谗言,说左伊秩訾自以为他有安定匈奴的功劳,却没有得到什么封赏,心里常常不满。

古文:其后或谗伊秩訾自伐其功,常鞅鞅,呼韩邪疑之;伊秩訾惧诛,将其众千馀人降汉,汉以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令佩其王印绶。

现代文:呼韩邪对他产生怀疑。左伊秩訾担心被杀,于是率领他的部下一千余人投降汉朝。朝廷封他关内侯,拥有三百户人家的封地。佩戴王爵的官印和绶带。

古文:及呼韩邪来朝,与伊秩訾相见,谢曰: 王为我计甚厚,令匈奴至今安宁,王之力也,德岂可忘!

现代文:等到呼韩邪单于到汉朝朝见,与左伊秩訾会面,呼韩邪单于向他道歉崐说: 大王为我谋划策略,待我非常厚道。匈奴能有今天太平安宁的局面,都是大王的力量,恩德岂能忘记?

古文:我失王意,使王去,不复顾留,皆我过也。

现代文:我却使大王失望,离我而去,不再顾念而留住匈奴,都是我的过失。

**古文:今欲白天子,请王归庭。 **

现代文:如今我想向圣上报告,请大王重回王庭。

古文:伊秩訾曰: 单于赖天命,自归于汉,得以安宁,单于神灵,天子之祐也,我安得力!

现代文:左伊秩訾说: 单于承受上天的旨意,自从归附汉朝,使匈奴得到安定太平。这是单于神异威灵,汉朝天子的保,我怎么会有这种力量?

古文:既已降汉,又复归匈奴,是两心也。

现代文:既然已经归降汉朝,而又再回匈奴,是有二心。

**古文:愿为单于侍使于汉,不敢听命! **

现代文:愿留在汉朝作为单于的一个使臣,不敢听从您的命令。

古文:单于固请,不能得而归。

现代文:呼韩邪单于坚决请求,不能得到左伊秩訾的允许,于是回国。

古文:单于号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

现代文:呼韩邪单于称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栾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

古文:皇太子冠。

现代文:皇太子刘骜行加冠礼。

古文:二月,御史大夫李延寿卒。

现代文:二月,御史大夫李延寿去世。

**古文:初,石显见冯奉世父子为公卿著名,女又为昭仪在内,显心欲附之,荐言: 昭仪兄谒者逡修敕,宜侍幄帷。 **

现代文:当初,中书令石显,看到冯奉世父子都当公卿,名声显著,女儿又是元帝后宫的昭仪,存心要亲近这家权贵。于是向元帝推荐: 冯昭仪的哥哥谒者冯逡,品格美好,行为端正,应该侍奉左右。

古文:天子召见,欲以为侍中。

现代文:于是,元帝召见冯逡,打算任命他当侍中。

古文:逡请间言事。

现代文:冯逡请求单独接见谈事情。

古文:上闻逡言显颛权,大怒,罢逡归郎官。

现代文:元帝听他抨击石显专擅权力,大怒,让他仍然回到原来郎官的位置。

古文:及御史大夫缺,在位多举逡兄大鸿胪野王;上使尚书选第中二千石,而野王行能第一。

现代文:等到御史大夫出缺,很多官员推荐冯逡的哥哥大鸿胪冯野王继任。元帝命尚书在二千石官员中遴选,而冯野王以品行好,能力强被评为第一。

古文:上以问显,显曰: 九卿无出野王者。

现代文:元帝询问石显的意见,石显说; 九卿中,没有比冯野王更恰当的人选。

**古文:然野王,亲昭仪兄,臣恐后世必以陛下度越众贤,私后宫亲以为三公。 **

现代文:然而冯野王是冯昭仪的亲哥,我恐怕后世评论起来,必然认为陛下越过许多贤能,对后宫亲属徇私而任命为三公。

**古文:上曰: 善,吾不见是! **

现代文:元帝说: 好,我没有看到这一点!

**古文:因谓群臣曰: 吾用野王为三公,后世必谓我私后宫亲属,以野王为比。 **

现代文:于是,告诉众位大臣说: 我如果用冯野王当三公,后世一定抨击我对后宫亲属徇私,会把冯野王拿出来作为例证。

古文:三月,丙寅,诏曰: 刚强坚固,确然亡欲,大鸿胪野王是也。

现代文:三月丙寅,元帝下诏说: 刚强正直,宁静淡泊,大鸿胪冯野王就是这种人。

古文:心辨善辞,可使四方,少府五鹿充宗是也。

现代文:心辨是非,善于辞令,可以代表皇帝出使四方,少府五鹿充宗就是这种人。

古文:廉洁节俭,太子少傅张谭是也。

现代文:廉洁而又节俭,太子少傅张谭就是这种人。

**古文:其以少傅为御史大夫。 **

现代文:现在,提拔少傅张谭当御史大夫。

古文:河南太守九江召信臣为少府。

现代文:河南郡太守九江人召信臣,被任命当少府。

古文:信臣先为南阳太守,后迁河南,治行常第一。

现代文:召信臣原先是南阳郡太守,后来才调到河南郡,考绩在全国常常列于第一。

古文:视民如子,好为民兴利,躬劝耕稼,开通沟渎,户口增倍。

现代文:他看待黎民跟看待儿女一样,热心为百姓谋求福利,亲自劝导人们务农,开凿疏通灌溉用的沟渠,使户口成倍增加。

古文:吏民亲爱,号曰 召父 。

现代文:官员和平民都敬爱他,称他 召父 。

古文:癸未,复孝惠皇帝寝庙园、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现代文:三月癸卯,恢复孝惠皇帝祭庙陵园、孝文太后陵园、孝昭太后陵园。

古文: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甘延寿,延寿不取。

现代文:当初,中书令石显,曾经打算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拒绝。

古文:及破郅支还,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延寿等。

现代文:等到崐甘延寿打败郅支单于,返回长安,丞相、御史也对假传圣旨这件事深恶痛绝,对甘延寿的功勋并不赞许。

古文:陈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

现代文:而陈汤又一向贪财,把在外国掳掠的金银财宝带入塞内,违反了多项法令。

古文: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

现代文:司隶校尉用公文通知沿途郡县,逮捕陈汤的部下,加以审问。

古文:汤上疏言: 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

现代文:陈汤上书元帝说: 我和我的部下共同诛讨郅支单于,幸而将他擒获歼灭,从万里之外,凯旋班师,应有朝廷派出的使者在道上迎接慰劳。

**古文: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雠也! **

现代文:然而今天司隶校尉反而逮捕审问,这是替郅支单于报仇啊!

古文: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

现代文:元帝下令,立即释放所有被捕官兵,命沿途地方官府用酒和食品慰劳通过的军队。

**古文: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 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 **

现代文:甘延寿、陈汤返回长安后,评论功劳,石显、匡衡认为: 甘延寿、陈汤假传圣旨,擅自调动军队,不诛杀他们,已是宽大,如果再赐他们爵号,封他们土地,那么以后派出的使节,就会争先恐后地采取冒险行动,以图侥幸成功,在蛮夷中间生事,给国家招来灾难。

古文:帝内嘉延寿、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久之不决。

现代文:元帝内心嘉许甘延寿、陈汤的功劳,而又难于违反匡衡、石显的意见。过了很久,事情仍不能定下来。

古文:故宗正刘向上疏曰: 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群臣皆闵焉。

现代文:前任宗正刘向上书说: 郅支单于囚禁和杀害的中国使节以及随从官员,数以百计。这种事在外国广为传播,严重地伤害中国的威望,朝廷群臣都为此而痛苦难过。

古文:陛下赫然欲诛之,意未尝有忘。

现代文:陛下大怒,要诛杀郅支单于,这一欲念从未忘怀。

古文: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三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

现代文: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秉承圣上旨意,倚仗神灵,统率百蛮的君主,集结各城邦的军队,百死一生,深入极远的地域,于是击破康居,攻杀郅支单于的三层城防。拔掉歙侯大旗,砍下郅支单于人头,悬挂战旗于万里之外,为国家扬威到昆仑山之西。洗刷掉谷吉被杀的耻辱,建立了光辉的功勋,所有的夷民全都慑服,无不震恐。

古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

现代文: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单于已经伏诛,既高兴又害怕,归化慕义,驱驰而来,叩首朝觐,愿为中国守卫北方边疆,世代做中国的臣属。

古文: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现代文:建立千年永垂的功劳,为国家奠定万世和平,所有官员都没有这么大的贡献。

古文:昔周大夫方叔、吉甫为宣王诛猃狁而百蛮从,其诗曰: 啴々焞々,如霆如雷。

现代文:从前,周王朝大夫方叔、吉甫,为周宣王诛杀猃狁部落酋长,而后四方的蛮民全都归附。

**古文: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 **

现代文:所以《诗经》赞扬说: 战车是那么众多威武,犹如雷霆轰鸣一般。

**古文:《易》曰: 有嘉折首,获匪其丑。 **

现代文:如此光明诚实的方叔,率师征伐猃狁,荆地的蛮人畏威都来归附。 《易经》说: 应该嘉奖的是:斩敌首、获敌虏。

古文:言美诛首恶之人,而诸不顺者皆来从也。

现代文:说的是赞美诛杀首恶,则所有不愿顺从的人都会来归顺的。

古文:今延寿、汤所诛震,虽《易》之折首,《诗》之雷霆,不能及也。

现代文:而今,甘延寿、陈汤,他们的诛杀所引起的震动,即令《易经》的 斩敌首 ,《诗经》的 雷霆 ,都无法相比。

古文: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现代文:评价一项重大的功勋,崐不能计较小的过失错误,推举重大的善行,不能抓着一点瑕疵不放。

古文:《司马法》曰: 军赏不逾月, 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现代文:《司马法》说: 对于军事上的赏赐,不要超过一个月。 目的在于使人迅速得到为善的利益。

古文:盖急武功,重用人也。

现代文:这是为了以武功为先,以用人为重。

古文:吉甫之归,周厚赐之,其诗曰: 吉甫宴喜,既多受祉。

现代文:尹吉甫班师,周王朝对他重赏,《诗经》上形容说: 尹吉甫既得宴乐的喜庆,又多受赏赐。

**古文: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

现代文:只因从镐归来,路遥日久。

古文:千里之镐犹以为远,况万里之外,其勤至矣。

现代文:千里之外的镐城尚且认为路远,何况万里之外,辛苦已极。

古文:延寿、汤既未获受祉之报,反屈捐命之功,久挫于刀笔之前,非所以劝有功,厉戎士也。

现代文:可是,甘延寿、陈汤不但没有受到祝福,得到报赏,反而抹杀他们浴血奋战的功劳,在舞文弄墨的刀笔吏前被挑剔,这不是奖励有功,劝勉战士的方法。

古文:昔齐桓前有尊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以功覆过而为之讳。

现代文:从前齐桓公,前有尊崇周王室的功劳,后有消灭项国的罪过,儒家学派的君子,认为他功大于过,为他掩饰。

古文: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母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馀人。

现代文:贰师将军李广利,丧失五万军队的性命,耗费了亿万钱的费用,经过四年之久的辛劳,而仅仅获得三十匹好马而已,虽然砍下大宛王国国王母寡的人头,还不足以抵消耗费,他自身的罪恶很多。但武帝认为,这是万里之外的征讨,不追究过失,于是赐封两位侯爵,擢升三位卿,提拔二千石一百余人。

古文:今康居之国,强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延寿、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

现代文:而今,康居王国,比大宛强大,郅支单于的地位,比大宛国王尊贵,诛杀中国使节的罪行,超过不向汉朝献出汗血马。而甘延寿、陈汤,并没有调用汉朝内地的部队,也没有由中国供应一斗粮食。比起李广利来,他们的功德要超过百倍。

古文:且常惠随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犹皆裂土受爵。

现代文:而且常惠凭他个人的意见,从乌孙王国进攻龟兹;郑吉没有得到命令,擅自接受匈奴日逐王的投降;他们都享受采邑,晋封侯爵。

古文:故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近事之功,则高于安远、长罗。

现代文:所以说,甘延寿、陈汤的威武功劳,大于方叔、尹吉甫;功大过小,优于刘桓公、李广利;近世功劳,更高过郑吉、常惠。

古文: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

现代文:然而震动天下的功勋还没有受到褒扬,而微小的过失却不断传播,我深感痛惜。

**古文:宜以时解县,通籍,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

现代文:建议陛下,应立即解除对甘延寿、陈汤的惩处,恢复他们的自由之身。不再搜寻他们的过失,赐给他们爵位,用以奖励功业。

古文:于是天子下诏赦延寿、汤罪勿治,令公卿议封焉。

现代文:于是元帝下诏赦免甘延寿、陈汤,不准指控,命公卿讨论如何赐封他们爵位。

**古文:议者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于令。匡衡、石显以为 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 **

现代文:大家认为应该按照军法 捕斩单于令 ,可是匡衡、石显认为 郅支本已逃亡,失去国土,在极远的地域盗用单于名号,而不是真单于 。

古文:帝取安远侯郑吉故事,封千户;衡、显复争。

现代文:元帝援用安远侯郑吉的前例,要封给甘延寿、陈汤各一千户的采邑。匡衡、石显再次争执。

古文:夏,四月,戊辰,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

现代文:夏季,四月戊辰,元帝赐封甘延寿 义成侯 ,赐封陈汤 关内侯 ,采邑各三百户人家,加赐黄金各一百斤。

古文: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

现代文:任命甘延寿当长水校尉,陈汤当射声校尉。

古文:于是杜钦上疏追讼冯奉世前破莎车功。

现代文:当时,杜钦上书追述冯奉世从前击破莎车王国,击斩莎车王的功勋。

古文:上以先帝时事,不复录。

现代文:元帝认为那是他父亲汉宣帝在位时的往事,不再受理。

古文:钦,故御史大夫延年子也。

现代文:杜钦是原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儿子。

古文:荀悦论曰:成其功义足封,追录前事可也。

现代文:荀悦论曰:如果冯奉世的功勋大义应该封爵,纵是过去的事,照样应该受理。

古文:《春秋》之义,毁泉台则恶之,舍中军则善之,各由其宜也。

现代文:《春秋》大义,鲁文公拆毁泉台则受谴责,撤销中军则受到赞许,各有各的原因。

古文:夫矫制之事,先王之所慎也,不得已而行之。

现代文:假传圣旨这件事,先王看得很严重,但那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样作。

古文:若矫大而功小者,罪之可也;矫小而功大者,赏之可也;功过相敌,如斯而已可也。

现代文:如果功勋小,处罚他是可以的。

古文:权其轻重而为之制宜焉。

现代文:如果功勋大,就应该赏赐。

古文:初,太子少好经书,宽博谨慎;其后幸酒,乐燕乐,上不以为能。

现代文:功过相等,如此也就算了。应该权衡功过大小而作出适当的决定。当初,太子刘骜从小就喜爱儒家经典,宽厚、博学、谨慎。可是后来却爱饮酒,喜欢安乐,元帝认为他没有能力。

古文:而山阳王康有材艺,母傅昭仪又爱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山阳王为嗣。

现代文:而另一位皇子山阳王刘康有才干,他的母亲傅昭仪又受到宠爱,元帝因此常有意改封刘康为太子。

古文:上晚年多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贵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现代文:元帝晚年多病,不过问国家大事,喜爱音乐。有时候把军中所用的骑鼓放在殿下,元帝亲自走到廊上,凭倚栏杆,用铜丸从远处投击鼓面,发出紧密的节奏。

古文: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山阳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

现代文:侍妾们与左右对音乐有素养的人,都办不到,可是刘康却能够,元帝多次夸奖他的才干。

古文:史丹进曰: 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现代文:史丹进言说: 才干的意义是,聪明而喜好学问,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崐新的理解和体会,皇太子就是这样的人。

**古文: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

现代文:如果是用演奏乐器的能力衡量人,那么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辅助国政了。

古文:于是上嘿然而笑。

现代文:元帝沉默不语,一笑了之。

古文:及上寝疾,傅昭仪、山阳王康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

现代文:及至元帝卧病,长久不能起床。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山阳王刘康,经常在病床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很少能够进见。

古文: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

现代文:元帝的病势渐渐沉重,心绪不宁,几次向尚书查问汉景帝废掉皇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当皇太子的旧事。

古文: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

现代文:这时,太子的大舅父阳平侯王凤当卫尉、侍中,和皇后、太子忧心忡忡,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挽救危局。

古文:史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而言曰: 皇太子以適长立,积十馀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现代文:史丹是元帝最亲密的大臣之一,因此能够直接进入寝殿探病,等到元帝单独躺着的时候,他径直进入寝殿,在地面的青蒲上叩头,流泪说: 刘骜以嫡长子的身份,被封作太子,已十多年了,他的尊号家喻户晓,天下无不归心,愿做他的臣子。

古文:见山阳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现代文:我见山阳王刘康一向得到陛下的宠爱,如今道路上纷纷传言,既为国家也有个人考虑,认为太子的地位不稳。

古文: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现代文:如果是这样,三公、九卿及其以下高级官员,必然必死相争,拒绝接受这样的诏令。

**古文: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

现代文:我请求陛下先赐我死,作为群臣的表率。

古文: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意大感寤,喟然太息曰: 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恋,亦何不念乎!

现代文:元帝素来仁慈,不忍看到史丹伤心流泪,而史丹的话又恳切中肯,甚为感动,有所觉悟,喟然叹息说: 我的病日益沉重,太子刘骜、山阳王刘康、信都王刘兴、年纪都小,心中思恋,对他们的未来怎不悬念!

古文:然无有此议。

现代文:可是,并没有改立太子的念头。

古文: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

现代文:而皇后王政君一向谨慎小心,先帝又喜爱太子,我怎么能违背他的意旨?

**古文:驸马都尉安所受此语? 丹即却,顿首曰: 愚臣妄闻,罪当死! **

现代文:你从什么地方听到这些话? 史丹立即向后退,叩头说: 我愚昧妄信传言,罪当处死。

**古文:上因纳,谓丹曰: 吾病浸加,恐不能自还,善辅道太子,毋违我意。 **

现代文:汉元帝于是接受劝谏,对史丹说: 我的病势越来越沉重,恐不能痊愈,你要好好辅导刘骜,不要辜负了我的重托。

古文: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定为嗣。

现代文:史丹唏嘘起身告退。太子的地位,从此才告巩固。

古文:而右将军、光禄大夫王商,中书令石显亦拥佑太子,颇有力焉。

现代文:而右将军、光禄大夫王商,中书令石显,也都站在刘骜一边,用力拥戴保助。

古文:夏,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宫。

现代文:夏季,五月壬辰,汉元帝在未央宫驾崩。

古文:班彪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 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

现代文:班彪赞曰:我外祖父的兄弟曾当过元帝的侍中,告诉我说: 元帝多才多艺,能写一笔好篆书,会弹琴鼓瑟,吹奏洞箫。自己谱出曲调,填词歌唱,厘定音节,极其精妙。

古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

现代文:从小就喜欢儒学,即位后征召任用儒生,把国家的大政交给他们。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衡,相继担任丞相。

古文: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现代文:但是,他为儒家经书的文义所牵制,优柔寡断,汉宣帝的大业因此衰退。

**古文: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

现代文:然而,他宽厚而能容人,谦恭节俭,态度温雅,有古代君王的风范。

古文:匡衡奏言: 前以上体不平,故复诸所罢祠,卒不蒙福。

现代文:丞相匡衡奏称: 前些时,因为先帝身体不适,所以把废除的祭庙和陵园予以恢复,结果仍不能蒙受祖先的赐福。

古文:案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亲未尽。

现代文:据查,卫思后陵园、戾太子陵园、戾后陵园,亲情未尽,不当撤除。

古文:孝惠、孝景庙,亲尽,宜毁。

现代文:孝惠皇帝、孝景皇帝的祭庙,亲情已尽,应该撤除。

**古文:及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后、武哀王祠,请悉罢勿奉。 **

现代文:至于太上皇、孝文帝、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王、武哀王的庙堂,也请一并撤除,不再奉祭。

古文:奏可。

现代文:刘骜批准。

古文: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

现代文: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

古文: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现代文: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古文: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现代文: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古文:秋,七月,丙戌,葬孝元皇帝于渭陵。

现代文:秋季,七月丙戌,将元帝安葬于渭陵。

古文:大赦天下。

现代文:大赦天下。

古文:丞相衡上疏曰: 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绝于心,未有游虞弋射之宴,诚隆于慎终追远,无穷已也。

现代文:丞相匡衡上书说: 陛下天性非常孝顺,对先帝的哀伤思念,永存内心,没有游乐射猎的欢娱,确实是重视孝道的始终,不忘祖先,永无穷尽。

古文:窃愿陛下虽圣性得之,犹复加圣心焉!

现代文:陛下虽然得到了上天赐予的圣人之性,但仍望陛下不断以圣人之心去加强它。

古文:《诗》云: 茕茕在疚, 言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

现代文:《诗经》说: 悲伤忧郁犹如大病在身 ,这是形容周成王服丧后思念祖先,内心的忧郁难解。

古文:盖所以就文、武之业,崇大化之本也。

现代文:这正是他之所以能够继承周文王、周武王的勋业,并加以发扬光大的根本原因。

古文:臣又闻之师曰: 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现代文:我听我的老师告诉我: 夫妻婚配的时候,是人生的开始,千万幸福的源头。

**古文: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

现代文:婚姻的礼仪端正,然后事物成就,而天命全备。

古文: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现代文:孔子论《诗经》,从《关睢》入手,因为这婚姻是纲纪的起首,是礼教的开端。

古文:自上世已来,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

现代文:自从上古以来,夏商周三代的兴起和衰落,没有不以此为缘由的。

古文:愿陛下详览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

现代文:希望陛下考查过去的得失兴衰,用以巩固根本。物色有品德的人,排除靡靡之音和女色,接近严肃自尊的人,远离花言巧语、诡计多端的人。

古文: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

现代文:我听说,儒家的《六经》是圣人用来统御天下人心,把善恶分别归类,显明吉凶祸福,指示做人的正道,使人不违背本性的著作。

古文: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现代文:还有《论语》,《孝经》,也都是圣人们重要言行的记录,应该探求其中的深意。

古文:臣又闻圣王之自为,动静周旋,奉天承亲,临朝享臣,物有节文,以章人伦。

现代文:我还听说:圣明君王的作为,无论动静周旋,奉天之命,承亲之意,当朝处理国事,面对群臣,事事都有节制法度,以发扬人伦的美德。

古文:盖钦翼祗栗,事天之容也;温恭敬逊,承亲之礼也;正躬严恪,临众之仪也;嘉惠和说,飨下之颜也。举错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

现代文:严以律己,正直谨慎,是统御文武百官的原则。给予恩惠,和颜悦色,是待下的态度。举止行为,凡事都遵循一定的礼仪,因而在形貌上就是一派仁义气象,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效法的榜样。

古文:今正月初,幸路寝,临朝贺,置酒以飨万方。

现代文:今正月初一,陛下驾临正殿,接受百官朝贺,设置筵席,慰劳四方。

**古文:《传》曰: 君子慎始。 **

现代文:经传书上说: 君子开始时就要谨慎。

**古文:愿陛下留神动静之节,使群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桢,天下幸甚! **

现代文:建议陛下留意动静时的仪节,使臣子们得以仰望高贵品德的光彩,为国家奠立坚固的基础,则天下万福。

古文:上敬纳其言。

现代文:成帝谦敬地采纳了他的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