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四十一

古文:起柔兆敦牂,尽旃蒙单阏,凡十年。

现代文:起,止,一共十年。汉殇帝延平元年

古文:孝殇皇帝延平元年春,正月,辛卯,以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

现代文:春季,正月辛卯,将太尉张禹任命为太傅,将司徒徐防任命为太尉,参与主管尚书事务。

古文: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现代文:邓太后因皇帝是个婴孩,尚在襁褓怀抱之中,打算让重要的大臣住在宫内,于是下诏,命张禹留居宫中,每五天回家一次;每逢朝见,都专门为他唱名,让他单独就座,不与三公同席。

古文:封皇兄胜为平原王。

现代文:将皇兄刘胜封为平原王。

古文:癸卯,以光禄勋梁鲔为司徒。

现代文:正月癸卯,将光禄勋梁鲔任命为司徒。

古文:三月,甲申,葬孝和皇帝于慎陵,庙曰穆宗。

现代文:三月甲申,将和帝安葬在慎陵,庙号称为穆宗。

古文:丙戌,清河王庆、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常山王章始就国;太后特加庆以殊礼。

现代文:丙戌,清河王刘庆、济北王刘寿、河间王刘开、常山王刘章从此前往封国就位。

古文:庆子祜,年十三,太后以帝幼弱,远虑不虞,留祜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

现代文:邓太后对刘庆特别优待,礼遇超过其他亲王。刘庆的儿子刘祜,当时十三岁,邓太后因皇帝幼小单弱,担心将来发生不测,就让刘祜和他的嫡母耿姬留下,住在清河国设在京城的官邸。

古文:耿姬,况之曾孙也;祜母,犍为左姬也。

现代文:耿姬是耿的曾孙女。刘祜的生母是犍为人左姬。

古文:夏,四月,鲜卑寇渔阳,渔阳太守张显率数百人出塞追之。

现代文:夏季,四月,鲜卑侵犯渔阳。渔阳太守张显率领数百人出塞追击。

**古文:兵马掾严授谏曰: 前道险阻,贼势难量,宜且结营,先令轻骑侦视之。 **

现代文:兵马掾严授劝谏道: 前方道路险恶而阻碍重重,敌人的实力难以估量,我军应暂且安营扎寨,先命轻装骑兵进行侦察。

古文:显意甚锐,怒,欲斩之,遂进兵。

现代文:张显锐气正盛,听后大怒,要将严授处斩。

古文:愚虏伏发,士卒悉走,唯授力战,身被十创,手杀数人而死。

现代文:于是汉军向前挺进。途中遇到鲜卑军伏兵袭击,汉军全部逃散,唯独严授奋力迎战,身受十处创伤,亲手格杀数人后战死。

古文:主簿卫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显,俱殁于陈。

现代文:渔阳郡主簿卫福、郡功曹徐咸二人自动赶来营救张显,一同阵亡。

古文:丙寅,以虎贲中郎将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现代文:丙寅,将虎贲中郎将邓骘任命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待遇与三公相同。

古文:骘弟黄门侍郎悝为虎贲中郎将,弘、阊皆侍中。

现代文:将邓骘的弟弟、黄门侍郎邓悝任命为虎贲中郎将,邓弘、邓阊二人皆为侍中。

古文:司空陈宠薨。

现代文:司空陈宠去世。

古文:五月,辛卯,赦天下。

现代文:五月辛卯,大赦天下。

古文:壬辰,河东垣山崩。

现代文:壬辰,河东郡垣山发生山崩。

古文:六月,丁未,以太常尹勤为司空。

现代文:六月丁未,将太常尹勤任命为司空。

古文:郡国三十七雨水。

现代文:有三十七个郡和封国大雨成灾。

古文:己未,太后诏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自非供陵庙,稻梁米不得导择,朝夕一肉饭而已。

现代文:六月已未,邓太后下诏,削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的各种御用衣服车马、珍羞美味,和各色奢靡富丽精巧难成的物品。除非供奉皇陵祠庙,否则稻谷粱米不得加工精选,每日早晚只吃一次肉食。

古文:旧太官、汤官经用岁且二万万,自是裁数千万。

现代文:以往太官、汤官的费用每年将近二万万钱,至此才数千万钱。

古文:及郡国所贡,皆减其过半;悉斥卖上林鹰犬;离宫、别馆储峙米Я、薪炭,悉令省之。

现代文:连同各郡、各封国的贡物,都削减一半以上。

古文:丁卯,诏免遣掖庭宫人及宗室没入者皆为庶民。

现代文:将上林苑的猎鹰、猎犬全部卖掉。各地离宫、别馆所储备的存米、干粮、薪柴、木炭,也一律下令减少。

古文:秋,七月,庚寅,敕司隶校尉、部刺史曰: 间者郡国或有水灾,防害秋稼,朝廷惟咎,忧惶悼惧。

现代文:六月丁卯,下诏遣散掖庭部分宫人,并将罚入掖庭当奴婢的皇族成员一律免罪,使他们成为平民。秋季,七月庚寅,敕令司隶校尉和部刺史: 近来有些郡和封国发生水灾,伤害了秋天的庄稼,朝廷思考自己的过失,深为忧虑惶恐。

古文:而郡国欲获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多张垦田,不揣流亡,竞增户口,掩匿盗贼,令奸恶无惩,署用非次,选举乖宜,贪苛惨毒,延及平民。

现代文:然而各地方官府为了要得到丰产的虚名假誉,便隐瞒灾情,夸大垦田面积;不去统计逃亡人数,却竞相增加户口;掩盖盗匪活动情况,使罪犯得不到惩处;不依照规定次序任用官吏,举荐人才不当,将贪婪苛刻的祸害,加在人民的身上。

古文: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现代文:而刺史却低头塞耳,循私包庇,在下面互相勾结,不知畏惧上天,也不知愧对于人。

古文:假贷之恩,不可数恃,自今以后,将纠其罚。

现代文:不能让他们一再地仗恃朝廷的宽容恩典,从今以后,将加重对不法官员的处罚。

**古文:二千石长吏其各实核所伤害,为除田租刍稿。 **

现代文:现命令二千石官员各自核查百姓受灾情况,免除他们应向国家交付的田赋禾秆。

古文:八月,辛卯,帝崩。

现代文:八月辛卯,皇帝驾崩。

古文:癸丑,殡于崇德前殿。

现代文:癸丑,将皇帝入殓后,灵柩停放在崇德前殿。

古文: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骘、虎贲中郎将悝等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清河王子祜,斋于殿中。

现代文: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虎贲中郎将邓悝等在宫中商议大计,决定了继位人选。当夜,派邓骘持符节,用已封王的皇子才能乘坐的青盖车将清河王的儿子刘祜接来,在殿中斋戒。

古文: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陪位,引拜祜为长安侯。

现代文:皇太后登上崇德殿,文武百官都穿上吉服陪同出席。刘祜被引导上殿,皇太后将他封为长安侯。

古文:乃下诏,以祜为孝和皇帝嗣,又作策命。

现代文:随即下诏,将刘祜立为和帝的后嗣。接着又撰写了册立皇帝的诏命。

古文:有司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太后犹临朝。

现代文:有关官员宣读完诏令,太尉献上皇帝的御玺,刘祜便正式即位。邓太后仍旧临朝摄政。

古文: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曰: 每览前代,外戚宾客浊乱奉公,为民患苦,咎在执法怠懈,不辄行其罚故也。

现代文:邓太后对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下诏说: 每每查阅前代史事,看到皇后家族及其宾客仗势横行,使奉公而不徇私情的官员陷于混乱,给人民带来痛苦,这是由于执法不严,没有立即施行惩罚的缘故。

**古文:今车骑将军骘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干禁宪,其明加检敕,勿相容护。 **

现代文:如今车骑将军邓骘等虽然怀有恭敬顺从的心意,但家族庞大,亲戚不少,宾客奸诈狡猾,对国家的法律禁令多有冒犯。

古文: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

现代文:现命令对邓氏家族的不法行为要公开地加以检束,不许包容袒护。

古文:九月,六州大水。

现代文:从此以后,邓氏家族亲属犯罪,官员都不予以宽免。

古文:丙寅,葬孝殇皇帝于康陵。

现代文:九月,有六个州发生水灾。丙寅,将殇帝安葬于康陵。

古文: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方中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现代文:因国家接连遭受水灾,人民苦于徭役,所以陵墓中的随葬之物及各项工程都予以裁减,只留十分之一。

古文:乙亥,殒石于陈留。

现代文:乙亥,陈留郡天降陨石。

古文:诏以北地梁慬为西域副校尉。

现代文:朝廷任命北地人梁为西域副校尉。

古文:慬行至河西,会西域诸国反,攻都护任尚于疏勒;尚上书求救,诏慬将河西四郡羌,胡五千骑驰赴之。

现代文:梁到达河西时,恰逢西域各国背叛了汉朝,在疏勒向西域都护任尚发动进攻。任尚上书朝廷求救,朝廷便命令梁率领河西四郡敦煌、武威、酒泉、张掖的羌、胡骑兵五千人急速前去救援。

古文:慬未至而尚己得解,诏征尚还,以骑都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

现代文:梁还没有到达,任尚已经解围。朝廷将任尚召回,任命骑都尉段禧为西域都护,任命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

古文:禧、博守它乾城,城小,梁慬以为不可固,乃谲说龟兹王白霸,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许之,吏民固谏,白霸不听。

现代文:段禧和赵博据守在它乾城。它乾城是个小城,梁认为不能固守,于是用诈术游说龟兹王白霸,声称愿意进入龟兹,和他共同守城。白霸同意了梁的建议。龟兹的官员和百姓极力进行劝阻,但白霸不听。

古文:慬既入,遣将急迎段禧、赵博,合军八九千人。

现代文:梁进入龟兹城以后,派将领急速前去迎接段禧和赵博,汉军汇合为八九千人。

古文:龟兹吏民并叛其王,而与温宿、姑墨数万兵反,共围城,慬等出战,大破之。

现代文:龟兹的官员和百姓一同背叛了龟兹王,与温宿、姑墨两国联合造反,军队达数万人,一同围攻龟兹城。梁等出城迎战,大破联军。

古文:连兵数月,胡众败走,乘胜追击,凡斩首万馀级,获生口数千人,龟兹乃定。

现代文:战争持续了数月,联军兵败退走。梁乘胜追击,共斩杀一万余人,生擒数千人,龟兹局势才告平定。

古文: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

现代文:冬季,十月,有四个州发生水灾和雹灾。

古文:清河孝王庆病笃,上书求葬樊濯宋贵人冢旁。

现代文:清河王刘庆病重,上书请求死后葬在樊濯宋贵人墓旁。

古文:十二月,甲子,王薨。

现代文:十二月甲子,刘庆去世。

古文:乙酉,罢鱼龙曼延戏。

现代文:十二月乙酉,废止杂戏 鱼龙曼延 。

古文:尚书郎南阳樊准以儒风浸衰,上疏曰: 臣闻人君不可以不学。

现代文:尚书郎、南阳人樊准因儒家学风日渐衰颓,上书说: 我听说,君主不可以不学习。

古文:光武皇帝受命中兴,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

现代文:光武皇帝承受天命,使汉朝中兴,东征西伐,顾不上安居休息。但他仍然放下武器,讲说儒家学问;停鞍歇马,讨论圣人之道。

古文:孝明皇帝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

现代文:孝明皇帝日理万机,事事经心,但却爱好古籍,留意儒家经典,每当行过飨射礼在学校举办宴会和射箭比赛之后,都坐在正位上,亲自讲解经书,儒生们则一同聆听,四方都欢欣喜悦。

古文:又多征名儒,布在廓庙,每宴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期门、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经》,化自圣躬,流及蛮荒,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

现代文:他还广召著名的儒家学者,将他们安置在朝廷,每逢宴会,便亲切地和他们讨论疑难,共同研究治国和教化之道。即便是期门、羽林的武士军官,也都人人通晓《孝经》。儒学的影响从圣明的君王身上开始,扩展到野蛮荒凉之地。因此,每当人们称颂盛世的时候,都谈到明帝永平年代。

**古文:今学者益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儒者竞论浮丽,忘謇謇之忠,习諓諓之辞,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隐,宠进儒雅,以俟圣上讲习之期。 **

现代文:如今学者日益减少,京城以外的远方尤其严重。博士把坐席放在一旁,不再讲学,儒生则竞相追求华而不实的理论,忘掉了正直忠诚的原则,只熟悉谄媚阿谀的言词。我认为应当颁布诏书,明告天下,广泛寻访隐居的学者,提拔渊博的儒士,等到将来圣上上学的时候,为他讲解经书。

**古文:太后深纳其言,诏: 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妙简博士,必得其人。 **

现代文:邓太后认为樊准的意见很对,予以采纳,下诏说: 三公、九卿和中二千石官员,要各自举荐隐士、大儒;被举荐者务必具有高尚的德行,以劝导晚生后进。从中精选博士,一定可以得到适当的人选。

古文:汉孝安皇帝上

现代文:汉孝安皇帝上

古文:孝殇皇帝永初元年

现代文:汉安帝永初元年

古文:春,正月,癸酉朔,赦天下。

现代文:春季,正月癸酉朔,大赦天下。

古文:蜀郡徼外羌内属。

现代文:蜀郡边境外的羌人归附汉朝。

古文:二月,丁卯,分清河国封帝弟常保为广川王。

现代文:二月丁卯,分割清河国部分封土,将安帝的弟弟刘常保封为广川王。

古文:庚午,司徒梁鲔薨。

现代文:庚午,司徒梁鲔去世。

古文:三月,癸酉,日有食之。

现代文:三月癸酉,出现日食。

古文:自和帝之丧,邓骘兄弟常居禁中,骘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许之。

现代文:已卯,永昌郡边境外夷人僬侥部落的首领陆类等人,率领全体部众归附汉朝。三月甲申,将清河孝王刘庆安葬在广丘,由司空、宗正负责治丧,礼仪比照东海恭王刘强。

古文:夏,四月,封太傅张禹、太尉徐防、司空尹勤、车骑将军邓骘,城门校尉邓悝、虎贲中郎将邓弘、黄门郎邓阊皆为列侯,食邑各万户,骘以定策功增三千户;骘及诸弟辞让不获,遂逃避使者,间关诣阙,上疏自陈,至于五六,乃许之。

现代文:自从和帝驾崩,邓骘兄弟一直住在皇宫。邓骘不愿久在宫中,一再请求回家,太后应允。夏季,四月,将太傅张禹、太尉徐防、司空尹勤、车骑将军邓骘、城门校尉邓悝、虎贲中郎将邓弘、黄门郎邓阊全都封为侯爵,各自享有一万户的食邑。邓骘因协助册立皇帝有功,增加三千户。邓骘和他的弟弟们推辞谦让,但未获批准。于是他们躲开朝廷的使者,绕路前往皇宫大门,上书陈述自己的请求,前后达五六次,邓太后这才应允。

古文:五月,甲戌,以长乐卫尉鲁恭为司徒。

现代文:五月甲戌,将长乐卫尉鲁恭任命为司徒。

古文:恭上言: 旧制,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

现代文:鲁恭上书说: 以往制度规定,立秋之日才开始审理轻刑案件。但自从永元十五年以来,将时间改到了孟夏四月。

古文:而刺史、太守因以盛夏征召农民,拘对考验,连滞无已。

现代文:而州刺史、郡太守便在盛夏时节传讯农民,拘捕、审讯、拷问、核实,连续拖延不断。

古文:上逆时气,下伤农业。

现代文:对上违背了天时,对下伤害了农业。

古文:按月令 孟夏断薄刑 者,谓其轻罪已正,不欲令久系,故时断之也。

现代文:考查《月令》所说 孟夏四月判决轻刑 的含义,是说对于罪行轻微并已定案的犯人,不愿使他们长期地遭受囚禁,因此要及时判决。

**古文:臣愚以为今孟夏之制,可从此令。其决狱案考,皆以立秋为断。 **

现代文:我认为,如今的孟夏四月判决制度,可以照此施行;而其它案件的审讯、拷问、核实,则都从立秋开始。

古文:又奏: 孝章皇帝欲助三正之微,定律著令,断狱皆以冬至之前。

现代文:他还上书说: 孝章皇帝想有助于天、地、人 三正 的开端,制订律令,规定审理判决罪案一律在冬至之前结束。

古文: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复谳正。

现代文:而那些不与国家同心的执法小官,却大都在十一月捕到被控犯有死罪的犯人后,不问是非曲直便立即处死,尽管罪状可疑,也不再重新审理。

**古文:可令大辟之科,尽冬月乃断。 **

现代文:我建议,对死刑重罪的判决,可延长到十二月底再截止。

古文:朝廷皆从之。

现代文:朝廷将他的建议全部采纳。

古文:丁丑,诏封北海王睦孙寿光侯普为北海王。

现代文:丁丑,邓太后下诏,将前北海王刘睦的孙子、寿光侯刘普封为北海王。

古文:九真徼外、夜郎蛮夷,举土内属。

现代文:九真郡边境外的蛮夷及夜郎国蛮夷,以全部领土归属汉朝。

古文:西域都护段禧等虽保龟兹,而道路隔塞,檄书不通。

现代文:西域都护段禧等虽然保住了龟兹,但通往中原的道路已被堵塞,命令、文件无法传递。

**古文:公卿议者以为 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 **

现代文:公卿中议论此事的人认为: 西域阻碍重重而距离遥远,又屡次反叛;官兵在那里屯戍垦田,经费消耗没有止境。

古文:六月,壬戌,罢西域都护,遣骑都尉王弘发关中兵,迎禧及梁慬、赵博、伊吾卢、柳中屯田吏士而还。

现代文:六月壬戌东汉朝廷撤销西域都护,派遣骑都尉王弘征调关中兵,将段禧和梁、赵博以及伊吾庐和柳中的屯田官兵接回汉朝本土。

古文:初,烧当羌豪东号之子麻奴随父来降,居于安定。

现代文:起初,烧当羌人部落首领东号的儿子麻奴跟随父亲前来归降,居住在安定郡。

古文:时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民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

现代文:当时,归降的羌人诸部落分散于各个郡县,全都遭受汉人官吏和民间豪强的役使,悲愁怨恨日益深重。

古文:及王弘西迎段禧,发金城、陇西、汉阳羌数百千骑与俱,郡县迫促发遣。

现代文:后来,王弘西行迎接段禧,要征调金城、陇西、汉阳千百羌人充当骑兵,一同前往。于是郡县官府紧急征发遣调。

古文:群羌惧远屯不还,行到酒泉,颇有散叛,诸郡各发兵邀遮,或覆其庐落;于是勒姐、当煎大豪东岸等愈惊,遂同时奔溃。

现代文:羌人们担心会被派到远方屯戍,不能再返回家乡,行进到酒泉的时候,已有不少人逃散叛离。诸郡各自派兵进行拦截,有些郡兵捣毁了羌人住宿的庐落。于是勒姐、当煎部落的首领东岸等人愈发惊恐,便一同急速地大举逃亡。

古文:麻奴兄弟因此与种人俱西出塞,先零别种,滇零与锺羌诸种大为寇掠,断陇道。

现代文:麻奴兄弟因此与本部落的人一同西行出塞。而滇零与钟羌各部落则大肆抢掠,切断了陇道。

古文:时羌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丁卯,赦除诸羌相连结谋叛逆者罪。

现代文:这时,羌人因归附汉朝已久,不再拥有武器,他们便有人手持竹竿、树枝代替戈、矛,有人用木板桌案当作盾牌,还有人拿着铜镜,伪装兵器。郡县官府畏惧怯懦,不能制止。六月丁卯,朝廷赦免羌人各部落中互相勾结进行谋反叛逆者的罪行。

古文:秋,九月,午,太尉徐防以灾异,寇贼策免。

现代文:秋季,九月庚午,太尉徐防因天灾、天象异常和叛匪作乱而被颁策罢免。

古文:三公以灾异免,自防始。

现代文: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由于天灾或天象异常而遭罢免,徐防乃是首例。

古文:辛未,司空尹勤以水雨漂流策免。

现代文:辛未,司空尹勤因大雨水灾被颁策罢免。

古文:仲长统昌言曰: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现代文:仲长统《昌言》曰:光武皇帝因西汉数世失去权柄而愤慨,对强悍之臣窃取帝位深为痛恨。因此他矫枉过正,权力不交给臣下,虽然设立了三公,政事却归尚书台总理。

古文: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然政有不治,犹加谴责。

现代文:他们颠倒贤能与愚劣,利用举荐人才的机会,进行私人交易。

古文:而权移外戚之家,宠被近习之竖,亲其党类,用其私人,内充京师,外布列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疲驽守境,贪残牧民,挠扰百姓,忿怒四夷,招致乖叛,乱离斯瘼,怨气并作,阴阳失和,三光亏缺,怪异数至,虫螟食稼,水旱为灾。

现代文:使无能不才者守卫疆土,贪婪凶残者统治人民。黎民百姓受到搅扰,四方外族又被激怒,终于导致反叛,带来战乱流亡和忧患疾苦。怨愤之气一时并发,阴阳失和,日、月、星三光出现亏缺,怪异不断降临,害虫吃掉庄稼,水旱带来灾难。

古文:此皆戚宦之臣所致然也,反以策让三公,至于死、免,乃足为叫呼苍天,号咷泣血者矣!

现代文:这样的局面都是外戚宦官所造成的,而朝廷反而颁策责备三公,甚至将三公处死、免官,足以使人为此呼叫苍天,号啕泣血!

古文:又,中世之选三公也,务于清悫谨慎,循常习故者,是乃妇女之检柙,乡曲之常人耳,恶足以居斯位邪!

现代文:再者,从中期开始,选任三公,都务必从清廉忠厚而又谨慎小心、循规蹈矩而又熟悉旧典的人中擢拔。这乃是妇女的楷模,乡间的平常之人罢了,怎么足以身居三公高位呢!

古文:势既如彼,选又如此,而欲望三公勋立于国家,绩加于生民,不亦远乎!

现代文:三公的势力既然已是那样低落,人选又是如此平庸,却希望三公为国家建立功勋,为人民取得政绩,这岂不是遥远的事情吗!

古文:昔文帝之于邓通,可谓至爱,而犹展申徒嘉之志。

现代文:从前,汉文帝对待邓通,可以说是宠爱之至,但仍使申徒嘉得以实现自己的意图,惩罚了邓通。

古文:夫见任如此,则何患于左右小臣哉!

现代文:受到这般信任,那么对皇帝左右的小臣又有什么顾忌呢!

古文:至如近世,外戚、宦竖,请托不行,意气不满,立能陷人于不测之祸,恶可得弹正者哉!

现代文:可是到了近代,对待外戚、宦官,官员如果不执行他们的请托,馈献不够丰足,立刻便会陷入意外的灾祸,哪里还能够弹劾纠正他们呢!

古文:曩者任之重而责之轻,今者任之轻而责之重。

现代文:从前,对三公信任多而责罚轻,如今,对三公信任少而责罚重。

古文:光武夺三公之重,至今而加甚;不假后党以权,数世而不行;盖亲疏之势异也!

现代文:光武帝夺去三公的大权,如今则剥夺得更为彻底;光武帝制定不让皇后家族掌权的政策,几代之后却已不再遵行,其原因就在于皇帝与三公和外戚的亲疏关系不同。

古文:今人主诚专委三公,分任责成,而在位病民,举用失贤,百姓不安,争讼不息,天地多变,人物多妖,然后可以分此罪矣!

现代文:如今,若是君主真能信赖三公,将权力交给他们,责令完成重任,而三公身居高位却为害人民,不能举荐任用贤才,致使百姓不安,纠纷不断,天地变化无常,人间妖物大量出现,到了那个时候,才可以让三公分担此罪!

古文:壬午,诏:太仆、少府减黄门鼓吹以补羽林士;厩马非乘舆常所御者,皆减半食;诸所造作,非供宗庙园陵之用,皆且止。

现代文:九月壬午,诏书命令:太仆、少府裁减黄门乐队,用来增补羽林武士的名额;厩苑中的官马,凡不是皇上经常使用的,一律将食料减半;各项工程,凡不是用来供应皇家宗庙和陵园的,一律暂停。

古文:庚寅,以太傅张禹为太尉,太常周章为司空。

现代文:庚寅,将太傅张禹任命为太尉,将太常周章任命为司空。

古文:大长秋郑众、中常侍蔡伦等皆秉势豫政,周章数进直言,太后不能用。

现代文:大长秋郑众和中常侍蔡伦等依靠权势干预朝政,周章曾多次直率地进言劝谏,但邓太后未能采纳。

古文:初,太后以平原王胜有痼疾,而贪殇帝孩抱,养为己子,故立焉。

现代文:当初,邓太后认为平原王刘胜有久治不愈的顽疾,而贪图殇帝是个怀抱中的婴孩,便将他收养为自已的儿子,立为皇帝。

古文:及殇帝崩,群臣以胜疾非痼,意咸归之;太后以前不立胜,恐后为怨,乃迎帝而立之。

现代文:及至殇帝驾崩,群臣认为刘胜的病并非不可痊愈,便一致属意于刘胜。但邓太后因先前没有立刘胜,怕他将来怀恨,就将刘祜接来,立为皇帝。

古文:周章以众心不附,密谋闭宫门,诛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劫尚书,废太后于南宫,封帝为远国王而立平原王。

现代文:周章认为群臣并不归心于太后,于是密谋关闭宫门,诛杀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胁迫尚书写诏,于南宫罢黜邓太后,把安帝贬到遥远的封国为王,将平原王立为皇帝。

古文:事觉,冬,十一月,丁亥,章自杀。

现代文:但事机泄露。冬季,十一月丁亥,周章自杀。

古文:戊子,敕司隶校尉、冀、并二州刺史, 民讹言相惊,弃捐旧居,老弱相携,穷困道路。

现代文:十一月戊子,太后训令司隶校尉及冀州、并州两州刺史: 人民受到谣言的惊扰,抛弃了旧居,扶老携幼,在路上贫困交加。

**古文:其各敕所部长吏躬亲晓喻:若欲归本郡,在所为封长檄;不欲,勿强。 **

现代文:司隶校尉及冀州、并州两位刺史,要命令下属官员亲自对百姓进行劝导,说明情况:如果他们愿意返回原郡,由当地官府为他们出县公文;如果不愿返回,也不勉强。

古文:十二月,乙卯,以颍川太守张敏为司空。

现代文:十二月乙卯,将颍川太守张敏任命为司空。

古文:诏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以备羌。

现代文:诏书命令车骑将军邓骘和征西校尉任尚,率领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五营兵及各郡郡兵,共五万人,进驻汉阳,以防备羌军进攻。

古文:是岁,郡国十八地震,四十一大水,二十八大风,雨雹。

现代文:本年,有十八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四十一个郡和封国大水成灾,二十八个郡和封国发生风灾和雹灾。

古文: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

现代文:鲜卑首领燕荔阳到汉朝宫廷朝贺。

古文: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绶、赤车、参驾,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

现代文:邓太后将王爵印信绶带和三匹马驾驶的赤车赐给燕荔阳,命他定居在乌桓校尉的驻地宁城附近,开通边塞贸易,还特地修建了南北两个宾馆,用来接待人质。

古文: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遗入质。

现代文:鲜卑一百二十个部落分别将人质送到汉朝。

古文:孝殇皇帝永初二年

现代文:永初二年

古文:春,正月,邓骘至汉阳;诸郡兵未至,钟羌数千人击败骘军于冀西,杀千馀人。

现代文:春季,正月,邓骘抵汉阳。各郡郡兵还没有到达,钟羌部落数千人便在冀县以西打败邓骘军,杀死一千余人。

古文:梁慬还,至敦煌,逆诏慬留为诸军援。

现代文:当时梁刚从西域回国,到达敦煌郡时,接到诏书,让他留下来担任各部队的后援。

古文:慬至张掖,破诸羌万馀人,其能脱者十二三;进至姑臧,羌大豪三百余人诣慬降,并慰譬,遣还故地。

现代文:梁军到达张掖,打败羌军各部队一万余人,逃脱者仅占十分之二三。梁军开到姑臧,羌人首领三百余人向他投降。梁对他们全都进行安抚开导,遣送他们返回故地。

古文:御史中丞樊准以郡国连年水旱,民多饥困,上疏: 请令太官、尚方、考功、上林池御诸官,实减无事之物;五府调省中都官吏、京师作者。

现代文:御史中丞樊准因各地连年水旱成灾,许多百姓饥饿贫困,上书说: 请命令太官、尚方、考工、上林等各官署,核实裁撤无用之物;太傅、太尉、司徒、司空、车骑将军等五府,调整削减中央官吏及在京城营造建筑的工匠。

古文:又,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赈给所能胜赡,虽有其名,终无其实。

现代文:再者,受灾各郡的百姓凋零残破,恐怕官府的赈济不能拯救他们,虽然有赈济之名,却最终收不到赈济之实。

古文:可依征和元年故事,遣使持节慰安,尤困乏者徙置荆、扬孰郡。

现代文:建议依照汉武帝征和元年的先例,派遣使者持符节前往灾区进行慰问,将特别贫困的灾民迁徙安置到荆州、扬州所属的丰产郡。

**古文:今虽有西屯之役,宜先东州之急。 **

现代文:目前虽然西方有战事,也应先解救东方的急难。

古文:太后从之。悉以公田赋与贫民,即擢准与议郎吕仓并守光禄大夫。

现代文:邓太后听从了樊准的建议,将国家所有的公田全部交给贫民使用,并随即擢升樊准,将他和议郎吕仓一同任命为代理光禄大夫。

古文:二月,乙丑,遗准使冀州、仓使兗州禀贷,流民咸得苏息。

现代文:二月乙丑,派遣樊准为使者前往冀州,派遣吕仓为使者前往兖州,对灾民进行赈济,流亡的百姓全都得以复苏。

古文:夏,旱。

现代文:夏季,发生旱灾。

古文:五月,丙寅,皇太后幸洛阳寺及若卢狱录囚徒。

现代文:五月丙寅,邓太后亲临洛阳地方官府及若卢监狱,审查囚犯的罪状。

古文:洛阳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羸困舆见,畏吏不敢言,将去,举头若欲自诉。

现代文:有个洛阳的囚犯,实际上并没有杀过人,但被屈打成招,自认有罪。他十分瘦弱,身有伤残,被人抬上来进见,却因惧怕官吏而不敢开口。将要离去的时候,他抬起头来,像要为自己申诉。

古文: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具得枉实。

现代文:邓太后看到后,有所察觉,便马上把他叫回来询问情况,查清了全部冤屈事实。

古文:即时收洛阳令下狱抵罪。

现代文:于是立即将洛阳令逮捕入狱,抵偿罪过。

古文:行未还宫,澍雨大降。

现代文:太后起驾,还没有回到皇宫,一场丰沛的及时雨便从天而降。

古文:六月,京师及郡国四十大水,大风,雨雹。

现代文:六月,京城及四十个郡和封国出现水灾、风灾和雹灾。

古文:秋,七月,太白入北斗。

现代文:秋季,七月,金星进入北斗星座。

古文:闰月,辛丑,广川王常保薨。

现代文:闰七月,广川王刘常保去世。

古文:无子,国除。

现代文:因无子嗣,封国撤除。

古文:癸未,蜀郡徼外羌举士内属。

现代文:癸未,蜀郡边境外的羌人以全部土地归属汉朝。

古文:冬,邓骘使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尚军大败,死者八千馀人,羌众遂大盛,朝廷不能制。

现代文:冬季,邓骘命令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人司马钧率领各郡郡兵,在平襄同滇零率领的数万羌军交战。任尚军大败,八千余人战死。羌军于是声势大振,实力强盛,朝廷不能控制。

古文:湟中诸县,粟石万钱,百姓死亡不可胜数,而转运难剧。

现代文:湟中地区各县的谷价,每石达一万钱,死亡的百姓多得无法统计,但粮食运输十分艰难。

古文:书奏,会樊准上疏荐参,太后即擢参于徒中,召拜谒者,使西督三辅诸军屯。

现代文:奏书呈上,恰好樊准正上书保荐庞参,邓太后便召见庞参,将他由刑徒擢拜为谒者,命令他西上三辅,监督驻扎在该地区的各部队。

古文:十一月,辛酉,诏邓骘还师,留任尚屯汉阳为诸军节度。

现代文:十一月辛酉,邓太后下诏,命邓骘回师,留下任尚驻扎汉阳,负责各军的调度。

古文:遣使迎拜骘为大将军。

现代文:邓太后派使者迎接邓骘,将他任命为大将军。

古文: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现代文:邓骘到达洛阳以后,邓太后又派大鸿胪亲自出迎,中常侍前往效外慰劳。亲王、公主以下的群臣则在路旁等候。邓骘所得的恩宠和荣耀极为显赫,声势震动京城内外。

古文:滇零自称天子,于北地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杂种羌断陇道,寇钞三辅,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

现代文:羌人首领滇零在北地自称天子,招集武都的参狼部落,以及散布在上郡、西河的杂种羌人,切断陇道,进攻抢掠三辅地区,并南下进入益州,杀死汉中太守董炳。

古文:梁慬受诏当屯金城,闻羌寇三辅,即引兵赴击,转战武功、美阳间,连破走之,羌稍退散。

现代文:梁接受诏命,本当驻守金城,但听说羌军进攻三辅,便立即率兵赶来迎敌。他转战于武功、美阳一带,接连将敌军击败赶跑。

古文:十二月,广汉塞外参狼羌降。

现代文:羌人略向后撤,有所离散。十二月,广汉郡边塞外的羌人参狼部落归降。

古文:是岁,郡国十二地震。

现代文:这一年,有十二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

古文:孝殇皇帝永初三年

现代文:永初三年己酉,公元年

古文:春,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赦天下。

现代文:春季,正月庚子,安帝举行成年加冠礼。大赦天下。

古文:遣骑都尉任仁督诸郡屯兵救三辅。

现代文:派遣骑都尉任仁率领各郡驻军救援三辅。

古文:仁战数不利,当煎、勒姐羌攻没破羌县,锺羌攻没临洮县,执陇西南部都尉。

现代文:任仁屡战屡败。羌人当煎、勒姐部落攻陷破羌县,钟羌部落则攻陷临洮县,俘虏了陇西南部都尉。

古文: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

现代文:三月,京城洛阳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古文:壬辰,公卿诣阙谢;诏 务思变复,以助不逮。 **

现代文:壬辰,三公九卿前往宫门请罪。诏书回答: 大家要一心改过向善,以助我完成力所不及的重任。

古文:壬寅,司徒鲁恭罢。

现代文:三月壬寅,将司徒鲁恭罢免。

古文:恭再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门下耆旧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现代文:鲁恭曾两次出任三公,由他遴选征召的成绩优秀的官吏,升任九卿和郡太守的有几十人。而那些长期跟随他的学生门徒,却往往得不到举荐,有人甚至产生了怨恨。

**古文:恭闻之,曰: 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 **

现代文:鲁恭听到这个情况后,说: 学问讲解得不明白,才是我所操心的事。诸位儒生不是可以由故乡郡县来举荐吗!

古文:终无所言,亦不借之议论。

现代文:他到底不肯开口举荐,也不借此发表议论。

古文:学者受业,必穷核问难,道成,然后谢遣之。

现代文:学生向他学习,他总是对难点穷根究底地下断提问。学业完成以后,才同学生辞别,让他们离去。

**古文:学者曰: 鲁公谢与议论,不可虚得。 **

现代文:学者们说: 鲁公的辞别和议论,都不可凭空得到。

古文:夏,四月,丙寅,以大鸿胪九江夏勤为司徒。

现代文:夏季,四月丙寅,将大鸿胪九江人夏勤任命为司徒。

古文:三公以国用未足,奏令吏民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官、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

现代文:三公因国家经费不足,上书请求准许官吏和百姓在缴纳钱财和谷物之后,成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官、大夫、政府官吏、缇骑武士、五校营士。

古文:甲申,清河愍王虎威薨,无子。

现代文:依缴纳数量的多少,各分等级。四月甲申,清河愍王刘虎威去世,没有子嗣。

古文:五月,丙申,封乐安王宠子延平为清河王,奉孝王后。

现代文:五月丙申将乐安王刘宠的儿子刘延平封为清河王,作为清河孝王刘庆的后嗣。

古文:六月,渔阳乌恒与右北平胡千馀寇代郡、上谷。

现代文:六月,渔阳郡的乌桓部落与右北平的胡人部落,共一千余人,进攻代郡、上谷。

**古文:汉人韩琮随匈奴南单于入朝,既还,说南单于云: 关东水潦,人民饥饿死尽,可击也。 **

现代文:汉人韩琮随同南匈奴单于进京朝见。回去以后,他向南匈奴单于建议: 函谷关以东发生水灾,人民因饥饿几乎死尽,我们可以向汉朝发动攻击。

古文:单于信其言,遂反。

现代文:单于听信了他的主张,于是反叛。

古文:秋,七月,海贼张伯路等寇滨海九郡,杀二千石、令、长;遣侍御史巴郡庞雄督州郡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

现代文:秋季,七月,海匪张伯路等攻打沿海九郡,杀死郡县长官。东汉朝廷派遣侍御史、巴郡人庞雄指挥州郡地方军进行讨伐。张伯路等人求降,但不久又再度集结。

古文:九月,雁门乌桓率众王无何允与鲜卑大人丘伦等,及南匈奴骨都侯合七千骑寇五原,与太守战于高渠谷,汉兵大败。

现代文:九月,雁门郡的乌桓率众王无何允与鲜卑大人丘伦等,联合南匈奴的骨都,共七千骑兵,进攻五原郡,与五原郡太守在高渠谷交战,汉军大败。

古文:南单于围中郎将耿种于美稷。

现代文:南匈奴单于在美稷包围了中郎将耿仲。

古文:冬,十一月,以大司农陈国何熙行车骑将军事,中郎将庞雄为副,将五营及边郡兵二万馀人,又诏辽东太守耿夔率鲜卑及诸郡兵共击之。

现代文:冬季,十一月,东汉政府任命大司农陈国人何熙代理车骑将军职务,以中郎将庞雄为副手,统领五营兵及边境各郡郡兵,共二万余人。又命令辽东郡太守耿夔率领鲜卑兵及诸郡兵,一同参战。

古文:以梁慬行度辽将军事。

现代文:任命梁代理度辽将军职务。

古文:雄、夔击南匈奴薁鞬日逐王,破之。

现代文:庞雄、耿夔进攻南匈奴日逐王,打败南匈奴军。

古文:十二月,辛酉,郡国九地震。

现代文:十二月辛酉,有九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

古文:乙亥,有星孛于天苑。

现代文:十二月乙亥,天苑星座出现异星。

古文:是岁,京师及郡国四十一雨水,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

现代文:这一年,京城洛阳和四十一个郡和封国大雨成灾,并州、凉州发生严重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古文:太后以阴阳不和,军旅数兴,诏岁终飨遣卫士勿设戏作乐,减逐疫侲子之半。

现代文:邓太后因天地阴阳失调,又接连发生战事,征调军队,于是下诏:在年终为退役的皇家卫士举行宴会时,不再安排游戏和奏乐。将参加大傩仪式的逐疫童子的数量减少一半。

古文:孝殇皇帝永初四年

现代文:永初四年

古文:春,正月,元会,彻乐,不陈充庭车。

现代文:春季,正月,在举行元旦朝会时,取消奏乐和在庭中陈列御用车驾的仪式。

古文: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李郃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巴郡陈禅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

现代文:邓骘身居大将军之位,颇能推举贤能人才。他保荐何熙、李等进入朝廷任职,还延聘弘农人杨震、巴郡人陈禅等做自己的幕僚,受到天下人的称赞。

**古文: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 **

现代文:杨震自幼孤弱贫困而好学,通晓欧阳氏解释的《尚书》,而且知识丰富,博览群书,儒家学者们称他为 关西孔子杨伯起 。

古文:教授二十馀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现代文:他教生授徒二十多年,不接受州郡官府的延聘征召。人们认为杨震年岁已大,步入仕途已晚,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

古文: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馀,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现代文:邓骘听到杨震的名声以后,将他聘为幕僚。当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接连出任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

古文: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现代文:在前往东莱郡的路上,途经昌邑,他先前所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正担任昌邑县令。夜里,王密揣着十斤金来送给杨震。

**古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

现代文:杨震说: 故人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故人,这是为什么?

**古文:密曰: 暮夜无知者。 **

现代文:王密说: 黑夜之中,没有人知道。

**古文:震曰: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

现代文:杨震说: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没有人知道!

古文:密愧而出。

现代文:于是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古文:后转涿郡太守。

现代文:杨震后转任涿郡太守。

**古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现代文:他公正清廉,子孙经常以蔬菜为食,徒步出行。有的故人旧友劝杨震为子孙置办产业,但杨震不肯,他说: 使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当作遗产留下,不也很丰厚吗?

古文:张伯路复攻郡县,杀吏,党众浸盛。

现代文:张伯路再次进攻郡县,杀死郡太守和县令,跟随他的人逐渐增多。

古文:诏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发幽、冀诸郡兵合数万人,征宛陵令扶风法雄为青州刺史,与宗并力讨之。

现代文:朝廷下诏,派遣御史中丞王宗持符节,征调幽州、冀州的各郡郡兵,合计数万人。征召宛陵县令扶风人法雄,将他任命为青州刺史,与王宗合作,一道进行讨伐。

古文:南单于围耿种数月,梁慬、耿夔击斩其别将于属国故城,单于自将迎战,慬等复破之,单于遂引还虎泽。

现代文:南匈奴包围耿种已达数月,梁、耿夔在原先是属国都尉治所的旧城与南匈奴军交锋,斩杀敌将。单于亲自率兵迎战,梁等再次败敌军。于是单于引军退回虎泽。

古文:丙午,诏减百官及州郡县奉各有差。

现代文:正月丙午,下诏削减文武百官及州郡县各级官吏的俸禄,依照等级,各有差别。

古文:二月,南匈奴寇常山。

现代文:二月,南匈奴军进攻常山。

古文:滇零遣兵寇褒中,汉中太守郑勤移屯褒中。

现代文:滇零派兵进攻褒中。汉中郡太守郑勤进驻褒中,以抵抗羌军。

古文:任尚军久出无功,民废农桑,乃诏尚将吏兵还屯长安,罢遣南阳、颍川、汝南吏士。

现代文:任尚的大军出征已久而没有战功,人民无法从事农业和桑蚕之业。于是朝廷下诏命令任尚率领官吏和百姓回到长安,让南阳、颍川、汝南的官兵复员,返归本郡。

古文:乙丑,初置京兆虎牙都尉于长安,扶风都尉于雍,如西京三辅都尉故事。

现代文:乙丑,首次在长安设置京兆虎牙都尉,在雍设置扶风都尉,如同西汉在三辅地区设置都尉的旧制。

古文:谒者庞参说邓骘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辅,骘然之,欲弃凉州,并力北边。

现代文:谒者庞参向邓骘建议: 将边疆各郡因贫困而无法生存的人民迁徙到三辅居住。 邓骘同意庞参的建议,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

**古文:乃会公卿集议,骘曰: 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 **

现代文: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说道: 这就好比是破衣服,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

古文:公卿皆以为然。郎中陈国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 若大将军之策,不可者三: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此不可一也。

现代文:郎中陈国人虞诩对太尉张禹说: 大将军邓骘的计策不可行,理由有三点:先帝开疆拓土,历尽辛劳,才取得了这块土地,而现在却因害怕消耗一点经费,便将它全部丢弃,这是不可行的第一点。

古文: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二也。

现代文:丢弃凉州以后,便以三辅为边塞,皇家祖陵墓园便失去屏障而暴露在外,这是不可行的第二点。

**古文:喭曰: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现代文:俗话说: 函谷关以西出将,函谷关以东出相。

古文: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士风壮猛,便习兵事。

现代文:猛士和武将,多数出在凉州,当地民风雄壮勇武,惯于从军作战。

古文: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现代文:如今羌人、胡人所以不敢占据三辅而在我汉朝心腹之地作乱的缘故,是因为凉州在他们的背后。

古文:凉州士民所以推锋执锐,蒙矢石于行陈,父死于前,子战于后,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

现代文:而凉州的人民所以手执兵器,冒着流矢飞石冲锋陷阵,父亲死在前面,儿子继续作战,并无反顾之心的缘故,是由于他们归属于汉朝。

**古文:今推而捐之,割而弃之,民庶安土重还,必引领而怨曰: 中国弃我于夷狄! **

现代文:如今将凉州推开不管,割断抛弃,而人民安于乡土而不愿迁徙,必然引颈哀叹: 朝廷把我们丢给了夷狄!

古文:虽赴义从善之人,不能无恨。

现代文:虽然是忠义善良之人,也不能没有怨恨。

古文:如卒然起谋,因天下之饥敝,乘海内之虚弱,豪雄相聚,量材立帅,驱氏、羌以为前锋,席卷而东,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如此,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此不可三也。

现代文:假如突然有人起事,乘着天下饥馑和国力虚弱的时机,郡雄聚会,依据才能推选领袖,驱使氐人、羌人做前锋,席卷东来,即使是用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当士兵,用姜太公做大将,仍然恐怕难以抵挡。果真如此,那么函谷关以西,历代帝陵和旧京长安将不再归汉朝所有,这是不可行的第三点。

**古文: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也! **

现代文:倡议者用补破衣做比喻,认为还可以保留一件,而我担心局势正如恶疮,不断侵蚀溃烂而没有止境!

**古文:禹曰: 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 **

现代文:张禹说: 我没有考虑到这些,如果没有你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

**古文:诩因说禹: 收罗凉土豪杰,引其牧守子弟于朝,令诸府各辟数人,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 **

现代文:于是虞诩向张禹建议: 收揽网罗凉州当地的英雄豪杰,将州郡长官的子弟带到朝廷来,命中央各官府分别任用数人,表面上是一种奖励,用来回报他们父兄的功勋劳绩,而实质上是将他们控制起来,做为人质,以防叛变。

古文:禹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

现代文:张禹赞赏他的意见,再次召集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进行商议。

古文:于是辟西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现代文:众人一致同意虞诩的意见。于是征辟凉州地区有势力和有影响的人士到四府担任属官,并将当地刺史、太守和其他州郡高级官员的子弟任命为郎,进行安抚。

古文:邓骘由是恶诩,欲以吏法中伤之。

现代文:邓骘因放弃凉州的计划未被采纳,从此对虞诩怀恨,打算用吏法进行陷害。

古文:会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

现代文:恰好朝歌县叛匪宁季等数千人造反,杀死官吏,聚众作乱连年,州郡官府无法镇压。于是邓骘便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

古文:故旧皆吊之,诩笑曰: 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现代文:虞诩的故人旧友都为他深感忧虑,虞诩却笑着说: 做事不避艰难,乃是臣子的职责。

**古文:不遇槃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 **

现代文:不遇到盘根错节,就无法识别锋利的刀斧,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时机!

古文:始到,谒河内太守马稜。

现代文:他一到任,便去拜见河内太守马棱。

**古文:稜曰: 君儒者,当谋谟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 **

现代文:马棱说: 您是一位儒家学者,应当在朝廷做谋士,如今却到了朝歌,我很是为您担忧!

**古文:诩曰: 此贼犬羊相聚,以求温饱耳,愿明府不以为忧。 **

现代文:虞诩说: 朝歌的这群叛匪,只是象狗群羊群那样聚在一起,以寻求温饱罢了,请阁下不要担忧!

**古文:稜曰: 何以言之? **

现代文:马棱问: 为什么这样讲?

古文:诩曰: 朝歌者,韩、魏之郊,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现代文:虞诩说: 朝歌位于古代韩国与魏国的交界处,背靠太行山,面临黄河,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州、冀州逃亡的难民数以万计,但叛匪却不懂得打开敖仓,用粮食招揽民众,抢劫武库中的兵器,据守成皋,斩断天下的右臂,这说明对他们不值得忧虑。

**古文: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

现代文:如今他们的势力正在高涨,我们难于以强力取胜,兵不厌诈,请允许我放开手脚去对付他们,只不要有所约束阻碍即可。

古文:及到官,设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不事家业者为下,收得百馀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现代文:及至上任以后,虞诩制定了三个等级,用来召募勇士,命掾史及以下官员各自就所了解的情况进行保举:行凶抢劫的,属上等;打架伤人,偷盗财物的,属中等;不经营家业、不从事生产的,属下等。共收罗了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将他们的罪行一律赦免,命混入匪帮,诱使叛匪进行抢劫,而官府则设下伏兵等候,于是杀死叛匪数百人。

古文: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其裾,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

现代文:虞诩还秘密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叛匪制作服装。这些人用彩线缝制裙衣,叛匪穿上以后,在集市街巷一露面,就被官吏抓获。

古文: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县境皆平。

现代文:叛匪因此惊骇四散,都说有神灵在帮助官府。于是朝歌县境内全部平定。

古文:三月,何熙军到五原曼柏,暴疾,不能进;遣庞雄与梁慬、耿种将步骑万六千人攻虎泽,连营稍前。

现代文:三月,何熙率军到达五原曼柏,突然身患急病,不能继续前进。于是派庞雄与梁、耿种率领步骑兵一万六千人,进攻虎泽。汉军连营行动,逐渐向前推进。

**古文:单于见诸军并进,大恐怖,顾让韩琮曰: 汝言汉人死尽,今是何等人也! **

现代文:南匈奴单于见汉朝各路兵马一同进军,大为惊恐,责备韩琮道: 你说汉人已经死光,现在来的是什么人!

古文:乃遣使乞降,许之。

现代文:于是派使者求降,汉军表示准许。

古文:单于脱帽徒跣,对庞雄等拜陈,道死罪。

现代文:南匈奴单于脱掉帽子,赤着双足,向庞雄等人下拜,责备自已犯了死罪。

古文:于是赦之,遇待如初,乃还所钞汉民男女及羌所略转卖入匈奴中者合万馀人。

现代文:于是东汉朝廷将他赦免,待遇照旧。单于则送还所掳掠的男女汉民,以及被羌人劫走后转卖到匈奴的汉民,共计一万余人。

古文:会熙卒,即拜梁慬度辽将军。

现代文:适逢何熙病故,朝廷便将梁任命为度辽将军。

古文:庞雄还,为大鸿胪。

现代文:庞雄回到京城,被任命为大鸿胪。

**古文:先零羌复寇褒中,郑勤欲击之,主簿段崇谏,以为 虏乘胜,锋不可当,宜坚守待之。 **

现代文:羌人先零部落再次进攻褒中。汉中郡太守郑勤准备回击,主簿段崇进行劝阻,认为: 敌人乘胜而来,锐不可当,我们应当坚守城池,等待时机。

古文:勤不从,出战,大败,死者三千馀人,段崇及门下吏王宗、原展以身扞刃,与勤俱死。

现代文:郑勤不听,出城迎战。汉军大败,死亡三千余人。段崇及门下史王宗、原展用身躯抵挡兵刃,保护郑勤,与郑勤一同战死。

古文:徙金城郡居襄武。

现代文:金城郡府迁移到襄武。

古文:戊子,杜陵园火。

现代文:戊子,汉宣帝陵园杜陵园失火。

古文:癸巳,郡国九地震。

现代文:癸巳,有九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

古文:夏,四月,六州蝗。

现代文:夏季,四月,有六个州发生蝗灾。

古文:丁丑,赦天下。

现代文:四月丁丑,大赦天下。

古文:王宗、法雄与张伯路连战,破走之,会赦到,贼以军未解甲,不敢归降。

现代文:王宗、法雄与张伯路连续交战,张伯路兵败而逃。当赦令到达时,张伯路等因官兵没有解去盔甲,不敢投降。

古文:王宗召刺史太守共议,皆以为当遂击之,法雄曰: 不然。

现代文:王宗召集州刺史和郡太守共同商议对策。众人都认为,敌人既然不投降,就应当进行攻击。而法雄却说: 这种见解不对。

古文:兵凶器,战危事,勇不可恃,胜不可必。

现代文:刀枪是凶恶的器物,战争是危险的行为,不可仗恃勇猛,没有必胜之人。

古文: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

现代文:叛匪如果乘船渡海,深入到遥远的岛屿,攻击他们就不容易了。

**古文: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 **

现代文:我们乘着朝廷发布赦令的机会,可暂且放下武器,进行安抚劝诱,叛匪势必溃散瓦解。然后再打他们的主意,就可以不经过战斗而取胜。

古文:宗善其言,即罢兵。

现代文:王宗赞同他的意见,立即解除了官军的武装。

古文:贼闻,大喜,乃还所略人;而东莱郡兵独未争甲,贼复惊恐,遁走辽东,止海岛上。

现代文:叛匪听到消息后,十分高兴,便将所劫掠的俘虏释放。而唯独东莱郡官军没有解去盔甲,叛匪见了,再次惊疑恐慌,逃往辽东郡,停留在海岛上。

古文:秋,七月,乙酉,三郡大水。

现代文:秋季,七月乙酉,有三个郡发生水灾。

古文:骑都尉任仁与羌战累败,而兵士放纵,槛车征诣延尉,死。

现代文:骑都尉任仁与羌军交战,接连失利,而士兵放纵。朝廷下令将任仁用囚车押送到洛阳,交付廷尉后处死。

古文:护羌校尉段禧卒,复以前校尉侯霸代之,移居张掖。

现代文:护羌校尉段禧去世。朝廷再度委任前护羌校尉侯霸接替此职,并将校尉府迁到张掖。

古文:九月,甲申,益州郡地震。

现代文:九月甲申,益州郡发生地震。

古文:皇太后母新野君病,太后幸其第,连日宿止;三公上表固争,乃还宫。

现代文:邓太后的母亲新野君患病。邓太后前往新野君府省亲,连续留居数日。三公上表坚决反对这种举动,邓太后这才回宫。

古文:冬,十月,甲戌,新野君薨,使司空护丧事,仪比东海恭王。

现代文:冬季,十月甲戌,新野君去世。邓太后命令司空负责治丧,礼仪比照东海恭王刘强。

古文:邓骘等乞身行服,太后欲不许,以问曹大家,大家上疏曰: 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

现代文:邓骘兄弟请求辞官服丧,邓太后打算拒绝,询问曹大家的意见。曹大家上书说: 我听说,谦让的风格,是最大的美德。

**古文: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豪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

现代文:如今四位舅父坚持忠孝原则,自动引身退下高位,而陛下却因边境战乱不宁,不肯应允。然而,如果将来有人对今日的作法提出毫毛般的指摘,我担心那谦让的美名便不可再得。

古文:太后乃许之。

现代文:邓太后这才答应了邓骘等人的请求。

古文:乃服除,诏骘复还辅朝政,更授前封,骘等叩头固让,乃止。

现代文:及至服丧期满,邓太后下诏命令邓骘重新回来辅佐朝政,并再次授予以前曾欲加封的爵位。邓骘等一再叩头,坚决地辞让,邓太后这才罢休。

古文:于是并奉朝请,位次三公下,特进、侯上,其有大议,乃诣朝堂,与公卿参谋。

现代文:于是邓氏兄弟全都被赐予 奉朝请 的名义,他们的地位在三公之下,在特进及侯之上,遇到国家大事,便前往朝堂,与三公九卿一同参议。

古文:太后诏阴后家属皆归故郡,还其资财五百馀万。

现代文:邓太后下诏,准许被贬逐的阴皇后的家属全部返回原郡,发还被官府没收的资产五百余万。

古文:孝殇皇帝永初五年

现代文:永初五年

古文:春,正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春季,正月庚辰朔,出现日食。

古文:丙戌,郡国十地震。

现代文:丙戌,有十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

古文:己丑,太尉张禹免。

现代文:已丑,将太尉张禹免职。

古文:甲申,以光禄勋颍川李修为太尉。

现代文:甲申,将光禄勋颍川人李任命为太尉。

古文:先零羌寇河东,至河内,百姓相惊,多南奔渡河,使北军中候硃宠将五营士屯孟津,诏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缮作坞候六百一十六所。

现代文:羌人先零部落攻打河东郡,到达河内郡。

古文:羌既转盛,而缘边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

现代文:百姓惊慌不安,很多人南逃,渡过黄河。东汉朝廷派遣北军中候朱宠率领五营兵在孟津驻防,下诏命令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等地修建堡垒,共六百一十六座。

古文:三月,诏陇西徒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

现代文:羌人势力已经转盛,但沿边郡县的二千石官员、县令、县长多数是内地人,并没有守土抗战的决心,全都争着上书请求将郡县官府内迁,以躲避兵灾祸难。

古文: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

现代文:三月,朝廷下令,将陇西郡府迁到襄武,安定郡府迁到美阳,北地郡府迁到池阳,上郡官府迁到衙县。百姓眷恋乡土,不愿离开故地,于是官府下令割去庄稼,拆除房屋,铲平营垒,毁掉粮仓。

古文: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蹙劫掠,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

现代文:当时接连发生旱灾、蝗灾和饥荒,加上驱赶劫掠,百姓流离四散,沿路死亡,或者抛弃老弱,或者沦为他人的奴仆婢妾,人口损失超过半数。

古文:复以任尚为侍御史,击羌于上党羊头山,破之,乃罢孟津屯。

现代文:朝廷再次任命任尚为侍御史,在上党郡羊头山与羌军交战,打败了羌军。

古文:夫馀王寇乐浪。

现代文:于是朝廷撤销在孟津的驻兵。夫馀国国王进攻乐浪郡。

古文:高句骊王宫与濊貊寇玄菟。

现代文:高句骊国国王宫和貊部落进攻玄菟郡。

古文:夏,闰四月,丁酉,赦凉州、河西四郡。

现代文:夏季,闰四月丁酉,在凉州与河西四郡实行大赦。

古文:海郡张伯路复寇东莱,青州刺史法雄击破之;贼逃还辽东,辽东人李久等共斩之,于是州界清静。

现代文:海匪张伯路再次进攻东莱郡,被青州刺史法雄击败。叛匪逃回辽东郡,辽东人李久等一同将张伯路斩杀。于是青州全境平静。

古文:秋,九月,汉阳人杜琦及弟季贡、同郡王信等与羌通谋,聚众据上邽城。

现代文:秋季,九月,汉阳人杜琦和他的弟弟杜季贡、同郡人王信等与羌军勾结,聚众占领了上城。

古文:冬,十二月,汉阳太守赵博遣客杜习刺杀琦;封习讨奸侯。

现代文:冬季,十二月,汉阳郡太守赵博派遣刺客杜习杀死了杜琦。朝廷将杜习封为讨奸侯。

古文:杜季贡、王信等将其众据樗泉营。

现代文:杜季贡、王信等率领部众据守在樗泉营。

古文:是岁,九州蝗,郡国八雨水。

现代文:这一年,有九个州发生蝗灾,有八个郡和封国大雨成灾。

古文:孝殇皇帝永初六年

现代文:永初六年

古文:春,正月,甲寅,诏曰: 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孰,或穿掘萌牙,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

现代文:春季,正月甲寅,诏书说: 各地进贡的新鲜食物,多数违反时令。或者用火熏暖,强使成熟;或者萌芽时便从土中掘出,还未生出滋味,便已夭折。这难道是顺应天时化育万物吗!

**古文:《传》曰: 非其时不食。 **

现代文:《论语》说: 不合乎时令的东西不吃。

**古文:自今当奉祠陵庙及给御者,皆须时乃上。 **

现代文:从今以后,供奉皇家陵园宗庙及御用的食物,一律等到成熟时再进献。

古文:凡所省二十三种。

现代文:省减的食物共有二十三种。

古文:三月,十州蝗。

现代文:三月,有十个州发生蝗灾。

古文:夏,四月,乙丑,司空张敏罢。

现代文:夏季,四月乙丑,将司空张敏罢免。

古文:己卯,以太常刘恺为司空。

现代文:四月己卯,将太常刘恺任命为司空。

古文:诏建武元功二十八将皆绍封。

现代文:诏书宣布,光武帝建武时期的元勋二十八将的封爵,无论曾否撤销,一律由其后裔继承。

古文:五月,旱。

现代文:五月,发生旱灾。

古文:丙寅,诏令中二千石下至黄绶,一切复秩。

现代文:丙寅,诏书命令全国官员,上自中二千石,下至黄绶四百石到二百石的小吏,一律恢复原来的俸禄。

古文:六月,壬辰,豫章员谿原山崩。

现代文:六月壬辰,豫章郡员溪原山发生山崩。

古文:辛巳,赦天下。

现代文:辛巳,大赦天下。

古文:侍御史唐喜讨汉阳贼王信,破斩之。

现代文:侍御史唐喜讨伐汉阳叛匪王信。打败叛军,将王信斩杀。

古文:杜季贡亡,从滇零。

现代文:杜季贡逃亡,投奔羌人首领滇零。

古文:是岁,滇零死,子零昌立,年尚少,同种狼莫为其计策,以季贡为将军,别居丁奚城。

现代文:本年,滇零去世,他的儿子零昌继位。零昌年龄还小,同一部族的狼莫为他出谋划策,将杜季贡任命为将军,分兵驻扎到丁奚城。

古文:孝殇皇帝永初七年

现代文:永初七年

古文:春,二月,丙午,郡国十八地震。

现代文:春季,二月丙午,有十八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

古文:夏,四月,乙未,平原怀王胜薨,无子;太后立乐安夷王宠子得为平原王。

现代文:夏季,四月乙未,平原怀王刘胜去世,没有子嗣。邓太后将乐安夷王刘宠的儿子刘得封为平原王。

古文:丙申晦,日有食之。

现代文:丙申晦,出现日食。

古文:秋,护羌校尉侯霸、骑都尉马贤击先零别部牢羌于安定,获首虏千人。

现代文:秋季,护羌校尉侯霸、骑都尉马贤在安定郡进攻羌人先零部落的分支牢羌,斩首俘获一千人。

古文:蝗。

现代文:发生蝗灾。

古文:孝殇皇帝元初元年

现代文:元初元年

古文:春,正月,甲子,改元。

现代文:春季,正月甲子,改年号。

古文:二月,乙卯,日南地坼,长百馀里。

现代文:二月乙卯,日南郡发生地裂,长一百余里。

古文:三月,癸亥,日有食之。

现代文:三月癸亥,出现日食。

古文:诏遣兵屯河内通谷冲要三十三所,皆为坞壁,设鸣鼓,以备羌寇。

现代文:朝廷下诏,派兵驻守河内郡关隘要冲三十六处,各处全都修筑堡寨,设置传警之鼓,以防备羌人进攻。

古文:夏,四月,丁酉,赦天下。

现代文:夏季,四月丁酉,大赦天下。

古文:京师及郡国五旱,蝗。

现代文:京城洛阳及五个郡和封国发生旱灾、蝗灾。

古文:五月,先零羌寇雍城。

现代文:五月,羌人先零部落进攻雍城。

古文:秋,七月,蜀郡夷寇蚕陵,杀县令。

现代文:秋季七月,罗郡夷人进攻蚕陵县,杀死县令。

古文:九月,乙丑,太尉李修罢。

现代文:九月乙丑,将太尉李罢免。

古文:羌豪号多与诸种钞掠武都、汉中、巴郡,板楯蛮救之,汉中五官掾程信率郡兵与蛮共击破之。

现代文:羌人首领号多与诸部落在武都、汉中二郡掳掠抢劫。巴郡的析蛮人前往救援。汉中郡五官掾程信率领郡兵与蛮人一同作战,打败羌军。

古文:号多走还,断陇道,与零昌合,侯霸、马贤与战于枹罕,破之。

现代文:号多逃归,切断陇道,与零昌会合。侯霸、马贤同羌军在罕交战,打败羌军。

古文:辛未,以大司农山阳司马苞为太尉。

现代文:九月辛未,将大司农山阳人司马苞任命为太尉。

古文:冬,十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现代文:冬季,十月戊子朔,出现日食。

古文:凉州刺史皮杨击羌于狄道,大败,死者八百馀人。

现代文:凉州刺史皮杨在狄道与羌军交战,皮杨大败,八百余人战死。

古文:是岁,郡国十五地震。

现代文:这一年,有十五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

古文:孝殇皇帝元初二年

现代文:元初二年

古文:春,护羌校尉庞参以恩信招诱诸羌,号多等帅众降;参遣诣阙,赐号多侯印,遣之。

现代文:春季,护羌校尉庞参用恩德信义招抚引诱各羌人部落,号多等率领部众归降。庞参派他们前往京城朝见。

古文:参始还治令居,通河西道。

现代文:东汉朝廷赐予号多侯爵印信,让他返回。

古文:零昌分兵寇益州,遣中郎将尹就讨之。

现代文:庞参从此将护羌校尉府迁回令居,打通了河西走廊与内地之间的道路。零昌分兵攻打益州,朝廷派遣中郎将尹就进行讨伐。

古文:夏,四月,丙午,立贵人荥阳阎氏为皇后。

现代文:夏季,四月丙午,将贵人荥阳人阎氏立为皇后。

古文:后性妒忌,后宫李氏生皇子保,后鸩杀李氏。

现代文:阎皇后生性忌妒,宫女李氏生下皇子刘保,阎皇后便将她毒死。

古文:五月,京师旱,河南及郡国十九蝗。

现代文:五月,京城洛阳发生旱灾。河南及十九个郡和封国发生蝗灾。

古文:六月,丙戌,太尉司马苞薨。

现代文:六月丙戌,太尉司马苞去世。

古文:秋,七月,辛巳,以太仆泰山马英为太尉。

现代文:秋季,七月辛巳,将太仆泰山人马英任命为太尉。

古文:八月,辽东鲜卑围无虑;九月,又攻夫犁营,杀县令。

现代文:八月,辽东郡鲜卑人包围了无虑县。九月,又进攻夫犁营,杀死县令。

古文:壬午晦,日有食之。

现代文:九月壬午晦,出现日食。

古文:尹就击羌党吕叔都等,蜀人陈省、罗横应募刺杀叔都,皆封侯,赐钱。

现代文:尹就讨伐与羌军勾结的吕叔都等,招募蜀郡人陈省、罗横刺杀了吕叔都。朝廷将陈、罗二人封为侯爵,并赏赐钱财。

古文:诏屯骑校尉班雄屯三辅。

现代文:诏书命令屯骑校尉班雄在三辅驻防。

古文:雄,超之子也。

现代文:班雄是班超之子。

古文:以左冯翊司马钧行征西将军,督关中诸郡兵八千馀人。

现代文:命左冯翊司马钧代理征西将军职务,指挥关中各郡郡兵八千余人。

古文:庞参将羌、胡兵七千馀人,与钧分道并击零昌。

现代文:庞参率领羌、胡兵七千余人,与司马钧分路进军,一同攻打零昌。

古文:参兵至勇士东,为杜季贡所败,引退。

现代文:庞参军到达勇士县以东,被杜季贡击败,庞参撤退。

古文:钧等独进,攻拔丁奚城,杜季贡率众伪逃。

现代文:司马钧孤军挺进,攻克丁奚城,杜季贡带领兵众假装逃跑。

古文:钧令右扶风仲光等收羌禾稼,光等违钧节度,散兵深入,羌乃设伏要击之,钧在城中,怒而不救。

现代文:司马钧命右扶风仲光率兵收割羌人的庄稼,仲光等却违背司马钧的调度,分散兵力,深入敌区。于是羌人设下埋伏,对仲光进行拦腰袭击。司马钧在城中得到消息,大为愤怒,不肯救援。

古文:冬,十月,乙未,光等兵败,并没,死者三千馀人,钧乃遁还。

现代文:冬季,十月乙未,仲光等战败,全军覆没,死亡三千余人。于是司马钧逃归内地。

古文:庞参既失期,称病引还。

现代文:庞参既然未能按期到达预定地点,便声称患病,撤退返回。

古文:皆坐征,下狱,钧自杀。

现代文:司马钧和庞参都被指控有罪,召回京城,逮捕下狱。司马钧自杀。

古文:时度辽将军梁慬亦坐事抵罪。

现代文:当时,度辽将军梁也因遭到指控而被判罪。

古文:校书郎中扶风马融上书称参、慬智能,宜宥过责效。

现代文:校书郎中、扶风人马融上书说,庞参、梁机智而有才干,应当宽宥过失,让他们戴罪立功。

古文:诏赦参等,以马贤代参领护羌校尉,复以任尚为中郎将,代班雄屯三辅。

现代文:于是朝廷下令将庞参、梁赦免,任命马贤接替庞参,兼任护羌校尉,再次任命任尚为中郎将,接替班雄驻防三辅。

古文:怀令虞诩说尚曰: 兵法: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自然之势也。

现代文:怀县县令虞诩向任尚建议道: 依据兵法,弱的不去进攻强的,走的不去追赶飞的,这是自然之势。

古文: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弦,以步追之,势不相及,所以虽屯兵二十馀万,旷日而无功也。

现代文:如今羌兵全都骑马,每天可行数百里,来时像急风骤雨,去时像离弦飞箭,而我军用步兵追赶,是势必追不上的。所以,尽管集结兵力二十余万,旷日持久,却没有战功。

古文:为使君计,莫如罢诸郡兵,各令出钱数千,二十人共市一马,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虏,追尾掩截,其道自究。

现代文:我为阁下打算,不如让各郡郡兵复员,命他们每人出数千钱,二十人合买一匹马,这样便可用一万骑兵去驱逐数千敌寇,尾追截击,羌人自然走投无路。

**古文:便民利事,大功立矣。 **

现代文:既方便了人民,也有利于战事,大功便可以建立了!

古文:尚即上言,用其计,遣轻骑击杜季贡于丁奚城,破之。

现代文:于是任尚根据虞诩的建议上书,被朝廷采纳。任尚派轻骑兵在丁奚城打败了杜季贡。

**古文: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以为武都太守,羌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 上书请兵,须到当发。 **

现代文:邓太后听说虞诩有将帅的韬略,将他任命为武都郡太守。数千羌军在陈仓崤谷集拦截虞诩。虞诩得知后,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宣称: 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

古文:羌闻之,乃分钞傍县。

现代文:羌军听说以后,便分头前往邻县劫掠。

古文: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馀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

现代文:虞诩乘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前进,兼程行进了一百余里。他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于是羌军不敢逼近。

**古文:或问曰: 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 **

现代文:有人问虞诩: 以前孙膑使用过减灶的计策,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

古文:诩曰: 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现代文:虞诩说: 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

古文: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现代文: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

**古文: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

现代文: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

古文: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馀,攻围赤亭数十日。

现代文:虞诩到达郡府以后,兵员不足三千,而羌军有一万余人,围攻赤亭达数十日。

古文: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

现代文:虞诩便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小弩。羌人误认为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进攻。

古文: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现代文:于是虞诩命令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一个敌人,射无不中。羌军大为震恐,纷纷退下。

古文: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

现代文:虞诩乘胜出城奋战,杀伤众多敌人。

古文: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

现代文:次日,他集合全部兵众,命令他们先从东门出城,再从北门入城,然后改换服装,往复循环多次。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汉军,于是更加惊恐不安。

古文: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馀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

现代文:虞诩估计羌军将要撤走,便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浅水处设下埋伏,守住羌军的逃路。羌军果然大举奔逃,汉军乘机突袭,大败羌军,杀敌擒虏数量极多。

古文:贼由是败散。

现代文:羌军从此溃败离散。

古文: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民,开通水运。

现代文:于是虞诩查看研究地形,修建营堡一百八十处,并招回流亡的百姓,赈济贫民,开通水路运输。

古文:诩始到郡,谷石千,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年,米石八十,盐石四百,民增至四万馀户,人足家给,一郡遂安。

现代文:虞诩刚到任时,谷价每石一千钱,盐价每石八千钱,仅存户口一万三千户。而在任三年之后,米价每石八十钱,盐价每石四百钱,居民增加到四万多户。人人富足,家家丰裕,从此一郡平安。

古文:十一月,庚申,郡国十地震。

现代文:十一月庚申,有十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

古文:十二月,武陵澧中蛮反,州郡讨平之。

现代文:十二月,武陵郡澧中蛮人反叛,被州郡官府剿平。

古文:己酉,司徒夏勤罢,庚戌,以司空刘恺为司徒,光禄勋袁敞为司空。

现代文:己酉,将司徒夏勤罢免。庚戌,将司空刘恺任命为司徒,将光禄勋袁敞任命为司空。

古文:敞,安之子也。

现代文:袁敞是袁安之子。

古文:前虎贲中郎将邓弘卒。

现代文:前虎贲中郎将邓弘去世。

古文:弘性俭素,治欧阳《尚书》,授帝禁中。

现代文:邓弘生性节俭朴素,研究欧阳氏解释的《尚书》,曾在宫中教授安帝。

古文:有司奏赠弘骠骑将军,位特进,封西平侯。

现代文:有关部门建议追赠邓弘为骠骑将军,位居特进,并封为西平侯。

古文:太后追弘雅意,不加赠位、衣服,但赐钱千万,布万匹;兄骘等复辞不受。

现代文:邓太后追念邓弘平素的志向,不加赠官爵及衣服,只赐钱一千万,布一万匹。邓弘的哥哥邓骘等人仍然辞让,不肯接受。

古文:诏封弘子广德为西平侯。

现代文:太后下诏,将邓弘的儿子邓广德封为西平侯。

古文:将葬,有司复奏发五营轻车骑士,礼仪如霍光故事。

现代文:下葬之前,有关部门再次上奏,请求征调北军五营的轻车骑士护灵,礼仪如同西汉霍光的旧例。

古文:太后皆不听,但白盖双骑,门生輓送。

现代文:邓太后一概不准,只许使用白盖丧车,派两名骑士护卫,由邓弘的学生门徒送葬。

古文:后以帝师之重,分西平之都乡,封广德弟甫德为都乡侯。

现代文:后来,因邓弘曾做过安帝的师傅,地位重要,便分割西平国的封土,将邓广德的弟弟邓甫德封为都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