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古文:《书》始嫔虞,《诗》兴《关雎》。

现代文:《尚书》开篇即讲述尧下嫁二女于舜的事,《诗经》首篇也是歌颂男女之情的《关睢》篇。

古文:国史记载,往往自家而国,以立天下之本。

现代文:后世的国史记录,往往是由家而国,以家为立天下之本。

古文:然尊卑之分,不可易也。

现代文:然而尊与卑之分别,是不能更改的。

古文:司马迁列吕后于《纪》;班固因之,而传元后于外戚之后;范晔登后妃于《帝纪》。

现代文:司马迁将吕后传列于《本纪》;班固沿袭之,而将其他后、妃的传记列于外戚传之后;范晔将后妃事记于《帝纪》中。

古文:天子纪年以叙事谓之《纪》,后曷为而纪之?

现代文:对于天子,按年月来编排纪事,称之《本纪》,后妃的事迹怎么也能列于《本纪》中呢?

古文:自晋史列诸后以首《传》,隋、唐以来,莫之能易也。

现代文:所以自晋史开始,人们将诸后列传列于各《传》之首,沿袭成例,再也没有谁能更改。

古文:辽因突厥,称皇后曰 可敦 ,国语谓之 脦俚寋 ,尊称曰 耨斡 ,盖以配后土而母之云。

现代文:辽沿袭突厥语,称皇后为 可敦 ,国语叫作 忒俚蹇 ,尊称则为 耨斡麽 ,大约是与地神相配而以之为母的意思。

古文:重熙二十一年,追尊宣简皇后。

现代文:太祖称帝,尊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妻子为皇后。

古文: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理朵。

现代文:并比照褒美赞扬的尊号,加给她们以夸美的称号,比起隋、唐来要质朴一些,比起旧俗来又文雅一些。后族只有乙室、拔里两姓,然而世代担任国之要职。

古文:其先回鹘人糯思,生魏宁舍利,魏宁生慎思梅里,慎思生婆姑梅里,婆姑娶匀德恝王女,生后于契丹右大部。

现代文:太祖仰慕汉高皇帝,所以耶律也可称为刘氏;以乙室、拔里二姓比之萧相国,于是后族遂被称为萧氏。耶律俨、陈大任所撰《辽史·后妃传》,大同小异,斟酌取舍,取其与篇目相符者记录于本篇内。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名平,乳名月理朵。其祖先为回鹘人糯思,他生了魏宁舍利,魏宁生慎思梅里,慎思生婆姑梅里,婆姑娶匀德恝王之女,生述律氏于契丹右大部。

古文:婆姑名月碗,仕遥辇氏为阿紥割只。

现代文:婆姑名叫月木宛,在遥辇氏时出任阿扎割只。

古文:后简重果断,有雄略。

现代文:皇后庄严持重。遇事果断,有非凡之谋略。

古文:尝至辽、土二河之会,有女子乘青牛车,仓卒避路,忽不见。

现代文:曾经到辽河、土河之交汇处,有女子乘坐青牛车,仓猝间避路而去,忽然间就看不见了。

**古文:未几,童谣曰: 青牛妪,曾避路。 **

现代文:不久,童谣说: 青牛妪,曾避路。

古文:盖谚谓地祇为青牛妪云。

现代文:大约俗语称地神为青牛妪之意。

古文:太祖即位,群臣上尊号曰地皇后。

现代文:太祖即位,群臣奉皇后以尊号曰地皇后。

古文:神册元年,大册,加号应天大明地皇后。

现代文:神册元年,举行大册礼,加号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古文:行兵御众,后尝与谋。

现代文:行军打仗,统率部众,皇后常常参加谋划。

古文:太祖尝渡碛击党项,黄头、臭泊二室韦乘虚袭之;后知,勒兵以待,奋击,大破之,名震诸夷。

现代文:太祖曾经越过沙漠进攻党项,黄头、臭泊二部室韦乘虚袭击;皇后得知,整顿兵马严阵以待,奋力出击,大破之,威名震慑诸夷。

古文:时晋王李存勖欲结援,以叔母事后。

现代文:当时,晋王李存勖想要与太祖互相结交为援,把皇后当作叔母事奉。

古文:幽州刘守光遣韩延徽求援,不拜,太祖怒,留之,使牧马。

现代文:幽州刘守光派韩延徽求援,韩不行跪拜礼,太祖发怒,扣留了他,让他牧马。

**古文:后曰: 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 **

现代文:皇后说: 自持节操不肯屈服,乃是贤明之士。

古文:太祖乃召延徽与语,大悦,以为谋主。

现代文:应该待之以礼以便为我所用。 太祖于是召来韩延徽,与之交谈,大为赏识,以之为主要谋士。

古文:吴主李掞献猛火油,以水沃之愈炽。

现代文:吴主李升进献猛火油,用水浇它却会越浇越旺,太祖选派三万骑进攻幽州。

**古文:太祖选三万骑以攻幽州,后曰: 岂有试油而攻人国者? 指帐前树曰: 无皮可以生乎? 太祖曰: 不可。 **

现代文:皇后说 :哪有为了试验油性而去进攻别国的呢? 用手指着帐幕之前的树说 :没有皮还可以活吗? 太祖说 :不能。

古文:后曰: 幽州之有土有民,亦犹是耳。

现代文:皇后说: 幽州能够保有土地和人民,也与此类似。

古文:吾以三千骑掠其四野,不过数年,困而归我矣,何必为此?

现代文:我们派三千骑兵骚扰攻掠其四境,不过几年,便会因困顿而归顺于我,又何必要这么做呢?

**古文: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不亦解体乎! **

现代文:万一招致失败,为中土所取笑,我们部落不也就分崩离析了吗?

古文:其平渤海,后与有谋。

现代文:后来太祖平定渤海,皇后也参与了谋划。

古文:太祖崩,后称制,摄军国事。

现代文:太祖崩逝,皇后临朝称制,暂时摄理军国大事。

古文:及葬,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

现代文:待到太祖下葬时,想要以身殉葬,亲戚百官全力劝谏,于是斩断右腕放到灵柩内。

古文: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现代文: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古文:会同初,上尊号曰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

现代文:会同初年,奉上尊号为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

古文:初,太祖尝谓太宗必兴我家,后欲令皇太子倍避之,太祖册倍为东丹王。

现代文:当初,太祖曾说,太宗一定会兴盛我们家,皇后想让皇太子耶律倍避开,太祖便册立倍为东丹王。

古文:太祖崩,太宗立,东丹王避之唐。

现代文:太祖崩逝,太宗继立,东丹王避地唐国。

古文:太后常属意于少子李胡。

现代文:太后曾有意让少子李胡即位。

古文:太宗崩,世宗即位于镇阳,太后怒,遣李胡以兵逆击。

现代文:太宗崩逝,世宗即位于镇阳,太后发怒,派李胡率兵迎击。

古文:李胡败,太后亲率师遇于潢河之横渡。

现代文:李胡兵败,太后亲自率军与太宗相持于潢河之横渡。

古文:景宗睿知皇后萧氏,讳绰,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温女。

现代文:幸得耶律屋质出面劝谏,双方才停止用兵。世宗迁太后于祖州。应历三年崩逝,年七十五岁,附葬于祖陵,谥为贞烈。

古文:早慧。

现代文:重熙二十一年,改为今谥。

**古文:思温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 此女必能成家。 **

现代文:景宗睿智皇后萧氏,名绰,乳名燕燕,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少时聪慧。思温曾经观察女儿们扫地,只有睿智后扫的干净,高兴地说: 此女必定能成就我们家!

古文:帝即位,选为贵妃。

现代文:景宗即位,选为贵妃。

古文:寻册为皇后,生圣宗。

现代文:不久册立为皇后,生圣宗。

古文:景宗崩,尊为皇太后,摄国政。

现代文:景宗崩逝,睿智后被尊奉为皇太后,摄理国政。

**古文:后泣曰: 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

现代文:睿智后哭着说 :做母亲的守了寡,儿子又幼弱,各族属势力强大,边防又未能安宁,该如何是好?

**古文:耶律斜轸、韩德让进曰: 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

现代文:耶律斜轸、韩德让进言说: 只要信任我们,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古文:于是后与斜轸、德让参决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边事。

现代文:于是皇后与斜轸、德让一同协商决断国家大事,将南边军政事务委托于休哥。

古文:统和元年,上尊号曰承天皇太后。

现代文:统和元年,奉上尊号曰承天皇太后。

古文:二十四年,加上尊号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

现代文:二十四年,加上尊号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

古文:二十七年崩,谥曰圣神宣献皇后。

现代文:二十七年崩逝,谥曰圣神宣献皇后。

古文: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谥。

现代文:重熙二十一年,改为今谥。

古文: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

现代文:皇后通晓治国之道,闻善必从,所以群臣都能竭忠尽力。

古文: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

现代文:皇后熟悉军事,澶渊之战中,亲自统率大军作战,赏罚严明,将帅士卒乐于听命。

古文: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

现代文:圣宗号称有辽一代明主,很大程度上有赖皇后之教导训诲。

古文:圣宗仁德皇后萧氏,小字菩萨哥,睿知皇后弟隗因之女。

现代文:圣宗仁德皇后萧氏,乳名菩萨哥,睿智皇后弟隗因之女。

古文:年十二,美而才,选入掖庭。

现代文:年十二,貌美而多才,选入后宫掖庭。

古文:统和十九年,册为齐天皇后。

现代文:统和十九年,册封为齐天皇后。

古文:尝以草莛为殿式,密付有司,令造清风、天祥、八方三殿。

现代文:曾经用草茎制成宫殿式样,暗地交付有司,命造清风、天祥、八方三殿。

古文:既成,益宠异。

现代文:造成后,更加宠幸非常。

古文:所乘车置龙首鸱尾,饰以黄金。

现代文:所乘之车设置龙首鸱尾,以黄金加以装饰。

古文:又造九龙辂、诸子车,以白金为浮图,各有巧思。

现代文:又造九龙辂、诸子车,以白金做伞顶,均有灵活高妙的构想、设计。

古文:夏秋从行山谷间,花木如绣,车服相错,人望之以为神仙。

现代文:夏秋时节从行于山谷之间,花草树木犹如锦绣一般,车乘、服饰互相辉映,人望之以为神仙。

古文:生皇子二,皆早卒。

现代文:生皇子二人,均早死。

古文:开泰五年,宫人耨斤生兴宗,后养为子。

现代文:开泰五年,宫女耨斤生兴宗,皇后养为己子。

**古文:帝大渐,耨斤詈后曰: 老物宠亦有既耶! **

现代文:皇上染病不起。耨斤骂皇后说 :老东西你也会有末日吗?

古文:左右扶后出。

现代文:左右扶皇后出去。

古文:帝崩,耨斤自立为皇太后,是为钦哀皇后。

现代文:皇上崩,耨斤自立为皇太后,这就是钦哀皇后。

古文:护卫冯家奴、喜孙等希旨,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逆。

现代文:护卫冯家奴、喜孙等迎合钦哀之意旨,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反。

古文:诏令鞫治,连及后。

现代文:诏令审讯治罪,株连到仁德皇后。

**古文:兴宗闻之曰: 皇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眇躬,当为太后;今不果,反罪之,可乎? **

现代文:兴宗知道后说 :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将我抚育成人,本当做太后;现在没有做成,反而要拿她治罪,怎么行呢?

**古文:钦哀曰: 此人若在,恐为后患。 **

现代文:钦哀说: 此人若在,恐怕成为后患。

**古文:帝曰: 皇后无子而老,虽在,无能为也。 **

现代文:皇上说 :皇后没有儿子而且年老,即使在我们这儿,也做不了什么事。

古文:钦哀不从,迁后于上京。

现代文:钦哀不听,迁仁德后于上京。

古文:车驾春蒐,钦哀虑帝怀鞠育恩,驰遣人加害。

现代文:皇上春猎,钦哀担心皇上怀念养育之恩,急速派人加害仁德。

古文:使至,后曰: 我实无辜,天下共知。

现代文:使者到,仁德后说: 我确实是无辜的,天下人共知。

**古文:卿待我浴而后就死,可乎? **

现代文:你等我沐浴一下身子,然后去死,可以吗?

古文:使者退。

现代文:使者退下。

古文:比反,后已崩,年五十。

现代文:待到回来,仁德后已崩,年五十岁。

古文:是日,若有见后于木叶山阴者,乘青盖车,卫从甚严。

现代文:这一天,有人在木叶山北仿佛看见仁德后,乘坐青盖车,护卫侍从十分严整。

古文:追尊仁德皇后。

现代文:追尊仁德皇后。

古文:与钦哀并祔庆陵。

现代文:与钦哀一同礻付葬于庆陵。

古文:圣宗钦哀皇后萧氏,小字耨斤,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

现代文:圣宗钦哀皇后萧氏,乳名耨斤,淳钦皇后弟阿古只的五世孙。

古文:黝面狠视。

现代文:面色黝黑,目光凶狠。

古文:母尝梦金柱擎天,诸子欲上不能;后后至,与仆从皆升,异之。

现代文:其母曾经梦见一金柱擎天而上,诸子想上去却不能;钦哀后后到,与其仆人都登了上去,其母心中很是奇怪。

古文:久之,入宫。尝拂承天太后榻,获金鸡,吞之,肤色光泽胜常。

现代文:过了很久,进入宫中,曾经在为承天皇太后掸扫床榻时,获得一只金鸡,便吞了它,肤色变得光泽超常。

**古文:太后惊异曰: 是必有奇子! **

现代文:太后惊奇地说 :这一定是怀了奇子!

古文:已而生兴宗。

现代文:不久生下兴宗。

古文:仁德皇后无子,取而养之如己出。

现代文:仁德皇后无子,便收留兴宗并把他当亲生子一般养大。

古文:后以兴宗侍仁德皇后谨,不悦。

现代文:钦哀后因为兴宗侍奉仁德皇后十分恭谨,很不高兴。

古文:圣宗崩,令冯家奴等诬仁德皇后与萧浞卜、萧匹敌等谋乱,徙上京,害之。

现代文:圣宗崩逝,钦哀后让冯家奴等人诬蔑仁德皇后与萧浞卜、萧匹敌等图谋作乱,将她迁至上京,杀害了她。

古文:自立为皇太后,摄政,以生辰为应圣节。

现代文:自立为皇太后,摄理国政,将自己的生辰定作应圣节。

古文:重熙元年,尊为仁慈圣善钦孝广德安靖贞纯宽厚崇觉仪天皇太后。

现代文:重熙元年,尊为仁慈圣善钦孝广德安靖贞纯宽厚崇觉仪天皇太后。

古文:三年,后阴召诸弟议,欲立少子重元。

现代文:三年,钦哀后暗里召集诸弟商议,想立少子重元为帝,重元将其谋划告知于皇上。

古文:重元以所谋白帝,帝收太后符玺,迁于庆州七括宫。六年秋,帝悔之,亲驭奉迎,侍养益孝谨。

现代文:皇上收了太后的符绶玉玺,迁她到庆州七括宫。六年秋,皇上后悔先前的举动,亲自驾车迎回太后,侍奉赡养更加孝顺恭谨。

古文:后常不怿。

现代文:钦哀后总是不大高兴。

古文:帝崩,殊无戚容。

现代文:兴宗崩逝,她也毫无悲戚之色。

**古文:见崇圣皇后悲泣如礼,谓曰: 汝年尚幼,何哀痛如是! **

现代文:看见崇圣皇后依礼节悲恸哭泣,对她说: 你年纪还小,何至于这么哀痛!

古文:清宁初,尊为太皇太后。

现代文:清宁初,尊为太皇太后。

古文:崩,谥曰钦哀皇后。

现代文:崩逝,谥为钦哀皇后。

古文:后初摄政,追封曾祖为兰陵郡王,父为齐国王,诸弟皆王之,虽汉五侯无以过。

现代文:钦哀后初摄国政时,追封曾祖为兰陵郡王,父亲为齐国王,诸弟也都封王,其贵显即使是汉代的五侯也无法超过。

古文: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小字挞里,钦哀皇后弟孝穆之长女。

现代文:兴宗仁懿皇后萧氏,乳名挞里,钦哀皇后弟萧孝穆长女。

古文:性宽容,姿貌端丽。

现代文:秉性宽厚容人,姿态容貌端庄美丽。

古文:帝即位,入宫,生道宗。

现代文:兴宗即位,仁懿后入宫,生下道宗。

古文:重熙四年,立为皇后。

现代文:重熙四年,立为皇后。

古文:二十三年,号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

现代文:二十三年,被尊为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

古文:道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现代文:道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古文:清宁二年,上尊号曰慈懿仁和文惠孝敬广爱宗天皇太后。

现代文:清宁二年,上尊号为慈懿仁和文惠孝敬广爱宗天皇太后。

古文:九年秋,敦睦宫使耶律良以重元与其子涅鲁古反状密告太后,乃言于帝。

现代文:九年秋,敦睦宫使耶律良将重元与其子涅鲁古谋反之事密告于太后,太后将此事说知皇上。

**古文:帝疑之,太后曰: 此社稷大事,宜早为计。 **

现代文:皇上怀疑是诬告,太后说: 这是事关社稷传承的大事,应当及早谋划。

古文:帝始戒严。

现代文:皇上便开始警惕戒惧。

古文:兴宗贵妃萧氏,小字三蒨,驸马都尉匹里之女。

现代文:待到交战,太后亲自督率卫士,攻破逆党。大康二年,崩逝,谥为仁懿皇后。

古文:选入东宫。

现代文:皇后仁慈贤良谨慎,内外官员均感激其恩德。

古文:帝即位,立为皇后。

现代文:凡是大年初一及生辰日各国进献的钱物,一概赐给贫穷之人。

古文:重熙初,以罪降贵妃。

现代文:她曾经梦见重元说: 我的尸骨在太子山北,不能忍受寒冷。

古文: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

现代文:醒来后,当即派人为之造屋,其仁慈悯恻大多类此。道宗宣懿皇后萧氏,乳名观音,钦哀皇后弟枢密使萧惠之女。

古文: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

现代文:姿容冠绝一世,擅长做诗,又善于谈吐。

古文:自制歌词,尤善琵琶。

现代文:自己创作歌词,尤其擅长弹琵琶。

古文:重熙中,帝王燕赵,纳为妃。

现代文:重熙年间,道宗时为燕赵王,纳为王妃。

古文:清宁初,立为懿德皇后。

现代文:清宁初年,立为懿德皇后。

**古文:皇太叔重元妻,以艳冶自矜,后见之,戒曰: 为贵家妇,何必如此! **

现代文:皇太叔重元之妻,因为艳丽妖冶而矜矜自得,皇后见了,告诫她说 :身为高贵人家之妇人,何必如此!

古文:后生太子浚,有专房宠。

现代文:皇后生太子耶律浚,有独占侍寝之宠爱。

古文:好音乐,伶官赵惟一得侍左右。

现代文:喜好音乐,伶官赵惟一得以侍从左右。

古文:大康初,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诬后与惟一私,枢密使耶律乙辛以闻。

现代文:大康初年,宫婢单登、孝坊朱顶鹤诬告皇后与赵惟一有私情,枢密使耶律乙辛奏闻。

古文:天祚文妃萧氏,小字瑟瑟,国舅大父房之女。

现代文:诏令耶律乙辛与张孝杰审理其罪状,因而证实之。族诛赵惟一,赐皇后自尽,由娘家收归其尸。

古文:乾统初,帝幸耶律挞葛第,见而悦之,匿宫中数月。

现代文:乾统初年,追谥为宣懿皇后,合葬于庆陵。天祚文妃萧氏,乳名瑟瑟,国舅大父房之女。乾统初年,皇上行幸耶律挞葛府第,见到她,很是喜爱,藏在宫中几个月。

古文:皇太叔和鲁斡劝帝以礼选纳,三年冬,立为文妃。

现代文:皇太叔和鲁斡劝皇上依礼制选聘,三年冬,立为文妃。

古文:生蜀国公主、晋王敖卢斡,尤被宠幸。

现代文:生蜀国公主、晋王敖卢斡,格外受宠于皇上。

古文:以柴册,加号承翼。

现代文:因为行柴册礼,加号承翼。

古文:善歌诗。

现代文:她擅长咏唱诗篇。

古文:女直乱作,日见侵迫。

现代文:女真之乱发生,我国一天天遭到侵犯凌逼。

古文:帝畋游不恤,忠臣多被疏斥。

现代文:皇上田猎游幸,不恤国情民情,忠臣大多遭到疏远罢斥。

古文:妃作歌讽谏,其词曰: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

现代文:文妃做歌讽谏,其词为: 不要嗟叹北方的阴云啊迷漫了原本清亮的天空,不要枉自伤情于多灾多难啊,畏惧夷人之侵迫;不如堵塞奸佞升迁之路啊,选取贤臣辅国。

**古文: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

现代文:正该卧薪尝胆啊,激励壮士们为国捐躯;如此我们便可早晨廓清漠北的妖雾,傍晚荡平燕、云而安枕于寝宫。

古文:又歌曰: 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

现代文:又咏唱道: 丞相来上朝啊,宝剑和垂佩叮当作响,群臣束手侧目啊噤口无声。

古文: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

现代文:养成外患坐大啊到今日嗟叹何及!忠臣尽被残害啊刑罚如此不明。

古文: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

现代文:他的亲戚啊都占据着那么多的要塞,私家门里啊暗地畜养着爪牙之兵。

**古文: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 **

现代文:可怜我们的幻想如往古之秦皇那样一统山河的天子啊,还在面对宫门啊,想望着那遥遥无期的太平!

古文:天祚见而衔之。

现代文:天祚见了,记恨于心。

古文:播迁以来,郡县所失几半,上颇有倦勤之意。

现代文:天子流亡以来,郡县几乎失陷了一半,皇上颇有些厌倦于政事的辛劳,有传位之意。

古文:诸皇子敖卢斡最贤,素有人望。

现代文:诸皇子中以敖卢斡最贤明,一向得人心。

古文:元妃兄萧奉先深忌之,诬南军都统余睹谋立晋王,以妃与闻,赐死。

现代文:元后兄萧奉先十分忌恨于他,便诬告南军都统余睹阴谋扶立晋王,诬称文妃也知情,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