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古文:西夏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其地则赫连国也。

现代文:西夏,本为魏拓跋氏之后嗣,其地域则在赫连夏国之方位。

古文:远祖思恭,唐季受赐姓曰李,涉五代至宋,世有其地。

现代文:远祖思恭,唐末受赐姓为李,经五代至宋,世代保守疆域。

古文:至李继迁始大,据夏、银、绥、宥、静五州,缘境七镇,其东西二十五驿,南北十余驿。

现代文:至李继迁开始拓土,据有夏、银、绥、宥、静五州,沿边七镇,从东至西二十五驿,从南到北十余驿。

古文:子德明,晓佛书,通法律,尝观《太一金鉴诀》、《野战歌》,制番书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

现代文:子李德明,通晓佛书,精通法律,曾读过《太一金鉴诀》、《野战歌》,做番书十二卷,又造文字,像符节上的篆书一样。

古文:其俗,衣白窄衫,毡冠,冠后垂红结绶。

现代文:其民俗,穿白窄衫子,戴毡帽,帽后垂红结带。

古文:自号嵬名,设官分文武。

现代文:自称嵬名,设官分文武二班。

古文:其冠用金缕贴,间起云,银纸帖,绯衣,金涂银带,佩蹀躞、解锥、短刀、弓矢,穿靴,秃发,耳重环,紫旋襕六袭。

现代文:其帽贴以金丝缕,间起云纹,用银纸贴成,穿绯色上衣,系涂金的银腰带,佩带蹀躞、解锥、短刀、弓箭、穿靴子,秃发,耳坠重环,紫色窄袖长衫六套。

古文:出入乘马,张青盖,以二旗前引,从者百余骑。

现代文:出入乘马,张青盖,以二旗在前导引,随从百余骑。

古文:民庶衣青绿。

现代文:百姓穿青、绿衣。

古文:革乐之五音为一音,裁礼之九拜为三拜。

现代文:改乐之五音为一音,减礼制之九拜为三拜。

古文:凡出兵先卜,有四:一炙勃焦,以艾灼羊胛骨;二擗算,擗竹于地以求数,若揲蓍然;三咒羊,其夜牵羊,焚香祷之,又焚谷火于野,次晨屠羊,肠胃通则吉,羊心有血则败;四矢击弦,听其声,知胜负及敌至之期。

现代文:凡遇出兵先行占卜,有四法:一是炙勃焦,用艾条等烧灼羊胛骨;二是剖竹占卜,剖竹于地以求其数,像用蓍草占卜一样;三是咒羊,于夜里牵羊,焚香祷告,又于野外焚烧谷火,次日早晨杀羊,肠胃通则吉,羊心有血则行事必败;四是以箭矢击弓弦,听其声音,从而得知胜负及敌人到来之日期。

古文:病者不用医药,召巫者送鬼,西夏语以巫为 厮 也;或迁他室,谓之 闪病 。

现代文:生病之人不用请医服药,召巫者来送鬼,西夏语以巫为 厮 ;有时迁到别屋去,称之 闪病 。

古文:喜报仇,有丧则不伐人,负甲叶于背识之。

现代文:喜欢报仇,有丧事则不攻打别人,背甲叶于背以便识认。

**古文:仇解,用鸡猪犬血和酒,贮于髑髅中饮之,乃誓曰: 若复报仇,谷麦不收,男女秃癞,六畜死,蛇入帐。 **

现代文:仇解,用鸡猪犬血和酒,贮藏于死人的骨头中饮之,然后发誓说 :如果再报仇,谷麦不收,男女秃发生癞,六畜死去,蛇进帐中。

古文:有力小不能复仇者,集壮妇,享以牛羊酒食,趋雠家纵火,焚其庐舍。

现代文:有力小不能复仇的,召集强健的妇女,用牛羊酒食招待,赶赴仇家放火,焚烧其房舍。

古文:俗曰敌女兵不祥,辄避去。

现代文:俗称与女兵作战不吉利,便逃走了。

古文:诉于官,官择舌辩气直之人为和断,官听其屈直。

现代文:向官府诉讼,官府选择能言善辩者为和断官,了解其屈直。

古文:杀人者,纳命价钱百二十千。

现代文:杀人者,交纳抵命钱一万二千。

古文:土产大麦、荜豆、青稞、皞子、古子蔓、碱地蓬实、苁蓉苗、小芜荑、席鸡草子、地黄叶、登厢草、沙葱、野韭、拒灰、白蒿、碱地松实。

现代文:当地出产大麦、荜豆、青稞、广禾子、古子蔓、咸地蓬实、苁蓉苗、小芜荑、席鸡草子、地黄叶、登厢草、沙葱、野韭菜、拒灰、白蒿、咸地松实。

古文:民年十五为丁。

现代文:百姓年满十五为丁。

古文:有二丁者,取一为正军。

现代文:有两丁者,取其中之一充正军。

古文:负担杂使一人为抄,四丁为两抄。

现代文:随军杂役派一人为抄,四人为两抄。

古文:余人得射它丁,皆习战斗。

现代文:其余未入正军的可以在比赛中射杀正军一人取而代之,因此众人都习惯于与人争战相斗。

古文:正军马驼各一,每家自置一帐。

现代文:正军配给马驼各一匹,每家自设一帐篷。

古文:团练使上,帐、弓、矢各一,马五百匹,台驼一,旗鼓五,枪、剑、棍棓、炒袋、雨毡、浑脱、锹、、箭牌、铁笊篱各一;刺史以下,人各一驼,箭三百,毛幕一;余兵三人共一幕。

现代文:团练使以上,帐篷、弓、马各一,马匹五百只,驼一只,旗鼓五,枪、剑、棍蒬、米少袋、雨毡、浑脱、锹、钅矍、箭牌、铁笊篱各一;刺史以下,人各一匹骆驼、箭三百只,毛幕一套;其余士兵三人共一帐幕。

古文:有炮手二百人,号 泼喜 。

现代文:有炮手二百人,号称 泼喜 。

古文:勇健者号 撞令郎 。

现代文:勇健者号称 撞令郎 。

古文:赍粮不过一旬。

现代文:备军粮不超过十天之数。

古文:昼则举烟、扬尘,夜则篝火为候。

现代文:白天则燃放烟幕、扬起灰尘,夜里便点篝火伺望敌情。

古文:若获人马,射之,号曰杀鬼招魂。

现代文:如果俘获人马,则射杀之,号称杀鬼招魂。

古文:或射草缚人。

现代文:有时射草缚之假人。

古文:出军用单日,避晦日。

现代文:出兵用单日,避免晦日。

古文:多立虚寨,设伏兵。

现代文:很多时候立虚寨,设立伏兵。

古文:衣重甲,乘善马,以铁骑为前锋,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落。

现代文:穿重甲,乘良马,以骑兵为前锋,人与马用钩索绞联,即使死在马上也不掉下来。

古文:其民俗勇悍,衣冠、骑乘、土产品物、子姓传国,亦略知其大概耳。

现代文:其百姓一般勇敢强悍,对其服饰、坐骑、土产物品、子孙传国方式,也稍稍知道一些大致情况。

古文:初,西夏臣宋有年,赐姓曰赵;迨辽圣宗统和四年,继迁叛宋,始来附辽,授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遂复姓李。

现代文:起先,西夏对宋称臣已许多年,赐姓为赵;到了辽圣宗统和四年,继迁叛宋,开始依附于辽,授为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于是复姓李。

古文:十月,遣使来贡。

现代文:十月,派使者前来进贡。

古文:六年,入贡。

现代文:六年,入朝询问。

古文:七年,来贡,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继迁。

现代文:七年,前来进贡,将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为义成公主,下嫁于李继迁。

古文:八年正月,来谢。

现代文:八年正月,前来致谢。

古文:三月,又来贡。

现代文:三月,又来进贡。

古文:九月,继迁遣使献宋俘。

现代文:九月,继迁派使者献宋俘。

古文:十月,以败宋军来告。

现代文:十月,以击败宋军告捷。

古文:十二月,下宋麟、鄜等州,来告,遣使封继迁为夏国王。

现代文:十二月,攻下宋麟、等州,前来告捷,我派使者封继迁为夏国王。

古文:九年二月,遣使告伐宋之捷。

现代文:九年二月,派使者报告伐宋之捷报。

古文:四月,遣李知白来谢封册。

现代文:四月,派遣李知白来谢册封。

古文:七月,复绥、银二州,来告。

现代文:七月,收复绥、银二州,来告捷。

古文:十月,继迁以宋所授敕命,遣使来上。

现代文:十月,继迁派使者将宋所授之敕命奉上。

古文:是月,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来附,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西平王,仍赐推忠效顺启圣定难功臣。

现代文:同月,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前来归附,授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西平王,又赐为推忠效顺启圣定难功臣。

古文:西夏遣使来奏德威俘掠,赐诏抚谕。

现代文:十二月,继迁暗地里依附于宋,派韩德威持诏书晓之以利害。

古文:十月,来贡。十二年,入贡。

现代文:十年二月,韩德威回,奏称继迁托故不出,所以派兵往灵州掳掠而回。

古文:十三年,败宋师,遣使来告。

现代文:西夏派使者来奏告韩德威掳掠,赐诏给以抚慰、晓谕。十月,前来进贡。十三年,击败宋军,派使者告捷。

古文:十四年,又来贡。

现代文:十四年,又来进贡。

古文:十五年三月,以破宋兵来告,封继迁为西平王。

现代文:十五年三月,以击败宋军来告,封继迁为西平王。

古文:六月,遣使来谢封册。

现代文:六月,派使者来谢册封。

古文:十六年,来贡。

现代文:十六年,前来进贡。

古文:十八年,授继迁子德明朔方军节度使。

现代文:十八年,授继迁子李德明为朔方军节度使。

古文:十九年,遣李文冀来贡。

现代文:十九年,派李文贵前来进贡。

古文:六月,奏下宋恒、环、庆三州,赐诏褒美。

现代文:六月,奏告攻下宋恒、环、庆三州,赐诏给以嘉奖。

古文:二十年,遣使来进马、驼。

现代文:二十年,派使者前来进献马、骆驼。

古文:六月,遣刘仁勖来告下灵州。

现代文:六月,派刘仁勖来报告攻下灵州。

古文:二十一年,继迁薨,其子德昭遣使来告。

现代文:二十一年,继迁薨,其子李德昭派使者前来告知。

古文:六月,赠继迁尚书令,遣西上阁门使丁振吊慰。

现代文:六月,追赠继迁为尚书令,派西上阁门使丁振吊唁。

古文:八月,德昭遣使来谢吊赠。

现代文:八月,德昭派使者前来为吊唁、赠号致谢。

古文:二十二年三月,德昭遣使上继迁遗留物。

现代文:二十二年三月,德昭派使者奉上继迁遗物。

古文:七月,封德昭为西平王。

现代文:七月,封德昭为西平王。

古文:十月,遣使来谢封册。

现代文:十月,派使者前来谢册封。

古文:二十三年,下宋青城,来告。

现代文:二十三年,攻下宋之青城,前来奏告。

古文:二十五年,德昭母薨,遣使吊祭,起复。

现代文:二十五年,德昭母薨,派使者吊唁、祭祀,特许德昭起复。

古文:二十七年,承天皇太后崩,遣使报哀于夏。

现代文:二十七年,承天皇太后崩,派使者向夏报哀。

古文:二十八年,遣使册德昭为夏国王。

现代文:二十八年,派使者册封德昭为夏国王。

古文:开泰元年,德昭遣使进良马。

现代文:开泰元年,德昭派使者进献良马。

古文:二年,遣使引进使李延弘赐夏国王李德昭及义成公主车马。

现代文:二年,派引进使李延弘赐给夏国王李德昭及义成公主车马。

古文:太平元年,来贡。

现代文:太平元年,前来进贡。

古文:十一年,圣宗崩,报哀于夏,德昭遣使来进赙币。

现代文:十一年,圣宗驾崩,向夏报哀,德昭派使者前来进献助丧之财物和钱。

古文:兴宗即位,以兴平公主下嫁李元昊,以元昊为驸马都尉。

现代文:兴宗即位,以兴平公主下嫁李元昊,以元昊为驸马都尉。

古文:重熙元年,夏国遣使来贺。

现代文:重熙元年,夏国派使者前来朝贺。

古文:李德昭薨,册其子夏国公元昊为王。

现代文:李德昭薨,册立其子夏国公元昊为王。

古文:二年,来贡。

现代文:二年,前来进贡。

古文:十二月,禁夏国使沿路私市金铁。

现代文:十二月,禁止夏国使者沿路私自买卖金铁。

古文:七年,来贡。

现代文:七年,前来进贡。

古文:李元昊与平公主不谐,公主薨,遣北院承旨耶律庶成持诏问之。

现代文:李元昊与兴平公主不和,公主薨,派北院承旨耶律庶成持诏责问。

古文:九年,宋遣郭祯以伐夏来报。

现代文:九年,宋派郭祯以伐夏之事来告。

古文:十年,夏国献所俘宋将及生口。

现代文:十年,夏国进献所俘宋将及生口。

古文:十一年,遣使问宋兴师伐夏之由。

现代文:十一年,派使者责问宋兴兵伐夏之原因。

古文:十二月,禁吐浑鬻马于夏,沿边筑障塞以防之。

现代文:十二月,禁止吐浑卖马给夏,沿边境修筑屏障要塞以防之。

古文:十二年正月,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都承旨王惟吉谕夏国与宋和。

现代文:十二年正月,派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都承旨王惟吉劝导夏国与宋讲和。

古文:二月,元昊以加上尊号,遣使来贺。

现代文:二月,元昊以我国加皇上以尊号,派使者前来祝贺。

古文:耶律敌烈等使夏国还,奏元昊罢兵,遣使报宋。

现代文:耶律敌烈等出使夏国回来,奏称元昊停止用兵,派使者向宋报告。

古文:四月,夏国遣使进马、驼。

现代文:四月,夏国派使者进献马、骆驼。

古文:七月,元昊上表请伐宋,不从。

现代文:七月,元昊上表请求伐宋,不准。

古文:十月,夏人侵党项,遣延昌宫使高家奴让之。

现代文:十月,夏人攻打党项,派延昌宫使高家奴责备之。

古文:十三年四月,党项及山西部族节度使屈烈以五部叛入西夏,诏征诸道兵讨之。

现代文:十三年四月,党项及山西部族节度使屈烈以五部叛入西夏,下诏征发诸道兵马讨伐。

古文:六月,阻卜酋长乌八遣其子执元昊所遣求援使窊邑改来。

现代文:六月,阻卜酋长乌八派其子拘执元昊所派求援使纞邑改前来。

古文:八月,夏使对不以情,羁之。

现代文:八月,夏使者答话不按实情,拘留之。

古文:使复来,询事宜不实对,笞之。

现代文:使者又来,询问事体不照实回答,笞击之。

古文:十月,元昊上表谢罪,欲收集叛党以献,从之。进方物,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迓之。

现代文:十月,元昊上表谢罪,想收集叛党进献,从之;进献土产,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迎接。

古文:元昊亲率党项三部来降,诘其纳叛背盟,元昊伏罪。

现代文:元昊亲率党项三部前来降附,责问他收纳叛贼背叛盟约,元昊伏罪。

古文:初,夏人执萧胡睹,至是,请以被执者来归。

现代文:当初,夏人拘执萧胡睹,到这时,请元昊归还所拘执之人。

古文:诏所留夏使亦还其国。

现代文:诏令将所留夏使还给夏国。

古文:十二月,胡睹来归,又遣使来贡。

现代文:十二月,萧胡睹回国,夏又遣使前来进贡。

古文:十七年,元昊薨,其子谅祚遣使来告,上其父遗留物。

现代文:十七年,元昊薨,其子李谅祚派使者来告,奉上其父遗物。

古文:铁不得国乞以本部军助攻夏国,不许。

现代文:铁不得国请求以本部兵马协助进攻夏国,不许。

古文:十八年,复议伐夏,留其贺正使不遣,遣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以伐夏告宋。

现代文:十八年,又商议伐夏,扣留其贺正使不放还,派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以伐夏事告知宋。

古文:六月,夏国遣使来贡,留之。

现代文:六月,夏国派使者前来进贡,扣留之。

古文:七月,亲征。

现代文:七月,亲征。

古文:八月,渡河,夏人遁。

现代文:八月,渡黄河,夏人逃走。

古文:九月,萧惠为夏人所败。

现代文:九月,萧惠为夏人击败。

古文:十月,招讨使耶律敌古率阻卜军至贺兰山,获元昊妻及其官属。

现代文:十月,招讨使耶律敌古率阻卜军到贺兰山,俘获元昊妻及其属吏。

古文:遇其军三千来拒,殪之;详稳萧慈氏奴、南克耶律斡里殁于阵。

现代文:遇其军三千人前来拒战,敌古中箭死;详稳萧慈氏奴、南克耶律斡里死于军中。

古文:十九年正月,遣使问罪于夏。

现代文:十九年正月,派使者向夏问罪。

古文:夏将洼普等攻金肃城,耶律高家奴等破之,洼普被创遁去,杀猥货乙灵纪。

现代文:夏将洼普等人攻金肃城,耶律高家奴等破之,洼普受伤逃走,杀猥货乙灵纪。

古文:三月,殿前都点检萧迭里得与夏军战于三角川,败之。

现代文:三月,殿前都点检萧迭里得与夏军战于三角川,败之。

古文: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宜新等帅师伐夏,都部署别古得为监战。

现代文: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宜新等率军伐夏,都部署别古得为监战。

古文:五月,萧蒲奴等入夏境,不遇敌,纵军俘掠而还。

现代文:五月,萧蒲奴等进入夏境,未遇敌军,纵兵掳掠而回。

古文:夏国洼普来降。

现代文:夏国洼普来降。

古文:十月,李谅祚母遣使乞依旧称臣。

现代文:十月,李谅祚母派使者请求依旧称臣。

古文:十二月,谅祚上表如母训。

现代文:十二月,谅祚依母训上表。

古文:二十年二月,遣使索党项叛户。

现代文:二十年二月,派使者索要党项叛户。

古文:五月,萧爻括使夏回,进谅祚母表,乞代党项权进马驼牛羊等物;又求唐隆镇,仍乞罢所建城邑。

现代文:五月,萧爻括出使夏国回来,呈进谅祚母所上表:请代党项暂且进献马驼牛羊等物品;又求唐隆镇,仍请求自行撤销所建城邑。

古文:以诏答之。

现代文:以诏答之。

古文:六月,获元昊妻,及俘到夏人置于苏州。

现代文:六月,将元昊妻并所俘夏人安置于苏州。

古文:二十一年十月,谅祚遣使乞弛边备,遣爻括赍诏谕之。

现代文:二十一年十月,谅祚派使者请求撤去边备,派爻括赐诏慰恤之。

古文:二十二年七月,谅祚进降表,遣林牙高家奴赍诏抚谕。

现代文:二十二年七月,谅祚进呈降表,派林牙高家奴赐诏给以安慰抚恤。

古文:二十三年正月,贡方物。

现代文:二十三年正月,贡献土产。

古文:五月,乞进马驼,诏岁贡之。

现代文:五月,请求进献马、驼,诏令每年一贡。

古文:七月,谅祚遣使求婚。

现代文:七月,谅祚派使者求婚。

古文:十月,进誓表。

现代文:十月,进呈誓表。

古文:二十四年,兴宗崩,遣使报哀于夏。

现代文:二十四年,兴宗崩,派使者向夏报哀。

古文:道宗即位,清宁元年,遣使来贺。

现代文:道宗即位,清宁元年,派使者前来朝贺。

古文:九月,以先帝遗物赐夏。

现代文:九月,以先帝遗物赐予夏。

古文:四年四月,遣使会葬。

现代文:四年四月,派使者来参加太皇太后的会葬。

古文:九年正月,禁民鬻铜于夏。

现代文:九年正月,禁止民间卖铜给夏。

古文:咸雍元年五月,来贡。

现代文:咸雍元年五月,前来进贡。

古文:三年十一月,遣使进回鹘僧、金佛、《梵觉经》。

现代文:三年十一月,派使者进献回鹘僧人、金佛、《梵觉经》。

古文:十二月,谅祚薨。

现代文:十二月,谅祚薨。

古文:四年二月,谅祚子秉常遣使报哀,即遣使吊祭。

现代文:四年二月,谅祚子李秉常派使者前来报哀,当即派使者吊唁祭祀。

古文:秉常上其父遗物。

现代文:秉常奉上其父遗物。

古文:十月,册秉常为夏国王。

现代文:十月,册封秉常为夏国王。

古文:十二月,来贡。

现代文:十二月,前来进贡。

古文:五年七月,遣使来谢封册,闰十一月,秉常乞赐印绶。

现代文:五年七月,派使者来谢册封。闰十一月,秉常请求赐予印绶。

古文:九年,遣使来贡。

现代文:九年,派使者前来进贡。

古文:大康二年正月,仁懿皇后崩,遣使报哀于夏,以皇太后遗物赐之。

现代文:大康二年正月,仁懿皇后崩,派使者向夏报哀,以皇太后遗物赐之。

古文:遣使来吊祭。

现代文:夏派使者前来吊唁、祭祀。

古文:五年,来贡。

现代文:五年,前来进贡。

古文:八年二月,遣使以所获宋将张天益来献。

现代文:八年二月,派使者以所俘宋将张天益前来进献。

古文:大安元年十月,秉常遣使报其母哀。

现代文:大安元年十月,秉常派使者报其母哀。

古文:二年十月,秉常薨,遣使诏其子乾顺知国事。

现代文:二年十月,秉常薨,派使者诏令其子李乾顺执掌国事。

古文:十二月,李乾顺遣使上其父秉常遗物。

现代文:十二月,李乾顺派使者奉上其父秉常遣物。

古文:十一月,遣枢密直学士耶律俨使宋,讽与夏和。

现代文:四年七月,册封李乾顺为夏国王。五年六月,派使者来谢册封。

古文:夏复遣使来求援。

现代文:八年六月,夏为宋所侵略,派使者求援。

古文:五年正月,诏乾顺伐拔思母等部。

现代文:寿隆三年六月,因宋在战略要地设置工事,派使者前来报告。四年六月,诏令乾顺攻打拔思母等部。

古文:十一月,夏以宋人罢兵,遣使来谢。

现代文:十一月,夏因宋人停止用兵,派使者前来致谢。

古文:六年十一月,遣使请尚公主。

现代文:六年十一月,派使者请求娶公主。

古文:七年,道宗崩,遣使告哀于夏。

现代文:七年,道宗崩,派使者向夏告哀。

古文:遣使来慰奠。

现代文:夏派使者前来慰唁祭祀。

古文:天祚即位,乾统元年,夏遣使来贺。

现代文:天祚帝即位,乾统元年,夏派使者前来祝贺。

古文:二年,复请尚公主。

现代文:二年,又请求下嫁公主。

古文:又以为宋所侵,遣李造福、田若水来求援。

现代文:又因为宋所侵,派李造福、田若水来求援。

古文:三年,复遣使请尚公主。

现代文:三年,又派使者请求下嫁公主。

古文:十月,使复来求援。

现代文:十月,使者又来求援。

古文:四年、五年,李造福等至,乞援。

现代文:四年、五年,李造福等到来,求援。

古文:以族女南仙封成安公主下嫁乾顺。

现代文:以族女南仙封为成安公主,下嫁于乾顺。

古文:六年正月,遣牛温舒使宋,令归所侵夏地。

现代文:六年正月,派牛温舒出使宋,责令归还所侵占的夏国土地。

古文:六月,遣李造福来谢。

现代文:六月,派李造福前来致谢。

古文:八年,乾顺以成安公主生子,遣使来告。

现代文:八年,乾顺以成安公主生了儿子,派使者前来告知。

古文:九年,以宋不归地来告。

现代文:九年,以宋不退还侵地来报告。

古文:十年,遣李造福等来贡。

现代文:十年,派李造福等前来进贡。

古文:天庆三年六月,来贡。

现代文:天庆三年六月,前来进贡。

古文:保大二年,天祚播迁,乾顺率兵来援,为金师所败,乾顺请临其国。

现代文:保大二年,天祚帝流亡,乾顺率兵援救,为金兵所败,乾顺请天祚帝屈尊到夏国。

古文:六月,遣使册乾顺为夏国皇帝,而天祚被执归金矣。

现代文:六月,我派使者册封乾顺为夏国皇帝,然而天祚帝被俘到了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