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祝解

古文:汤将放桀于中野,士民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

现代文:商汤放桀以前,住在郊野之中。夏桀的士民百姓听说汤在郊野,纷纷丢弃财物,扶老携幼投奔他,夏桀都城变得空虚无人。

古文:桀请汤曰: 国所以为国者,以有家;家所以为家者,以有人也。

现代文:夏桀请求商汤说: 国之所以是国,因为有家;家之所以是家,因为有人。

**古文:今国无家无人矣,君有人,请致国君之有也。 **

现代文:现今我国中无家,家中无人了。您有了人,让我把国交给您,归您所有啊。

古文:汤曰: 否。

现代文:商汤说: 不!

古文:昔大帝作道,明教士民。

现代文:从前大帝禹制定大法,公开教化士民百姓。

**古文:今君王灭道残政,士民惑矣,吾为王明之。 **

现代文:今君王毁灭大法,伤害国政,士民百姓迷惑了。我替君王开导他们。

**古文:士民复致于桀,曰: 以薄之居,济民之贱,何必君更? **

现代文:士民百姓只好又回到夏桀那里,说道: 我们以亳地的汤为君王,补充那里百姓的不足,何必又调换桀为君王呢!

古文: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民往奔汤于中野。

现代文:夏桀与其下属五百人向南迁徙一千里,停在不齐。不齐的士民百姓又奔往商汤居住的郊野之中。

**古文:桀复请汤,言: 君之有也。 **

现代文:桀又请求商汤,说: 国家归您有啊!

古文:汤曰: 否。

现代文:汤说: 不。

**古文:无为君王明之,士民复重请之。 **

现代文:我替君王开导他们。 齐地士民听从商汤回到齐地,再次请求夏桀让国给商汤。

古文: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

现代文:夏桀与其下属五百人迁移到鲁,鲁地士民百姓又投奔商汤。

古文:桀又曰: 国君之有也,吾则外。

现代文:夏桀又向商汤请求说: 国家归您有啊!百姓视我是外人。

**古文:人有言,彼以吾道是邪,我将为之。 **

现代文:有人说, 只有他们认为我的道理对,我才能继续干。

**古文:汤曰: 此君王之士也,君王之民也,委之何? **

现代文:商汤说: 这些都是君王的士民,君王的百姓,抛弃他们干什么?

古文:汤不能止桀。

现代文:商汤最终不能帮助夏桀停下来。

**古文:汤曰: 欲从者,从君。 **

现代文:汤说: 想随君王的随君王!

古文:桀与其属五百人去居南巢。

现代文:夏桀与其下属五百人就离开了鲁,住在南巢这个地方。

古文: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退,再拜,从诸侯之位。

现代文:汤放逐夏桀以后回到亳都,约集三千诸侯大聚会。汤取来天子的印玺,放在天子座位的左边。

古文:汤曰: 此太子位,有道者可以处之,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

现代文:商汤退下,两拜行礼,然后到诸侯的位次上。商汤说: 这是天子的位置,有道的人可以坐上去。天下,不是一家独有的,而是有道的人所有的。

**古文:故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宜久处之。 **

现代文:所以,天下只有有道者治理它,只有有道者经纪它,只有有道者应该长久占有它。

古文:汤以此让,三千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

现代文:汤因此多次推让,三千诸侯没有谁敢去即位,然后商汤才坐到天子的位置上。

**古文:与诸侯誓曰: 阴胜阳即谓之变,而天弗施。雌胜雄即谓之乱,而人弗行。 **

现代文:还与众诸侯相约束说: 阴胜阳,就叫做变,一变上天就不佑助;雌胜雄就叫做乱,一乱人们就不依从。

古文:故诸侯之治,政在诸侯之大夫,治与从。

现代文:所以诸侯治理国政,在于他的大夫的受治与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