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古文: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

现代文: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

古文:读书过目不忘,该综经史,善属文。

现代文:通古读书过目不忘,他综合所有的经史,善于撰写文辞。

古文: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令史。

现代文:辽国天庆二年,通古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

古文: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

现代文:正遭逢父亲之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应召任职,通古恳切推辞不接受,因此而隐遁离去,隐居在兴平。

古文:太祖定燕京,割以与宋。

现代文:太祖阿骨打平定燕京,又将燕京割让给宋朝。

古文:宋人欲收人望,召通古。通古辞谢,隐居易州太宁山下。

现代文:宋人想收买人心,召见通古,通古辞谢了,隐居在易州太宁山下。

古文:宗望复燕京,侍中刘彦宗与通古素善,知其才,召为枢密院主奏,改兵刑房承旨。

现代文:宗望收复燕京,侍中刘彦宗和通古平时关系好,知道他的才华,请他担任枢密院主奏,又改任兵刑房承旨。

古文:天会四年,初建尚书省,除工部侍郎,兼六部事。

现代文:天会四年,尚书省刚刚建立,通古被授工部侍郎的职位,兼管六部事。

古文:高庆裔设磨勘法,仕宦者多夺官,通古亦免去。

现代文:高庆裔设立《磨勘法》,官宦之中不少人丢了官,通古也免去了职务。

古文:辽王宗干素知通古名,惜其才,遣人谕之使自理。

现代文:辽王宗干一向知道通古的名气,爱惜他的才学,派人去告诉他要他自理。

**古文:通古不肯,曰: 多士皆去,而己何心,独求用哉! **

现代文:通古不肯这样做,他说: 许多士人都离去了,而我自己有什么心情单独去请求留用呢?

古文:宗干为论理之。

现代文:宗干为他去论理。

古文:除中京副留守,为诏谕江南使,宋主欲南面,使通古北面。通古曰: 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

现代文:拜中京副留守的官,当诏谕江南使,宋朝君主要面向南坐,让通古面向北坐,通古说 :大国的长官等于小国的国君。

古文:天子以河南、陕西赐之宋,宋约奉表称臣,使者不可以北面。

现代文:我朝天子把河南、陕西赐给了宋国,宋签约要对我朝奉表称臣,所以我朝使臣不可以面向北坐。

**古文:若欲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诏。 **

现代文:如果你想贬低损害使者,使者不敢传诏。

古文:遂索马欲北归。

现代文:于是要马欲北归。

古文:宋主遽命设东西位,使者东面,宋主西面,受诏拜起皆如仪。

现代文:宋主立刻命令设东、西座位,使者面向东坐,宋主面向西坐,受诏拜起一切按礼仪进行。

古文:使还,闻宋已置戍河南,谓送伴韩肖胄曰: 天子裂壤地益南国,南国当思图报大恩。

现代文:通古完成使命回还,听说宋国已在河南布置兵力,谓宋国送他回朝的韩肖胄说: 我朝天子割让土地给南国使你们获益,南国应当考虑图报大恩。

古文: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

现代文:现在却设置守军,自己造成要动兵戈的嫌疑,如果我朝兴师问罪,你们将拿什么言辞答对?

**古文:江左且不可保,况齐乎? **

现代文:江左尚且保不住,何况齐呢?

**古文:肖胄惶恐曰: 敬闻命矣。 **

现代文:肖胄听罢很惶恐,说: 敬听尊命。

古文:即驰白宋主。

现代文:立即策马驰回宋国把通古的话如实向宋主禀告。

古文:宋主遽命罢戍。

现代文:宋主当即命令罢兵。

**古文:通古至上京,具以白宗干,且曰: 及其部置未定,当议收复。 **

现代文:通古到达上京,详细向宗干汇报,并且说: 在他们的布置还不定的时候,应当讨论收复河南 。

**古文:宗干喜曰: 是吾志也。 **

现代文:宗干高兴地说 :这正是我的心愿!

古文:即除参知行台尚书省事。

现代文:通古又出任参知行台尚书省事。

古文:未几,诏宗弼复取河南,通古请先行至汴谕之。

现代文:未过多久,皇帝诏令宗弼再取河南,通古请求自己先行到汴京晓谕宋国。

古文:比至汴,宋人已去矣。

现代文:等他临近汴京,宋人已经离开了那里。

**古文:或谓通古曰: 宋人先退,诈也,今闻将自许、宿来袭我。 **

现代文:有人对通古说: 宋人先撤退,恐怕其中有诈。现在听说他们将从许、宿两地来袭击我军。

**古文:通古曰: 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 **

现代文:通古说: 南人公开说要来,正是已经走了。

古文:乃使人觇之,宋人果溃去。

现代文:于是派人去观察,宋人果真退却了。

**古文:宗弼抚髀笑曰: 谁谓书生不能晓兵事哉? **

现代文:宗弼手抚髀部笑着说 :谁说书生不明白兵家之事呢!

古文:河南卒孙进诈称 皇弟按察大王 ,谋作乱。

现代文:河南籍士兵孙进虚妄地自称是 皇弟按察大王 ,阴谋作乱。

古文: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

现代文:当时海陵是丞相,内心怀有非分的企图,他想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常胜,因为孙进自称皇弟大王,于是他指控这是胙王诬蔑陷害熙宗。

古文:熙宗自太子济安薨后,继嗣未定,深以为念。

现代文:熙宗自从太子济安逝世以后,继嗣没有确定,心中深深惦记这件事。

古文:裴满后多专制,不得肆意后宫,颇郁郁,因纵酒,往往迷惑妄怒,手刃杀人。

现代文:再加上裴满皇后很专制,他不能在后宫肆意寻欢,很是郁闷,常常因此而恣意饮酒,酒醉妄自发怒,手持刀子杀人。

古文:及海陵中伤胙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现代文:在海陵中伤胙王的时候,熙宗相信有这事不怀疑,于是派遣护卫特思去汴京审查处理。

古文:行台知熙宗意在胙王,导引孙进连属之。

现代文:行台知道熙宗着意在胙王,就诱引孙进招出胙王。

古文:通古执其咎,极力辩止。

现代文:通古抓住其中的祸害,极力辩论劝止。

古文:及孙进引服,盖假托名称,将以惑众,规取财物耳,实无其人也。

现代文:及至把孙进引来让他服法,他供出原来假托 皇弟 大名,拿此来蛊惑众人,是想按规定骗取财物罢了,实际并没有这个人。

**古文:特思奏状,海陵谮之曰: 特思且将徼福于胙王。 **

现代文:特思将此情上奏,海陵向皇上说特思的坏话,他说: 特思想让胙王侥幸得福。

古文:熙宗益以海陵为信,遂杀胙王,并特思杀之。

现代文:熙宗更加认为海陵的话是真实的,于是杀了胙王,同时杀了特思。

**古文:行台诸人乃责通古曰: 为君所误,今坐死矣。 **

现代文:行台诸位官员都责备通古说: 被你所误,现在要受连累死了。

**古文:通古曰: 以正获罪死,贤于生。 **

现代文:通古说 :因正义而获罪被杀死,比活着强。

古文:海陵既杀胙王,不复缘害他人,由是坐止特思,行台不坐。

现代文:海陵已经杀了胙王,便不再加害他人,于是牵连治罪止于特思,行台没有受牵连。

古文:天德初,迁行台左丞,进拜平章政事,封谭王,改封郓王。

现代文:天德初年,通古迁升行台左丞,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谭王,又改封为郓王。

古文:以疾求解机务,不许。

现代文:通古以有病为理由请求解除有关国家机密大事的工作,没有获准。

古文:拜司徒,封沈王。

现代文:后通古又拜司徒官职,封为沈王。

古文:海陵御下严厉,收威柄,亲王大臣未尝少假以颜色,惟见通古,必以礼貌。

现代文:海陵王完颜亮对下属臣僚严厉,握紧威势和权柄,亲王大臣没有不曾或少给脸色看的,只有见到通古时,一定礼貌相待。

古文:会磁州僧法宝欲去,张浩、张晖欲留之不可得,朝官又有欲留之者。

现代文:正当磁州僧人法宝想离去,张浩、张晖想挽留他而留不住,而朝中官员又有想留住他的人。

古文:海陵闻其事,诏三品以上官上殿,责之曰: 闻卿等每到寺,僧法宝正坐,卿等皆坐其侧,朕甚不取。

现代文:海陵听说这件事,诏令三品以上官员上殿,责备他们说: 听说各位爱卿每次到寺院,法宝僧都在正座,卿等便坐在他旁边,朕认为很不可取。

古文:佛者本一小国王子,能轻舍富贵,自苦修行,由是成佛,今人崇敬。

现代文:所谓佛本是一个小国的王子,能轻易地舍弃富贵,甘愿吃苦修行,由于这个原因才成为佛,现在受到人们的崇敬。

古文:以希福利,皆妄也。

现代文:如果信佛只是希图福利,都是妄想。

古文:况僧者,往往不第秀才,市井游食,生计不足,乃去为僧,较其贵贱,未可与簿尉抗礼。

现代文:况且作为僧人,往往考不中秀才,在市井中流浪讨食,生活的计谋不足,才去当僧人,比较他的贵贱,不可和簿尉抗礼。

古文:闾阎老妇,迫于死期,多归信之。

现代文:里巷的老妇,临近死期,她们中多有皈依信奉的人。

古文:卿等位为宰辅,乃复效此,失大臣体。

现代文:卿等位尊为宰相辅国大臣,却还效法这些,有失大臣的身份。

**古文:张司徒老成旧人,三教该通,足为仪表,何不师之? **

现代文:张司徒是稳重老成的故人,再三教诲应该明白了,他足够当我们的表率,为什么不向他学习呢?

**古文:召法宝谓之曰: 汝既为僧,去住在己,何乃使人知之? **

现代文:海陵又召见法宝对他说 :你既然是僧人,去或留全在你自己,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

古文:法宝战惧,不知所为。

现代文:法宝害怕了,不知怎样做才好。

**古文:海陵曰: 汝为长老,当有定力,今乃畏死耶? **

现代文:海陵说: 你是长老,应当有一定的主见,现在难道怕死吗?

古文:遂于朝堂杖之二百,张浩、张晖杖二十。

现代文:于是吩咐在朝堂打了他二百大板,打了张浩、张晖各二十板。

古文:正隆元年,以司徒致仕,进封曹王。

现代文:正隆元年,以司徒之职位辞官,被进封为曹王。

古文:是年,薨,年六十九。

现代文:当年,通古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古文:通古天资乐易,不为表襮,虽居宰相,自奉如寒素焉。

现代文:通古天生和乐平易,不做表面花样,虽然位居宰相,要求自己平素仍然清寒。

古文:子沉,天德三年,赐杨建中榜及第。

现代文:他的儿子叫沉,天德三年,被赐杨建中榜及第。

古文: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

现代文: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

古文:本姓高,东明王之后。

现代文:张浩原来姓高,东明王的后代。

古文:曾祖霸,仕辽而为张氏。

现代文:张浩的曾祖父叫张霸,在辽国做官时改为张姓。

古文: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

现代文: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以谋略献金太祖,金太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

古文:天会八年,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

现代文:天会八年,张浩被赏赐进士及第,授为秘书郎。

古文: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权签宣徽院事,管勾御前文字,初定朝仪。

现代文: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为提点缮修大内,一跃升为卫尉卿、权签宣徽院事,管勾御前文字,初次拟定朝廷礼仪。

古文:求养亲,去职。

现代文:张浩请求赡养双亲,辞去官职。

古文:起为赵州刺史。

现代文:后张浩复出任赵州刺史。

古文:官制行,以中大夫为大理卿。

现代文:金朝官制施行后,张浩凭中大夫做大理卿。

古文:天眷二年,详定内外仪式,历户、工、礼三部侍郎,迁礼部尚书。

现代文:天眷二年,张浩详细制定内外礼仪,历任户部、工部、礼部三部侍郎,后升为礼部尚书。

古文:田珏党事起,台省一空,以浩行六部事。

现代文:田珏结党叛乱,台省职位空缺,任张浩行六部事。

古文:簿书丛委,决遣无留,人服其才。以疾求外,补除彰德军节度使,迁燕京路都转运使。俄改平阳尹。

现代文:张浩因为有病请求离开宫内,后补充他做彰德军节度使,升迁燕京路都转运使。不久改任平阳尹。

古文: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

现代文:平阳多盗贼,临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妇女,张浩捕住他,并杀之示众,强盗于是得以平息。

古文: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之。

现代文:平阳近郊有淫祠,当地人都很敬奉它。

古文: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

现代文:庙祝、田主争夺香火之利,多年得不到解决。

古文: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

现代文: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

古文: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

现代文:为此强大的宗族、狡黠的官吏都销声匿迹,不敢再侵犯他人。

古文:郡中大治。

现代文:郡中大治。

古文: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现代文:于是张浩修缮尧帝祠堂,建击壤遗风亭。

古文:海陵召为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现代文:金皇帝海陵王召张浩任户部尚书,授给参知政事。

古文:天德二年,丁母忧。起复参知政事,进拜尚书右丞。

现代文:天德二年,张浩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出来后仍任参知政事,进而授予尚书右丞。

古文:天德三年,广燕京城,营建宫室。

现代文:天德三年,扩大燕京城,营建宫殿皇室。

古文:浩与燕京留守刘筈、大名尹卢彦伦监护工作,命浩就拟差除。

现代文:张浩与燕京留守刘薚、大名尹卢彦伦监护工程。

古文:既而暑月,工役多疾疫。诏发燕京五百里内医者,使治疗,官给药物,全活多者与官,其次给赏,下者转运司举察以闻。

现代文:不久到了夏天,工匠们大多得了疾病,皇帝下诏派燕京五百里内的医生都前去治疗,官府负责发放药物。把自己所负责的病人全治活的医生给官职,其次给赏。最后由转运使调查后报告上级。

古文:贞元元年,海陵定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改析津府为大兴府。

现代文:贞元元年,金皇帝海陵王定都燕京,把燕京改名为中都,把析津府改为大兴府。

古文:浩进拜平章政事,赐金带玉带各一,赐宴于鱼藻池。

现代文:张浩进升为平章政事,赏赐给金带、玉带各一条,在鱼藻池赏赐酒宴。

古文: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

现代文: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十年内随时办理,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古文:拜尚书右丞相兼侍中,封潞王,赐其子汝霖进士及第。

现代文:后张浩被授予尚书右丞相兼侍中,封为潞王,赏赐他的儿子张汝霖进士及第。

古文: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

现代文:没过多久,张浩改封为蜀王,进升为左丞相。

古文: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

现代文:正隆二年,张浩改封为鲁国公。

古文:表乞致仕。

现代文:张浩上奏章请求退休。

古文:海陵曰: 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

现代文:金皇帝海陵王回答他说: 如果皇帝不明智,劝谏行不通,良言听不进,那么宰相就乞求离开。

古文: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

现代文:宰相老弱病残不能胜任其职也乞求离开。

**古文:卿于二者何居? **

现代文:你属于哪一种?

**古文:浩对曰: 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 **

现代文:张浩回答说 :我病弱不能胜任其职,宰相不是养病的官,所以乞求离开。

古文:不许。

现代文: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

古文: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

现代文: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准备前往汴京,然而汴京大内宫廷失火,于是命令张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

古文:浩从容奏曰: 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

现代文:张浩从容上奏说: 以前营建中都,天下人都很高兴地前来干活。

**古文: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 **

现代文:现在民力没有恢复,却去干这样的大工程,恐怕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完成。

古文:不听。

现代文:金朝皇帝海陵王不听张浩劝谏。

**古文: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 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 **

现代文:张浩朝拜离朝,金朝皇帝海陵王问他攻打宋朝的利害关系,张浩不敢正面劝谏,于是婉言回答,想用微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张浩上奏说: 我观察天象,要想灭赵氏还需要很长时间。

**古文:海陵愕然曰: 何以知之? **

现代文:海陵王说 :你怎么知道的?

**古文:对曰: 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 **

现代文:张浩回答说: 赵构没有儿子,又没有培植亲信,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不用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

古文: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现代文: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话,但却不听从。

古文:浩至汴,海陵时时使宦者梁珫来视工役,凡一殿之成,费累巨万。

现代文:张浩到了汴京,海陵王常常派宦官梁糵去视察工程,凡是建成一殿,都耗资极大。

**古文:珫指曰: 某处不如法式。 **

现代文:梁糵常指着建筑说 :某某地方不符合建筑规则。

古文:辄撤之。

现代文:那样就拆了重建。

古文:浩不能抗而与之均礼。

现代文:张浩不能违抗梁糵并以礼相待。

古文:汴宫成,海陵自燕来迁居之。

现代文:汴京宫殿建成,海陵王从燕京迁来居住。

古文:浩拜太傅、尚书令,进封秦国公。

现代文:张浩被授予太傅、尚书令,进而封为秦国公。

古文: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

现代文:海陵王到达汴京后,几个月不上早朝,天天调整军队南征,部署各路大将。

古文:浩欲奏事,不得见。

现代文:张浩想上奏事情,又不能见到他。

古文:会海陵遣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 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

现代文:适逢海陵王派周福儿到张浩家中,张浩附带上奏说: 各路大军都是新提拔的少年,恐怕耽误了国家大事。

**古文: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 **

现代文:最好是寻找老将军来训练军队,作为千户谋克。

古文: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

现代文:然而海陵王部署已定,很讨厌张浩说这种话,于是杖打张浩。

古文:海陵自将发汴京,皇后、太子居守。

现代文:海陵王将亲自带兵从汴京出发,皇后、太子居守。

古文:浩留治尚书省事。

现代文:张浩被留下管理尚书省事宜。

古文:世宗即位于辽阳,扬州军变,海陵遇害。

现代文:金世宗在辽阳即皇帝位,扬州发生军事政变,海陵王遇害。

古文:都督府使使杀太子光英于南京。

现代文:都督府派使者到南京杀死了太子光英。

古文:浩遣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上贺表。

现代文:张浩派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向新皇帝进上祝贺信。

古文:明年二月,浩朝京师,入见。

现代文:第二年二月,张浩朝拜京城,入朝拜见皇帝。

古文:世宗谓曰: 朕思天位惟艰,夙夜惕惧,不遑宁处。

现代文:皇帝世宗对他说 :我身为天子很费神操心,早晚都担惊受怕,没有一点安宁的地方。

**古文:卿国之元老,当戮力赞治,宜令后世称扬德政,毋失委注之意也。 **

现代文:你是国家的元老,应该合力帮助治理国家,应当让后世之人称扬德能政绩,不要有失我的委托。

古文:俄拜太师、尚书令,封南阳郡王。

现代文:不久张浩被授予太师、尚书令,封为南阳郡王。

古文:世宗曰: 卿在正隆时为首相,不能匡救,恶得无罪。

现代文:金世宗对张浩说 :你在正隆年间做第一丞相,不能纠正救治国家,哪能没罪?

古文:营建两宫,殚竭民力,汝亦尝谏,故天下不以咎汝,惟怨正隆。

现代文:营建两宫殿,殚竭民力,你曾经劝谏过,对此天下不认为你有过错,只怨恨正隆时有海陵王。

**古文:而卿在省十余年,练达政务,故复用卿为相,当自勉,毋负朕意。 **

现代文:你在尚书省十多年,精通政务,所以再用你做丞相,你应当自勉,不要辜负我的心愿。

古文:浩顿首谢。

现代文:张浩叩头致谢。

**古文:居数日,世宗谓浩曰: 卿为尚书令,凡人材有可用者,当举用之。 **

现代文:张浩做了几天官后,金世宗对他说: 你为尚书令,凡是可以任用的人才,应当举荐任用。

古文:浩举纥石烈志宁等,其后皆为名臣。

现代文:张浩举荐了纥石烈志宁等人,以后他们都成了名臣。

古文:浩有疾,在告者久之。

现代文:张浩有病,休假很长时间。

古文:遣左司郎中高衎及浩侄汝弼宣谕。

现代文:皇帝派左司郎中高絗和张浩的侄子张汝弼前去宣旨召见张浩。

古文:浩力疾入对,即诏入朝毋拜,许设座殿陛之东,若有咨谋,然后进对。

现代文:张浩用力快走入朝,皇帝下诏张浩入朝不用跪拜,允许他坐在殿陛的东边,如果皇帝有询问,然后他才进前回答。

古文:或体中不佳,不必日至省中,大政可就第裁决。

现代文:张浩身体不好,不必天天到尚书省去,一些大的行政事务可就地裁决。

古文:浩虽受诏,然每以退为请。

现代文:张浩虽然接受了诏谕,然而还时时请求辞职。

古文:三年夏,复申前请。

现代文:三年夏季,他又请求辞职。

古文:乃除判东京留守。

现代文:于是授予张浩东京留守。

古文:疾不能赴任,因请致仕。

现代文:张浩有病不能赴任,因而请求退休。

**古文: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 吾见太师议之。 **

现代文:当初,皇帝身边侍者有的想废除科举制,皇帝说: 我接见太师议论这件事。

**古文:浩入见,上曰: 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 **

现代文:张浩进殿拜见,皇帝说: 自古以来帝王有不用文人学士的人吗?

**古文:浩对曰: 有。 **

现代文:张浩回答说 :有。

**古文:曰: 谁欤? 浩曰: 秦始皇。 **

现代文:皇帝问 :他是谁? 张浩说 :秦始皇。

**古文:上顾左右曰: 岂可使我为始皇乎! **

现代文:皇帝看看左右的人说 :难道让我做秦始皇那样的人?

古文:事遂寝。

现代文: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

古文:是岁,薨。

现代文:这一年,张浩去世。

古文:上辍朝一日。

现代文:为此皇帝停朝一日。

古文:诏左宣徽使赵兴祥率百官致奠,赙银千两、重彩五十端、绢五百匹。

现代文:他诏谕左宣徽使赵兴祥带领百官前去致奠,赠送给张浩银千两、重彩五十端、绢五百匹用于丧葬。

古文:谥曰文康。

现代文:张浩谥号文康。

古文: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庙廷。

现代文:明昌五年,张浩附带享用金世宗的庙廷祭祀。

古文:事连汝弼,上以事觉在汝弼死后,得免削夺。

现代文:泰和元年,张浩的图像被画在衍庆宫中。张浩有儿子张汝为、张汝霖、张汝能、张汝方、张汝猷。

古文:耶律安礼,本名纳合,系出遥辇氏。

现代文:耶律安礼原名耶律纳合,出于遥辇氏世系。

古文:幼孤,事母以孝闻。

现代文:幼年丧父,他侍奉孝敬母亲出了名。

古文:辽季,间关避难,未尝一日怠温凊。

现代文:辽国末年,耶律安礼秘密地进入关塞避难,没有一天对她母亲不孝的。

古文:入朝,当路者重其行义,使主帅府文字,授左班殿直。

现代文:他进入官府,当权者很重视他的行义,使用他为主帅府文安,授给左班殿直。

古文:天眷初,从元帅于山西。

现代文:天眷初年,耶律安礼在山西跟从元帅作战。

古文:母丧,不克归葬,主帅怜之,赙礼甚厚。

现代文:此时他母亲去世,他赶回家里埋葬,主帅怜悯他,赠送给他很厚重的财物以办丧事。

古文:安礼冒大暑,挽柩行千余里,哀毁骨立,行路嗟叹。

现代文:耶律安礼冒炎热酷暑,拉着母亲的灵柩行走一千多里,他悲痛得只剩一把骨头,走路都喘息。

古文:服除,由行台吏、礼部主事累迁工部侍郎,改左司郎中。

现代文:服丧期满,耶律安礼由行台吏、礼部主事直至升为工部侍郎,改任左司郎中。

古文:天德间,罢行台尚书省,入为工部侍郎,累迁本部尚书。

现代文:天德年间,耶律安礼被免去行台尚书省,进入朝廷做工部侍郎,直至升为工部尚书。

古文:明年冬,为宋国岁元使。

现代文:第二年冬,任宋朝岁元使。

古文:被诏鞫治韩王亨狱于广宁。

现代文:耶律安礼被诏在广宁审讯处理韩王完颜亨的案子。

古文:亨无反状,安礼还奏。

现代文:完颜亨没有谋反的迹象,耶律安礼回朝上奏。

古文:海陵怒,疑安礼梁王宗弼故吏,乃责安礼曰: 孛迭有三罪。

现代文:海陵王大怒,怀疑耶律安礼、梁王完颜宗弼这些老官员,于是斥责耶律安礼说: 完颜孛迭有三条罪状。

古文:其论阿里出虎有誓券不当死,既引伏。

现代文:他说徒单阿里出虎有誓言在不应当死,就把他藏了起来。

古文:其谓不足进马,及密遣刺客二者,安得无之?

现代文:他说对徒单阿里出虎不足以动兵讨伐,等到我派两名刺客前去,哪里有阿里出虎?

**古文:汝等来奏,欲测我喜怒以为轻重耳。 **

现代文:你们前来奏知,想试探我的喜怒来权衡轻重罢了。

古文:乃遣安礼再往,与李老僧同鞫之。

现代文:于是派耶律安礼再前往广宁,与李老僧共同审讯完颜亨。

古文:老僧由是杀亨于狱。

现代文:李老僧因此把完颜亨杀死在狱中。

古文:海陵犹谓安礼辄杀亨以绝灭事迹,亲戚得以不坐。

现代文:海陵王仍对耶律安礼说杀完颜亨的目的是消灭不良迹象,他的亲戚可以不连坐。

古文:安礼之不附上刻下乃如此。

现代文:耶律安礼就是这样不附和顺从皇帝而去削减下面人的罪状。

古文:改吏部尚书,护大房山诸陵工作。

现代文:耶律安礼改任吏部尚书,统辖大房山诸皇陵的工作。

古文:拜枢密副使,封谭国公,迁尚书右丞,进封郕国公,转左丞。

现代文:不久耶律安礼被授予枢密副使,封为谭国公,升为尚书右丞,进而封为成阝国公,转为尚书左丞。

古文:温都思忠子长寿、椿年子猛安参谋合等三十余家凡冒占三千余顷。

现代文:耶律安礼议论对前朝中所封的功臣爵位应降职,并秘密劝谏攻打江南的事,这违反了海陵王的心愿,免除他原职而任他为南京留守,封为温国公。耶律安礼擅长于做官,谨慎廉洁,他再次跟从帅府攻打宋朝,对财物人口一无所取。

古文:诏诸家除牛头税地各再给十顷,其余尽赋贫民种佃。

现代文:耶律安礼地位虽很显贵,然而奴婢只有几个人,而且都有契约,当时的人都说他很贤达。

古文:世颇以此讥椿年云。

现代文:耶律安礼五十六岁时死去。

古文:祁宰,字彦辅,江淮人。

现代文:祁宰字彦辅,长江淮河之间的人。

古文:宋季以医术补官。

现代文:宋朝末年,因为懂医学而做官。

古文:王师破汴得之,后隶太医。

现代文:金朝的军队攻破汴京俘获了他,后来做了太医。

古文:累迁中奉大夫、太医使。

现代文:他直至做到中奉大夫、太医使。

古文:数被赏赉,常感激欲自效。

现代文:多次被赏赐,他常常感激因而尽力效劳。

古文:海陵将伐宋,宰欲谏,不得见。

现代文:海陵王准备攻打宋朝,祁宰想上谏,没有被召见。

古文:会元妃有疾,召宰诊视。

现代文:适逢元妃有病,呼唤祁宰去诊断看病。

古文:既入见,即上疏谏,其略言: 国朝之初,祖宗以有道伐无道,曾不十年,荡辽戡宋。

现代文:进入宫廷后,祁宰就呈上劝谏奏议,大略意思是: 国家刚建立的时候,祖宗们用有道攻打无道,不到十年,就平定了辽国和宋朝。

古文:当此之时,上有武元、文烈英武之君,下有宗翰、宗雄谋勇之臣,然犹不能混一区宇,举江淮、巴蜀之地,以遗宋人。

现代文:当时,上面有武元、文烈那样的英武之君,下面有完颜宗翰、完颜宗雄那样的谋勇之臣,然而还不能把天下的土地都统为一体,虽攻下长江淮河、巴蜀的地方,后来还是把它们送给了宋朝人。

古文:况今谋臣猛将,异于曩时。

现代文:况且今天的谋臣猛将,和先前的不一样。

古文:且宋人无罪,师出无名。加以大起徭役,营中都,建南京,缮治甲兵,调发军旅,赋役烦重,民人怨嗟,此人事之不修也。

现代文:而且宋朝人没有罪状,出兵攻打它没有借口,加上大大增加劳役,建造中都,修建南京,修造军器,调遣军队,赋税劳役繁重,百姓怨声叹气,这是人和方面的不利。

古文:间者昼星见于牛斗,荧惑伏于翼轸。巳岁自刑,害气在扬州,太白未出,进兵者败,此天时不顺也。

现代文:夜里昼星出现在斗牛星宿旁,荧惑星伏在翼轸星旁,太白星没有出来,进兵会失败的,这是天时的不顺。

**古文:舟师水涸,舳舻不继,而江湖岛渚之间,骑士驰射,不可驱逐,此地利不便也。 **

现代文:水兵出击而水道干涸,大船不连续,而且江湖岛渚之间,骑兵难驰骋射击,不可以驱逐,这是地利的不便。

古文:言甚激切。海陵怒,命戮于市,籍其家产,天下哀之。

现代文:祁宰言词激烈,海陵王大怒,命令在街上杀死祁宰,没收他的家产,为此天下的人很悲痛。

古文:綦戩,宰婿也,海陵疑奏疏戩为之。

现代文:綦戬是祁宰的女婿,海陵王怀疑祁宰的奏章是他写的。

**古文:辞曰: 实不知也。 **

现代文:綦戬回答说 :我实在不知道这件事。

古文:海陵犹杖戩。

现代文:海陵王还是杖打了綦戬。

古文:召禁中诸司局官至咸德门,谕以杀宰事。

现代文:海陵王下诏京城中各个司局的官员到咸德门,向他们说明杀祁宰的事。

古文:明年,世宗即位于辽东。

现代文:第二年,金世宗在辽东即皇帝位。

古文:四年,诏赠资政大夫,复其田宅。

现代文:大定四年,金世宗下诏追封祁宰为资政大夫,归还他的土地和家宅。

古文:章宗即位,诏访其子忠勇校尉、平定州酒监公史,擢尚药局都监。

现代文:章宗即皇帝位,下诏书查访祁宰的儿子授予他忠勇校尉、平定州酒监公史,提拔他为尚乐局都监。

古文:泰和初,诏定功臣谥,尚书省掾李秉钧上言: 事有宜缓而急,若轻而重者,名教是也。

现代文:泰和初年,皇帝下诏确定功臣的谥号,尚书省掾李秉钧上言说 :事情有应该缓的却急了,轻的却重了,诸侯王公的文告就是这样。

古文:伏见故赠资政大夫祁宰以忠言被诛,慕义之士,尽伤厥心。

现代文:受人敬佩的已故追封资政大夫祁宰因为忠言被杀,敬仰他的人都很伤心。

古文:世宗即位,赠之以官,陛下录用其子,甚大惠也。

现代文:世宗即皇帝位,追封他为官,陛下录用他的儿子,这是很大的恩惠。

古文:虽武王比干之墓,孔子誉夷、齐之仁,何以异此。

现代文:纵然武王授给比干坟墓,孔子称赞夷、齐的仁义,但同这件事不相同。

古文:而有司拘文,以职非三品不在议谥之例,臣窃疑之。

现代文:然而有司拘泥于制度,认为职位不到三品的人不在讨论封谥号的行列,我私下怀疑此事。

古文:若职至三品方得请谥,当时居高官、食厚禄者,不为无人,皆畏罪淟涊,曾不敢申一喙,画一策,以为社稷计。

现代文:如果职位到三品的人才能请求封谥号,当时居高官、食厚禄的人,不是没有人,但都怕被判污浊罪,曾经不敢陈述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计策,为国家出谋献计。

古文:卒使立名死节之士,顾出于医卜之流,亦可以少愧矣。

现代文:终于为祁宰正名是为节操而死的人,这对于出身医学的人,也可以减少他们的一点羞愧。

古文:臣以谓非常之人,当以非常之礼待之。

现代文:我认为祁宰不是平常的人,应当用特别的礼仪对待他。

**古文:乞诏有司特赐谥以旌其忠,斯亦助名教之一端也。 制曰: 可。 **

现代文:请求皇上下诏有司特别赏赐给祁宰谥号,以表彰他的忠诚,这也有助于改正文告。 皇帝下令说 :可以这样做。

古文:下太常,谥曰忠毅。

现代文:于是颁令祁宰为太常,谥号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