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古文:耨碗温敦思忠,本名乙剌补,阿补斯水人。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本名乙剌补,阿补斯水人。

古文:太祖伐辽,是时未有文字,凡军事当中复而应密者,诸将皆口授思忠,思忠面奏受诏,还军传致诏辞,虽往复数千言,无少误。

现代文:金太祖攻打辽国,当时金人没有文字,凡是军事机密,军队的将领们就口头交待给耨碗温敦思忠,耨碗温敦思忠当面上奏皇帝,然后再接受皇帝的诏令,回到军中把皇帝的命令传达给军帅,即使往返来回需要捎几千句话,也没有一点错误。

古文:及辽人议和,思忠与乌林答赞谋往来专对其间,号闸剌。

现代文:等到辽国人与金朝议和,耨碗温敦思忠与乌林答赞谋往来两国专门传达两国旨意,这种工作叫闸剌。

古文:闸剌者,汉语云行人也。

现代文:闸剌,汉语意思是行人。

古文:自收国元年正月,辽人遣僧家奴来,使者三往反,议不决。

现代文:从收国元年正月,辽国人派僧家奴来到金朝,使者三次往返,议和之事没有决定。

古文:使者赛剌至辽,辽人杀之。

现代文:金朝使者赛剌到辽国,辽国的人杀死了他。

古文:辽主自将,至驼门,大败,归,复遣使议和。

现代文:辽国君主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驼门,被金朝军队打败,辽军回去后,又派使者谈判议和。

**古文:太祖使胡突衮往,书曰: 若不从此,胡突衮但使人送至界上,或如赛剌杀之,惟所欲者。 **

现代文:金太祖派胡突衮前往辽国,并下文书说: 如果我们的议和条件不被接受,你们要派人把胡突衮送到边界上,如果他像赛剌那样被杀,我们就按我们的愿望去做。

古文:天辅三年六月,辽大册使太傅习泥烈以册玺至上京一舍,先取册文副录阅视,文不称兄,不称大金,称东怀国。

现代文:天辅三年六月,辽国大册使太傅习泥烈携带文书玉玺到达金朝上京,首先取出文书副本请金朝阅看,文书中不称兄、不称大金,而称呼东怀国。

古文:太祖不受,使宗翰、宗雄、宗干、希尹商定册文义指,扬朴润色,胡十答、阿撒、高庆裔译契丹字,使赞谋与习泥烈偕行。

现代文:金太祖不接受辽国的议和文书,命令完颜宗翰、完颜宗雄、完颜宗干、完颜希尹商定议和文书的意旨,杨朴对文书润色,胡十答、阿撒、高庆裔把它译成契丹语,派赞谋与习泥烈共同前往辽国。

古文:赞谋至辽,见辽人再撰册文,复不尽如本国旨意,欲见辽主自陈,阍者止之。

现代文:赞谋到达辽国,见辽国人第二次撰写议和文书,但和自己国家的议和旨意不完全一样,想见辽国君主亲自陈述旨意,宫门卫士阻止赞谋。

古文:赞谋不顾,直入。

现代文:赞谋不顾这些,径直朝宫中闯去。

古文:阍者相与搏撠,折其信牌。

现代文:宫门卫士相互来拉扯他,折断了他的信牌。

古文:辽人惧,遽遣赞谋归。

现代文:辽国人害怕,于是让赞谋回金朝。

古文:太祖再遣赞谋如辽。

现代文:金太祖第二次派赞谋出使到辽国。

古文:辽人前后十三遣使,和议终不可成。

现代文:辽国前后十三次派遣使者到金朝,议和最终没有达成协议。

古文:太祖自将,遂克临潢。

现代文:金太祖亲自率领军队出兵辽国,于是攻克了临潢。

古文:其后伐宋,思忠从宗翰军,封刘豫为齐帝,思忠为传宣使,俄授谋克。

现代文:后来金朝攻打宋朝,耨碗温敦思忠跟随完颜宗翰军队,金朝封刘豫做齐国皇帝,耨碗温敦思忠为传宣使,不久授予他谋克。

古文:从宗弼克和尚原。

现代文:后来他跟从完颜宗弼攻克和尚原。

古文:还为同知西京留守事。

现代文:返回后任同知西京留守事。

古文:天眷初,改蒲州防御使。

现代文:天眷初年,耨碗温敦思忠改任蒲州防御使。

古文:元帅府在陕西者,其官属往往豪压贫民为奴,起遣工匠千人东来,至河上,思忠留止其人以闻,诏皆还之。

现代文:元帅府在陕西时,其中有的官员压迫贫民为奴,他们派遣千人工匠前去东面,到了黄河边上,耨碗温敦思忠截住他们并向上禀告,皇帝下令让他们回去。

古文:为行台尚书左丞。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任行台尚书左丞。

古文:是时,赞谟为行台参知政事,思忠黩货无厌,赞谟鄙之,两人由是交恶。

现代文:这时,赞谟为行台参知政事,耨碗温敦思忠贪财无厌,赞谟很鄙视他,两个人因此变成冤家对头。

古文:海陵杀左丞相秉德于行台。

现代文:海陵王在行台杀了左丞相秉德。

古文:赞谟妻,秉德乳母也。

现代文:赞谟的妻子是秉德的奶妈。

古文:思忠因构赞谟。杀之。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因此编织赞谟的罪名陷害他,海陵王杀了赞谟。

古文:是岁,思忠入为尚书右丞。

现代文:这一年,耨碗温敦思忠进朝做尚书右丞。

古文:俄进平章政事,封郜国公。

现代文:不久进为平章政事,封为郜国公。

古文:进拜左丞相兼侍中,封沂国公。

现代文:进而授予他为左丞相兼侍中,封为沂国公。

古文:天德三年,致仕。

现代文:天德三年,耨碗温敦思忠离休。

**古文:贞元二年十月,海陵率三品以上官幸思忠第,使以家礼见,谓思忠曰: 卿神气康实,习先朝旧事,舍卿无能知者,当为朕起,共治国政。 **

现代文:贞元二年十月,海陵王率领三品以上的官员到耨碗温敦思忠的家去,让他用家礼相见,海陵王对耨碗温敦思忠说 :你气色很好,又熟悉前朝的事,离开你很多事不知该如何处理,你应当为我复出,共同掌管国政。

**古文:对曰: 君之命,臣敢不敬从,但恨老病疏谬,无以塞责耳。 **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回答说 :你的命令,我不敢不敬从,遗憾的是我体老病弱容易出差错,没法对工作负责。

古文:遂命思忠乘马从入宫,拜太傅,领三省事,封齐国王。

现代文:于是海陵王命令耨碗温敦思忠乘马一块进宫,授予他太傅,领三省事,封为齐国王。

古文:寻拜太师兼劝农使。

现代文:后来他又被授予太师兼劝农使。

古文:已而罢中书门下省,不置领三省事。

现代文:不久金朝废除中书门下省,不设置领三省事。

古文:置尚书令,位丞相上。

现代文:设置尚书令一官,位在丞相之上。

古文:思忠为尚书令,特置散从八人,听随至宫,省奏赐坐。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任尚书令,特别给他配以八人随从,他随时可以进到宫廷,被皇帝赐坐查看奏章。

古文:海陵欲定封爵制度,风思忠建白之。

现代文:海陵王想议定封爵制度,授意耨碗温敦思忠提议此事。

古文:封王者皆降封,异姓或封公或一品、二品阶。

现代文:封王的人都降封,异姓的或者封公或者封一品、二品的官阶。

古文:惟封思忠广平郡王,赐以玉带。

现代文:只是封耨碗温敦思忠为广平郡王,赏赐给他玉带。

古文:思忠言百官不当封妻,海陵从之。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说官员们的妻子不应赐封,海陵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古文:惟封思忠次室为郡夫人。

现代文:只是封耨碗温敦思忠的第二房室为郡夫人。

古文:而思忠亦自谓太祖旧臣,颇自任,虽海陵遂非拒谏,而思忠尽言无所避。

现代文:而耨碗温敦思忠也自称是金太祖时的旧臣,很放任,即使海陵王不拒谏,而耨碗温敦思忠也不隐瞒所有要说的话。

古文:海陵将伐宋,问诸大臣,皆不敢对。

现代文:海陵王准备攻打宋朝,向各个大臣询问这件事,大臣们都不敢回答。

**古文:思忠曰: 不可。 **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说 :不可以做这件事。

**古文:海陵不悦,谓思忠曰: 汝勿论可否,但云何时克之。 **

现代文:海陵王不高兴,对耨碗温敦思忠说: 你说不可以,那什么时间可以呢?

**古文:思忠曰: 以十年为期。 **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说 :需要十年的时间。

古文:海陵曰: 何久也?

现代文:海陵王问 :为什么这么久?

**古文:期月耳。 **

现代文:一个月就罢了。

古文:思忠曰: 太祖伐辽,犹且数年。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说 :金太祖攻打辽国,况且还需要几年。

古文:今百姓愁怨,师出无名。

现代文:现在百姓忧虑怨恨,出兵没有名义。

**古文:江、淮间暑热湫湿,不堪久居,未能以岁月期也。 **

现代文:况且长江、淮河之间炎热潮湿,不能常久居住,不能用一年一月来计算。

古文:海陵怒,顾视左右,若欲取兵刃者。

现代文:海陵王大怒,环视左右,好像是想拿兵器。

**古文:思忠无所畏恐,复曰: 老臣历事四朝,位至公相,苟有补于国家,死亦何憾。 **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无所畏惧,又说: 老臣经历过四个朝代,职位到国公丞相,如果对国家有所贡献,死没有可以遗憾的。

古文:有顷,海陵曰: 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

现代文:一会儿,海陵王说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把天下杂合在一起,然后才能正直地领导。

**古文:尔耄夫固不知此,汝子乙迭读书,可往问之。 **

现代文:你年老之人原本不知道这些,你的儿子耨碗温敦乙迭读过书,可前去问他。

古文:思忠曰: 臣昔见太祖取天下,此时岂有文字耶?

现代文:耨碗温敦思忠说: 我以前见金太祖夺取天下,当时难道有文字吗?

**古文:臣年垂七十,更事多矣,彼乳臭子,安足问哉! **

现代文:我将近七十岁了,经历的事很多,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怎么值得去问他。

**古文:海陵既不用思忠言,运四方甲仗于中都。思忠曰: 州郡无兵,何以备盗贼? **

现代文:海陵王已不听耨碗温敦思忠的谏言,把国内的军队调运到中都,耨碗温敦思忠说: 州郡没有部队,怎么防备盗贼。

**古文:海陵尽籍丁壮为兵,思忠曰: 山后契丹诸部,恐未可尽起。 **

现代文:海陵王按户口册招募全部丁壮年当兵,耨碗温敦思忠说: 山后契丹各部恐怕不可能全部出征。

古文:皆不听。

现代文:这些海陵王都不听。

古文:其后,州郡盗起,守令不能制。

现代文:后来,州郡发生盗贼,州郡守令们不能遏制。

古文:契丹撒八、窝斡果反,期年乃克之。

现代文:契丹的撒八、窝斡果然谋反,一年内就攻下了很多地方。

古文:当是时,海陵伐宋,祁宰谏而死,张浩进言被杖,思忠见疏,孔彦舟画策先取两淮,他无及者。

现代文:正当此时,海陵王攻打宋朝,祁宰因劝谏而被杀,张浩因进言而遭杖打,耨碗温敦思忠看见奏章,孔彦舟出谋献策首先攻下两淮,其他地方不要考虑。

古文:正隆六年,思忠薨,年七十三。

现代文:正隆六年,耨碗温敦思忠死去,终年七十三岁。

古文:海陵深悼惜之,亲临奠,赙赠加等,赐金螭头车,使者监护,给道路费。

现代文:海陵王沉痛地悼念,亲自前去祭奠,成倍地赠给丧葬财物,并赏赐给金螭头车,派人监护,沿路撒纸钱。

古文:大定十二年,诏复乌林答赞谟官爵,赠特进。

现代文:大定十二年,皇帝金世宗下诏恢复乌林答赞谟的官爵,赐特进。

古文:且思忠之最可罪者,构害赞谟,又纳其室而敓其赀,此何异于杀越人于货者乎!阴报不在其身,在其子孙,亦已晚矣。正隆之末,奔睹位三公,居上将,内不肯与谋,外不肯与战,逼侧趑趄,苟免自全,大臣之道,固若是乎?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

现代文:高桢,辽阳渤海人。其第五代祖父高牟翰在辽国做官,官至太师。

古文:桢少好学,尝业进士。

现代文:高桢少年好学,曾经得过进士。

古文: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

现代文:金朝斡鲁攻打高永昌,攻下渖州后,高永昌害怕,假装送投降文书作为缓兵之计。

古文: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现代文: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渖州,于是前来投降,高桢告诉斡鲁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诚意,斡鲁于是进攻他。

古文: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

现代文:打败高永昌后,任高桢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授予猛安。

古文: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

现代文:天会六年,高桢升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封太子太傅。

古文: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

现代文:他在位八年,政治清明,官吏敬服而人民安定。

古文: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现代文:天会十五年高桢被加封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古文:天眷初,同签会宁牧。

现代文:天眷初年,高桢为同签会宁牧。

古文: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

现代文:等到金熙宗到达燕京,高桢兼同知留守,封为戴国公,改任同知燕京留守。

古文: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

现代文:魏王完颜道济出兵守卫中京,任高桢做同判,不久改任行台平章政事,任西京留守,封为任国公。

古文:是时,奚、霫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

现代文:这时,奚、靅地军队百姓都向南迁移,谋克别术因此聚集为盗。

古文: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

现代文:皇帝海陵王对此很担忧,就任高桢做中京留守,命令他乘驿马赴任,并限定他平定盗贼的期限。

古文:贼平,封河内郡王。

现代文:盗贼平定后,高桢被封为河内郡王。

古文: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

现代文:海陵王到达中京,高桢戒备森严。

古文: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现代文:皇帝的贴身侍卫冯僧的家奴李街喜等都得到海陵王的宠爱,他们曾经夜里饮酒冒犯了皇帝住的地方,高桢把他们打得要死,对此权贵们很震惊恐惧。

古文: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

现代文:高桢升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为莒王。

古文: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现代文:高桢被策授为司空,进封代王,仍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

古文: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

现代文:高桢久在位,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朝廷回报,一定区别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

古文: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

现代文: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做中丞。这二人非常阴险邪恶,想把事情做的符合高桢的要求。

**古文: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 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 **

现代文:正隆年间高桢以例封为冀国公。高桢借故推辞说 :我被很多小人所嫉妒,恐怕不能免除,怎么可以接受封爵呢?

古文: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现代文: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命令他接受。

**古文:及疾革,书空独语曰: 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 **

现代文:等到高桢因病免官,他还留言交待: 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有遗憾。

古文:薨,年六十九。

现代文:高桢六十九岁时死去。

古文: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现代文:海陵王很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加倍赠送丧葬财物。

古文: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

现代文:高桢性情威严,家里没有供养歌伎。

古文: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

现代文:即使很炎热,也未曾解带脱衣。

古文: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现代文:他和妻子儿子面对面坐一天,也不谈笑一句,他就是这样缄默无语。

古文:白彦敬,本名遥设,部罗火部族人。

现代文:白彦敬本名白遥设,是部罗火部族人。

古文:初名彦恭,避显宗讳,改焉。

现代文:开始他名叫白彦恭,因避讳显宗名允恭,而改为白彦敬。

古文:祖屋仆根。

现代文:他的祖父是白屋仆根。

古文:父阿斯,仕辽为率府率。

现代文:父亲是白阿斯,在辽国做率府率。

古文:彦敬善骑射,起家为吏,补元帅府令史。

现代文:白彦敬擅长骑马射箭,他起家于做官,为补元帅府令史。

古文:伐宋,为钱帛司都管勾。

现代文:金朝攻打宋朝,白彦敬做钱帛司都管勾。

古文:立三省,选为尚书省令史,除都元帅府知事。

现代文:金设立三省,白彦敬升为尚书省令史,授予都元帅府知事。

古文:招谕诸部,授以金牌,行数千里,有功,超迁兵部郎中。

现代文:白彦敬招谕各部,被授给金牌,他行了几千里,功绩显著,破格升为兵部郎中。

古文:熙宗罢统军司改招讨司,遣彦敬分僚属改牌印,谕诸部隶招讨司。

现代文:金熙宗废除统军司而改设招讨司,派白彦敬分别指挥同事去收回以前的牌印,晓谕各部归属招讨司。

古文:还为本部侍郎,迁大理卿,出为通州防御使,改刑部侍郎。

现代文:回来后白彦敬任招讨侍郎,升为大理卿,离开朝廷后任通州防御使,改为刑部侍郎。

古文:怨家告诬开府慎思与西北路部族谋叛,彦敬鞫得其实,海陵嘉之。

现代文:有人告发开府慎思与西北路部族谋反,白彦敬审讯他们得到了口供,海陵王赞扬他。

古文:迁签书枢密院事,以便宜措置边防。

现代文:后升签书枢密院事,派往边疆灵活处置战事。

古文:正隆六年,调诸路兵伐宋,及调民马,使彦敬主会宁、蒲与、胡里改三路事。

现代文:正隆六年,金朝调集各路军队攻打宋朝,又调集老百姓的马匹,派白彦敬掌管会宁、蒲与、胡里改三路事。

古文:改吏部尚书,充南征万户,迁枢密副使。

现代文:他改任吏部尚书、充南征万户,升为枢密副使。

古文:契丹撒八反,枢密使仆散忽土等以无功坐诛,以彦敬为北面行营都统,与副统纥石烈志宁以便宜往,赐御服皮袄。

现代文:契丹人撒八反叛,枢密使仆散忽土等因为没有功劳被连坐杀死。任白彦敬为北面行营都统,与副统纥石烈志宁前往灵活处置事态,赏赐给他御服皮袄。

古文:行至北京,闻南征诸军逃归者皆奔东京,欲推戴世宗。

现代文:白彦敬走到北京,听说南征各军逃回来的兵都跑到东京,想拥戴世宗做皇帝。

古文:彦敬与志宁谋,阴结会宁尹完颜蒲速赉、利涉军节度使独吉义以图之。

现代文:白彦敬同纥石烈志宁商议,暗地里联合会宁尹完颜蒲速赉、利步军节度使独吉义共同图谋这件事。

古文:世宗已即位,使石抹移迭、移剌曷补等九人招彦敬、志宁。

现代文:金世宗即皇帝位后,派石抹移迭、移剌曷补等九人去招降白彦敬、纥石烈志宁。

古文:彦敬拒之,使移迭跪。

现代文:白彦敬拒降,让石抹移迭跪下。

古文:移迭不屈,皆杀之。

现代文:石抹移迭不跪,白彦敬全部杀了他们。

古文:及完颜谋衍将兵攻北京,彦敬使偏将率兵拒于建州之境,而独吉义先归世宗,蒲速赉称疾不至。

现代文:等到完颜谋衍率军队攻打北京,白彦敬派偏将率兵在建州之境抵抗,然而独吉义首先归顺了金世宗,蒲速赉称病不到。

古文:世宗密遣人乘夜揭榜于北京市,购以官赏。

现代文:金世宗秘密派人乘着黑夜潜入北京张贴告示,重金收买官吏。

古文:彦敬、志宁恐为人图己,遂降。

现代文:白彦敬、纥石烈志宁恐怕被人图谋,于是投降金世宗。

古文:以为曷速馆节度使。

现代文:白彦敬被任命为曷速馆节度使。

古文:不数月,召为御史大夫。

现代文:没过几个月,被召为御史大夫。

古文:窝斡慄帝号。

现代文:移剌窝斡冒用皇帝的尊号。

古文:诸军马瘦弱,遣彦敬往西北路招讨司市马,得六千余匹。

现代文:各路军的战马都很瘦弱,即派白彦敬到西北路招讨司买马,买到六千多匹。

古文:窝斡败,西走山后。

现代文:移剌窝斡被打败,逃到西边的后山。

古文:完颜思敬以新马三千备追袭。

现代文:完颜思敬带领换上新买的三千匹战马的军队准备追击移剌窝斡。

古文:彦敬屯于夏国两界间。

现代文:白彦敬在夏金两国边界间防守。

古文:窝斡平,召还为兵部尚书,出为凤翔尹,改太原尹,兼河北东路兵马总管,寻改河中尹。

现代文:移剌窝斡被平定,白彦敬被召升为兵部尚书,离开朝廷后任凤翔尹,改任太原尹,兼河北东路兵马总管,不久改任河中尹。

古文:大定九年,卒于官。

现代文:大定九年,白彦敬死在职位上。

古文:张景仁,字寿甫,辽西人。

现代文:张景仁,字寿甫,辽西人。

古文:累官翰林待制。

现代文:做官到翰林待制。

古文:贞元二年,与翟永固俱试礼部进士,以 尊祖配天 为赋题,忤海陵旨,语在永固传。

现代文:贞元二年,与翟永固一同参加礼部进士考试,以《尊祖配天》为题做赋,与海陵王的旨意相抵触,他的话记在《永固传》。

古文:大定二年,仆散忠义伐宋,景仁掌其文辞。

现代文:大定二年,仆散忠义攻伐宋国,景仁掌管他的文章之事。

古文:宋人议和,朝廷已改奉表为国书,称臣为侄,但不肯世称侄国。往复凡七书,然后定,其书皆景仁为之。

现代文:宋人商议讲和,朝廷已经将奉表改为国书,称臣国为侄国,但是宋国不肯世称侄国,因此双方来往投书七次,然后事情才议定,这些国书都出自景仁之手。

**古文:世宗称其能,尝曰: 今之文章,如张景仁与宋人往复书,指事达意,辨而裁,真能文之士也。 **

现代文:世宗完颜雍称赞他有才能,曾经说: 当今的文章像张景仁和宋人往来起草的国书,写得事尽通达思辩清楚而能发挥作用的,才是真正的能文之士啊!

古文:五年,罢兵,入为翰林直学士。

现代文:五年,金、宋两国停止交战,张景仁入朝做了翰林直学士。

古文:七年,迁侍讲。

现代文:七年,改任侍讲。

古文:八年,为详读官。

现代文:八年,又做了详读官。

古文:宋国书中有 宝邻 字,景仁奏 邻 字太涉平易。

现代文:宋国国书中有 宝邻 二字,景仁上奏皇上说 邻 字太涉平易。

古文:上问累年国书有 邻 字否,命一一校勘。

现代文:皇上询问往年国书中是否有 邻 字,命令一一校对勘查。

**古文:六年书中亦有之,上责问六年详读官刘仲渊,右丞石琚亦请罪曰: 臣尝预六年详读。 **

现代文:结果发现六年国书中也有这个字,皇上责问六年详读官刘仲渊,右丞相石琚也请罪说: 臣曾经参与六年详读。

**古文:上曰: 此有司之过,安得一一责宰臣邪? **

现代文:皇上说 :这件事是有司的过错,怎么能一一责罚宰相大臣呢?

古文:诏有司就谕宋臣王瀹,使归告其主,后日国书不得复尔。

现代文:于是诏令有司马上传谕宋国大臣王瀹,让他回去告诉他的君主,以后国书中不得再有 邻 字。

古文:仲渊时为礼部侍郎,降石州刺史,景仁迁翰林学士兼同修国史。

现代文:仲渊当时是礼部侍郎,被降职为石州刺史,景仁升迁为翰林学士兼同修国史。

古文:久之,上召景仁读陈言文字。

现代文:时间长了,皇上召见景仁令他读陈言文字。

**古文:上问 事款几何? **

现代文:皇上问 :典章制度有多少款?

**古文:景仁率易,少周密,对曰: 二十余事。 **

现代文:景仁轻率简单,缺乏周密思考,回答说: 有二十多条。

**古文:复曰: 其中如某事某事十事可行,余皆无谓也。 **

现代文:又说: 其中如某条某条有十条可行,其余的都是无所谓的。

古文:明日,上召景仁责之曰: 卿昨言可行者,朕观之,中复有不可行者。

现代文:第二天,皇上召见景仁斥责他说: 卿昨天说可行的条款,朕看了,其中又有不可行的。

古文:卿谓无谓者,中亦有可行者。

现代文:卿说无所谓的条款,其中却有可行的。

古文:朕未尝使卿分别可否,卿辄专可否,何也?

现代文:朕未曾让卿分别可行与不可行,卿却自做主张分可行不可行,这怎么行呢?

**古文:自今戒之。 **

现代文:卿自己要从现在改正。

古文:十年,兼太常卿,学士、同修国史如故。

现代文:大定十年,张景仁兼任太常卿、学士同时依然修国史。

古文:转承旨,兼修国史。

现代文:后又转任承旨、兼修国史。

古文:改河南尹。

现代文:后又改任河南尹。

古文:二十一年,召为御史大夫,仍兼承旨、修国史。

现代文:二十一年,奉召出任御史大夫,仍然兼任承旨、修国史。

古文:世宗谓景仁曰: 卿博学老儒,求如古之御史大夫,然后行之,期为称矣。不能如古之人,众人不独诮卿,亦谓朕不能知人。

现代文:世宗对景仁说: 卿是一位博学老儒,要求像古代的御史大夫,然后行事,这样才是称职,不能像古代的普通人一样,众人不单独讥诮卿,也会说朕不能知人善任。

**古文:卿醉中颇轻脱失言,当以酒为戒。 **

现代文:卿酒醉的时候很有轻脱失言之处,应当戒备酒后失言才好。

古文:初,朝臣言景仁有文艺而颇率易,不可任台察。

现代文:当初,朝中大臣们说景仁有文才技艺然而很轻率简单,不能胜任台察。

古文:景仁被诏,就台中治监察罪,辄以便服视决罚。

现代文:景仁被诏做台察,即在台中治监察罪,就随便看情况决定处罚。

古文:上闻之,责景仁曰: 朕初用卿为大夫,或言卿不可居此官,今果不用故事,率易如此。

现代文:皇上听说了这些,责问景仁: 朕当初用卿当大夫,有人说不可以让卿做这个官,现在果然不用旧日的典章制度,轻率简单竟然像这样。

**古文:卿自慎,不然黜罚及矣! **

现代文:卿要自己谨慎,不然要罢黜处罚了!

古文:景仁顿首谢。

现代文:景仁叩头谢恩。

古文:未几,诏葬元妃李氏于海王庄。

现代文:没过多久,皇帝下诏把元妃李氏安葬在海王庄。

古文:平章政事乌古论元忠提控葬事,都水监丞高杲寿治道路不如式,元忠不奏,决之四十。

现代文:平章政事乌古论元忠负责监控安葬元妃一事,都水监丞高杲寿治道路不合标准,元忠不上奏,景仁决断责打他四十大板。

古文:景仁劾奏元忠辄断六品官,无人臣礼。

现代文:景仁上奏弹劾元忠妄自断送了六品官职责,没有履行作为大臣的礼节。

**古文:上曰: 卿劾奏甚当。 **

现代文:皇上说 :卿的劾奏很恰当。

古文:使左宣徽使蒲察鼎寿传诏戒敕元忠曰: 监丞六品,有罪闻奏,今乃一切趋办,擅决六品官,法当如是耶?

现代文:派左宣徽使蒲察鼎寿传诏书训戒元忠说: 监丞六品,有罪闻奏,现在是一切事赶忙办,擅自决定处罚六品官,依法制应当像这样做吗?

**古文:御史在尊朝廷,汝当自咎,勿复再! **

现代文:御史在朝廷受尊重,你应当自责,不要再发生类似事件!

古文:元忠尚豫国公主,怙宠自任,倨慢朝士。

现代文:元忠娶的是豫国公主,依仗受宠任意专行,倨傲侮慢朝中人士。

古文:景仁劾之,朝廷肃然。

现代文:景仁上奏弹劾了他,满朝上下对景仁肃然起敬。

古文:是岁,薨。

现代文:就在这一年,景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