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古文:纥石烈良弼,本名娄室,回怕川人也。

现代文:纥石烈良弼,本名叫娄室,是回怕川人。

古文:曾祖忽懒。

现代文:他的曾祖父是忽懒。

古文:祖忒不鲁。

现代文:他的祖父叫忒不鲁。

古文:父太宇,世袭蒲辇,徙宣宁。

现代文:他的父亲太宇,世袭蒲辇,将家迁徙到宣宁。

古文:天会中,选诸路女直字学生送京师,良弼与纳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选中。

现代文:天会中,朝廷下令选诸路女真籍学生送到京师,良弼和纳合椿年都正值童年,都在中选之列。

**古文:是时,希尹为丞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见之,叹曰: 吾辈学丞相文字,千里来京师,固当一见。 **

现代文:在那时候,希尹是丞相,因有事到外郡,良弼在进京途中遇到他,希望能见到他。良弼感叹地说 :我辈学的是丞相的文字,从千里之外来京师,本来应当见一面。

古文:乃入传舍求见,拜于堂下。

现代文:于是到旅舍求见,拜在堂下。

**古文:希尹问曰: 此何儿也? **

现代文:希尹问道: 这是哪来的小孩?

**古文:良弼自赞曰: 有司所荐学丞相文字者也。 **

现代文:良弼自我介绍说 :我是有司所推荐来学习丞相文字的学生。

古文:希尹大喜,问所学,良弼应对,无惧色。

现代文:希尹听了非常高兴,问关于学问的事,良弼应对自如,一点儿也不害怕。

**古文:希尹曰: 此子他日必为国之令器。 **

现代文:希尹说: 这个学生他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美材。

古文:留之数日。

现代文:希尹留良弼住了几天。

**古文:年十四,为北京教授,学徒常二百人。时人为之语曰: 前有谷神,后有娄室。 **

现代文:良弼十四岁,就做了北京教授,学徒常常是二百人,当时人们对这件事评价说: 前有谷神,后有娄室。

古文:其从学者,后皆成名。

现代文:跟他学习的人,后来都成了名。

古文:年十七,补尚书省令史。

现代文:良弼十七岁,补尚书省令史。

古文:簿书过目,辄得其隐奥。

现代文:簿书一旦经他过目,他则能得到其中隐藏的奥妙。

古文:虽大文牒,口占立成,词理皆到。

现代文:即使是大文章,口占立成,词理都很到家。

古文:时学希尹之业者称为第一。

现代文:良弼在当时学习希尹文字的人中称为第一名。

古文:除吏部主事。

现代文:后来出任吏部主事。

古文:天德初,累官吏部郎中,改右司郎中,借秘书少监为宋主岁元使。

现代文:天德初年,良弼官升到吏部郎中,又改任右司郎中,借秘书少监之名为宋主岁元使。

古文:是时,纳合椿年为参知政事,荐良弼才出己右,用是为刑部尚书,赐今名。

现代文:当时,纳合椿年是参知政事,推荐良弼才能胜过自己,于是良弼被委任刑部尚书。

古文:丁父忧,以本官起复。

现代文:并被赐予 纥石烈良弼 这个名字。遭逢父亲丧事,良弼以本官应召任职。

古文:海陵尝曰: 左丞相张浩练达事务,而颇不实。

现代文:海陵王完颜亮曾经说过: 左丞相张浩处事练达,但很不务实。

**古文:刑部尚书娄室言行端正,无所阿谄。 **

现代文:刑部尚书娄室言行端正,一点儿也不阿谀谄媚。

古文:因谓椿年曰: 卿可谓举能矣。

现代文:他还对椿年说 :卿可以说是善举能人。

**古文:常人多嫉胜己者,卿举胜于己者,贤于人远矣。 **

现代文:常人多数嫉妒胜过自己的人,卿却推荐胜过自己的人,比一般人贤明多了!

古文:改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现代文:于是改授椿年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

古文:良弼音吐清亮,海陵诏谕臣下,必令良弼传旨,闻者莫不耸动,以故常被召问。

现代文:良弼讲话吐音清亮,海陵王诏谕臣下,一定要让良弼传旨,听他读诏书的人没有不受到惊动的,因为这个缘故良弼常常被海陵召见问话。

古文:不逾年,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右丞,赐佩刀入宫,转左丞。

现代文:不过一年,良弼又拜参知政事的官职,升为尚书右丞,海陵王赐他享有佩刀进宫的特权,后又转任左丞。

古文:海陵伐宋,良弼谏不听,以为右领军大都督。

现代文:海陵攻伐宋国,良弼劝谏他不听,任命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

古文:海陵在淮南,诏良弼与监军徒单贞抚定上京、辽右。

现代文:海陵在淮南,下诏命令良弼和监军徒单贞安抚平定上京、辽右。

古文:既而,诸军往往道亡北归,而世宗即位于辽阳,良弼乃还汴京。

现代文:不久之后,诸军往往半路上向北方逃跑,世宗在辽阳即位,良弼于是也回到汴京。

古文:海陵死,世宗就以良弼为南京留守兼开封尹,再兼河南都统,召拜尚书右丞。

现代文:海陵死后,世宗就让良弼做南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又兼河南都统,召拜他为尚书右丞。

古文:世宗谓良弼曰: 卿尝谏正隆伐宋,不用卿言,以至废殒。

现代文:世宗对良弼说 :卿曾经谏议正隆攻打宋国,不采纳卿的意见,以至于衰亡了。

古文:当时怀禄偷安之人,朕皆黜之矣。

现代文:当时领着薪水却苟且偷安的人,朕都将他们罢黜了。

**古文:今复用卿,凡于国家之事,当尽言,无复顾忌也。 **

现代文:今天又起用卿,凡是关系到国家的事,卿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要有什么顾忌。

古文:良弼顿首谢。

现代文:良弼顿首谢恩。

古文:窝斡败于陷泉,入奚中,诏良弼佩金牌及银牌四,往北京招抚奚、契丹。

现代文:窝斡在陷泉打了败仗,进入奚中,皇上诏令良弼佩带四枚金牌和银牌,前往北京去招抚奚和契丹人。

古文:还,拜尚书左丞。

现代文:事毕归来,良弼出任尚书左丞。

**古文:上言: 祖宗以来未录功赏者,臣考按得凡三十二人,宜差第封赏。 **

现代文:良弼上书说 :祖宗以来没有记录因功得赏的人,臣考核共有三十二人,应该对他们论功大小排列,分封奖赏。

古文:诏曰: 已有五品以上官者,闻奏。

现代文:皇帝下诏说 :已有五品以上官职的,听奏。

**古文:六品以下及无官者,尚书省约量迁除。 **

现代文:六品以下以及没有官职的,由尚书省衡量予以迁升委任。

古文:自是功劳毕赏矣。

现代文:自然是有功劳的全部得到了奖赏。

古文:进拜平章政事,封宗国公。

现代文:良弼则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宗国公。

古文:初,山东两路猛安谋克与百姓杂居,诏良弼度宜易置,使与百姓异聚,与民田互相犬牙者,皆以官田对易之,自是无复争诉。

现代文:当初,山东两路猛安谋克和百姓混在一起居住,皇帝诏令良弼看情况适当予以调整安置,让猛安谋克与百姓分开居住。良弼让那些与百姓田地互相交叉的,都拿官田和他们对换,从此没有再争论打官司的。

古文:六年十一月,皇太子生日,上置酒于东宫,良弼、志宁同赐酒。

现代文:大定六年十一月,是皇太子的生日,皇上在东宫设置酒席,良弼、志宁一同被赐参加宴会。

**古文:上曰: 边境无事,中外晏然,将相之力也。 **

现代文:皇帝说: 边境平安无事,中外和谐安宁,这是将相们的功劳啊!

**古文:良弼奏曰: 臣等不才,备位宰相,敢不竭犬马之力。 **

现代文:良弼答道: 臣等不才,充当宰相,怎么敢不竭尽犬马之力。

古文:上悦。

现代文:皇上喜悦。

古文:进拜右丞相,监修国史。

现代文:良弼进拜右丞相、监修国史。

古文:世宗谓良弼曰: 海陵时,记注皆不完。

现代文:世宗对良弼说: 海陵在位的时候,国事记载注释都不完全。

古文:人君善恶,为万世劝戒,记注遗逸,后世何观?

现代文:作为人君善还是恶,对万世子孙都是鉴借,记载注释有遗漏,后世怎么看?

**古文:其令史官旁求书之。 **

现代文:这些地方要让史官从侧面调查出来写上它。

古文:又曰: 五从以上宗室在省祗候者,才有可用,具名闻奏。

现代文:又说 :五从以上宗室在省祗等候的,才可以用,要写上姓名听上报。

**古文:其猥冗不足莅官者,亦闻奏罢去。 **

现代文:其中猥琐繁冗不够做官条件的,也要听上报以便罢免。

**古文:左丞完颜守道奏: 近都两猛安,父子兄弟往往析居,其所得之地不能赡,日益困乏。 **

现代文:左丞完颜守道奏道 :临近都城的两猛安,父子兄弟往往分居,他们所得的田地不能赡养老小,生活日益困乏。

古文:上以问宰臣,良弼对曰: 必欲父兄聚居,宜以所分之地与土民相换易。

现代文:皇上问宰臣这件事怎么处理,良弼回答: 一定要让他们父兄居住在一起,应当拿他们所分得的田地与当地居民调换。

**古文:虽暂扰,然经久甚便。 **

现代文:虽然暂时看起来扰乱了秩序,然而从长久看很是方便。

**古文:右丞石琚曰: 百姓各安其业,不若依旧便。 **

现代文:右丞相石琚说: 百姓各自安居乐业,不如维持原来的布局方便。

古文:上竟从良弼议。

现代文:皇上竟然听从了良弼的建议。

古文:《太宗实录》成,赐良弼金带、重彩二十端,同修国史张景仁、曹望之、刘仲渊以下赐有差。

现代文:《太宗实录》编撰完成,皇上赐给良弼金带、彩绸二十端,一同修订国史的张景仁、曹望之、刘仲渊也都受到不同层次的赏赐。

古文:世宗与侍臣论古今为臣孰贤不肖,因谓宰相曰: 皇统、正隆多杀臣僚,往往死非其罪。

现代文:世宗与侍臣在一起议论从古至今的大臣谁贤谁不肖,就这个话题对宰相说: 皇统、正隆杀了不少臣僚,但他们并不是死于犯了罪。

古文:朕委卿等以大政,毋违道以自陷,毋曲从以误朕。

现代文:朕委任卿等以大政,不要背离正道而自己陷进泥坑,不要委曲服从而误了朕的大事。

**古文:惟忠惟孝,匡救辅益,期致太平。 **

现代文:只有忠只有孝,匡救辅益,以期望达到太平盛世。

古文:良弼对曰: 臣等过蒙嘉惠,虽谫薄,敢不尽心。

现代文:良弼回答说: 臣等过分承蒙皇上最好的待遇,虽然自己浅薄,怎么敢不尽心?

**古文:圣谕谆谆,臣等不胜万幸。 **

现代文:圣上谆谆教诲,臣等不胜万幸。

**古文:良弼请于榷场市马,毋拘牝牡, 今官马甚少,一旦边境有警,乃调于民,不亦晚乎。 **

现代文:良弼请求在榷场买马,不拘牝牡。现在官马很少,一旦边境发生警报,才去从民间征调,不就晚了吗?

古文:上从之。

现代文: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古文:八年,选侍卫亲军,世宗闻其中多不能弓矢,诏使习射。

现代文:八年,国家挑选侍卫亲军,世宗听说许多人不能拉弓射箭,便诏令他们练习射箭。

**古文:顷之,问良弼及平章政事思敬曰: 女直人习射尚未行耶? **

现代文:过后,又问良弼及平章政事思敬说: 女真人训练射箭还未施行吗?

**古文:良弼对曰: 已行之矣。 **

现代文:良弼回答说 :已经施行了。

古文:同知清州防御事常德晖上书言: 吏部格法,止叙年劳,虽有材能,拘滞下位。

现代文:同知清州防御事常德晖上书写道: 吏部规定的法令,仅停止在叙说年头苦劳,虽然有才能,却拘限滞留在下位。

古文:刺史、县令,多不得人。

现代文:刺史、县令,大多选不出人。

古文:乞密加访察,然后廉问。

现代文:请允许秘密加强访察,然后廉问。

**古文:今酒税使尚选能吏,县令可不择人才,乞以能吏当任酒税使者,任亲民之职。 **

现代文:现在酒税使尚且要选能干的官员,县令可以不择人才,请求让担任酒税使的能干的官员,出任亲近人民的官职。

古文:上是其言,谓宰相曰: 朕思庶职多不得人,中夜而寤,或达旦不能寐。

现代文:皇上同意他的话,对宰相说: 朕考虑普通的官职大多得不到人才,半夜睡醒,有时到天明还睡不着。

**古文:卿等注意选择,朕亦密加体察。 **

现代文:卿等注意选择,朕也暗中加强体察。

古文:良弼对曰: 女直、契丹人,须是曾习汉人文字,然后可。

现代文:良弼回答说: 女真、契丹人,必须是曾经学习过汉人文字,然后可以考虑入选。

**古文:方今大率多为党与,或称誉于此,或见毁于彼,所以难也。 上曰: 朕所以密令体察也。 **

现代文:当今大概许多人结成党派,有的人在这里有声誉,有的人在那里诋毁我朝,这是难选人才的原因。 皇上说 :朕所以才密令体察。

**古文:上谓良弼曰: 猛安谋克牛头税粟,本以备凶年,凡水旱乏粮处就赈给之。 **

现代文:皇上对良弼说 :猛安谋克的牛头税粮,本来是拿它防备荒年的,现在凡是水灾旱灾造成缺粮的地方,就赈济发给那里。

古文:进拜左丞相,监修国史如故。

现代文:良弼进拜左丞相,监修国史依然如故。

古文:良弼为相既久,练达朝政,上所询访尽诚开奏,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议政多称上意。

现代文:良弼做宰相,时间已经很久了,对朝政干练通达,对皇上所询问的,他完全是诚恳开奏,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议政所说多数称皇上的心意。

古文:以母忧去,起复旧职。

现代文:因为母丧离开朝廷,丧期未满,受召回来后仍任旧职。

古文:是时,夏国王李仁孝乞分国之半,以封其臣任得敬。

现代文:当时,西夏国王李仁孝请求允许分出国家一半,拿来封给他的大臣任得敬。

古文:上以问群臣,群臣多言此外国事,从之可也。

现代文:皇上问群臣这件事怎么回答,群臣中多数人说这是外国的事,可以答应他。

**古文:上曰: 此非是仁孝本心,不可从。 **

现代文:皇上说; 这不是出于仁孝本心,不能听从。

古文:良弼议与上意合。

现代文:良弼的意见与皇上的意见相一致。

古文:既而,夏国果诛任得敬,上表来谢。

现代文:事后,夏国果然杀死任得敬,上表来告知。

**古文:参知政事宗叙请置沿边壕堑,良弼曰: 敌国果来伐,此岂可御哉? **

现代文:参知政事宗叙申请沿边境设置壕堑,良弼说; 敌国如果真的来侵略,这壕堑怎能御敌?

**古文:上曰: 卿言是也。 **

现代文:皇上说 :卿说得对。

古文:高丽国王王晛表让国于其弟皓,上疑之,以问宰相良弼。

现代文:高丽国王王日见上表说,要把国家大权让给他的弟弟鰑,皇上对此怀疑,便问宰相良弼的看法。

古文:良弼策以为让国非王见本心。

现代文:良弼分析认为让位不是出于王日见的本心。

古文:其后赵位宠求以四十州来附,其表果言王皓弑其兄晛,如良弼策,语在《高丽传》中。

现代文:后来赵位宠请求拿四十个州来归附我朝,他的表奏果然说王鰑杀了他的兄长王日见,正如良弼所分析的那样,这些记载在《高丽传》中。

**古文:世宗罢采访官,谓宰臣曰: 官吏之善恶,何由知之? **

现代文:世宗罢免了采访官,对宰相大臣们说 :官吏的好与坏,从哪里可以了解呢?

**古文:良弼对曰: 臣等当为陛下访察之。 **

现代文:良弼回答说 :臣等正为陛下访问考察他们。

古文:以进《睿宗实录》,赐通犀带、重彩二十端。

现代文:这些写进了《睿宗实录》,赐给良弼通犀带、彩绸二十端。

古文:是年,有事南郊,良弼为大礼使。

现代文:当年,南郊有事,良弼任大礼使。

古文:自收国以来,未尝讲行是礼,历代典故又多不同,良弼讨论损益,各合其宜,人服其能。

现代文:自从太宗收国以来,不曾讲究施行正确的礼节,历代关于礼仪方面的典故又多有不同,良弼研究各种礼仪的缺点和优点,有害的还是有益的,用在不同场合都很适宜,人们都佩服他的才能。

古文:上与良弼、守道论猛安谋克官多年幼,不习教训,无长幼之礼。

现代文:皇上和良弼、守道一起谈论猛安谋克官员中年幼的多,如果不对他们教育训练,他们不懂长幼之礼。

古文:曩时乡里老者辄教导之。

现代文:向来,是乡里老年人教导他们。

古文:今乡里中耆老有能教导者,或谓事不在己而不问,或非其职而人不从。

现代文:现在,乡里中老年能教导他们的人,有的认为责任不在自己而不过问,有的没有职务而别人不服。

古文:可依汉制置乡老,选廉洁正直可为师范者,使教导之。

现代文:可以依照汉代的制度设置乡老,选拔廉洁正直可以做师表模范的,让他来教导那些年幼的猛安谋克。

**古文:良弼奏曰: 圣虑及此,亿兆之福也。 **

现代文:良弼上奏说 :圣上考虑到这些,是亿兆人民的福份。

古文:他日,上问曰: 朕观前史,有在下位而存心国家,直言为民者。

现代文:又一天,皇上又问道: 朕看前朝历史,有的人身居下位而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民直言。

**古文:今无其人,何也? **

现代文: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为什么呢?

古文:良弼曰: 今岂无其人哉。

现代文:良弼说: 现在怎么没有这种人呢?

**古文:盖以直道而行,反被谤毁,祸及其身,是以不为也。 **

现代文:都是因为按正直道理做事,则被毁谤,祸及其身,所以不再有人这样做。

古文:大定十四年,岁在甲午,大兴尹璋为贺宋正旦使,宋人就馆夺其国书,诏梁肃详问。

现代文:大定十四年,是甲午年,大兴府尹璋任贺宋国正旦使,宋人到旅馆夺了他带的国书,皇上诏令梁肃去了解详情。

**古文:众议纷纷,谓凡午年必用兵,上以问良弼,对曰: 太祖皇帝以甲午年伐辽,太宗皇帝以丙午年克宋,今兹宋人夺我国书,而适在午年,故有此语,未必然也。 **

现代文:朝中众人议论纷纷,说凡是午年一定要打仗。皇上问良弼这件事,良弼回答说 :太祖皇帝在甲午年攻打辽国,太宗皇帝在丙午年攻克宋国,现在有宋人夺了我朝国书,而正巧在午年,所以人们有这种议论,但事情未必就是这样。

古文:既而,梁肃至宋,宋主起立授受国书,如旧仪。

现代文:不久,梁肃到了宋国,宋国君主起立接受我朝使臣授予的国书,一切遵循旧的礼仪。

古文:梁肃既还,宋主遣工部尚书张子颜、知阁门事刘灊来祈请,其书曰: 言念眇躬,夙承大统。

现代文:梁肃还朝,宋主派工部尚书张子颜、知阁门事刘宗山来乞求请示,国书上写道: 言念眇躬,夙承大统。

古文:荷上国照临之惠,寻盟遂阅于十年。

现代文:承蒙上国关照降临之恩惠,追寻盟约阅办已十年。

古文:修两朝聘问之勤,继好靡忘于一日。

现代文:维护两朝聘问之勤,继承友好没忘记一天。

古文:惟是函书之受,当新宾接之仪。

现代文:惟有这接受函书的方法,应当采用新的礼仪。

古文:尝空臆以屡陈,饬行人而再请。

现代文:曾经空想臆定而屡次陈述,整顿行人而后再请示。

**古文:仰祈眷顾,俯赐矜从。 **

现代文:仰祈眷念照顾,俯赐同情依从。

古文:上与大臣议,良弼奏曰: 宋国免称臣为侄,免奉表为书,恩赐亦已多矣。

现代文:皇上和大臣商议,良弼奏道: 对宋国免去了称臣为侄,免去了奉表为书,恩赐已经是很多了。

**古文:今又乞免亲接国书,是无厌也,必不可从。 **

现代文:现在又乞求免去宋主亲接国书,这样没有止境,一定不能听从他们。

古文:平章政事完颜守道、参知政事移剌道与良弼议合。

现代文:平章政事完颜守道、参知政事移剌道附和良弼的意见。

古文:左丞石琚、右丞唐括安礼以为不从所请,必至于用兵。

现代文:左丞石琚、右丞唐括安礼认为不依从宋国的乞请,一定会导致动兵。

古文:上谓琚等曰: 卿等所言,非也。

现代文:皇上对石琚等人说 :卿等所说的话,不对。

**古文:所请有大于此者,更欲从之乎。 **

现代文:他们所请示的事有比这件更大的,更要依从他们吗?

古文:遂从良弼议,答其书,略曰: 弗循定分之常,复有授书之请。谓承大统,愈见自尊。

现代文:于是听从良弼的意见,回答了宋国书,大致说: 不遵循议定的分等级的常规,又有不亲自接受授书的请示,说是承受大统,却愈来愈表现自尊。

古文:奈何以若所为,尚求其欲。

现代文:奈何拿这样的所作所为,还要再求得到你们的非分之想。

**古文:矧曰已行之礼,靡得而更。 **

现代文:况且已施行多年的礼规,不得变更。

古文:其授受礼仪,终不复改。

现代文:关于授受国书的礼仪,终于没有再更改。

**古文:上问宰臣: 尝求内外官举贤能,未闻有举者,何也? **

现代文:皇上问宰相大臣 :曾经要求朝内外官员推举贤能,没听说有推举出来的人,为什么?

古文:参政魏子平请当举者每任须举一人,视其当不,以为赏罚。

现代文:参政魏子平请示,应当推举者每任期内必须推举一人,看他推荐的人是否得当,作为赏罚的条件。

古文:上曰: 宋制荐举,其人犯私罪者,举主虽至宰执,亦坐降罚。

现代文:皇上说: 宋朝制度规定荐举人才,如果被荐的人是犯贿赂罪的,举主虽然官至宰执,也要牵连降职处罚。

古文:人心有恒者鲜,财利怵于前,或丧其所守。

现代文:人心坚定不移的少,往往在财利面前被诱惑而动心,有的人甚至丧失了他所应该遵守的气节。

**古文:宰臣任大责重,岂坐是以为升黜邪? **

现代文:宰相大臣职务大责任重,难道能牵连其中而成为升迁或者罢黜的条件吗?

**古文:良弼曰: 前诏朝官六品以上,外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盍申明前诏? **

现代文:良弼说 :以前诏令当朝六品以上的官员,在外地任职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各自要举荐所了解的贤能之人。

古文:从之。

现代文:为什么不重申前诏?

古文:上曰: 朕欲周知官吏善恶,若寻常遣官采访,恐用非其人。

现代文: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皇上说 :朕想公布官吏的善与恶,如果像寻常那样派官员去采访,恐怕用人不当。

**古文:然则官吏善恶,何以知之? **

现代文:如果这样,那么官吏善恶怎样才能知道呢?

**古文:良弼曰: 臣等当为陛下访察。 **

现代文:良弼说 :臣等一定为陛下访察。

**古文:上曰: 然,但勿使名实混淆耳。 **

现代文:皇上说: 这样可以,但不要让名实混淆就行了。

古文:上欲徙窝斡逆党,分散置之辽东。

现代文:皇上想把窝斡逆党分散迁徙到辽东。

**古文:良弼奏: 此辈已经赦宥,徙之生怨望。 **

现代文:良弼上奏道 :这些人已经免罪释放,让他们迁徙他们会生出怨恨和欲望。

**古文:上曰: 此目前利害,朕为子孙后世虑耳。 **

现代文:皇上说 :这是眼前的利害,朕是替子孙后世着想。

**古文:良弼曰: 非臣等所及也。 **

现代文:良弼说; 不是臣等所能考虑到的。

古文:于是以尝预乱者徙居乌古里石垒部。

现代文:于是,让曾经与谋作乱的人,迁居乌古里石垒部。

古文:上问宰臣曰: 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民不病饥。

现代文:皇上问宰相大臣说 :尧帝的时候有九年发大水,汤帝的时候有七年大旱,而平民百姓没有疾病、没有饥饿。

**古文:今一二岁不登,而人民乏食,何也? **

现代文:现在一、二年五谷不丰收,人民就缺吃的,为什么呢?

古文:良弼对曰: 古者地广人淳,崇尚节俭,而又惟农是务,故蓄积多,而无饥馑之患也。

现代文:良弼回答说 :古代土地广阔人民淳厚,崇尚节俭,而又只以务农为业,所以积蓄的粮物比较多,而没有饥饿的忧患。

**古文:今地狭民众,又多弃本逐末,耕之者少,食之者众,故一遇凶岁而民已病矣。 **

现代文:现今土地狭窄人口增多,多数人又丢弃农业这一根本而去追求别业,舍本求末,耕种的人少,吃饭的人多,所以一旦遇到灾年百姓就贫病交加了。

古文:上深然之,于是命有司惩戒荒纵不务生业者。

现代文:皇帝深深感到是这样的,于是命令有司惩罚劝诫那些荒淫放纵不务正业的人。

古文:十七年,以疾辞相位,不许。

现代文:十七年,良弼因有病要求辞去丞相职位,没获准许。

古文:告满百日,诏赐告,遣太医诊视,屡使中使问疾。

现代文:休假满一百天时,皇帝诏令赐继续休假,并派太医前去诊视,并屡次使中使去询问病情。

**古文:良弼在告既久,省多滞事,上以问宰相、参政,张汝弼对曰: 无之。 **

现代文:良弼休病假时间长了,尚书省耽误了许多事,皇上问宰相、参政,张汝弼回答说 :没有事。

古文:上曰: 岂曰无之。

现代文:皇上说 :怎么说无事?

**古文:自今疑事久不能决者,当具以闻。 **

现代文:现今问题久拖不能决断的,应当全部报告我知道。

古文:十八年,表乞致仕归田里,上遣使慰谕之曰: 卿比以疾在告,朕甚忧之。

现代文:十八年,良弼上表辞官要归回故里,皇上派使臣安慰他并晓谕他说: 卿因疾病一直在休假,朕很为这事担忧。

古文:今闻卿将往西京养疾,彼中风土,非老疾所宜。

现代文:现在听说卿打算去西京养病,那里的水土风俗,不是适合老病将养的地方。

**古文:京师中倦于人事,若就近都佳郡居处,待疾少间,速令朕知之。 **

现代文:京师中对人事厌倦了,如果就近在都城外找个侍郡居住,等待疾病好转,尽快让朕知道。

古文:良弼奏曰: 臣遭遇圣明,滥膺大任,夙夜忧惧,以至成疾。

现代文:良弼奏道: 臣幸遇圣上贤明,我得以荣任重任,却日夜担忧害怕,以致得了病。

古文:比蒙圣恩,数遣使存问,赐以医药,臣之苟活至今,皆陛下之赐也。

现代文:近来承蒙圣上恩泽,多次派人前来安慰探问,赐给医药,臣能够苟且活到现在,都是陛下的恩赐。

古文:臣岂敢望到乡里,便可愈疾。

现代文:臣怎么敢企望回到乡里便可以痊愈?

古文:臣去乡岁久,亲识多已亡没,惟老臣独在,乡土之恋,诚不能忘。

现代文:臣离开家乡年岁久了,亲戚朋友多数已经亡故,只有老臣独自活着,对乡土的眷恋,实在不能忘记。

古文:臣窃惟自来人臣受知人主,无逾臣者,臣虽粉骨碎身无以图报。

现代文:臣私下想到,自古以来为人臣的受到君主知遇之恩的,没有超过臣的人了,臣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圣上恩德。

**古文:若使一还乡社,得见亲旧,则死无恨矣。 **

现代文:如果让我最后回到乡社,得以会见亲戚旧友,那么我死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古文:上问宰相曰: 丞相良弼必欲归乡里,朕以世袭猛安封其子符宝曷答,俾之侍行,何如? **

现代文:皇上问宰相: 丞相良弼一定要回归乡里,朕封他的儿子符宝曷答为世袭猛安,让他侍候良弼,如何?

**古文:右丞相完颜守道曰: 不若以猛安授良弼,使其子摄事。 **

现代文:右丞相完颜守道说: 不如把猛安授给良弼,让他的儿子代他理事。

古文:上从之。

现代文:皇上听从了这个建议。

古文:于是授胡论宋葛猛安,给丞相俸傔,良弼乃致仕归。

现代文:于是授胡论宋葛猛安,给丞相当侍从,良弼才辞官还乡。

**古文:上谓宰相曰: 卿等非不尽心,但才力不及良弼,所以惜其去也。 **

现代文:皇上对宰相说: 卿等不是不尽心,但你们的才能赶不上良弼,所以可惜他离去了。

古文:其后,尚书省奏差除,上曰: 丞相良弼拟注差除,未尝苟与不当得者,而荐举往往得人。

现代文:良弼辞官以后,尚书省上奏挑选官员,皇上说: 丞相良弼拟注差除名单,不曾随便给予不应该得到的,而荐举的往往是可用之才。

古文:粘割斡特剌、移剌綎、裴满余庆,皆其所举。

现代文:粘割斡特剌、移剌訸、裴满余庆,都是他举荐的。

**古文:至于私门请托,绝然无之。 **

现代文:至于私人请他帮忙委托他的,绝对没有。

**古文:尝问良弼: 每旦暮日色皆赤,何也? **

现代文:皇上曾经问良弼: 每天早晨、黄昏日色都是红的,为什么呢?

古文:良弼曰: 旦而色赤应在东,高丽当之。暮而色赤应在西,夏国当之。

现代文:良弼说: 早晨太阳呈赤色应在东方,高丽国对着它;黄昏太阳呈赤色应在西方,夏国向着它。

**古文:愿陛下修德以应天,则灾变自弭矣。 **

现代文:愿陛下修德以报苍天,那么灾变自然就消除了。

古文:既而夏国有任德敬之乱,高丽有赵位宠之难,其言皆验云。

现代文:不久,夏国发生了任德敬叛乱,高丽人赵位宠发难,良弼的话都应验了。

古文:是岁,薨。年六十。

现代文:这一年,良弼逝世,享年六十岁。

古文:上悼惜之,遣太府监移剌綎、同知西京留守王佐为敕葬祭奠使,赙白金、彩币加等,丧葬皆从官给。

现代文:皇上哀悼痛惜他,派遣太府监移剌訸、同知西京留守王佐作为敕葬祭奠使,赐给帮办丧事的白金、彩币加倍,丧葬费用都从官府中支出。

古文:追封金源郡王,命翰林待制移剌履勒铭墓碑,谥诚敏。

现代文:皇上追封良弼为金源郡王,命令翰林待制移剌履勒铭墓碑,谥号 诚敏 。

古文:明昌四年卒,年七十四。

现代文:良弼生性聪明、敏锐、忠实、正直,遇事善于决断,言论、器度、见识都出人意表。

古文:上闻之震悼,遣其弟点检司判官蒲带致祭,赙银千两、重彩五十端、绢五百疋。

现代文:虽然从寒素处起步,做官直到宰相高位,一直朝夕谨慎尽心为国家,深谋远虑,举荐人才,常常好像自己不及人家。

古文:太常议谥曰简宪,上改曰简靖,盖重其能全终始云。

现代文:治家清廉节俭,对亲戚朋友中的贫困乏顿的人常常周济,与人交往时间长了别人愈发敬重他。他居官二十几年,以使国家安宁太平的功劳,得到 贤相 的称号。

古文:石琚,字子美,定州人。

现代文:明昌五年,皇帝诏令分配他享世宗庙廷。石琚,字子美,定州人。

古文:沉厚好学。

现代文:石琚沉稳厚重好学。

古文:父皋,补郡吏,廉洁自将,称为长者。

现代文:他的父亲叫皋,做郡吏,廉洁自重,可以称为长者。

古文:从鲁王阇母攻青州,州人坚守不降。

现代文:皋随从鲁王母攻打青州,青州人坚持守卫不投降。

古文:阇母怒之,及城破,命皋计州民之数,将使诸军分掠有之,皋缓其事。

现代文:母对此很是恼怒,等到破了城,命令皋统计城内百姓人数,打算让诸军士分别掠夺他们中富有的人。皋设法延缓这件事。

古文:阇母让之,皋曰: 大王将为朝廷抚定郡县,当使百姓按堵,无或侵苦之。

现代文:母责备他,皋说: 大王将要代表朝廷安抚平定郡县,应当让百姓安居,没有必要去侵害使他们痛苦。

古文:若取城邑而残其民,则未下者必死守以拒我。

现代文:如果攻取了城邑而又去残害城中的人民,那末尚未攻下的城中百姓必然拼死守卫来抗拒我们。

**古文:皋之稽缓,安敢逃罪。 **

现代文:皋延缓执行命令,怎么敢逃脱罪责。

**古文:阇母感悟,乃下令曰: 敢有犯州人者,以军法论。 **

现代文:母感悟了,于是下令说: 胆敢有侵犯城中百姓的人,以军法论处。

**古文:指其坐谓皋曰: 汝之子孙必有居此坐者。 **

现代文:母又指着自己的座位对皋说 :你的子孙中一定有居此座位的。

古文:皋随守定州,唐县人王八谋为乱,书其县人姓名于籍,无虑数千人,其党持其籍诣州发之,皋主鞫治。

现代文:皋随后据守定州,唐县人王八阴谋作乱,把唐县人姓名都登记注册,有数千人,他的同党拿着名册去到各州散发,皋主持调查处治这件事。

古文:是时冬月,皋抱籍上厅事,佯为顿仆,覆其籍炉火中,尽焚之,不可复得其姓名,止坐为首者,余皆得释。

现代文:当时已是冬天,皋抱着册籍上厅回话,佯装是拜伏在王八之下,却把册籍倒在炉火中,全部焚烧,让王八不能再得到这些人的姓名,只是把为首的关押起来,其余的都释放了。

古文:琚生七岁,读书过目即成诵。既长,博通经史,工词章。

现代文:石琚长到七岁,读书过目就能背诵,已经以博通经史见长,并会写词章。

古文:天眷二年,中进士第一,再调弘政、邢台县令。

现代文:天眷二年,石琚考中进士第一名,先后任弘政、邢台县令。

古文:邢守贪暴属县,掊取民财,以奉所欲,琚独一物无所与。

现代文:邢台太守的亲属在县里贪暴无度,搜刮民财,以献给太守满足他的欲望,独有石琚一样东西也没给他。

古文:既而守以赃败,他令佐皆坐累,琚以廉办,改秀容令。复擢行台礼部主事,召为左司都事。累迁吏部郎中。

现代文:不久,太守因贪赃倒台,使他的副职都牵累治罪,石琚秉公办事,被命改任秀容县令,后又被提升为行台礼部主事,奉召做左司都事,连续升到吏部郎中。

古文:贞元三年,以父丧去官,寻起复为本部侍郎。

现代文:贞元三年,石琚因父亲丧事离职,丧期未满又任命为本部侍郎。

古文:世宗旧闻其名,大定二年,擢左谏议大夫,侍郎如故。

现代文:世宗以前就听说他的名气。大定二年,提升他为左谏议大夫,仍然保留本部侍郎职务。

古文:奉命详定制度,琚上疏六事,大概言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

现代文:石琚奉命详细制定典章制度,石琚上疏六件事,大概内容是严正纪纲,严明赏罚,亲近忠直,疏远邪佞,节省不急之务,废除无名之役。

古文:上嘉纳之。

现代文: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些意见。

古文:迁吏部尚书。

现代文:石琚于是迁升吏部尚书。

古文:琚自员外郎至尚书,未尝去吏部,且十年。

现代文:石琚从员外郎干到尚书,不曾去吏部,有十年时间。

古文:典选久,凡宋、齐换授官格,南北通注铨法,能偻指而次第之,当时号为详明。

现代文:选择编纂典章时间长了,凡是宋国、齐国更换授受官职的规格,石琚能做到南北通注解释,能逐一屈指而数出官职的等次,当时号称是详明。

**古文:顷之,拜参知政事,琚辞让再三,上曰: 卿之材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

现代文:不久,石琚拜参知政事,石琚再三辞让,皇上说 :依卿的才能声望没有人认为不可以的,你为什么要推辞呢?

古文:右丞苏保衡监护十六位工役,诏共典其事,给银牌二十四,许从宜规画。

现代文:右丞相苏保衡监护十六位工役,皇上诏令苏保衡和石琚共同管理要办的事,并赐给二十四面银牌,允许他们合理规划。

古文:上谓琚曰: 此役不欲烦民,丁匠皆给雇直,毋使贪吏夤缘为奸利,以兴民怨。

现代文:皇上对石琚说 :这项工程不要再给百姓添麻烦,工匠都要给雇金,不要让贪官污吏趁机谋取私利,以引起民怨。

**古文:卿等勉力,称朕意焉。 **

现代文:卿等要尽心竭力,这才称朕的心意。

古文:徒单合喜定陕西,琚请曲赦秦、陇,以安百姓,上从之。

现代文:徒单合喜平定陕西,石琚奏请绕过秦、陇两地,以便安抚百姓,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古文:丁母忧,寻起复,进拜尚书右丞。

现代文:石琚母亲丧事,不等丧满又任职,进拜尚书右丞。

古文:天长观灾,诏有司营缮,有司辟民居以广大之,费钱三十万贯。

现代文:天长观遭灾,皇帝诏令有司修缮,有司毁掉百姓居室而扩大天长观,费钱三十万贯。

古文:蔚州采地蕈,役数百千人。

现代文:蔚州采地蕈,服役的一千几百人。

**古文:琚奏之,上曰: 自今凡称御前者,皆禀奏。 **

现代文:石琚向皇上汇报了这些事,皇上说: 从今天起凡是号称御前侍候的人,都要禀报情况。

**古文:琚与孟浩对曰: 圣训及此,百姓之福也。 **

现代文:石琚和孟浩回答说: 圣上如此训教,真是百姓的福分啊。

**古文:是时,议禁网捕狐、兔等野物,累计其获,或至徒罪,琚奏曰: 捕禽兽而罪至徒,恐非陛下意,杖而释之可也。 上曰: 然。 **

现代文:当时,朝中讨论禁止张网猎捕狐狸、兔子等野物,计算猎捕的数目,要治捕猎之徒的罪。石琚上奏说 :因捕猎禽兽而治这些人的罪,恐怕不是陛下的愿望,对他们打一顿棍子然后释放也就可以了。 皇上说: 是这样。

古文:久之,进拜左丞,兼太子少师。

现代文:时间长了,石琚又进拜左丞,兼太子少师。

**古文:上问宰相: 古有居下位能忧国为民直言无忌者,今何以无之? **

现代文:皇上问宰相 :古代有身居下位而关心国家大事,敢于为百姓进言而没有顾忌的人,现在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人了呢?

**古文:琚对曰: 是岂无之,但未得上达耳。 **

现代文:石琚回答说 :怎么能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是没有得到上报罢了。

**古文:上曰: 宜尽心采擢之。 **

现代文:皇上说: 应该尽心寻访推举他们。

古文:世宗将行郊祀,议配享,琚曰: 配者,侑神作主也。

现代文:世宗将要到郊外去祭祀,讨论配享问题,石琚说: 配享的事,归神明做主。

古文: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故推祖考以配天,同尊之也。

现代文:从外边来的无主不止,所以推论祖考来配天,同样尊贵他们。

**古文:《孝经》曰: 郊祀后稷以配天。 **

现代文:《孝经》上说: 郊祀后稷以配天。

古文:汉、魏、晋皆以一帝配之。

现代文:汉、魏、晋都是以一位皇帝与天相配。

古文:唐高宗始以高祖、太宗崇配。

现代文:唐高宗开始尊崇高祖、太宗两位皇帝与天相配。

古文:垂拱初,以高祖、太宗、高宗并配。

现代文:唐垂拱初年,以高祖、太宗、高宗并列与天配。

古文:玄宗开元十一年,罢同配之礼,以高祖配。

现代文: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废除几位皇帝同配的礼规,单以高祖配天。

古文:宋太宗时,以宣祖、太祖配。

现代文:宋太宗时,以宣祖、太祖配天。

古文:真宗时以太祖、太宗配。

现代文:宋真宗时以太祖、太宗配。

古文:仁宗时,有司请以三帝并侑,遂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

现代文:宋仁宗时,有司请求以三帝并配,于是以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并配。

古文:其后礼院议对越天地、神无二主,当以太祖配。

现代文:在此之后礼院讨论与天、地要相对应,神无二主,应当以太祖一人去相配。

古文:此唐、宋变古以三帝配天,终竟依古以一祖配也。

现代文:这是唐、宋改变古代规矩以三位帝王配天,而终于最后还是依照古代规矩以一位皇祖与天相配。

**古文:将来亲郊合依古礼,以一祖配之。 **

现代文:将来到郊外祭祀应该与古代礼规相符合,以一位皇祖配天。

**古文:上曰: 唐、宋不足为法,止当奉太祖皇帝配之。 **

现代文:皇上说: 唐、宋的做法不足以作为法典,我朝只尊奉太祖皇帝配天。

**古文:琚尝请命太子习政事,或谮之曰: 琚希恩东宫。 **

现代文:石琚曾经请求皇上命令太子学习政事,有人诬陷他说: 石琚企图用恩惠讨好东宫。

古文:世宗察其无他,以此言告之,琚对曰: 臣本孤生,蒙陛下拔擢,备位执政,兼师保之任。

现代文:世宗观察石琚并没有别的企图,就把这话对他说了,石琚对皇上说: 臣本来是个孤儿,承蒙陛下提拔,任职执政,兼有师保的责任。

**古文:臣愚以为太子天下之本,当使知民事,遂言及之。 **

现代文:臣有愚见认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应当让他知道民政的事,于是才那样建议。

古文:因乞解少师。

现代文:因此请求解除少师的任命。

**古文:十年二月,祭社,有司奏请御署祝版,上问琚曰: 当署乎? **

现代文:十年二月,祭土地神,有司上奏请求皇帝在祝版上签名,皇上问石琚: 应当署名吗?

**古文:琚曰: 故事有之。 **

现代文:石琚说 :过去有这种先例。

古文:上曰: 祭祀典礼,卿等慎之,无使后世讥诮。

现代文:皇上说 :祭祀典礼,卿等要慎重对待这件事,不要让后世讥笑。

古文:熙宗尊谥太祖,宇文虚中定礼仪,以常朝服行事。

现代文:熙宗尊谥太祖,宇文虚中制定礼仪,以使朝廷按常规礼仪行事。

**古文:当时朕虽童稚,犹觉其非。 **

现代文:当时朕虽然年少幼稚,也觉察到其中不对的地方。

**古文:琚曰: 祭祀,大事也,非故事不敢行。 **

现代文:石琚说: 祭祀是大事,不是过去有先例不敢任意行事。

古文:上谓琚曰: 女直人往往径居要达,不知闾阎疾苦。

现代文:皇上对石琚说 :女真人往往居住四通八达的地方,不理解居住在里巷中人的苦处。

**古文:卿尝为丞簿,民间何事不知,凡利害极陈之。 **

现代文:卿曾经做过丞簿,对民间什么事不知道?凡关系到利害的事要积极汇报。

古文:上与宰臣议铸钱,或以铸钱工费数倍,欲采金银坑冶,上曰: 山泽之利可以与民,惟钱币不当私铸。

现代文:皇上与宰相大臣讨论铸造钱币的事,有人认为铸钱费工数倍,想采取坑冶金银的办法,皇上说: 山河的利益可以交给百姓,只有钱币不能让民间私自铸造。

**古文:若财货流布四方,与在官何异。 **

现代文:如果财产货款流布四方,与在官府有什么不同?

**古文:琚进曰: 臣闻天子之富藏于天下,正如泉源欲其流通耳。 **

现代文:石琚进言道 :臣听说天子的财富藏在天下,正像泉源的流通罢了。

**古文:上问琚曰: 古亦有百姓铸钱者乎? **

现代文:皇上问石琚 :古代也有百姓铸钱的事吗?

**古文:对曰: 使百姓自铸,则小人图厚利,钱愈薄恶,古所以禁也。 **

现代文:石琚回答说: 让百姓自己铸钱,那么小人贪图厚利,钱越发轻微令人讨厌,古代所以禁止百姓自己铸钱。

古文:时民间往往造作妖言,相为党与谋不轨,事觉伏诛。

现代文:当时在民间往往有人造谣惑众,这些人互相勾结图谋不轨,事发之后都伏法被杀了。

**古文:上问宰臣曰: 南方尚多反侧,何也? **

现代文:皇上问宰相大臣说 :南方还有许多人不顺从,这是为什么呢?

古文:琚对曰: 南方无赖之徒,假托释道,以妖幻惑人。

现代文:石琚回答说 :南方的无赖之徒,假托解释宣扬道教,拿妖术幻术来迷惑人。

**古文:愚民无知,遂至犯法。 **

现代文:愚民无知,于是触犯法律。

古文:上曰: 如僧智究是也。

现代文:皇上说: 如僧人智究就是这样的。

**古文:此辈不足恤,但军士讨捕,利取民财,害及良民,不若杜之以渐也。 **

现代文:此辈不足以对他们怜悯,但由军士去追捕,劳民伤财,危害到良民,不如杜绝在萌芽状态。

古文:智究,大名府僧,同寺僧苑智义与智究言,《莲华经》中载五浊恶世佛出魏地,《心经》有梦想究竟涅槃之语,汝法名智究,正应经文,先师藏瓶和尚知汝有是福分,亦作颂子付汝。

现代文:智究,是大名府僧人,同寺僧人苑智义对智究说,《莲华经》中记载五浊恶世佛出在魏地,《心经》中有 梦想究竟涅 的话。你的法名叫智究,正巧照应了经文,先师藏瓶和尚知道你有这个福分,也做了颂子给你。

古文:智究信其言,遂谋作乱,历大名、东平州郡,假托抄化,诱惑愚民,潜结奸党,议以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先取兖州,会徒峄山,以 应天时 三字为号,分取东平诸州府。

现代文:智究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图谋作乱,遍游大名、东平州郡,假托化缘,诱骗迷惑愚昧的民众,暗中结成奸党,议定将在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先拿下兖州,在峄山聚会,以 应天时 三字作为旗号,分别去攻取东平各州府。

古文:及期向夜,使逆党胡智爱等,劫旁近军寨,掠取甲仗,军士击败之。

现代文:到了那一天半夜,智究派同党胡智爱等人,去到旁近军营抢劫甲仗,军士击败了他们。

古文:会傅戩、刘宣亦于阳谷、东平上变。

现代文:当时还有傅戬、刘宣也在阳谷、东平叛变。

古文:皆伏诛,连坐者四百五十余人。

现代文:这些人都伏法被杀,同案牵连的有四百五十多人。

**古文:宗室子或不胜任官事,世宗欲授散官,量与廪禄,以赡足之,以问宰臣曰: 于前代何如? **

现代文:宗室子弟中有的人不胜任当官做事,世宗想授给他们闲散官职,按职位发给俸禄,以赡养使他们自足,拿这想法问宰相大臣说 :比前代怎么样?

**古文:琚对曰: 尧亲九族,周家内睦九族,皆帝王盛事也。 **

现代文:石琚回答说 :尧帝亲近九族,周代皇家九族和睦,都是帝王盛事啊!

古文:琚之将顺,多此类。

现代文:石琚对这类事多是持顺从态度。

古文:十三年,上表乞致仕。

现代文:十三年,石琚上表请求辞去官职。

古文:十六年,再表乞致仕。

现代文:十六年,石琚再次上表乞请辞职。

古文:皆不许。

现代文:皇帝都没答应。

古文:参知政事唐括安礼忤上意,出为横海军节度使,数年不复召。

现代文:参知政事唐括安礼违背皇上旨意,出任横海军节度使,数年皇帝不再召见他。

**古文:琚对便殿,从容进曰: 唐括安礼忠直,久在外官。 **

现代文:石琚在偏殿从容地对皇上劝谏道: 唐括安礼忠诚正直,久在外地任职。

古文:世宗深然之,遂自南京留守召为尚书右丞。

现代文:世宗深深感到是这样,于是将唐括安礼从南京留守任上召进京任尚书右丞。

**古文:琚尝举室绍先以为右司员外郎,绍先中风暴卒,上甚惜之,谓琚曰: 卿之所举也。 **

现代文:石琚曾举荐室绍先作为右司员外郎,绍先中风暴死,皇上很是惋惜,对石琚说: 这是卿推举的人才啊!

古文:感叹者再三。

现代文:再三感叹这件事。

古文:十七年,拜平章政事,封莘国公。

现代文:十七年,石琚拜平章政事,被封莘国公。

古文:明年,拜右丞相。

现代文:第二年,又拜右丞相。

**古文:修起居注移剌杰上书言: 朝奏屏人议事,史官亦不与闻,无由纪录。 **

现代文:整理《起居注》的移剌杰上书说 :朝廷上奏议事把一般官员隔离在外,史官也不能听,没办法记录。

古文:上以问宰相,琚与右丞唐括安礼对曰: 古者史官,天子言动必书,以儆戒人君,庶几有畏也。

现代文:皇上问宰相这件事,石琚和右丞相唐括安礼回答说 :古代的史官,对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记录,用来儆戒人君,没有谁不敬畏。

**古文:周成王剪桐叶为圭,戏封叔虞,史佚曰: 天子不可戏言,言则史书之。 **

现代文:周成王剪桐叶当作圭,戏封叔虞,史佚说 :天子说话不能开玩笑,说话就要记入史书。

**古文:以此知人君言动,史官皆得记录,不可避也。 **

现代文:从这件事看出做人君的一言一行,史官都得记录,不能回避啊!

古文:上曰: 朕观《贞观政要》,唐太宗与臣下议论,始议如何,后竟如何,此政史臣在侧记而书之耳。

现代文:皇上说: 朕看《贞观政要》,唐太宗与臣下讨论事情,开始议了什么,后来结果怎么样,这可以证明史臣在旁记下来而写在史书上的。

**古文:若恐漏泄几事,则择慎密者任之。 **

现代文:如果恐怕遗漏什么事,那么可以选出谨慎守密的人担任这件事。

古文:朝奏屏人议事,记注官不避自此始。

现代文:上朝奏事议事回避一般官员,而不回避记注官从这时开始。

**古文:以年老衰病固辞,上曰: 朕知卿年老,勉为朕留,俟一二年,朕将思之。 **

现代文:石琚以年老体衰多病为理由坚决要求辞职,皇上说: 朕知道卿年纪老了,勉强为了朕而留职,再等一、二年,朕将考虑这件事。

**古文:上谓宰臣曰: 朕为天子,未尝敢专行独断,每事遍问卿等,可行则行之,不可则止也。 **

现代文:皇上对宰相大臣说 :朕是天子,从来不敢专行独断,每件事情都要广泛征求卿等的意见,可行的就行,不可行的就禁止。

**古文:琚与平章政事唐括安礼奏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陛下行之,天下幸甚。 **

现代文:石琚和平章政事唐括安礼上奏说: 好问,思路就开阔;自己说了算,思路就狭小,陛下这样做,是天下极大的幸运。

古文:居一年,复表致仕,乃许。

现代文:石琚留职一年,又上表辞职,皇上才准许了。

古文:诏以一孙为阁门祗候。

现代文:皇帝诏令石琚的一个孙子做门祗候。

古文:即命驾归乡里。

现代文:石琚当即遵命动身回归乡里。

古文:久之,世宗谓宰臣: 知人最为难事,近来左选多不得人。

现代文:许久之后,世宗对宰相大臣说: 了解一个人是最难的事,近来文职官员的选用大多不得其人。

古文:惟石琚为相时,往往举能其官,左丞移剌道、参政粘割斡特剌举右选,颇得之。

现代文:只有石琚当丞相时,往往推举出能胜任的官员,左丞移剌道、参政粘割斡特剌推举提升的武职候选人,其中很有一些人才。

古文:朕常以不能遍识人材为不足。

现代文:朕常常因为不能遍识人才而不满足。

**古文:此宰相事也,左右近侍虽常有言,朕未敢轻信。 **

现代文:这是宰相的职责,左右近侍虽然常有人举荐,朕不敢轻易相信。

**古文:又曰: 近日刺史县令多阙员,当择干济者除之,资级不到庸何伤。 **

现代文:又说; 近来刺史、县令许多缺员,应当选择精明干练的人任命,资历级别不到任用有什么害处呢?

**古文:又曰: 惟石琚最为知人。 **

现代文:又说 :只有石琚最知人善任。

古文:唐括鼎为定武军节度使,上谓鼎曰: 久不见石琚,精力比旧何如?

现代文:唐括鼎任定武军节度使,皇上对他说 :好久不见石琚了,他的精力比以往如何?

**古文:汝到官往视之。 **

现代文:你到任后要去探望他。

古文:显宗亦思之,因琚生日,寄诗以见意。

现代文:显宗也惦念着石琚,在石琚生日的时候,显宗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古文:二十二年,以疾薨于家,年七十二。

现代文:二十二年,因病在家里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古文:谥文宪。

现代文:他的谥号是 文宪 。

古文:泰和元年,图像衍庆宫,配享世宗庙廷。

现代文:泰和元年,衍庆宫挂上了他的画像,诏令配享世宗庙廷。

古文:唐括安礼,本名斡鲁古,字子敬。

现代文:唐括安礼,本名唐括斡鲁古,字子敬。

古文:好学,通经史,工词章,知为政大体。

现代文:他好学,精通经籍史志,擅长做词为文,知晓为政的根本宗旨。

古文:贞元中,累官临海军节度使,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改浚州防御使、彰化军节度使。

现代文:贞元年间,唐括安礼官任临海军节度使,进朝廷后为翰林侍读学士,后改任浚州防御使、彰化军节度使。

古文:大定初,迁益都尹,召为大兴尹,上曰: 京师好讹言。

现代文:大定初年,升为益都尹,皇帝召见任命他为大兴尹,皇帝说: 京城中喜好造谣。

古文:府中奸吏为民患。

现代文:官府中的奸吏是百姓的祸患。

**古文:卿虽年少,有治才,去其宿弊,毋为因仍。 **

现代文:你虽然年轻,但有治理的才能,你要解除世上的这些旧弊病,不要让它再发生。

古文:察廉入第一等,进阶荣禄大夫。

现代文:唐括安礼监察廉政成绩一等,进官为荣禄大夫。

古文:七年五月,大兴府狱空,诏锡宴劳之。

现代文:大定七年五月,大兴府的监狱空了,皇帝下诏赐宴慰劳唐括安礼。

古文:凡州郡有狱空者,皆赐钱为锡宴费,大兴府锡宴钱三百贯,其余有差。

现代文:凡是有空监狱的州郡,都赐钱作为宴费,大兴府赐三百贯宴费,其余的州郡有区别。

古文:久之,拜参知政事,罢为横海军节度使,历河间尹、南京留守。

现代文:很久以后,唐括安礼官拜参知政事,免此职后任横海军节度使,历任河间尹、南京留守。

古文:以丧去官,起复尚书右丞。

现代文:因为家中有丧事,唐括安礼辞了官,复出后任尚书右丞。

古文:诏曰: 南路女直户颇有贫者,汉户租佃田土,所得无几,费用不给,不习骑射,不任军旅。

现代文:皇帝下诏说 :南路女真住户有很多贫困的,汉人住户租种土地的,收获没多少,入不敷出,不练习骑马射箭,不服兵役。

古文:凡成丁者签入军籍,月给钱米,山东路沿边安置。

现代文:凡是成年男人都要加入军籍,按月供应钱粮,沿山东路边疆安置他们。

**古文:其议以闻。 **

现代文:其他的建议再报告给我。

**古文:浃旬,上问曰: 宰臣议山东猛安贫户如之何? **

现代文:十天后,皇帝问: 宰臣议论山东猛安的贫困住户怎么办?

**古文:奏曰: 未也。 **

现代文:宰臣上奏说 :还没有议论。

**古文:乃问安礼曰: 于卿意如何? **

现代文:于是皇帝问唐括安礼 :你的意见是什么?

**古文:对曰: 猛安人与汉户,今皆一家,彼耕此种,皆是国人,即日签军,恐妨农作。 **

现代文:唐括安礼回答说 :猛安人与汉人住户,现在都是一家,他耕我种,同是国人,最近都让他们参军,恐怕妨碍农业耕作。

古文:上责安礼曰: 朕谓卿有知识,每事专效汉人。若无事之际可务农作,度宋人之意且起争端,国家有事,农作奚暇?

现代文:皇帝责备唐括安礼说 :朕以为你有见识,而你每件事都效法汉人,如无事的时候可以进行农耕,现估计宋朝人有挑起争端的意思,国家有事,农业耕作哪里有空闲?

古文:卿习汉字,读《诗》、《书》,姑置此以讲本朝之法。

现代文:你熟习汉语,读过《诗经》、《尚书》,姑且放下它们来讲本朝的法规。

古文:前日宰臣皆女直拜,卿独汉人拜,是邪非邪?所谓一家者,皆一类也,女直、汉人,其实则二。

现代文:以前的宰臣都是授予女真人,只有你是汉人,这是是还是非,所谓一家应都是一个种类,女真人、汉人,实则是两个种类。

**古文:朕即位东京,契丹、汉人皆不往,惟女直人偕来,此可谓一类乎? **

现代文:朕在东京即皇帝位,契丹人、汉人都不前去祝贺,只有女真人一起去祝贺,这可以说是一类吗?

古文:又曰: 朕夙夜思念,使太祖皇帝功业不坠,传及万世,女直人物力不困。

现代文:又说 :朕常常夜里考虑,要让太祖皇帝创立的功业不灭,传到万世,使女真人不缺乏物质财富。

**古文:卿等悉之。 **

现代文:你们要了解这一点。

古文:因以有益贫穷猛安人数事,诏左司郎中粘割斡特剌使书之,百官集议于尚书省。

现代文:因此列举贫穷的猛安人的几件事,诏令左司郎中粘割斡特剌写下它,百官在尚书省集中议论。

古文:十七年,诏遣监察御史完颜觌古速行边,从行契丹押剌四人,挼剌、招得、雅鲁、斡列阿,自边亡归大石。

现代文:大定十七年,世宗皇帝下诏派监察御史完颜觌古速巡视边疆,随从有契丹押剌四人,扌妥剌、招得、雅鲁、斡列阿,从边疆逃回大石。

古文:上闻之,诏曰: 大石在夏国西北。

现代文:皇帝听说后,下诏说 :大石在夏国的西北方。

古文:昔窝斡为乱,契丹等响应,朕释其罪,俾复旧业,遣使安辑之,反侧之心犹未已。

现代文:往昔窝斡作乱,契丹等响应,朕赦免了他的罪,使他仍做以前的工作,派使臣去安抚他,他的反叛之心还未泯灭。

古文:若大石使人间诱,必生边患。

现代文:如果大石地方有人离间诱惑,边疆一定会发生灾祸。

**古文:遣使徙之,俾与女直人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长久之策也。 **

现代文:派使臣去迁移他们,使他们与女真人杂居,男婚女嫁,使之逐渐成俗,这是长远的策略。

古文:于是遣同签枢密院事纥石烈奥也、吏部郎中裴满余庆、翰林修撰移剌杰,徙西北路契丹人尝预窝斡乱者上京、济、利等路安置。

现代文:于是派遣同签枢密院事纥石烈奥也、吏部郎中裴满余庆、翰林修撰移剌杰,前去把曾经参与窝斡叛乱的西北路的契丹人迁置到上京、济、利等路。

古文:以兵部郎中移剌子元为西北路招讨都监,诏子元曰: 卿可省谕徙上京、济州契丹人,彼地土肥饶,可以生殖,与女直人相为婚姻,亦汝等久安之计也。

现代文:用兵部郎中移剌子元为西北路招讨都监,皇帝诏令移剌子元说: 你可告诉迁往上京、济州的契丹人,那里土地肥沃富饶,可以繁衍生殖,同女真人互相通婚,这也是他们长远的安居计划。

古文:卿与奥也同催发徙之。仍遣猛安一员以兵护送而东,所经道路勿令与群牧相近,脱或有变,即便讨灭。

现代文:你同纥石烈奥也一同催促他们迁移,仍然要派一员猛安领兵护送他们向东迁移,沿途经过的道路不要让他们同群牧接近,如果有叛乱,便于平定。

**古文:俟其过岭,卿即还镇。 **

现代文:等到他们过了秦岭,你就返回。

古文:上已遣奥也、子元等,谓宰臣曰: 海陵时,契丹人尤被信任,终为叛乱,群牧使鹤寿、驸马都尉赛一、昭武大将军术鲁古、金吾卫上将军蒲都皆被害。

现代文:皇帝派遣了纥石烈奥也、移剌子元等,又对宰臣说: 海陵王时,契丹人尤其被信任,最后他们叛乱,群牧使鹤寿、驸马都尉赛一、昭武大将军术鲁古、金吾卫上将军蒲都都被杀害。

**古文:赛一等皆功臣之后,在官时未尝与契丹有怨,彼之野心,亦足见也。 **

现代文:赛一等都是功臣的后代,做官时不曾与契丹有怨恨,他们的野心,足可以显现。

**古文:安礼对曰: 圣主溥爱天下,子育万国,不宜有分别。 **

现代文:唐括安礼回答说 :圣主广爱天下,养育万国,不应有分别。

古文:上曰: 朕非有分别,但善善恶恶,所以为治。

现代文:皇帝说: 朕不是有分别,只是善善恶恶,所以能治理好。

**古文:异时或有边衅,契丹岂肯与我一心也哉。 **

现代文:以后的日子边疆或者有灾祸,契丹难道会同我们一心?

古文:他日,上又曰: 荐举,大臣之职。

现代文:他日,皇帝又说: 推荐人才是大臣的职责。

**古文:外官五品犹得举人,宰相无所举,何也? **

现代文:朝廷外面五品的官员尚且还推荐人才,宰相却没有推荐,什么原因?

古文:安礼对曰: 孔子称才难。贤人君子,世不多有。

现代文:唐括安礼回答说: 孔子称推荐人才很困难,贤人君子,世上不多。

**古文:陛下必欲得人,当广取士之路,区别器使之,斯得人矣。 **

现代文:陛下一定想得到人才,应当广开发现人才之路,区别才能的长短而器重使用他们,这样就能得到人才。

古文:上曰: 除授格法不伦。

现代文:皇帝说 :人才选拔任用的法规没有条理。

古文:奉职皆阀阅子孙,朕所知识,有资考出身月日。

现代文:奉职者都是有权势有地位人的子孙,朕要知道他们有资格考出身的年月。

古文:亲军不以门第收补,无荫者不至武义不得出职。但以女直人有超迁官资,故出职反在奉职上。

现代文:亲军不能以门第来招人,没有荫庇特权的人不到武义不得出职,只是认为女真人有升迁做官的资格,所以出职反而在奉职之上。

**古文:天下一家,独女直有超迁格,何也? **

现代文:天下一家,唯独女真人有升迁做官的资格,什么原因?

**古文:安礼对曰: 祖宗以来立此格,恐难辄改。 **

现代文:唐括安礼回答说: 这是祖宗们立下的规矩,恐怕很难立即改变。

古文:转左丞,与右丞蒲察通同日拜,上谓之曰: 朕今年五十有五,若过六十,必倦于政事。

现代文:唐括安礼转任左丞,与右丞蒲察通同日被任命,皇帝对他说: 我今年五十五岁,如果过了六十岁,对政事一定会厌倦。

古文:宜及朕之康强,凡女直猛安谋克当修举政事,改定法令。

现代文:应该趁着朕身强健康时,凡是女真猛安谋克应当研习政事,修改重定法令。

**古文:宗族中鲜有及朕之寿者,朕颇习女直旧风,子孙岂能知之,况政事乎。卿等宜悉此意。 **

现代文:宗族中很少有人达到朕这样的寿限,朕很熟悉女真的旧俗,子孙怎么能知道它,况且是政事,你们应该了解朕的意思。

**古文:上又曰: 大理寺事多留滞,宰执不督责之,何也? **

现代文:皇帝又说: 大理寺的政事大多积压滞留,宰执不督察斥责他,为什么?

**古文:安礼对曰: 案牍疑难者旧例给限。 **

现代文:唐括安礼回答说 :很棘手的文书旧例是给以期限完成。

**古文:上曰: 旧例是邪非邪,今不究其事,辄给以限邪? **

现代文:皇帝说: 旧例是 是 是 非 ,今天不加以考虑,就给你们期限吗?

**古文:参政移剌道曰: 臣在大理时,未尝有滞事。 **

现代文:参政移剌道说: 我在大理寺时,未曾有滞留的事情。

**古文:上曰: 卿在大理无滞事,为宰执而不能检治,何也? **

现代文:皇帝说 :你在大理寺时没有滞留的事,如今作为宰执却不能检查治理,为什么?

古文:道无以对而退。

现代文:移剌道无言以对而退。

**古文:上问宰臣曰: 御史台官,亦与亲知往来否? **

现代文:皇帝问宰臣说: 御史台官,也与亲族朋友往来吗?

**古文:皆曰: 往来殊少。 **

现代文:宰臣们都说 :很少往来。

古文:上曰: 台官当尽绝人事。

现代文:皇帝说 :御史台官应当全部断绝人事关系。

**古文:谏官、记注官与闻议论,亦不可与人游从。 **

现代文:谏官、记注官耳闻目睹重大国策的议定,也不可以同人交往。

**古文:安礼对曰: 亲知之间,恐不可尽绝也。 **

现代文:唐括安礼回答说: 亲族朋友之间,恐怕不可能全部断绝来往。

**古文:上曰: 职任如是,何恤人之言。 **

现代文:皇帝说: 职责所限,何必担忧别人怎么说。

古文:进拜平章政事,封芮国公,授世袭谋克。

现代文:唐括安礼进升平章政事,封为芮国公,授予世袭谋克。

古文:上谕安礼,前代史书详备,今祖宗实录太简略。

现代文:世宗皇帝告诉唐括安礼,以前朝代的史书很详细完备,今天我们对祖宗的实录太简略。

古文:对曰: 前代史皆成书,有帝纪、列传。

现代文:唐括安礼回答说 :以前朝代的历史都已成书,有帝纪、列传。

**古文:他日修史时,亦有帝纪、列传,其详自见于列传也。 **

现代文:他日修史时,也有帝纪、列传,其详细程度可在列传中表现。

**古文:安礼尝议科目,言于上曰: 臣观近日士人不以策论为意。今若诗赋策论各场考试,文理俱优者为中选,以时务策观其器识,庶得人也。 **

现代文:唐括安礼曾经议论过科举考试科目,他对皇帝说: 我观察现代的读书人不把策略当回事,今天如果把诗、赋、策略都安排场次考试,文理都优秀的人作为中选人,再考察他们对时事的认识,可能会得到人才。

**古文:上曰: 卿等议之。 **

现代文:皇帝说 :你们讨论这件事。

**古文:上谓宰臣曰: 赏有功不可缓,缓赏无以劝善。 **

现代文:皇帝对宰臣说 :赏奖有功的人不能拖延,拖延奖赏不能勉励他们的斗志。

**古文:安礼对曰: 古所谓赏不逾时者,正谓此也。 **

现代文:唐括安礼回答说 :古代所谓的奖赏不能超过时间,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古文:二十一年,拜右丞相,进封申国公,固辞曰: 臣备位宰相,无补于国家,夙夜忧惧,惟恐得罪,上负陛下,下负百姓。

现代文:大定二十一年,唐括安礼官拜右丞相,进封申国公,他坚持推辞说: 我在宰相位上,对国家没有帮助,整夜担忧害怕,惟恐有罪,上负陛下,下负百姓。

**古文:臣实不敢受丞相位,惟陛下择贤于臣者用之。 **

现代文:我实在不敢接受丞相的职位,请陛下选择贤臣任用。

古文:上曰: 朕知卿正直,与左丞相习显无异。

现代文:皇帝说 :我知道你正直,与左丞相习显没有两样。

古文:且练习政事,无出卿之右者。

现代文:且熟悉政事,没有人比你的才能强。

**古文:其毋多让。 **

现代文:你不要谦让。

古文:安礼顿首谢。

现代文:唐括安礼叩头致谢。

古文:是岁,薨。

现代文:这一年,唐括安礼死去。

古文:泰和元年,配享世宗庙廷。

现代文:泰和元年,唐括安礼配享世宗庙廷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