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古文:石家奴,蒲察部人,世居案出虎水。

现代文:石家奴,蒲察部的人,世代居住在案出虎水这个地方。

古文:祖斛鲁短,世祖外孙。

现代文:他的祖父斛鲁短,是金世祖的外孙。

古文:桓赧、散达之乱,昭肃皇后父母兄弟皆在敌境,斛鲁短以计迎还之。

现代文:桓赤皮、散达叛乱时,昭肃皇后父母兄弟都在敌人境内,斛鲁短使用计策迎回了他们。

古文:石家奴自幼时抚养于太祖家,及长,太祖以女妻之。

现代文:石家奴自幼时起被太祖家抚养,到长大以后,太祖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古文:年十五,从攻宁江州,败辽主亲军,攻临潢府皆有功,袭谋克。

现代文:石家奴十五岁的时候,随从太祖攻打宁江州,打败了辽国君主的亲军,攻打临潢府都立了战功,承袭谋克之职。

古文:其后,自山西护齐国王谋良虎之丧归上京,道由兴中。

现代文:在此之后,自山西护卫齐国王谋良虎的灵柩回归上京,途经兴中。

古文:是时,方攻兴中未下,石家奴置柩于驿,率其所领猛安兵助王师,遂破其城。

现代文:当时,正攻打兴中还未攻下,石家奴把谋良虎的灵柩安置在驿站,率领他的猛安兵协助国家军队,攻破了兴中城。

古文:从宗望讨张觉。再从宗翰伐宋。

现代文:石家奴跟随宗望讨伐张觉,又跟随宗翰攻伐宋国。

古文:宗翰闻宗望军已围汴,遣石家奴计事,抵平定军遇敌兵数万,败之,遂见宗望。

现代文:宗翰听说宗望军队已经包围汴京,派遣石家奴去议事,在抵达平定军时和敌数万人遭遇,打败了敌军,才去见宗望。

古文:已还报,宗翰闻其平定之战,甚嘉之。

现代文:当石家奴返回汇报的时候,宗翰听说他的平定之战,很嘉奖他。

古文:明年,复伐宋,石家奴隶娄室军。

现代文:第二年,又攻伐宋国,石家奴隶属娄室的军队。

古文:娄室讨陕西未下,石家奴领所部兵援之。

现代文:娄室征讨陕西攻不下,石家奴率领所属部队去援助他。

古文:既而,以本部屯戍西京,会契丹大石出奔,以余睹为元帅,石家奴为副,袭诸部族以还。

现代文:接着,以本部驻扎戍守西京,正碰上契丹的大石出击,让余睹做元帅,石家奴做副元帅,袭击各个部族后而归来。

古文:未几,有疾,退居乡里。

现代文:不久,石家奴因生病退居乡里。

古文:天眷间,授侍中、驸马都尉。

现代文:天眷年间,石家奴被授予侍中、驸马都尉。

古文:再以都统定边部,熙宗赐御书嘉奖之。

现代文:再以都统的身份抚定边疆各部,熙宗赐御书嘉奖他。

古文:封兰陵郡王。

现代文:被封为兰陵郡王。

古文:承安四年,拜绛阳军节度使。

现代文:出任东京留守,因病辞去官职。石家奴逝世时,享年六十三岁,加赠郧王。

古文:卒。

现代文:正隆夺王爵,封他为鲁国公。

古文:乌古论元忠,本名讹里也,其先上京独拔古人。

现代文:乌古论元忠本名叫讹里也,他的祖先是上京独拔古人。

古文:父讹论,尚太祖女毕国公主。

现代文:他的父亲叫讹论,娶的是金太祖的女儿毕国公主。

古文:元忠幼秀异,世宗在潜邸以长女妻之,后封鲁国大长公主。

现代文:元忠幼年时候秀美出众,世宗即位前在自己的府邸把长女许配给元忠为妻,后来世宗的长女被封为鲁国大长公主。

古文:正隆末,从海陵南伐。

现代文:正隆末年,元忠跟随海陵王完颜亮向南征伐。

**古文:世宗即位辽阳,时太保昂为海陵左领军大都督,遣元忠朝于行在,遂授定远大将军,擢符宝郎。谕之曰: 朕初即位,亲密无如汝者,侍从宿卫,宜戒不虞。 **

现代文:世宗在辽阳即位,当时太保叫昂的是海陵的左领军大都督,派遣元忠到皇帝行宫去朝见皇上,皇上于是授予他定远大将军之职,提升为符宝郎,并告诉他说 :朕刚刚即位,亲密的人没有再像你这样的了,对侍从、宿卫应当戒备,不要发生失误。

古文:大定二年,加驸马都尉,除近侍局使,迁殿前左卫将军。

现代文:大定二年,对元忠加授驸马都尉,任近侍局使,并且迁升殿前左卫将军。

古文:从世宗猎,上欲射虎,元忠谏止之。

现代文:元忠跟随世宗打猎,皇上想射杀老虎,元忠极力劝止了皇上这样做。

古文:进殿前右副都点检,为贺宋正旦使,还,转左副都点检。

现代文:又晋升殿前右副都点检,出任贺宋正旦使。出使归来,转任左副都点检。

古文:坐家奴结揽民税,免官。

现代文:因为元忠的家奴结伙撮取民税,所以他被免职。

古文:十一年,复旧职。

现代文:十一年,元忠官复旧职。

古文:明年,升都点检。

现代文:第二年,升为都点检。

古文:十五年,北边淮献,命元忠往受之,及还,诏谕曰: 朕每遇卿直宿,其寝必安。

现代文:十五年,北部边疆各部族向朝廷进献,皇上命令元忠去受礼,等到完成使命回朝,皇上诏告他说: 朕每逢卿夜间值勤,那一夜睡觉一定安稳。

**古文:今夏幸景明宫,卿去久,朕甚思之。 **

现代文:今年夏天朕到景明宫,卿离开时间长了,朕很是想念你。

古文:会大兴府守臣阙,遂以元忠知府事。

现代文:正当大兴府守臣缺少,于是皇上命元忠知府事。

**古文:有僧犯法,吏甫得置狱,皇姑梁国大长公主属使释之,元忠不听,主奏其事,世宗召谓曰: 卿不徇情,甚可嘉也,治京如此,朕复何忧。 **

现代文:当时有一个和尚犯法,衙吏逮捕了他关在监狱中,皇姑梁国大长公主叮嘱放了他,元忠不听,并向上禀奏了这件事,世宗召见他并对他说: 卿不徇私情,很是可嘉啊!像这样治理京城,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古文:秩满,授吏部尚书。

现代文:任期满后元忠又被授予吏部尚书。

古文:以其子谊尚显宗长女薛国公主。

现代文:他的儿子谊与显宗的长女薛国公主相配结婚。

古文:十八年,擢御史大夫,授撒巴山世袭谋克。

现代文:大定十八年,元忠被提升为御史大夫,并被授撒巴山世袭谋克。

古文:世宗问左丞相纥石烈良弼孰可相者,良弼以元忠对,乃拜平章政事,封任国公,进尚书右丞相。

现代文:世宗问左丞相纥石烈良弼谁可以做丞相,良弼回答元忠,于是拜元忠为平章政事,封为任国公,出任尚书右丞相。

古文:策论进士之科设,元忠赞成之。

现代文:策划讨论进士科第的设置,元忠持赞成态度。

古文:世宗将幸会宁,元忠进谏不听,出知真定府,寻复诏为右丞相。

现代文:世宗将要启驾到会宁,元忠劝谏世宗不听,让元忠出知真定府,不久又下诏任命元忠为右丞相。

古文:世宗欲甓上京城,元忠曰: 此邦遭正隆军兴,百姓凋弊,陛下休养二十余年,尚未完复。

现代文:世宗打算用砖砌城墙保护上京,元忠说 :我国家曾经遭逢正隆兴兵,百姓受到损伤而疲困,陛下治理国家休养生息二十多年,还未完全恢复。

**古文:况土性疏恶,甓之恐难经久,风雨摧坏,岁岁缮完,民将益因矣。 **

现代文:况且上京土质疏松恶劣,用砖砌城恐怕难以坚固经久,如果风雨摧坏,年年修缮,人民将愈来愈贫困了。

**古文:驾东幸久之未还,元忠奏曰: 鸾舆驻此已阅岁,仓储日少,市买渐贵,禁卫暨诸局署多逃者,有司捕置诸法恐伤陛下仁爱。 **

现代文:圣驾向东巡幸长时间不回京,元忠禀奏说: 鸾舆在这里常驻已有一年,仓中储存的食物用品一天比一天少,到市上去买价钱越来越贵,禁卫及各局署有不少人逃跑了,有司追捕他们按法律制裁又恐怕有损陛下的仁爱之德。

古文:世宗嘉纳之。

现代文:世宗赞许并采纳了这些意见。

古文:寻出为北京留守,责谕之曰: 汝强悍自用,颛权而结近密。

现代文:不久,元忠出任北京留守,皇上责怪他说 :你强悍自用,专权而且结交亲近密友。

**古文:汝心叵测,其速之官。 **

现代文:你心怀叵测,是为了快快升官。

古文:后左丞张汝弼奏事,世宗恶其阿顺,谓左右曰: 卿等每事依违苟避,不肯尽言,高爵厚禄何以胜任。

现代文:后来左丞相张汝弼禀奏事情,世宗厌恶他阿谀顺从,对左右大臣说: 卿等每遇事或依从或违背,或苟且赞成或暂时逃避,不肯完全表白自己的意见,你们这样做,与高爵厚禄怎么能相称?

**古文:如乌古论元忠为相,刚直敢言,义不顾身,诚可尚也。 **

现代文:如果乌古论元忠做丞相,刚直取言,义不顾身,实在是应该推崇的!

古文:于是,改知真定府事,移知河间。

现代文:于是,诏令元忠改知真定府事,迁移知河间。

古文:明昌二年,知广宁府。

现代文:明昌二年,元忠任广宁知府。

古文:以河间修筑球场扰民,会赦下,除顺义军节度使。

现代文:因为在河间修建场侵犯骚扰了百姓,正遇大赦天下而免罪,任顺义军节度使。

古文:乞致仕不许,特加开府仪同三司、北京留守。

现代文:元忠请求辞官未获准,反被加职任开府仪同三司、北京留守。

古文:徙知济南府,过阙,令预宴,班平章政事之上。

现代文:又调任济南知府,超过阙令预宴,班平章政事之上。

古文:承安二年,移守南京,寻改知彰德府,卒。

现代文:承安二年,调去守南京,不久改知彰德府。

古文: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与周之齐、纪无异,此昏礼之最得宜者,盛于汉、唐矣。徒单四喜,哀宗皇后之弟也。

现代文:在任上逝世。讣告传来,皇上派遣宣徽使白琬烧饭,赠给办丧事的财物很厚重。元忠素来地位高贵,性格粗犷豪放而内心深处常怀嫉妒,世宗曾经斥责他。他所到之处不能管束奴仆,当世之人拿这一点对他毁谤非议。徒单四喜,是哀宗皇后的弟弟。

古文:天兴二年正月辛酉夜,四喜、内侍马福惠至自归德,时河朔已失利,京城犹未知,二人被旨迎两宫,遂托以报捷,执小黄旗以入,至则奏两宫以奉迎之意。

现代文:天兴二年正月十八日的夜晚,四喜和内侍马福惠从归德来到京城。

古文:是日,召二相入议,二相及乌古孙奴申谏不可行。

现代文:那时,河朔已经失利,而京城里还不知道。两人奉圣旨迎接两宫皇太后,就假传捷报,手执小黄旗进城,到了宫中向二位皇太后奏明奉旨迎接之意。

**古文:四喜作色曰: 我奉制旨迎两宫,有敢言不行者,当以别敕从事矣。 **

现代文:当天,太后召见两位丞相入宫商议,两位丞相和乌古孙奴申都劝谏太后不可出行。四喜面做怒色道: 我是奉皇上的旨意迎接两宫太后,如果有谁胆敢说不走的话,该当按另一诏书处置。

古文:二相不复敢言,行议遂决。

现代文:两丞相不敢再说什么,行程这才决定下来。

古文:制旨所取两宫、柔妃裴满氏及令人张秀蕊、都辖、承御、汤药、皇乳母巩国夫人等十余人外,皆放遣之。

现代文:除了圣旨上命令接取的两宫皇太后、柔妃裴满氏以及令人张秀蕊、都辖、承御、汤药、皇乳母巩国夫人等十多个人以外,其他人都被遣放。

古文:又取宫中宝物,马蹄金四百杖、大珠如栗黄者七千杖、生金山一、龙脑板二及信瑞御玺,仍许赐忠孝军以两宫随行物之半。

现代文:又取了宫中的一些宝物,有马蹄金四百枚、大如栗黄的珍珠七千枚、生金山一座、龙脑板两块以及信瑞御玺。圣旨上还准许把皇太后随行所带物品的半数赐给忠孝军。

古文:壬寅,太后御仁安殿,出锭金及七宝金洗分赐忠孝军。

现代文:壬寅日,太后驾临仁安殿,拿出金锭和七宝金洗分赏忠孝军。

古文:是夜,两宫骑而出,至陈留,见城外二三处火起,疑有兵,迟回间,奴申初不欲行,即承太后旨驰还。

现代文:当夜,两宫太后骑马出城,到达陈留,看见城外有两三处火起,怀疑有敌兵,于是迟疑不决。奴申原本就不愿走,这时便奉了太后的命令驰马返回。

古文:癸卯,入京顿四喜家,少顷,还宫。

现代文:癸卯日,太后进京停住在四喜家中,过了些时间才返回宫里。

古文:复议以是夜再往,太后惫于鞍马不能动,遂止。

现代文:四喜又商议当晚再走,但太后鞍马劳累,疲惫得不能行动,于是只好仍然留下。

古文:明日,崔立变。

现代文:第二天,崔立发动兵变。

古文:四喜、术甲塔失不及塔失不之父咬住、四喜妻完颜氏,以忠孝卒九十七骑夺曹门而出,将往归德,不得出,转陈州门,亦为门卒所止。

现代文:四喜、术甲塔失不,连同塔失不的父亲咬住、四喜的妻子完颜氏,带着九十七个忠孝骑兵从曹门夺路而出,打算到归德去,但没冲出去,又转而到陈州门,也被守门兵士挡住。

**古文:门帅裕州防御使阿不罕斜合已遁去,经历官完颜合住权帅职,麾门卒放塔失不等去,且曰: 罪在我,非汝等之过。 **

现代文:守门将帅裕州防御使阿不罕斜合已经逃走,经历官完颜合住暂且担当门帅之职。他指挥守门兵士把塔失不等人放出城去,并且说: 罪责在我,不是你们的过错。

古文:明日,立以数十骑召合住,合住自分必死,易衣冠而往。

现代文:次日,崔立派骑兵数十名来召见合住,合住料想自己必死无疑,便换了衣帽前往。

**古文:立左右扼腕欲加刃。立遥见,问: 汝是放忠孝军出门者耶? **

现代文:崔立的侍从举刀就要杀他,崔立远远地看见了就问 :你是那个把忠孝军放出城门的人吗?

古文:合住曰: 然。

现代文:合住说 :是的。

**古文:天子使命,某实放之,罪在某。 **

现代文:天子的使者有令,我确实把人放走了,罪过在我。

古文:立忽若有所省,顾群卒言: 此官人我识之,前筑里城时与我同事。

现代文:崔立忽然间仿佛有所省悟,看着众兵士说: 这位官人我认识,从前修筑内城的时候他曾和我共过事。

古文:我所部十余卒盗官木罪当死,此官人不之问,但笞数十而已。

现代文:我部下十几个兵士偷盗官府的木材,应当治死罪,而这位官人却并不追究,只是责罚了几十军棍而已。

**古文:此家能杀人,能救人。 **

现代文:他能杀人,也能救人。

**古文:因好谓合住曰: 业已放出,吾不汝罪也。 **

现代文:于是崔立和颜悦色地对合住说道 :既然人已经放走,我就不治你的罪了。

古文:四喜等至归德,上惊问两宫何如,二人奏京城军变不及入宫。

现代文:四喜等人来到归德,皇上吃惊地问两宫太后怎样了,二人奏明由于京城发生兵变,来不及进宫去。

**古文:上曰: 汝父汝妻独得出耶。 **

现代文:皇上怒道: 唯独你父亲和你妻子倒逃出来了。

古文:下之狱,皆斩于市。

现代文:随后把他们打下监狱,全部押在街中斩首。

古文:赞曰:四喜奉迎两宫,而值崔立之变,智者居此,与两宫周旋兵间,以俟事变之定而徐图之。

现代文:著者评论:四喜奉旨来迎接两宫皇太后,却正遇上崔立兵变,聪明人在这时应该和两宫太后一起周旋于两方军队之间,以等待事情平静的时候再慢慢图谋对策。

古文:万一不然,以一死徇之耳,他无策也。

现代文:万一不行,便以死殉职,而别无其他计策。

古文:四喜奉其私亲以归,而望人主贷其死,岂非愚乎!

现代文:四喜只把他的私人亲眷带了回来,而希望皇帝饶他一死,这难道不是太愚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