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古文:宗弼亨张邦昌刘豫挞懒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术,亦作斡出,或作晃斡出,太祖第四子也。

现代文:宗弼,本名叫斡啜,又叫兀术,也叫斡出,或者晃斡出,是金太祖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

古文:希尹获辽护卫习泥烈,问知辽帝猎鸳鸯泺。

现代文:希尹擒获辽国护卫习泥烈,通过盘问他得知辽国皇帝在鸳鸯泺打猎。

古文:都统杲出青岭,宗望、宗弼率百骑与马和尚逐越卢、孛古、野里斯等,驰击败之。

现代文:都统杲从青岭出兵,宗望、宗弼率领一百骑兵和马和尚追逐越卢、孛古、野里斯等,战马驰骋英勇攻击,打败了越卢等人的军队。

古文:宗弼矢尽,遂夺辽兵士枪,独杀八人,生获五人,遂审得辽主在鸳鸯泺畋猎,尚未去,可袭取者。

现代文:宗弼的箭放完了,于是夺取辽兵的枪,单独杀了八个敌人,活捉五人,经审问俘虏得知辽国君主还在鸳鸯泺打猎,还没有离开那里,袭击可以擒获他。

古文:及宗望伐宋,宗弼从军。取汤阴县,降其卒三千人。

现代文:宗望攻伐宋朝军,宗弼随军,率军队攻取了汤阴县,接受汤阴三千士兵投降。

古文:至御河,宋人已焚桥,不得渡,合鲁索以七十骑涉之,杀宋焚桥军五百人。

现代文:到御河,宋人已经把御河桥烧毁了,不能渡过去,合鲁索带骑兵七十人马涉过河,杀死宋朝烧毁桥的军队五百人。

古文:宗望遣吴孝民先入汴谕宋人,宗弼以三千骑薄汴城。宋上皇出奔,选百骑追之,弗及,获马三千而还。

现代文:宗望派遣吴孝民先进入汴京晓谕宋人,宗弼以三千人马侵入汴城,宋朝皇上出城逃亡,宗弼又选一百骑兵去追捕,没能追上,缴获三千匹战马而归。

古文:宗望薨,宗辅为右副元帅,徇地淄、青。

现代文:宗望逝世,宗辅出任右副元帅,率领军队巡行淄、青一带。

古文:宗弼败宋郑宗孟数万众,遂克青州。

现代文:宗弼打败宋朝郑宗孟数万大军,攻克了青州。

古文:复破贼将赵成于临朐,大破黄琼军,遂取临朐。

现代文:接着又在临朐打败敌将赵成,大破黄琼的军队,夺取了临朐。

古文:宗辅军还,遇敌三万众于河上,宗弼击败之,杀万余人。

现代文:宗辅的军队巡行回师路上,在河上与敌军三万人遭遇,宗弼击败了敌军,杀敌一万多人。

古文:诏伐宋康王,宗辅发河北,宗弼攻开德府,粮乏,转攻濮州。

现代文:皇帝下诏命令攻伐宋朝康王,宗辅发兵河北,宗弼攻打开德府,由于缺乏军粮,又转而进攻濮州。

古文:前锋乌林答泰欲破王善二十万众,遂克濮州,降旁近五县。

现代文:前锋官乌林答泰欲打败王善军队二十万人,于是攻克了濮州,使周围五县投降。

古文:攻开德府,宗弼以其军先登,奋击破之。

现代文:攻打开德府的时候,宗弼率领他的军队先登城,奋勇攻击,破了开德府。

古文:攻大名府,宗弼军复先登,破其城。

现代文:攻打大名府,宗弼又是率军捷足先登,攻破了这座城。

古文:河北平。

现代文:这样,河北被收复平定。

古文:宋主自扬州奔于江南,宗弼等分道伐之。

现代文:宋朝君王从扬州奔逃到江南,宗弼等人分道去讨伐他。

古文:进兵归德,城中有自西门北门出者,当海复败之。

现代文:宗弼进军归德,城中有从西门、北门出兵的,当海打败了他们。

古文:乃绝隍筑道,列炮隍上,将攻之。城中人惧,遂降。

现代文:宗弼于是阻绝没有水的护城河,筑成通道,然后把炮排列在上面,就要发动攻击,城中人惧怕,于是投降。

古文:先遣阿里、蒲卢浑至寿春,宗弼军继之。

现代文:先派遣阿里、蒲卢浑到寿春,宗弼的军队继他们之后开来。

古文:宋安抚使马世元率官属出降。

现代文:宋朝安抚使马世元率领众官吏出来投降。

古文:进降卢州,再降巢县王善军。

现代文:宗弼进军降服了庐州,又迫使巢县王善的军队投降。

古文:当海等破郦琼万余众于和州,遂自和州渡江。

现代文:当海等人在和州把郦琼一万多人马打得大败,然后从和州渡长江。

古文:将至江宁西二十里,宋杜充率步骑六万来拒战,鹘卢补、当海、迪虎、大抃合击破之。

现代文:将要到达江宁西约二十里的时候,宋朝杜充率领步骑六万人马来抵抗,鹘卢补、当海、迪虎、大白大共同击败了杜充的六万大军。

古文:宋陈邦光以江宁府降。

现代文:宋朝陈邦光拱手交出江宁府宣布投降。

古文:留长安奴、斡里也守江宁。使阿鲁补、斡里也别将兵徇地,下太平州、濠州及句容、溧阳等县,溯江而西,屡败张永等兵,杜充遂降。

现代文:宗弼留下长安奴、斡里也据守江宁,派阿鲁补、斡里也副将带兵巡行各地,使各地降服,他们先后巡行太平州、濠州及句容、溧阳等县,溯江而西行,屡次打败张永等的军队,杜充于是投降。

古文:宗弼自江宁取广德军路,追袭宋主于越州。

现代文:宗弼从江宁出发走上攻取广德军的道路,到越州追袭宋主。到湖州,攻取了这座城。

古文:至湖州,取之。先使阿里、蒲卢浑趋杭州,具舟于钱塘江。

现代文:先派阿里、蒲卢浑赶往杭州,都乘船走钱塘江水路。

古文:宗弼至杭州,官守巨室皆逃去,遂攻杭州,取之。

现代文:宗弼到达杭州的时候,达官贵人及其眷属都已逃离了,于是进攻杭州,攻克了杭州。

古文:宋主闻杭州不守,遂自越奔明州。

现代文:宋朝君主听说杭州失守,就从越州逃奔明州。

古文:宗弼留杭州,使阿里、蒲卢浑以精兵四千袭之。讹鲁补、术列速降越州。

现代文:宗弼留在杭州,派阿里、蒲卢浑用精兵四千人去袭击宋主,讹鲁补、术列速使越州降服。

古文:大抃破宋周汪军,阿里、蒲鲁浑破宋兵三千,遂渡曹娥江。去明州二十五里,大破宋兵,追至其城下。

现代文:大白大击败宋周汪的军队,阿里、蒲鲁浑打败宋兵三千人,然后就渡过曹娥江,在离明州二十五里的地方,把宋兵打得大败,追击他们到明州城下。

古文:城中出兵,战失利,宋主走入于海。

现代文:城中出兵抵抗,我军失利,宋主逃跑乘船入海。

古文:宗弼中分麾下兵,会攻明州,克之。

现代文:宗弼把麾下兵士分为两部分,夹击明州,攻克了它。

**古文:阿里、蒲卢浑泛海至昌国县,执宋明州守赵伯谔,伯谔言: 宋主奔温州,将自温州趋福州矣。 **

现代文:阿里、蒲卢浑乘船至昌国县,捕获了宋朝明州守备赵伯谔,伯谔说: 宋主逃往温州,将从温州再奔向福州。

古文:遂行海追三百余里,不及,阿里、蒲卢浑乃还。

现代文:于是阿里、蒲卢浑等乘船在海上追踪三百多里,没有追到,阿里、蒲卢浑只好回还。

古文:宗弼还自杭州,遂取秀州。

现代文:宗弼自杭州回师,又攻取了秀州。

古文:赤盏晖败宋军于平江,遂取平江。

现代文:赤盏晖在平江打败宋军收取了平江。

古文:阿里率兵先趋镇江,宋韩世忠以舟师扼江口。宗弼舟小,契丹、汉军没者二百余人,遂自镇江溯流西上。

现代文:阿里率领军队先向镇江挺进,宋朝大将韩世忠用舟船部队扼住江口要道,宗弼部队的舟小,契丹兵、汉兵被淹没二百多人,于是从镇江溯流西上。

古文:世忠袭之,夺世忠大舟十艘,于是宗弼循南岸,世忠循北岸,且战且行。

现代文:韩世忠袭击他们,宗弼的将士夺取韩世忠的大船十艘,于是宗弼沿着平江南岸巡行,韩世忠沿着平江北岸巡行,边战边行。

古文:世忠艨艟大舰数倍宗弼军,出宗弼军前后数里,击柝之声,自夜达旦。

现代文:韩世忠拥有的艨艟大舰是宗弼的几倍,与宗弼军前后相距数里,报更敲击梆子的声音,从夜晚到天明没停。

古文:世忠以轻舟来挑战,一日数接。

现代文:韩世宗用轻舟来挑战,一天接战好几次。

古文:将至黄天荡,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宗弼乃得至江宁。

现代文:船队将要到达黄天荡的时候,宗弼沿着老鹳河故道开通了三十里,直通到泰淮河,一天一夜就开通了,所以宗弼才得以到达江宁。

古文:挞懒使移剌古自天长趋江宁援宗弼,乌林答泰欲亦以兵来会,连败宋兵。

现代文:挞懒派移剌古从天长直奔江宁援助宗弼,乌林答泰欲亦带兵前来会合,他们连连打败宋兵。

古文:宗弼发江宁,将渡江而北。

现代文:宗弼率军从江宁出发,打算渡过江而向北行进。

古文:宗弼军渡自东,移剌古渡自西,与世忠战于江渡。

现代文:宗弼的军队从江的东边渡过来,移剌古的军队从西边渡过来,两边夹击和韩世忠的军队在平江渡口开了战。

古文: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

现代文:世忠指挥船队分头行动,阻绝江流上下水路,率领左右掩护攻击宗弼军。

古文:世忠舟皆张五纟两,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纟两,五纟两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现代文:韩世忠的船都是张开五纟两,宗弼选出善于射箭的兵士,乘轻便舟船,用火箭射世忠船上的五纟两,五纟两被射中,全部燃烧焚毁,火焰和浓烟弥漫整个江面,韩世忠不能指挥军队作战,宗弼向北追击七十里,韩世忠的舟军被歼灭了,他仅能保住自己幸免。

古文:宗弼渡江北还,遂从宗辅定陕西。

现代文:宗弼渡江向北回还,接着又跟宗辅平定了陕西。

古文:与张浚战于富平。宗弼陷重围中,韩常流矢中目,怒拔去其矢,血淋漓,以土塞创,跃马奋呼搏战,遂解围,与宗弼俱出。

现代文:在富平与张浚作战时,宗弼陷入重围之中,韩常被流矢射中眼睛,他怒不可遏,自己拔下那支飞来的箭,眼睛鲜血淋漓,他用土堵塞伤口,又飞身上马奋力呼喊拼搏,才解了围,救得宗弼一块儿冲出来。

古文:既败张浚军于富平,遂与阿卢补招降熙河、泾原两路。

现代文:在富平打败了张浚的军队以后,宗弼又与阿鲁补招降熙河、泾原两路人马。

古文:及攻吴玠于和尚原,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

现代文:等到在和尚原进攻吴,当地守军据险抵抗,宗弼军不能前进,于是退兵,不想伏兵又起,只好且战且退,走了三十里,就要上平地了,宋军在山口排出阵势,宗弼军大败,将士大多都战死了。

古文:明年,复攻和尚原,克之。

现代文:第二年,再次进攻和尚原,攻克了。

古文:天会十五年,为右副元帅,封沈王。

现代文:天会十五年,宗弼出任右副元帅,被封为沈王。

古文:天眷元年,挞懒、宗磐执议以河南之地割赐宋,诏遣张通古等奉使江南。

现代文:天眷元年,挞懒、宗磐主张把河南地盘割赐予宋朝,皇上诏令张通古等人奉命出使江南。

古文:明年,宋主遣端明殿学士韩肖胄奉表谢,遣王伦等乞归父丧及母韦氏兄弟。

现代文:第二年,宋朝君主派遣端明殿学士韩肖胄奉表来朝答谢,派遣王伦等请求回归故里料理父亲丧事及母亲韦氏的兄弟。

古文:宗弼自军中入朝,进拜都元帅。

现代文:宗弼从军中回来入朝见君,官拜都元帅。

古文:宗弼察挞懒与宋人交通赂遗,遂以河南、陕西与宋,奏请诛挞懒,复旧疆。

现代文:宗弼查清楚了挞懒和宋人勾结互相贿赂,馈赠礼品,竟将河南、陕西拱手献给宋朝,所以上奏请求杀了挞懒,恢复旧有疆土。

古文:是时,宗磐已诛,挞懒在行台,复与鹘懒谋反。

现代文:当时,宗磐已经被杀,挞懒在行台,他于是又与鹘懒谋划造反。

古文:会置行台于燕京,诏宗弼为太保,领行台尚书省,都元帅如故,往燕京诛挞懒。挞懒自燕京南走,将亡入于宋,追至祁州,杀之。

现代文:行台正好设置在燕京,皇上诏令宗弼为太保,领导行台尚书省,原任都元帅还像以前一样,宗弼以这样的身份前往燕京诛杀挞懒,挞懒从燕京向南跑,将要逃亡进入宋朝,被宗弼追到祁州,杀了他。

古文:诏 诸州郡军旅之事,决于帅府。

现代文:皇上诏令: 诸州郡有关军旅的事情,由帅府决定。

古文:民讼钱谷,行台尚书省治之 。

现代文:民事诉讼关于钱财谷物的事情,归行台尚书省治理。

古文:宗弼兼总其事,遂议南伐。

现代文:宗弼则兼管军旅和民事两方面的事,所以商议向南攻伐的大计。

**古文:太师宗干以下皆曰: 构蒙再造之恩,不思报德,妄自鸱张,祈求无厌,今若不取,后恐难图。 **

现代文:太师宗干及其部下都说 :只图谋承蒙再造之恩,不想着报答恩德,狂妄嚣张,像鸱鸟张开翅膀一样凶暴,请求赐予,贪得无厌。现在如果不攻取,今后恐怕再图收复就难了。

古文:上曰: 彼将谓我不能奄有河南之地。

现代文:皇上说: 他们将说我没有覆盖河南的气概。

**古文:且都元帅久在方面,深究利害,宜即举兵讨之。 **

现代文:况且都元帅在那一方时间长了,深深了解利害关系,应该立即发兵讨伐他。

古文:遂命元帅府复河南疆土,诏中外。

现代文:于是命令元帅府收复河南疆土,并诏示中外。

古文:宗弼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

现代文:宗弼率军从黎阳直奔汴州,右监军撒离喝从河中出兵赴陕西。

古文: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

现代文:宋朝岳飞、韩世忠分别据守河南州郡的要害之地,又出兵渡河到河东,驻守在岚、石、保德境内,用来牵制宗弼兵力。

古文: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

现代文:宗弼派孔彦舟去进攻汴、郑两州,派遣王伯龙去攻打陈州,李成攻打洛阳,宗弼自己率领军队去攻打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也都相继攻下。

古文: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时天眷三年也。

现代文:当时正值夏天,宗弼军队回师汴州,岳飞等人的军队已经都退了兵,河南平定了,当时是天眷三年。

古文:上使使劳问宗弼以下将士,凡有功军士三千,并加忠勇校尉。

现代文:皇上派遣使者来慰劳宗弼及其属下将士,立功的军士三千人,一起加封为忠勇校尉。

古文:攻岚、石、保德皆克之。

现代文:后来攻打岚、石、保德,也都攻克了。

古文:宗弼入朝,是时,上幸燕京,宗弼见于行在所。

现代文:宗弼入朝见君,这时皇上巡察燕京,宗弼在皇上巡行所在场所朝见了皇上。

古文:居再旬,宗弼还军,上起立,酌酒饮之,赐以甲胄弓矢及马二匹。

现代文:居住十天,宗弼要回部队,皇上起立给他斟酒喝,并赐给他甲胄、弓矢及两匹马。

古文:宗弼已启行四日,召还。

现代文:宗弼已经启行四天了,又被召回。

古文:至日,希尹诛。

现代文:到达那一天,希尹被杀。

古文:越五日,宗弼还军,进伐淮南,克庐州。

现代文:又过五天,宗弼回到军队,进攻征伐淮南,攻克卢州。

古文:上幸燕京,宗弼朝燕京,乞取江南,上从之。制诏都元帅宗弼比还军,与宰臣同入奏事。

现代文:皇上驾临燕京,宗弼到燕京朝见,请求去攻取江南,皇上采纳了他的谏议,并制发诏书,令都元帅宗弼与宰相大臣一同入朝奏事。

古文:俄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太保、都元帅、领行台如故。

现代文:不久又任命宗弼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原任太保、都元帅、领行台依然如故。

古文:诏以燕京路隶尚书省,西京及山后诸部族隶元帅府。

现代文:诏书中还命令燕京路隶属尚书省,西京和山后诸部族隶属元帅府。

古文:乃还军,遂伐江南。

现代文:宗弼这才回到军中,去征伐江南。

古文:既渡淮,以书责让宋人,宋人答书乞加宽宥。

现代文:宗弼率军渡过了淮河,下书信责令宋人投降,宋人回信乞求放宽占地界限。

古文:宗弼令宋主遣信臣来禀议,宋主乞 先敛兵,许弊邑拜表阙下 ,宗弼以便宜约以画淮水为界。

现代文:宗弼下令宋朝君主派信臣来禀报详情,共同商议,宋主乞求 先收兵,允许弊邑拜表阙下 ,宗弼放宽政策,相约以淮水为界划地。

古文:上遣护卫将军撒改往军中劳之。

现代文:皇上派遣护卫将军撒改到宗弼军中慰劳。

古文:皇统二年二月,宗弼朝京师,兼监修国史。

现代文:皇统二年二月,宗弼到京师朝见天子,奉命兼监修国史。

古文:宋主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进誓表,其表曰: 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

现代文:宋朝君主派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进呈誓表,这表上说 :臣立下誓言,今天来划疆界,以淮水中流为界限,西边的唐州、邓州割属贵国。

古文: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

现代文:从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

古文: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

现代文:从邓州四十里以外并西南全部归属光化军,是弊邑的沿边州城。

古文: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现代文:既然承蒙贵国恩惠,允许保留一方地面,那么我朝世世子孙,将谨慎奉守臣子礼节。

古文: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

现代文:每年皇帝生辰和正月初一,我朝要派使臣来朝贺,决不间断。

古文: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

现代文:每年进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细绢二十五万匹,以壬戌年为第一年,每年春季差遣人员将礼金礼品搬送到泗州交纳。

古文: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

现代文:如果有违背上述盟誓之处,圣明天神予以诛戮,丢掉身家性命,失去姓氏家族,国家灭亡。

**古文: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

现代文:臣今天冒然进献誓表,乞望上国能早降誓诏,从而使弊邑永远持有凭据才好。

古文:宗弼进拜太傅。乃遣左宣徽使刘筈使宋,以衮冕圭宝佩璲玉册册康王为宋帝。

现代文:宗弼晋升拜为太傅,于是差遣左宣徽使刘薚出使宋朝,拿衮冕圭宝玉册册封康王为宋朝皇帝。

古文:其册文曰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

现代文:册文是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

古文: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

现代文:不幸,天降国丧于尔邦,屡次轻慢同盟,自己落下颠覆的下场,使尔越过长江来上表。

古文: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

现代文:因为两国关系而让我军辛劳,也有十八年了。

古文: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

现代文:朕极其震动悲悼,然而这里人民有什么罪?

古文: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藩辅。

现代文:现在上天对它所造成的灾祸表示悔恨,谎言诱骗尔等的衷情,封奏亲近而来,愿意将身列在臣服的属国。

古文: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

现代文:现在派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薚等持节册封尔为皇帝,国号定为宋,世代服臣职,永做卫国的重臣。

**古文: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

现代文:呜呼钦哉,请恭敬地听朕命令。

古文:仍诏天下。

现代文:并诏告天下。

古文:赐宗弼人口牛马各千、驼百、羊万,仍每岁宋国进贡内给银、绢二千两、匹。

现代文:皇上赐予宗弼人口一千,牛一千头,马一千匹,骆驼一百头,羊一万只,仍然从每年宋国进贡物中拨给白银二千两,绢二千匹。

古文:宗弼表乞致仕,不许,优诏答之,赐以金券。

现代文:宗弼上表请求辞去官职,皇上不允许,反而用优诏回答他,赐给他金券。

古文:皇统七年,为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如故。

现代文:皇统七年,宗弼任太师,领导三省事,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依然如故。

古文:正隆间,降二品以上官封,改赠特进、息国公。

现代文:皇统八年,宗弼逝世。大定十五年,谥号 宗烈 ,十八年,配享太宗庙廷。

古文:昌,本名挞懒,穆宗子。

现代文:宗弼的儿子是孛迭。完颜昌本名完颜挞懒,穆宗的儿子。

古文:宗翰袭辽主于鸳鸯泺,辽都统马哥奔捣里,挞懒收其群牧。

现代文:完颜宗翰在鸳鸯泺袭击辽国君主时,辽国都统马哥逃奔捣里,完颜挞懒收了他的群牧。

古文:宗翰使挞懒追击之,不及,获辽枢密使得里底及其子磨哥、那野以还。

现代文:完颜宗翰命令完颜挞懒追击辽军,没有追上,然而却俘获了辽国枢密使得里底及其儿子磨哥、那野,并带回了他们。

古文:太祖自将袭辽主于大鱼泺,留辎重于草泺,使挞懒、牙卯守之。

现代文:金太祖皇帝亲自率兵将在大鱼泺袭击辽主,将辎重留在草泺,命令完颜挞懒、牙卯保卫它。

古文:奚路兵官浑黜不能安辑其众,遂以挞懒为奚六路军帅镇之。

现代文:奚路兵首领完颜浑黜不能安定部下,于是让完颜挞懒做奚六路军统帅安定他们。

**古文:习古乃、婆卢火护送常胜军及燕京豪族工匠自松亭关入内地,上戒之曰: 若遇险厄,则分兵以往。 **

现代文:完颜习古乃、完颜婆卢火护送常胜军及燕京豪族工匠自松亭关进入内地,金太祖皇帝告诫他们说: 如果遇上险要地势,就分兵前往通过。

古文:习古乃、婆卢火乃合于挞懒。

现代文:完颜习古乃、完颜婆卢火于是同完颜挞懒会合。

古文:久之,讨劾山速古部奚人。奚人据险战,杀且尽,速古、啜里、铁尼十三砦皆平之。

现代文:很久以后,金朝军队讨伐劾山速古部奚人,奚人凭借险要地势作战抵抗,金军杀光了奚人,速古、啜里、铁尼等十三处险要地方都被平定了。

古文:诏曰: 朕以奚路险阻,经略为难,命汝往任其事,而克副所托,良用嘉叹。

现代文:金太祖皇帝下诏说 :我认为奚路地势险要,巡视很困难,命令你前往那里掌握政事,你要完成我的嘱托。

古文:今回离保部族来附,余众奔溃,无能为已。

现代文:现在回离保部族已经来归附我们,其他的人溃散,他们不能再对我们做出什么。

古文:比命习古乃、波卢火获送降人,若遇险阻,即分兵以行,余众悉与汝合。

现代文:同时命令完颜习古乃、完颜婆卢火收捕遣送投降的人,如果遇到险阻,就分开行走,其他的人都同你会合。

**古文:降诏二十,招谕未降,汝当审度其事,从宜处之。 **

现代文:给你诏书二十个,用以招抚还没投降我们的人,你应当审度这件事,灵活处理。

古文:其后抚定奚部及分南路边界,表请设官镇守。

现代文:后来安抚平定了奚部及部分南路边界,完颜挞懒上奏章请求在此地设官府镇守。

**古文:上曰: 依东京渤海列置千户、谋克。 **

现代文:金太祖皇帝回答说 :按照东京渤海的官制设千户、置谋克。

古文:辽外戚遥辇昭古牙部族在建州,斜野袭走之,获其妻孥及官豪之族。

现代文:辽国外戚遥辇昭古牙部族住在建州,完颜斜野袭击打跑了他们,俘获了他们的妻儿和官吏豪门的家族。

古文:挞懒复击之,擒其队将曷鲁燥、白撒葛,杀之,降民户千余,进降金源县。

现代文:完颜挞懒再次攻击他们,擒获他们的队将曷鲁燥、白撒葛,并杀了他俩,收降了千余户百姓,进而降服了整个金源县。

古文:诏增赐银牌十。

现代文:金太祖皇帝下诏赐完颜挞懒银牌十枚。

古文:又降遥辇二部,再破兴中兵,降建州官属,得山砦二十,村堡五百八十。

现代文:不久,完颜挞懒又降服了遥辇二部,打败了兴中辽兵,收降了建州官吏,得山砦二十,村堡五百八十座。

古文:阿忽复败昭古牙,降其官民尤多。

现代文:阿忽也再次打败遥辇昭古牙部族,收降了他的多数官吏百姓。

古文:昭古牙势蹙亦降,兴中、建州皆平。

现代文:遥辇昭古牙势力困窘被迫投降,兴中、建州都被平定。

古文:诏第将士功赏,抚安新民。

现代文:金太祖皇帝下诏依功奖赏将士,安抚当地百姓。

古文:挞懒请以遥辇九营为九猛安。

现代文:完颜挞懒请示用遥辇九营作为九猛安。

古文:上以夺邻有功,使领四猛安,昭古牙仍为亲管猛安。

现代文:金太祖皇帝认为他夺邻有功,让他统领四猛安,遥辇昭古牙仍做亲管猛安。

古文:五猛安之都帅,命挞懒择人授之。

现代文:其余五猛安的都帅,命令完颜挞懒选择合适人授予他们。

古文:挞懒与刘彦宗举萧公翊为兴中尹,郡府各以契丹、汉官摄治,上皆从之。

现代文:完颜挞懒和刘彦宗举荐萧公翊为兴中尹,郡府各用契丹人、汉人做官治理,对此皇帝都批准了。

古文:及宗翰、宗望伐宋,挞懒为六部路都统。

现代文:到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进攻宋朝时,完颜挞懒做六部路都统。

古文:宗望已受宋盟,军还,挞懒乃归中京。

现代文:不久,完颜宗望接受了宋朝的盟约,班师回国,完颜挞懒于是回到中京。

古文:天会四年八月,复伐宋。

现代文:天会四年八月,金朝再次攻打宋朝。

古文:闰月,宗翰、宗望军皆至汴州。

现代文:闰十一月,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军都到达汴州。

古文:挞懒、阿里刮破宋兵二万于杞,覆其三营,获京东路都总管胡直孺及其二子与南路都统制隋师元及其三将,遂克拱州,降宁陵,破睢阳,下亳州。

现代文:完颜挞懒、阿里刮在杞地打败二万宋兵,覆灭了宋兵三个营垒,俘获京东路都总管胡直孺及其二个儿子、南路都统制隋师元及其三员大将,顺利地攻克拱州,降宁陵,破睢阳,下亳州。

古文: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石瑱。

现代文:宋兵来收复睢阳,又打跑了他们,并擒获宋兵大将石調。

古文: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现代文:宋朝二皇帝已投降,金军北撤回国,完颜挞懒担任元帅左监军,带兵巡行占领山东,夺取密州。

古文:迪虎取单州,挞懒取巨鹿,阿里刮取宗城,迪古不取清平、临清,蒙刮取赵州,阿里刮徇下浚、滑、恩及高唐,分遣诸将趣磁、信德,皆降之。

现代文:迪虎夺取单州,完颜挞懒夺取钜鹿,阿里刮夺取宗城,迪古不夺取清平、临清,蒙刮夺取赵州,阿里刮带兵巡行占领、滑、恩及高唐,分别派遣诸将进取磁、信德,宋朝兵都纷纷投降。

古文:刘豫以济南府降,诏以豫为安抚使,治东平,挞懒以左监军镇抚之,大事专决焉。

现代文:刘豫用济南府作为投降礼,金太宗皇帝下诏用刘豫做安抚使,治理东平,完颜挞懒以左监军的身份抑制安抚他,并有决断大事的权力。

古文:后为右副元帅。

现代文:后来完颜挞懒做了右副元帅。

古文:天会十五年为左副元帅,封鲁国王。

现代文:天会十五年,完颜挞懒做了左副元帅,封为鲁国王。

古文:初,宋人既诛张邦昌,太宗诏诸将复求如邦昌者立之,或举折可求,挞懒力举刘豫。

现代文:当初,宋朝人杀了张邦昌后,金太宗皇帝诏令诸将寻求像张邦昌那样的人立为皇帝,有人举荐折可求,完颜挞懒则极力举荐刘豫。

古文:豫立为帝,号大齐。

现代文:刘豫被立为皇帝,国号大齐。

古文:豫为帝数年,无尺寸功,遂废豫为蜀王。

现代文:刘豫当皇帝几年,没有一点功绩,于是废刘豫为蜀王。

古文:挞懒与右副元帅宗弼俱在河南,宋使王伦求河南、陕西地于挞懒。

现代文:完颜挞懒与右副元帅完颜宗弼都在河南,宋朝派王伦向完颜挞懒乞求还河南、陕西两地。

古文:明年,挞懒朝京师,倡议以废齐旧地与宋,熙宗命群臣议,会东京留守宗隽来朝,与挞懒合力,宗干等争之不能得。

现代文:第二年,完颜挞懒朝拜到京城,倡议用废齐国旧地给宋朝,金熙宗皇帝命令群臣议论此事,刚好东京留守完颜宗隽来朝拜,他与完颜挞懒合力坚持那样做,完颜宗干等没能争过他们。

**古文:宗隽曰: 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 **

现代文:完颜宗隽说 :我们拿地送给宋朝,宋朝一定会感恩戴德我们。

古文:宗宪折之日: 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

现代文:完颜宗宪驳斥他说 :我们俘虏了宋朝人的父老兄弟,并非一日之怨恨。

古文: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

现代文:如果再资助他们土地,这是帮助敌人,哪里会有恩德。

**古文:勿与便。 **

现代文:不要给他们好处。

古文:挞懒弟勖亦以为不可。

现代文:完颜挞懒的弟弟完颜勖也认为不可。

**古文:既退,挞懒责勖曰: 他人尚有从我者,汝乃异议乎。 **

现代文:退朝后,完颜挞懒责备完颜勖说: 别人还有顺从我的,你却有异议。

**古文:勖曰: 苟利国家,岂敢私邪。 **

现代文:完颜勖回答说 :如果对国家有利,岂敢有私心。

古文:是时,太宗长子宗磐为宰相,位在宗干上,挞懒、宗隽附之,竟执议以河南、陕西地与宋。

现代文:此时,金太宗的长子完颜宗磐任宰相,位在完颜宗干之上,完颜挞懒、完颜宗隽依附于他,竟然执行了将河南、陕西的地给宋朝的决议。

古文:张通古为诏谕江南使。

现代文:张通古做诏谕江南使。

古文:久子,宗磐跋扈尤甚,宗隽亦为丞相,挞懒持兵柄,谋反有状。

现代文:时间一长,完颜宗磐非常跋扈,完颜宗隽也担任了丞相,完颜挞懒兵权在握,他们有谋反迹象。

古文:宗磐、宗隽皆伏诛,诏以挞懒属尊,有大功,因释不问,出为行台尚书左丞相,手诏慰遣。

现代文:完颜宗磐、完颜宗隽被杀,而金熙宗皇帝下诏,上写挞懒地位高,有大功,释放不问罪,放出后任行台尚书左丞相,遣出京城。

古文:挞懒至燕京,愈骄肆不法,复与翼王鹘懒谋反,而朝议渐知其初与宋交通而倡议割河南、陕西之地。

现代文:完颜挞懒到燕京后,越发骄恣不法,又与翼土完颜鹘懒谋反,而朝中慢慢知道他当初与宋朝达有协议才极力倡议割让河南、陕西之地。

古文:宗弼请复取河南、陕西。

现代文:完颜宗弼请求再夺取河南、陕西。

古文:会有上变告挞懒者,熙宗乃下诏诛之。

现代文:适逢有人向皇帝告发了完颜挞懒,金熙宗皇帝于是下诏杀完颜挞懒。

古文:挞懒自燕京南走,追而杀之于祁州,并杀翼王及宗人活离胡土、挞懒二子斡带、乌达补,而赦其党与。

现代文:完颜挞懒从燕京南逃,在祁州被追上杀死,一同被杀死的还有冀王及宗族人完颜活离胡土、完颜挞懒的两个儿子完颜斡带、完颜乌达补,赦免了他们的亲族。

古文:宗弼为都元帅,再定河南、陕西。

现代文:完颜宗弼任都元帅,再次安定河南、陕西。

古文:伐宋渡淮,宋康王乞和,遂称臣,画淮为界,乃罢兵。

现代文:后金军攻打宋朝渡过了淮河,宋朝康王乞求和解,向金朝称臣,划淮河作为疆界,于是撤兵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