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古文:宗元饶司马申毛喜蔡徵

现代文:宗元饶,南郡江陵人。

古文:宗元饶,南郡江陵人也。

现代文:少年时好学,以孝敬长辈闻名。

古文:少好学,以孝敬闻。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迁征南府行参军,仍转外兵参军。

现代文:任官于梁代,初任本州主簿,改任征南府行参军,又转任外兵参军。

古文: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

现代文:到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宗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

古文:高祖受禅,除晋陵令。

现代文:高祖受禅,任晋陵令。

古文:入为尚书功论郎。

现代文:入为尚书功论郎。

古文:使齐还,为廷尉正。

现代文:出使齐回还,任廷尉正。

古文:迁太仆卿,领本邑大中正,中书通事舍人。

现代文:改任太仆卿,领本邑大中正,中书通事舍人。

古文:寻转廷尉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

现代文:不久转廷尉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

古文:时高宗初即位,军国务广,事无巨细,一以咨之,台省号为称职。

现代文:此时高宗初就位,军事国事繁多,事无巨细,都要咨询他,台省认为他称职。

古文:迁御史中丞,知五礼事。

现代文:改任御史中丞,知五礼事。

古文:时合州刺史陈裦赃污狼藉,遣使就渚敛鱼,又于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

现代文:此时合州刺史陈衰贪污名声恶劣,派人在河中小洲收鱼,又在六郡讨米,百姓极为受苦。

古文:元饶劾奏曰: 臣闻建旟求瘼,实寄廉平,褰帷恤隐,本资仁恕。

现代文:元饶弹劾上奏道: 臣听闻,竖起绘有鸟的旗访求百姓病苦,实是寄于廉洁平等,撩帷帐安置隐者,本以此体现仁爱宽恕。

古文:如或贪污是肆,征赋无厌,天网虽疏,兹焉弗漏。

现代文:如果贪污放肆,征收赋税没有限度,天网虽疏,这方面也不能漏。

古文:谨案钟陵县开国侯、合州刺史臣褵,因藉多幸,预逢抽擢,爵由恩被,官以私加,无德无功,坐尸荣贵。

现代文:钟陵县开国侯、合州刺史陈衰,凭藉幸运,预先逢着提拔,爵位由皇恩赐舆,官位又私下加给,无德无功,纯粹是不干事而享受荣华富贵。

古文:谯、肥之地,久沦非所,皇威克复,物仰仁风。

现代文:谯、肥之地,长久沦陷,非我之所,皇威用武力收复,众人仰慕仁义之风。

古文:新邦用轻,弥俟宽惠,应斯作牧,其寄尤重。

现代文:新邦用轻,更待宽惠,应在此统治,对它的寄望尤其重。

古文: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

现代文:于是便降下恩惠,将祖宗之行宣教于室,亲自承受规矩教诲,凡事等待言辞提醒。

古文: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现代文:虽然平时确实没有内蓄廉洁之心,但禀承这些严训,可以励精图治。

古文:遂乃擅行赋敛,专肆贪取,求粟不厌,愧王沉之出赈,征鱼无限,异羊续之悬枯,置以严科,实惟明宪。

现代文:可是他却擅自征收赋敛,专门肆意贪图掠取,求粟米不止,其行为同王沉出赈相比要惭愧,他征收鱼没有限制,与羊续为官廉洁更不同,必须置他以严律,才能使宪法严明。

**古文:臣等参议,请依旨免褵所应复除官,其应禁锢及后选左降本资,悉依免官之法。 **

现代文:臣等参议,请依照皇旨免去陈衰所应再任之官职,凡应禁锢及以后降职等,都一律按照免官之法。

古文:遂可其奏。

现代文:皇上允准元饶的上奏。

古文:吴兴太守武陵王伯礼,豫章内史南康嗣王方泰,并骄蹇放横,元饶案奏之,皆见削黜。

现代文:吴兴太守武陵王伯礼,豫章内史南康嗣王方泰,均骄横放肆,元饶一并上奏,他们都被削职罢官。

古文:元饶性公平,善持法,谙晓故事,明练治体,吏有犯法、政不便民及于名教不足者,随事纠正,多所裨益。

现代文:元饶性格公正平和,善于持法,熟悉过往之事,治事明练,官吏中有犯法、政事不便于民、以及于名教不足的,他都会随事而纠正,于事多有裨益。

古文:迁贞威将军、南康内史,以秩米三千馀斛助民租课,存问高年,拯救乏绝,百姓甚赖焉。

现代文:改任贞威将军、南康内史,以俸禄三千余斗米帮助百姓交赋税,慰问老年人,拯救缺食之人,百姓极为信赖他。

古文:以课最入朝,诏加散骑常侍、荆、雍、湘、巴、武五州大中正。

现代文:以考核成绩最佳而入朝,韶令加散骑常侍、荆雍湘巴武五州大中正。

古文:寻以本官重领尚书左丞。

现代文:接着以本官重领尚书左丞。

古文:又为御史中丞。

现代文:又为御史中丞。

古文:历左民尚书、右卫将军、领前将军,迁吏部尚书。

现代文:历任左民尚书、右卫将军、领前将军,改任吏部尚书。

古文: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四。

现代文:太建十三年死,其时六十四岁。

古文:诏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官给丧事。

现代文:韶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官府供给丧事所需。

古文: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

现代文:司马申,字季和,河内郡温人。

古文:祖慧远,梁都水使者。

现代文:祖父司马姜远,梁都水使者。

古文: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

现代文:父亲司马玄通,凿曲尚书左民郎。

古文: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硃异在焉。

现代文:司马申早年有风采气概,十四岁便善于下棋,曾经随同父亲去问候吏部尚书到溉,其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硃异同在那襄。

古文: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

现代文:阴子春一向了解量星空,便在坐处呼与他下棋,司马申常有妙思,塞昱观而叹奇,便引旦墨皇游处。

古文: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现代文: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司马申为主簿。

古文: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现代文:值主遣之难,司马申的父母都逝去,他因此发誓,终身食蔬。

古文: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

现代文:梁元帝承制,他被起用为开远将军,改任镇西外兵记室参军。

古文: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

现代文:到侯景犯乱郢州,司马申随都督王僧辩占据旦堕,每次进谏筹划之策,都被采纳运用。

**古文:僧辩叹曰: 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 **

现代文:王僧辩叹道: 此生若要策马疆场,或许不是所长,但若派他安抚众人守城,必定会有奇续。

**古文: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 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 **

现代文:王僧搓征讨陆钧,司压史在军中,当时贼众突然到来,左右皆溃逃,司马申以身遮蔽王僧峦,持盾向前,恰好裴之横救兵到,贼军才退,王僧辩看着司马申笑着说: 仁者必有勇,这岂是虚言!

古文:除散骑侍郎。

现代文:封散骑侍郎。

古文: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现代文:绍泰初年,改任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古文: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

现代文:高祖受惮,封为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

古文:天嘉三年,迁征北谘议参军,兼廷尉监。

现代文:天嘉三年,改为征北谘议参军,兼廷尉监。

古文: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

现代文:五年,任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

古文: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

现代文: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很有治绩。

古文:入为尚书金部郎。

现代文:入为尚书金部郎。

古文:迁左民郎,以公事免。

现代文:改任左民郎,以公事免。

古文: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

现代文:太建初年,起用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王谘议参军。

古文: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

现代文:太建九年,任秣陵令,在职期间以清明能干见称,有白雀巢于县庭。

古文: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

现代文:任官期满,不久,预东宫宾客,接着兼东宫通事舍人。

古文: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现代文:改任员外散骑常侍,舍人照旧。

古文: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

现代文:到叔陵作乱时,事情既已不成功,出而占据东府,司马申驰马速召右卫萧摩诃率兵先到,追而斩之,便入城中,没收了叔陵的府库,后主深加嘉奖。

古文: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

现代文:以功任命司马申为太子左卫率,封为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

古文: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

现代文:不久改任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

古文: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现代文:因患病还府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照旧。

古文: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下诏曰: 慎终追远,钦若旧则,阖棺定谥,抑乃前典。

现代文:至德四年去世,后主悲悼良久,下诏书道: 慎于终追之远,钦命如遵旧则,盖棺可定谧号,抑或此乃效法前典。

古文:故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文招县开国伯申,忠肃在公,清正立己,治繁处约,投躯殉义。

现代文:已故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文招县开国伯司马申,忠诚肃穆于公事,以清明正直立己,整治处理繁杂简约事务,投身殉义。

古文:朕任寄情深,方康庶绩,奄然化往,伤恻于怀。

现代文:我对他寄情甚深,才康显功绩,却突然化身而去,令人伤心于怀。

古文:可赠侍中、护军将军,进爵为侯,增邑为五百户,谥曰忠。

现代文:可赠他侍中、护军将军,进爵为侯,增邑为五百户,谧号为忠。

**古文:给朝服一具,衣一袭,克日举哀,丧事所须,随由资给。 **

现代文:给朝服一具,衣一袭,限日举行哀事,丧事所需物品,随需要资予。

古文:及葬,后主自制志铭,辞情伤切。

现代文:到葬礼之日,后主亲自撰写墓志铭,辞意情感伤心悲切。

古文:卒章曰: 嗟乎!

现代文:末章道: 啊!天不给人善。

**古文:天不与善,歼我良臣。 **

现代文:灭我良臣。

古文:其见幸如此。

现代文:足见受宠信的程度。

古文: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

现代文:司马申历事三个皇帝,内掌机密,乃至于仓猝之间,军国大事,指挥决断,都没有滞留的情况。

古文: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现代文:儿子司马璘继承,官至太子舍人。

古文: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也。

现代文: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

古文:祖称,梁散骑侍郎。

现代文:祖父垂称,梁朝散骑侍郎。

古文:父栖忠,梁尚书比部侍郎、中权司马。

现代文:父亲毛栖忠,梁朝尚书比部侍郎、中权司马。

古文:喜少好学,善草隶。

现代文:毛喜少年时好学,善写草书隶书。

古文:起家梁中卫西昌侯行参军,寻迁记室参军。

现代文:起家于梁朝中卫西昌侯行参军,不久改任记室参军。

**古文:高祖素知于喜,及镇京口,命喜与高宗俱往江陵,仍敕高宗曰: 汝至西朝,可谘禀毛喜。 **

现代文:高祖一向暸解毛喜,到镇守京口时,命令毛喜与高宗同往江陵,于是下韶给高宗道: 你到西朝,可咨询毛喜。

古文:喜与高宗同谒梁元帝,即以高宗为领直,喜为尚书功论侍郎。

现代文:毛喜与高宗一同拜谒梁元帝,梁元帝即以高宗为领直,毛喜马尚书功论侍郎。

古文:及江陵陷,喜及高宗俱迁关右。

现代文:到江陵陷落,毛喜及高宗都迁居关右。

古文:世祖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朝廷乃遣周弘正等通聘。

现代文:世祖登位。毛喜从北周还,进谏和好之策,朝廷于是派周弘正等通聘。

古文:及高宗反国,喜于郢州奉迎。

现代文:到高宗返国,毛喜在郢州奉迎。

古文:又遣喜入关,以家属为请。

现代文:又派毛喜入关,以家属为请。

**古文: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 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 **

现代文:周冢宰宇文护执毛喜手说: 能结二国之好者,是你啊。

古文: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现代文:于是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古文:天嘉三年至京师,高宗时为骠骑将军,仍以喜为府谘议参军,领中记室。

现代文:天嘉三年到京城,高宗此时为骠骑将军,仍以毛喜为府谘议参军,领中记室。

古文:府朝文翰,皆喜词也。

现代文:府上朝廷的文书翰墨,都是毛喜所写。

**古文:世祖尝谓高宗曰: 我诸子皆以 伯 为名,汝诸儿宜用 叔 为称。 **

现代文:世祖曾对高宗说: 我的儿子们都以 伯 为名,你的儿子们宜以 叔 称之。

古文:高宗以访于喜,喜即条牒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启世祖,世祖称善。

现代文:高宗因此征询毛喜,毛喜即条举谱牒中古代以来的名人贤士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多人以呈启世祖,世祖称好。

古文:世祖崩,废帝冲昧,高宗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知朝望有归,乃矫太后令遣高宗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措言。

现代文:世祖崩,废壶年幼无知,直塞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知道朝廷的期望都归属于他,便假造太后令派高宗还东府,当时人们疑虑恐惧,不敢发言。

古文:喜即驰入,谓高宗曰: 陈有天下日浅,海内未夷,兼国祸并钟,万邦危惧。

现代文:毛喜即驰入,对高宗说: 陈有天下的时日尚少,海内未平定,加上国祸接踵而至,万邦危惧。

古文:皇太后深惟社稷至计,令王入省,方当共康庶绩,比德伊、周。

现代文:皇太后从社稷大业深处考虑,命令您入省,自当共同康显业绩,与伊、周比德。

古文: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

现代文:今之言,必不是太后的意思。

古文:宗社之重,愿加三思。

现代文:宗庙社稷为重,愿你能三思。

**古文:以喜之愚,须更闻奏,无使奸贼得肆其谋。 **

现代文:以我垂直的愚见,须再上奏,不能使奸贼得逞其阴谋。

古文:竟如其策。

现代文:结果就像他的计策所言。

**古文:右卫将军韩子高始与仲举通谋,其事未发,喜请高宗曰: 宜简选人马,配与子高,并赐铁炭,使修器甲。 **

现代文:右卫将军韩王直开始同处里通谋,其时事情未被发觉,垂直奏请直塞说: 宜简选人马,配给韩子高,同时赐舆铁炭,使他们修缮武器盔甲。

**古文:高宗惊曰: 子高谋反,即欲收执,何为更如是邪? **

现代文:高宗惊讶地说: 整王直谋反,就要收执他,为何反而这样做啊?

古文:喜答曰: 山陵始毕,边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为杖顺,然甚轻狷,恐不时授首,脱其稽诛,或愆王度。

现代文:垂直答道: 山陵刚崩,边寇尚多,而韩子高受委任于前朝,表面上为服从,然而实际上却非常轻狂,恐怕他不及时顺服,会失脱使他叩首诛杀的时机,这或许会误了王的规度。

**古文: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图之一壮士之力耳。 **

现代文:应推心置腹地安心诱使他,使他不会生疑,对付他衹是一壮士之力罢了。

古文:高宗深然之,卒行其计。

现代文:高宗深为赞同,最终按他的计策行事。

古文:高宗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

现代文:高宗登位,封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掌军国机密。

古文:高宗将议北伐,敕喜撰军制,凡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

现代文:高宗将要商议北伐,令毛喜撰写军事制度条例,共十三条,下诏颁布天下,因文字多不载。

古文:寻迁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

现代文:不久改任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

古文:以定策功,封东昌县侯,邑五百户。

现代文:因定策有功,封为东昌县侯,邑五百户。

古文:又以本官行江夏、武陵、桂阳三王府国事。

现代文:又以本官职行江夏、武陵、桂阳三王府国事。

古文:太建三年,丁母忧去职,诏追赠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赐布五百匹,钱三十万,官给丧事。

现代文:太建三年,母丧去职,诏书追赠毛喜母亲庾氏东昌国太夫人,赐布五百匹,钱三十万,官给丧事。

古文:又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高宗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现代文:又派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画她的墓田,高宗亲自同杜缅按圃指画,对他重视到如此地步。

古文:寻起为明威将军,右卫、舍人如故。

现代文:接着起用毛喜为明威将军,右卫、舍人照旧。

古文:改授宣远将军、义兴太守。

现代文:改授宣远将军、义兴太守。

古文:寻以本号入为御史中丞。

现代文:不久以本号入为御史中丞。

古文:服阕,加散骑常侍、五兵尚书,参掌选事。

现代文:服丧终了,加散骑常侍、五兵尚书,参掌选事。

古文:及众军北伐,得淮南地,喜陈安边之术,高宗纳之,即日施行。

现代文:到众军北伐,得淮南地,毛喜陈述安定边地的谋术,高宗采纳了,当日施行。

**古文:又问喜曰: 我欲进兵彭、汴,于卿意如何? **

现代文:高宗又问毛喜说: 我想进兵彭、汴,你的意见如何?

古文:喜对曰: 臣实才非智者,安敢预兆未然。

现代文:毛喜回答说: 我实在才能不属于智慧聪敏者,怎么敢预测尚未发生的事。

古文:窃以淮左新平,边氓未乂,周氏始吞齐国,难与争锋,岂以弊卒疲兵,复加深入。

现代文:我私下以为淮左刚平定,边地草野之民不太平,周氏开始吞并齐国,我们难舆他争锋,怎能以敝卒疲兵,再加深入。

古文:且弃舟楫之工,践车骑之地,去长就短,非吴人所便。

现代文:况且弃了舟船的有利,去践踏车骑之地,这是去了长处,就了短处,不是吴人所便利的。

**古文:臣愚以为不若安民保境,寝兵复约,然后广募英奇,顺时而动,斯久长之术也。 **

现代文:我以为不如安定百姓保住境地,停止兵戈,恢复和约,然后广泛招募英才奇士,顺时而动,这是长久的计策。

古文:高宗不从。

现代文:高宗不听从。

**古文:后吴明彻陷周,高宗谓喜曰: 卿之所言,验于今矣。 **

现代文:后吴明彻陷没于北周,高宗对毛喜说: 你所说的话,如今验证了。

古文:十二年,加侍中。

现代文:太建十二年,加侍中。

古文:十三年,授散骑常侍、丹阳尹。

现代文:十三年,授散骑常侍、丹阳尹。

古文:迁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现代文:改任吏部尚书,常侍照旧。

古文:及高宗崩,叔陵构逆,敕中庶子陆琼宣旨,令南北诸军,皆取喜处分。

现代文:到高宗崩,叔陵叛逆,韶中庶子陆琼宣布旨令,命令南北诸军,都听毛喜的处置分配。

古文:贼平,又加侍中,增封并前九百户。

现代文:贼人被平定,又加封毛喜侍中,增封到九百户。

古文:至德元年,授信威将军、永嘉内史,加秩中二千石。

现代文:至德元年,授信威将军、永嘉内史,加秩中二千石。

古文:初,高宗委政于喜,喜亦勤心纳忠,多所匡益,数有谏诤,事并见从,由是十馀年间,江东狭小,遂称全盛。

现代文:当初,高宗委任政事给毛喜,毛喜也勤心纳忠,对政事多有匡益之功,屡有谏静,所言之事高宗都能听从,于是十多年间,狭小的江东开始呈现全盛。

**古文:唯略地淮北,不纳喜谋,而吴明彻竟败,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曰: 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

现代文:惟有略地淮北,没有采纳毛喜的谋略,而吴明彻最后失败,高宗十分懊悔,对袁宪说: 没有采用毛喜的计谋,于是到今天逭个地步,这是我的遇错。

古文:喜既益亲,乃言无回避,而皇太子好酒德,每共幸人为长夜之宴,喜尝为言,高宗以诫太子,太子阴患之,至是稍见疏远。

现代文:毛喜既已更为亲近,于是说话没有什么可回避的,而皇太子喜好饮酒为乐,每每同宠幸之人长夜共宴,毛喜曾为此谏言,高宗以此告诫太子,太子暗暗怀恨在心。至此毛喜被疏远。

古文:初,后主为始兴王所伤,及疮愈而自庆,置酒于后殿,引江总以下,展乐赋诗,醉而命喜。

现代文:起初,后主被始兴王所伤,到疮伤愈合后便自庆,置酒于后殿,引江总以下人,展乐赋诗,后主酒醉后命毛喜赋诗。

古文:于时山陵初毕,未及逾年,喜见之不怿,欲谏而后主已醉,喜升阶,佯为心疾,仆于阶下,移出省中。

现代文:此时山陵丧事刚完毕,还不过一年,毛喜见此状况不太高兴,想要谏言,而后主此刻已醉,毛喜走上阶石,假装心脏有病,仆倒于阶石下,被抬出宫。

**古文:后主醒,乃疑之,谓江总曰: 我悔召毛喜,知其无疾,但欲阻我欢宴,非我所为,故奸诈耳。 **

现代文:后主酒醒后,怀疑此事,对江总说: 我懊悔召毛喜,知道他没有病,他祇是想劝阻我的欢宴,不赞同我的所为,这是故意使奸诈罢了。

**古文:乃与司马申谋曰: 此人负气,吾欲将乞鄱阳兄弟听其报仇,可乎? **

现代文:于是同司马申商谋道: 此人自负,我想请鄱阳兄弟让他们报仇,可以吗?

**古文:对曰: 终不为官用,愿如圣旨。 **

现代文:司马申回答说: 最终不为官所用,愿听从圣旨。

古文:傅縡争之曰: 不然。

现代文:傅纬争辩说: 不好。

**古文:若许报仇,欲置先皇何地? **

现代文:若许言报仇,那将置先皇于何地?

**古文:后主曰: 当乞一小郡,勿令见人事也。 **

现代文:后主说: 应当给他一个小郡,不许他参预人事。

古文:乃以喜为永嘉内史。

现代文:于是命毛喜为永嘉内史。

古文:喜至郡,不受俸秩,政弘清静,民吏便之。

现代文:毛喜到郡,不接受俸禄,为政宽弘清静,官民便利。

古文:遇豊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豊州相接,而素无备御,喜乃修治城隍,严饰器械。

现代文:逢豊州刺史童主宜举兵造反,郡舆豊州相邻接,而又一向没有防御设施,毛喜便令修治城防,严加整饬兵器军械。

古文:又遣所部松阳令周磻领千兵援建安。

现代文:又派部下松阳令周硒率领一千兵士援助建安。

古文:贼平,授南安内史。

现代文:贼人被平定,毛喜被授卖圭内史。

古文:祯明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

现代文:擅塱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

古文:喜在郡有惠政,乃征入朝,道路追送者数百里。

现代文:毛喜在郡有惠政,于是被征入朝,一路追而送行者长达敷百里。

古文:其年道病卒,时年七十二。

现代文:逭年在路上生病而死,时年七十二岁。

古文:有集十卷。

现代文:有文集十卷。

古文:子处冲嗣,官至仪同从事中郎、中书侍郎。

现代文:儿子毛处冲继承,官至仪同从事中郎、中书侍郎。

古文: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

现代文: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的儿子。

古文:幼聪敏,精识强记。

现代文:幼年聪敏,精于识字,记忆力强。

古文:年六岁,诣梁吏部尚书河南褚翔,翔字仲举,嗟其颖悟。

现代文:六岁时,拜见梁朝吏部尚书河南褚翔,褚翔字仲举,感叹蔡征聪敏悟性高。

古文: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

现代文:七岁,母丧,服丧如成人礼。

古文: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现代文:继母刘氏性格剽悍残忍,对他不讲道理,蔡征供奉侍候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

古文:徵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

现代文:蔡征本名蔡览,蔡景历以为他有王祥的品性,替他改名蔡征,字希祥。

古文: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

现代文:梁朝承圣初年,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蔡征为补迎主簿,不久授太学博士。

古文:天嘉初,迁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所居以干理称。

现代文:天嘉初年,改任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任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任职期间以理事干练为人所称道。

古文:太建初,迁太子少傅丞、新安王主簿、通直散骑侍郎、晋安王功曹史、太子中舍人,兼东宫领直,中舍人如故。

现代文:太建初年,改任太子少傅丞、新安王主簿、通直散骑侍郎、晋安王功曹史、太子中舍人,兼东宫领直,中舍人照旧。

古文:丁父忧去职,服阕,袭封新豊县侯,授戎昭将军、镇右新安王谘议参军。

现代文:父丧离职,服丧终了,袭封新丰县侯,授戎昭将军、镇右新安王谘议参军。

古文:至德二年,迁廷尉卿,寻为吏部郎。

现代文:至德二年,改任廷尉卿,接着为吏部郎。

古文: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

现代文: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韶诰。

古文: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

现代文:不久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

古文:寻加宁远将军。

现代文:接着加宁速将军。

古文:后主器其材干,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

现代文: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寄望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天去束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当时的政务。

古文: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

现代文:又韶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征的议论决断。

古文:俄有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徵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

现代文:不久有诏派蔡征收募兵士,自为编制,蔡征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

古文:徵位望既重,兼声势熏灼,物议咸忌惮之。

现代文:蔡征地位威望既重,加以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

古文:寻徙为中书令,将军如故。

现代文: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旧。

古文:中令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事闻后主,后主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有固谏者获免。

现代文:中书令清简无事,有人说蔡征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将要杀他,有极力谏静者,使他获免。

古文: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

现代文:祯明三年,隋军过江,后主因蔡征有才干可用,授他权知中领军。

古文: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曰 事宁有以相报 。

现代文:蔡征夜辛勤劳苦,尽心尽力,篷主嘉誉他,说道: 事平定后一定有报答。

古文: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

现代文:到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征守宫城西北大营,接着令他督众军战事。

古文:城陷,随例入关。

现代文:城被攻陷,随通例入关。

古文: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

现代文:基征容貌仪态很美,有日辩之才,对事多要详加追究。

古文:至于士流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

现代文: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

古文: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

现代文: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恬退质朴建立自己的业绩。

**古文: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 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

现代文:初拜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所司官说: 鼓吹军乐,有功者才授,蔡征不自量度,搞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既有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拜官毕即予追还。

古文: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

现代文:蔡征不修廉洁之处,都像遣一类。

古文: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

现代文:隋文帝听说蔡征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不调,很久,才任命为太常丞。

古文: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

现代文: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后去世,其时六十七岁。

古文:子翼,治《尚书》,官至司徒属、德教学士。

现代文:儿子蔡翼,治《尚书》,官至司徒属、德教学士。

古文:入隋,为东宫学士。

现代文:入隋,为束宫学士。

古文:史臣曰:宗元饶夙夜匪懈,济务益时。

现代文:史臣曰:宗元饶早晚不懈怠,干理公务有益于时。

古文:司马申清恪在朝,攻苦立行,加之以忠节,美矣。

现代文:司屋史在朝清廉恪守,攻苦立行,加上忠节,美啊。

古文:毛喜深达事机,匡赞时主。

现代文:垂直深为通达事机,匡益赞助其时之主。

古文:蔡徵聪敏才赡,而擅权自踬,惜哉!

现代文:蔓征聪敏多才,但擅用职权使自己受挫,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