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古文:胡颖,字方秀,吴兴东迁人也。

现代文:胡颖字方秀,吴兴东迁人。

古文:其先寓居吴兴,土断为民。

现代文:他的祖先寄居吴兴,经官府土断而成为当地人。

古文:颖伟姿容,性宽厚。

现代文:胡颖姿容壮美,性情宽厚。

古文:梁世仕至武陵国侍郎,东宫直前。

现代文:在梁朝官至武陵国侍郎,束宫直前。

古文:出番禺,征讨俚洞,广州西江督护。高祖在广州,颖仍自结高祖,高祖与其同郡,接遇甚隆。

现代文:调出京城到番禺,征讨俚洞时,广州西江督护高祖在广州,胡颖于是主动攀附高祖,高祖与他是同郡人,很隆重地接待他。

古文:及南征交趾,颖从行役,馀诸将帅皆出其下。

现代文:到南征交趾时,胡颖随军服务,其他将领僚属的才干都比不上他。

古文:及平李贲,高祖旋师,颖隶在西江,出兵多以颖留守。

现代文:到平定了李贲,高祖凯旋回师后,胡颖隶属于西江,高祖率兵外出时多次派胡颖留守后方。

古文:侯景之乱,高祖克元景仲,仍渡岭援台,平蔡路养、李迁仕,颖皆有功。

现代文:侯景作乱时,高祖打败了元景仲后,随即越过五岭打算北上援救朝廷,途中平定了蔡路养、李迁仕,胡颖都有功劳。

古文:历平固、遂兴二县令。

现代文:历任平固、遂兴二县县令。

古文:高祖进军顿西昌,以颖为巴丘县令,镇大皋,督粮运。

现代文:高祖进军驻扎在西昌,派胡颖担任巴丘县县令,镇守大皋,统管军粮运输。

古文:下至豫章,以颖监豫章郡。

现代文:高祖束下到豫章,即派胡颖监理豫章郡。

古文:高祖率众与王僧辩会于白茅湾,同讨侯景,以颖知留府事。

现代文:高祖率部属舆王僧辩在白茅湾会合,共同讨伐侯景,派胡颖主持留守府内的事务。

古文:梁承圣初,元帝授颖假节、铁骑将军、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邑五百户。

现代文:梁朝承圣初年,元帝任命胡颖为假节、铁骑将军、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食邑五百户。

古文:寻除豫章内史,随高祖镇京口。

现代文:不久又任命为豫章内史,随从高祖镇守京口。

古文:齐遣郭元建出关,都督侯瑱率师御之。

现代文:齐派遣郭元建出关来犯,都督侯填领兵抵御。

古文:高祖选府内骁勇三千人配颖,令随瑱,于东关大破之。

现代文:高祖挑选府内的三千勇士调配给胡颖,派他随从侯填,在东关大破郭元建。

古文:三年,高祖围广陵,齐人东方光据宿预请降,以颖为五原太守,随杜僧明援光,不克,退还,除曲阿令。

现代文:三年,高祖围攻广陵,齐人东方光据守宿预请求降顺,高祖派胡颖为五原太守,随从杜僧明援助东方光,没能成功,退还,被任命为曲阿县令。

古文:寻领马军,从高祖袭王僧辩。

现代文:不久,率领马军,随从产担袭击王僧辩。

古文:又随周文育于吴兴讨杜龛。

现代文:又随且塞直在昱璺讨伐拄矗。

古文:绍泰元年,除假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轻车将军、南豫州刺史。

现代文:纽台元年,被任命为假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轻车将军、直邃业刺史。

古文:太平元年,除持节、散骑常侍、仁威将军。

现代文:立垩元年,被任命为持节、散骑常侍、仁威将军。

古文:寻兼丹阳尹。

现代文:不久又兼任壁堡尹。

古文:高祖受禅,兼左卫将军,馀如故。

现代文:产担受挥为帝后,塑题又兼左卫将军,其他官职仍旧。

古文:永定三年,随侯安都征王琳,于宫亭破贼帅常众爱等。

现代文:永定三年,随从侯安都征讨王琳,在宣台大破贼帅堂塞爱等。

古文:世祖嗣位,除侍中、都督吴州诸军事、宣惠将军、吴州刺史。

现代文:世担继承帝位,任命他为侍中、都督吴州诸军事、宣惠将军、吴州刺史。

古文:不行,寻为义兴太守,将军如故。

现代文:他没有赴任,随即改任为义兴太守,将军称号仍旧。

古文:天嘉元年,除散骑常侍、吴兴太守。

现代文:玉墓元年,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吴兴太守。

古文:其年六月卒,时年五十四。

现代文:逭年六月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古文:赠侍中、中护军,谥曰壮。

现代文:追赠为侍中、中护军,谧号是壮。

古文:二年,配享高祖庙庭。

现代文:二年,配享在高祖祭庙。

古文:子六同嗣。

现代文:儿子胡六同继承。

古文:颖弟铄,亦随颖将军。

现代文:翅题弟弟塑铿,也随着支噬带兵。

古文:颖卒,铄统其众。

现代文:查岖去世后,塑镗统率他的部属。

古文:历东海、豫章二郡守,迁员外散骑常侍。

现代文:历任束海、豫章二郡太守,升任员外散骑常侍。

古文:随章昭达南平欧阳纥,为广州东江督护。

现代文:随从章昭达南征平定欧疆丝时,担任卢业塞红督护。

古文:还预北伐,除雄信将军、历阳太守。

现代文:回军后参与北伐,被任命为雄信将军、历阳太守。

古文:太建六年卒,赠桂州刺史。

现代文:太建六年去世,追赠为桂州刺史。

古文: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也。世居京师。

现代文:锤字垄个,室堕入。世世代代住在京师。

古文:少倜傥,不拘小节。

现代文:青年时期就卓越不俗,不拘小节。

古文:及长,姿貌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为事。

现代文:到长大成人后,姿容相貌奇伟,喜欢饮酒爱好博戏,经常派僮仆专门从事屠宰和卖酒。

古文:梁始兴内史萧介之郡,度从之,将领士卒,征诸山洞,以骁勇闻。

现代文: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到了郡裹,涂仅跟着他,带领士卒,征讨各个山洞,以骁勇而闻名。

古文:高祖征交趾,厚礼招之,度乃委质。

现代文:高祖征讨交趾,用隆重的礼节招揽他,徐度才表示归顺。

古文: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

现代文:龌作乱之时,龃平定龇,削平了龃养,打垮了李迁仕,这些计策谋划大多出于徐度。

古文:兼统兵甲,每战有功。

现代文:篮仅兼带统领士兵,每次战斗都有功劳。

古文: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

现代文: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

古文:侯景平后,追录前后战功,加通直散骑常侍,封广德县侯,邑五百户。

现代文:堡量之乱平息以后,对他前前后后的战功计写入册,加任通直散骑常侍,封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

古文:迁散骑常侍。

现代文:又升任为散骑常侍。

古文:高祖镇硃方,除信武将军、兰陵太守。

现代文:直担镇守塞立时,任命他为信武将军、兰陵太守。

古文:高祖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

现代文:产担派衡阳献王去趔,过率领所部随同。

古文:江陵陷,间行东归。

现代文:堰失陷后,涂廛从小路向东潜回。

古文:高祖平王僧辩,度与侯安都为水军。

现代文: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与侯安都率领水军。

古文: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现代文:绍泰元年,高祖东征讨伐杜宠,拥奉敬帝到京时,派徐度统率宿卫部队,并且主持留守府事务。

古文:徐嗣徽、任约等来寇,高祖与敬帝还都。

现代文:徐嗣徽、任约等来犯,高祖与敬帝回到都城。

古文:时贼已据石头城,市廛阝居民,并在南路,去台遥远,恐为贼所乘,乃使度将兵镇于冶城寺,筑垒以断之。

现代文:这时贼寇已经占据石头城,市集上的平民百姓,都集中在南路,距离朝廷禁省很远,都害怕被贼寇骚扰,高祖就派徐度率兵在冶城寺镇守,构筑城垒将百姓隔离开来。

古文:贼悉众来攻,不能克。

现代文:贼寇倾尽全力进攻,没能攻下来。

古文:高祖寻亦救之,大败约等。

现代文:紧接着高祖也前来救援,打败了任约等人。

古文:明年,嗣徽等又引齐寇济江,度随众军破之于北郊坛。

现代文:第二年,徐嗣徽等又勾引齐寇渡江南侵,徐度随从各路军兵在北郊坛打败了他们。

古文:以功除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领吴兴太守。

现代文:因有战功被任命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领吴兴太守。

古文:寻迁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徐州缘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

现代文:不久升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徐州缘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赏给鼓吹乐一部。

古文:周文育、侯安都等西讨王琳,败绩,为琳所拘,乃以度为前军都督,镇于南陵。

现代文: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进军征讨王琳,结果全军大败,他们也被王琳拘囚不还,高祖就任命徐度为前军都督,镇守在南陵。

古文:世祖嗣位,迁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

现代文:世祖继承帝位后,调他入朝升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提升爵级为公。

古文:未拜,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

现代文:徐度还没有赴任,又调出京城担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

古文:天嘉元年,增邑千户。

现代文:天嘉元年,增赐食邑一千户。

古文:以平王琳功,改封湘东郡公,邑四千户。

现代文:因为平定王琳有功,改封为湘束郡公,食邑四千户。

古文:秩满,为侍中、中军将军。

现代文:任期满后,调入朝廷担任侍中、中军将军。

古文:出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

现代文:又调出京城担任使持节、都督会稽束阳临海水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束将军、会稽太守。

古文:未行而太尉侯瑱薨于湘州,乃以度代瑱为都督湘、沅、武、巴、郢、桂六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

现代文:还没有启程赴任而太尉侯填在湘州去世,于是就以徐度代替侯琐担任都督湘沅武巴郢桂六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

古文:秩满,为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并如故。

现代文:任期满后调入朝廷担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乐的封赏一起仍旧。

古文:世祖崩,度预顾命,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

现代文:世祖驾崩,徐度参与听受辅佐太子的遣诏而为顾命大臣,带五十名甲士进入殿省。

古文:废帝即位,进位司空。

现代文:废帝即位后,提升他的官职为司空。

古文:华皎据湘州反,引周兵下至沌口,与王师相持,乃加度使持节、车骑将军,总督步军,自安成郡由岭路出于湘东,以袭湘州,尽获其所留军人家口以归。

现代文: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勾引周兵束下到沌口,与王师相抗,废帝就加任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总领陆军,从安成郡通过五岭的山路出兵到湘束,以袭击湘州,俘获了华皎留在后方的全部军人家属然后回师。

古文:光大二年薨,时年六十。

现代文:光大二年去世,这年六十岁。

古文:赠太尉,给班剑二十人,谥曰忠肃。

现代文:追赠为太尉,赏赐班剑仪仗二十人,谧号是忠肃。

古文: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庙庭。

现代文:太建四年,配享在高祖祭庙。

古文:子敬成嗣。

现代文:儿子徐敬成继承。

古文:敬成幼聪慧,好读书,少机警,善占对,结交文义之士,以识鉴知名。

现代文:徐敬成幼年时期聪明有智慧,喜爱读书,少年时期机敏警觉,善于应口答对,结交那些言之有物的文义之士,以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而闻名。

古文:起家著作郎。

现代文:在家中以平民身份直接出任为著作郎。

古文:永定元年,领度所部士卒,随周文育、侯安都征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絷。

现代文:永定元年,徐敬成统率徐度部下的士卒,随从周文育、侯安都征讨王琳,在沌大败,被王琳拘囚。

古文:二年,随文育、安都得归,除太子舍人,迁洗马。

现代文:二年,随周文育、侯安都逃回,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升任洗马。

古文:度为吴郡太守,以敬成监郡。

现代文:徐度担任吴郡太守时,派徐敬成监理郡中事务。

古文:天嘉二年,迁太子中舍人,拜湘东郡公世子。

现代文:天嘉二年。升任为太子中舍人,被确立为湘东郡公世子。

古文:四年,度自湘州还朝,士马精锐,敬成尽领其众。

现代文:四年。徐度从湘州回到朝廷时,兵马精锐,徐敬成即统率这支军队。

古文:随章昭达征陈宝应,晋安平,除贞威将军、豫章太守。

现代文:随从童昭达征讨陈实应,晋安平定后,被任命为贞威将军、豫章太守。

古文:光大元年,华皎谋反,以敬成为假节、都督巴州诸军事、云旗将军、巴州刺史。寻诏为水军,随吴明彻征华皎,皎平还州。

现代文:光大元年,华皎谋反,庐童任命徐敬成为假节、都督旦业诸军事、云旗将军、巴州刺史不久天子又命令他组建水军,随从吴明彻征讨华皎,在平定华皎后回到巴州。

古文:二年,以父忧去职。

现代文:二年,因父亲去世服丧而离职。

古文:寻起为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壮武将军、南豫州刺史。

现代文:不久即起任为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壮武将军、南豫州刺史。

古文:四年,袭爵湘东郡公,授太子右卫率。

现代文:四年,继承湘束郡公的爵位,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

古文:五年,除贞威将军、吴兴太守。

现代文:五年,被任命为贞威将军、吴兴太守。

古文:其年随都督吴明彻北讨,出秦郡,别遣敬成为都督,乘金翅自欧阳引埭上溯江由广陵。

现代文:逭年随从都督呈明彻北伐,从秦郡出兵,吴明彻另派一军以途董噬为都督,乘金翅大舰从压坠到埭溯辽而上到达赵。

古文:齐人皆城守,弗敢出。

现代文:蛮兵都缩守城内,不敢出战。

古文:自繁梁湖下淮,围淮阴城。

现代文:徐敬成从箠凿翅顺进丞而下,包围进压城。

古文:仍监北兗州。

现代文:随即监理北兖州。

古文:淮、泗义兵相率响应,一二日间,众至数万,遂克淮阴、山阳、盐城三郡,并连口、朐山二戍。

现代文:进丞、回丞一带的义兵相继响应,一两天内,多达几万人,于是攻占了淮阴、山鳗、盐球三座郡城,以及轴、跑山两座城垒。

古文:仍进攻郁州,克之。

现代文:接着进攻郁,打下来了。

古文:以功加通直散骑常侍、云旗将军,增邑五百户。

现代文:因有战功加任通直散骑常侍、云旗将军,增赐食邑五百户。

古文:又进号壮武将军,镇朐山。

现代文:又提升官号为壮武将军,镇守朐山。

古文:坐于军中辄科订,并诛新附,免官。

现代文:因为在军中擅自论罪判处和诛杀新降顺的人而获罪,被罢官免职。

古文:寻复为持节、都督安、元、潼三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将军如故,镇宿预。

现代文:不久又恢复官职担任持节、都督安元潼三州诸军事、昼业刺史,将军称号仍旧,镇守在宿预。

古文:七年卒,时年三十六。

现代文:七年去世,这年三十六岁。

古文:赠散骑常侍,谥曰思。

现代文:追赠为散骑常侍,谧号是思。

古文:子敞嗣。

现代文:儿子徐敞继承。

古文:杜棱,字雄盛,吴郡钱塘人也。

现代文:杜棱字雄盛,吴郡钱塘人。

古文:世为县大姓。

现代文:世世代代都是县裹的大姓人家。

古文:棱颇涉书传,少落泊,不为当世所知。

现代文:杜棱读过很多书籍经传,年轻时不得志,不被当时人所了解赏识。

古文:遂游岭南,事梁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

现代文:于是到岭南一带游观仕途,为梁朝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效力。

古文:映卒,从高祖,恒典书记。

现代文:萧映死后,他跟随高祖,经常主管文书记录工作。

古文:侯景之乱,命棱将领,平蔡路养、李迁仕皆有功。

现代文:侯景作乱,高祖派杜棱为将领,参与平定蔡路养、李迁仕都有功。

古文:军至豫章,梁元帝承制授棱仁威将军、石州刺史,上陌县侯,邑八百户。

现代文:带兵到豫章,梁元帝秉承皇帝的旨意任命杜棱为仁威将军、石州刺史,封为上陌县侯,食邑八百户。

古文:侯景平,高祖镇硃方,棱监义兴、琅邪二郡。

现代文:侯景之乱平定后,高祖镇守在朱方,杜棱监理义兴、琅邪二郡。

古文:高祖诛王僧辩,引棱与侯安都等共议,棱难之。

现代文:高祖定计诛杀王僧辩时,召引杜棱和侯安都等前来商议,杜棱反驳了这种意图。

古文:高祖惧其泄己,乃以手巾绞棱,棱闷绝于地,因闭于别室。

现代文:高祖怕他泄露自己的秘密,就用手巾绞杀杜棱,杜棱呼吸阻塞倒在地上,于是把他关闭在另外的房间裹。

古文:军发,召与同行。

现代文:军队出发了,才叫他随军同行。

古文:及僧辩平后,高祖东征杜龛等,留棱与安都居守。

现代文:到王僧辩诛死后,高祖东征杜宠等人,留杜棱与侯安都守住后方。

古文:徐嗣徽、任约引齐寇济江,攻台城,安都与棱随方抗拒,棱昼夜巡警,绥抚士卒,未常解带。

现代文:徐嗣徽、任约勾引齐寇渡江,进攻台城,侯安都与杜棱紧随齐军的攻击方位处处抵御,杜棱昼夜巡视警戒,抚慰士卒,始终没有脱下军衣。

古文:贼平,以功除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丹阳尹。

现代文:平定贼兵后,因有战功被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丹阳尹。

古文:永定元年,加侍中、忠武将军。

现代文:永定元年,加任侍中、忠武将军。

古文:寻迁中领军,侍中,将军如故。

现代文:不久升任中领军,侍中、将军二职仍旧。

古文:三年,高祖崩,世祖在南皖。

现代文:三年,高祖崩,世祖远在南皖。

古文:时内无嫡嗣,外有强敌,侯瑱、侯安都、徐度等并在军中,朝廷宿将,唯棱在都,独典禁兵,乃与蔡景历等秘不发丧,奉迎世祖,事见景历传。

现代文:这时宫内没有高祖正妻所生之子继位,外有强敌压境,侯填、侯安都、徐度等一起都在外地带兵,朝廷老将衹有杜棱在京都,并且独自掌握了宫廷禁兵,杜棱就与蔡景历等暂不向天下发讣告,先迎接世祖即位,这一历史情节参见蔡景历传。

古文:世祖即位,迁领军将军。

现代文:世祖即位后,杜棱升任领军将军。

古文:天嘉元年,以预建立之功,改封永城县侯,增邑五百户。

现代文:天嘉元年,因为参与扶立新君主有功,改封为永城县侯,增赐食邑五百户。

古文:出为云麾将军,晋陵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现代文:调出京城担任云麾将军、晋陵太守,增加俸禄至中二千石。

古文:二年,征为侍中、领军将军。

现代文:二年,天子征召为侍中、领军将军。

古文:寻迁翊左将军、丹阳尹。

现代文:不久升任翊左将军、丹阳尹。

古文:废帝即位,迁镇右将军、特进,侍中、尹如故。

现代文:尘帝即位,升任杜棱为镇右将军、特进,侍中、丹阳尹二职仍旧。

古文:光大元年,解尹,量置佐史,给扶,重授领军将军。

现代文:光大元年,天子解除他丹堡尹的职务,授予他依据实情自行安排僚吏的权力、给予扶护人员,重又任命为领军将军。

古文:太建元年,出为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

现代文:太建元年,调出京城担任散骑常侍、镇束将军、吴兴太守,俸禄中二千石。

古文:二年,征为侍中、镇右将军。

现代文:二年。天子征召担任侍中、镇右将军。

古文:寻加特进、护军将军。

现代文:不久加任特进、护军将军。

古文:三年,以公事免侍中、护军。

现代文:三年,因公事免去侍中、护军二职。

古文:四年,复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并给鼓吹一部,将军、佐史、扶并如故。

现代文:四年,恢复官职担任侍中、右光禄大夫,并且赏赐鼓吹乐一部,将军职务、安排僚吏的权力、给予扶护人员等待遇仍同从前一样。

古文:棱历事三帝,并见恩宠。

现代文:杜棱先后为三位皇帝服务,都得到了优待宠幸。

古文: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

现代文:晚年不参预征伐之役,在京都悠闲自得,赏赐丰厚。

古文:顷之卒于官,时年七十。

现代文:没多久在任所去世,这年七十岁。

古文:赠开府仪同三司,丧事所须,并令资给,谥曰成。

现代文: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丧事所需财物,天子下令全部由国库资助供给,谧号是成。

古文:其年配享高祖庙庭。

现代文:当年配享在高祖祭庙。

古文:子安世嗣。

现代文:儿子杜安世继承。

古文: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也。

现代文: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

古文:深沈有干局。

现代文:生性深刻沉着而富有办事的才能气度。

古文:梁新渝侯萧映为郡将,召为主簿。

现代文:梁朝新渝侯萧映担任郡守时,征召他为主簿。

古文:映迁北徐州,恪随映之镇。

现代文:萧映调北徐州,沈恪跟随萧映到镇所。

古文:映迁广州,以恪兼府中兵参军,常领兵讨伐俚洞。

现代文:萧映调任广州,用沈恪兼府中兵参军,常常领兵讨伐俚洞。

古文:卢子略之反也。恪拒战有功,除中兵参军。

现代文:卢子略反叛,沈恪抗御有功,被任命为中兵参军。

古文:高祖与恪同郡,情好甚昵,萧映卒后,高祖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还乡。

现代文:高祖与沈恪是同郡人,感情好很亲近,萧映去世后,高祖向南征讨李贲,于是让妻子儿女随附沈恪还乡。

古文:寻补东宫直后,以岭南勋除员外散骑侍郎,仍令招集宗从子弟。

现代文:不久委任他为东宫直后,以岭南的功劳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随后派他招集同姓叔伯兄弟的子弟。

古文: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

现代文:侯景围困台城,沈恪率领所部人员进入朝廷禁省守御,依随条文惯例加任右军将军。

古文: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

现代文:贼兵在东西方向垒起两座土山攻城,城内也堆土成山相应对峙,沈恪为东面土山的主将,昼夜抗击。

古文:以功封东兴县侯,邑五百户。

现代文:因有战功被封为束兴县侯,食邑五百户。

古文:迁员外散骑常侍。

现代文:升任员外散骑常侍。

古文:京城陷,恪间行归乡里。

现代文:京城陷落后,沈恪从小路悄悄地回到故乡。

古文:高祖之讨侯景,遣使报恪,乃于东起兵相应。

现代文:高祖讨伐侯景时,派人告知沈恪,沈恪就在东方起兵响应。

古文:贼平,恪谒高祖于京口,即日授都军副。

现代文:平定侯景后,沈恪到京口拜见高祖,当天被任命为都军副。

古文:寻为府司马。

现代文:随即又担任帅府中的司马。

古文: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

现代文:当高祖定计诛讨王僧辩时,沈恪参与了策划。

古文: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

现代文:造时王僧辩的女婿杜宠镇守吴兴,高祖就派世祖回到长城,设立栅栏防备杜宠,又派沈恪回到武康,招集兵员。

古文:及僧辩诛,龛果遣副将杜泰率众袭世祖于长城。

现代文:到王僧辩受诛后,杜宠果然派副将杜泰领兵到长城袭击世祖。

古文:恪时已率兵士出县诛龛党与,高祖寻遣周文育来援长城,文育至,泰乃遁走。

现代文:沈恪这时已经带兵到县城之外捕杀杜宠党羽,高祖也迅速派周文育援救长城,周文言到了,杜泰才逃走。

古文:世祖仍与文育进军出郡,恪军亦至,屯于郡南。

现代文:世祖于是与周文言一道杀出郡城,沈恪的军队也到了,驻扎在郡南。

古文:及龛平,世祖袭东扬州刺史张彪,以恪监吴兴郡。

现代文:到平定杜宠后,世祖袭击束扬州刺史张彪,派沈恪监理吴兴郡。

古文:太平元年,除宣猛将军、交州刺史。

现代文:太平元年,沈恪被任命为宣猛将军、交州刺史。

古文:其年迁永嘉太守。

现代文:这年又调任永塞太守。

古文:不拜,复令监吴兴郡。

现代文:选坚还没有接受这一任命,又被派去监理呈星璺。

古文:自吴兴入朝。

现代文:后来从昱璺入朝任职。

古文:高祖受禅,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令勒兵入,因卫敬帝如别宫。

现代文:直担受禅时,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召调沈恪,命令他带兵进入宫中,保护梁敬帝离开正宫去别宫。

**古文:恪乃排闼入见高祖,叩头谢曰: 恪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许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 **

现代文:沈恪就推门进去见高祖,叩头请罪说: 我沈恪曾经为萧家王朝服务过,今天不忍心目睹它的灭亡,我甘愿受死,也不接受这道命令。

古文:高祖嘉其意,乃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

现代文:高祖嘉许他的心志,就不再强迫他,另外调跳荡军的主帅王僧志代替他。

古文:高祖践祚,除吴兴太守。

现代文:产担登上帝位后,任命他为吴兴太守。

古文:永定二年,徙监会稽郡。

现代文:永定二年,调他监理会稽郡。

古文:会余孝顷谋应王琳,出兵临川攻周迪,以恪为壮武将军,率兵逾岭以救迪。

现代文:适逢余孝顷阴谋接应王继,从堡叫出兵攻打且迪,于是直担任命选监为壮武将军,率兵越过东兴岭救援周迪。

古文:余孝顷闻恪至,退走。

现代文:余孝顷听知挝到了,就退走了。

古文:三年,迁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智武将军、吴州刺史,便道之鄱阳。

现代文:三年,升任为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智武将军、吴州刺史,从近便的小路去壁匮。

古文:寻有诏追还,行会稽郡事。

现代文:不久有圣旨把他追回,调他代理会擅飨政务。

古文:其年,除散骑常侍、忠武将军、会稽太守。

现代文:这年,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忠武将军、会稽太守。

古文:世祖嗣位,进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建安、晋安、新宁、信安九郡诸军事,将军、太守如故。

现代文:世担继承了帝位,提升选恪担任都督会稽、塞坠、塞瞳、堕遥、丞台、建塞、置圭、塞腔、值窒九郡诸军事,将军、太守二职仍旧。

古文: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户。

现代文:天嘉元年,增赐食邑五百户。

古文:二年,征为左卫将军。

现代文:二年,天子征召他入朝为左卫将军。

古文:俄出为都督郢、武、巴定四州诸军事、军师将军、郢州刺史。

现代文:不久又调出京城担任都督郢武巴定四州诸军事、军师将军、郢州刺史。

古文:六年,征为中护军。

现代文:六年,天子征召他入朝担任中护军。

古文:寻迁护军将军。

现代文:随后升任护军将军。

古文:光大二年,迁使持节、都督荆武右三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

现代文:光大二年,调任使持节、都督荆武佑三州诸军事、平西将军、翅业刺史。

古文:未之镇,改为护军将军。

现代文:还没有赴任,改任护军将军。

古文:高宗即位,加散骑常侍、都督广、衡、东衡、交、越、成、定、新、合、罗、爱、德、宜、黄、利、安、石、双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现代文:产塞即位,这坦加任散骑常侍、都督广衡塞堕交越盛定面金墨爱擅宣董到室互双总共十八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古文:恪未至岭,前刺史欧阳纥举兵拒险,恪不得进,朝廷遣司空章昭达督众军讨纥,纥平,乃得入州。

现代文:这坚赴任还没有到互岭,前刺史压昼鼬发兵在险要之地拒守,抛受阻前进不了,朝廷派遣司空章昭达统率各军讨伐欧阳纥。欧阳纥被平定之后,沈恪才得以进入广州。

古文:州罹兵荒,所在残毁,恪绥怀安缉,被以恩惠,岭表赖之。

现代文:州内遭遇战火和灾荒,处处都残缺破损,沈恪收集安置流民并加以安抚关切,广施恩惠,岭表地区依靠他才得以平安稳定。

古文:太建四年,征为领军将军。

现代文: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入朝担任领军将军。

古文:及代还,以途还不时至,为有司所奏免。

现代文:等到新老刺史交接完毕后他才返回朝廷,却因为路程太远没能按时到达,被有关官员奏劾而免任。

古文:十一年,起为散骑常侍、卫尉卿。

现代文:十一年,复职担任散骑常侍、卫尉卿。

古文:其年授平北将军、假节,监南兗州。

现代文:这年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假节,监理南兖州。

古文:十二年,改授散骑常侍、翊右将军,监南徐州。

现代文:十二年,调任散骑常侍、翊右将军,监理南徐州。

古文:又遣电威将军裴子烈领马五百匹,助恪缘江防戍。

现代文:朝廷又派遣电威将军裴子烈率领五百匹马,帮助沈恪沿着江岸防守。

古文:明年,入为卫尉卿,常侍、将军如故。

现代文:第二年,沈恪被调入朝廷担任卫尉卿,常侍、将军二职仍旧担任。

古文:寻加侍中,迁护军将军。

现代文:不久加任侍中,升任护军将军。

古文:后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现代文:后主即位,沈恪因患疾病调任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古文:其年卒,时年七十四。

现代文:逭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古文:赠翊左将军,诏给东园秘器,仍出举哀,丧事所须,并令资给,谥曰元。

现代文:追赠为翊左将军,天子下旨赏给皇家棺木,接着又出宫前往举哀,丧事所需财物,全部由国库资助供应。谧号是元。

古文:子法兴嗣。

现代文:儿子沈法兴继承。

古文:史臣曰:胡颖、徐度、杜棱、沈恪并附骐骥而腾跃,依日月之光辉,始觏王佐之才,方悟公辅之量,生则肉食,终以配飨。

现代文:史臣曰:胡颖、徐度、杜棱、沈恪都像蚊虫依附骐骥而腾跃千里那样跟随高祖才名垂青史,但也有赖帝王的圣明,才发现他们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干,才鉴知他们可以位居三公宰辅的器量,因而他们生而高官厚禄,死而配享王庙。

古文:盛矣哉!

现代文:这是人生的盛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