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古文: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

现代文: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

古文:祖僧畟,梁左民尚书。

现代文:祖父沈僧婴,任梁朝左民尚书。

古文: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

现代文:父亲沈巡,一直和高祖相友好,梁朝太清年中任束阳太守。

古文: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

现代文:侯景被平定后,元帝征召他为少府卿。

古文: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

现代文:荆州失陷,在萧察的官署任金紫光禄大夫。

古文: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

现代文:沈君理有优美的风度仪表,广泛地涉猎经典史籍,有卓越的见识。

古文: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

现代文:以出任湘东王法曹参军起家。

古文:高祖镇南徐州,巡遣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

现代文:产担镇守南徐州时,逝坚派选星理自塞匮前去晋见直担,直担看重他,命令娶会稽长公主为妻,征召为府西曹掾。稍加提升任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接着加官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

古文: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

现代文:升任给事黄门侍郎,监理吴郡政事。

古文:高祖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

现代文:高祖接受挥让后,任命为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

古文:出为吴郡太守。

现代文:调出朝廷任呈郡太守。

古文: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之用,咸资东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现代文:这时战争没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饥荒凋敝中,军队和国家所用的,都由国家束边的地域供给,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整理器械,属下民众乐意归附,以十分能干会办事著称。

古文: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尹。

现代文:世担继位,征召为侍中,升任代理左民尚书,没有到任,任明威将军、丹阳尹。

古文: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

现代文:天嘉三年,重新任命为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接着改任前军将军。

古文:四年,侯安都徙镇江州,以本官监南徐州。

现代文:天嘉四年,侯安都迁移镇守江州,这星理以本身官职监理宜途州政事。

古文: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

现代文:天嘉六年,调出朝廷任仁威将军、束阳太守。

古文:天康元年,以父忧去职。

现代文:天康元年。因为父亲逝世去职。

古文:君理因自请往荆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现代文:这星理因此自己请求前往荆州迎接丧柩,朝廷议论认为在位的重臣,不便让他出境,于是派遣长兄沈君严前往了。

古文:及还,将葬,诏赠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

现代文:等到回来,将要安葬,诏令赠给沈巡侍中、领军将军的官衔,谧号叫做敬子。

古文: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

现代文:这年起用沈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

古文:又起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

现代文:又起用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束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

古文: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

现代文:又起用为明威将军、中书令。

古文:前后夺情者三,并不就。

现代文:前后夺情三次,都不就任。

古文:太建元年,服阕,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

现代文:太建元年,服丧期满,任命为太子詹事,管理束宫事务,升任吏部尚书。

古文:二年,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

现代文:太建二年,高宗以沈君理的女儿做皇太子的妃子,赐给沈君理望蔡县侯的爵位,食邑五百产。

古文:四年,加侍中。

现代文:太建四年,加官侍中。

古文: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如故。

现代文:太建五年,升任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职务依旧担任。

古文: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

现代文:这年有病,皇上亲临探枧,九月去世,当时年纪四十九岁。

古文:诏赠侍中、太子少傅。

现代文:诏令赠给侍中、太子少傅的官衔。

古文:丧事所须,随由资给。

现代文:丧事所需要的,随所用供给。

古文: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现代文:重新赠给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侍中官衔依旧保有。

古文:谥曰贞宪。

现代文:谧号叫做贞宪。

古文: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现代文:沈君理的儿子沈遵俭早死,以弟弟沈君高的儿子沈遵礼为继承人。

古文:君理第五叔迈,亦方正有干局,仕梁为尚书金部郎。

现代文:沈君理第五个叔叔沈迈,也端平正直有办事的才能气度,在梁朝做官任尚书金部郎。

古文:永定中,累迁中书侍郎。

现代文:永定年中,多次提升任中书侍郎。

古文:天嘉中,历太仆、廷尉,出为镇东始兴王长史、会稽郡丞,行东扬州事。

现代文:天嘉年中,历任太仆、廷尉,调出朝廷任镇东始兴王长史、会稽郡丞,管理束扬州政事。

古文:光大元年,除尚书吏部郎。

现代文:光大元年,任尚书吏部郎。

古文:太建元年,迁为通直散骑常侍,侍东宫。

现代文:左建元年,升任通直散骑常侍,侍奉束宫。

古文:二年卒,时年五十二,赠散骑常侍。

现代文:太建二年去世,当时年纪五十二岁。赠给散骑常侍的官衔。

古文:君理第六弟君高,字季高,少知名,性刚直,有吏能。

现代文:选君理第六个弟弟沈君高,字季高,少年时就为世人所知,性情刚直,有吏治的能力。

古文:以家门外戚,早居清显,历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高宗司空府从事中郎、廷尉卿。

现代文:因为家族门第属于外戚,早居清高显贵的地位,历任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高宗司空府从事中郎、廷尉卿。

古文:太建元年,东境大水,百姓饥弊,乃以君高为贞威将军、吴令。

现代文:左建元年,束边国境内发生大水灾,百姓生活饥馑凋敝,于是任用沈君高为贞威将军、吴县令。

古文:寻除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卫尉卿。

现代文:接着任命为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卫尉卿。

古文:出为宣远将军、平南长沙王长史、南海太守,行广州事。

现代文:调出朝廷任宣远将军、平南长沙王长史、亩涂太守,管理卢政事。

古文:以女为王妃,固辞不行,复为卫尉卿。

现代文:以沈贾直的女儿为王妃,坚持辞谢不执行,又任卫尉卿。

古文:八年,诏授持节、都督广等十八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现代文:太建八年,诏令任为持节、都督广等十八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古文:岭南俚、獠世相攻伐,君高本文吏,无武干,推心抚御,甚得民和。

现代文:岭南的俚、签两个民族世代相互攻伐,沈君高本来是文官,没有军事才干,至诚相待安抚治理,很能与民和睦相处。

古文:十年,卒于官,时年四十七。

现代文:左建十年,去世于在任期间,当时年纪四十七岁。

古文:赠散骑常侍,谥曰祁子。

现代文:赠给散骑常侍的官衔,谧号叫做主旺。

古文:王瑒,字子玙,司空冲之第十二子也。

现代文:王瑒,字子玙,司空冲的第十二个儿子。

古文:沈静有器局,美风仪,举止酝藉。

现代文:性格沉稳安静有才识和度量,风度仪表优美,举止宽容含蓄。

古文:梁大同中,起家秘书郎,迁太子洗马。

现代文:梁朝大同年问,以出任秘书郎起家,升任太子洗马。

古文:元帝承制,征为中书侍郎,直殿省,仍掌相府管记。

现代文:元帝秉承皇帝旨意,征召他为中书侍郎,在宫殿中的官署办公,仍然负责相府中管理文牍的工作。

古文:出为东宫内史,迁太子中庶子。

现代文:调出任束宫内史,升任太子中庶子。

古文:丁所生母忧,归于丹阳。

现代文:遭生母之丧,回到丹阳。

古文:江陵陷,梁敬帝承制,除仁威将军、尚书吏部郎中。

现代文:江陵失陷,梁敬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仁威将军、尚书吏部郎中。

古文:贞阳侯僭位,以敬帝为太子,授瑒散骑常侍,侍东宫。

现代文:贞阳侯僭越登上帝位后,让敬帝做太子,任命王场为散骑常侍,侍奉束宫。

古文:寻迁长史兼侍中。

现代文:接着升任长兼侍中。

古文:高祖入辅,以为司徒左长史。

现代文:高祖进入朝廷辅佐,以王场为司徒左长史。

古文:永定元年,迁守五兵尚书。

现代文:永定元年,升任代理五兵尚书。

古文:世祖嗣位,授散骑常侍,领太子庶子,侍东宫。

现代文:世祖继位,任命为散骑常侍,领太子庶子,侍奉束宫。

古文:迁领左骁骑将军、太子中庶子,常侍、侍中如故。

现代文:升任领左骁骑将军、太子中庶子,常侍、侍中职务依旧担任。

**古文:瑒为侍中六载,父冲尝为瑒辞领中庶子,世祖顾谓冲曰: 所以久留瑒于承华,政欲使太子微有瑒风法耳。 **

现代文:王场任侍中六年,他的父亲王冲曾为王场辞领中庶子职务,世祖顾视着王冲告诉他说: 所以长久地留用王场于太子宫中,正是要使太子稍微有王场的风度仪法哩。

古文:废帝嗣位,以侍中领左骁骑将军。

现代文:废帝继承帝位,任用王场为侍中领左骁骑将军。

古文:光大元年,以父忧去职。

现代文:光大元年,因遭父亲之丧去职。

古文:高宗即位,太建元年,复除侍中,领左骁骑将军。

现代文:高宗登位,太建元年,又任命为侍中,领左骁骑将军。

古文:迁度支尚书,领羽林监。

现代文:升任度支尚书,领羽林监。

古文:出为信威将军、云麾始兴王长史,行州府事。

现代文:调出朝廷任信威将军、云麾始兴王长史,管理州府政事。

古文:未行,迁中书令,寻加散骑常侍,除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现代文:尚未前往,升任中书令,接着加官散骑常侍,任命为吏部尚书,常侍职务依旧担任。

古文:瑒性宽和,及居选职,务在清静,谨守文案,无所抑扬。

现代文:王场性情宽厚和蔼,到身居选拔人才的职位时,坚持心地洁静不受外界干扰,严谨地根据公文案卷,不曾有所抑扬。

古文:寻授尚书右仆射,未拜,加侍中,迁左仆射,参掌选事,侍中如故。

现代文:接着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未就任,加官侍中,升任左仆射,参与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侍中职务依旧担任。

古文:瑒兄弟三十馀人,居家笃睦,每岁时馈遗,遍及近亲,敦诱诸弟,并禀其规训。

现代文:王场兄弟三十余人,在家中相处非常和睦,每年时节馈送物品,遍及近亲,敦敦诱导诸位弟弟,都禀受他的正言教诲。

古文:太建八年卒,时年五十四。

现代文:太建八年去世,当时年纪五十四岁。

古文:赠侍中、特进、护军将军。

现代文:赠给侍中、特进、护军将军的官衔。

古文:丧事随所资给。

现代文:丧事随所用供给。

古文:谥曰光子。

现代文:谧号叫做鱼迂。

古文:瑒第十三弟瑜,字子珪,亦知名,美容仪,早历清显,年三十,官至侍中。

现代文:王瑒第十三个弟弟王瑜,字子珪,也为世人所知,有美丽的容貌仪表,早就历任清贵显要的职务,三十岁时,官做到侍中。

古文:永定元年,使于齐,以陈郡袁宪为副,齐以王琳之故,执而囚之。

现代文:永定元年,出使于齐朝,以陈郡人袁宪为副使,齐朝因为王琳的原因,逮捕并囚禁他们。

古文:齐文宣帝每行,载死囚以从,齐人呼曰 供御囚 ,每有他怒,则召杀之,以快其意。

现代文:齐文宣帝每次出行,带着死刑犯随行,齐人叫做 供御囚 ,齐文宣帝每逢因其他事情发怒,就召来杀掉,以畅快他的心情。

古文:瑜及宪并危殆者数矣,齐仆射杨遵彦悯其无辜,每救护之。

现代文:王瑜和袁宪一起遭遇危险的情况有数次,查塑仆射荡遵彦怜悯他们无辜,总是救护他们。

古文:天嘉二年还朝,诏复侍中,顷之卒,时年四十。

现代文:丢塞二年回到朝廷,诏令恢复侍中职务,不久去世,当时年纪四十岁。

古文:赠本官,谥曰贞子。

现代文:赠给本身官衔,谧号叫做贞子。

古文:陆缮,字士繻,吴郡吴人也。

现代文:陆缮字士繻,吴郡吴人人。

古文:祖惠晓,齐太常卿。

现代文:祖父陆惠晓,任齐朝太常卿。

古文:父任,梁御史中丞。

现代文:父亲陆丝,在梁朝任御史中丞。

古文:缮幼有志尚,以雅正知名。

现代文:陆缮幼年有远大志向,以高尚正直著称。

古文:起家梁宣惠武陵王法曹参军。

现代文:以出任面目宣惠茎堕王法曹参军起家。

古文:承圣中,授中书侍郎,掌东宫管记。

现代文:丞圣年间,任命为中书侍郎,负责束宫文牍的管理工作。

古文:江陵陷,缮微服遁还京师。

现代文:江医失陷,陆钟隐蔽身份穿着平民服装逃回京城。

古文:绍泰元年,除司徒右长史,御史中丞,以父任所终,固辞不就。

现代文:绍泰元年,任命为司徒右长史,御史中丞,因为父亲所任职务到御史中丞为止,陆缮坚决辞谢不肯就任。

古文:高祖引缮为司徒司马,迁给事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通直散骑常侍,兼侍中。

现代文:直担引荐陆钟为司徒司马,升任给事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通直散骑常侍,兼任侍中。

古文:永定元年,迁侍中。

现代文:丞定元年,升任侍中。

古文:时留异拥割东阳,新安人向文政与异连结,因据本郡,朝廷以缮为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现代文:当时留异拥兵割据东堡,新安人向文政舆玺垦连结,因此占据本郡,朝廷任用陆缮为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古文:世祖嗣位,征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掌东宫管记。

现代文:世祖继位,征召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负责管理东宫文牍。

古文:缮仪表端丽,进退闲雅,世祖使太子诸王咸取则焉。

现代文:陆缮仪表端庄漂亮,进退举止安娴高雅,世祖让太子和诸王都以他为标准。

古文:其趋步蹑履,皆令习缮规矩。

现代文:他们疾走相随的姿式,都命令学习陆缮的规矩。

古文:除尚书吏部郎中,步兵如故,仍侍东宫。

现代文:任命陆銮为尚书吏部郎中,步兵校尉的职务依旧担任,仍然侍奉束宫。

古文:陈宝应平后,出为贞毅将军、建安太守。

现代文:陈实应被平定后,调出朝廷任贞毅将军、建安太守。

古文:秩满,为散骑常侍、御史中丞,犹以父之所终,固辞,不许,乃权换廨宇徙居之。

现代文:任职期满,任散骑常侍、御史中丞,还是以父亲任御史中丞所终,坚持辞谢,不许可,于是姑且更换官舍移居开来。

古文:太建初,迁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领扬州大中正。

现代文:太建初年,升任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管理东宫事务,领扬州大中正。

古文:及太子亲莅庶政,解行事,加散骑常侍,改加侍中。

现代文:到太子亲自处理各种政务,解除陆缮管理束宫的职务,加官散骑常侍,改为加官侍中。

古文:迁尚书右仆射,寻迁左仆射,参掌选事,侍中如故。

现代文:升任尚书右仆射,接着升任左仆射,参与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侍中职务依旧担任。

古文:更为尚书仆射,领前将军。

现代文:改任尚书仆射,领前将军。

古文:重授左仆射,领扬州大中正,别敕令与徐陵等七人参议政事。

现代文:重新任命为左仆射,领扬州大中正,另外韶令陆缮与徐陵等七人参与议论朝政。

古文:十二年卒,时年六十三。

现代文:太建十二年去世,当时年纪六十三岁。

古文:赠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安子。

现代文:赠给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衔,谧号叫做安子。

古文:太子以缮东宫旧臣,特赐祖奠。

现代文:太子因为陆缮是东宫旧臣,特别赐给出殡前夕设奠祭告亡灵的仪式。

古文:缮子辩惠,年数岁,诏引入殿内,辩惠应对进止有父风,高宗因赐名辩惠,字敬仁云。

现代文:陆缮的儿子陆辩惠,年纪几岁时,韶令引入宫殿中,陆辩惠应答言谈进退举止有父亲的风度,高宗因此给他赐名辩惠,字敬仁。

古文:缮兄子见贤,亦方雅,高宗为扬州牧,乃以为治中从事史,深被知遇。

现代文:陆缮兄长的儿子陆见贤,也大方文雅,高宗任扬州的长官时,便以陆见贤任治中从事史,很被赏识得到宠遇。

古文:历给事黄门侍郎,长沙、鄱阳二王长史,带寻阳太守,少府卿。

现代文:历任给事黄门侍郎,长沙和鄱隧两个王的长史,兼带曼堕太守,少府卿。

古文:太建十年卒,时年五十。

现代文:越叁十年去世,当时年纪五十岁。

古文:赠廷尉卿,谥曰平子。

现代文:赠给廷尉卿,谧号叫做平子。

古文:史臣曰:夫衣冠雅道,廊庙嘉猷,谅以操履敦修,局宇详正。

现代文:史臣曰:士大夫正道,朝廷善则,确实以操行修养深厚,器宇安详端正为标准。

古文:经曰 容止可观 ,《诗》言 其仪罔忒 ,彼三子者,其有斯风焉。

现代文:经书上说 容止可观 ,《诗》中有一句话 其仪罔忒 ,那三人,有这种风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