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古文:○李圆通

现代文:○李圆通

古文:李圆通,京兆泾阳人也。

现代文:李圆通,京兆泾阳人。

古文:父景,以军士隶武元皇帝,因与家僮黑女私,生圆通。

现代文:他的父亲李景,以军士的身份隶属于武元皇帝,李景与他家里的僮仆黑女私通,生下李圆通。

古文:景不之认,由是孤贱,给使高祖家。

现代文:李景不认他这个儿子,因此他又孤又贱,后来把他送给了隋高祖家。

古文:及为隋国公,擢授参军事。

现代文:等到高祖做隋国公时,提拔李圆通当参军事。

古文:初,高祖少时,每宴宾客,恆令圆通监厨。

现代文:当初,高祖年少的时候,每逢宴请宾客,常常叫李圆通当监厨。

古文:圆通性严整,左右婢仆咸所敬惮。

现代文:李圆通个性严谨,高祖的左右和婢女仆人都敬畏他。

古文:唯世子乳母恃宠轻之,宾客未供,每有干请,圆通不许,或辄持去。

现代文:只有世子杨勇的乳母仗着被宠爱而轻视他。还没有招待宾客,乳母就常来厨房要这要那,李圆通不答应,她拿着东西就走。

古文:圆通大怒,叱厨人挝之数十,叫呼之声彻于閤内,僚吏左右代其失色。

现代文:圆通生气,就呵叱厨师打她几十下,叫喊的声音在楼内响起,大小官员和身边的侍从,为此都替他害怕得失去了颜色。

古文:宾去之后,高祖具知之,召圆通,命坐赐食,从此独善之,以为堪当大任。

现代文:宾客离开之后,高祖都知道了,于是召见李圆通,让他坐下,并赏赐他美食,从此以后特别地厚待他,认为他堪当大任。

古文:高祖作相,赐封怀昌男。

现代文:高祖作了相国,封他为怀昌男爵。

古文:久之,授帅都督,进爵新安子,委以心膂。

现代文:过了很久,又授给他帅都督,晋封为新安子爵,把他当心腹。

古文:圆通多力劲捷,长于武用。

现代文:李圆通力大快捷,擅长武功。

古文:周氏诸王素惮高祖,每伺高祖之隙,图为不利,赖圆通保护,获免者数矣。

现代文:北周的诸王子一向害怕高祖,常常钻高祖的空子,谋划做不利于高祖的事,高祖多次靠李圆通的保护而免遭不幸。

古文:高祖深感之,由是参预政事。

现代文:高祖深深感念,于是让他参与政事。

古文:授相国外兵曹,仍领左亲信。

现代文:授给他相国外兵曹的官职,仍然兼任左亲信。

古文:寻授上仪同。

现代文:不久授他上仪同。

古文:高祖受禅,拜内史侍郎,领左卫长史,进爵为伯。

现代文:高祖受禅后,授他为内史侍郎,兼任左卫长史,加爵位为伯。

古文:历左右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左丞,摄刑部尚书,深被任信。

现代文:历任左右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左丞、代理刑部尚书,很受信任。

古文:后以左丞领左翊卫骠骑将军。

现代文:后来担任左丞,兼任右翊卫骠骑将军。

古文:伐陈之役,圆通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出信州道,以功进位大将军,进封万安县侯,拜扬州总管长史。寻转并州总管长史。

现代文:在讨伐陈国的战役中,李圆通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从杨素出兵信州,因功晋升为大将军,加封为万安县侯,授他扬州总管长史,不久转为并州总管长史。

古文:秦孝王仁柔自善,少断决,府中事多决于圆通。

现代文:秦孝王为人仁爱善良,处理事情缺乏决断,因此,府中的事情大多由李圆通处理。

古文:入为司农卿、治粟内史,迁刑部尚书。后数岁,复为并州长史。

现代文:后来李圆通进朝廷,做司农卿,兼粟内史,升迁为刑部尚书,数年后,又做了并州长史。

古文:孝王以奢侈得罪,圆通亦坐免官。

现代文:秦孝王因奢侈犯了罪,李圆通也因此罢了官。

古文:寻检校刑部尚书事。

现代文:不久李圆通又代理刑部尚书。

古文:仁寿中,以勋旧进爵郡公。

现代文:仁寿年间,李圆通因是功勋老臣晋爵为郡公。

古文:炀帝嗣位,拜兵部尚书。

现代文:隋炀帝继位,授李圆通兵部尚书。

古文:炀帝时,授协律郎,迁通事谒者,兵曹承务郎。

现代文:炀帝驾临扬州时,让李圆通留下镇守京都。李圆通判决宇文述把田归还给老百姓,宇文述告他接受了贿赂。

古文:帝美其才,甚重之。

现代文:隋炀帝大怒,征召李圆通,在洛阳面见炀帝,因此被免官。

古文:宇文化及之乱也,以为太常卿。

现代文:李圆通因担忧害怕得疾病而死。后追封他为柱国,爵位和从前一样。

古文:后归大唐,卒于梁州总管。

现代文:他的儿子孝常,在大业末年做了华阴县令。

古文:○张定和

现代文:○张定和

古文:张定和,字处谧,京兆万年人也。

现代文:张定和字处谧,京兆万年人。

古文:少贫贱,有志节。

现代文:年少时贫寒低贱,有志气,守节操。

古文:初为侍官。

现代文:起初做侍官。

古文:会平陈之役,定和当从征,无以自给。

现代文:时逢平定陈国的战争,定和理当去打仗,但生活不能自给。

古文:其妻有嫁时衣服,定和将鬻之,妻靳固不与,定和于是遂行。

现代文:他要把妻子的嫁衣卖掉,妻子坚决不给他。从此定和就走了。

古文:以功拜仪同,赐帛千匹,遂弃其妻。

现代文:因作战有功,被任命为仪同,赏赐布帛千匹。于是定和抛弃了妻子。

古文:是后数以军功加上开府、骠骑将军。

现代文:此后定和屡建军功,升迁为上开府、骠骑将军。

古文:从上柱国李充击突厥,先登陷阵,虏刺之中颈,定和以草塞创而战,神气自若,虏遂败走。

现代文:定和跟随上柱国李充攻打突厥,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贼兵刺中了他的脖子,他就用草塞住伤口继续作战,神态自若,于是贼兵大败而逃。

古文:上闻而壮之,遣使者赍药,驰诣定和所劳问之。

现代文:皇上得此消息,派使者给他送药,驾快马到他的处所慰劳。

古文:进位柱国,封武安县侯,赏物二千段,良马二匹,金百两。

现代文:升官为柱国,晋爵为武安县侯。赏赐布帛二千段,骏马两匹,黄金一百两。

古文:炀帝嗣位,拜宜州刺史,寻转河内太守,颇有惠政。

现代文:炀帝继位后,任命定和为宜州刺吏,不久又派遣他到河内做太守,很有政绩。

古文:岁馀,征拜左屯卫大将军。

现代文:一年多后,定和奉诏回京,任左屯卫大将军。

古文:从帝征吐谷浑,至覆袁川。

现代文:定和随从炀帝征伐吐谷浑,到了覆袁川。

古文:时吐谷浑主与数骑而遁,其名王诈为浑主,保车我真山,帝命定和率师击之。既与贼相遇,轻其众少,呼之令降,贼不肯下。

现代文:当时吐谷浑主与几个骑兵逃跑了,他手下一位有名的番王假称浑主,守卫着车我真山。炀帝命令定和率兵进攻,定和的部队已跟贼寇相遇,轻视贼寇兵少力薄,喊叫贼寇投降,贼人不肯。

古文:定和不被甲,挺身登山,贼伏兵于岩谷之下,发矢中之而毙。

现代文: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贼寇在山谷里埋下了伏兵,用暗箭射死了定和。

古文:其亚将柳武建击贼,悉斩之。

现代文:副将柳武建率兵奋力还击,全部消灭了敌人。

古文:诸军多物故,奫众独全。

现代文:炀帝为定和以身殉国而悲痛流泪,追封他为光禄大夫。

古文:高祖善之,赐物二百五十段。

现代文:当时原有的爵位已按例免除了,因而重新封他为武安侯,谥号 壮武 。

古文:仁寿中,迁潭州总管,在职三年卒。有子孝廉。

现代文:馈赠丝绸一千匹,大米一千石。他的儿子张世立继承了爵位,不久为光禄大夫。

古文:○麦铁杖

现代文:○麦铁杖

古文:麦铁杖,始兴人也。

现代文:麦铁杖是始兴人。

古文: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

现代文:勇猛而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古文:性疏诞使酒,好交游,重信义,每以渔猎为事,不治产业。

现代文:粗犷放荡且好酒,喜欢结交朋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置产业。

古文: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广州刺史欧阳頠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

现代文:陈国太建年间与人合伙做贼,广州刺史欧阳危页俘获了他,麦铁杖从此沦为朝廷的奴仆,专给皇帝撑伞。

古文:每罢朝后,行百馀里,夜至南徐州,俞城而入,行光火劫盗。

现代文:铁杖常常在皇帝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夜间到南徐州,翻越城墙而入,借灯光打劫偷盗。

古文:旦还,及时仍又执伞。

现代文:次日早晨返回时,仍旧替皇帝撑伞。

古文:如此者十馀度,物主识之,州以状奏。

现代文:像这样十多次,失主们认出了他,南徐州官府用状子告到皇帝那里。

古文:朝士见铁杖每旦恆在,不之信也。

现代文:朝中官员见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做贼。

**古文:后数告变,尚书蔡徵曰: 此可验耳。 **

现代文:后来南徐州官员又多次状告铁杖,尚书蔡徵说: 这是可以验证的。

古文: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

现代文:在卫兵们退出的时候,以百金悬赏,招募可以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的人。

古文: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

现代文:铁杖出来应招,怀揣诏书而去,次日早晨及时回奏。

**古文:帝曰: 信然,为盗明矣。 **

现代文:皇帝说: 的确是徐州官员说的那样,铁杖偷盗之事是很清楚的。

古文:惜其勇捷,诫而释之。

现代文:因怜惜他勇猛敏捷,警告后便放他回家了。

古文:陈亡后,徙居清流县。

现代文:陈国灭亡后,铁杖迁到清流县居住。

古文: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具知还报。

现代文:恰巧江东谋反,杨素派铁杖到江南去侦察。铁杖头戴草把,在夜间浮水过江,全部弄清贼营情况后回报杨素。

古文:后复更往,为贼所擒。逆帅李棱遣兵仗三十人卫之,缚送高智慧。

现代文:后来又再次到贼营窥探,被贼兵捉住,贼帅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绑着准备送给高智慧。

古文: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

现代文:押到肻亭,军士们吃饭休息,可怜他饿,解开绑着的手让他吃饭。

古文: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素大奇之。

现代文: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直到杀尽为止,然后一一割下他们的鼻子,怀揣而归,杨素十分惊奇。

古文:后叙战勋,不及铁杖,遇素驰驿归于京师,铁杖步追之,每夜则同宿。

现代文:后来论功行赏,却没有麦铁杖,碰上杨素坐驿车回京都,铁杖徒步追随杨素,每夜同宿一店。

古文:素见而悟,特奏授仪同三司。

现代文:杨素发现铁杖时才明白铁杖的用心,特地向皇上请奏授铁杖为仪同三司。

古文:以不识书,放还乡里。

现代文:但因铁杖不识字,放回乡里。

古文:成阳公李彻称其骁武,开皇十六年,征至京师,除车骑将军,仍从杨素北征突厥,加上开府。

现代文:成阳公李彻欣赏铁杖勇猛,在开皇十六年,征召铁杖到京城,任命他为车骑将军。仍跟随杨素北征突厥,加封为上开府。

古文:炀帝即位,汉王谅反于并州,又从杨素击之,每战先登。进位柱国。

现代文:炀帝即位,汉王杨凉在并州谋反,铁杖又跟随杨素征讨汉王杨谅,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后任柱国大将军。

古文:寻除莱州刺史,无治名。

现代文:不久调任莱州刺史,但无政绩。

古文:后转汝南太守,稍习法令,群盗屏迹。

现代文:升转任汝南太守,渐渐学习法令制度,群盗绝迹。

**古文:后因朝集,考功郎窦威嘲之曰: 麦是何姓? **

现代文:后来上朝,考功郎窦威嘲笑铁杖说: 麦是什么姓?

**古文:铁杖应口对曰: 麦豆不殊,那忽相怪! **

现代文:铁杖应声答道: 麦窦没有差异,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古文:威赧然,无以应之,时人以为敏慧。

现代文:窦威非常羞愧,无言以对,当时的人都认为铁杖机敏聪慧。

古文:寻除右屯卫大将军,帝待之逾密。

现代文:不久铁杖又调任右屯卫大将军,炀帝对他更加亲密。

古文: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

现代文:铁杖认为炀帝对他恩重如山,常怀尽忠报国之志。

**古文: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顾谓医者吴景贤曰: 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艾炷灸頞,瓜蒂喷鼻,治黄不差,而卧死兒女手中乎? **

现代文:等到炀帝征讨辽东,铁杖请求当前锋。他回头对随从医生吴景贤说: 大丈夫的性命自有所在,岂能去用艾炷烫鼻梁,用瓜蒂喷鼻孔,治黄不差,而死在妇人怀里呢?

古文:将渡辽,谓其三子曰: 阿奴当备浅色黄衫。

现代文:将要渡辽河,铁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 你们应该准备浅黄色的衣衫。

古文:吾荷国恩,今是死日。

现代文:我久蒙国恩,今天应是为国捐躯的时候。

古文:我既被杀,尔当富贵。

现代文:我如果战死,你们将会富贵。

**古文:唯诚与孝,尔其勉之。 **

现代文:在忠与孝上,希望你们多努力。

古文:及济,桥未成,去东岸尚数丈,贼大至。

现代文:等到渡河时,桥未完工,离东岸还有几丈,贼兵大批涌来。

古文:铁杖跳上岸,与贼战,死。

现代文:铁杖跳上岸,与贼兵拼搏,战死。

古文: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亦死之,左右更无及者。

现代文:同时战死的还有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

古文:帝为之流涕,购得其尸,下诏曰: 铁杖志气骁果,夙著勋庸,陪麾问罪,先登陷阵,节高义烈,身殒功存。

现代文:炀帝为铁杖哭泣,赎回铁杖的尸体,下诏说: 铁杖志坚气勇,平素以功著称,这次陪朕讨伐贼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节高义烈,虽身死而功存。

古文:兴言至诚,追怀伤悼,宜赉殊荣。

现代文:他的誓言至忠至诚,追怀他的平生,让人伤感不已。

**古文:用彰饰德。可赠光禄大夫、宿国公。谥曰武烈。 **

现代文:应赐给他特殊荣誉,以表彰他的功德,可追赠光禄大夫之职,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古文:子孟才嗣。寻授光禄大夫。

现代文:铁杖之子麦孟才承袭爵位,不久授为光禄大夫。

古文:孟才有二弟,仲才、季才,俱拜正议大夫。

现代文:孟才有仲才、季才两个弟弟,都被拜为正议大夫。

古文:赗赠巨万,赐辒辌车,给前后部羽葆鼓吹。平壤道败将宇文述等百馀人皆为执绋,王公已下送至郊外,士雄赠左光禄大夫、右屯卫将军、武强侯,谥曰刚。

现代文:炀帝还赠钱巨万,为铁杖办丧事,赐鍂车京丧车,前后配有吹鼓手,丧车的竿子上插着羽毛,在平壤被贼军打破的宇文述等一百多人都在车前为铁杖执绳引棺,王公以下的官员送到郊外。钱士雄被追封为左光禄大夫、右屯卫将军、武强侯,谥号刚。

古文:子杰嗣。

现代文:他的儿子钱杰继承了爵位。

古文:金叉赠右光禄大夫,子善谊袭官。

现代文:孟金叉被追赠为右光禄大夫,其子孟善谊继承官位。

古文:孟才字智棱,果烈有父风。

现代文:孟才字智棱,坚强刚烈,有他父亲铁杖的遗风。

古文:帝以孟才死节将子,恩赐殊厚,拜武贲郎将。

现代文:炀帝因为孟才是为国损躯的将领的儿子,对他恩惠不同一般,拜为武贲郎将。

古文:及江都之难,慨然有复仇之志。

现代文:等到江都宇文化及叛乱弑君,孟才便胸怀报仇之志。

古文:与武牙郎钱杰素交友,二人相谓曰: 吾等世荷国恩,门著诚节。

现代文:孟才和钱武牙郎钱杰感情一向很好,二人密谋说: 我们两家世代蒙受皇恩,家门又以忠诚有节而著称。

**古文:今贼臣弑逆,社稷沦亡,无节可纪,何面目视息世间哉! **

现代文:现在贼臣弑君叛逆,国家沦亡,无节可谈,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古文:于是流涕扼腕,遂相与谋,纠合恩旧,欲于显福宫邀击宇文化及。

现代文:于是伤心落泪,扼腕愤激,相约纠集旧部,想拦截宇文化及在显福宫杀死他。

古文:事临发,陈籓之子谦知其谋而告之,与其党沈光俱为化及所害,忠义之士哀焉。

现代文:将要行动时,陈藩之子陈谦告密,孟才和党羽沈光等都被宇文化及杀害,忠义之士都为他们感到悲痛。

古文:○沈光

现代文:○沈光字

古文:沈光,字总持,吴兴人也。

现代文:沈光字总持,吴兴人。

古文:父君道,仕陈吏部侍郎,陈灭,家于长安。

现代文:父亲沈君道,陈国吏部侍郎。陈国灭亡后,家住长安。

古文:皇太子勇引署学士。

现代文:皇太子杨勇署他为学士。

古文:后为汉王谅府掾,谅败,除名。

现代文:后任汉王杨谅的府掾。杨谅失败后,他被除名为民。

古文:光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

现代文:沈光小时就骁勇快捷,善于马术,为天下之最。

古文:略综书记,微有词藻,常慕立功名,不拘小节。

现代文:他略通书记,会写点文章,常思慕立功扬名,不拘小节。

古文: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驰,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

现代文:家境贫寒,父兄都以为人抄书为生,只有沈光放纵不羁,交结侠客和轻薄之徒,与京师的放纵少年结为朋友。

古文: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现代文:人家常常送东西给他,他得以侍养父母,甚至常有甘食美服,未曾困乏。

古文: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馀丈,适遇绳绝,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

现代文:刚建禅定寺,其中的幡竿高十几丈,刚好绳子又断了,不是人力上得去的,诸僧都很忧虑。

**古文:光见而谓僧曰: 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 **

现代文:沈光见了,对和尚们说: 可拿绳子来,我为你们爬上去就是了。

古文: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

现代文:诸僧很惊喜,拿来绳子给他。

古文:光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

现代文:沈光用口衔绳子,沿竹竿子爬上去,一直爬到龙头上。

古文: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

现代文:他系好绳子,手足都放松,透空而下,用手掌落地,倒行几十步。

古文: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 肉飞仙 。

现代文:观众莫不惊骇高兴,叹异不止。当时人叫他 肉飞仙 。

古文:大业中,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预焉。

现代文:大业中,炀帝征集天下骁勇之士以伐辽东,沈光参预其中。

古文:同类数万人,皆出其下。

现代文:同类几万人,都在他之下。

古文:光将诣行在所,宾客送至灞上者百馀骑。

现代文:沈光将到行宫去,送他到灞上的宾客有一百多人。

**古文:光酹酒而誓曰: 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 **

现代文:沈光洒酒于地,发誓说: 这次去,如不能建功扬名,当死在高丽,不再与各位相见了。

古文:及从帝攻辽东,以冲梯击城,竿长十五丈,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

现代文:到跟随炀帝进攻辽东时,用冲梯攻城,竹竿长十五丈,沈光爬到顶端上去,临城与贼人交战,短兵相接,杀了十几人。

古文:贼竞击之而坠,未及于地,适遇竿有垂絙,光接而复上。

现代文:贼人竞相攻击他,他从城上掉下来,没落到地上,刚好抓住了竹竿上的绳子,沈光又上去。

古文:帝望见,壮异之,驰召与语,大悦,即日拜朝请大夫,赐宝刀良马,恆致左右,亲顾渐密。

现代文:炀帝望见了,壮之异之,驰马过去与他交谈,很高兴,当天授他朝请大夫,赐给他宝刀良马。炀帝常把他带在身边,渐渐对他很亲密。

古文:未几,以为折冲郎将,赏遇优重。

现代文:不久,命他为折冲郎将,赏赐、待遇很优厚。

古文: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

现代文:炀帝常常推食解衣赏赐给他,同类人中没谁可与他相比。

古文: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怀竭节。

现代文:沈光自因受恩深重,想尽力尽忠。

古文:及江都之难,潜构义勇,将为帝复仇。

现代文:江都之难发生,炀帝为宇文化及所杀后,沈光偷偷地召集义士,将为炀帝报仇。

古文:先是,帝宠昵官奴,名为给使,宇文化及以光骁勇,方任之,令其总统,营于禁内。

现代文:此前,炀帝宠幸官奴,把他们叫给使,宇文化及因沈光勇敢,才任用他们,让他总管给使,在宫内安营。

古文:时孟才、钱杰等阴图化及,因谓光曰: 我等荷国厚恩,不能死难以卫社稷,斯则古人之所耻也。

现代文:当时孟才、钱杰等人谋划杀死宇文化及,因此对沈光说: 我们受国大恩,不能死于难,以保卫国家,这是古人所羞耻的。

古文:今又俯首事雠,受其驱率,有熏面目,何用生为?

现代文:现又俯首侍奉仇敌,受他驱使,面目惭愧,何必活着呢?

**古文: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公义士也,肯从我乎? **

现代文:我们一定要杀死他,死而无憾。你是义士,肯跟随我们吗?

古文:光泣下沾衿,曰: 是所望于将军也。

现代文:沈光泣下沾襟,说: 这是我所希望于将军的。

古文:仆领给使数百人,并荷先帝恩遇,今在化及内营。

现代文:我率领着几百个给使,都受到先帝的大恩,今在宇文化及营内。

古文:以此复雠,如鹰鹯之逐鸟雀。

现代文:用他们来复仇,就像老鹰抓小鸟一样。

**古文:万世之功,在此一举,愿将军勉之。 **

现代文:万世之功,在此一举,望将军好自为之。

古文:孟才为将军,领江淮之众数千人,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

现代文:孟才为将军,率领江淮之众几千人,相约在军营中将起床时,早晨进攻宇文化及。

古文:光语泄,陈谦告其事。

现代文:沈光的话泄漏了出去,陈谦把此事告了出去。

**古文:化及大惧曰: 此麦铁杖子也,及沈光者,并勇决不可当,须避其锋。 **

现代文:宇文化及很惊惧,说: 这是麦铁杖的儿子,他和沈光,都勇不可挡,我要躲避其锋锐。

古文:是夜即与腹心走出营外,留人告司马德戡等,遣领兵马,逮捕孟才。

现代文:当夜就与心腹逃到营外,留下人告诉司马德戡等人,让他率领兵马,逮捕孟才。

古文:光闻营内喧声,知事发,不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

现代文:沈光听到营内喧哗声,知道事情暴露了,来不及披甲,就袭击宇文化及营,空无所获。

古文:值舍人元敏,数而斩之。

现代文:碰上舍人元敏,数落其罪而斩之。

古文:遇德戡兵入,四面围合。

现代文:又遇上司马德戡兵入,把沈光四面包围。

古文:光大呼溃围,给使齐奋,斩首数十级,贼皆披靡。

现代文:沈光大叫突围,给使们也一起奋勇,杀了几十个,贼皆退后。

古文:德戡辄复遣骑,持弓弩,翼而射之。

现代文:司马德戡又派来骑兵,拿着弓箭射他。

古文:光身无介胄,遂为所害。

现代文:沈光身无甲胄,于是被害。

古文:麾下数百人皆斗而死,一无降者。

现代文:麾下几百人都战斗而死,没有一个投降的。

古文:时年二十八。

现代文:沈光死时二十八岁。

古文:壮士闻之,莫不为之陨涕。

现代文:壮士们听说此事,没有不为他流泪的。

古文:○来护兒

现代文:○来护儿

古文:来护兒,字崇善,江都人也。

现代文: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

古文:幼而卓诡,好立奇节。

现代文:幼年就卓越不群,好立奇节。

古文:初读《诗》,至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舍书而叹曰: 大丈夫在世当如是。

现代文:刚读《诗经》,读到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和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的诗句时,放下书感叹说: 大丈夫在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古文: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

现代文: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名,怎么能碌碌无为老死田间!

古文: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现代文:同伴听了都很惊讶,佩服他很有志气。

古文:护兒所住白土村,密迩江岸。

现代文:来护儿居住的白土村,离长江岸边很近。

古文:于时江南尚阻,贺若弼之镇寿州也,常令护兒为间谍,授大都督。

现代文:在那时,长江以南还有阻隔,贺若弼镇守寿州时,常派来护儿做间谍,授给他大都督的官职。

古文:平陈之役,护兒有功焉,进位上开府。

现代文: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立了功,升迁为上开府。

古文:从杨素击高智慧于浙江,而贼据岸为营,周亘百馀里,船舰被江,鼓噪而进。

现代文:他跟随杨素在浙江攻打高智慧,敌军盘踞河岸扎下营寨,绵延一百多里,大小战船覆盖了江面,击鼓呐喊向前进军。

古文:素令护兒率数百轻艓径登江岸,直掩其营,破之。

现代文:杨素命令来护儿率领数百只轻快小船,径直登上江岸,直往敌营掩杀过去,一举攻破敌军。

古文:时贼前与素战不胜,归无所据,因而溃散。

现代文:当时敌军和杨素交战,不能取胜,退回去又无立足之地,因此就溃败逃散了。

古文:智慧将逃于海,护兒追至泉州,智慧穷蹙,遁走闽、越。

现代文:高智慧将要向海上逃窜,来护儿追赶到泉州,高智慧走投无路,只好逃向闽越。

古文:进位大将军,除泉州刺史。

现代文:来护儿升任大将军,授任泉州刺史。

古文:时有盛道延拥兵作乱,侵扰州境,护兒进击,破之。

现代文:当时有个叫盛道延的人聚众叛乱,在州境内侵犯骚扰,来护儿率兵攻打,击败了叛军。

古文:又从蒲山公李宽破汪文进于黟、歙,进位柱国。

现代文:又跟随蒲山公李宽在黟、歙大败汪文进,升职为柱国。

古文:仁寿三年,除瀛州刺史,赐爵黄县公,邑三千户。寻加上柱国,除右御卫将军。

现代文:仁寿三年,授任瀛州刺史,赐予他黄县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户,不久又加升为上柱国,授任右御卫将军。

古文:炀帝即位,迁右骁卫大将军,帝甚亲重之。

现代文:隋炀帝即位,来护儿升职为右骁卫大将军,皇上待他很亲近很敬重。

古文:大业六年,从驾江都,赐物千段,令上先人冢,宴父老,州里荣之。

现代文:大业六年,他跟随皇上前往江都,皇上赐他千段布匹,让他上祖坟祭祀祖先,宴请乡里父老,州郡乡里都认为很荣耀。

古文:数岁,转右翊卫大将军。

现代文:几年后,他转任右翊卫大将军。

古文:辽东之役,护兒率楼船,指沧海,入自坝水,去平壤六十里,与高丽相遇。

现代文:辽东战役中,来护儿率领楼船,直指沧海,进入氵贝水,离平壤六十里,和高丽人相遇。

古文:进击,大破之,乘胜直造城下,破其郛郭。

现代文:来护儿进军攻击,大败高丽人,又乘胜追击直逼城下,攻破他们的外城。

古文:于是纵军大掠,稍失部伍,高元弟建武募敢死士五百人邀击之。护兒因却,屯营海浦,以待期会。

现代文:来护儿于是纵恿军队大肆抢掠,军队纪律渐渐松懈。高元的弟弟建武招募五百人的敢死队迎战来护儿,来护儿因此后退,在海浦扎下营寨,等待机会反击。

古文:后知宇文述等败,遂班师。

现代文:后来知道宇文述等人已经兵败,于是班师回朝。

古文:明年,又出沧海道,师次东莱,会杨玄感作逆黎阳,进逼巩、洛,护兒勒兵与宇文述等击破之。

现代文:第二年,又出兵沧海地区,军队驻扎在东莱,赶上杨玄感在黎阳叛乱,进军巩、洛,来护儿率兵与宇文述会合大败叛军。

古文:封荣国公,邑二千户。

现代文:皇上因此封他为荣国公,二千户。

古文:十年,又帅师度海,至卑奢城,高丽举国来战,护兒大破之,斩首千馀级。

现代文:大业十年,又率兵渡海,到卑奢城,高丽全国人都来迎战,来护儿大败高丽人,斩杀一千多人。

古文:将趣平壤,高元震惧,遣使执叛臣斛斯政,诣辽东城下,上表请降。

现代文:将要向平壤进军时,高元十分害怕,派使者押来隋朝叛将斛斯政,到辽东城下,上书请求投降,炀帝答应了。

古文:帝许之,遣人持节诏护兒旋师。

现代文:炀帝派人拿符节召来护儿回师。

古文:护兒集众曰: 三度出兵,未能平贼,此还也,不可重来。

现代文:来护儿召集众人说: 三次出兵,都没能平定敌人,这一回去,不可能再来。

古文:今高丽困弊,野无青草,以我众战,不日克之。

现代文:现在高丽人困窘疲敝,原野都没有青草了,凭我的部队作战,不需多久就可战胜他们。

**古文:吾欲进兵,径围平壤,取其伪主,献捷而归。 **

现代文:我想发兵,直接围攻平壤,捉住他们的头领,好回去向皇上献捷。

古文:答表请行,不肯奉诏。

现代文:来护儿上表请求出兵,不肯按皇上的旨意回师。

古文:长史崔君肃固争,不许。

现代文:长史崔君肃极力同来护儿争辩,来护儿不答应。

古文:护兒曰: 贼势破矣,专以相任,自足办之。

现代文:来护儿说: 敌人的气势已被打垮,只要军队交由我指挥,就足以惩办他们。

古文:吾在阃外,事合专决,岂容千里禀听成规!

现代文:我在朝庭之外,遇事可以独自决断,千里之外怎能受制于成规!

古文:弘第整,武贲郎将、右光禄大夫。

现代文:顷刻之间就失掉机会,劳而无功,所以应当白忙乎。

古文:整尤骁勇,善抚士众,讨击群盗,所向皆捷。

现代文:我宁愿征服高元,回去以后受责备,要我舍弃将要获得的大功,我办不到。 崔君肃对众人说: 你们如跟随元帅,违抗圣旨,我一定告知圣上,你们都要获罪。

**古文:诸贼甚惮之,为作歌曰: 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十万众,只畏荣公第六郎。 **

现代文:众将领都害怕了,劝说来护儿回去,来护儿才奉旨回朝。大业十三年,改任左翊卫大将军,提升为开府仪同三司,皇上对他的委任更多,前后的赏赐不可胜数。

古文:化及反,皆遇害,唯少子恆、济获免。○鱼俱罗

现代文:江都变乱中,宇文化及因忌恨他而谋害了他。○鱼俱罗

古文:鱼俱罗,冯翊下邦人也。

现代文:鱼俱罗,冯翊下圭阝人。

古文: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

现代文:身高八尺,膂力过人,声气雄壮,一开口说话,其声音可传到几百步之外。

古文:弱冠为亲卫,累迁大都督。

现代文:二十岁当亲卫。累次升迁,当到大都督。

古文:从晋王广平陈,以功拜开府,赐物一千五百段。

现代文:随晋王杨广平定陈国,因军功拜授开府,赐缣纟采一千五百段。

古文:未几,沈玄懀、高智慧等作乱江南,杨素以俱罗壮勇,请与同行。

现代文:不久,沈玄忄会、高智慧等作乱于江南,杨素因俱罗壮勇,请他与之同去江南破敌。

古文:每战有功,加上开府、高唐县公,拜叠州总管。

现代文:俱罗每次作战都有功勋,加授上开府、高唐县公爵、叠州总管。

古文:以母忧去职。

现代文:因遭母丧离职。

古文: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现代文:回家时走到扶风,碰上杨素率人马将出灵州道打击突厥,路遇俱罗,很高兴,于是奏明朝廷,与他同行。

古文:及遇贼,俱罗与数骑奔击,瞋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

现代文:遇上贼人后,俱罗与几个骑兵突击,怒目圆睁,大声呼叫,所向披靡,左冲右突,往返如飞。

古文: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

现代文:俱罗因功升任柱国,拜授丰州总管。

古文:初,突厥数入境为寇,俱罗辄擒斩之,自是突厥畏惧屏迹,不敢畜牧于塞上。

现代文:起初,突厥几次入境为寇,俱罗就抓了他们斩了,从此突厥畏惧屏迹,不敢来塞上牧马。

古文:初,炀帝在籓,俱罗弟赞以左右从,累迁大都督。

现代文:起初,炀帝为藩王时,鱼俱罗的弟弟鱼赞,跟随在炀帝左右,累次升迁,到当大都督。

古文:及帝嗣位,拜车骑将军。

现代文:炀帝继位后,拜授鱼赞为车骑将军。

古文:赞性凶暴,虐其部下,令左右炙肉,遇不中意,以签刺瞎其眼。

现代文:鱼赞生性凶残,虐待其部下,令左右炙肉,碰上不中意,就用竹签刺瞎左右的眼睛。

古文:有温酒不适者,立断其舌。

现代文:有温酒而温度不合适的,立即割断人家的舌头。

**古文:帝以赞籓邸之旧,不忍加诛,谓近臣曰: 弟既如此,兄亦可知。 **

现代文:炀帝因鱼赞是自己在藩国时的旧交,不忍心杀他,就对近臣们说: 弟弟既然如此,兄长也可想见。

古文:因召俱罗,谴责之,出赞于狱,令自为计。

现代文:因而召来鱼俱罗,指责他,把鱼赞从牢里放出来,让他带回去自己处理。

古文:赞至家,饮药而死。

现代文:鱼赞回到家里,喝毒药死了。

古文:帝恐俱罗不自安,虑生边患,转为安州刺史。

现代文:炀帝恐鱼俱罗心中不安,怕他搞起边患来,调他当安州刺史。

古文:岁馀,迁赵郡太守。

现代文:过了一年多,调任赵郡太守。

古文:后因朝集,至东都,与将军梁伯隐有旧,数相往来。

现代文:后入朝拜见炀帝,与大臣们相聚。俱罗到了东都洛阳,与将军梁伯隐有旧交,二人于是几次来往。

古文:又从郡多将杂物以贡献,帝不受,因遗权贵。

现代文:俱罗又从赵郡带回了许多杂物,献给炀帝,炀帝不要,他就转送给权贵们。

古文:御史劾俱罗以郡将交通内臣,帝大怒,与伯隐俱坐除名。

现代文:御史弹劾鱼俱罗以郡将身份交结朝中大臣。炀帝大怒,俱罗与伯隐都坐罪除名。

古文:未几,越巂飞山蛮作乱,侵掠郡境。

现代文:不久,越辒的飞山蛮造反作乱,侵略郡里。

古文:诏俱罗白衣领将,并率蜀郡都尉段钟葵讨平之。

现代文:有诏让鱼俱罗以白衣身份权作将军,并率蜀郡都尉段钟葵讨平叛军。

古文:大业九年,重征高丽,以俱罗为碣石道军将。

现代文:大业九年,炀帝重新征讨高丽,以鱼俱罗为碣石道的军将。

古文:及还,江南刘元进作乱,诏俱罗将兵向会稽诸郡逐捕之。

现代文:回朝后,江南人刘元进造反作乱,有诏让鱼俱罗带兵到会稽等郡追剿叛军。

古文:于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击贼帅硃燮、管崇等,战无不捷。

现代文:那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进攻反贼头子朱燮、管崇等,战无不胜。

古文:然贼势浸盛,败而复聚。

现代文:但反贼势力蔓延开来,越来越大,你打败了他们,他们又聚集拢来了。

古文:俱罗度贼非岁月可平,诸子并在京、洛,又见天下渐乱,终恐道路隔绝。

现代文:鱼俱罗估计,反贼不是几年几月可以平定的,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京师长安和洛阳,又见天下渐渐大乱,担心以后道路隔绝,父子难以再见。

古文:于时东都饥馑,谷食踊贵,俱罗遣家仆将船米至东都粜之,益市财货,潜迎诸子。

现代文:那时东都洛阳闹饥荒,粮价飞涨,俱罗于是派家奴用船把米运到东都卖了,又买了财货,偷偷地接回几个儿子。

古文:朝廷微知之,恐其有异志,发使案验。

现代文:朝廷略略知道此事,怕他有异心,派使者去调查。

古文:使者至,前后察问,不得其罪。

现代文:使者到了,前后察问,找不到罪证。

古文:帝复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就锁将诣东都。

现代文:炀帝又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去把他抓起来,送到东都。

古文: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

现代文:鱼俱罗相貌异于常人,眼睛里各有两个瞳孔,有帝王之像,被炀帝私下里猜忌。

古文:敬真希旨,奏俱罗师徒败衄,于是斩东都市,家口籍没。

现代文:梁敬真揣摩圣旨,上告鱼俱罗的部队白白地打败仗,于是斩俱罗于东都街市,其家财被登记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