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古文:李穆子浑穆兄子询询弟崇崇子敏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也。

现代文:李穆字显庆,自称陇西成纪人,汉朝骑都尉李陵之后。

古文:陵没匈奴,子孙代居北狄,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汧、陇。

现代文:李陵陷没匈奴,其子孙就世世代代居住在北狄,后来随北魏南迁,重新回到州、陇州一带居住。

古文:祖斌,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

现代文:祖父李斌,以都督身份镇守高平,因而以此为家。

古文:父文保,早卒,及穆贵,赠司空。

现代文:父亲李文保,很早就死了,等到李穆显贵时,追赠司空。

古文: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

现代文:李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

古文:周太祖首建义旗,穆便委质,释褐统军。

现代文:周太祖刚举义旗时,李穆便委身相许,为官统军。

古文:永熙末,奉迎魏武帝,授都督,封永平县子,邑三百户。

现代文:永熙末,奉迎魏武帝,被授都督,封爵永平县子,食邑三百户。

古文:又领乡兵,累以军功进爵为伯。

现代文:他又统领乡兵,累计军功,进子爵为伯爵。

古文:从太祖击齐师于芒山,太祖临阵堕马,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俱出。

现代文:他跟随周太祖在芒山攻击齐国军队,周太祖在阵前堕马,李穆突围前进,用马鞭敲周太祖而怪他落马,并把带来的马给太祖,一起冲破重围逃了出来。

古文:贼见其轻侮,谓太祖非贵人,遂缓之,以故得免。

现代文:贼人见太祖轻佻,以为他不是贵人,就没有紧追不舍,他们因此幸免于一死。

**古文:既而与穆相对泣,顾谓左右曰: 成我事者,其此人乎! **

现代文:不久周太祖和李穆相对而泣,回头对近臣们说: 成就我的大业的,就是这个人啦!

古文: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定,擢授武卫将军、仪同三司,进封安武郡公,增邑一千七百户,赐以铁券,恕其十死。

现代文:就命令李穆安抚慰问关中,李穆所到之处,立即平定。周太祖提拔他当武卫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伯爵为武安郡公爵,增加食邑一千七百户,并赐以铁券,饶恕他十次死罪。

古文:寻加开府,领侍中。

现代文:不久又让他开府治事,兼领侍中之职。

古文:初,芒山之败,穆以骢马授太祖。太祖于是厩内骢马尽以赐之,封穆姊妹皆为郡县君,宗从舅氏,颁赐各有差。

现代文:当初,芒山败北,李穆将马授给周太祖,太祖于是将厩内的马全部赐给李穆,并封李穆的姐妹为郡君、县君,子孙随舅家姓李,赏赐各有等差。

古文:转太仆。从于谨破江陵,增邑千户,进位大将军。

现代文:李穆转任太仆,跟随于谨攻破江陵,增加食邑一千户,进位为大将军。

古文:击曲沔蛮,破之,授原州刺史,拜嫡子惇为仪同三司。

现代文:进击并打破了曲沔蛮,被授为原州刺史,周太祖另拜授李穆嫡子李为仪同三司。

古文:穆以二兄贤、远并为佐命功臣,而子弟布列清显,穆深惧盈满,辞不受拜。太祖不许。

现代文:李穆因考虑到两位兄长李贤、李远都是佐命功臣,而子弟们都担当清显之职,李穆深深地戒惧盈满,因此坚辞不受,但太祖不许他不受。

古文:俄迁雍州刺史,兼小冢宰。

现代文:不久李穆迁任雍州刺史,兼任小冢宰。

古文:周元年,增邑三千户,通前三千七百户。

现代文:北周元年,李穆增加食邑三千户,连同以前的共三千七百户。

古文:又别封一子为升迁伯。穆让兄子孝轨,许之。

现代文:又另封一个儿子为升迁伯,李穆让爵于兄子李孝轨,太祖同意了。

古文:宇文护执政,穆兄远及其子植俱被诛,穆当从坐。

现代文:宇文护执政时,李穆兄李远及李远之子李植,全部被杀,李穆应当坐罪。

古文:先是,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

现代文:在此之前,李穆知道李植不是保家之主,每每劝李远除掉他,李远不能用其谋。

**古文:及远临刑,泣谓穆曰: 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 **

现代文:等到李远临刑受死时,哭着对李穆说: 显庆,我不听你的话,以至落到这个地步,怎么办啦!

古文:穆以此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

现代文:李穆因此免于一死,免职为民,他的子弟也被免官。

古文:植弟淅州刺史基,当坐戮,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护义而两释焉。

现代文:李植弟淅州刺史李基,应当连坐被杀,李穆请求用自己的两个儿子换回李基的性命,宇文护认为李穆仁义而释放了他们。

古文:未几,拜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复爵安武郡公。

现代文:不久,拜授李穆为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并恢复李穆爵位安武郡公。

古文:武成中,子弟免官爵者悉复之。

现代文:武成年间,李穆被免除官爵的子弟,全部恢复官爵。

古文:寻除少保,进位大将军。

现代文:不久,李穆被任为少保,进位大将军。

古文:岁余,拜小司徒,进位柱国,转大司空。

现代文:过了一年多,又拜授小司徒,进位柱国,转任大司空。

古文:奉诏筑通洛城。

现代文:奉诏修筑通洛城。

古文:天和中,进爵申国公,持节绥集东境,筑武申、旦郛、慈涧、崇德、安民、交城、鹿卢等诸镇。

现代文:天和中,晋爵位为申国公,持节安抚东境,修武申、旦郛、慈涧、崇德、安民、交城、鹿卢等城镇。

古文:建德初,拜太保。

现代文:建德初,拜授太保。

古文:岁余,出为原州总管。

现代文:一年多以后,出京任原州总管。

古文:数年,进位上柱国,转并州总管。

现代文:过了几年,进位上柱国,转任并州总管。

古文:大象初,加邑至九千户,拜大左辅,总管如故。

现代文:大象初,增加食邑到九千户,拜授大左辅,并仍如过去那样担任并州总管。

古文:高祖作相,尉迥之作乱也,遣使招穆。

现代文:隋高祖为北周宰相时,尉迟迥作乱造反,派人招李穆。

古文:穆锁其使,上其书。

现代文:李穆关住尉迟迥的使者,把尉迟迥联络造反的书信上交朝廷。

古文: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

现代文:李穆之子李士荣,凭了李穆所居为天下精兵汇集之处,私下劝李穆造反。

古文: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盖天子之服也。

现代文:李穆坚决拒绝,并将十三环金带送给高祖,这是天子的服饰。

古文:穆寻以天命有在,密表劝进。

现代文:李穆不久因天命有定,秘密上表,劝高祖登基。

古文:高祖既受禅,下诏曰: 公既旧德,且又父党,敬惠来旨,义无有违。便以今月十三日恭膺天命。 俄而穆来朝,高祖降坐礼之,拜太师,赞拜不名,真食成安县三千户。

现代文:隋高祖受禅后,下诏书说,要在本月十三日承接天命,登基为帝。不久李穆来朝,隋高祖对他礼遇有加,拜授他为太师,要他赞拜时不自报姓名,实食成安县三千户的食邑。

古文:于是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

现代文:于是,李穆子孙中,即便尚在襁褓的,也都拜为仪同,他一家中执象笏的有一百多人。

古文:穆之贵盛,当时无比。

现代文:李穆的贵盛,在当时无人可比。

古文:穆上表乞骸骨,诏曰: 朕初临宇内,方藉嘉猷,养老乞言,实怀虚想。七十致仕,本为常人。

现代文:李穆上表请求退休,隋高祖下诏书,同意李穆退休,并说如有大事,当叫大臣上李府请教。

古文:太师、上柱国、申国公,器宇弘深,风猷遐旷,社稷佐命,公为称首,位极帅臣,才为人杰,万顷不测,百炼弥精。

现代文:这时太史上奏说,当会发生不得不迁移首都之事。皇上因为刚刚受禅登基,一听此话,甚感为难。李穆上表说,迁都是常有的事,劝皇上不必疑惑。

古文:乃无伯玉之非,岂有颜回之贰,故以自居寥廓,弗关宪网。

现代文:皇上一向嫌台城地方狭小,而且宫中多有鬼妖,苏威曾劝迁都,皇上没采纳。后遇太史上奏,心才疑惑不决。

古文:然王者作教,惟旌善人,去法弘道,示崇年德。

现代文:到这时,皇上看了李穆的表章,说: 天道聪明,已有征候应验;太师是人民所仰望的,他又提出这一请求,那么,可以迁都了。

古文:自今已后,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 开皇六年薨于第,年七十七。

现代文:于是听从了李穆的请求。过了一年多,皇上下诏表扬李穆,并说从今以后,只要李穆不造反,什么罪过都可饶恕。李穆开皇六年在府第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古文:遗令曰: 吾荷国恩,年宦已极,启足归泉,无所复恨。

现代文:他留下教令说: 我承蒙国家大恩,年龄和官爵均已到极点,现在回归黄泉,无所遗憾。

**古文:竟不得陪玉銮于岱宗,预金泥于梁甫,眷眷光景,其在斯乎! **

现代文:到最后我都不能陪皇上到泰山和梁甫去封禅,我如今仍然眷恋光景,大概就是因为这一遗恨吧。

古文:诏遣黄门侍郎监护丧事,赗马四匹,粟麦二千斛,布绢一千匹。

现代文:皇上下诏派遣黄门侍郎监护丧事,赐马四匹,粟麦二千斛,布绢一千匹。

古文:赠使持节、冀定赵相瀛毛魏卫洛怀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

现代文:皇上还追赠李穆使持节,冀、定、赵、相、瀛、毛、魏、卫、洛、怀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

古文:谥曰明。

现代文:谥号为 明 。

古文:赐以石椁、前后部羽葆鼓吹、辒辌车。

现代文:还赏赐他石椁、前后部羽葆鼓吹、鍂车京车。

古文:百僚送之郭外。

现代文:百官护送他的灵柩到郭外。

古文:诏遣太常卿牛弘赍哀册,祭以太牢。

现代文:皇上下诏派遣太常卿牛弘饔哀册,用太牢之礼祭奠。

古文:孙筠嗣。

现代文:李穆的孙子李筠继承爵位。

古文:筠父惇,字士献,穆长子也。

现代文:李筠之父李,字士献,是李穆的长子。

古文:仕周,官至安乐郡公、凤州刺史,先穆卒。

现代文:在北周为官,一直当到安乐郡公、凤州刺史,在李穆之前去世。

古文:筠幼以穆功,拜仪同。

现代文:李筠幼年时,因李穆之功,拜授仪同。

古文:开皇八年,以嫡孙袭爵。

现代文:开皇八年,以嫡孙身份,承袭李穆爵位。

古文:仁寿初,叔父浑忿其吝啬,阴遣兄子善衡贼杀之。

现代文:仁寿初,叔父李浑忿恨他的吝啬,偷偷地派遣他兄长的儿子李善衡杀害了他。

古文:求盗不获,高祖大怒,尽禁其亲族。

现代文:皇上捕获凶手不成,非常气愤,禁止他的全部亲族来往。

古文:初,筠与从父弟瞿昙有隙,时浑有力,遂证瞿昙杀之。瞿昙竟坐斩,而善衡获免。

现代文:当初,李筠与叔伯弟弟李瞿昙有矛盾,当时李浑有权力,于是证明是瞿昙杀了李筠,瞿昙竟然因此被杀,而善衡却得以免死。

古文:四年,议立嗣。

现代文:仁寿四年,商议立嗣之事。

古文:邳公苏威奏筠不义,骨血相杀,请绝其封。

现代文:邳公苏威上奏李筠不义,为亲骨肉所杀,请求绝其爵位。

古文:上不许。

现代文:皇上不许可。

古文:惇弟怡,官至仪同,早卒,赠渭州刺史。

现代文:李之弟李怡,官至仪同,很早就死了,被追赠为渭州刺史。

古文:怡弟雅,少有识量。

现代文:李怡弟李雅,年青时就有见识胆量。

古文:周保定中,屡以军功封西安县男,拜大都督。

现代文:北周保定,积累军功晋封西安县男爵,拜授大都督。

古文:天和中,从元定征江西,时诸军失利,遂没于陈。

现代文:天和中,跟随元定征讨江西,当时各路军队都失利,于是陷落于陈国。

古文:后得归国,拜开府仪同三司,领左右军。

现代文:后得归国,拜授开府仪同三司,兼领左右军。

古文:其年,从太子西征吐谷浑,雅率步骑二千,督军粮于洮河,为贼所蹑,相持数日。

现代文:这一年,跟随太子西征吐谷浑,李雅率领步兵骑兵二千人,于洮河督运军粮,被贼人追击,双方相持几天。

古文:雅患之,遂与伪和,虏备稍解,纵奇兵击破之。

现代文:李雅很担忧,就假装与贼人讲和,贼人戒备稍稍松弛,李雅便放出奇兵击破贼人。

古文:赐奴婢百口,封一子为侯。

现代文:周君赏他奴婢百口,并封他一子为侯。

古文:后拜齐州刺史,俄征还京。

现代文:后拜授他为齐州刺史,不久又征调他还京。

古文:数载,授瀛州刺史。

现代文:几年后,授他为瀛州刺史。

古文:高祖作相,镇灵州以备胡。

现代文:隋高祖为北周宰相时,李雅镇守灵州以防备胡人。

古文:还授大将军,迁荆州总管,加邑八百户。

现代文:还京后授他为大将军,迁任荆州总管,增加食邑八百户。

古文:开皇初,进爵为公。

现代文:开皇初,增加爵位为公爵。

古文:雅弟恆,官至盐州刺史,封阳曲侯。

现代文:李雅的弟弟李恒,官至盐州刺史,封爵阳曲侯。

古文:恆弟荣,官至合州刺史、长城县公。

现代文:李恒的弟弟李荣,官至合州刺史、长城县公爵。

古文:荣弟直,官至车骑将军、归政县侯。

现代文:李荣的弟弟李直,官至车骑将军、归政县侯爵。

古文:直弟雄,官至柱国、密国公、骠骑将军。

现代文:李直的弟弟李雄,官至柱国、密国公、骠骑将军。

古文:雄弟浑,最知名。

现代文:李雄的弟弟李浑,最为有名。

古文:浑字金才,穆第十子也。

现代文:李浑字金才,是李穆的第十个儿子。

古文:姿貌瑰伟,美须髯。

现代文:他相貌魁伟,长髯丰额。

古文:起家周左侍上士。

现代文:开始做北周的左侍上士。

古文:尉迥反于鄴,时穆在并州,高祖虑其为迥所诱,遣浑乘驿往布腹心。

现代文:尉迟迥在邺下造反,当时李穆在并州,隋高祖担心他被尉迟迥所诱惑,故派李浑乘驿马往李穆处致深交之诚。

**古文:穆遽令浑入京,奉熨斗于高祖,曰: 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 **

现代文:李穆马上让李浑入京,奉上熨斗给高祖,并带信说: 愿您拿着这把柄以熨安天下。

古文:高祖大悦。又遣浑诣韦孝宽所而述穆意焉。

现代文:高祖十分高兴,又派李浑到韦孝宽处转述李穆之意。

古文:适遇平鄴,以功授上仪同三司,封安武郡公。

现代文:适遇平定邺下,因功被授为上仪同三司,封为安武郡公。

古文:开皇初,进授象城府骠骑将军。

现代文:开皇初,进授象城府骠骑将军。

古文:晋王广出籓,浑以骠骑领亲信,从往扬州。

现代文: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后,李浑以骠骑身份统领亲信,跟随杨广往扬州。

古文:仁寿元年,从左仆射杨素为行军总管,出夏州北三百里,破突厥阿勿俟斤于纳远川,斩首五百级。

现代文:仁寿元年,跟随左仆射杨素任行军总管,出夏州北三百里,在纳远川击破突厥阿勿俟斤,斩首五百级。

古文:进位大将军,拜左武卫将军,领太子宗卫率。

现代文:李浑进位为大将军,拜授左武卫将军,兼任太子宗卫率。

**古文:初,穆孙筠卒,高祖议立嗣,浑规欲绍之,谓其妻兄太子左卫率宇文述曰: 若得袭封,当以国赋之半每岁奉公。 **

现代文:当初,李穆之孙李筠去世,隋高祖与人商议为李穆立嗣,李浑想继承李穆的爵位,对他妻子的哥哥、太子左卫率宇文述说: 我如果得到袭封,当以赋税的一半奉送于你。

古文:述利之,因入白皇太子曰: 立嗣以长,不则以贤。

现代文:宇文述想得此利益,就入宫对皇太子说: 立嗣,要么立长,要么立贤。

古文:今申明公嗣绝,遍观其子孙,皆无赖,不足以当荣宠。

现代文:现在申明公无嗣,遍观其子孙,都是些无赖,不足以当此荣耀宠幸。

**古文:唯金才有勋于国,谓非此人无可以袭封者。 **

现代文:只有金才有功于国,我认为不是此人就没有袭承李穆封爵的。

古文:太子许之,竟奏高祖,封浑为申国公,以奉穆嗣。

现代文:太子答应了他,后来上奏隋高祖,封李浑为申国公,以奉李穆之嗣。

古文:大业初,转右骁卫将军。

现代文:大业初,转任右骁卫将军。

古文:六年,有诏追改穆封为郕国公,浑仍袭焉。

现代文:大业六年,有诏追改李穆之封爵为成阝国公,李浑仍然承袭。

古文:累加光禄大夫。

现代文:累加官位为光禄大夫。

古文:九年,迁右骁卫大将军。

现代文:大业九年,迁任右骁卫大将军。

古文:浑既绍父业,日增豪侈,后房曳罗绮者以百数。

现代文:李浑既承父业,一天比一天豪侈,后房中穿罗绮的数以百计。

**古文:二岁之后,不以俸物与述。述大恚之,因醉,乃谓其友人于象贤曰: 我竟为金才所卖,死且不忘! **

现代文:两年之后,不如约给宇文述俸物,宇文述非常气愤,借着醉酒之机,对其友人于象贤说: 我竟然被金才出卖,我死了都不会忘记!

古文:浑亦知其言,由是结隙。

现代文:李浑也知道这话,由此二人结下仇隙。

**古文:后帝讨辽东,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帝曰: 当有李氏应为天子。 **

现代文:后来皇上讨伐辽东,有个叫安伽陀的方士,自称通晓图谶,对皇上说: 应该有个姓李的当天子。

古文: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

现代文:劝皇上杀尽天下姓李的。

古文:述知之,因诬构浑于帝曰: 伽陀之言信有徵矣。

现代文:宇文述听到这话,因此在皇上面前诬陷李浑说: 伽陀的话,信而有证了。

古文:臣与金才夙亲,闻其情趣大异。

现代文:我和金才向为亲戚,听说他的情趣和凡人大为不同。

古文:常日数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

现代文:他常和李敏、李善衡等,日夜悄悄议论,有时甚至通宵不睡。

古文: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

现代文:李浑是大臣,他家世代强盛,掌管禁兵,不应如此。

**古文:愿陛下察之。 **

现代文:请陛下考察一下。

**古文:帝曰: 公言是矣,可觅其事。 **

现代文:皇上说: 你的话是对的呀,应该看看他到底在做些什么。

古文:述乃遣武贲郎将裴仁基表告浑反,即日发宿卫千余人付述,掩浑等家,遣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杂治之。

现代文:宇文述于是派武贲郎将裴仁基上表告李浑谋反,皇上即日将宿卫一千多人交给宇文述,掩袭李浑等人的家,派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一起给他们治罪。

古文:案问数曰,不得其反状,以实奏闻。

现代文:调查了几天,得不到他们谋反的证据,据实奏明皇上。

古文:帝不纳,更遣述穷治之。

现代文:皇上不听,又派宇文述穷究其罪。

古文:述入狱中,召出敏妻宇文氏谓之曰: 夫人,帝甥也,何患无贤夫!

现代文:宇文述来到狱中,召出李敏的妻子宇文氏,对她说: 夫人,你是皇上的外甥,何必担心没有好丈夫!

古文:李敏、金才,名当妖谶,国家杀之,无可救也。

现代文:李敏、金才,姓名正与妖谶相符,国家杀他们,这是无可挽救的。

**古文:夫人当自求全,若相用语,身当不坐。 **

现代文:夫人应当自我保全,如按我的话做,你自当不会受株连。

**古文:敏妻曰: 不知所出,惟尊长教之。 **

现代文:李敏妻说: 我不知怎么办,还请尊长教导我。

古文:述曰: 可言李家谋反,金才尝告敏云: 汝应图箓,当为天子。

现代文:宇文述说: 你可以说,李家谋反,李金才曾对李敏说: 你符合图谶,应当作天子。

古文:今主上好兵,劳扰百姓,此亦天亡隋时也,正当共汝取之。

现代文:现在皇上好打仗,搅扰百姓,这也是老天亡隋之时,我正当与你一起夺他的天下。

古文:若复渡辽,吾与汝必为大将,每军二万余兵,固以五万人矣。

现代文:如果再渡辽水攻辽东,我与你必为大将,每军二万多人,这就有五万人了。

古文:又发诸房子侄,内外亲娅,并募从征。

现代文:另外征调各房的子侄,内外诸亲,一并招募从军。

古文:吾家子弟,决为主帅,分领兵马,散在诸军,伺候间隙,首尾相应。

现代文:我们李军的子弟,肯定当主帅,让他们分领兵马,散在诸军之中,等待时机,首尾相应。

古文:吾与汝前发,袭取御营,子弟响起,各杀军将。

现代文:我和你在前头出发,袭击夺取御营,子弟们响应起事,各自杀掉军将。

**古文:一日之间,天下足定矣。 **

现代文:一天之中,天下足以平定下来了 。

古文:述口自传授,令敏妻写表,封云上密。

现代文:宇文述口授,让李敏妻写表,封口上注明是密表。

**古文:述持入奏之,曰: 已得金才反状,并有敏妻密表。 **

现代文:宇文述拿着上奏皇上,说: 已得到了金才的谋反证据,并有李敏妻的密表。

**古文:帝览之泣曰: 吾宗社几倾,赖亲家公而获全耳。 **

现代文:皇上看了,流泪说: 我的宗庙社稷差点倾覆,靠你这亲家公而得保全。

古文:于是诛浑、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余无少长,皆徙岭外。

现代文:于是杀李浑、李敏等李家人三十二个,其余无论年龄大小,全部流放到岭外。

古文:浑从父兄威,开皇初,以平蛮功,官至上柱国、黎国公。

现代文:李浑的叔伯兄长李威,开皇初,因平定南蛮之功,官至上柱国、黎国公。

古文:询字孝询。

现代文:李询字孝询。

古文:父贤,周大将军。

现代文:其父李贤,北周大将军。

古文:询沉深有大略,颇涉书记。

现代文:李询深沉,有谋略,读了不少的书。

古文:仕周纳言上士,俄转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济闻。

现代文:任北周的纳言上士,不久转任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练出名。

古文:建德三年,武帝幸云阳宫,拜司卫上士,委以留府事。

现代文:建德三年,北周武帝巡幸云阳宫,拜授他为司卫上士,委任他当留府事。

古文:周卫王直作乱,焚肃章门,询于内益火,故贼不得入。

现代文:北周卫王宇文直作乱造反,焚烧肃章门,李询在门内放更大的火,所以反贼不得入宫。

古文:帝闻而善之,拜仪同三司,迁长安令。

现代文:周帝听说此事,夸奖了他,拜授为仪同三司,并升任他为长安令。

古文:累迁英果中大夫。

现代文:累功升任英果中大夫。

古文:屡以军功,加位大将军,赐爵平高郡公。

现代文:他累积军功,升任大将军,得到平高郡公的爵位。

古文: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韦孝宽击之,以询为元帅长史,委以心膂。

现代文: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作乱造反,高祖派韦孝宽消灭他,任李询为元帅长史,委以心腹。

古文:军至永桥,诸将不一,询密启高祖,请重臣监护。

现代文:官军到永桥,诸将行动不一致,李询秘密告诉高祖,请求用大臣监军。

古文:高祖遂令高颎监军,与颎同心协力,唯询而已。

现代文:高祖于是命令高赹监军,能与高赹同心协力的,只有李询而已。

古文:及平尉迥,进位上柱国,改封陇西郡公,赐帛千匹,加以口马。

现代文:等到平定尉迟迥,李询进位任上柱国,改封为陇西郡公,赏赐布帛上千匹,外加赏赐人口、马匹。

古文:开皇元年,引杜阳水灌三趾原,询督其役,民赖其利。

现代文:开皇元年,引杜阳水灌溉三原,是李询监督这一工程,人民依靠这一工程带来的便利。

古文:寻检校襄州总管事。

现代文:不久任检校襄州总管事。

古文:岁余,拜显州总管。

现代文:一年多以后,拜授隰州总管。

古文:数年,以疾征还京师,中使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四十九,上悼惜者久之。

现代文:过了几年,因患病而被征调还京。回京后,皇上派去问候他的使者,络绎不绝,死于家中,时年四十九岁。皇上哀悼惋惜很久。

古文:谥曰襄。

现代文:李询谥号叫 襄 。

古文:有子元方嗣。

现代文:其子李元方承袭他的官爵。

古文:崇字永隆,英果有筹算,胆力过人。

现代文:李崇字永隆,果断而有谋算,胆识气力超过常人。

古文:周元年,以父贤勋,封乃乐县侯。

现代文:北周元年,因为他的父亲李贤的功劳,他被封为回乐县侯。

古文:时年尚小,拜爵之日,亲族相贺,崇独泣下。

现代文:当时他年龄尚小,拜爵那天,亲族相贺,李崇独自落泪。

**古文:贤怪而问之,对曰: 无勋于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 **

现代文:李贤奇怪,问他为什么哭,他说: 我对国家无功,却年幼时封侯,我应报答皇上的恩宠,这就不能服侍孝顺父母,所以悲痛罢了。

古文:贤由此大奇之。

现代文:李贤因此大感奇异。

古文:起家州主簿,非其所好,辞不就官,求为将兵都督。

现代文:李崇刚开始作州主簿,这不是他的爱好,就辞官不做,要求当了率兵的都督。

古文:随宇文护伐齐,以功最,擢授仪同三司。

现代文:随宇文护伐齐国,因其功劳最大,提拔他当了仪同三司。

古文:寻除小司金大夫,治军器监。

现代文:不久当了小司金大夫和监制军器的官员。

古文:建德初,迁少侍伯大夫,转少承御大夫,摄太子宫正。

现代文:建德初,升任少侍伯大夫,转任少承御大夫,兼任太子宫正。

古文:周武帝平齐,引参谋议,以幼加授开府,封襄阳县公,邑一千户。

现代文:周武帝平齐国,让他作参谋,因功勋卓著加授开府,被封为襄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古文:寻改封广宗县公,转太府中大夫,历工部中大夫,迁右司驭。

现代文:不久改封广宗县公,转任太府中大夫,历任工部中大夫,转任右司驭。

古文:高祖为丞相,迁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现代文:隋高祖当周朝丞相时,他升任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古文:寻为怀州刺史,进爵郡公,加邑至二千户。

现代文:不久任怀州刺史,增爵位为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户。

古文:尉迥反,遣使招之。

现代文:尉迟迥谋反时,派使者招李崇同反。

**古文:崇初欲相应,后知叔父穆以并州附高祖,慨然太息曰: 合家富贵者数十人,值国有难,竟不能扶倾继绝,复何面目处天地间乎! **

现代文:李崇开始想响应尉迟迥,后知叔父李穆用整个并州归附隋高祖,于是他慨然叹息说: 全家中享受富贵的有几十人,适逢国家遭难,竟不能扶倾继绝,我又有何面目活在天地之间呢?

古文:韦孝宽亦疑之,与俱卧起。

现代文:韦孝宽也怀疑他与尉迟迥相应,于是与他一起起居。

古文:其兄询时为元帅长史,每讽谕之,崇由是亦归心焉。

现代文:他的兄长李询当时任元帅长史,每每劝他,李崇因此也归心高祖。

古文:及破尉惇,拜大将军。

现代文:等到击破尉迟,拜授他为大将军。

古文:既平尉迥,授徐州总管,寻进位上柱国。

现代文:平定尉迟迥后,授他为徐州总管,不久升任上柱国。

古文:开皇三年,除幽州总管。

现代文:开皇三年,任幽州总管。

古文:突阙犯塞,崇辄破之。

现代文:突厥一进犯边塞,李崇就打败他们。

古文:奚、、契丹等慑其威略,争来内附。

现代文:奚、靅、契丹等国,惧怕他的威力谋略,都争着归顺。

古文:其后突厥大为寇掠,崇率步骑三千拒之,转战十余日,师人多死,遂保于砂城。

现代文:这以后突厥大举入侵,李崇率步兵骑兵三千人抵抗,转战十几天,部下多战死,于是在砂城坚守自保。

古文:突厥围之。

现代文:突厥包围了他。

古文:城本荒废,不可守御,晓夕力战,又无所食,每夜出掠贼营,复得六畜,以继军粮。

现代文:砂城本来荒废,不可守御,从早到晚拼死作战,又没吃的,每每夜里出城抢掠突厥的兵营,得到牲畜,以继军粮。

古文:突厥畏之,厚为其备,每夜中结阵以待之。

现代文:突厥人怕他,深深戒备,每天夜晚连阵等待。

古文:崇军苦饥,出辄遇敌,死亡略尽,迟明奔还城者,尚且百许人,然多伤重,不堪更战。

现代文:李崇军苦于饥饿,出城就遇敌,差不多全饿死了,天亮时从城外回到城中的,尚有百把人,然而多有重伤,不能再打仗。

**古文:突厥意欲降之,遣使谓崇曰: 若来降者,封为特勤。 **

现代文:突厥人想迫使他投降,派人对李崇说: 如来投降,封你为特勤。

古文:崇知必不免,令其士卒曰: 崇丧师徒,罪当死,今日效命以谢国家。

现代文:李崇知道难免一死,命令他的士卒说: 我李崇丧师败绩,按罪当死,今天我要效命以向国家谢罪。

古文:待看吾死,且可降贼,方便散走,努力还乡。

现代文:你们看我死后,才能向贼人投降,方便时分散逃走,努力逃回故乡。

**古文:若见至尊,道崇此意。 **

现代文:如见到皇上,说明我李崇的这一心意。

古文:乃挺刃突贼,复杀二人。

现代文:于是持刀突然杀向贼人,又杀两人。

古文:贼乱射之,卒于阵,年四十八。

现代文:贼人乱箭射他,他死于阵前,时年四十八岁。

古文:赠豫鄎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谥曰壮。

现代文:朝廷追赠他为豫、息阝、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谥号为 壮 。

古文:子敏嗣。

现代文:其子李敏承袭他的官爵。

古文:敏字树生。

现代文:李敏字树生。

古文:高祖以其父死王事,养宫中者久之。

现代文:隋高祖因为他的父亲死于王事,把他养在宫中很久。

古文:及长,袭爵广宗公,起家左千牛。

现代文:等他长大后,承袭广宗公的爵位,最开始任左千牛之职。

古文: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

现代文:李敏容貌仪表很美,善于骑马射箭,歌舞音乐,无所不通。

古文:开皇初,周宣帝后封乐平公主,有女娥英,妙择婚对,敕贵公子弟集弘圣宫者,日以百数。

现代文:开皇初,周宣帝的皇后封为乐平公主,有女名叫娥英,要选择对象,奉敕到弘圣宫聚集,等待相女婿的贵公子弟,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人。

古文:公主亲在帷中,并令自序,并试技艺。

现代文:公主亲自在帷帐之中,让他们自我介绍,并试他们的技艺。

古文:选不中者,辄引出之。

现代文:选不中的,就让他们出去。

古文:至敏而合意,竟为姻媾。

现代文:到李敏入试时,合于公主之意,终于结为婚姻。

古文:敏假一品羽仪,礼如尚帝之女。

现代文:李敏假借一品的羽仪,其礼就如娶皇上的女儿。

古文:后将侍宴,公主谓敏曰: 我以四海与至尊,唯一女夫,当为汝求柱国。

现代文:后来将要侍奉皇上饮宴,公主对李敏说: 我把天下都给了皇上,只有一个女婿,我当为你求柱国之职。

**古文:若授馀官,汝慎无谢。 **

现代文:皇上如授你当别的官,你千万别致谢应承。

古文:及进见上,上亲御琵琶,遣敏歌舞。

现代文:等到进见皇上时,皇上亲自弹琵琶,让李敏歌舞。

**古文:既而大悦,谓公主曰: 李敏何官? **

现代文:不久皇上十分高兴,对公主说: 李敏现任何官?

**古文:对曰: 一白丁耳。 **

现代文:公主回答说: 他只不过是一个白丁罢了。

**古文:上因谓敏曰: 今授汝仪同。 **

现代文:皇上对李敏说: 现在授你仪同之职。

古文:敏不答。

现代文:李敏不应承。

古文:上曰: 不满尔意邪?

现代文:皇上说: 不满你的意吗?

**古文:今授汝开府。 **

现代文:现在授你开府。

古文:敏又不谢。

现代文:李敏又不应承致谢。

古文:上曰: 公主有大功于我,我何得向其女婿而惜官乎!

现代文:皇上说: 公主对我有大功,我又何必对其女婿吝惜官职呢!

**古文:今授卿柱国。 **

现代文:现在授你柱国之职!

古文:敏乃拜而蹈舞。

现代文:李敏这才舞蹈拜谢。

古文:遂于坐发诏授柱国,以本官宿卫。

现代文:皇上于是就在龙座上写诏书授李敏柱国,以本官身份在皇宫值班。

古文:后避讳,改封经城县公,邑一千户。

现代文:后因避讳,改封经城县公,食邑一千户。

古文:历蒲、豳、金、华、敷州刺史,多不莅职,常留京师,往来宫内,侍从游宴,赏赐超于功臣。

现代文:历任蒲州、幽州、金州、华州、敷州刺史,多不到职,常留在京都,往来于宫中,侍奉皇上游乐饮宴,得到的赏赐超过了功臣。

古文:后幸仁寿宫,以为岐州刺史。

现代文:皇上后来巡幸仁寿宫,任李敏为岐州刺史。

古文:大业初,转卫尉卿。

现代文:大业初,李敏转任卫尉卿。

古文:乐平公主之将薨也,遗言于炀帝曰: 妾无子息,唯有一女。

现代文:乐平公主将去世时,留下话对炀帝说: 我没儿子,惟有一女。

古文:不自忧死,但深怜之。

现代文:我不怕死,只是深深怜爱女儿女婿。

**古文:今汤沐邑,乞回与敏。 **

现代文:我现有的食邑,乞求转赐李敏。

古文:帝从之。

现代文:炀帝听了她的话。

古文:竟食五千户,摄屯卫将军。

现代文:李敏的食邑后来到了五千户,并任屯卫将军之职。

古文:杨玄感反后城大兴,敏之策也。

现代文:杨玄感反叛后,炀帝修筑大兴城,这是李敏的策略。

古文:转将作监,从征高丽,领新城道军将,加光禄大夫。

现代文:李敏转任将作监,跟随炀帝征讨高丽,统领新城道的军将,加官光禄大夫。

古文:十年,帝复征辽东,遣敏于黎阳督运。

现代文:大业十年,炀帝又征讨辽东,派李敏在黎阳督运粮草。

古文:时或言敏一名洪兒,帝疑 洪 字当谶,尝面告之,冀其引决。

现代文:当时有人说,李敏也叫 洪儿 ,炀帝怀疑 洪 字应了李姓为帝的谶语,曾当面告诉李敏,让他自杀。

古文:敏由是大惧,数与金才、善衡等屏人私语。

现代文:李敏因此非常害怕,几次与李金才、李善衡等人私下商议对策。

古文:宇文述知而奏之,竟与浑同诛,年三十九。

现代文:宇文述知道后上奏皇上,李敏竟与李浑等一起被杀,当时年仅三十九岁。

古文:其妻宇文氏,后数月亦赐鸩而终。

现代文:他的妻子宇文氏,几月后也被赐毒药毒死。

古文:○梁睿

现代文:○梁睿

古文: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也。

现代文: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

古文:父御,西魏太尉。

现代文:父亲梁御,西魏太尉。

古文:睿少沉敏,有行检。

现代文:梁睿年少时,深沉敏锐,有德行。

古文:周太祖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者数年。

现代文:周太祖时,因为是功臣之子,他被养在宫中几年。

古文:其后命诸子与睿游处,同师共业,情契甚欢。

现代文:其后周太祖让诸子与梁睿一起生活,一起从师受业,感情很好。

古文:七岁,袭爵广平郡公,累加仪同三司,邑五百户。

现代文:梁睿七岁时,承袭广平郡公的爵位,累次升迁到任仪同三司,食邑五百户。

古文:寻为本州大中正。

现代文:不久任本州大中正。

古文:魏恭帝时加开府,改封为五龙郡公,拜渭州刺史。

现代文:西魏恭帝时,任开府,改封为五龙郡公,授渭州刺史。

古文:周闵帝受禅,征为御伯。

现代文:北周闵帝受禅继位后,任他为御伯。

古文:未几,出为中州刺史,镇新安,以备齐。

现代文:不久,出京任中州刺史,镇守新安,以防备齐国。

古文: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拜大将军,进爵蒋国公,入为司会。

现代文:齐人来犯,梁睿就挫败他们,孝闵帝很高兴,授他为大将军,晋爵为蒋国公,入京为司会。

古文:后从齐王宪拒齐将斛律明月于洛阳,每战有功,迁小冢宰。

现代文:后随齐王宇文宪在洛阳抵抗齐将斛律明月,每次作战都有战功,升任小冢宰。

古文:武帝时,历敷州刺史、凉安二州总管,俱有惠政,进位柱国。

现代文:北周武帝时,历任敷州刺史、凉安二州总管,在各地都有惠政,升任柱国。

古文:高祖总百揆,代王谦为益州总管。

现代文:隋高祖为北周宰相时,梁睿代王谦任益州总管。

古文:行至汉川而谦反,遣兵攻始州,睿不得进。

现代文:他走到汉川时,王谦造反,派兵攻打始州,梁睿不得前进。

古文:高祖命睿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于义、张威、达奚长儒、梁升、石孝义步骑二十万讨之。

现代文:高祖命梁睿任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于义、张威、达奚长儒、梁升、石孝义等的步兵、骑兵二十万讨伐王谦。

古文:时谦遣开府李三王等守通谷,睿使张威击破之,擒数千人,进至龙门。

现代文:当时王谦派开府李三王等人守通谷,梁睿派张威击破他,俘虏几千人,进军至龙门。

古文: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嶮为营,周亘三十里。

现代文:王谦部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险为营,围绕三十里。

古文: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现代文:梁睿命将士从小路上悄然而至,四面奋击,力战破敌。

古文:蜀人大骇,睿鼓行而进。

现代文:蜀人非常害怕,梁睿兵鼓噪而进。

古文:谦将敬豪守剑阁,梁岩拒平林,并惧而来降。

现代文:王谦部将敬豪据守剑阁,梁岩据守平林,都怕官军而来投降。

古文:谦又令高阿那肱、达奚惎等以盛兵攻利州。

现代文:王谦又让高阿那肱、达奚等用重兵攻利州。

古文:闻睿将至,惎分兵据开远。

现代文:他们听说梁睿将到,达奚分兵据守开远。

**古文:睿顾谓将士曰: 此虏据要,欲遏吾兵势,吾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

现代文:梁睿对将士说: 这家伙据守险要,想遏止我军势头,我要出其不意,一定会打败他。

古文:遣上开府拓拔宗趣剑阁,大将军宇文夐诣巴西,大将军赵达水军入嘉陵。

现代文:派上开府拓跋宗赴剑阁,大将军宇文赴巴西,大将军赵达率水军赴嘉陵。

古文:睿遣张威、王伦、贺若震、于义、韩相贵、阿那惠等分道攻惎,自午及申,破之。

现代文:梁睿又派张威、王伦、贺若震、于义、韩相贵、阿那惠等分路进攻达奚,从午时到申时,打败了他。

古文:惎奔归于谦。

现代文:达奚逃跑到王谦那里。

古文:睿进逼成都,谦令达奚惎、乙弗虔城守,亲率精兵五万,背城结阵。

现代文:梁睿进逼成都。王谦命达奚、乙弗虔守城,自己亲率精兵五万,背城布阵。

古文:睿击之,谦不利,将入城,惎、虔以城降,拒谦不内。

现代文:梁睿攻阵,王谦不利,将回城,达奚、乙弗虔率城投降,拒不接纳王谦入城。

古文:谦将麾下三十骑遁走,新都令王宝执之。

现代文:王谦率麾下三十骑逃走,新都县令王宝抓住了他。

古文:睿斩谦于市,剑南悉平。

现代文:梁睿在大街上杀了王谦,剑南全部平定。

古文:进位上柱国,总管如故。

现代文:梁睿升任上柱国,任总管如故。

古文:赐物五千段,奴婢一千口,金二千两,银三千两,食邑千户。

现代文:皇上赏他布帛五千段,奴婢一千人,黄金二千两,白银三千两,食邑一千户。

古文: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爨震恃远不宾。

现代文:梁睿当时威振西川,夷人、獠人都归顺内附,只有南宁酋长爨震恃远不服。

古文:睿上疏曰: 窃以远抚长驾,王者令图,易俗移风,有国恆典。

现代文:梁睿上疏高祖,要求征服南宁。高祖深以为然,但因天下初定,恐怕民心不安,所以没同意。

古文:今皇祚肇兴,宇内宁一,唯有突厥种类,尚为边梗。

现代文:后派史万岁讨平南宁,都是因为梁睿的谋略。梁睿恩威并施,内地百姓和南方夷蛮都心悦诚服,声望越来越高,隋高祖私下里怕他。

古文:此臣所以废寝与食,寤寐思之。

现代文:薛道衡在蜀地从军,因便和梁睿饮宴,劝说梁睿说: 天下民心,已归于隋。

古文:昔匈奴未平,去病辞宅,先零尚在,充国自劾。

现代文:偷偷让梁睿劝隋高祖登基,高祖很高兴。等到高祖受禅登基,对他更加看重。

古文:臣才非古烈,而志追昔士。

现代文:梁睿又上平陈之策,皇上认为很好,下诏书表扬梁睿的才智大功,但认为天下初定,不宜再动干戈。

**古文:谨件安置北边城镇烽候,及人马粮贮战守事意如别,谨并图上呈,伏惟裁览。 **

现代文:梁睿于是作罢。当时,梁睿见突厥正强大,恐怕成为边境之忧患,又陈镇守之策十余条,上书奏道,对北地边患,一定要尽早除掉,表示愿为国效力。

古文:上嘉叹久之,答以厚意。

现代文:隋高祖叹赏很久,用深情厚义答谢他。

古文:睿时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

现代文:梁睿常因自己是北周旧臣,入隋后久居重镇,内心很不安,屡屡请求入京。于是征他入京。

古文: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极欢。

现代文:等到引他拜见皇上时,皇上都站了起来,让他上殿,与他握手,十分高兴。

**古文:睿退谓所亲曰: 功遂身退,今其时也。 **

现代文:梁睿退朝后,对亲近人说: 功成身退,现在就是时候了。

古文:遂谢病于家,阖门自守,不交当代。

现代文:于是推说有病,呆在家里,合门自守,不与当代人交际。

古文:上赐以版舆,每有朝觐,必令三卫舆上殿。

现代文:皇上赐给他版舆,每次朝觐时,都让几个人侍奉他上殿。

古文: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

现代文:梁睿刚平王谦时,自认为威名太大,恐被时人忌恨,于是受很多贿赂,以自己栽赃自己,怕人说他有政治野心。

古文:由是勋簿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

现代文:因此功劳簿上所记的,多不属实,到朝廷上称屈诉冤的,前后数以百计。

古文:上令有司案验其事,主者多获罪。

现代文:皇上命有关部门查验这事,行贿的多得罪受罚。

古文:睿惶惧,上表陈谢,请归大理。

现代文:梁睿害怕,上表谢罪,请求让自己到大理寺受罚。

古文:上慰谕遣之。

现代文:皇上安慰他,让他回府去。

古文:十五年,从上至洛阳而卒,时年六十五。

现代文:开皇十五年,随皇上到洛阳,在洛阳去世,当时六十五岁。

古文:谥曰襄。

现代文:谥号叫作 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