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说左下

古文:△经一

现代文:经一

古文:以罪受诛,人不怨上,跀危坐子皋。以功受赏,臣不德君,翟璜操右契而乘轩。

现代文:由于犯罪而受到惩罚,被惩罚的人不会怨恨君上,所以被子皋处以别刑的人反而保全了子皋;由于建立功劳而受到赏赐,臣下就用不着感激君主,所以翟璜理所当然地乘着尊贵的轩车。

古文:襄王不知,故昭卯五乘而履尸桥。

现代文:魏襄王不懂得这个道理,对建立大功的昭卯只赏给三十里食邑,所以昭卯认为这好比是赚了很多钱的人穿着草鞋。

古文:上不过任,臣不诬能,即臣将为夫少室周。

现代文:君主不错误地用人,臣下不隐瞒有能力的人,那么臣下都将成为少室周那样的诚实人。

古文:△经二

现代文:经二

古文:恃势而不恃信,故东郭牙议管仲。恃术而不恃信,故浑轩非文公。

现代文:君主依仗权势而不依赖臣下的诚实,所以东郭牙建议不能把大权全部交给管仲;君主依仗权术而不依赖臣下的诚实,所以浑轩反对晋文公断定箕郑以后不会背叛。

古文:故有术之主,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虽有驳行,必得所利。

现代文:所以懂得法术的君主,有功必赏,以便人尽其能;有罪必罚,以便禁止奸邪;即使臣下有乱七八糟的行为,也一定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古文:简主之相阳虎,哀公问 一足 。

现代文:赵简子任阳虎为相室,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鲁哀公了解到夔只有一个特长,认为也足可利用。

古文:△经三

现代文:经三

古文:失臣主之理,则文王自履而矜。

现代文:不顾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周文王亲自系好鞋带却要夸耀一番。

古文:不易朝燕之处,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

现代文:不论是上朝还是平日在家都一个模样,季孙尽管一生庄重,最终还是被人杀害了。

古文:△经四

现代文:经四

古文:利所禁,禁所利,虽神不行。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

现代文:应当禁止的,反而使其得利,对于有利的,反而加以禁止,即便是神,也不能办好事情;该惩罚的,反而加以称赞,该奖赏的,反而加以诋毁,即便是尧也不能治理好国家。

古文:夫为门而不使入委利而不使进,乱之所以产也。

现代文:造了门又不让人进里边,放出利又不让人前去取,这就是祸乱产生的根源。

古文:齐侯不听左右,魏主不听誉者,而明察群臣,则鉅不费金钱,孱不用璧。

现代文:如果齐侯不听信近侍,魏王不听信捧场的人,而能洞察臣下的一切,那么钜就不会花费钱财了。孱就不会花费宝玉了。

古文:西门豹请复治邺,足以知之。

现代文:从西门豹请求治理邺地这件事,就足以明白这个道理。

古文:犹盗婴儿之矜裘与跀危子荣衣。

现代文:好像盗贼的孩子以他父亲的皮衣有尾巴而自夸,以及受刑断足人的孩子为他父亲冬天不费裤子而感到荣耀。

古文:子绰左右画,去蚁驱蝇。

现代文:像子绰说的那样,人不能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以及拿肉去赶蚂蚁,拿鱼去驱苍蝇。

古文:安得无桓公之忧索官与宣主之患臞马也?

现代文:如果不依法治国,怎能不发生齐桓公为臣下要求做官而担忧和韩宣工为马的消瘦而忧虑一类的事情呢?

古文:△经五

现代文:经五

古文:臣以卑俭为行,则爵不足以观赏;宠光无节,则臣下侵逼。

现代文:臣下的行为谦恭、节检,那么爵位就不足以鼓励他们;尊宠和表彰没有节制,那么臣下就会侵害、威胁君主。

古文:说在苗贲皇非献伯,孔子议晏婴。

现代文:有关的解说在 说五 中苗贲皇非难献伯,孔子议论曼婴。

古文:故仲尼论管仲与孙叔敖。

现代文:所以孔子要议论管仲和孙叔敖。

古文:而出入之容变,阳虎之言见其臣。

现代文:阳虎说他在鲁、齐所荐举的臣子,当他在职时和出逃时态度完全不同。

古文:而简主之应人臣也失主术。

现代文:赵简子答复说要多栽橘柚、少栽枳棘,失去了君主应当掌握的权术。

古文:朋党相和,臣下得欲,则人主孤;群臣功成名就举,下不相和,则人主明。

现代文:朋党勾结,互相应和,臣下的私欲就会得逞,君主就会孤立。群臣都为公推举人才,下面不互相拉拢,君主就能明察。

古文:阳虎将为赵武之贤、解狐之公,而简主以为枳棘,非所以教国也。

现代文:阳虎想做到赵武那样贤良、解狐那样公正,而赵简子却以为是栽了多刺的枳棘,这实在不是教化国人的方法。

古文:△经六

现代文:经六

古文:公室卑则忌直言,私行胜则少公功。

现代文:公室实力衰弱,就会忌讳直言;谋私行为盛行,为国建功就会减少。

古文:说在文子之直言,武子之用杖;子产忠谏,子国谯怒;梁车用法而成侯收玺;管仲以公而国人谤怨。

现代文:有关的解说在 说六 中范文子喜欢直说,父亲武子用手仗打他;子产忠君进谏,父亲子国对他加以怒责;梁东行法不避亲贵,赵成侯夺了他的官印;管仲公心待人,遭到边防官的怨恨。

古文:△说一

现代文:说一

古文: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刖人足,所跀者守门。

现代文:孔子担任卫相,他的弟子子皋担任狱吏,子皋依法砍掉一个犯人的脚,被砍脚的人得看守大门。

**古文: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 尼欲作乱。 **

现代文:有个在卫君面前中伤孔子的人说: 孔子图谋作乱。

古文:卫君欲执孔子。

现代文:卫君打算捉拿孔子。

古文:孔子走,弟子皆逃。

现代文:孔子逃跑了,弟子们也都逃跑。

古文: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

现代文:子皋跟着跑出门,断足守门人引导他逃到门边屋子里,官吏没有捕到他。

古文:夜半,子皋问跀危曰: 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

现代文:半夜,子皋问断足守门人说; 我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只得亲自砍掉了你的脚,现在是你报仇的时候,为什么竞肯帮我逃走?

**古文:我何以得此于子? **

现代文:我凭什么得到你的帮助呢?

古文:跀危曰: 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

现代文:断足守门人说: 我被砍掉脚,本来就是我罪有应得, 没有办法的事。

古文: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现代文:但是当您按刑法给我定罪时,您反复推敲法令,先后为我说话,很想让我免罪,这些我也清楚。

古文:及狱决罪定,公憱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

现代文:等到案子和罪刑决定了,您心里十分不快,脸色上都表露了出来,这我又清楚地看在眼里。

古文: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现代文:您并不是彻私照顾我才这样做,而是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就这样。

**古文: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

现代文:这便是我心悦诚服并要报答您的原因。

古文:孔子曰: 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

现代文:孔子说: 善于做官的人树立恩德,不会做官的人结下仇怨。

**古文: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 **

现代文:概这种器物是用来量平斗斛的,吏这种官员是用来公平行法的。治理国家的人,不能失去公正。

古文:田子方从齐之魏,望翟黄乘轩骑驾出,方以为文侯也,移车异路避之,则徒翟黄也。

现代文:田子方从齐国来到魏国,远远看见翟黄乘着尊贵的轩车出行,因子方以为是魏文侯,就把车子赶到旁路上回避。车到跟前,原来只有翟黄。

**古文:方问曰: 子奚乘是车也? **

现代文:田子方问道: 您怎么乘这样的车?

**古文:曰: 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而谋果;且伐之,臣荐乐羊而中山拔;得中山,忧欲治之,臣荐李克而中山治;是以君赐此车。 **

现代文:翟黄说: 魏君计划着攻打中山,我推荐了翟角,使他的计划得以实施;将要攻打中山,我推荐乐羊,结果中山被攻下了;得到中山后,魏君忧虑如何治理,我推荐了李克,中山得以治理。因此,魏君就把这辆车赏赐给我。

**古文:方曰: 宠之称功尚薄。 **

现代文:田子方说: 翟黄得到的宠爱和他的功劳相比,还是薄了一此。

古文:秦、韩攻魏,昭卯西说而秦、韩罢;齐、荆攻魏,卯东说而齐、荆罢。

现代文:秦、韩攻打魏国,昭卯西去秦、韩游说,结果两国退兵了;齐、楚攻打魏国,昭卯东到齐、楚游说,结果两国退兵了。

古文:魏襄王养之以五乘。

现代文:魏襄王用三十里食邑的待遇供养昭卯。

**古文:卯曰: 伯夷以将军葬于首阳山之下,而天下曰: 夫以伯夷之贤与其称仁,而以将军葬,是手足不掩也。今臣罢四国之兵,而王乃与臣五乘,此其称功,犹嬴胜而履蹻。 **

现代文:昭卯说: 伯夷按将军的礼仪葬在首阳山下,天下的人说: 凭伯夷的贤德和仁名,却只按将军的礼仪埋葬他,这就如同连手脚都没有掩好一样,现在我说退了四个国家的军队,但魏王竞只给我三十里食邑,这和我的功劳比起来,好比赚了很多钱的人却穿着草鞋一样。

古文:少室周者,古之贞廉洁悫者也,为赵襄主力士。

现代文:少室周是古代正直诚实的人,担任着赵襄子的侍卫。

古文:与中牟徐子角力,不若也,入言之襄主以自代也。

现代文:他和中牟的徐子比力气,不如徐子力气大,就进去对赵襄子说,让徐子取代自己做侍卫。

**古文:襄主曰: 子之处,人之所欲也,何为言徐子以自代? **

现代文:赵襄子说: 你的职位是别人希望得到的,为什么您要推荐徐子来取代自己呢?

**古文:曰: 臣以力事君者也。今徐子力多臣,臣不以自代也。恐他人言之而为罪也。 **

现代文:少室周说: 我是凭力气侍奉君主的,现在徐子的力气比我大,我不让他取代我,恐怕别人说到这件事时会怪罪的。

古文:一曰:少室周为襄主骖乘,至晋阳,有力士牛子耕,与角力而不胜。

现代文:另一种说法:小室周担任赵襄子的马上卫士,到了晋阳,有个叫牛子耕的大力士,两人比赛力气大小,少室周比不过牛子耕。

古文:周言于主曰: 主之所以使臣骖乘者,以臣多力也。

现代文:少室周对赵襄子说: 您之所以让我担任车上卫士,是因为我力气大。

**古文:今有多力于臣者,愿进之。 **

现代文:现在有个比我力气更大的人,我愿意推荐他。

古文:△说二

现代文:说二

古文:齐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曰: 寡人才将立管仲为仲父。

现代文:齐桓公准备确立管仲的尊贵地位,命令群臣说: 我准备立管仲为仲父。

**古文: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 **

现代文:赞成的进门后站在左边,不赞成的进门后站在右边。

古文:东郭牙中门而立。

现代文:东郭牙在门中间站着。

古文:公曰: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 善者左,不善者右。

现代文:桓公说 我要立管仲为仲父,下令说; 赞成的站左边,不赞成的站右边。

**古文: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

现代文:现在你为什么在门中间站着?

**古文:牙曰: 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 **

现代文:东郭牙说: 凭管仲的智慧,将能谋取天下吗?

**古文:公曰: 能。 以断,为敢行大事乎? **

现代文:桓公说: 能 。 凭他的果断,是敢于干一番大事的吧?

**古文:公曰: 敢。 **

现代文:桓公说: 敢。

古文:牙曰: 若知能谋天下,断敢行大事,君因专属之国柄焉。

现代文:东郭牙说: 如果他的智慧能够谋取天下,果断足敢干成大事,您因而就把国家权力全部交给了他。

**古文: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 **

现代文:以管仲的才能,凭借您的权势来治理齐国,您难道没危险吗?

**古文:公曰: 善。 **

现代文:桓公说: 说得对。

古文:乃令隰朋治内、管仲治外以相参。

现代文:于是就命令隰朋治理朝廷内部的事务,管仲治理朝廷外部的事务,以便使他们相互制约。

古文:晋文公出亡,箕郑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公相失,饥而道泣,寝饿而不敢食。

现代文:晋文公出逃,流亡在外,箕郑提着食物跟随着。箕郑迷失了道路,和文公走散了,饿得在路上哭,越来越饥,却不敢吃掉食物。

古文:及文公反国,举兵攻原,克而拔之。

现代文:等到文公返回晋国,起兵攻反原国,攻下后占领了它。

**古文:文公曰: 夫轻忍饥馁之患而必全壶餐,是将不以原叛。 **

现代文:文公说: 能不顾忍受饥饿的痛苦而坚决保全食物,这样的人将不会凭借原地叛变。

古文:乃举以为原令。

现代文:于是提拔箕郑做原地的行政长官。

**古文:大夫浑轩闻而非之,曰: 以不动壶餐之故,怙其不以原叛也,不亦无术乎? **

现代文:大夫浑轩听到后反对说: 因为不动食物的缘故,就信赖他不会凭借原地叛变,不也是没有手腕吗?

古文: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

现代文:所以做明君的,不依靠别人不背叛我,而要依靠我的不可背叛;不依靠别人不欺骗我,而要依靠我的不可欺骗。

**古文:阳虎议曰: 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 **

现代文:阳虎发议论说: 君主贤明,就尽心去侍奉他;君主不贤,就掩饰邪念去试探他。

古文: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

现代文:阳虎在鲁国被驱逐,在齐国受怀疑,逃到赵地,赵简子欢迎他,用他做相室。

**古文:左右曰: 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 **

现代文:侍从说: 阳虎善于窃取别人的国家政权,为什么还用他做相室?

**古文:简主曰: 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 **

现代文:赵筒子说: 阳虎致力于夺取政权,我致力于维护政权。

古文:遂执术而御之。

现代文:于是运用权术去驾驭阳虎。

古文: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

现代文:阳虎不敢做坏事,很好地侍奉赵简子,使赵简子强盛起来,几乎成了霸主。

**古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 **

现代文: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 我听说古代有个 夔一足 ,它果真只有一只脚吗?

古文:孔子对曰: 不也,夔非一足也。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不是的。葵并非仅有一只脚。

古文: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

现代文:因为夔这种东西残暴凶狠,人们大都不喜欢它。虽说如此。

古文: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

现代文:它之所以还能避免被人伤害,是因为它守信用。

古文:人皆曰: 独此一,足矣。

现代文:人们都说: 单是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古文: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 **

现代文:夔不是仅有一只脚,而是有这么一点就足够了。

**古文:哀公曰: 审而是,固足矣。 **

现代文:鲁哀公说: 确实是这样的话,自然足够了。

**古文: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夔一足,信乎? **

现代文:另一种说法: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 我听说夔仅一足,可信吗?

古文:曰: 夔,人也,何故也足?

现代文:孔子说: 要是人,怎么会仅有一只脚呢?

古文: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现代文:他和别人没有什么差别,唯独能精通音律。

古文:尧曰: 夔一而足矣。

现代文:尧说; 这种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古文:使为乐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

现代文:于是派他做主管音乐的官,所以君子说: 夔有一个就足够了。

**古文:非一足也。 **

现代文:并不是只有一只脚。

古文:△说三

现代文:说三

古文:文王伐崇,至凤黄虚,袜系解,因自结。

现代文:周文王攻打崇国,到凤黄墟时,袜带散了,就自己系好。

**古文:太公望曰: 何为也? **

现代文:姜太公说: 何苦亲自系袜带?

古文:王曰: 上,君与处皆其师;中,皆其友;下,尽其使也。

现代文:文王说: 对上等的人,君王和他们相处时都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对中等的人都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对下等的人都看作是自己使唤的人。

**古文:今皆先君之臣,故无可使也。 **

现代文:现在我周围都是已故父王的旧臣,所以没有可以使唤的人。

古文:一曰:晋文公与楚战,至黄凤之陵,履系解,因自结之。

现代文:另一种说法:晋文公和楚人交战,到了黄风陵上时,鞋带散了,就自己系上。

**古文:左右曰: 不可以使人乎? **

现代文:侍从说: 不能指派别人系吗?

古文:公曰: 吾闻:上,君所与居,皆其所畏也;中,君之所与居,皆其所爱也;下,君之所与居,皆其所侮也。

现代文:文公说: 我听说,对上等的人,君主和他们相处在一起时,都是君主所敬畏的;对中等的人,君主和他们相处在一起时,都是君主所爱惜的;对下等的人,君主和他们相处在一起时,都是君主所使唤的。

**古文:寡人虽不肖,先君之人皆在,是以难之也。 **

现代文:我虽然不贤,但先父的旧臣都在场,因此我难以使唤他们。

古文:季孙好士,终身庄,居处衣服常如朝迁。

现代文:季孙喜欢文士,一生很庄重,日常的生活打扮常像在朝廷里一样。

古文:而季孙适懈,有过失,而不能长为也。

现代文:一次季孙偶尔疏忽,出了差错,不能够保持到底。

古文:故客以为厌易已,相与怨之,遂杀季孙。

现代文:所以门客便以为是讨厌和轻视自己,大家怨恨起来,于是杀了李孙。

古文:故君子去泰去甚。

现代文:因此,君子行事不要太过分,不要趋于极端。

**古文:一曰:南宫敬子问颜涿聚曰: 季孙养孔子之徒,所朝服与坐者以十数,而遇贼,何也? **

现代文:另一种说法:南宫敬叔问颜涿聚说: 季孙蓄养孔子的门徒,穿着朝服同他坐在一起要以十为单位来计数,然而他终被刺杀,为什么呢?

古文:曰: 昔周成王近优侏儒以逞其意,而与君子断事,是能成其欲于天下。

现代文:颜涿聚说。 过去周成王亲近优伶保儒来放松他的思想,但要和君子一同决定事情,因此能够满足他想得到天下的欲望。

古文:今季孙养孔子之徒,所朝服而与坐者以十数,而与优侏儒断事,是以遇贼。

现代文:现在季孙蓄养孔子的门徒,穿着朝服和他坐在一起的要以十为单位来计数,但却和优伶侏儒一同决定事情,因此被人刺杀了。

**古文:故曰:不在所与居,在所与谋也。 **

现代文:所以说,不在于平时和什么人相处。

**古文: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 请用。 **

现代文:而在于和什么人商量大事。 孔子在鲁哀公处侍坐,鲁哀公赏给他桃子和黍子。哀公说: 请吃吧。

古文: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现代文:孔子先吃黍子,然后吃桃子,旁边的人都捂嘴偷笑。

**古文:哀公曰: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 **

现代文:哀公说: 黍子不是当饭吃的,是用来擦拭桃子的。

古文:仲尼对曰: 丘知之矣。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我早就懂得。

古文: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盛。

现代文:黍子是五谷之首,祭祀先王时属于上等祭品。

古文: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

现代文:瓜果有六种,桃子属于最下等的,祭先王时不能进入宗庙。

古文:丘之闻也,君子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

现代文:我听说,君主用低贱的擦拭高贵的,没听说过用高贵的擦拭低贱的。

古文: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以上雪下也。

现代文:现在用五谷之首的黍去擦拭瓜果中最下等的桃子,这是用上等的去擦拭下等的。

**古文: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 **

现代文:我认为这有害于礼义,所以不敢把桃子放到宗庙祭品的前面来吃。

古文:简主谓左右: 车席泰美。

现代文:赵简子对侍从说: 车上铺的席子过分华美了。

古文: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屡虽贵,足必履之。

现代文:帽子虽贱,一定要戴在头上;鞋子虽贵,一定是踩在脚下。

古文:今车席如此,太美,吾将何尸桥以履之?

现代文:现在车上铺的席子这么过分地华美,我该用什么鞋子去踩在上面呢?

**古文:夫美下而耗上,妨义之本也。 **

现代文:美化了下面,损耗了上面,就是妨害了义的根本。

**古文:费仲说纣曰: 西伯昌贤,百姓悦之,诸候附焉,不可不诛;不诛,必为殷祸。 **

现代文:费仲劝说商纣: 西伯姬昌能干,百姓喜欢他,诸侯依附他,不能不杀;如果不杀,一定会成为商朝的祸根。

**古文:纣曰: 子言,义主,何可诛? **

现代文:纣王说: 你说的是讲仁义的君主,哪能杀呢?

古文:费仲曰: 冠虽穿弊,必戴于头;履虽五采,必践之于地。

现代文:费仲说: 帽子虽然破旧,一定要戴在头上;鞋子虽然华丽,一定要踩到地上。

古文:今西伯昌,人臣也,修义而人向之,卒为天下患,其必昌乎!

现代文:如今西伯姬昌是个做臣子的,修行仁义而人心归附,最终成为天下的祸患,他大概一定会昌盛吧?

古文:人人不以其贤为其主,非可不诛也。

现代文:臣子不用他的才能为君主效力,是不可不杀的。

**古文:且主而诛臣,焉有过? **

现代文:况且是君主杀臣子,怎么会有过错呢?

古文:纣曰: 夫仁义者,上所以劝下也。

现代文:商纣说: 仁义是君主用来勉励臣下的。

**古文:今昌好仁义,诛之不可。 **

现代文:现在西伯昌爱好仁义,不能杀掉他。

古文:三说不用,故亡。

现代文:再三劝说纣都不听,所以商朝终于灭亡了。

**古文:齐宣王问匡倩曰: 儒者博乎? **

现代文:齐宣王问匡倩说: 儒家人士弈棋吗?

**古文:曰: 不也。 **

现代文:匡情说: 不奔棋。

**古文:王曰: 何也? **

现代文:宣王说: 为什么?

古文:匡倩对曰: 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

现代文:匡倩回答说: 弈棋的人看重枭这颗子,取胜的一方一定要杀枭。

古文:杀枭者,是杀所贵也。

现代文:杀枭,也就是杀掉尊贵的东西。

**古文:儒者以为害义,故不博也。 **

现代文:儒家人士认为这有害于礼义,所以不弈。

**古文:又问曰: 儒者弋乎? **

现代文:宣王又问道: 儒家人士射鸟吗?

古文:曰: 不也。

现代文:匡倩说: 不射。

**古文:弋者,从下害于上者也,是从下伤君也,儒者以为害义,故不弋。 **

现代文:射鸟,是从下面向上面射去,正像臣下伤害君主。儒家人士认为这有害于礼义,所以不射。

古文:又问: 儒者鼓瑟乎: 曰: 不也。

现代文:宣王又问: 儒家人士弹瑟吗? 匡情说; 不弹。

**古文:夫瑟以小弦为大声,以大弦为小声,是大小易序,贵贱易位,儒者以为害义,故不鼓也。 宣王曰: 善。 **

现代文:瑟是弹小弦发出大声,弹大弦发出小声,即是大小颠倒了次序,贵贱改变了位置。儒家人士认为这有害于礼义,所以不弹。 宣王说: 说得好。

**古文:仲尼曰: 与其使民谄下也,宁使民谄上。 **

现代文:孔子说: 与其使人们讨好下级,不如使他们奉承上级。

古文:△说四

现代文:说四

古文:钜者,齐之居士;孱者,魏之居士。

现代文:钜是齐国的隐士,孱是魏国的隐士。

古文:齐、魏之君不明,不能亲照境内,而听左右之言,故二子费金璧而求入仕也。

现代文:齐、魏两国君主不明察,不能亲自洞悉国内情况。却偏听亲信的话,所以这两个隐士花费金钱玉壁来求得做官。

古文:西门豹为鄴令,清克洁欲,秋毫之端无私利也,而甚简左右。

现代文:西门豹做邮地的行政长官,清廉正直,一丝半毫都不谋私利,但很轻慢君主的近侍。

古文:左右因相与比周而恶之。

现代文:近侍因此相互勾结中伤他。

古文:居期年,上计,君收其玺。

现代文:过了一年;西门豹去上缴赋税,汇报政绩,魏文侯收回了他的官印。

古文:豹自请曰: 臣昔者不知所以治鄴,今臣得矣,原请玺复以治鄴。

现代文:西门豹请求说: 我过去不知道治理邺地的方法,现在我懂了,希望发还官印,让我再去治理邮地。

**古文:不当,请伏斧锧之罪。 **

现代文:如果治理不好,愿受重刑处死。

古文:文候不忍而复与之。

现代文:文侯不忍心拒绝,又把官印交给他。

古文:豹因重敛百姓,急事左右。

现代文:西门豹因而加重搜刮百姓钱财,极力侍奉君主近侍。

古文:期年,上计,文候迎而拜之。

现代文:过了一年,西门豹前去上缴赋税,汇报政绩,文侯亲自迎接,并加礼拜。

古文:豹对曰: 往年臣为君治鄴,而君夺臣玺;今臣为左右治鄴,而君拜臣。

现代文:西门豹回答说: 往年我为您治理邺地,而您要收回我的官印,现在我为您的近侍治理邺地,您反而要礼拜我。

**古文:臣不能治矣。 **

现代文:我无法治理邺地了。

古文:遂纳玺而去。

现代文:于是交还官印离去。

古文:文候不受,曰: 寡人曩不知子,今知矣。

现代文:文侯不接受官印说; 我过去不了解您,现在了解了。

**古文:愿子勉为寡人治之。 **

现代文:希望您尽力为我治理邺地。

古文:遂不受。

现代文:最后没有接受西门豹的官印。

古文: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

现代文:齐地有披狗皮行窃的贼的儿子与受刑砍断脚的人的儿子在一起开玩笑并相互夸耀。

**古文:盗子曰: 吾父之裘独有尾。 **

现代文:盗贼的儿子说: 唯独我父亲的皮衣上有尾巴。

**古文:危子曰: 吾父独冬不失裤。 **

现代文:断脚人的儿子说: 唯独我父亲冬天不费裤子。

古文:子绰曰: 人莫能左画方而右画圆也。

现代文:子绰说: 没有人能够同时用左手画方,用右手画圆。

**古文: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

现代文:用肉去赶蚂蚁,蚂蚁会越来越多;用鱼去赶苍蝇,苍蝇会越聚越多。

**古文:桓公谓管仲曰: 官少而索者众,寡人忧之。 **

现代文:齐桓公对管仲说; 官位少,但求官的人却多,我很为此担忧。

古文:管仲曰: 君无听左右之请,因能而受禄,禄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

现代文:管仲说: 您不要听从亲信的请求,根据才能而授予俸禄,记录功劳而给予宫职,就没人敢要求官职了,您还担忧什么?

古文:君何患焉? 韩宣子曰: 吾马菽粟多矣,甚臞,何也?

现代文:韩宣子说: 我的马,豆谷饲料很多,马却很瘦,为什么?

**古文:寡人患之。 **

现代文:我为此担忧。

古文:周市对曰: 使驺尽粟以食,虽无肥,不可得也。

现代文:周市回答说: 让养马的人用充足的饲料去喂马,即使不想让它肥,也是不可能的。

古文:名为多与之,其实少,虽无臞,亦不可得也。

现代文:嘴卜说多给马吃,实际上给得很少,即使不想要它瘦,那也是不可能的。

**古文:主不审其情实,坐而患之,马犹不肥也。 **

现代文:君王不去考察实情,而坐在那里担忧,马还是不会肥的。

古文:桓公问置吏于管仲,管仲曰: 辩察于辞,清洁于货,习人情,夷吾不如弦商,请立以为大理。

现代文:齐桓公向管仲问设置官吏的事,管仲说; 辨别清楚诉讼双方的言辞,廉洁不贪财物,熟悉人情世故,我比不上弦商,请您任命他为主管刑狱的官。

古文:登降肃,以明礼待宾,臣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

现代文:升升降降,恭敬谦让,用明确无误的礼仪接待宾客,我比不上限朋,请您任命他为主管礼宾的官。

古文:垦草创邑,辟地生粟,臣不如宁戚,请以为大田。

现代文:开垦荒地,充实城市,开辟土地,种植粮食,我比不上宁戚,请您任命他为主管农业的官。

古文: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请以为大司马。

现代文:三子军已经摆好阵势,便士兵视死如归,我比不上公子成父,请您任命他为主管军政的宫。

**古文: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治齐,此五子足矣;将欲霸王,夷吾在此。 **

现代文:冒犯龙颜,极力劝谏,我比不上东郭牙,请您任命他为主管谏议的官。 治理好齐国,这五个人就够用了;若要成就霸王之业,则有我管夷吾在这里。

古文:△说五

现代文:说五

古文:孟献伯相晋,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晋无衣帛之妾,居不粟马,出不从车。

现代文:盂献伯做晋相,院子里生出野草,大门外长起荆棘,吃饭没有两样菜,坐时不垫两层席,内室没有穿丝织品的妄,居家不用谷牙喂马,外出没有副车随从。

古文:叔向闻之,以告苗贲皇。

现代文:叔向听说后。把这件事告诉给苗责皇。

**古文:贲皇非之曰: 是出主之爵禄以付下也。 **

现代文:苗责皇非议说: 这是弃置君主的爵禄赏赐而讨好下人。

古文:一曰:盂献伯拜上卿,叔向往贺,门有御马不食禾。

现代文:另一种说法:盂献伯被封为上卿,叔向前去祝贺,孟家门外有车马,马不吃谷子。

**古文:向曰: 子无二马二与,何也? 献伯曰: 吾观国人尚有饥色,是以不秣马;班白者多以徒行,故不二舆。 **

现代文:叔向说; 您没有两套马、两辆车,为什么? 献伯说; 我看到国人脸上还有饥色,因此不用谷子喂马;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大多步行,所以不用两辆车子。

**古文:向曰: 吾始贺子之拜卿,今贺子之俭也。 **

现代文:叔向说: 我起先来祝贺您封为上卿,现在要祝贺您的节俭了。

**古文:向出,语苗贲皇曰: 助吾贺献伯之俭也。 **

现代文:叔向出来,告诉苗贲皇说: 帮助我去祝贺献伯的节俭。

古文:苗子曰: 何贺焉?

现代文:苗贲皇说; 这有什么好祝贺的呢?

古文:夫爵禄旗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

现代文:爵禄和旗帜是用来标明功劳大小、区别贤和不贤的。

古文: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现代文:所以晋国的礼法是,上大夫拥有两辆车两套马。中大夫拥有两辆车一套马,下大夫拥有一套马。这是用来标明等级的。

古文:且夫卿必有军事,是故修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

现代文:再说卿一定要掌管军事,因而要修整车马,训练步卒、战车,以便准备好打仗。

古文:有难,则以备不虞;平夷,则以给朝事。

现代文:国家有难时就可以用来防备意外,太平时就可以供朝事使用。

古文:今乱晋国之政,乏不虞之备,以成节,以洁私名,献伯之俭也可与?

现代文:现在他扰乱晋国的政事,缺乏预防不测的准备,却用来成全自己的节操,用来光耀私人的名声,盂献伯的这种俭省,能容许吗?

**古文:又何贺? **

现代文:又祝贺什么呢?

**古文:管仲相齐,曰: 臣贵矣,然而臣贫。 **

现代文:管仲担任齐相,说: 我已经得宠了,但我贫困。

**古文:桓公曰: 使子有三归之家。 **

现代文:齐桓公说: 让你拥有三归俸禄的家业。

**古文:曰: 臣富矣,然而臣卑。 **

现代文:管仲说: 我富有了,但我地位低下。

古文:桓公使立于高、国之上。

现代文:桓公把管仲的地位提到高、国两姓贵族之上。

**古文:曰: 臣尊矣,然而臣疏。 **

现代文:管仲说: 我地位尊贵了,但是我和您的关系疏运。

古文:乃立为仲父。

现代文:于是桓公立管仲为仲父。

**古文:孔子闻而非之曰: 泰侈逼上。 **

现代文:孔子听到后非议说: 管仲威胁君主太过分了。

古文:一曰:管仲父出,硃盖青衣,置鼓而归,庭有陈鼎,家有三鼎。

现代文:另一种说法:管伸出门时,坐的车用朱红车盖和青色车衣;回来时,用鼓乐引路。庭院有陈列的大鼎,家里有十分之三的商税收入。

**古文:孔子曰: 良大夫也,其侈逼上。 **

现代文:孔子说: 管仲是个良大夫,但他过分威胁君主了。

古文: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其俭逼下。

现代文:孙叔敖任楚相,坐的是母马拉的普通运输车,吃的是粗饭、菜羹和干鱼的膳食,冬天穿羊皮衣,夏天穿葛布衣,面带饥色,他确实是个良大夫了,但过于俭省,威胁到了下层官员。

**古文:阳虎去齐走赵,简主问曰: 吾闻子善树人。 **

现代文:阳虎离开齐国逃奔赵地,赵简子问道: 我听说你善于栽培人。

古文:虎曰: 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

现代文:阳虎说: 我在鲁对,栽培过三个人,都做了令尹;等到我在鲁获罪,都来搜索我。

古文: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

现代文:我在齐时,推荐了三个人,一个人能接近国君,一个人做县令,一个人做边防官;等到我获罪了,接近国君的不会见我,做县令的前来捉拿捆绑我。做边防官的追我直到边境,没有追上才罢休。我不善于栽培人。

古文:虎不善树人, 主俯而笑曰: 夫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

现代文:赵简子低头笑着说: 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种植枳棘,长大后反而刺人。

**古文:故君子慎所树。 **

现代文:所以君子栽培人时要慎重。

**古文:中牟无令,晋平公问赵武曰: 中牟,三国之股肱,邯郸之肩髀,寡人欲得其良令也,谁使而可? **

现代文:中牟地方没有县令。晋平公问赵武说: 中牟是我国的要地,是邯郸的重镇。我想选用一个好县令,派谁去好呢?

**古文:武曰: 邢伯子可。 **

现代文:赵武说: 邢伯子可以。

**古文:公曰: 非子之仇也? **

现代文:平公说: 他不是你的仇人吗?

**古文:曰: 私仇不入公门。 **

现代文:赵武说: 私仇不关公事。

**古文:公又问曰: 中府之令,谁使而可? **

现代文:平公又问道: 内库的主管,派谁行呢?

**古文:曰: 臣子可。 **

现代文:赵武说: 我的儿子就行。

**古文:故曰: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现代文:所以说,对外举荐不避开仇人,对内举荐不避开儿子。

**古文:赵武所荐四十六人于其君,及武死,各就宾位,其无私德若此也。平公问叔向曰: 群臣孰贤? **

现代文:赵武举荐的四十六个人,到他死后,来吊唁时都坐在客位上,他就是这样的不考虑个人恩德。晋平公问叔向说: 群臣中谁贤能?

**古文:曰: 赵武。 **

现代文:叔向说: 赵武贤能。

**古文:公曰: 子党于师人。 **

现代文:平公说: 你跟老上级结成私党了。

古文:向曰: 武立如不胜衣,言如不出口,然所举士也数十人,皆得其意,而公家甚赖之。

现代文:叔向说: 赵武站立时好像连穿的衣服都负担不了,讲话时好像呐呐不能出口,可是他举荐的几十个人,个个都发挥了自己才能,公家很依靠他们。

**古文:况武子之生也不利于家,死不托于孤,臣敢以为贤也。 **

现代文:赵武活着时不为自家谋取私利,死了又不将孤儿委托给国家,因此我敢认为他贤能。

古文:解狐荐其仇于简主以为相。

现代文:解狐举荐他的仇人做赵简子的相。

古文:其仇以为且幸释己也,乃因住拜谢。狐乃引弓迎而射之,曰: 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

现代文:他的仇人以为关系好转而消除了对自己的仇怨,就前去拜谢,解狐于是拉开弓迎头射去,说: 我举荐你是为公,是因为你能胜任。

**古文:夫仇汝,吾私怨也,不以私怨汝之故拥汝于吾君。 **

现代文:和你有仇,这是我的私怨。不能因为与你有私仇,就让君主不能了解任用你。

古文:故私怨不入公门。

现代文:所以私怨不关公事。

**古文:一曰:解狐举邢伯柳为上党守,柳往谢之,曰: 子释罪,敢不再拜? **

现代文:另一种说法:解狐推荐邢伯柳做上党太守,邢伯柳前往拜谢,说: 你开脱了我的罪过,岂敢不来拜谢?

古文:曰: 举子,公也;怨子,私也。

现代文:解狐说: 推荐你是为公,怨恨你是私仇。

**古文:子往矣,怨子如初也。 **

现代文:你走吧,我跟原先一样怨恨你。

**古文: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曰: 道远日暮,安暇语汝。 **

现代文:郑县人卖小猪,别人间他价钱,他说: 路远,天晚,我哪有空告诉你。

古文:△说六

现代文:说六

**古文:范文子喜直言,武子击之以杖: 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无所容则危身,非徒危身,又将危父。 **

现代文:范文子喜欢直说,他父亲武子用手杖打他: 直说的人不被人所宽容,不被宽容就危及自身。不只是危及自身,还将危及父亲。

古文:子产者,子国之子也。子产忠于郑君,子国谯怒之曰: 夫介异于人臣,而独忠于主。

现代文:子产是子国的儿子,子产忠于郑国国君,子国怒责他说: 孤傲地离异臣子,独独去忠于君主。

古文: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

现代文:君主贤明,能听从你;君主不贤明,就不会听从你。

古文:听与不听,未可必知,而汝已离于群臣;离于群臣,则必危汝身矣。

现代文:听或不听,还不能确知,你却已经脱离群臣了。脱离群臣,就一定会危及自身了。

**古文:非徒危己也,又且危父也。 **

现代文:不只是危及自身,又将危及父亲。

古文: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看之,暮而后,门闭;因逾郭而入。车遂刖其足。

现代文:梁车刚担任邺县县令,他姐姐前去看他,天晚了才赶到,城门已关,于是她越过外城进去,梁车就依法砍断了她的脚。

古文:赵成侯以为不兹,夺之玺而免之令。

现代文:赵成侯认为梁车不慈善,就收回他的官印,罢免他的官职。

古文: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现代文:管仲被捆绑起来,从鲁国押送到齐国,路上又饥又渴,他路过绮乌边防时,就向边防宫讨食。

古文:鸟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现代文:绮乌边防官跪着给管仲进食,非常恭敬。

**古文:封人因窃谓仲曰: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报我? **

现代文:边防官于是私下对管仲说: 如能侥幸到齐不死,并在齐国执政,该怎样报答我呢?

**古文:曰: 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

现代文:管仲说: 果真如你所说那样,我将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论功行赏,我能用什么报答你呢?

古文:封人怨之。

现代文:边防官因此怨恨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