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古文:皇后列传汉因秦制,帝之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妃曰皇后,余则多称夫人,随世增损,非如《周礼》有夫人、嫔妇、御妻之定数焉。

现代文:汉代因袭秦代制度,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妃子称皇后,其余的多称为夫人,随着时代增减,不像《周礼》有夫人、嫔妇、御妻的固定数额。

古文:魏晋相因,时有升降,前史言之具矣。

现代文:魏晋相因循,时而有升降,前朝史书记载得很详细了。

古文: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至于昭成之前,世崇俭质,妃嫱嫔御,率多阙焉,惟以次第为称。

现代文:魏氏帝王业绩的起点虽然从神元皇帝开始,但直到昭成皇帝以前,世代崇尚俭约质朴,妃嫔宫女,大都缺略,仅以次序加以称呼。

古文:而章、平、思、昭、穆、惠、炀、烈八帝,妃后无闻。

现代文:而章、平、思、昭、穆、惠、炀、烈八位皇帝,妃后没有记载。

古文:太祖追尊祖妣,皆从帝谥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妾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

现代文:太祖追尊祖母,都依皇帝谧号称为皇后,开始设立中宫,其余侍妾有的称为夫人,多少没有限额,但都有品级。

古文:世祖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后庭渐已多矣。

现代文:世祖逐渐增加左右昭仪和贵人、椒房、中式几个等级,后宫的人已渐渐多了。

古文: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不成则不得立也。

现代文:另外魏国旧例,将要立皇后必定使预立者亲手铸造金人,以铸成的为吉利,不能铸成的就不能立。

古文:又世祖、高宗缘保母劬劳之恩,并极尊崇之义,虽事乖典礼,而观过知仁。

现代文:又世祖、高宗因乳母辛勤抚养的恩德,都奉上尊崇的名义,虽然事情违背礼制,但看其错误的性质可以知道其为人很仁义。

古文:高祖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现代文:高祖修改规定内官,左右昭仪地位比照大司马,三夫人比照三公,三嫔比照三卿,六嫔比照六卿,世妇比照中大夫,御女比照元士。

古文:后置女职,以典内事。

现代文:后来设置女官,掌管宫内事务。

古文:内司视尚书令、仆。

现代文:内司比照尚书令、仆射。

古文: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

现代文:作司、大监、女侍中三个官职比照二品官。

古文: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

现代文: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个官职,比照三品官。

古文: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现代文: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比照四品官,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宫女奴比照五品官。

古文:神元皇后窦氏,没鹿回部大人宾之女也。

现代文:神元皇后窦氏,是没鹿回部大人窦宾的女儿。

古文:宾临终,诫其二子速侯、回题,令善事帝。

现代文:窦宾去世前,告诫他的两个儿子速侯、回题,命二人好好地侍奉皇帝。

古文:及宾卒,速侯等欲因帝会丧为变,语颇漏泄。帝闻之,知其终不奉顺,乃先图之。

现代文:等窦宾去世,速侯等人想利用皇帝参加丧礼时发动变乱,计谋稍有泄露,皇帝听到后,知道他们终究不会驯服顺从,就先设法对付他们。

古文:于是伏勇士于宫中,晨起以佩刀杀后,驰使告速侯等,言后暴崩。

现代文:于是在宫中埋伏勇士,早晨起来用佩刀杀死皇后,派使者乘快马告诉速侯等人,说皇后突然逝世。

古文:速侯等惊走来赴,因执而杀之。

现代文:速侯等人惊讶赶来奔丧,乘机拘捕而杀了他们。

古文:文帝皇后封氏,生桓、穆二帝,早崩。

现代文:文帝皇后封氏,生桓、穆二位皇帝,逝世很早。

古文:桓帝立,乃葬焉。

现代文:桓帝即位,才加以安葬。

古文:高宗初,穿天渊池,获一石铭,称桓帝葬母封氏,远近赴会二十余万人。

现代文:高宗初年,挖掘天渊池,获得一方石碑铭文,其中称桓帝安葬母亲封氏,远近奔赴会葬的有二十多万人。

古文:有司以闻,命藏之太庙。

现代文:有关官员禀报后,高宗命令收藏到太庙。

古文:次妃兰氏,生二子,长子曰蓝,早卒;次子,思帝也。

现代文:次妃兰氏,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叫做元蓝,死得很早;次子,就是思帝。

古文:桓帝皇后祁氏,生三子,长曰普根,次惠帝,次炀帝。

现代文:担童皇后空陋,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叫萱担,第二个是盘查,第三个是握童。

古文:平文崩,后摄国事,时人谓之女国。

现代文:平文皇帝逝世,皇后代理国家事务,当时人称之为女国。

古文:后性猛忌,平文之崩,后所为也。

现代文:皇后性情凶猛猜忌,芒塞皇童的逝世,就是皇后下的毒手。

古文:平文皇后王氏,广宁人也。

现代文:平文皇后王氏,是广宁人。

古文:年十三,因事入宫,得幸于平文,生昭成帝。

现代文:十三岁时,因事进入宫廷,受到平文皇帝的宠幸,生下昭成帝。

古文:平文崩,昭成在衤强衤保。

现代文:平文皇帝逝世,昭成帝还是婴儿。

古文:时国有内难,将害诸皇子。

现代文:当时国家有内难,将要杀害众皇子。

**古文:后匿帝于裤中,惧人知,咒曰: 若天祚未终者,汝便无声。 **

现代文:皇后将皇帝藏在裤子中,担,人知道,祷告说: 如果天运没有完结,你就不要出声。

古文:遂良久不啼,得免于难。

现代文:于是长时间不哭,得以避免祸难。

古文:昭成初欲定都于氵垒源川,筑城郭,起宫室,议不决。

现代文:昭成帝起初想在堡则定都,修筑城墙,建造宫室,议而未决。

古文:后闻之,曰: 国自上世,迁徙为业。

现代文:皇后听说后,说: 国家自从前代,以游牧为生。

古文:今事难之后,基业未固。

现代文:现在处于国事变乱之后,基业不稳固。

**古文: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难卒迁动。 **

现代文:如果筑城池居住,一旦敌寇前来,难以仓猝转移。

古文:乃止。

现代文:于是作罢。

古文:烈帝之崩,国祚殆危,兴复大业,后之力也。

现代文:烈帝逝世后,国运危险,复兴宏大业绩,是皇后的力量。

古文:十八年崩,葬云中金陵。

现代文:十八年逝世,安葬在书生金堕。

古文:太祖即位,配飨太庙。

现代文:左担即位后,让她在太庙配祭。

古文:昭成皇后慕容氏,元真之女也。

现代文:昭成皇后慕容氏,是元真的女儿。

古文:初,帝纳元真妹为妃,未几而崩。

现代文:当初,皇帝娶元真的妹妹为妃,没过多久就逝世了。

古文:元真复请继好。遣大人长孙秩逆后,元真送于境上。

现代文:元真又请求继续和好,派遣大人长孙秩迎接皇后,元真送到边境。

古文:后至,有宠,生献明帝及秦明王。

现代文:皇后到达,得到宠爱,生下献明帝和秦明王。

古文:后性聪敏多知,沉厚善决断,专理内事,每事多从。

现代文:皇后禀性聪明敏捷知识丰富,沉着宽厚善于决断,专门处理宫内事务,每种主张多被采纳。

**古文:初,昭成遣卫辰兄悉勿祈还部落也,后戒之曰: 汝还,必深防卫辰。辰奸猾,终当灭汝。 **

现代文:当初,昭成帝派遣卫辰的哥哥悉勿祈返回部落,皇后告诫悉勿祈说: 你回去,一定要高度防备卫辰,卫辰奸诈狡猾,终究要消灭你。

古文:悉勿祈死,其子果为卫辰所杀,卒如后言。

现代文:悉勿祈死后,他的儿子果然被卫辰杀死,结果如皇后所说。

古文:建国二十三年崩。

现代文:建国二十三年逝世。

古文:太祖即位,配飨太庙。

现代文:太祖即位后,让她在太庙配祭。

古文:献明皇后贺氏,父野于,东部大人。

现代文:献明皇后贺氏,父亲叫野干,是东部大人。

古文:后少以容仪选入东宫,生太祖。

现代文:皇后年轻时以容貌仪表选进束宫,生下太祖。

古文:苻洛之内侮也,后与太祖及故臣吏避难北徙。

现代文:苻洛侵入境内,皇后和太祖以及旧臣属避难向北迁徙。

古文:俄而,高车奄来抄掠,后乘车与太祖避贼而南。

现代文:不久,高车突然来掳掠,皇后坐车和太祖躲避贼寇向南走。

**古文:中路失辖,后惧,仰天而告曰: 国家胤胄,岂止尔绝灭也!惟神灵扶助。 **

现代文:中途车子失去销钉,皇后畏惧,朝天祷告说: 国家的后裔,难道在遣裹灭绝吗希望神灵扶助。

古文:遂驰,轮正不倾。

现代文:于是奔驰,车轮端正而不倾倒。

古文:行百余里,至七介山南而得免难。

现代文:行走一百多里,到七介山南面而得以避免祸难。

古文:后刘显使人将害太祖,帝姑为显弟亢泥妻,知之,密以告后,梁眷亦来告难。

现代文:后来刘显派人将要谋害太祖,皇帝的姑姑是刘显弟弟亢垄的妻子,知道逭件事,秘密地告诉皇后,梁眷也来报告祸难。

古文:后乃令太祖去之。

现代文:皇后于是命令太祖离开。

古文:后夜饮显使醉。

现代文:皇后夜晚请刘显喝酒使他醉倒。

古文:向晨,故惊厩中群马,显使起视马。

现代文:到天亮,故意惊动圈中的马匹,刘显派人起来看马。

古文:后泣而谓曰: 吾诸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

现代文:皇后哭着对他说: 我的几个儿子开始都在逭裹,现在都不见了。

**古文:汝等谁杀之? **

现代文:你们谁杀了他们?

古文:故显不使急追。太祖得至贺兰部,群情未甚归附。

现代文:所以刘显不许派人急追,太祖得以到达贺兰部。

古文:后从弟外朝大人悦,举部随从,供奉尽礼。

现代文:人心不很归附,皇后的堂弟外朝大人贺悦率领部落跟随,每事以礼供奉。

古文:显怒,将害后。后夜奔亢泥家,匿神车中三日。亢泥举室请救,乃得免。

现代文:刘显发怒,将要杀害皇后,皇后夜晚投奔亢婆家中,在神车中躲藏了三天,亢垄全家求情,才得以免除祸难。

古文:会刘显部乱,始得亡归。

现代文:遇到刘显部落混乱,才得以逃回。

**古文:后后弟染干忌太祖之得人心,举兵围逼行宫。后出谓染干曰: 汝等今安所置我,而欲杀吾子也? **

现代文:后来皇后的弟弟染干忌惮太祖得人心,起兵围困行宫,皇后出来对染干说: 你们现在将我放在什么位置上,而要杀我的儿子?

古文:染干惭而去。

现代文:染干惭愧地离去。

古文:后后少子秦王觚使于燕,慕容垂止之。

现代文:后来皇后的小儿子秦王元觚出使燕国,慕容垂留下了他。

古文:后以觚不返,忧念寝疾,皇始元年崩,时年四十六,祔葬于盛乐金陵。

现代文:皇后因元觚不返回,忧虑挂念而患病,皇始元年逝世,这年四十六岁,合葬在盛乐的金陵。

古文:后追加尊谥,配飨焉。

现代文:后来追加尊谧,配祭太庙。

古文:道武皇后慕容氏,宝之季女也。

现代文:巡皇后基查旦,是基查宜的小女儿。

古文: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

现代文:土山平定后,进入后宫,得到宠幸。

古文:左丞相卫王仪等奏请立皇后,帝从群臣议,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之,告于郊庙。

现代文:左丞相旺五堡等人奏请立皇后,皇帝依从群臣的商议,命皇后铸造金人,铸成后,就立了她,到郊庙祭告。

古文:封后母孟为漂阳君。

现代文:封皇后的母亲垂旦为迁荡星。

古文:后崩。

现代文:后来逝世。

古文: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刘眷女也。

现代文:道武宣穆皇后刘氏,是刘眷的女儿。

古文:登国初,纳为夫人,生华阴公主,后生太宗。

现代文:登国初年,娶为夫人,生下华阴公主,后来生太宗。

古文:后专理内事,宠待有加,以铸金人不成,故不得登后位。

现代文:皇后专门处理宫内事务,很得恩宠优待,因铸造金人不成功,所以不能登上皇后位。

古文: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

现代文:魏国旧例,后宫生下儿子将要立为储君,储君的母亲都被赐令自杀。

古文: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

现代文:太祖末年,皇后因旧法令逝世。

古文:太宗即位,追尊谥号,配飨太庙。

现代文:太宗即位,追尊谧号,在太庙配祭。

古文:自此后宫人为帝母,皆正位配飨焉。

现代文:从此以后宫女做了皇帝的母亲,都以皇后地位配祭。

古文:明元昭哀皇后姚氏,姚兴女也,兴封西平长公主。

现代文:明元昭哀皇后姚氏,是姚兴的女儿,姚兴封她为西平长公主。

古文:太宗以后礼纳之,后为夫人。

现代文:太宗用皇后的礼仪娶她,后来做夫人。

古文:后以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宠幸之,出入居处,礼秩如后焉。

现代文:皇后因为铸造金人不成功,没有升上尊位,然而皇帝宠爱她,出入居住,礼仪级别如同皇后。

古文:是后犹欲正位,而后谦让不当。

现代文:此后皇帝还想让她登皇后位,而皇后谦让不担任。

古文:泰常五年薨,帝追恨之,赠皇后玺绶,而后加谥焉。

现代文:泰常五年逝世,皇帝追悔,赠予皇后玉玺丝带,然后加授谧号。

古文:葬云中金陵。

现代文:将她安葬在云中的金陵。

古文:明元密皇后杜氏,魏郡鄴人,阳平王超之妹也。

现代文:明元密皇后杜氏,魏郡邺县人,是阳平王杜超的妹妹。

古文:初以良家子选入太子宫,有宠,生世祖。

现代文:起初以清白人家的子女选进太子宫,得到宠幸,生下世祖。

古文:及太宗即位,拜贵嫔。

现代文:等到太宗即位,任命为贵嫔。

古文:泰常五年薨,谥曰密贵嫔,葬云中金陵。

现代文:泰常五年逝世,谧号为密贵嫔,安葬在云中的金陵。

古文:世祖即位,追尊号谥,配飨太庙。

现代文:世祖即位,追尊名位谧号,在太庙配祭。

古文:又立后庙于鄴,刺史四时荐祀。

现代文:又在邺县立太后庙,刺史四季祭祀。

古文:以魏郡太后所生之邑,复其调役。

现代文:因魏郡是太后出生的地区,免除租调徭役。

古文:后甘露降于庙庭。

现代文:后来甘美的雨露降落庙庭。

古文:高祖时,相州刺史高闾表修后庙。诏曰: 妇人外成,理无独祀,阴必配阳以成天地,未闻有莘之国,立太姒之飨。

现代文:高祖时,相州刺史高闾上奏疏修建皇后庙,下诏说: 妇人由外姓而入,没有单独祭祀的道理,阴一定要配合阳来成就天地,没听说有莘的国家,设立了太姒的祭祀。

**古文:此乃先皇所立,一时之至感,非经世之远制。便可罢祀。 **

现代文:这是先帝所立的庙,是一时之间的真实情感,不是治理国家的长远制度,可以罢除祭祀。

古文:先是,世祖保母窦氏,初以夫家坐事诛,与二女俱入宫。

现代文:在这以前,世祖的乳母宝氏,当初由于丈夫家人因事获罪受死刑,和二个女儿一起入宫。

古文:操行纯备,进退以礼。

现代文:她操行纯洁周全,以礼节进退。

古文:太宗命为世祖保母。

现代文:太宗命令她做世祖的乳母。

古文:性仁慈,勤抚导。

现代文:她性格仁厚慈爱,善于抚养引导。

古文:世祖感其恩训,奉养不异所生。

现代文:世祖感激她的恩情教导,侍奉她与亲生母亲没有不同。

古文:及即位,尊为保太后,后尊为皇太后,封其弟漏头为辽东王。

现代文:等到即位,尊崇她为保太后,后来尊崇为皇太后,封她的弟弟漏头为辽东王。

古文:太后训厘内外,甚有声称。

现代文:太后训导内外,十分有声望。

古文:性恬素寡欲,喜怒不形于色,好扬人之善,隐人之过。

现代文:性情恬静朴素少欲望,喜怒不显露在脸色上,喜爱称扬别人的善行,隐匿别人的过失。

古文:世祖征凉州,蠕蠕吴提入寇,太后命诸将击走之。

现代文:世祖征讨凉州,蠕蠕吴提进犯,太后命令众将领出击赶走他。

古文:真君元年崩,时年六十三。

现代文:真君元年逝世,遣年六十三岁。

古文:诏天下大临三日,太保卢鲁元监护丧事,谥曰惠,葬崞山,从后意也。

现代文:韶令天下哭吊三天,太保卢鲁元督察料理丧事,谧号为惠,安葬在崞山,是依从太后的意愿。

古文:初,后尝登崞山,顾谓左右曰: 吾母养帝躬,敬神而爱人,若死而不灭,必不为贱鬼。

现代文:当初,太后曾登上崞山,回头对左右的人说: 我抚养皇帝,敬重神灵而热爱人民,如果死后灵魂不灭,必定不会做低贱的鬼。

古文:然于先朝本无位次,不可违礼以从园陵。

现代文:但我在先朝本来没有名位次第,不能违背礼仪跟随进陵园。

**古文:此山之上,可以终托。 **

现代文:造座山上,可以安葬。

古文:故葬焉。

现代文:所以葬在遣裹。

古文:别立后寝庙于崞山,建碑颂德。

现代文:另外在崞山建立太后的陵寝庙宇,树碑称颂功德。

古文:太武皇后赫连氏,赫连屈丐女也。

现代文:太武皇后赫连氏,是赫连屈丐的女儿。

古文:世祖平统万,纳后及二妹俱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现代文:世祖平定铲堕,娶皇后和她两个妹妹都为贵人,后来立为皇后。

古文:高宗初崩,祔葬金陵。

现代文:直塞初年逝世,合葬在金堕。

古文:太武敬哀皇后贺氏,代人也。

现代文:太武敬哀皇后贺氏,是代郡人。

古文:初为夫人,生恭宗。

现代文:起初是夫人,生下尽塞。

古文:神元年薨,追赠贵嫔,葬云中金陵。

现代文:妪元年逝世,追赠为贵嫔,安葬在云生的金建。

古文:后追加号谥,配飨太庙。

现代文:后来追加名位谧号,在太庙配祭。

古文: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河东王毗妹也。

现代文:常氏量垄恭皇后郁久闾氏,是回墓王郁久间毗的妹妹。

古文:少以选入东宫,有宠。

现代文:年轻时因选拔进入东宫,受到宠幸。

古文:真君元年,生高宗。

现代文:真叁元年,生下直塞。

古文:世祖末年薨。

现代文:坐垦末年逝世。

古文:高宗即位,追尊号谥。

现代文:产塞即位,追尊名位谧号。

古文:葬云中金陵,配飨太庙。

现代文:安葬在云中的金陵,在太庙配祭

古文:高宗乳母常氏,本辽西人。

现代文:高宗的乳母常氏,本来是辽西人。

古文:太延中,以事入宫,世祖选乳高宗。

现代文:太延年间,因事进入宫廷,世祖挑选她哺育高宗。

古文:慈和履顺,有劬劳保护之功。

现代文:她慈祥和顺,有辛勤保护的功劳。

古文:高宗即位,尊为保太后,寻为皇太后,谒于郊庙。

现代文:高宗即位后,尊崇她为保太后,不久尊崇为皇太后,在郊庙晋见。

古文:和平元年崩,诏天下大临三日,谥曰昭,葬于广宁磨笄山,俗谓之鸣鸡山,太后遗志也。

现代文:和平元年逝世,诏令天下哭吊三日,谧号为昭,安葬在广宁磨笄山,俗语称为鸣鸡山,是太后的遗愿。

古文:依惠太后故事,别立寝庙,置守陵二百家,树碑颂德。

现代文:依照惠太后的旧例,另外建立陵寝庙宇,设置守卫陵园人户二百家,树立石碑颂扬功德

古文: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也。

现代文:文成文明皇后冯氏,是长乐信都人。

古文: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乐浪王氏。

现代文:父亲冯朗,是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亲是乐浪人王氏。

古文:后生于长安,有神光之异。

现代文:皇后出生在长安,有神光的异彩。

古文:朗坐事诛,后遂入宫。

现代文:冯朗因事获罪被诛杀,皇后于是进宫。

古文:世祖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

现代文:世祖的左昭仪,是皇后的姑姑,一向有女性美德,对皇后抚养教导。

古文:年十四,高宗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现代文:十四岁时,高宗登位,被选为贵人,后来立为皇后。

古文:高宗崩,故事: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

现代文:高宗逝世,按旧例:国家有大丧事,三天以后,皇帝穿戴使用的车马器物全部加以焚烧,百官和皇后都围绕着火堆痛哭流涕。

古文: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

现代文:皇后悲伤地呼叫着自己投入火中,左右的人救出她,很久才苏醒过来。

古文: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现代文:显祖即位,尊崇皇后为皇太后。

古文: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二,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

现代文:丞相乙浑谋反,显祖年仅十二岁,居住在守丧的小屋中,太后秘密定下大计,诛杀乙浑,于是临朝听政。

古文: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

现代文:等到高祖出生,太后亲自抚养。

古文:是后罢令,不听政事。

现代文:此后免除制令,不处理政事。

古文: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显祖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

现代文:太后行为不端正,在宫内宠爱李弈,显祖藉故诛杀李弈,太后不满意。

古文: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

现代文:显祖突然逝世,当时人说是太后谋害的。

古文: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

现代文:承明元年,尊崇太后为太皇太后,又临朝听政。

古文: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

现代文:太后禀性聪颖练达,自进宫后,粗通文墨计算。

古文:及登尊极,省决万机。

现代文:等到登上尊位,处理各种事务。

古文:高祖诏曰: 朕以虚寡,幼纂宝历,仰恃慈明,缉宁四海。欲报之德,正觉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

现代文:高祖下诏说: 我德行才能薄弱,幼年继承大位,依赖太后的仁慈圣明,安定四海,要报答她的恩德,凭藉着洞达佛理,所有伤害生灵的猛禽,应该放回山林。

**古文:其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始灵塔。 **

现代文:在这片土地上为太皇太后修建佛塔。

古文:于是罢鹰师曹,以其地为报德佛寺。

现代文:于是罢除鹰师曹,以其地域建报德佛寺。

古文: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因谓群臣曰: 舜葬苍梧,二妃不从。

现代文:太后和高担在友山游览,观望山,有死后安葬在这裹的心愿,于是对群臣说: 舜安葬在苍梧山,两个妃子不随从。

古文:岂必远祔山陵,然后为贵哉!

现代文:难道一定要远远地合葬在陵墓,然后方显得尊贵吗?

**古文:吾百年之后,神其安此。 **

现代文:我死之后,坟就建在逭裹。

古文: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

现代文:高祖于是诏令有关官员在方山修筑陵墓,又建永固石室,将最终作为祭庙。

古文: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现代文:太和五年开始修建,八年修成,刻石立碑,颂扬太后的功德。

古文:太后以高祖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

现代文:太后因高祖年纪尚轻,于是撰写《劝戒歌》三百多篇,又撰写《皇诰》十八篇,文字多不收载。

古文:太后立文宣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刊石立碑。

现代文:太后在长安建立燕宣王庙,又在龙城建立思燕佛图,都刻石立碑。

古文:太后又制:内属五庙之孙,外戚六亲缌麻,皆受复除。

现代文:太后又定令,家族内五庙的子孙,外戚中服总麻丧服的亲属,都得以免除赋役。

古文: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缯而已。

现代文:性情俭约朴素,不喜好华丽的服饰,仅穿素色的丝织品而已。

古文:宰人上膳,案裁径尺,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

现代文:掌管膳食的官员送上膳食,几案不过直径一尺,膳食品类比旧例减少了十分之八。

古文:太后尝以体不安,服庵子。

现代文:太后曾经因身体不适,服用青蒿的籽。

古文: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蜓在焉,后举匕得之。

现代文:膳食官员昏乱而送上稀粥,有只壁虎在裹面,太后举起羹,舀出来。

古文:高祖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现代文:高祖在旁边侍奉,大发脾气,将要动用死刑,太后笑着释放了膳食官员。

古文: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

现代文:自从太后临朝专擅朝政,高祖性情孝顺谨慎,不参与决断,事情不分大小,全部禀报给太后。

古文: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高祖者。

现代文:太后很有智慧谋略,猜忌残忍,能够做大事,生杀赏罚,在片刻之间就决断,多不征求高担的意见。

古文: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现代文:所以作威作福,震动宫廷内外。

古文:故杞道德、王遇、张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阉,岁中而至王公;王叡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赉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

现代文:因此杞道德、王遇、退茧、董丞塑等人从低贱的宦官中提拔,一年之中就到王公;王散出入于宫中,数年间就成为宰辅,赏赐财物布帛以千万上亿计数,赐予金书铁券,给与不受死刑的韶书。

古文:李冲虽以器能受任,亦由见宠帷幄,密加锡赉,不可胜数。

现代文:李冲虽然以才能受任用,也由于在宫内受宠,秘密给予他赏赐,不计其数。

古文:后性严明,假有宠待,亦无所纵。

现代文:皇后性情严厉精明,她对所宠爱的人,也不加以放纵。

古文:左右纤介之愆,动加捶楚,多至百余,少亦数十。

现代文:左右的人犯了很小的过错,动不动就责打,多至一百多棒,少也几十棒。

古文:然性不宿憾,寻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贵。

现代文:然而仝陆不记仇,不久又对待别人如当初一样,有的因此更加富有尊贵。

古文:是以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现代文:所以人人怀着获利的欲望,到死都不想退避。

古文:太后曾与高祖幸灵泉池,燕群臣及籓国使人、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舞。高祖帅群臣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于是和歌者九十人。

现代文:太后曾和直担前往灵泉池,宴请群臣和藩国的使者、各地的魁首,各让他们表演地方舞蹈直祖率领群臣祝寿,太后欣然吟诗作歌,皇帝也作歌相和,于是命群臣各谈自己的心意,这时作歌相和的有九十人。

古文:太后外礼民望元丕、游明根等,颁赐金帛舆马。每至褒美叡等,皆引丕等参之,以示无私。

现代文:太后对外尊重深孚众望的元丕、游明根等人,颁发赏赐金银布帛和车马,每到褒扬王敬等人时,都招来元丕等人参与其中,以显示没有私心。

古文:又自以过失,惧人议己,小有疑忌,便见诛戮。

现代文:又自以为有过失,畏惧别人议论自己,稍微有猜疑顾忌,就被杀戮。

古文: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

现代文:直到太后逝世,高祖不知自己的生母。

古文:至如李、李惠之徒,猜嫌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率多枉滥,天下冤之。

现代文:至于如李欣、李惠之类,受猜疑嫌隙而灭亡的有十多家,死的几百人,大都冤枉,天下人为他们感到冤屈。

古文:十四年,崩于太和殿,时年四十九。

现代文:十四年,在太和殿逝世,这年四十九岁。

古文:其日,有雄雉集于太华殿。

现代文:遣天,有些雄性野鸡聚集在太华殿。

古文:高祖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

现代文:高祖五天茶饭不进口,悲哀思念超过礼仪。

古文:谥曰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日中而反,虞于鉴玄殿。

现代文:谧号为文明太皇太后。安葬在永固陵,高祖中午返回,在鉴玄殿祭奠。

古文:诏曰: 尊旨从俭,不申罔极之痛;称情允礼,仰损俭训之德。

现代文:下诏说: 如遵从旨意丧事从简,不能表达我无穷的哀思;如尽情依礼,则损伤节俭办丧事的德行。

古文:进退思惟,倍用崩感。

现代文:反复思考,倍加悲痛。

古文:又山陵之节,亦有成命:内则方丈,外裁掩坎;脱于孝子之心有所不尽者,室中可二丈,坟不得过三十余步。

现代文:另外陵墓的规格,也有既定的规定,内层一丈见方,外部仅仅遮住墓室,遣对孝子的心是不能满足的,墓室中可达到二丈。坟墓不能超过三十多步。

古文:今以山陵万世所仰,复广为六十步。

现代文:现在因陵墓是万代所景仰,再增为六十步。

古文:辜负遗旨,益以痛绝。

现代文:辜负临终旨意,更加悲痛欲绝。

古文:其幽房大小,棺椁质约,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现代文:墓室的大小,棺椁的质朴俭约,不设陪葬物品,以至素帐、坐褥、瓷器瓦器之类物品,也都不设置。

古文:此则遵先志,从册令,俱奉遗事。

现代文:这都遵照先人志愿,依从册令,一起奉行丧事。

古文:而有从有违,未达者或以致怪。

现代文:遣愿有依从的有违背的,不理解的人或许感到奇怪。

古文:梓宫之里,玄堂之内,圣灵所凭,是以一一奉遵,仰昭俭德。

现代文:棺椁的裹面,墓室的内部,是圣明灵魂的居所,所以一一奉行遵守,昭明俭约的德行。

古文:其余外事,有所不从,以尽痛慕之情。

现代文:其余外部的事,有的不依从,是表达悲痛思念的心情。

**古文:其宣示远近,著告群司,上明俭诲之善,下彰违命之失。 **

现代文:现宣告远近,遍告各官府,上表明教诲节俭的美德,下显示违背遣令的过失。

古文:及卒哭,孝文服衰,近臣从服,三司已下外臣衰服者,变服就练,七品已下尽除即吉。

现代文:等到百日祭礼后,孝文帝穿丧服,左右的侍臣跟着穿,三公以下穿丧服的朝廷官员,改穿一周年祭礼时所穿的白绢丧服,七品以下官员除去丧服穿平服装。

古文:设祔祭于太和殿,公卿已下始亲公事。

现代文:在太和殿设置合祭,公卿以下官员开始料理公事。

古文:高祖毁瘠,绝酒肉,不内御者三年。

现代文:高祖哀伤过度而消瘦,断绝酒肉,三年不与后妃同房。

古文:初,高祖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东北里余,豫营寿宫,有终焉瞻望之志。

现代文:当初,高祖孝顺太后,就在永固陵东北一百多里的地方,预先营建陵墓,有死后陪伴太后的心愿。

古文:及迁洛阳,乃自表缠西以为山园之所,而方山虚宫至今犹存,号曰 万年堂 云。

现代文:等到迁往洛阳,就自己指定湣水西面作为建筑陵墓的地方,而方山空着的陵墓至今还保存着,称作 万年堂 。

古文:文成元皇后李氏,梁国蒙县人,顿丘王峻之妹也。

现代文:主盛元皇后奎旦,梁周墓瑟人,是堕旦王李峻的妹妹。

古文:后之生也,有异于常,父方叔恆言此女当大贵。

现代文:皇后出生时,有别于常人,父亲方叔常说这女儿将要大贵。

古文:及长,姿质美丽。

现代文:等到成人,姿容美丽。

古文:世祖南征,永昌王仁出寿春,军至后宅,因得后。

现代文:世祖向南征讨,永昌王元仁出兵到寿春,军队到皇后的家,因之得到皇后。

古文:及仁镇长安,遇事诛,后与其家人送平城宫。

现代文:等到元仁镇守长安,遇事被杀,皇后和他家的人被押送到平城宫。

**古文:高宗登白楼望见,美之,谓左右曰: 此妇人佳乎? **

现代文:高宗登上白楼看见她,认为她很美丽,对身边的人说: 这个妇人美吗?

古文:左右咸曰 然 。

现代文:身边的人都说: 美。

古文:乃下台,后得幸于斋库中,遂有娠。

现代文:就下楼台,皇后在旁室中得到高宗的宠幸,于是怀孕。

**古文:常太后后问后,后云: 为帝所幸,仍有娠。 **

现代文:常太后后来询问皇后,皇后说: 得到皇帝的宠幸,随后怀孕。

古文:时守库者亦私书壁记之,别加验问,皆相符同。

现代文:当时守护库房的人也私下在墙壁上记下遣件事,另外加以检验查问,都相符合。

古文:及生显祖,拜贵人。

现代文:等到生下显祖,任命为贵人。

古文: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

现代文:太安二年,太后下令依照旧例赐令自杀,命皇后详细列举在南方的兄弟和所结拜的同宗的哥哥洪之,都加以托付。

古文:临诀,每一称兄弟,辄拊胸恸泣,遂薨。

现代文:到诀别时,每一称述兄弟,就捶胸痛哭,于是逝世。

古文:后谥曰元皇后,葬金陵,配飨太庙。

现代文:后来追谧为元皇后,安葬在金陵,在太庙配祭。

古文:献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

现代文:卢这思皇后奎旦,土山叁喜人,是直登王奎蛊的女儿。

古文:姿德婉淑,年十八,以选入东宫。

现代文:她姿容美丽德行善良,十八岁时,被挑选进东宫。

古文:显祖即位,为夫人,生高祖。

现代文:题担即位,任命为夫人,生下直狙。

古文:皇兴三年薨,上下莫不悼惜。

现代文:皇垒三年逝世,上下无不哀悼惋惜。

古文:葬金陵。

现代文:安葬在金陆。

古文:承明元年追崇号谥,配飨太庙。

现代文:丞塱元年追尊名位谧号,在太庙配祭。

古文:孝文贞皇后林氏,平原人也。

现代文:孝文贞皇后林氏,是平原人。

古文:叔父金闾,起自阉官,有宠于常太后,官至尚书、平凉公。

现代文:叔父金阎,从宦官中得到提拔,得到常太后的宠信,官位到尚书、王凉公。

古文:金闾兄胜为平凉太守。

现代文:金闾的哥哥林胜担任平凉太守。

古文:金闾,显祖初为定州刺史。

现代文:金间,显祖初年担任定州刺史。

古文:未几为乙浑所诛,兄弟皆死。

现代文:不久被乙浑诛杀,兄弟都死了。

古文:胜无子,有二女,入掖庭。

现代文:林胜没有儿子,有两个女儿,进入后宫。

古文:后容色美丽,得幸于高祖,生皇子恂。

现代文:皇后姿色美丽,受到高祖的宠幸,生下皇子五恂。

古文:以恂将为储贰,太和七年后依旧制薨。

现代文:因元恂将立为太子,太和七年皇后依旧制度当自杀。

古文:高祖仁恕,不欲袭前事,而禀文明太后意,故不果行。

现代文:高祖仁慈,不想因循前代旧例,而禀报文明太后,结果没如愿。

古文:谥曰贞皇后,葬金陵。

现代文:谧号为贞皇后,安葬在金壁。

古文:及恂以罪赐死,有司奏追废后为庶人。

现代文:等到五恂因罪被赐自杀,有关官员奏请追废皇后为平民。

古文:孝文废皇后冯氏,太师熙之女也。

现代文:芝塞废皇后遇氐,是太师蝎的女儿。

古文:太和十七年,高祖既终丧,太尉元丕等表以长秋未建,六宫无主,请正内位。

现代文:去和十七年,高祖完成丧礼后,太尉元丕等人上奏因长秋宫没建立,六宫没有主宰,请求确定皇后地位。

古文:高祖从之,立后为皇后。

现代文:高祖听从建议,立冯氏为皇后。

古文:高祖每遵典礼,后及夫、嫔以下接御皆以次进。

现代文:高祖每事遵循典章礼制,皇后和夫人、嫔妃以下侍寝都按次序进宫。

古文:车驾南伐,后留京师。

现代文:皇帝向南征伐,皇后留在京城。

古文:高祖又南征,后率六宫迁洛阳。

现代文:高祖又向南征伐,皇后率领六宫迁移到洛阳。

古文:及后父熙、兄诞薨,高祖为书慰以叙哀情。

现代文:到皇后的父亲冯熙、哥哥冯诞逝世后,高祖写信慰问来叙述哀伤的心情。

古文:及车驾还洛,恩遇甚厚。

现代文:等到皇帝回到洛阳,恩遇十分优厚。

古文:高祖后重引后姊昭仪至洛,稍有宠,后礼爱渐衰。

现代文:高祖后来又招引皇后的姐姐昭仪到洛阳,逐渐受宠爱,对皇后的礼遇喜爱逐渐衰减。

古文:昭仪自以年长,且前入宫掖,素见待念,轻后而不率妾礼。

现代文:昭仪自认为年岁大,而且先入宫廷,一向受到恩宠顾念,轻视皇后而不履行侍妾礼节。

古文:后虽性不妒忌,时有愧恨之色。

现代文:皇后虽然禀性不忌妒,但是时而有惭愧遣憾的神色。

古文:昭仪规为内主,谮构百端。

现代文:昭仪谋划做皇后,千方百计地诬陷离间。

古文:寻废后为庶人。

现代文:不久废黜皇后为平民。

古文:后贞谨有德操,遂为练行尼。

现代文:皇后忠贞谨慎有德操,于是做修行学佛的女尼。

古文:后终于瑶光佛寺。

现代文:后来死在瑶光佛寺。

古文:孝文幽皇后,亦冯熙女。

现代文:垄塞幽皇后,也是遇墨的女儿。

古文:母曰常氏,本微贱,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后,遂主家事。

现代文:母亲是鲎垦,本来出身低贱,得到蛆的宠幸,蛆的元妃公主逝世后,就主管家中事务。

古文:生后与北平公夙。

现代文:生下皇后和北王公遇垦。

古文: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时年十四。

现代文:文明太皇太后想要家庭世代尊贵宠信,就挑选冯熙的两个女儿一起入宫,遣年十四岁。

古文:其一早卒。

现代文:其中一个死得早。

古文:后有姿媚,偏见爱幸。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高祖犹留念焉。

现代文:皇后有姿容媚态,格外受宠幸不久患病,文明太后于是派她回家为尼姑,宣祖还是留恋着她。

古文:岁余而太后崩。

现代文:一年多后太后逝世。

古文:高祖服终,颇存访之。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

现代文:高担服丧期满,很是存心地访求她,又听说皇后过去的病已痊愈,派遣宦官双三念带皇帝书信慰问,于是迎往盗屋。

古文:及至,宠爱过初,专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

现代文:到达后,宠爱超过当初,当晚独自侍寝,宫女很少再进宫侍奉。

古文:拜为左昭仪,后立为皇后。

现代文:任命为左昭仪,后来立为皇后。

古文:始以疾归,颇有失德之闻。高祖频岁南征,后遂与中官高菩萨私乱。

现代文:开始因病归来,颇有失去妇德的传闻,高祖连年南征,皇后就和宫廷官员高菩萨私下淫乱。

古文:及高祖在汝南不豫,后便公然丑恣,中常侍双蒙等为其心腹。

现代文:等到直担在边卢患病,皇后便公然露出丑态,中常侍双苤等人做她的心腹。

古文:中常侍剧鹏谏而不从,愤惧致死。

现代文:中常侍剧鹏规劝不听从,愤恨畏惧而死。

古文:是时,彭城公主,宋王刘昶子妇也,年少嫠居。

现代文:这时,彭城公主,是宋王窒她的儿媳妇,年轻寡居。

古文:北平公冯夙,后之同母弟也,后求婚于高祖,高祖许之。公主志不愿,后欲强之。

现代文:北平公冯夙,是皇后的同母弟弟,皇后向高祖为他求婚,高祖准许了公主立志不愿意,皇后要强迫她。

古文:婚有日矣,公主密与侍婢及家僮十余人,乘轻车,冒霖雨,赴悬瓠奉谒高祖,自陈本意,因言后与菩萨乱状。

现代文:离成婚仅几天了,公主秘密和侍婢以及家中仆人十多人,乘坐轻便车,冒着大雨,赶赴悬瓠晋见高祖,自述自己的心意,乘便说起皇后和菩萨淫乱的情状。

古文:高祖闻而骇愕,未之全信而秘匿之,惟彭城王侍疾左右,具知其事。

现代文:高祖听说后震骇惊讶,没有全信而封锁这件事密而不发,惟独彭城王在左右侍奉疾病,全部知道这件事。

古文:此后,后渐忧惧,与母常氏求托女巫,祷厌无所不至,愿高祖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辅少主称命者,赏报不赀。

现代文:此后,皇后渐渐忧虑恐惧,和母亲常氏请求女巫,祷告厌胜没有什么不做,希望高祖一病不起,一旦今后能像文明太后辅佐少主称制命那样,赏赐报答不计其数。

古文:又取三牲宫中妖祠,假言祈福,专为左导。

现代文:又取马牛羊在宫中做妖邪的祭祀,假称祈求福祉,实际上专做旁门左道。

古文:母常或自诣宫中,或遣侍婢与相报答。

现代文:母亲常氏有时自己前往宫中,有时派遣侍婢和女巫相来往。

古文:高祖自豫州北幸鄴,后虑还见治检,弥怀危怖,骤令阉人托参起居,皆赐之衣裳,殷勤托寄,勿使漏泄。

现代文:高祖从豫州向北前往邺城,皇后担心高祖返回被整治检查,更加心怀恐怖,急派宦官前去托称询问病情,都赐给衣服,殷勤地拜托,不要使丑事泄露。

古文:亦令双蒙充行,省其信不。

现代文:也派双蒙同行,观察所派人是否可信。

古文:然惟小黄门苏兴寿密陈委曲。高祖问其本末,敕以勿泄。

现代文:然而仅有小黄门苏兴寿秘密陈述事情经过,高祖询问清原委,下令他不要泄露。

古文:至洛,执问菩萨、双蒙等六人,迭相证举,具得情状。

现代文:到达洛阳,拘捕拷问菩萨、双蒙等六人,互相验证检举,全部获知皇后的事情。

古文:高祖以疾卧含温室,夜引后,并列菩萨等于户外。

现代文:高祖因病睡在含温室,夜晚召唤皇后,并排列菩萨等人在门外。

古文:后临入,令阉人搜衣中,稍有寸刃便斩。

现代文:皇后要进去时,命宦官搜索她的衣服,衹要有一寸的刀子就杀头。

古文:后顿首泣谢,乃赐坐东楹,去御筵二丈余。

现代文:皇后叩头哭泣认罪,于是赐她坐在束楹边,离皇帝的坐具二丈多。

**古文:高祖令菩萨等陈状,又让后曰: 汝母有妖术,可具言之。 **

现代文:高祖命令菩萨等人陈述事情,又责备皇后说: 你的母亲有妖术,可详细讲出来。

古文:后乞屏左右,有所密启。

现代文:皇后请求屏退左右的人,有事情密告。

古文:高祖敕中侍悉出,唯令长秋卿白整在侧,取卫直刀柱之。后犹不言。

现代文:高祖命宫中侍臣全部出去,仅命长秋卿白整在旁边,取出卫直刀指着她,皇后还不讲。

古文:高祖乃以绵坚塞整耳,自小语呼整再三,无所应,乃令后言。

现代文:高祖于是用绵严实地堵住直整的耳朵,亲自小声再三地呼唤白整,没有反应,就命皇后讲。

古文:事隐,人莫知之。

现代文:事情隐秘,人们不能得知。

**古文:高祖乃唤彭城、北海二王令入坐,言: 昔是汝嫂,今乃他人,但入勿避。 **

现代文:高担于是呼唤堑城?随二王让他们进去坐,说: 她从前是你们的嫂子,现在是旁人,尽管进来不要回避。

古文:二王固辞,不获命。

现代文:二王执意推辞,不准许。

**古文:及入,高祖云: 此老妪乃欲白刃插我肋上!可穷问本末,勿有所难。 **

现代文:等到进去,宣祖说: 这个老婆娘竟要用白刀子插在我的肋骨上可以推究事情的始终,不要有所畏难。

古文:高祖深自引过,致愧二王。

现代文:直担深深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向二王表示歉意。

**古文:又云: 冯家女不能复相废逐,且使在宫中空坐,有心乃能自死,汝等勿谓吾犹有情也。 **

现代文:又说: 冯家女子不能又加以废黜,暂且让她在宫中空坐,有,就能自己寻死,你们不要说我还对她有情意。

古文:高祖素至孝,犹以文明太后故,未便行废。

现代文:高祖一向至诚孝顺,还以文明太后的缘故,没有马上废黜。

古文:良久,二王出,乃赐后辞死诀。

现代文:很久后,二王出来,于是赐令皇后告辞誓不再见。

古文:再拜稽首,涕泣歔欷。

现代文:皇后两次叩头至地,哭泣叹息。

古文:令入东房。

现代文:命皇后进入束房。

**古文:及入宫后,帝命阉人有所问于后。后骂曰: 天子妇,亲面对,岂令汝传也! **

现代文:等到进宫后,皇帝命宦官对皇后询问一些事情,皇后骂宦官说: 天子的媳妇,亲自面谈,难道让你传话?

古文:高祖怒,敕后母常入,示与后状,常挞之百余乃止。

现代文:高祖发怒,命令皇后的母亲常氏进宫,给予皇后棍棒,常氏打了一百多棒才住手。

古文:高祖寻南伐,后留京师。虽以罪失宠,而夫人嫔妾奉之如法。惟令世宗在东宫,无朝谒之事。

现代文:高祖不久向南征伐,皇后留在京城,虽然因犯罪失去宠信,但夫人嫔妾仍依法度侍奉她,仅命令世宗在束宫,没有朝见拜谒的事。

古文:高祖疾甚,谓彭城王勰曰: 后宫久乖阴德,自绝于天。

现代文:高祖病重,对彭城王元勰说: 后宫长久违背妇德,自绝于天道。

古文:若不早为之所,恐成汉末故事。

现代文:如不早处置她,恐怕酿成汉朝末年的旧局面。

**古文:吾死之后,可赐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冯门之大过。 **

现代文:我死之后,可赐令她在另外的宫室自尽,以皇后礼仪安葬,希望掩藏冯家的大过失。

古文:高祖崩,梓宫达鲁阳,乃行遗诏。

现代文:高祖逝世,棺材到鲁阳,才执行遣诏。

**古文:北海王详奉宣遗旨,长秋卿白整等入授后药。后走呼不肯引决,曰: 官岂有此也,是诸王辈杀我耳! **

现代文:北海王元详奉令宣读遗诏,长秋卿白整等人进宫授予毒药给皇后,皇后跑着呼叫不肯自杀,说: 皇帝哪有这个遣令?这是一些侯王杀我而已!

古文:整等执持,强之,乃含椒而尽。

现代文:白整等人捉住她,强迫她,才含酒药而自尽。

古文:殡以后礼。

现代文:以皇后礼仪安葬。

**古文:梓宫次洛南,咸阳王禧等知审死,相视曰: 若无遗诏,我兄弟亦当作计去之,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 **

现代文:棺材停在洛水南,咸阳王元禧等人知道皇后的确已死,相互望着说: 如果没有遣诏,我们兄弟也将想办法除掉她,哪能让失去德行的妇人统治天下,杀死我们呢?

古文:谥曰幽皇后,葬长陵茔内。

现代文:定谧号为幽皇后,安葬在长陵的墓地内。

古文:孝文昭皇后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

现代文:孝文昭皇后高氏,是司徒公高肇的妹妹。

古文:父扬,母盖氏,凡四男三女,皆生于东裔。

现代文:父亲高飏,母亲盖氏,共有四男三女,都出生在东方疆域。

古文:高祖初,乃举室西归,达龙城镇,镇表后德色婉艳,任充宫掖。

现代文:高祖初年,才全家向西归附,到达龙城镇,镇将上奏皇后德行善良姿色艳丽,可进入后宫。

古文:及至,文明太后亲幸北部曹,见后姿貌,奇之,遂入掖庭,时年十三。

现代文:等到达后,文明太后亲自前往北部曹,看到皇后的姿容,认为她很奇特,于是进入宫廷,这年十三岁。

古文:初,后幼曾梦在堂内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热,后东西避之,光犹斜照不已。

现代文:当初,皇后幼小时曾经梦见站在堂屋内,而太阳光从窗户中照耀她,鲜明而炙热,皇后东西躲避,阳光还是斜照不止。

古文:如是数夕,后自怪之,以白其父扬,扬以问辽东人闵宗。

现代文:如此几个晚上,皇后自己感到奇怪,就告诉父亲高飏,高飏就这事询问辽东人闵宗。

**古文:宗曰: 此奇徵也,贵不可言。 **

现代文:闵宗说: 这是奇特的征兆,尊贵不可言说。

**古文:扬曰: 何以知之? **

现代文:高飏说: 凭什么知道呢?

古文:宗曰: 夫日者,君人之德,帝王之象也。

现代文:闵宗说: 太阳,是君主的德性,帝王的象征。

古文:光照女身,必有恩命及之。女避犹照者,主上来求,女不获已也。

现代文:光芒照在女儿身上,一定有恩德册命加在她身上女儿避让还照耀,是君主前来求婚,女儿不得已。

古文:昔有梦月入怀,犹生天子,况日照之徵。

现代文:从前有人梦见月亮进入怀中,还生下天子,何况是太阳照耀的征兆呢?

**古文:此女必将被帝命,诞育人君之象也。 **

现代文:这个女儿必将接受皇帝册命,有生育君主的迹象。

古文:遂生世宗。

现代文:于是生下世宗。

古文:后生广平王怀,次长乐公主。

现代文:后来生下广平王元怀,又生长乐公主。

古文:及冯昭仪宠盛,密有母养世宗之意。后自代如洛阳,暴薨于汲郡之共县,或云昭仪遣人贼后也。

现代文:等到冯昭仪极为受宠时,秘密地有抚养世宗的心意,皇后从代京到洛阳,在汲郡的共县突然逝世,有人说是昭仪派人杀害了皇后。

古文:世宗之为皇太子,三日一朝幽后,后拊念慈爱有加。

现代文:世宗做皇太子时,三天朝见一次幽后,皇后对她极为爱护。

古文:高祖出征,世宗入朝,必久留后宫,亲视栉沐,母导隆备。

现代文:高祖出征,世宗入宫朝见,一定长久留在后宫,皇后亲自看护梳洗,做母亲的道义很完备。

古文:其后有司奏请加昭仪号,谥曰文昭贵人,高祖从之。

现代文:其后有关官员奏请加授昭仪名号,定谧号为文昭贵人,高祖听从奏议。

古文:世宗践阼,追尊配飨。

现代文:世宗即位,追尊名位谧号并入太庙配祭。

古文:后先葬城西长陵东南,陵制卑局。

现代文:皇后先安葬在城西长陵的东南,陵墓规格卑下局促。

古文:因就起山陵,号终宁陵,置邑户五百家。

现代文:于是在原地建陵园,称为终宁陵,设置守陵人户五百家。

古文:肃宗诏曰: 文昭皇太后,德协坤仪,美符文姒,作合高祖,实诞英圣,而夙世沦晖,孤茔弗祔。

现代文:尽塞下韶说: 文昭皇太后,德行协和妇道,美好同于塞蛆,婚配壶担哺育英才,而前世光辉沉沦,孤墓不合葬。

古文:先帝孝感自衷,迁奉未遂,永言哀恨,义结幽明。

现代文:先帝孝道感应发自内心,迁移未完成,言念哀伤遣憾,道义连结阴阳两界。

**古文:废吕尊薄,礼伸汉代。 **

现代文:废吕氏尊薄氏,礼仪已显明于汉代。

古文:又诏曰: 文昭皇太后尊配高祖,祔庙定号,促令迁奉,自终及始,太后当主,可更上尊号称太皇太后,以同汉晋之典,正姑妇之礼。

现代文:又下诏说: 文昭皇太后尊崇与高祖相配,合祭庙庭议定名号,现命令赶快迁移,自始至终,太后当为主妇,可重上尊号为太皇太后,以同于汉晋的典章,端正婆媳的礼仪。

**古文:庙号如旧。 **

现代文:庙号照旧。

古文:文昭迁灵榇于长陵兆西北六十步。

现代文:文昭迁棺椁到长陵墓域西北六十步。

古文:初开终宁陵数丈,于梓宫上获大蛇长丈余,黑色,头有 王 字,蛰而不动。

现代文:起初挖开终宁陵几丈,在棺材上获取一条长一丈多长的大蛇,黑颜色,头上有 王 字,蛰伏着不动。

古文:灵榇既迁,置蛇旧处。

现代文:棺椁迁移后,将蛇放回原处。

古文:宣武顺皇后于氏,太尉烈弟劲之女也。

现代文:宣武顺皇后于氏,是太尉于烈的弟弟于劲的女儿。

古文:世宗始亲政事,烈时为领军,总心膂之任,以嫔御未备,因左右讽谕,称后有容德,世宗乃迎入为贵人。

现代文:世宗开始亲自处理政事,于烈当时任领军,总管心腹的重任,因妃嫔侍妾不充足,利用左右的人委婉劝说,称皇后有姿色德行,世宗于是迎入宫中为贵人。

古文:时年十四,甚见宠爱,立为皇后,谒于太庙。

现代文:这年十四岁,十分受宠爱,立为皇后,到太庙拜谒。

古文:后静默宽容,性不妒忌,生皇子昌,三岁夭殁。

现代文:皇后沉静宽容,性情不忌妒,生下皇子元昌,三岁时夭折。

古文:其后暴崩,宫禁事秘,莫能知悉,而世议归咎于高夫人。

现代文:皇后后来突然逝世,宫内事情秘密,不能全知,而世人议论归咎于高夫人。

古文:葬永泰陵,谥曰顺皇后。

现代文:安葬在永泰陵,谧号为顺皇后。

古文:宣武皇后高氏,文昭皇后弟偃之女也。

现代文:宣武皇后高氏,足文昭皇后的弟弟高偃的女儿。

古文:世宗纳为贵人,生皇子,早夭,又生建德公主。

现代文:世宗娶为贵人,生下皇子,早死,又生建德公主。

古文:后拜为皇后,甚见礼重。

现代文:后来册命为皇后,十分受礼待重视。

古文:性妒忌,宫人希得进御。

现代文:性格忌妒,宫人很少能进宫侍奉皇帝。

古文:及肃宗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寻为尼,居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入宫中。

现代文:等肃宗即位,上尊号为皇太后不久做尼姑,住在瑶光寺,不是大节,不进入宫中。

古文:建德公主始五六岁,灵太后恆置左右,抚爱之。

现代文:建德公主刚五六岁,灵太后时常放在身边,抚养喜爱她。

古文:神龟元年,太后出觐母武邑君。

现代文:神龟元年,太后出宫拜见母亲武邑君。

古文:时天文有变,灵太后欲以后当祸,是夜暴崩,天下冤之。

现代文:当时天象有变化,灵太后想以皇后承受祸患,这夜突然逝世,天下人为她感到冤屈。

古文:丧还瑶光佛寺,嫔葬皆以尼礼。

现代文:尸体送回瑶光佛寺,出殡安葬都用尼姑的礼节。

古文:初,高祖幽后之宠也,欲专其爱,后宫接御,多见阻遏。

现代文:当初,高祖幽后受宠时,想独受喜爱,后宫妃妾与皇帝同房,多被阻止。

古文:高祖时言于近臣,称妇人妒防,虽王者亦不能免,况士庶乎?

现代文:高祖当时对侍臣谈话,称妇人忌妒提防,即使帝王也不能免除,何况是士人平民呢?

古文:世宗暮年,高后悍忌,夫人嫔御有至帝崩不蒙侍接者。

现代文:世宗晚年,高后强悍忌妒,夫人侍妾有到皇帝逝世还不获侍寝机会的。

古文:由是在洛二世,二十余年,皇子全育者,惟肃宗而已。

现代文:因此在洛阳二代,二十多年,长大成人的皇子,仅有肃宗一人而已。

古文:宣武灵皇后胡氏,安定临泾人,司徒国珍女也。

现代文:宣武灵皇后直巡,塞宣堕迳人,是司徒凰趁的女儿。

古文:母皇甫氏,产后之日,赤光四照。

现代文:母亲皇直旦,生皇后的那天,红光四射。

古文:京兆山北县有赵胡者,善于卜相,国珍问之。

现代文:塞韭山北县有个叫赵翅的人,善于卜卦相面,凰壁询问他。

古文:胡云: 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

现代文:趟塑说: 令爱有大贵的相貌,将要成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

古文:勿过三人知也。 后姑为尼,颇能讲道,世宗初,入讲禁中。

现代文:不要超过三个人知道 皇后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讲解佛理,吐塞初年,进入宫廷讲授。

古文:积数岁,讽左右称后姿行,世宗闻之,乃召入掖庭为承华世妇。

现代文:过了几年,暗示左右的人称说皇后的容貌德行,世宗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做承华世妇。

古文:而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

现代文:而宫廷之中,按照国家的旧日制度,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

**古文:唯后每谓夫人等言: 天子岂可独无兒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 **

现代文:仅皇后常对夫人等说: 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

古文:及肃宗在孕,同列犹以故事相恐,劝为诸计。

现代文:等到怀上肃宗,同伴们还因旧例为她恐惧,劝她想办法打掉。

**古文:后固意确然,幽夜独誓云: 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 **

现代文:皇后拿定主意不动摇,半夜一个人发誓说: 但愿所怀的是男孩,按次序将成为长子,儿子生下我被处死,我也在所不辞。

古文:既诞肃宗,进为充华嫔。

现代文:生下肃宗后,升为充华嫔。

古文:先是,世宗频丧皇子,自以春秋长矣,深加慎护。

现代文:在这以前,世塞频繁地夭折皇子,自认为年纪已大,特别加以谨慎照料。

古文:为择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养于别宫,皇后及充华嫔皆莫得而抚视焉。

现代文:为肃宗选乳母保姆,都选取良家善养男孩的妇女。在另外的宫室中抚养,皇后和充华嫔都不能抚育看护。

古文:及肃宗践阼,尊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太后。

现代文:等到肃宗登位,尊崇皇后为皇太妃,后来尊崇为皇太后。

古文:临朝听政,犹称殿下,下令行事。

现代文:临朝听政,大臣还称她为殿下,下令处理事务。

古文:后改令称诏,群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

现代文:后来改令称为诏,群臣上奏疏称陛下,她自称为朕。

古文:太后以肃宗冲幼,未堪亲祭,欲傍《周礼》夫人与君交献之义,代行祭礼,访寻故式。

现代文:太后因肃宗幼小,不能亲自祭祀,想依照《周礼》中夫人与君主交相奉献的义理,代肃宗进行祭礼,寻访过去的样板。

古文:门下召礼官、博士议,以为不可。

现代文:门下省召集礼官、博士商议,认为不可以。

古文:而太后欲以帏幔自鄣,观三公行事,重问侍中崔光。光便据汉和熹邓后荐祭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初祀。

现代文:而太后想用缯帛遮住自己,观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据汉朝和熹邓后进献祭品的旧例赞同,太后大喜,于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古文:太后性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经大义。

现代文:人后禀性聪颖有悟性,多才多艺,姑姑做尼姑,太后幼年依托她,粗略得知佛经大义。

古文:亲览万机,手笔断决。

现代文:亲自处理纷繁事务,亲笔批阅公文。

古文:幸西林园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

现代文:前往西林园法皑,命令侍臣射箭,不能射中的加以惩罚。

古文:又自射针孔,中之。

现代文:又自己射针孔,射中了。

古文:大悦,赐左右布帛有差。

现代文:大喜,赏赐左右的人布帛多少不等。

古文:先是,太后敕造申讼车,时御焉,出自云龙大司马门,从宫西北,入自千秋门,以纳冤讼。

现代文:在这以前,太后下令造申讼车,这时乘坐着,从云龙大司马门出宫,从宫廷西北,进入千秋门,以接受投诉的冤情。

古文:又亲策孝秀、州郡计吏于朝堂。

现代文:又在朝堂亲自策试孝廉秀才、州郡上计簿的官吏。

古文:太后与肃宗幸华林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已下各赋七言诗。

现代文:太后和盛塞前往茎并图,在都亭水流拐弯处宴请群臣,命令王公以下各赋一首七言诗。

**古文:太后诗曰: 化光造物含气贞。 **

现代文:太后的诗句说: 天地造化含气贞。

**古文:帝诗曰: 恭己无为赖慈英。 **

现代文:皇帝的诗句说: 无为而治赖母明。

古文:王公已下赐帛有差。

现代文:王公以下赐予布帛多少不等。

古文:太后父薨,百僚表请公除,太后不许。

现代文:太后的父亲逝世,百官上奏太后请因公除去丧服,太后不准许。

古文:寻幸永宁寺,亲建刹于九级之基,僧尼士女赴者数万人。

现代文:不久前往永宁寺,亲自在九级台基上建佛塔,僧尼男女赶去的有几万人。

古文:及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欲令肃宗主事,乃自为丧主,出至终宁陵,亲奠遣事,还哭于太极殿。至于讫事,皆自主焉。

现代文:到改葬文昭高后时,太后不想让肃宗主持这件事,就亲自做丧事主持人,出城到终宁陵,亲自祭奠安排事务,回来后在太极殿哭祭,直到事情结束,都是自己主管。

古文: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已下从者数百人,升于顶中。

现代文:后来前往嵩直山,夫人、九嫔、公主以下随从的有几百人,登上山顶。

古文: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

现代文:废除各种不合礼制的祭祀,而胡人天神不在废除之列。

古文:后幸左藏,王公、嫔、主已下从者百余人,皆令任力负布绢,即以赐之,多者过二百匹,少者百余匹。

现代文:后来前往左藏库,王公、妃嫔、公主以下随从的有一百多人,都命凭力气扛布帛,就用来赏赐他们,多的过二百匹,少的一百多匹。

古文:唯长乐公主手持绢二十匹而出,示不异众而无劳也。

现代文:仅长乐公主手拿二十匹绢出来,表示不与众人相异而没空手而回。

古文:世称共廉。

现代文:世人称赞她的廉洁。

古文:仪同、陈留公李崇,章武王融并以所负过多,颠仆于地,崇乃伤腰,融至损脚。

现代文:仪同、陈留公李崇,章武王元融都因所扛的过多,倒仆在地,李崇竟然伤了腰,元融为之伤了脚。

古文:时人为之语曰: 陈留、章武,伤腰折股。

现代文:当时人为此编出谣谚说: 陈留公、章武王,摔得腰痛腿也伤。

**古文:贪人败类,秽我明主。 **

现代文:贪婪败德一类人,污我明主好声望。

古文:寻幸阙口温水,登鸡头山,自射象牙簪,一发中之,敕示文武。

现代文:太后不久前往阙温丞,登上鸡头山,自己发射象牙簪,一次发射就中靶,命令拿给文武官员看。

古文:时太后得志,逼幸清河王怿,淫乱肆情,为天下所恶。

现代文:这时太后得其所欲,逼迫清河王元惮与她同房,淫乱纵情,为天下人所厌恶。

古文: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奉肃宗于显阳殿,幽太后于北宫,于禁中杀怿。

现代文: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人拥戴肃宗到显阳殿,把太后软禁在北宫,在宫中杀死元惮。

古文:其后太后从子都统僧敬与备身左右张车渠等数十人,谋杀叉,复奉太后临朝。事不克,僧敬坐徙边,车渠等死,胡氏多免黜。

现代文:随后太后的侄儿都统道邀和在身边保卫的亟车猩等几十人,谋划杀死五呈,再拥戴太后临朝听政,事情没成功,僧敬因事获罪流放边境,车渠等人死去,胡氏宗族人员多被免职。

古文:后肃宗朝太后于西林园,宴文武侍臣,饮至日夕。

现代文:后来肃宗在西林园朝见太后,宴请文武侍臣,饮酒到天黑。

古文:叉乃起至太后前,自陈外云太后欲害己及腾。

现代文:元叉于是起身到太后面前,自述外面传言太后想谋害自己和刘腾。

古文:太后答云 无此语 。

现代文:太后回答说 没有这种话 。

古文:遂至于极昏。

现代文:于是到了很晚的时候。

**古文:太后乃起执肃宗手下堂,言: 母子不聚久,今暮共一宿,诸大臣送我入。 **

现代文:太后就起身拉着肃宗的手走下殿堂,说: 母子不相聚已经很久,今晚共住一宿,各位大臣送我进去。

古文:太后与肃宗向东北小阁,左卫将军奚康生谋欲杀叉,不果。

现代文:太后和蛊塞走进东合,左卫将军奚康生谋划要杀死元叉,没成功。

古文:自刘腾死,叉又宽怠。

现代文:自从型膛死后,五星对太后的防范松懈。

古文:太后与肃宗及高阳王雍为计,解叉领军。

现代文:太后和虚塞以及高阳王互雍定下计策,解除元叉的领军职务。

古文:太后复临朝,大赦改元。

现代文:太后又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年号。

古文:自是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在下牧守,所在贪惏。

现代文:从此朝政荒废,威信恩德不能树立,天下的州牧郡守,处处贪婪。

古文:郑俨污乱宫掖,势倾海内;李神轨、徐纥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手握王爵,轻重在心,宣淫于朝,为四方之所厌秽。

现代文:郑俨在宫廷淫乱,权势遍天下;李神轨、俭丝都被亲近侍奉。一二年之间,位居宫禁要职,手中握着王爵,大小事出自心中,淫乱传遍朝廷,为四方的人所厌恶鄙视。

古文: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由于此矣。

现代文:文武官员人心涣散,各地叛逆作乱,国家的土崩瓦解,源起于此。

**古文:僧敬又因聚集亲族,遂涕泣谏曰: 陛下母仪海内,岂宜轻脱如此! **

现代文:僧敬又利用聚集亲属的机会,哭泣规劝说: 陛下为海内母亲的仪表,哪应如此轻佻呢?

古文:后大怒,自是不召僧敬。

现代文:太后大怒,从此不召见僧敬。

古文:太后自以行不修,惧宗室所嫌,于是内为朋党,防蔽耳目。肃宗所亲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

现代文:太后自以为行为不检点,畏惧被宗室所憎恨,于是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凡肃宗所亲近宠爱的,太后多藉故谋害。

古文:有蜜多道人,能胡语,肃宗置于左右。

现代文:有位蜜多道人。能说胡人语言,肃宗把他安置在身边。

古文:太后虑其传致消息,三月三日于城南大巷中杀之。

现代文:太后担心他传递消息,三月三日在城南的大巷中杀了他。

古文:方悬赏募贼,又于禁中杀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并帝所亲也。母子之间,嫌隙屡起。

现代文:正要悬赏募取杀人犯,太后又在宫中杀死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都是皇帝所亲近的人母子之间,猜疑屡次发生。

古文:郑俨虑祸,乃与太后计,因潘充华生女,太后诈以为男,便大赦改年。

现代文:郑俨担心祸患,就和太后定计,利用潘充华生女儿,太后诈称是男孩,就大赦天下改年号。

古文:肃宗之崩,事出仓卒,时论咸言郑俨、徐纥之计。

现代文:肃宗的逝世,事情突然,当时人议论都说是郑俨、徐纥的主意。

古文:于是朝野愤叹。

现代文:于是朝野愤怒感叹。

古文:太后乃奉潘嫔女言太子即位。

现代文:太后于是拥戴潘嫔生的女儿说是太子登位。

古文:经数日,见人心已安,始言潘嫔本实生女,今宜更择嗣君。

现代文:经过几天,见人心已经安定,才说潘嫔本是生的女儿,现在应另选择接位的君主。

古文:遂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始三岁,天下愕然。

现代文:于是立临洮王的儿子元钊为君主,这年刚三岁,天下惊讶不已。

古文:及武泰元年,尔朱荣称兵渡河,太后尽召肃宗六宫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发。

现代文:等到武泰元年,尔朱荣起兵渡过黄河,太后召集肃宗六宫所有宫女都令进入寺院,太后自己也剃光头发。

古文:荣遣骑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阴。

现代文:水朱荣派遣骑兵拘捕押送太后以及幼主到河阴。

古文: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

现代文:太后对尔朱荣多方辩解自己的行为,尔朱荣拂袖起身。

古文:太后及幼主并沉于河。

现代文:太后和幼主都被沉入黄河。

古文:太后妹冯翊君收瘗于双灵佛寺。

现代文:太后的妹妹冯翊君将她收殓埋葬在双灵佛寺。

古文:出帝时,始葬以后礼而追加谥。

现代文:出帝时,才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并追加谧号。

古文:孝明皇后胡氏,灵太后从兄冀州刺史盛之女。

现代文:孝明皇后胡氏,是灵太后的堂兄冀州刺史胡盛的女儿。

古文:灵太后欲荣重门族,故立为皇后。

现代文:灵太后想荣耀敬重家族,所以立她为皇后。

古文:肃宗颇有酒德,专嬖充华潘氏,后及嫔御并无过宠。

现代文:肃宗很有酒性,一意宠幸充华潘氏,皇后和侍妾都没受过分的宠爱。

古文:太后为肃宗选纳,抑屈人流。

现代文:太后为肃宗选妃嫔,抑制有声望的家庭。

古文:时博陵崔孝芬、范阳卢道约、陇西李瓚等女,但为世妇。

现代文:当时博陵人崔孝芬、范阳人卢道约、陇西人李瓒等人的女儿,仅为世妇。

古文:诸人诉讼,咸见忿责。

现代文:各人申诉,都被愤怒地斥责。

古文:武泰初,后既入道遂居于瑶光寺。

现代文:武泰初年。皇后进佛门,于是住在瑶光寺。

古文:孝静皇后高氏,齐献武王之第二女也。

现代文:孝静皇后高氏,是齐献武王的第二个女儿。

古文:天平四年,娉以为皇后。王前后固辞,帝不许。

现代文:天平四年,下诏娉为皇后,献武王先后执意推辞,皇帝不准许。

古文:兴和初,诏侍中、司徒公孙腾,司空公、襄城王旭,兼尚书令、司州牧、西河王忭,兼太常卿及宗正卿元孝友等奉诏致礼,并备宫官侍卫,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

现代文:兴和初年,诏令侍中、司徒公孙腾,司空公、襄城王元旭,兼尚书令、司州牧、西河王元惊,兼太常卿以及宗正卿元孝友等人带卜诏书送上礼品,并备齐宫官和侍卫人员,以皇后的车辆到晋阳的丞相府第迎接。

古文:五月,立为皇后,大赦天下。

现代文:五月,立为皇后,大赦天下。

古文:齐受禅,降为中山王妃。

现代文:齐国接受禅让,皇后降为中山王妃。

古文:后降于尚书左仆射杨遵彦。

现代文:后来嫁给尚书左仆射杨遵彦。

古文:史臣曰:始祖生自天女,克昌后叶。

现代文:史臣曰:始祖由天女而生,后代昌盛。

古文:灵后淫恣,卒亡天下。

现代文:灵后淫乱恣肆,终于失去天下。

古文:倾城之戒,其在兹乎?

现代文:美女倾覆邦国的告诫,就在于此吧?

古文:钩弋年稚子幼,汉武所以行权,魏世遂为常制。

现代文:钩弋夫人年轻而儿子幼小,莲武帝所以采用变通办法,魏国却成为通常的制度。

古文:子贵母死,矫枉之义不亦过哉!

现代文:儿子尊贵母亲赐死,矫正枉曲的意义不也太过分了吗?

古文:高祖终革其失,良有以也。

现代文:高祖最终革除这个错误,实在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