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一

古文:冯熙,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

现代文:冯熙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的哥哥。

古文:祖文通,语在《海夷传》。

现代文:祖冯文通,记在《海夷传》。

古文:世祖平辽海,熙父朗内徒,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坐事诛。

现代文:世祖平定辽海,冯熙父亲冯朗内迁,官做到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因犯事被诛杀。

古文:文明太后临朝,追赠假黄钺、太宰、燕宣王,立庙长安。

现代文:文明太后掌握朝政,追赠为假黄钺、太宰、燕宣王,在长安立庙。

古文:熙生于长安,为姚氏魏母所养。

现代文:冯熙生于长安,被魏母姚氏所抚养。

古文:以叔父乐陵公邈因战入蠕蠕,魏母携熙逃避至氐羌中抚育。

现代文:他的叔父乐陵公冯邈因为战争进入蠕蠕境内,魏母也携带冯熙逃避到氐、羌部落中养育他。

古文:年十二,好弓马,有勇干,氐羌皆归附之。

现代文:冯熙长到十二岁,喜好弓箭马匹,很有勇力干才,氐、羌人都归附于他。

古文:魏母见其如此,将还长安。

现代文:魏母看到这种情况,准备返回长安。

古文:始就博士学问,从师受《孝经》、《论语》,好阴阳兵法。

现代文:入长安之后,冯熙才开始读书,从师学《孝经》、《论语》,喜好阴阳兵法。

古文:及长,游华阴、河东二郡间。

现代文:长大之后,游历华阴、河东二郡之间。

古文:性泛爱,不拘小节,人无士庶,来则纳之。

现代文:天性博爱,不拘小节,来者不问是官是民,一律接待。

古文:熙姑先入掖庭,为世祖左昭仪。

现代文:冯熙的姑姑先入后宫,为世祖左昭仪。

古文:妹为高宗文成帝后,即文明太后也。

现代文:他妹妹成为高宗文成帝皇后,即文明太后。

古文: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

现代文:皇帝派人外访,打听到冯熙下落,便征召入都,拜授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

古文: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现代文:与恭宗女儿博陵长公主成亲,拜授驸马都尉。

古文: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现代文:出任定州刺史,晋爵昌黎王。

古文:显祖即位,为太傅,累拜内都大官。

现代文:显祖即位,任太傅,累拜内都大官。

古文:高祖即位,文明太后临朝,王公贵人登进者众。

现代文:高祖即位,文明太后临朝听政,王公贵人登官晋爵者人数众多。

古文:高祖乃承旨皇太后,以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

现代文:高祖于是受太后之命,任命冯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管秘书事。

古文:熙以频履师傅,又中宫之宠,为群情所骇,心不自安,乞转外任。

现代文:冯熙以自己频频履任师傅等职,又受内宫宠幸,被世人瞩目,心中常常惶惶不安,乞求朝廷转为外任。

古文:文明太后亦以为然。

现代文:文明太后也认为很对。

古文:于是除车骑大将军、开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师如故。

现代文:于是除任车骑大将军、开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师的官职照旧。

古文:洛阳虽经破乱,而旧《三字石经》宛然犹在,至熙与常伯夫相继为州,废毁分用,大至颓落。

现代文:洛阳城虽然经受破坏混乱,而旧《三字石经》依然还在,到冯熙与常伯夫相继治理,废毁分用,石经大为颓败衰落。

古文:熙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家财,在诸州镇建佛图精舍,合七十二处,写一十六部一切经。

现代文:冯熙理政不能常怀仁厚之心,却信奉佛法,自己分出家财,在众多州镇建起豪华佛庙,总计七十二处,书写十六部一切经。

古文:延致名德沙门,日与讲论,精勤不倦,所费亦不赀。

现代文:招引有名望的和尚,日日与他讲经,精研经义,勤勉不倦,费用不薄。

古文:而在诸州营塔寺多在高山秀阜,伤杀人牛。

现代文:而诸州营造的塔庙多处高山秀川,伤杀人牛。

**古文:有沙门劝止之,熙曰: 成就后,人唯见佛图,焉知杀人牛也。 **

现代文:有的佛徒劝阻他这样做,冯熙说: 造成之后,人们只见佛图,哪还知道杀人牛的事呢?

古文:其北邙寺碑文,中书侍郎贾元寿之词。

现代文:其北邙寺的碑文,是中书侍郎贾元寿拟的文词。

古文:高祖频登北邙寺,亲读碑文,称为佳作。

现代文:高祖频频登临北邙寺,亲读碑文,称赞其为文中佳作。

古文:熙为州,因事取人子女为奴婢,有容色者幸之为妾,有子女数十人。号为贪纵。

现代文:冯熙任州职,因事征集民间子女为奴婢,其中稍有姿色的便被他娶为妾。冯熙有子女数十人,都有贪纵之名。

古文:后求入朝,授内都大官,太师如故。

现代文:后来冯熙请求入朝廷,授内都大官,太师官职仍旧。

古文:熙事魏母孝谨,如事所生。

现代文:冯熙侍奉魏母孝顺谨慎,就像服侍生母一样。

古文:魏母卒,乃散发徒跣,水浆不入口三日。

现代文:魏母去世,他披头散发,光着脚,号哭终日,不吃不喝达三天之久。

古文:诏不听服,熙表求依赵氏之孤。

现代文:皇诏不准他离职服丧,冯熙上表请求皇上依照赵氏之孤的做法。

古文:高祖以熙情难夺,听服齐衰期。

现代文:高祖因冯熙哀情衷衷,很难说服,只好让他静心服丧。

古文:后以例降,改封京兆郡公。

现代文:后来以朝例降职,改封京兆郡公。

古文:高祖纳其女为后,曰: 《白虎通》云:王所不臣,数有三焉。

现代文:高祖娶冯熙的女儿为皇后,说: 《白虎通》说:王所不以为臣,有三种情况。

古文:妻之父母,抑言其一。

现代文:妻的父母,即其一种。

古文:此所谓供承宗庙,不欲夺私心。

现代文:这说的是供承宗庙不要夺去私心。

**古文:然吾季著于《春秋》,无臣证于往牒;既许通体之一,用开至尊之敬。比长秋配极,阴政既敷,未闻有司陈奏斯式,可诏太师辍臣从礼。 **

现代文:但我朝著于《春秋》,无臣证于以往案牒,今天既然允许相通体式之一,用开至尊之敬,等皇后配极,阴政既敷,却没有有关部门陈奏这个格式,可诏让太师冯熙停止臣子从君的礼节。

古文:又勒集书造仪付外。

现代文:又令人发布告示,宣告于外。

古文:高祖前后纳熙三女,二为后,一为左昭仪。

现代文:高祖前后娶了冯熙三个女儿,二人为皇后,一人为左昭仪。

古文:由是冯氏宠贵益隆,赏赐累巨万。

现代文:从此冯氏家族得到的宠贵更加隆重,皇帝赏赐累积至巨万。

古文:高祖每诏熙上书不臣,入朝不拜。

现代文:高祖每每下诏让冯熙上书不行臣礼,入朝不拜皇帝。

古文:熙上书如旧。

现代文:冯熙上书依然依照臣子礼节。

古文:熙于后遇疾,绵寝四载。

现代文:冯熙后来生病,卧床四年。

古文:诏遣医问,道路相望,车驾亦数临幸焉。

现代文:皇帝派人问候、遣医诊断,常常道路之上,车马不绝,皇帝也数次前去看望冯熙。

古文:将迁洛,高祖亲与熙别,见其困笃,歔欷流涕。

现代文:将迁出洛阳,高祖亲自与冯熙作别,看到他病重,唏嘘叹惜,流涕不已。

**古文:密敕宕昌公王遇曰: 太师万一,即可监护丧事。 **

现代文:皇帝暗地指示宕昌公王遇说: 太师假如万一去世,你便监护丧事。

古文:十九年,薨于代。

现代文:十九年,在代州逝世。

古文:车驾在淮南,留台表闻,还至徐州乃举哀。

现代文:当时,皇帝车驾在淮南,得到冯熙逝世的消息,到了徐州便举哀。

古文:为制缌服,诏有司豫办凶仪,并开魏京之墓,令公主之柩俱向伊洛。

现代文:为此制作丧服,诏令有关部门安排丧礼仪式,并且打开魏朝京中之墓,让公主的灵柩全都头朝伊水、洛水方向。

古文:凡所营送,皆公家为备。

现代文:凡是营送之资,都是公家提供费用。

古文:又敕代给彩帛前后六千匹,以供凶用。

现代文:皇帝又下诏令代州提供彩帛前后达六千匹,供给丧用。

古文:皇后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吊。

现代文:皇后亲往代郡哭丧,太子元恂也赴代吊哭。

古文:将葬,赠假黄钺、侍中、都督十州诸军事、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加黄屋左纛,备九锡,前后部羽葆鼓吹,皆依晋太宰、安平献王故事。

现代文:准备下葬时,朝廷赠他假黄钺、侍中、都督十州诸军事、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加授黄屋左旗,备九锡,前后部羽葆鼓吹,一切都按照晋太宰、安平献王当时例式办理。

**古文:有司奏谥,诏曰: 可以威强恢远曰 武 ,奉谥于公。 **

现代文:有关部门上奏请谥号,皇帝下诏说: 可以威强广远称 武 ,奉献这个谥号给冯公。

古文:柩至洛七里涧,高祖服衰往迎,叩灵悲恸而拜焉。

现代文:冯熙灵柩到洛阳七里涧,高祖丧服前往迎灵,头叩灵柩,悲恸欲绝,拜揖再三。

古文:葬日,送临墓所,亲作志铭。

现代文:下葬那天,又亲临墓地,亲自书写墓志铭。

古文:主生二子,诞、修。

现代文:冯熙生了两个儿子,冯诞、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