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三

古文:温子升,字鹏举,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

现代文:温子升,字鹏举,自称太原人,晋代大将军温峤的后代。

古文:世居江左。

现代文:世代居住江左。

古文:祖恭之,刘义隆彭城王义康户曹,避难归国,家于济阴冤句,因为其郡县人焉。

现代文:祖恭之,刘义隆政权彭城王刘义康的户曹,避难归国,定居在济阴冤句,因而成为该郡县人。

古文:家世寒素。

现代文:家中世代寒微。

古文:父晖,兗州左将军府长史,行济阴郡事。

现代文:父温晖,兖州左将军府长史,行济阴郡事。

古文: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

现代文:子升开始在崔灵恩、刘兰处受学,读书精勤,昼夜不倦。

古文: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

现代文:长大后博览百家,为文清婉。

古文:为广阳王渊贱客,在马坊教诸奴子书。

现代文:作为广阳王元渊的下等宾客,在马坊教众奴子书。

古文: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

现代文:写《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到后很赞赏,故到元渊处感谢。

**古文:景曰: 顷见温生。 **

现代文:景说: 刚刚见到温生。

**古文:渊怪问之,景曰: 温生是大才士。 **

现代文:元渊很奇怪地问是怎么回事,景说: 温生是大才士。

古文:渊由是稍知之。

现代文:元渊从此待温子升渐渐好起来。

古文: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

现代文:熙平初年,中尉、东平王元匡广召善文辞之人,以充任御史,同时参加射策考试的有八百多人,温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中高第。

古文: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云。

现代文:当时参与选拔的人争相引决,元匡让温子升去应付他们,众人都受屈而去。

**古文:搴谓人曰: 朝来靡旗乱辙者,皆子升逐北。 **

现代文:孙搴对人说: 朝来吵吵嚷嚷的人群,都是子升把他们赶走了。

古文: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

现代文:于是补御史职,当时只二十二岁。

古文: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

现代文:台中文笔都是温子升所为。

古文: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

现代文:后以家丧离任,丧期满后,又应朝请任原职。

古文:后李神隽行荆州事,引兼录事参军。

现代文:后来李神隽行荆州事,引他兼录事参军。

古文:被征赴省,神隽表留不遗。

现代文:被征赴省,李神隽上表留他,不让他还朝。

**古文:吏部郎中李奖退表不许,曰: 昔伯瑜之不应留,王郎所以发叹,宜速遣赴,无踵彦云前失。 **

现代文:吏部郎中李奖退表不许,说: 过去伯瑜不应留,王朗因此发出感叹,你今应迅速让他赴朝,不要步彦云前番过失。

古文:于是还员。

现代文:于是温子升还省。

古文: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

现代文:正光末年,广阳王元渊任东北道行台,召温子升任郎中,军国文书都出自他的手笔。

古文:于是才名转盛。

现代文:从此才名转盛。

**古文: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 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

现代文: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回答迅速,对于元渊独沉思说: 他有温郎中,才辞可畏。

古文:高车破走,珍实盈满,子升取绢四十匹。

现代文:高车人战败逃散,珍宝到处都是,子升只取绢四十匹。

古文: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

现代文:等到元渊被葛荣所害,子升也被逮捕了。

古文: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得达冀州。

现代文:葛荣部下都督和洛兴与温子升是旧相识,送给温子升数十匹马,他到了冀州。

**古文:还京,李楷执其手曰: 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 **

现代文:还京后,李楷握着他的手说: 卿今免祸,足以使夷甫忏悔惭愧。

古文: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现代文:从此后,温子升没有了为官的愿望,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古文:建义初,为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

现代文:建义初年,任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

古文:曾一日不直,上党王天穆时录尚书事,将加捶挞,子升遂逃遁。

现代文:他曾有一天没有值班,上党王元天穆当时任录尚书事,准备鞭打他,温子升便逃走了。

古文:天穆甚怒,奏人代之。

现代文:天穆很恼火,奏请别人代替他的位置。

**古文:庄帝曰: 当世才子不过数人,岂容为此,便相放黜。 **

现代文:庄帝说: 当世才子不过数人,哪能为这点小事,便加放逐。

古文:乃寝其奏。

现代文:于是只好作罢。

古文:及天穆将讨邢杲,召子升同行,子升未敢应。

现代文:等到元天穆准备讨伐邢杲,召温子升同行,子升没敢答应。

古文:天穆谓人曰: 吾欲收其才用,岂怀前忿也。

现代文:天穆对人说: 我想把他当个才来使用,哪里会怀前忿。

**古文:今复不来,便须南走越,北走胡耳! **

现代文:今天他又不来,除非他南逃越地,北走胡原就算了!

古文:子升不得已而见之。

现代文:温子升不得已只好去见他。

古文:加伏波将军,为行台郎中,天穆深加赏之。

现代文:加授伏波将军,任行台郎中,元天穆深深地赏识他。

**古文:元颢入洛,天穆召子升问曰: 即欲向京师,为随我北渡? **

现代文:元颢入洛阳,元天穆召温子升问: 是挥师向京城,还是随我北渡?

古文:对曰: 主上以虎牢失守,致此狼狈。

现代文:回答说: 主上因虎牢关失守,才导致今天的狼狈局面。

古文:元颢新入,人情未安,今往讨之,必有征无战。

现代文:元颢新入京城,人情未定,今天就去讨伐,必定是有征无战。

古文:王若克复京师,奉迎大驾,桓文之举也。

现代文:大王如若先克复京城,奉迎大驾,这就是齐桓、晋文之举了。

**古文:舍此北渡,窃为大王惜之。 **

现代文:舍此而北渡,臣窃为大王惋惜。

古文:天穆善之而不能用。

现代文:元天穆觉得他说得好却不能按他说的去做。

古文:遣子升还洛,颢以为中书舍人。

现代文:派温子升还归洛阳,元颢命他为中书舍人。

古文:庄帝还宫,为颢任使者多被废黜,而子升复为舍人。

现代文:庄帝还宫,以前被元颢任职的多被废黜,而温子升仍为舍人。

**古文:天穆每谓子升曰: 恨不用卿前计。 **

现代文:元天穆每每对温子升说: 恨我不能依卿前计办事。

古文:除正员郎,仍舍人。

现代文:温子升被除任正员郎,仍任舍人。

古文:及帝杀尔朱荣也,子升预谋,当时赦诏,子升词也。

现代文:等到庄帝杀了尔朱荣,子升参预了谋划,当时的赦免诏书,就是子升的手笔。

古文:荣入内,遇子升,把诏书问是何文书,子升颜色不变,曰 敕 。

现代文:尔朱荣入宫内,遇到温子升,拿着诏书问他是何诏书,子升颜色不变,说 敕 。

古文:荣不视之。

现代文:尔朱荣不看他。

古文:尔朱兆入洛,子升惧祸逃匿。

现代文:尔朱兆进入洛阳,温子升怕遇祸,逃走了。

古文:永熙中,为侍读兼舍人、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

现代文:永熙年间,任侍读兼舍人、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迁任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

古文:萧衍使张皋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外。

现代文:萧衍让张皋模仿温子升文笔,传文江外。

古文:衍称之曰: 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

现代文:萧衍称赞说: 曹植、陆机又生于北土。

**古文:恨我辞人,数穷百六。 **

现代文:恨我辞人,白白有一百零六人。

古文:阳夏太守傅标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是子升文也。

现代文:阳夏太守傅标出使吐谷浑,看到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原来是温子升的文字。

**古文:济阴王晖业尝云: 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 **

现代文:济阴王晖业曾经说: 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日方,我子升足以陵颜压谢,含任吐沈。

古文:杨遵彦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素。

现代文:杨遵彦作《文德论》,认为古今文人都负才遗行,行薄险忌,只有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行。

古文:齐文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

现代文:齐文襄王引荐子升为大将军府咨议参军。

**古文: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谓人曰: 诗章易作,逋峭难为。 **

现代文:子升以前任中书郎,曾到萧衍客馆接受国书,自己不修举止,对人说: 诗章易作,行为不羁难以做到。

**古文:文襄馆客元仅曰: 诸大当贺。 **

现代文:文襄馆客元仅说: 众人当贺。

古文:推子升合陈辞。

现代文:推子升合陈辞。

古文:子升久忸怩,乃推陆操焉。

现代文:温子升总是忸忸怩怩,改推陆操。

古文:及元仅、刘思逸、荀济等作乱,文襄疑子升知其谋。

现代文:等到元仅、刘思逸、荀济等作乱,文襄怀疑温子升参与了谋划。

古文:方使之作献武王碑文,既成,乃饿诸晋阳狱,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没其家口。

现代文:这时正派他写献武王碑文,写成后,很快就把他投到晋阳狱中,吃破棉絮而死,弃尸路边,抄没了他的家口。

古文:太尉长史宋游道收葬之,又为集其文笔为三十五卷。

现代文:太尉长史宋游道把他收葬了,又把他的文字收集结集为三十五卷。

古文: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

现代文:温子升外貌恬静,与物无争,言而有物,不妄毁誉,而城府极深。

古文:事故之际,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败。

现代文:每有大事,喜欢参预,所以最终还是祸及自己。

古文:又撰《永安记》三卷。

现代文:又写有《永安记》三卷。

古文:无子。

现代文:无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