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三

古文:尔朱兆,字万仁,荣从子也。

现代文:尔朱兆,字万仁,尔朱荣的侄子。

古文:少骁猛,善骑射,手格猛兽,蹻捷过人。

现代文:少时骁勇刚猛,善于骑射,徒手与猛兽搏斗,矫捷过人。

古文:数从荣游猎,至于穷岩绝涧人所不能升降者,兆先之。

现代文:几次跟随尔朱荣出猎,到了那些穷岩绝涧人们不知升降的地方,尔朱兆先行开路。

古文:荣以此特加赏爱,任为爪牙。

现代文:尔朱荣因此对他特加褒赏怜爱,任他为身边爪牙。

**古文:荣曾送台使,见二鹿,乃命兆前,止授二箭,曰: 可取此鹿供今食也。 **

现代文:尔朱荣曾经送朝中使者,看见两只鹿,命令尔朱兆上前来,只给他两支箭,说: 射杀这两只鹿以供今天饭食。

古文:遂停马构火以待之。俄然兆获其一。

现代文:于是停马备火等待二鹿送来,不一会尔朱兆射杀一只。

**古文:荣欲矜夸,使人责兆曰: 何不尽取? **

现代文:尔朱荣本想自夸一番,派人责备尔朱兆说: 何不尽取?

古文:杖之五十。

现代文:让人打他五十棍杖。

古文:后以军功除平远将军、步兵校尉。

现代文:后来因军功尔朱兆被授予平远将军、步兵校尉。

古文:荣之入洛,兆兼前锋都督。

现代文:尔朱荣入洛阳,尔朱兆兼前锋都督。

古文:及孝庄即阼,特除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又假骁骑将军、建兴太守。

现代文:等到孝庄帝即位,特授他为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又假骁骑将军、建兴太守。

古文:寻除使持节、车骑将军、武卫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颍川郡开国公,食邑千二百户。

现代文:不久除任使持节、车骑将军、武卫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颍川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古文:后从上党王天穆讨平邢杲。

现代文:后跟从上党王天穆讨伐平定邢杲。

古文:及元颢之屯于河桥,荣遣兆与驾拔胜等自马渚西夜渡数百骑,袭击颢子冠受,擒之。

现代文:等元颢屯军于河桥,尔朱荣派尔朱兆与贺拔胜等从马渚西夜渡数百骑兵,袭击元颢儿子元冠受,擒获了他。

古文:又进破安丰王延明,颢于是退走。

现代文:又进军打败安丰王元延明,元颢于是退兵而去。

古文:庄帝还宫,论功除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八百户。

现代文:庄帝还归宫中,论功除任他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加食邑八百户。

古文:为汾州刺史,复增邑一千户。

现代文:为汾州刺史,增食邑一千户。

古文:寻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又增邑五百户。

现代文:不久又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又增食邑五百户。

古文:及尔朱荣死也,兆自汾州率骑据晋阳。

现代文:等到尔朱荣死后,尔朱兆从汾州率领骑兵据占晋阳。

古文:元晖立,授兆大将军,爵为王。

现代文:元晔登基,授尔朱兆大将军,爵位为王。

古文:兆与世隆等定谋攻洛,兆遂率众南出,进达太行。

现代文:尔朱兆与尔朱世隆等定计谋取洛阳,尔朱兆于是率军南出。

古文:大都督源子恭下都督史仵龙开垒降兆,子恭退走。

现代文:进军到达太行山,大都督源子恭部下都督史忤龙开营降顺尔朱兆,子恭退军而走。

古文:兆轻兵倍道从河梁西涉渡,掩袭京邑。

现代文:尔朱兆轻兵兼程从河梁西渡涉黄河,进攻京城。

**古文:先是,河边人梦神谓己曰: 尔朱家欲渡河,用尔作氵垒波津令,为之缩水脉。 **

现代文:这以前,河边人梦见神人对自己说: 尔朱家想渡过黄河,用你作氵垒波令,为他缩小水脉。

古文:月余,梦者死。

现代文:一月以后,梦者死去。

古文:及兆至,有行人自言知水浅处,以草往往表插而导道焉。

现代文:等到尔朱兆来到,有个行人自己说他知道水浅的地方,用草表插而作标记。

古文:忽失其所在。

现代文:忽然那人不见踪影。

古文:兆遂策马涉渡。

现代文:尔朱兆于是策马渡河。

古文:是日,暴风鼓怒,黄尘涨天,骑叩宫门,宿卫乃觉。

现代文:这一天,狂风暴起,黄尘遮天,尔朱兆骑兵叩击宫门,宿卫武士才发现大事不妙。

古文:弯弓欲射,袍拨弦,矢不得发,一时散走。

现代文:弯弓要射,战袍裹住弓统,箭不能射出,禁卫人员一时散走。

古文:帝步出云龙门外,为兆骑所絷,幽于永宁佛寺。

现代文:皇帝徒步冲出云龙门外,被尔朱兆骑兵抓住,幽禁在永宁佛寺。

古文:兆扑杀皇子,污辱妃嫔,纵兵虏掠。

现代文:尔朱兆扑杀皇子,污辱妃嫔,任士兵抢劫掠夺。

古文:停洛旬余,先令卫送庄帝于晋阳。

现代文:在洛阳停军十多天,先命令人把庄帝送到晋阳。

古文:兆后于河梁监阅财货,遂害帝于五级寺。

现代文:尔朱兆断后在河梁监查抢来的财物,又在三级寺害死庄帝。

古文:初,兆将向洛也,遣使招齐献武王,欲与同举。

现代文:当初,尔朱兆准备向洛阳进发,派使者请齐献武王,想与他共同采取行动。

古文:王时为晋州刺史,谓长史孙腾曰: 臣而伐君,其逆已甚。

现代文:齐献武王当时任晋州刺史,对长史孙腾说: 作为臣子而讨伐君主,其叛逆之罪就已很严重了。

古文:我今不往,彼必致恨。

现代文:我如今天不去,他必然忌恨在心。

古文:卿可往申吾意,但云山蜀未平,今方攻讨,不可委之而去,致有后忧。

现代文:卿你可前去申述我的意思,就说山蜀未平,今天正要攻讨,不可放下此处而前往,导致生出后忧。

古文:定蜀之日,当隔河为掎角之势。

现代文:平定蜀地之后,当隔河与他成犄角之势。

**古文:如此报之,以观其趣。 **

现代文:就这样跟他解释,看他有什么反应。

古文:腾乃诣兆,及之于并州大谷,具申王言。

现代文:孙腾于是到尔朱兆那里去,在并州大谷找到尔朱兆,向他说了这番话。

**古文:兆殊不悦,且曰: 还白高兄,弟有吉梦,今段之行,必有克获。 **

现代文:尔朱兆很不高兴,说: 回去后告诉高兄,弟我有吉祥之梦,今天此番必定会有收获。

**古文:腾问: 王梦如何? **

现代文:孙腾问: 王梦如何?

古文:兆答曰: 吾比梦吾亡父登一高堆,堆旁之地悉皆耕熟,唯有马蔺草株往往犹在。

现代文:尔朱兆回答说: 我前番梦见我亡故伯父登上一高堆,堆旁之地全都耕熟,只有马兰草株往往还在。

古文:吾父问言何故不拔,左右云坚不可去。

现代文:吾伯父问为什么不拔掉,左右人说坚不可除。

古文:吾父顾我,令下拔之,吾手所至,无不尽出。

现代文:我伯父看着我令我拔草,我手之所至,无不尽拔。

**古文:以此而言,往必有利。 **

现代文:由此而论,此番前往必定有利。

古文:腾还具报,王曰: 兆等猖狂,举兵犯上,吾今不同,猜忌成矣,势不可反事尔朱。

现代文:孙腾回去汇报了全部情况,齐献武王说: 尔朱兆等猖狂,举兵犯上,我今天不愿参与,便惹起猜忌,看样子是不能和尔朱氏合作下去了。

古文:今也南行,天子列兵河上,兆进不能渡,退不得还。

现代文:而今南行,天子在黄河边列兵待之,尔朱兆进不能渡,退不能还。

**古文:吾乘山东下,出其不意,此徒可以一举而擒。 **

现代文:我从太行山东而下,出其不意,这帮家伙便可一举擒获了。

古文:俄而兆克京师,孝庄幽絷。

现代文:没多久,尔朱兆攻克京城,孝庄帝被幽禁。

古文:都督尉景从兆南行,以书报王。

现代文:都督尉景跟随尔朱兆南行,写信告诉齐献武王。

古文:王得书大惊,召腾示之曰: 卿可驰驿诣兆,示以谒贺,密观天子今在何处,为随兆军府,为别送晋阳。

现代文:王得到书信大惊,召见孙腾给他信看说: 卿可驰马到尔朱兆那里去,对他表示祝贺,秘密察访天子现在何处,是随行尔朱兆军府,还是另外送往晋阳。

**古文:脱其送并,卿宜驰报,吾当于路邀迎,唱大义于天下。 **

现代文:假如被送到并州,卿当驰马来报,我当在路上迎接,倡大义于天下。

古文:腾晨夜驱驰,已遇帝于中路。

现代文:孙腾日夜驰行,在半路上遇到庄帝。

古文:王时率骑东转,闻帝已渡,于是西还。

现代文:王当时率领骑兵东转,听说庄帝已渡过黄河,于是西还。

古文:仍与兆书,陈其福祸,不宜害天子,受恶名。

现代文:他仍给尔朱兆写信,陈说祸福,说不宜伤害天子,蒙受恶名。

古文:兆怒不纳,帝遂暴崩。

现代文:尔朱兆大怒,不接受他的意见,庄帝于是被害。

古文:初,荣既死,庄帝诏河西人纥豆陵步蕃等令袭秀容。

现代文:当初,尔朱荣死后,庄帝下诏令河西人纥豆陵、步蕃等袭击秀容。

古文:兆入洛后,步蕃兵势甚盛,南逼晋阳,兆所以不暇留洛,回师御之。

现代文:尔朱兆进入洛阳之后,步蕃兵势很强大,南逼晋阳,尔朱兆所以无暇久留洛阳,是要回师抵御他们。

古文:兆虽骁果,本无策略,频为步蕃所败,于是部勒士马,谋出山东。

现代文:尔朱兆虽然骁勇果敢,但没有计谋策略,频频被步蕃打败,于是统领兵马,谋求东出太行山。

古文:令人频征献武王于晋州,乃分三州六镇之人,令王统领。

现代文:令人频频到晋州征召齐献武王,又分出三州六镇之人,让王统领。

古文:既分兵别营,乃引兵南出,以避步蕃之锐。

现代文:既分兵别营,于是又引兵向南出发,以避步蕃锐气。

古文:步蕃至于乐平郡,王与兆还讨破之,斩步蕃于秀容之石鼓山,其众退走。

现代文:步蕃到了乐平郡,齐献武王与尔朱兆一起征讨打败敌人,在秀容的石鼓山斩杀步蕃,他的兵马退逃。

古文:兆将数十骑诣王,通夜宴饮。

现代文:尔朱兆的数十名将领到齐献武王那里,通夜喝酒。

古文:后还营招王,王知兆难信,未能显示,将欲诣之。

现代文:后来还营招王,王知道尔朱兆难以信任,但也没有显示出来,准备前往。

古文:临上马,长史孙腾牵衣而止。

现代文:临上马,长史孙腾牵住王的衣服制止了他。

古文:兆乃隔水责骂腾等。于是各去,王还自襄垣东出,兆归晋阳。

现代文:尔朱兆于是隔着黄河责骂孙腾等人,这样两军各自散去,王从襄垣东出还营,尔朱兆回晋阳。

古文:及前废帝立,授兆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并州刺史、兼录尚书事、大行台。

现代文:等到前废帝登基,授尔朱兆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并州刺史、兼钅录尚书事、大行台。

**古文:又以兆为天柱大将军,兆谓人曰: 此是叔父终官,我何敢受? **

现代文:又欲命其为天柱大将军,尔朱兆对人说: 这是叔父临终时的官职,我何敢受。

古文:遂固辞不拜。

现代文:于是坚决推辞不接受。

古文:寻加都督十州诸军事,世袭并州刺史。

现代文:不久加授都督十州诸军事,世袭并州刺史。

古文:齐献武王之克殷州也,兆与仲远、度律约共讨之。

现代文:齐武献王攻克殷州后,尔朱兆与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约定共同讨伐他。

古文:仲远、度律次于阳平,北出井陉,屯于广阿,众号十万。

现代文:度律、仲远驻军阳平,尔朱兆兵出井陉,屯军广阿,号称十万。

古文:王广纵反间,或云世隆兄弟谋欲害兆,复言兆与王同图仲远等,于是两不相信,各致猜疑,徘徊不进。

现代文:齐献武王广布反间计策,或说尔朱世隆兄弟谋划想要加害尔朱兆,又说尔朱兆与王同谋图取仲远等人,于是他们彼此两不相信,各生猜疑,徘徊不进。

古文:仲远等频使斛斯椿、贺拔胜往喻之,兆轻骑三百来就仲远,同坐幕下。

现代文:尔朱仲远频频派遣斛斯椿、贺拔胜前去申述,尔朱兆带轻骑三百到仲远帐中,同室坐定。

古文:兆性粗犷,意色不平,手舞马鞭,长啸凝望,深疑仲远等有变,遂趋出驰还。

现代文:尔朱兆性格粗犷,忿忿不平,手舞马鞭,长啸凝望,深深怀疑仲远等有变,于是奔出驰马还军。

古文:仲远遣椿、腾等追而晓譬,兆遂拘缚。将还,经日放遣。

现代文:仲远派椿、胜等追上他说明情况,尔朱兆于是拘捕二人带回营中,过了一天才放还。

古文:仲远等于是奔退。

现代文:仲远等人于是奔退而去。

古文:王乃进击兆,兆军大败。

现代文:齐献武王于是进军打击尔朱兆,尔朱兆军队大败。

古文:兆与仲远、度律遂相疑阻,久而不和。

现代文:尔朱兆与仲远、度律从此相互猜疑,很长时间都不和。

古文:世隆请前废帝纳兆女为后,兆乃大喜。

现代文:尔朱世隆请前废帝娶尔朱兆的女儿为皇后,尔朱兆大为高兴。

古文:世隆厚礼喻兆赴洛,深示卑下,随其所为,无敢违者。

现代文:尔朱世隆以厚礼通知尔朱兆赴洛阳,深示卑下,随其所为,无人敢违逆。

古文:兆与天光、度律更自信约,然后大会于韩陵山。

现代文:尔朱兆与尔朱天光、尔朱度律更自相互约定,然后与齐献武王在韩陵山大战。

古文:战败,复奔晋阳,遂大掠并州城内。

现代文:战败,尔朱兆又奔晋阳,于是大掠并州城内财物民众。

古文:献武王自鄴进讨之,兆遂走于秀容。

现代文:齐献武王从邺城出发讨伐他们,尔朱兆于是逃往秀容而去。

古文:王又追击,度赤洪岭,破之,众并降散。

现代文:王又追击,越过赤洪岭,破之,尔朱兆部下全都散降而去。

古文:兆窜于穷山,杀所乘马,自缢于树。

现代文:尔朱兆逃窜于穷山之中,杀了自己乘坐的马,自己在树上吊死了。

古文:王收而葬之。

现代文:齐献武王收拾他的尸体葬了。

古文:兆果于战斗,每有征伐,常居锋首,当时诸将伏其材力。

现代文:尔朱兆打起战来很果敢,每有征伐,经常位处前锋,当时众将都佩服他的勇力。

古文:后与天光等于韩陵战败,南走东郡,仍奔萧衍,死于江南。

现代文:然而他却粗俗少智,没有将领之才。尔朱荣虽然以其胆量为奇,但经常说: 尔朱兆最多只能领三千骑兵,多了也就乱了。

古文:仲远弟世隆,字荣宗。

现代文:尔朱仲远弟弟尔朱世隆,字荣宗。

古文:肃宗末,为直斋。

现代文:肃宗末年,任直斋。

古文:转直寝,后兼直阁,加前将军。

现代文:转任直寝,后来兼任直尔,加授前将军。

古文:尔朱荣表请入朝,灵太后恶之,令世隆诣晋阳慰喻荣,荣因欲留之。

现代文:尔朱荣上表请求入朝,灵太后很厌恶,命令尔朱世隆到晋阳慰喻尔朱荣,尔朱荣因此想留住他。

**古文:世隆曰: 朝廷疑兄,故令世隆来,今若遂住,便有内备,非计之善者。 **

现代文:世隆说: 朝廷怀疑兄,所以让世隆来,现在如果停住不走,朝廷便有内备,这并不是上策。

古文:荣乃遣之。

现代文:尔朱荣只好让他回到朝中。

古文:荣举兵南出,世隆遂遁走,会荣于上党。

现代文:尔朱荣举兵南进,尔朱世隆于是逃走,在上党与尔朱荣相会。

古文:建义初,除给事黄门侍郎。

现代文:建义初年,朝廷除任其为给事黄门侍郎。

古文:庄帝即位,乃特除侍中、领军将军、左卫将军、领左右、肆州大中正,封乐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二百户。

现代文:庄帝即位,又特除侍中、领军将军、左卫将军、领左右、肆州大中正,封乐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二百户。

古文:又除车骑将军、兼领军,俄授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右仆射,寻即真。

现代文:又被除授为车骑将军、兼领军,不久又授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右仆射,不久即真。

古文:元颢逼大梁,诏假议同三司、前军都督,镇虎牢。

现代文:元颢兵逼大梁,帝诏假他为仪同三司、前军都督,镇守虎牢关。

古文:世隆不关世事,无将帅之略。

现代文:尔朱世隆不问世事,没有将帅大略。

古文:颢既克荥阳,擒行台阳回,世隆惧而遁还。

现代文:元颢克定荥阳,擒捉行台杨昱,尔朱世隆害怕不已便逃回来了。

古文:庄帝仓卒北巡,世隆之罪也。

现代文:庄帝仓猝北巡,是尔朱世隆的罪过。

古文:驾在河内,假骠骑大将军、行台右仆射、都督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当州都督。

现代文:帝驾在河内,假他为骠骑大将军、行台右仆射、都督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当州都督。

古文:及车驾还宫,除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摄选,左右厢出入。

现代文:等到皇帝车驾还宫,尔朱世隆被除授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摄管选官事宜,左右厢出入。

古文:又以停年格取士,颇为猥滞所称。

现代文:又按停年格取士,颇为滞留之人所称赞。

古文:又请解侍中,诏加散骑常侍。

现代文:又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帝诏加散骑常侍。

古文:庄帝之将图尔朱荣也,或有榜世隆门以陈其状者,世隆封以呈荣,劝其不入。

现代文:庄帝准备图取尔朱荣,有人在世隆门前陈说这个情况,世隆封书以启尔朱荣,劝他不要入京。

**古文:荣自恃威强,不以为意,遂手毁密书,唾地曰: 世隆无胆,谁敢生心! **

现代文:尔朱荣自恃威强,并不在意,于是他手毁密信,丢在地上,唾啐说: 尔朱世隆没有胆量,谁敢生出异心!

古文:及荣死,世隆奉荣妻,烧西阳门率众夜走,北攻河桥,杀武卫将军奚毅,率众还战大夏门外。

现代文:等到尔朱荣死,尔朱世隆奉携尔朱荣妻,烧西阳门率部夜逃,北攻河桥,杀了武卫将军奚毅,率部还战大夏门外。

古文:朝野震惧,忧在不测。

现代文:朝野人士震动害怕,担心会遭不测。

古文:庄帝遣前华阳太守段育慰喻,世隆斩之以徇。

现代文:庄帝派前华阳太守段育慰问,世隆斩了他以殉尔朱荣。

古文:会李苗烧绝河梁,世隆乃北遁。

现代文:逢李苗烧断河梁,世隆于是北逃。

古文:建州刺史陆希质闭城拒守,世隆攻克之,尽杀城人以肆其忿。

现代文:建州刺史陆希质闭城抵抗,尔朱世隆攻克下来,杀尽城中人口以发泄愤怒。

古文:及至长子,与度律等共推长广王晔为主,晔以世隆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乐平郡王,加太傅,行司州牧,增邑五千户。

现代文:等到了长子,与尔朱度律等共同推举长广王元晔为主,元晔任世隆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乐平郡王,加授太傅,行司州牧,增加食邑五千户。

古文:先赴京师,会兆于河阳。

现代文:他先赴京城,在河阳与尔朱兆会合。

**古文:兆既平京邑,自以为功,让世隆曰: 叔父在朝多时,耳目应广,如何不知不闻,令天柱受祸! **

现代文:尔朱兆攻下京城,认为是自己一人的功劳,讥刺世隆说: 叔父在朝多时,耳目应该很广,怎么竟一点风声也不知道,以致天柱遭受灾祸!

古文:按剑瞋目,声色甚厉。

现代文:按剑尔目,声色俱厉。

古文:世隆逊辞拜谢,然后得已。

现代文:尔朱世隆小心措辞拜谢,然后才算了结此事。

古文:世隆深恨之。

现代文:尔朱世隆深深怀恨。

古文:时仲远亦自滑台入京,世隆与兄弟密谋,以元晔疏远,欲推立前废帝。

现代文:当时尔朱仲远也从滑台入京,尔朱世隆与兄密谋,因为元晔与自己关系疏远,打算立前废帝。

**古文:而尔朱度律意在宝炬,乃曰: 广陵不言,何以主天下? **

现代文:而尔朱度律却意在宝炬,于是说: 广陵不能说话,那拿什么统治天下?

古文:世隆兄彦伯密相敦喻,乃与度律同往龙花佛寺观之,后知能语,遂行废立。

现代文:尔朱世隆兄彦伯暗记在心,便与尔朱度律一同到龙花佛寺观看广陵,后来知道他能说话,于是立了前废帝。

古文:初,世隆之为仆射,自忧不了,乃取尚书文簿在家省阅。

现代文:当初,尔朱世隆任仆射,自己担心胜任不了,于是拿来尚书文簿在家省阅。

古文:性聪解,积十余日,然后视事。

现代文:他天性聪颖捷达,看了十多天后,正式处理公务。

古文:又畏尔朱荣威,深自克勉,留心几案,傍接宾客,遂有解了之名。

现代文:又害怕尔朱荣的威势,深深勉励自己,留心案牍,傍接宾客,于是有勤于公务的名声。

古文:荣死之后,无所顾惮。

现代文:尔朱荣死后,便无所顾忌惧怕。

古文:及为尚书令,常使尚书郎宋游道、邢昕在其宅视事,东西别坐,受纳诉讼,称命施行。

现代文:等到任尚书令,经常让尚书郎宋游道、邢昕在自己家里处理公务,二人东西坐定,世隆受纳诉讼,二人得命施行。

古文:其专恣如此。

现代文:其专横恣肆如此之盛。

古文: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佚,无复畏避,信任群小,随其与夺。

现代文:既总揽朝政,生与杀任他随心所欲,公开淫逸不端,无所回避,信任一群小人,随他们胡作非为。

古文:又欲收军人之意,加泛除授,皆以将军而兼散职,督将兵吏无虚号者。

现代文:又想收买军人之心,肆滥授予他们官职,都以将军而兼散职,从督将到兵吏人无虚号。

古文:自此五等大夫,遂致猥滥,又无员限,天下贱之。

现代文:从此五等大夫,便致猥亵粗滥,又无员额限制。

古文:武定中,齐文襄奏皆罢,于是始革其弊。

现代文:武定年间,齐文襄奏启都应罢免废弃他那一套,从此才革除其弊病。

古文:世隆兄弟群从,各拥强兵,割剥四海,极其暴虐。

现代文:尔朱世隆兄弟群从,各拥强兵,侵夺四海,极其暴虐。

古文:奸谄蛆酷多见信用,温良名士罕预腹心,于是天下之人莫不厌毒。

现代文:奸谄残酷之人多见信用,温良名士罕知其心。于是天下之人无不对他们恨之入骨。

古文:世隆寻让太傅,改授太保,又固辞,前废帝特置仪同三师之官,次上公之下,以世隆为之。

现代文:尔朱世隆不久辞让了太傅,朝廷改授太保,又坚决推辞,前废帝特别置设仪同三师之官,位处上公之下,让世隆充任。

古文:赠其父买珍使持节、侍中、相国、录尚书事、都督定相青齐济五州诸军事、大司马、定州刺史。

现代文:赠其父尔朱买珍使持节,侍中,相国,录尚书事,都督定、相、青、齐、济五州诸军事,大司马,定州刺史。

古文:及齐献武王起义兵,仲远、度律等愚戆恃强,不以为虑,而世隆独深忧恐。

现代文:等到齐献武王起义兵,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愚陋憨呆,依恃势强不挂于怀,而尔朱世隆独自深深忧恐。

古文:及天光战败,世隆请出收兵,前废帝不许。

现代文:及尔朱天光战败,尔朱世隆请出朝收兵,前废帝不同意。

古文:世隆令其外兵参军阳叔渊单骑驰赴北中,简阅败众,以次内之。

现代文:尔朱世隆命令其外兵参军阳叔渊单骑驰赴北中,检阅败兵,依次接纳了他们。

古文:而斛斯椿未得入城,诡说叔渊曰: 天光部下皆是西人,闻其欲掠京邑,迁都长安。

现代文:而斛斯春未能够入城,对叔渊撒谎说: 尔朱天光部下都是西域人,听说他们准备掠夺京城,迁都长安。

**古文:宜先内我,以为其备。 **

现代文:你应先接纳我,以作好准备。

古文:叔渊信而内之。

现代文:叔渊相信了他的话,开城接纳了他。

古文:椿既至桥,尽杀世隆党附,令行台长孙稚诣阙奏状,别使都督贾智、张劝率骑掩执世隆与兄彦伯,俱斩之。

现代文:斛斯椿既至桥头,尽杀尔朱世隆的党附之徒,命令行台长孙稚到皇宫启奏发生的情况,另外派都督贾智、张劝率领骑兵攻打抓住世隆与其兄彦伯,都斩杀之。

古文:时年三十三。

现代文:尔朱世隆时年三十三岁。

古文:初,世隆曾与吏部尚书元世俊握槊,忽闻局上欻然有声,一局之子尽皆倒立,世隆甚恶之。

现代文:当初,尔朱世隆曾经与吏部尚书元世隽下棋,突然听见棋盘上哗然声响,一局棋子全都倒立起来,尔朱世隆十分厌恶。

古文:世隆又曾昼寝,其妻奚氏忽见有一人持世隆首去,奚氏惊怖就视,而世隆寝如故也。

现代文:尔朱世隆又曾昼寝,他妻子奚氏忽然看见有一个人拿着尔朱世隆的脑袋离开了,奚氏惊恐地到世隆那里察看,而他依然安睡。

**古文:既觉,谓妻曰: 向梦人断我头去,意殊不适。 **

现代文:醒后,对妻说: 刚才梦见别人把我的头砍下拿走了,特别不舒服。

古文:又此年正月晦日,令、仆并不上省,西门不开。

现代文:又这一年正月最后一天,令、仆都不上省,西门不开。

古文:忽有河内太守田怗家奴告省门亭长云: 今且为令王借车牛一乘,终日于洛滨游观。

现代文:忽然河内太守田怙家奴告诉省门亭长说: 今天为令王借牛车一乘,一天都在洛水边游玩。

**古文:至晚,王还省,将军出东掖门,始觉车上无褥,请为记识。 **

现代文:到晚上,王还省,备车出东门,才发现车上没有被褥,请你记下来。

古文:时世隆封王,故呼为令王。

现代文:当时尔朱世隆已封为王,所以叫他令王。

古文:亭长以令、仆不上,西门不开,无车入省,兼无车迹。

现代文:亭长说令、仆不上省,西门不开,无车入省,又没有车印。

古文:此奴固陈不已,公文列诉。

现代文:而这个人固陈不已,著文列诉。

古文:尚书都令史谢远疑谓妄有假借,白世隆付曹推检。

现代文:尚书都令史谢远怀疑说此事颇可怀疑,告诉世隆交付曹司检验真假。

古文:时都官郎穆子容穷究之,奴言: 初来时至司空府西,欲向省,令王嫌迟,遣二防阁捉仪刀催车。

现代文:当时都官郎穆子容穷究之,家奴说: 初来时至司空府西,想向省而来,令王嫌太慢了,派两名防尔捉仪刀催车。

古文:车入,到省西门,王嫌牛小,系于阙下槐树,更将一青牛驾车。

现代文:车子入省到省西门,王嫌牛小,便把它系在宫檐下的槐树上,换成一青牛驾车。

古文:令王著白纱高顶帽,短黑色,傧从皆裙襦袴褶,握板,不似常时章服。

现代文:令王戴白纱高顶帽,短小黑色,跟从都穿裙短袄、衤夸褶,手握朝板,不像平时打扮。

**古文:遂遣一吏将奴送入省中事东阁内东厢第一屋中。 **

现代文:又派一名官吏把奴送到省中厅事东尔内东厢第一间房子里。

古文:其屋先常闭籥。子容以 西门不开,忽言从入;此屋常闭,奴言在中 诘其虚罔。

现代文:而其屋先前经常是锁着的,子容因西门不开,忽然其家奴说跟从而入;这间屋子常关着,而此奴说他在其中。诘其虚妄。

古文:奴云: 此屋若闭,求得开看,屋中有一板床,床上无席,大有尘土,兼有一甕米。

现代文:奴说: 如果说这间屋子是闭着的,奴请求打开看,屋子里有一张板床,床上无席子,满是尘土,还有一瓮米。

古文:后解大行台,总隶长孙稚,战于韩陵,败还。

现代文:奴打扫床铺后坐在上面,还在地上画了些东西消磨时间,瓮中的米我也抓起来看了。如果它一定是闭着的,那这话必定无验。

古文:斛斯椿先据河梁,度律欲攻之,会大雨昼夜不止,士马疲顿,弓矢不得施用,遂西走于氵垒波津,为人擒执。

现代文:子容与谢远一起进去查看,门户关闭极久,全无开启迹象。等到入内,拂床画地印迹,历历在目,米也与所说无差,这才知奴仆说的并不错。

古文:椿囚之,送于齐献武王。

现代文:他仍把这些都告诉了尔朱世隆。

古文:王送于洛,斩之都市。

现代文:世隆叹惜了很久,觉得这是恶兆。

古文:尔朱天光,荣从祖兄子。

现代文:不久,尔朱世隆就被杀了。尔朱天光,尔朱荣从祖兄的儿子。

古文:少勇决,善弓马,荣亲爱之,每有军戎事要,常预谋策。

现代文:少年勇猛果敢,善于弓马,尔朱荣亲近怜爱他,每有军戎大事,经常邀他参预谋划。

古文:孝昌末,荣将拥众南转,与天光密议。

现代文:孝昌末年,尔朱荣准备率军南下,与尔朱天光密议。

古文:既据并肆,仍以天光为都将,总统肆州兵马。

现代文:既据并、肆之后,尔朱荣仍以尔朱天光为都将,总统肆州兵马。

古文:肃宗崩,荣向京师,以天光摄行肆州,委以后事。

现代文:肃宗去世,尔朱荣兵向京城,以尔朱天光摄管肆州,委以后方事务。

古文:建义初,特除抚军将军、肆州刺史,长安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现代文:建义初年,特除他为抚军将军、肆州刺史,长安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古文:荣将讨葛荣,留天光在州,镇其根本。

现代文:尔朱荣准备讨伐葛荣,留尔朱天光在州,镇守自己的大本营。

**古文:谓之曰: 我身不得至处,非汝无以称我心。 **

现代文:对他说: 我身不能到的地方,非你无人能称我心。

古文:永安中,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北秀容第一酋长。

现代文:永安年间,加授其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北秀容第一酋长。

古文:寻转卫将军。

现代文:不久转任卫将军。

古文:大将军元天穆东征邢杲,诏天光以本官为使持节、假镇东将军、都督,隶天穆讨破之。

现代文:大将军元天穆东征邢杲,帝诏尔朱天光以本官为使持节,假镇东将军、都督,隶属元天穆,讨伐打败了敌人。

古文:元颢入洛,天光与天穆会荣于河内。

现代文:元颢进入洛阳,尔朱天光与元天穆在河内与尔朱荣会师。

古文:荣发之后,并肆不安,诏天光以本官兼尚书仆射,为并肆云恆朔燕蔚显汾九州行台,仍行并州,委以安静之。

现代文:尔朱荣出发之后,并、肆二州又骚动不安起来,帝诏尔朱天光以本官兼任尚书仆射,为并、肆、云、恒、朔、燕、蔚、显、汾九州行台,仍行并州之职,委派他安抚人心。

古文:天光至并州,部分约勒,所在宁辑。

现代文:尔朱天光到并州,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局势安静下来。

古文:颢破,寻还京师,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广宗郡公,增邑一千户,仍为左卫将军。

现代文:元颢破灭之后,不久尔朱荣就还归京城,迁任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广宗郡公,增加食邑一千户,仍为左卫将军。

古文:建义元年夏,万俟丑奴僭大号,朝廷忧之。

现代文:建义元年夏天,万俟丑奴擅僭帝号,朝廷以之为忧。

古文:乃除天光使持节、都督雍岐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率大都督、武卫将军贺拔岳,大都督侯莫、陈悦等以讨丑奴。

现代文:于是除任尔朱天光为使持节,都督雍、岐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率领大都督、武卫将军贺拔岳,大都督侯莫陈悦等人讨伐丑奴。

古文:天光初行,唯配军士千人,诏发京城已西路次民马以给之。

现代文:天光出发时,只配给了军士千人,帝诏征发京城以西沿途民马以充兵力。

古文:时东雍赤水蜀贼断路,诏侍中杨侃先行晓慰,并征其马。

现代文:当时东雍、赤水的蜀贼切断了前进的道路,帝诏侍中杨侃先行慰问说明来意,并征召其马。

古文:侃虽入慰劳,而蜀持疑不下。

现代文:杨侃虽然到当地慰劳,而蜀人却犹豫不决。

古文:天光遂入关击破之,简取壮健以充军士,悉收其马。

现代文:尔朱天光于是入关打败了他们,拔取壮健兵力以充当士兵,尽收其马。

古文:至雍,又税民马,合得万余匹。

现代文:到了雍州,又征民马,总计得到一万多匹。

古文:以军人寡少,停留未进。

现代文:因军人缺少,停军未进。

古文:荣遣责之,杖天光一百,荣复遣军士二千人以赴。

现代文:尔朱荣谴责他,杖击天光一百下,尔朱荣又派二千名士兵前去。

古文:天光令贺拔岳率千骑先驱,至岐州界长城西,与丑奴行台尉迟菩萨相遇,遂破擒之,获骑士三千,步卒万余。

现代文:尔朱天光令贺拔岳率领一千名骑兵先驱,到岐州界内长城西与丑奴行台尉迟菩萨相遇,于是打败擒捉了骑士三千人、步兵一万多人。

古文:丑奴弃岐州,走还安定,置栅于平亭。

现代文:丑奴放弃岐州退还安定,在平亭设置栅寨。

**古文:天光发雍至岐,与岳合势于汧渭之间,停军牧马,宣言远近曰: 今时将热,非可征讨,待至秋凉,别量进止。 **

现代文:尔朱天光从雍州出发到岐州,与贺拔岳在尔、渭之间合集兵力,停军牧马,大肆宣扬说: 现在时令已到谷子快成熟的时候,不是征讨的时机,等到秋凉以后,我们再另外伺机进击。

古文:丑奴每遣窥觇,有执送者,天光宽而问之,仍便放遣。

现代文:丑奴每每派人窥探,探子被执送到他面前,天光总是宽慰一番之后又放掉了他们。

古文:免者传其待秋之言,丑奴谓以为实,分遣诸军散营农稼,在岐州之北百里泾川。

现代文:被放的人都传其秋后征战的话,丑奴以为这是真的,便分遣诸军散营农稼,兵力散落在岐州以北百里泾川。

古文:使其太尉侯伏、侯元进领兵五千,据险立栅,且耕且守。

现代文:丑奴派其太尉侯伏侯元进领兵五千,据险立栅寨,边耕边守。

古文:在其左右,千人已下为一栅者,乃复数处。

现代文:在其左右,千人以下为一栅营的又有几处。

古文:天光知其势分,遂密严备。

现代文:尔朱天光知道他的兵力分散之后,便秘密安排严密准备。

古文:晡时,潜遣轻骑先行断路,以防贼知,于后诸军尽发。

现代文:天晚时分,暗暗派轻骑先行断绝敌人归路,以防敌人知道,然后,诸军竞发。

古文:昧旦,攻围元进大栅,拔之,诸所俘执,并皆放散,须臾之间,左右诸栅悉来归款。

现代文:天还没亮,攻打元进大栅,拔除敌人,众被俘的将士,都被放归,须臾之间,左右诸栅敌人都来归降。

古文:前去泾州百八十里,通夜径进,后日至城,贼泾州刺史侯几长贵疑仍以城降。

现代文:离泾州一百八十里,尔朱天光通夜行军,第三天赶到城下,敌泾州刺史侯几长贵以城归降。

古文:丑奴弃平亭而走,欲趋高平。

现代文:丑奴放弃平亭而逃,想到高平。

古文:天光遣岳轻骑急追,明日,及丑奴于平凉长平坑,一战擒之。

现代文:尔朱天光派贺拔岳轻骑急追,第二天,在平凉长平坑追上丑奴,一战擒获。

古文:天光明便共逼高平,城内执送萧宝夤而降。

现代文:天光第二天便率大军逼攻高平,城内人执送萧宝夤而降。

古文:贼行台万俟道洛率众六千人入山不下。

现代文:敌行台万俟道洛率众六千人进入山中不下平地。

古文:时高平大旱,天光以马乏草,乃退于城东五十许里,息众牧马。

现代文:当时高平大旱,尔朱天光因马缺少草料,便退到离城东五十里的地方,息兵牧马。

古文:于是泾、豳、二夏,北至灵州,贼党结聚之类,并来归降。

现代文:于是,泾、豳、二夏,北至灵州,敌人结聚的,都前来归降。

古文:天光遣都督长孙邪利率二百人行原州事以镇之。

现代文:尔朱天光派都督长孙邪利率领二百人到原州镇守。

古文:道洛招诱城人来掩袭,杀邪利并其所部。

现代文:道洛招诱城中人掩击邪利,杀了邪利并其部卒。

古文:天光与岳、悦等驰赴之,道洛出城拒战,暂交便退,追杀千余人,道洛还走入山,城复降附。

现代文:尔朱天光与贺拔岳、侯莫陈悦等驰兵赴敌,道洛出城迎战,刚一交锋便败退而去,被追杀一千多人,道洛逃入山中,城池降顺。

古文:天光遣慰喻,道洛不从,乃率众西依牵屯山,据险自守。

现代文:尔朱天光派人慰问,道洛不从,于是率部西依牵屯山,凭险自守。

古文:荣责天光失邪利,不获道洛,复遣使杖之一百,诏降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削爵为侯。

现代文:尔朱荣责备天光让邪利逃走了,没有抓住道洛,又派使者杖击他一百下,又让皇帝诏书降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削爵为侯。

古文:天光与岳、悦等复向牵屯讨之。

现代文:尔朱天光与贺拔岳、侯莫陈悦又向牵屯山进军讨伐敌人。

古文:天光身讨道洛,道洛战败,率数千骑而走,追之不及,遂得入陇,投略阳贼帅王庆云。

现代文:天光亲自讨伐道洛,道洛战败,率领数千骑兵逃去,追赶不上,道洛进入陇中,投奔略阳贼帅王庆云。

古文:庆云以道洛骁果绝伦,得之甚喜,便谓大事可图,乃自称皇帝,以道洛为大将军。

现代文:庆云清楚道洛骁勇果决无与伦比,得到他十分高兴,便说大事可图,于是自称皇帝,任道洛为大将军。

古文:天光欲讨之,而庄帝频敕,荣复有书,以陇中险邃,兼天盛暑,令待冬月。

现代文:尔朱天光打算讨伐他们,而庄帝频频下诏书,尔朱荣也有信来,认为陇中险恶,加上天气炎热,说等到冬天来了再作打算。

古文:而天光知其可制,乃率诸军入陇,至庆云所居永洛城。

现代文:而尔朱天光知道敌人可以制服,于是率领诸军入陇,军到王庆云所居的水洛城。

古文:庆云、道洛出城拒战,天光复射中道洛臂,失弓还走。

现代文:王庆云、道洛出城迎战,天光射中道洛肩膀,道洛受伤失弓而逃。

古文:破其东城,贼遂并趋西城,城中无水,众聚热渴。

现代文:尔朱天光破其东城,敌人于是都奔至西城,城中无水,敌人受热受渴。

古文:有人走降,言庆云、道洛欲突出死战。

现代文:有人逃出投降,说王庆云、道洛想突城死战。

**古文:天光恐失贼帅,烬衅未已,乃遣谓庆云曰: 力屈如此,可以早降。若未敢决,当听诸人今夜共议,明晨早报。 **

现代文:天光担心把敌帅放走了,祸乱不绝,于是派人对王庆云说: 力量屈劣如此,可早早来降,如果不敢早下断决,就应当召集众人今夜共同商议,明天一早来报。

**古文:而庆云等冀得小缓,待夜突出,报天光云: 请待明日。 **

现代文:而王庆云等人希望缓一口气,等到夜晚突出重围,报尔朱天光说: 请让我们到明天给个结果。

**古文:天光因谓曰: 相知须水,今为小退,任取河饮。 **

现代文:天光便对他们说: 我知道你们需要水,今天我们退后一点,听任你们在黄河取水饮用。

古文:贼众安悦,无复走心。

现代文:敌人安适喜悦,没有逃走的愿望了。

古文:天光密使军人多作木枪,各长七尺,至黄昏时,布立人马为防卫之势,周匝立枪,要路加厚。

现代文:天光秘密派军人多作木枪,各长七尺,到黄昏时分,布立人马作防卫架势,周匝立枪,路边更多。

古文:又伏人枪中,备其冲突,兼令密缚长梯于城北。

现代文:又在枪中埋伏人马、防备敌人突围,又令秘密在城北绑长梯准备登城。

古文:其夜,庆云、道洛果便突出,驰马先进,不觉至枪,马各伤倒,伏兵便起,同时擒获。

现代文:这天夜里,王庆云、道洛果然突出城来,驰马先行,不觉撞上木枪,马匹受伤倒下,枪中伏兵便起,同时擒住两人。

古文:余众皆出城南,遇枪而止。

现代文:其他人都从城南出城,遇枪而止。

古文:城北军士登梯上城,贼徒路穷乞降,至明尽收其仗。

现代文:城北军人登梯上城,敌人穷途末路请求投降,到天亮时,尽收其器杖。

古文:天光、岳、悦等议悉坑之,死者万七千人,分其家口。

现代文:尔朱天光、贺拔岳、陈悦等共议坑埋敌人,死者有七千多人,家口被分。

古文:于是三秦、河、渭、瓜、凉、鄯善咸来款顺。

现代文:于是三秦、河、渭、瓜、凉、鄯善等都来归降。

古文:天光顿军略阳,诏复天光前官爵,寻加侍中、仪同三司,增邑至三千户。

现代文:尔朱天光屯军略阳,帝诏恢复天光先前官爵,不久又加授侍中、仪同三司,增加食邑至三千户。

古文:秦州城民谋杀刺史骆超,超觉,走归天光。

现代文:秦州城民准备谋杀刺史骆超,骆超发现了,逃到天光那里。

古文:天光复与岳、悦等讨平之。

现代文:天光又与贺拔岳、陈悦等讨伐平定叛民。

古文:南秦滑城人谋害刺史辛琛显,琛显走赴天光。

现代文:南秦滑城人谋害刺史辛琛显,琛显逃到天光那里。

古文:天光遣帅临之,往皆克定。

现代文:天光派部队前去,也平定了。

古文:初,贼帅夏州人宿勤明达降天光于平凉,后复北走,收聚部类谋为逆,攻降人叱干麒麟,欲并其众。

现代文:当初,敌帅夏州人宿勤明达在平凉降归天光,后又向北逃去,收聚兵力叛逆,攻击降人叱干麒麟,想吞并其兵力。

古文:麒麟请救于天光,天光遣岳讨之,未至,明达走于东夏。

现代文:麒麟向天光求援,天光派贺拔岳前去讨伐,军未到,明达逃往东夏。

古文:岳闻荣死,故不追之,仍还泾州以待天光。

现代文:贺拔岳听说尔朱荣死了,所以停军不追,仍还泾州等待尔朱天光。

古文:天光亦下陇,与岳图入洛之策。

现代文:天光也下陇中,与贺拔岳图谋入洛之策。

古文:进至雍州北,此破叛已疑。

现代文:进军到雍州北面,叛乱的迹象已被朝廷察觉。

古文:诏遣侍中朱瑞诣天光慰喻。

现代文:帝下诏派侍中朱瑞到天光那里慰问。

古文:天光与岳谋,欲令帝外奔,别更推立。

现代文:天光与贺拔岳谋划,想让皇帝逊位外奔,另外推立皇帝。

**古文:乃频启云: 臣实无异心,惟仰奉天颜,以申宗门之罪。 **

现代文:于是频频启奏说: 为臣实无异心,惟思仰奉天颜,以申宗门之罪。

**古文:又其下僚属启云: 天光密有异图,愿思胜算,以防微意。 **

现代文:又有他的僚属秘密启奏说: 尔朱天光密有异图,愿陛下思考对策以防不测。

古文:既而庄帝进天光爵为广宗王,元晔又以为陇西王。

现代文:既而庄帝进尔朱天光爵位为广宗王,元晔又任他为陇西王。

古文:及闻尔朱兆已入京师,天光乃轻骑向都见世隆等,寻便还雍。

现代文:等到听说尔朱兆已入京城,尔朱天光于是轻骑赴京见尔朱世隆等人,不久便还归雍州。

古文:世隆等议废元晔,更举亲贤,遣使告天光。

现代文:尔朱世隆等商议废弃元晔,另举亲贤,派使者告诉尔朱天光。

古文:天光与定策立前废帝,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尚书令、关西大行台。

现代文:天光参预定策立前废帝,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兼尚书令、关西大行台。

古文:天光出夏州,遣将讨宿勤明达,擒之送洛。

现代文:尔朱天光北出夏州,派将讨伐宿勤明达,擒获后送到洛阳。

古文:时费也头帅纥豆陵伊利、万俟受洛于等据有河西,未有所附。

现代文:当时费也头率纥豆陵伊利、万俟受洛干等人占据河西,并不归附。

古文:天光以齐献武王起兵信都,内怀忧恐,不复北事伊利等,但微遣备之而已。

现代文:尔朱天光因齐献武王起兵信都,十分担心,不再对付北边的伊利等人,只是略略派兵防备而已。

古文:又除大司马。

现代文:又被朝廷除授为大司马。

古文:于时献武王义军转盛,尔朱兆、仲远等既经败退,世隆累使征天光,天光不从。

现代文:这时,献武王义军势力壮大起来,尔朱兆、尔朱仲远等既经败退,尔朱世隆累次派人征召尔朱天光,天光不听从调遣。

**古文:后令斛斯椿苦要天光云: 非王无以能定,岂可坐看宗家之灭也? **

现代文:后来令斛斯春苦邀天光说: 非王无人能平定局势,你怎能坐看我们宗家破灭呢?

古文:天光不得已而东下,与仲远等败于韩陵。

现代文:尔朱天光不得已率军东下,与仲远等败于韩陵。

古文:斛斯椿等先还,于河梁拒之。

现代文:斛斯春等先回,在河梁迎战。

古文:天光既不得渡,西北走,遇雨不可前进,乃执获之,与度律送于献武王。

现代文:尔朱天光既不能渡过黄河,便朝西北方向逃去。遇雨,军马不能前进,被抓住了,与度律一起被送到齐献武王处。

古文:王致于洛,斩于都市,年三十七。

现代文:齐献武王又把他们送到洛阳,斩于都市,年三十七岁。

古文:尔朱专恣,分裂天下,各据一方。

现代文:尔朱家族专横恣肆,分裂天下,各据一方。

古文:天光有定关西之功,差不酷暴,比之兆与仲远为不同矣。

现代文:尔朱天光有平定关西之功,一点也不残酷暴虐,与尔朱兆、尔朱仲远相比,很是不同。